一杯茶 一段歲月 一路人生 珍惜眼前的沒每一片落葉 每一滴雨水 每一陣微風 每一朵雪花 和每一個人吧 因為人生無常 今天的相聚 不知下次再見會哪裡 會在何年而這一期一會 不僅僅是我們和外物之間的際遇 更是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的重逢 生命只在這呼吸之間 只在這一句偈中 只在每個變換的節氣下隨之變化的那幅字里 無論是親人的離世 好友的淡去 戀人的背叛 人生的起伏悲歡 在這杯茶氤氳的香氣中 都化作了生命的背景 宛如夢幻泡影的莫測 更凸顯出眼前這杯茶的真實 精心展開茶巾的動 一滴清水入瓮的靜 一口茶點的香 一抿茶湯的醇 無不寥寥分明 念念在茲 還記得那生肖的茶碗嗎 當我們定下心來 仔細端詳手中的這個陶器 上面的圖案 在無聲地提醒我們 喝下這杯茶吧 用心記住它 因為下次再體會這人 茶 杯的因緣際會 又要再過十二年了 人生的三萬天 在這被簡化 被抽離出來的小小圖騰中 被還原成一段一段的記憶 而在這記憶中 封存哪些畫面和感悟 不取決於對從前的思量 也不取決於對未來的憧憬 完全由此刻 我們在茶中喝到了什麼心情來決定 衹要此刻 我們還有一顆靈明的真心在 還有一杯清寂的茶在 在這心與茶形成的時空裡 我們的生命就在 它就在此刻 就在此地 原來它是如此簡單而清晰日日是好日
今天早上碰巧下泡了杯抹茶,但是没泡好哈哈哈,喝完后心悸了一上午,下午坐上回家的高铁,因为心悸所以找了个治愈的日系电影,打开它发现讲的是抹茶茶道哈哈哈。
很巧。
刚开始很浮躁,也没法静心,这种文艺片的受众不是我,但偶尔也想换换口味,《海街日记》看下来就挺舒坦的。
其实挺喜欢这种在一段细水长流的故事里体验人生的感觉,或平淡或曲折,有甘泉入口之感。
就是觉得,慢慢在感受。
电影以茶道贯穿始终,借以品人生酸苦,上午的肿瘤课其实我就有点难受,我很讨厌生死话题,不由人掌握的无力感我只觉得烦躁。
所以最后父亲死在樱花盛开的4月5日,我蛮震惊。
但是无论什么事情都是人生。
“痛苦的活着是为了瞬时的快乐”,恐惧死亡又讨厌琐碎日常,便是我的生活状态。
这类电影像是创可贴吧,安慰我,教导我,帮我从科幻悬疑或冒险电影中抽离出来。
“一期一会”的概念我也很喜欢很喜欢,虽然每年都这么聚会,但今天这样的场景再也不会重现了。
每天、都珍贵;每次活动都独一无二;每次见面都应该珍惜。
虽说把每次见面都当作最后一次是在是难以接受,但怎么说呢。
珍惜日常也常觉人间值得。
就这么平平淡淡的不再是最好最优的人生吗。
日日是好日、愿日日是好日。
这部我挺个人向的,因为看的时候陷入一个问题:这种繁文缛节的日式茶道有意义吗?
尤其对我这种只知道牛饮没啥讲究的人来说。
有说“内卷”其实就是在没有意义的事上精益求精,反正片子节奏缓慢思维一直游移到日本文化,中式文化,美式文化的差别。
比如日本吃面条要发出吸溜的声音体现好吃,但不提倡吧唧嘴吃饭的中国估计会觉得吸溜也会显得粗鲁吧。
脱离文化语境其实无所谓好坏。
但后来思考为何日本很多事情能够做得漂亮,也是因为这种吹毛求疵到有点“变态”的细节控,矫枉过正,取乎其“变态”,才能得乎其上,所以他们总是感觉干净整洁井井有条。
中国或者美国互联网文化,先有再好不断迭代优化是另外一条路,没所谓好坏,类似看《马斯克传》,他经常么事找事稿所谓的“运动”,其实运动本身意义不大,而是这种“变态”传递他的精神主旨,时不我待,一直给你超高的标准让你自我驱动,从而推动他的事业和宏伟目标一直向前。
在感触很多时候,反倒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杂乱的感受早上起来先整理了24节气再摘抄了几遍,在摘抄的过程中自己才慢慢的静下来。
我想,对,静下来。
这就是我对这个电影最想说的话。
这个静,不是狂躁的对立面,不是缓慢死板,不是降低分贝。
而是……怎么说呢慢慢的吃饭去感谢蔬菜本来的味道、去给绿萝浇浇水擦擦叶子上的灰尘、去阅读一片文章体会文字的有趣、去耐心的听你把话说完不着急反驳、去做事情去感受去经历去享受过程……而不是,只是,着急的把事情做完。
和修一爷爷一样告诉我们与其因为找不到想做的事而焦躁不已不如开始做些具体的事。
做具体的事情。
这种“静”我从下到大都没有,我性格里没有。
我小时候最被人常说的是毛手毛脚的,就像典子被人说笨手笨脚一样。
我很喜欢那些骨子里透着安静温柔的人,就像典子,就像你。
回到电影本身,从典子找不到工作,我就开始代入自己的成长,刚毕业的懵懂无措,好友都有目标有奔头有家庭有孩子,准备结婚的恋情遭到了背叛,而自己到了三十好像还在原地发蒙着……这电影就像一部女孩成长史。
好幸运典子遇见了茶道。
从刚开始不知道一步一步的工序是为什么?
行茶分茶洗茶传杯清壶……进入茶室先迈哪只脚……不能踩到席边缘……不甩水勺等他慢慢滴落又不用等太久……不能发出声音,但是喝完茶要发出令人尴尬的声音……喝茶前先吃点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的静下来了,慢慢的就明白一些到道理,有些事情其实不必勉强去懂,勉强自己试图去了解,却徒劳无功,其实是时候未到,时候到了自然了然于胸。
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要重重放下。
我们往往因为用力过度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负担,所以“举重若轻”才是用心而不过度用力的智慧表现。
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节气更迭中逐渐完成了她的成长史。
她的父亲在樱花盛开的时候离开,于是以后每年的樱花开都在带着悲伤的颜色,没有见到的那一面该有多痛苦和自责呢。
她隐隐不安的给父亲打电话的心情太让我感同身受,我们敏感的女生总会有一种天然的第六感,当年爸爸在眼前的百米处发生车祸,那一块我脑海里的空洞到现在也填补不上,万幸无恙,但是后来,我总是惶恐父母会离我而去,随着他们的老去,我的恐惧也在逐渐加深,今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给爸妈打了个电话。
我想,樱花下,大雨中,典子应该原谅自己了吧。
武田老师在教学生时候的小表情太可爱了,猫猫狗狗的杯子12年才用一次,不同的气候用不同的器皿,喝茶煮茶的方式不一样,不同节气的字轴也不一样,风,听雨,不苦者有智,还有那宛若瀑布一样的风景字,看不懂,也不用看懂,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代表心境的风景画,跟窗外一样,这个庭院太棒了,透过窗口看外面,每一个节气都有自己的风景,人在这种风景下,万事万物皆可治愈。
最喜欢电影中的两幅画面:一副是典子因为考试焦虑而奔向武田老师,深秋的呼吸、河道的树叶、画面的调色、舞动的头发,见到老师的喜悦和叨扰的小歉意;我在想,她去老师那能找到什么呢?
在别处没有的呢?
别人无法给予的呢?
我想,是找寻内心的那份“静”;另一幅画面是武田老师在窗口或是门口前盘腿坐着,旁边有树木花草流水声,武田老师就那么平静的坐着,微微的仰头,表情祥和,这么多年茶道已经完全和她融为一体,眼到,心到,手到。
我想,老师自己内心就有那份“静”;
夏日里清逸细腻的小品,茶道文化一日悠哉赏游;在茶道中品味人生,在茶道中感悟人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繁忙、逼仄、快速、纷扰、日常吃土、情深缘浅的都市生活压力,让年轻人往往静不下心来,时而又会感到迷惘无措。
百年苦短,过尽千帆,喜忧相伴,参差难平,暮然回首,落英满怀,人生聚散无常态,“一期一会”静随缘。
能够专注的、快乐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反而会无惧岁月流逝,懂得平静,懂得珍惜,也是一种幸福啊。
片中场景的布局与切换展示、人物形象的立体描绘、情绪的抒发、情景意境的呈现等分明有一种新海诚作品电影真人版的风味。
看死君:作为今年北影节展映的第一部电影,树木希林遗作《日日是好日》无疑收获了不少好评。
这部让人又哭又笑的治愈之作,不仅因为树木希林的表演而熠熠闪光,更在于它借由茶道品读生命中的阴晴圆缺,并让我们对生老病死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即便现实中的树木希林没能像影片中那么长寿,更别提“活到100岁”,但电影终究还是烙下了另一种永恒。
雨天听雨,雪天看雪,即便明天便会死,只愿日日是好日。
有意思的是,大森立嗣导演还在影片中以费里尼的《大路》作为比照,借黑木华饰演的典子之口道出,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重看《大路》时不同的心境。
从小时候的“完全看不懂讲什么”,到长大后的“如果没有被那部电影感动,你的人生就毫无意义”,再到经历亲人去世后的“痛哭不止”。
而茶道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作者| 满江红;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这是一部用茶道注解人生况味的电影,也是一部用二十四节气串联的电影,更是一部展示各式绚丽和服的电影。
冬去春来,一斟一饮,一期一会,二十四年,一瞬而过,人之一生,一只茶碗也不过只能用四五次而已。
简单来说,影片大致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身处大学阶段的典子,年仅20岁,找不到“真正想做的工作”,便陷入成长初期的迷惘。
某日,典子妈妈在闲聊中说起茶道教室的老师“武田阿姨”,对其充满好奇与景仰,随即撺掇正无所事事的典子去学茶道。
典子也只是闲闲的听着,无动于衷。
倒是正好过来玩耍的表姐美智子立刻产生了兴趣,雀跃着说要去要去,并且力邀典子同去。
左右无事,抱着姑且一去的心态,典子和美智子一起走进了武田老师的茶道教室,于是开始了与茶道近乎24年的羁绊。
刚进入茶道教室时,典子就注意到墙上的挂匾写着“日日是好日”五个字,对于当时找工作不断受挫的典子而言,这个偈语不无揶揄。
没有料到的是,开始热衷茶道的美智子,没过多久就早早退出了茶道学习。
而初始学茶道笨拙无比的典子,却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地一路坚持了下来,目睹了茶道教室内的轻风吹拂、樱花飘落、夏虫呢喃、秋枫染红、冬雪纷飞。
在武田老师温润而包容的注视下,典子逐渐经历了人生中就读、从业、背叛、失恋,也目睹了失去与死亡。
当典子从一个29岁的青涩豆蔻少女蜕变成一个45岁的优雅成熟女性,也终于明白了“日日是好日”所蕴含的人生意味。
武田老师只教典子和美智子用肢体记忆去熟悉每个动作步骤,用手烹茶冲茶,不必事事都要进出大脑。
从未接触过茶道的典子和美智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自然是十做九错,抬手举步、举勺放杯、甚至呼吸都要重新学习。
第一节课学习茶道基本礼仪,诸如进入茶室必须先迈左腿,茶道开始步向茶具时,在榻榻米上只能走七步,如何用规定步骤严格折叠擦拭茶碗的布等等规矩。
两个现代女孩完全无法理解这些做法有什么意义,自然格格不入,自然会问“为什么这样做?
”但武田老师既不解释也不愠不怒,她只是说,“就算开始不知道这些意思也可以,「茶」首先就是从「形」开始,然后将这些「形」放入心里就可以了。
”
学习了两年的典子仍然对茶道毫不理解,面对找到心仪工作而退出茶道学习的美智子,不无艳羡而自怜地哭泣。
数年以后,美智子已经顺利结婚,典子却在公司被后辈超越而替代,致使自己无法转正,同时又遭恋人背叛而失恋。
此时的她,在学习了十年茶道之时,动作仍被武田老师批为“粗疏”,还不如刚刚入门的高中女学生,典子心中的挫败感不言而喻。
武田老师温柔地说,现在停课不用再学也可以,偶尔过来喝杯茶也是不错。
但一直受挫的典子只是休息了一段时间,仍然没有放弃茶道。
在学习茶道的第24年,终于等到了武田老师这样对她说,“你可以出山收学生了。
”一个女人平凡的一生也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不顺,但至少典子在茶道上已经收获了圆满。
而对于武田老師而言,“每年都在做重复的事,能夠这样跟同一班人做同样的事,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
与热衷于讲究茶叶产地、品种、栽培方式的中国茶道相比,《日日是好日》所诠释的日本茶道,是另一种近乎禅机的学习门径。
日本茶道首先讲究的是抛弃一切想法,只在当下全神贯注于肢体动作,获得一种极致的形式感,而通过超乎一切的形式感,由外置内,最终达到安抚心灵进而保持内心的平静,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大约就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吧?
因为茶道是如此极具形式感的仪式,所以大森立嗣执导的这部电影也有着非常强烈的形式感,用来呼应影片中茶道的主题:比如影片用24个节气来串联全片,既说明时间的流逝、季节的转换,也让人物可以用当下的节气来道出此时的心情,“立春明明是最冷的一天,但大家还是说春天来了,以此鼓励着咬紧牙关熬过冬天的自己。
”
比如武田老师每次出场时不同的和服款式,无一不是在诠释这位茶道达人雍容华贵、从容不迫的姿态形象。
当然到后期与学生们进行“茶会”时,各种款式五彩绚烂的和服造型更让银幕美不胜收,这何尝又不是暗示茶道在日本已经普及到花繁枝茂的情况。
又比如12年才能拿出来一用的狗纹茶缸,是按照每年的生肖顺序使用。
典子进入茶道教室的第一年,使用的就是画着狗的茶缸;第二次使用的时候,典子已然经历了失恋之后又结交了新男友,开始步入熟女阶段。
而再次拿出狗纹茶缸时,典子已经可以从茶道教室正式出山,人生也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生肖茶缸巧妙地蕴含着人生如白驹过隙、一瞬而逝的意蕴。
再如茶道教室中每天一换的卷轴,不仅是字画的变化,也是典子学习茶道由表及里的重要投射物与参照物。
纵观全片,这些极具形式感的道具用得恰到好处,并不让人觉得生硬而产生强烈的违和感,也最大程度地让影片从外在形式去诠释出内在的主题精神。
影片的主要演员典子由黑木华扮演,武田老师则由树木希林扮演。
这也是树木希林演员生涯中真正意义上的最后的遗作。
树木希林在影片中的表演从表情到动作,再到语言,彻底化身为一位终身都浸淫在茶道中的职业匠人。
她对典子固然关注却并不过分靠近,偶尔点拨其人生也不动声色,大有对空而语、全凭领悟的空灵,形成与典子亦师亦母的温润关系。
这样举重若轻的演绎已经完全褪去表演痕迹,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典范。
影片在日本上映于2018年10月13日,彼时,树木希林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
上映首周末两天,将近8万人冲进电影院观看影片,缅怀树木希林,取得将近亿元的首周末票房。
影片是日本电影蓝丝带奖的2018十佳电影之一,导演大森立嗣获得了2018年报知映画奖的最佳导演,黑木华也凭借出色的表演被提名去年日本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无论从编、导、演哪个层面来说,或者对日本业界以及普通观众来说,影片《日日是好日》都完全称得上是一部用心制作的优质年度佳作。
好在影片虽然说的是非常专业的日本茶道,但却并不枯燥乏味。
尽管茶道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已经非常遥远,但无论是否爱喝茶,也无论是否了解日本茶道,只要摒弃偏见与杂念,沉下心来去观看这样一部用茶道诠释人生况味的日本电影,想必你也一定会产生共情,进而关照到自己的内心。
作者| 满江红;原创|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给所有觉得自己现在已经静不下心看文艺片的人。
人人都想成为美智子被《日日是好日》感动得一塌糊涂,哭肿双眼,我才知道我一直喜欢日本电影的原因,日本电影里有普通人,黑木华饰演的女一号典子是一个长相普通,性格普通的女大学生,女二号典子的表姐美智子就是用来衬托典子的“普通”,典子留着黑长直的发型,脸上化着淡妆,同样是长发的美智子把头发弄成棕色的细卷,睫毛用睫毛液刷得卷翘,大眼睛搭配齐刘海仿佛陶瓷洋娃娃。
在典子家留宿不会感到局促,随手拿起放在桌面的点心就往嘴里送,明明是典子家,美智子的一举一动看着却悠然自得。
在典子一口拒绝母亲的建议尝试去上茶道课的时候,乐于尝试的美智子立马接话说我想学,爽朗地拉着显然意识到自己太自闭的典子,希望她能和自己一起去学。
在第一节茶道课上武田老师先教了清洁用手帕的“一百种”折法,很符合日本人做事情讲究物归原处且不留下自己使用痕迹的生活习惯,曾经听过一个寺庙午饭时有一个规矩,在饭后的碗中倒水以作清洁,最后食客把水喝下,让碗回归最初的状态,将进餐仪式化以起到警示珍惜粮食不要剩饭。
课后武田老师给典子和美智子沏茶,武田老师让典子和美智子边吃和果子边等茶,茶道的规矩是先吃点心后喝茶(空腹喝茶很容易晕茶,茶道的规矩可不是没有道理),茶要喝得一滴不剩而且喝完的时候要发出“结束的声音”,这样沏茶的人也就知道你喝完了,典子听着茶道的规矩只觉云里雾里,美智子却坦诚地说,茶道好奇怪啊。
继续着茶道课的典子和美智子开始实操沏茶,每一个步骤都有武田老师严苛的指点,性格活泼的美智子自然感到烦躁,武田老师却毫不在意,安慰他们先把形做好了,重复之间即可出现心流的状态,美智子反问,只有形式岂不是形式主义?
如此讲究形式到底又有何意义?
武田老师回答到,就是因为什么都要想清楚,所以你才会这样问吧?
说完自顾自地笑了起来。
同样是对茶道宛如初生儿的典子感叹着武田老师的境界以及自己是否拥有坚持下去的强大内心。
面对陌生的事物,美智子怀疑学习的必要性,典子怀疑自己学习的能力。
看典子忘记步骤而频频被武田老师提醒,美智子坐在一旁默默背诵着步骤,武田老师提醒道,不要背下来,要用身体去记住,重要的是练习次数,练多了手自然就会记住了。
话虽如此,美智子并没有充足的时间给身体产生肌肉记忆,她决定趁暑假出国旅行,失去茶道搭子的典子面对严格的武田老师也产生了退意,和有着自己想法的美智子相比,典子到底又能为自己决定些什么呢?
在这么一番思想斗争后,典子终究决定一个人继续茶道课程,并收获了一次肌肉记忆带来的喜悦。
夏去秋至,刚熟悉夏天的点茶,练习却变成了冬天的点茶,本以为通过一个夏天的练习自己能展示出让美智子望尘莫及的老手姿态,却又和缺课了一整个夏天的美智子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当喜欢写作的典子还在犹豫毕业何去何从的时候,明明更加没有明确志向的美智子却决定去企业打工,深知自己大器晚成的典子此时想起来小时候父母带自己去看的电影《大路》,当时因为看不懂一直埋怨不如去看迪士尼电影,如今回想起当中的情节才明白真的是一部好电影,如果错过了一定会遗憾吧?
美“智”子再次上线,反问到,然后呢?
被问懵了的典子一脸尴尬,美智子接着说,或许茶道也和这部电影一样,典子你很喜欢茶道吧?
典子一边感慨美智子比自己看得更透彻,一边止口否认,才没有呢。
电影里的时间走过一年,典子和美智子跟随武田老师参加迎春茶会(应该是?
),茶会的茶舍里也挂着“日日是好日”的书法,美智子问典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典子说,“应该是每天都是好日子的意思吧?
”,美智子尴尬地说,“这点我也知道啦,但是,就是仅此而已吗?
”,典子疑惑地说,“什么意思?
”,美智子意识到典子并不是那种会多想的人,于是结束对话说,“也是啊”。
学习茶道一年,典子和美智子离开校园步入职场,不想毫无准备步入黑夜的典子选择了在出版社打零工,大典子一年的美智子如愿成为了企业职员,茶舍迎来了新的学员,看来新学员错漏百出的实操,典子和美智子都窃喜自己当年还是新手的时候也还行。
放下了心头作为新人的紧张感,坐在茶舍的典子听到了窗外的梅雨,听到了庭院滴水声带走身上的暑气,听出了不同温度的水,滴下时声音的细微差距,品出了“湃”字那一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在脑海浮现出倾泻而下的画面。
大学毕业三年,茶舍的学员随着生活的变动放弃了茶道的学习,典子与美智子走到了分别的十字路口,美智子觉得企业的工作已经干到头了,自己根本没有想做的事情,决定辞职回老家相亲,眼看美智子毕业三年已经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是做一名家庭主妇,人生进程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自己也不能再原地踏步写报道赚小钱,典子便也决定参加出版社的考试。
为了准备考试,典子向武田老师请假,武田老师独自观赏着茶舍里悬挂的达摩画像,达摩祖师预示着必胜,但人生就是起起落落变化无常的,潜台词就是必胜并不存在。
在书桌前对着复习资料烦躁不安的典子终究还是跑去了茶室,考试也没有通过。
幸好时代新词自由撰稿人给了典子一个社会身份,她也不那么焦虑了。
另一头,美智子完成了辞职时的愿望,嫁给了私人医生生了一儿一女,专注于家庭生活。
典子此时步入30岁,对很多女性来说,30岁还单身就是被归类入剩女的时刻,不区分性别去看,30岁的时候事业上仍没有什么成就,除了更加接纳自己的普通之外,或许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是大器晚成?
接受普通并不普通一位天才少女出现在茶舍,虽然只有15岁,虽然跪不了多久腿就麻了,却极具天赋连一贯严格的武田老师看着她的实操都忍不住默默点头表示赞赏,练就了能长时间跪坐的典子悲从中,自己这么多年到底学了什么,说什么多练习更重要的茶道终究还是要拼天赋,自己在茶道也找不到容身之处。
人生往往并没有雪中送炭,有的必然是雪上加霜,交往多年的男友在婚礼前的两个月出轨了,选择原谅可以顺利完婚满足家人的期盼,在经历三个月的茶道休假后,典子重新振作前往茶室,在寒冷的早春最先绽放的满作,表现从寒冬料峭的大地里小草吐出新芽的点心——下萌,通过茶道看生活,看到生命的顽强,对未来的期待,典子心头的寒冰在茶室渐渐融化,在学习多年茶道之后,才深深感受到茶道的温暖。
由每一个普通的事物组成的日常,由普通人去解读普通的事物,普通的好处在于普通。
没有人生不留遗憾重新鼓起勇气飞行的典子开启了新的恋情,同时开启的还有独居生活,沉浸在自己生活中的典子唯有茶道提醒着她时间的流逝,经历过世事无常的武田老师某天一番沉重的发言让典子感到奇怪,了解之后才得知,武田老师的老师非常疼爱她,不知是否过分担心武田老师婚后会放弃茶道的原因,老师在武田老师新婚后几天便撒手人寰,昨天还在的人,明天就不能再见。
遗憾难以避免,遗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即使已经读懂武田老师珍惜眼前人的暗示,典子仍然未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送走父亲穿着丧服的典子坐在茶室与武田老师赏樱,那飘落的樱花正如人生一般璀璨过,又终将归于泥土,典子再次沉浸茶道让世界带走心头的悲伤。
一复一日,而有年茶室的日子是日复一日的沏茶,因为是道所以只需要遵循不需要变动,这是会被大部分人视为无聊的生活吧?
武田老师却由衷的感恩,能这样做同样的事情,真是一种幸福。
世界上有两种事,一种是即可就会明白的,一种是一时半会不能明白的,即刻就能明白的事,只要经历一次就行,但是,一时半会不能明白的,要花费想当长的时间慢慢消化。
不走到最后一天,我们都难以总结我们的一生,这刻的总结都只属于当下,命运的齿轮时刻转动,昨天的蜜糖在明日可以是毒药,日日是好日的要素就是过好每一天。
我以前不理解为什么说学习茶道或者书法之类的是修心,看完这个电影,明白了一点。
其实不光是茶道,书法。
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感悟到万物的存在、心灵的流动,那就算是修心。
重复做一件事情也许更能让人感受到这一点,这就是所谓的先有形再有心。
武田老师说不要用脑子记忆茶道,而是用肌肉记忆它。
我想是因为有了肌肉记忆的形,人再做茶道时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分给心,才能更好的感受到心灵与万物的交互。
“能够重复做一件事情是幸福的”,这句话的奥秘也许就在这里。
虽然是在重复做一件事,但是一期一会,用心感悟的话,会知道每一天都有所不同。
能体会到这不同,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是生命赐予人的力量,不是吗?
表姐在努力向前走,女主角看似停留在原地,但是她们的人生又有谁是不迷茫的呢?
也许大部分的人生命都是混沌的,有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但是那又怎么样?
感受当下,感受此时彼刻也是一种答案。
茶道那些苛刻的规范就是这样的存在。
女主角的性格从一开始是别扭的,她不太明白如何了解自己的感受。
她在茶道中,感悟到了流水声的细微差别,感受到了书法里流淌的美。
她的心被一点点打开,变得更加的细腻,她感觉到小时候那个封闭情感的自己也被慢慢打开,她学会了体察自己的感受。
当然,虽然她在茶道的岁月静好中体味到了一种安定,可是同样也会挫败于自己的平庸。
更倒霉的是,事业,爱情此时也同样遭遇了挫折。
在人生最难熬的时候,是老师关于“首开”的话让她明白了需要静心等待。
严冬的滋味并不好受,但心里也可以期盼着它过去的那天,总会有过去的那天。
再后来,父亲的离世让她悲痛于自己错失了最后一次的见面。
也是老师的“听雨”课让她感悟到了“日日是好日”,没有做好准备的告别也是告别。
没有当做成是最后一次的见面也是见面。
每一次见面都有它的意义,都是特别的,又何必执着于那所谓的“最后一面”?
——日日是好日。
印有“狗”的碗,一辈子只能用三四次,这对于我来讲,是一件听起来就很悲伤的事。
我会觉得这对我与它的缘分来说,是一种遗憾。
但是如果能明白“日日是好日”,我就会懂得和它的每一场相遇,本身都是一种圆满。
那又何必遗憾?
这世上有两种事,一种是即刻就能明白的事。
一种是一时半会不能明白的事。
我想对我来说,怎么能对缘分的终止不抱有遗憾,就是我需要慢慢明白的事。
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日本茶道。
众所周知,茶,源于中国,兴于日本。
与当代人的快速泡茶法不同,古人喜欢吃茶,且制作过程极其复杂。
唐代,中国文化和影响力达到顶峰,茶文化也东渡影响至日本。
并在日本生根发芽,形成了日本茶道。
中国人喜欢喝热茶,可日本却相反喜喝凉茶,无论是摆在路边的自动贩卖机里,还是随处可见的便利店里,总是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凉茶饮品。
甚至到了餐厅,免费的饮品都是凉乌龙茶。
可想而知,茶的传入,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当然,除了凉茶饮料,在日本也是有传统茶道教室的,专门喝茶的茶屋,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方法煮热茶给客人喝的。
日本的茶道可以用“和敬清寂”四字来概述,即“和谐、尊敬、清洁、静寂”。
而茶道宗师千利休,曾用“一期一会”四个字,将茶道上升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那些诚心来品茶的客人,一生也许只会遇到一次,所以要给对方最好的服务”,也是告诉我们要珍惜眼下。
今天要介绍的电影是日本刚刚上映的电影「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 这部电影是在10月13日,在日本首映的。
当天下午,我就去看了这部电影。
『日日是好日』是根据森下典子所著的书籍,《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改编的。
本部影片讲述的是女大学生典子,从20岁开始学习茶道,在学习了20年茶道的时间里,经历了就职失败,失恋,与重要的人生离死别后,终于领悟了「日日是好日」这四个字精髓的故事。
饰演典子的演员是黑木华,在新垣結衣主演的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出演京谷(田中圭饰)的前女友朱里。
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女演员。
因为这部影片跨度20年,所以在典子的人物形象、心理变化也比较大,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20岁时迷茫、毛躁、容易被别人影响的单纯女大学生的阶段;第二部分是30岁时经历就职失败和失恋双重打击后,慢慢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第三部分是,40岁时,随着重要的人的离世,开始学会平静面对人生中的所有偶然的阶段。
而对于典子这三个阶段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变化,黑木华都有非常精准的把握。
在雨中的崩溃大哭,以及和老师坐在庭院里看着落下樱花时平静的悲伤,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细致到位。
武田先生是典子的茶道老师,是一个学习茶道几十年的古稀老人,独自一个人住在很大的房子里,除了上课以外,家里基本上都是一个人。
会在典子参加考试的当天在教室里挂上祈愿成功的挂轴,还会在典子难过时,用简单的方式安慰她……可以视为典子人生的导师。
武田先生的扮演者是老戏骨树木希林,曾在「小偷家族」中饰演奶奶。
树木希林出现在电影中的第一个场景就是身着和服,跪坐在榻榻米上,用略微颤抖苍老的声音一边说、一边教典子和美智子如何叠擦茶具的方绸巾,树木希林的出场非常有代入感,她的每个动作,每句台词都让人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第一次看到树木希林老师表演的人甚至都以为她真的是学了几十年茶道的专业老师。
不过,非常让人遗憾的是,在本部影片上映前的一个月9月15日,这位一生传奇富有个性的演员,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日日是好日」也成为了树木希林的遗作。
愿树木希林老师在天堂的,生活依然精彩。
美智子是和典子同年纪的表姐妹,独自一个人从乡下来到东京上大学。
与典子的性格完全不同,美智子是个聪明、成熟,有自己的想法的女生。
虽然相同年纪,但美智子总是事事都比典子要快上一步,比典子先找到工作、先就职、先结婚生子。
在一定程度上,典子是羡慕美智子的。
扮演美智子的演员是多部未华子,曾出演真人版「好想告诉你」,在2017年还和日本偶像组合岚成员中的樱井一起演出「不过是先出生的我」。
在本部影片的前半段,多部未华子的出境比较多,最开始和典子一起学习茶道,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女孩,想要靠自己的努力生活。
后来,回到乡下结婚生子,成为了一个家庭主妇,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
多部未华子永远都是给人一种成熟女性的感觉,扮演的也大都是话不多,却很有想法的角色。
这部影片中也是如此,虽然在这部影片中也发挥出了她的水平,但我比较期待能看到她扮演其他有突破性的角色。
影片的开头,就是在一栋房子前停下一辆车,一个小女孩和爸爸妈妈下车,一边向家里走去,一边抱怨说没有看懂今天的电影…画面一转,十年后的早晨,典子挤着电车来到学校才发现原来履修的课程今天休讲,跑去找朋友们,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就职活动,典子坐在一旁茫然,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典子的妈妈无意间说起了茶教室的武田老师,建议典子去学习茶道。
本来拒绝的典子,因为有美智子的陪伴,就勉强接受了两人一起学习茶道的建议。
学习的第一天,二人到达武田老师住处,是非常日式的房屋,远离繁华的街道,家里是铺满榻榻米的房间,还有很大的庭院,庭院里种满了花草绿树,还有竹筒敲石发出的流水声。
通往庭院的门打开着,两个女孩子好奇的看着房间还有庭院,感叹着这里真大。
第一次在老师的房间看到了【日日是好日】的挂匾。
武田老师第一节课教给两人一些茶道的基本礼仪,比如擦拭茶碗的布的叠法,用左脚迈进茶室,在榻榻米上只能走七步等等,两个女孩完全无法理解这些做法的有什么意义,向老师请教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就算先不知道这些意思也可以。
「茶」首先就是从「形」开始,然后将这些「形」放入心里』
临近毕业的两人来到镰仓海岸,坐在沙滩上,两人聊着未来。
美智子说自己决定毕业后在一家贸易公司就职,而典子因为没有顺利进入志愿的出版社,决定先停止正式就职,而是找一家出版社打零工,等待慢慢转正。
两个人闲谈着,典子说着自己虽然学了这么久茶道,但完全不懂,还说自己前两天又去把小时候没有看懂的电影看了一遍,自己竟然看哭了。
美智子说『也许「茶」也是这样的呢』
正月里,两人第一次和武田老师参加了「茶会」,本以为因为在场的全部都是茶道老师,应该会是一个非常高雅的景象,没想到现场一片混乱。
在老师家里,两人帮老师拿出新的一年要用的茶碗,指着茶碗上的画,二人笑着说茶碗上为什么画着猪。
武田老师说「这明明是狗呀,因为今年是狗年嘛」老师和他们说,茶碗是根据每年的生肖不同,都会换的,也就是说,一个茶碗,要经过十二年才能被拿出来。
就职后的美智子,停止再学习茶道了。
而典子则是一边打着零工,一边学习着茶。
典子也终于成为了茶道教室的前辈,看着一个个新来的学习茶道的后辈,典子似乎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在茶道中,从踏进榻榻米开始为客人煮茶到上茶的过程中,全程除了水声、都是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
而在学习了茶道两年后,典子似乎对水声更加的敏感了,她能够区别出清水低落的声音、和煮开的热水声的不同。
当看到茶道教室里的挂轴上写着【游】字时,典子闭上眼,竟真的能够想象出了瀑布流下磅礴的声音。
学习茶道十年,所有事情都快于典子的美智子结婚了,而想要靠中途采用就职的典子,被自己的后辈超过,失败了。
而和典子在一起很久的男朋友,也离开了她。
等电车的典子,看着铁路,耳边嘈杂的世界突然变得安静,她向前一步,突然被电车的警鸣声惊醒的她,跪在地上崩溃大哭。
休息了一段时间的典子重回茶道教室。
在两年后典子交到了一个新的男朋友,而她也终于搬离父母的家,开始了独立生活。
每周依然会去茶道教室。
离开家的典子,与父母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这天父亲因为工作,来到典子的家附近,打电话问典子要不要一起出去吃饭,工作原因拒绝的典子,想起曾经武田先生讲过的话,突然内心惴惴不安…电影的最后,武田老师和典子二人并排而坐,看着院里的樱花树,典子已经不再是那个天真浪漫的女大学生,现在的她俨然已经变成了成熟知性的女人。
看完这部电影,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茶道的细致本部影片中茶道教室的挂轴上的字和画是随着季节、天气、心情而不同的每一天武田先生都会精心挑选然后挂在茶道教室里而供客人食用的小点心,也是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做成符合时节口味的点心还有夏茶和冬茶的蒸煮方法、道具也都是有区别的无论是客人注意到的、还是没注意到的每个学习茶道的人都会认真的去完成在细节处体现对客人的尊敬
在电影的最后,武田先生发出感叹「我能够几十年来每天都做着同一件事情,真的很幸福」折射到当代人,能坚持几十年做同一件事的人真的少之又少也许,我们如果像武田老师那样坚持,在几十年后,我们也能发出那样的感叹吧。
茶道,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与当代快速便捷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在茶道中所领悟的,却能在人生中永久适用煮茶时,能听到的唯一的声音就是流水声了只有足够的稳、静得下心,才能够不碰到其他的东西,发出杂声这就需要不断的练习,让自己的手记住每一个动作,当你的手记住了那些动作,学会了形式上的东西你才会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去理解茶道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蕴意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这个世界上,有马上能懂得东西,和马上不能懂得东西两种。
对于不能马上懂得东西,只需要花长时间,慢慢的去注意,终有一天你会懂得电影中有个场景我非常喜欢那天,窗外下着大雨,武田先生正在给大家上课突然她停止了讲课,大家一起就那样静静的,听着窗外的雨声而典子也闭上了眼睛,感受着雨声,透过雨声,展开了想象
下雨的日子听雨声,下雪的日子欣赏雪落的样子。
夏日的炎热、冬日刺骨的寒冷,用你的五感,用你的全身,去感受那些瞬间在最后,我想给大家推荐一部和「日日是好日」类似题材的影片,「寻访千利休」
「寻访千利休」讲述茶道宗师千利休在被丰臣秀吉下令剖腹自杀前,所展开的对自己年少懵懂青春的回忆。
也是一部很棒的电影,每个场景都渗透着一种悲凉安静的美因为是2013年的电影,所以现在如果想要观看可以直接点开腾讯视频
叙事上,节气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呈现典子感受茶道、品悟自己的过程,和我们熟悉的类型片的人物成长不同,影片并非通过线性叙事去呈现质变的过程,而是让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体验“观物之乐”。
她在训练茶道的过程中,茶室的空间是一定的,但是会随着季节的改变更替,整个房间的光照、明度、色调产生细微的气氛改变,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也是体味季节流动性的过程。
夏天的点茶,冬天的茶,都是不同的,到冬天要忘记夏天的。
延长受众对对象的感知时间。
使人感觉到事物,而不仅是知道事物。
艺术的手法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比如其中出现的茶碗,茶碗十二年才能见一次,影片中出现了两次,时间跨度长达十二年,树木希林扮演的茶道老师说,下次再见它我就100岁了,当众人捧起这只茶碗仔细观看时,生命感受延长了;随着典子成长的三个阶段,童年、大学毕业、三十多岁,在建立社会化,自己成人的过程,提及了三次她看费里尼导演《大路》的不同心境。
形成了一种人并非沿着某种线性的时间在不断进步不断前进,而是在季节年复一年的循环和轮回中感受和品味 的过程。
季题电影 日本电影中有一类影片极具本土化特质,一部分影片直接以“季题”或“季语”命名,比如小津安二郎的《晚春》《早春》;还有部分影片在内容上以季节或季节物象为象征,比如《细雪》《古都》《雪国》,“季题”电影是从日本传统的“季题”文学中发展而来,一大批“季题”影片都是根据“季题”文学作品改编而成。
具有人和自然的亲和关系。
从只是当作一种分散注意力的课程,到她开始体验生命。
一开始只是机械练习,而后“手会自己知道”;典子听着梅雨,水声沁入我的身心;在典子父亲去世后,她和茶道老师坐在院子前看骤然飘落的樱花。
如毛丹青所说:“自然对日本人来说,是情感思索、抒发的场所,是某种精神观念的象征。
自然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对生命意识的觉醒。
自然季节和季节化了的物色普遍不只是人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它们本身就是作为影片主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跨年心情不好,就想看一个阳光点的片子,《日日是好日》,结果被电影名字骗了,看了这个心情更不好。一个老太太和俩丑女聊茶道,人长得不行,茶道就完全没有美感,何况这几个娘们本身就很压抑。
不断变化的时间,不断变化的壁画,不断变化的情绪。
这种感觉的电影我都不大行 我能体悟到真谛 但我不想这么做
无聊
電影和小說的敘事畢竟還是兩件事。該直白的地方矇眛了,卻在最後拉了主題句來企圖點題,笨拙了。另外,怎麼好意思拿這部戲自比費里尼???整個片子拍得和糖水片似的…內心一萬個問號。一個星給kiki吧。
两星给视听和演员。连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的规矩也要“传承”,进门先迈哪只脚都是“规矩”。至少不是我理解的茶“道”!东亚农耕文化的上行下效的美化和偷换概念。在“规矩”和被操控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安全感。这样的导演属于聪明且坏那一类。日复一日看懂了《大路》?请别侮辱费里尼!
片名鸡汤内容却挺丧 拍出了修行的禅意 禁锢与释放 通过千利修明白了一期一会
一句台詞很觸動我:重物輕輕地放,輕物重重的放
我不讨厌日式治愈白开水片 但这部好无聊
一期一会,日日好日
树木希林真好 但黑木华总让人出戏 特别是树木希林当着大家的面慢慢解一个有点困扰她的绳结的过程 在茶道的固定操作衬托下让人感觉充满了意外性 其他诸如此类的还有天气变化以及随时节更换的书画卷轴 就像片中固定镜头拍室内更加凸显窗外风景的变化 大概人生的不确定性需要有一些固定坐标才更容易消化变化 没有动静对比反而只会感觉日日磨洋工对各种变化麻木 潜意识受到影响而理性提取不到原料所以分析无能 形成了莫名其妙的不安和焦虑
日式繁文缛节中的岁月静好。穷尽一生去精进一门技艺,修身,养性,悟道,治愈,并融化在血液里,这很日本。想起很多游客到日本去参加一两个小时的茶道课,真是连皮毛都摸不到。日日是好日的背后,是珍惜每一天的雨、雪、风、阳光,以及跟亲人朋友的相处,生命逝去是一眨眼的事情,树木希林在遗作中说出这样的台词,也算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了。时间跨度29年,黑木华的童颜实在扮不出中年妇女的沧桑来。
这什么导演,为什么不能好好叙事。浪费树木希林和黑木华这么好的演员。
很安静的茶道片 参杂了一些日式人生哲理 有点小森林的感觉
看完很难不感慨:打着禅的名号实则用来规训女人的繁文缛节真是多啊。浪费了黑木华的灵气和演技。
样板戏和茶道,人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故事性不强,从头到尾充斥了,果然会这样的,堂皇感,聚散都变得理所当然。作为科普茶道作品来看又专业性不够。我很喜欢美智子这个角色,会提出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异议,虽然最后谁都没有给她答案。人生的大道理(就像日日是好日)仿佛主角才能参透的限定主线,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活着一日一日。
怎么跟小作文儿似的还有划重点的句子。日式小确幸电影的通病。
坚持,是一种美德
#9thBJIFF# 很意外,还挺不大森立嗣的,基本上还是日式鸡汤那一套,不过也会有些许触动。看的时候一直把黑木华的角色脑补成苍井优,感觉应该也蛮合适。听雨,看雪,赏樱,聆风,所谓“一期一会”,是真的要等失去了才觉察到可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