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吴导滑铁卢之作什么的,可我觉得还好,没记错是在初中吧,有幸第一次在中央六台看过此片,当时精神匮乏的我把此片归入个人经典百大电影名录难以自拔。
故无论舆论如何,票房如何,哪家公司破产均与我无关。
只有一句,这是好片。
理由有三:1.战争场面达到好莱坞工业平均水准,枪炮烟火以及音效水平不差。
2.叙事逻辑有鼻子有眼,剧情相当引人入胜。
3.凯奇以及其他演员超自然演技,看得很舒服。
角色阵亡时让人深感心痛,泪如泉涌。
以上,所以请各位豆油手下留情,不要不懂装懂非要跟节奏说这部电影差了。
战争片豆瓣7.6的评分足以证明此片在大部分人群中还是接受的。
男主因为之前死去了战友,内心很痛苦,并且战友的死或者间接是因为男主遵从了上司的命令, 真的很难说, 但是在这次的战争中, 男主选择解决那个黄种士兵, 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救下他,而不是上级的命令就是让他们死, 他说不想让任何一个人牺牲💁因为不想在经历死去战友的痛苦,所以不愿意和别人太亲近吧💁这个可以说是太平洋的奇迹的前奏, 讲美国战士这边的情节的, 也是和赛德克人死亡之后的发展, 可以连接在一起的💁感觉先不要去救人、打完再去,这样不会葫芦娃救爷爷,救人效率也高💁自己很多战友死了, 就通过打别人来消气, 理解你的愤怒, 但是不要随便伤害别人💁实力悬殊不要打,免得白白牺牲, 确实是没有必要的牺牲💁其实很多时候是被迫杀人的,因为你不杀他,他就要杀你💁少数习俗真的有点神经兮兮哈哈, 但是也是挺有神秘感仪式感💁有能力的人不容易死,还能苟延残喘一会💁不同文化,有不同经历,所以也有不同特长,尊重每一种人👀哇,AM人对俘虏就很好, 为什么J人还烧杀抢??
👀在村子里打,不怕伤到自己人吗?
还是怕被出卖?
你打之前问过别人没有?
ps:最近看了很多历史片, 感觉都能连接到一起,也是挺神奇的, 电影看多了, 发现都是有衔接的
同事关系能否超越同族友情?是什么支撑着你再来一次?是什么让你参与战争?我想这部剧都给出了对应的答案,故事从乔说起,也在乔战死后大致结束。
有些事,暂时说不明白,但不是一直说不明白,岁月很长,你说着,我听着,疑惑总会解开的。
乔本来已经在海军陆战队历经了一次生死,但乔还没康复,他又申请重回部队,为什么?他觉得自己明明最没用,所有人都听命于他,但最后他活下来了,是对不起战友,想自己为什么不也一起去了。
在接受保护纳瓦霍人的任务后,他完成任务的动力是那个曾经帮他蒙混过关让他重回部队的Rita护士,她写的信让他有了希望。
卡尔亚兹则不同,他是被国家征召,为了国家,为了战争,为了印第安族群,他愿意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卡尔亚兹和查理同为纳瓦霍人,他俩邻村是很好的朋友,但亚兹后发现是乔杀了查理,便对乔有了更深的误解,在后续战斗中,亚兹对乔都不甚信任,踩雷区,单独行动,有点事就让乔杀了自己,没有大局观。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直到塞班岛最后一战,乔冒着生命危险,把亚兹送回安全地域,亚兹对乔的误解才消解了,但那时,乔离归西已不远。
影片也展示了战争中可贵的战友一面,科罗里上尉会吹口琴,查理会吹笛子,他俩在音乐中对彼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最后一刻,科罗里上尉曾为了密码,把枪口调转向查理,但最后,还是将子弹射向了小日本,自己被砍头。
友情,有趣,愿意交流,有共同爱好。
此片可谓吴宇森导演生涯最惨痛的失败,据数据统计好像让米高梅赔了接近7、8千万美刀,基本上埋葬了John Woo,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华人大导,在好莱坞的电影之路!
令人不胜唏嘘的是,吴宇森回归华语影坛后执意连拍《赤壁》、《太平轮》这样的大题材战争片,反馈同样不好,近乎终结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简单分析下失败原因。
1.所谓纳瓦霍密码诠释得很表面,没有深入而精巧的展示太平洋战争中此密码的重要性和厉害的地方,而两位纳瓦霍族的“风语人”也不是影片的主角。
2.男主的任务是必要时杀死“风语人”,即杀死自己的战友。
这的确是个很有戏味的矛盾设定,但作为在战争中的职业军人,不论是“风语人”,还是他的保护者,这都是为了获取胜利而必须做的牺牲。
甚至可以说,在整个残酷的太平洋战争中,必要时杀死战友的状况不少出现。
擅于描绘双雄情谊的吴宇森,未能在本次战争片中借助此设定发挥水平。
男一男二两人的互动和情谊展开得很套路,没有灵动。
白马死后,得知真相后得雅Z也并未有反抗体制的举动,只是一味砍杀日本人泄愤,最后被恩德斯救回一命后当即和好。
恩德斯走不出曾经失去战友的恐惧,必要时杀死白马后,终于在救回雅Z的过程中得到救赎,死前祷念上帝云云的做法相当老套。
编导另外设置的一对角色,即白马和公牛,一个吹箫一个吹口琴,倒是有点吴宇森过往片中双雄惺惺相惜的味道。
尼古拉斯凯奇演得十分卖力,但过分套路的心理矛盾诠释,搭配过于强大的单兵战斗能力设置,以及不知所云的画外音“情信”感情支线,让恩德斯一角实在立不起来。
3.吴宇森的动作片风格起了难以忽视的反作用。
炸弹近距离里爆炸不死,无敌冲锋,一把枪打死一片日本人,小马哥式主角光环的恩德斯很不对战争片的逻辑。
耗资不菲的轰炸镜头,多到让人反感,质感看上去也不好。
雅Z化身日本兵和恩德斯盗取敌方雷达;白马死后,雅Z化身暴怒战神,战斗力突然提升并无情歼敌;结尾双双负伤的恩德斯和雅Z神奇逃离日本严密炮火,恩德斯小队成员突然战神附体,歼灭大批日本兵等情节段落,夸张不讲逻辑的程度,实在让人汗颜。
4.不幸赶上911,多次改期撤档;前几年的《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黑鹰坠落》等片拔高了影迷尤其是军事影迷的G点;这也都算是片子票房失利的原因吧。
为什么我自愿从军?
因为我身无分文。
现在全世界都在战争,不会因你一句“不想干”就停止。
你只要做你该做的事就好,不多也不少。
吴宇森的电影,场面确实暴力。
印第安人生存不易,是美洲的土著居民,受到美国白人的歧视。
在战争中,身为风语者,掌握传递着无数的秘密电波,依旧被白人大兵们边缘化。
虽然说导演通过战争,通过人性,通过凯奇的人设来讲述了这些人对印第安人的排斥到接受,但现实生活里却并不是如此。
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
这其实与个别人的意志无关,这是人性的选择,一场战争改变不了什么。
要想让自己的民族不受欺辱不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只有自身强大。
看这部电影是意外之中,因为在学校放映室里借错了碟,感受也是意外的感动.没想到一个满是男人的战争片里,有那么温柔的一瞥,那刚毅的抉择.感动的我和密友,在众目睽睽之下泪如雨下.喜欢这些原主人的眼神,永远质朴,理想也很单一.但是意志格外坚强.喜欢妻子的守侯,孩子的微笑,是那么充满动力.喜欢语言的怪异,不知道就是最有趣的.我觉得很值得看.所以我推荐.
Joe,在一次坚守阵地的战斗中,全部战友们都战死,唯独他负伤存活下来,回到后方后,他感到自责,心里希望战死沙场。
在护士姑娘Rita的帮助下通过测试,得以重返战场。
他接到一个重要任务,保护风语者(密语通讯兵)Ben。
一开始他不想与Ben产生任何纠葛,生怕到了危急关头无法痛下杀手。
后来,在一系列战斗中,彼此产生信赖。
在最后的侦察任务中,遇到敌人,舍命救了Ben,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尼古拉斯凯奇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亚当(饰Ben)的表情也很令人喜爱,吴宇森导演一贯的枪林弹雨风格,还有其他人饰演士兵的真实,让这部电影的真实性更加深刻,真实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但人间有情。
影片中有一段话,五十年前的父辈们以杀印第安人为乐趣,五十年后,和印第安人一起抗击日本的侵略,不知道再过五十年,会不会和日本人坐在一起共同找一个目标抗击。
如果这话是真的在二战中说的,这是神预言。
影片中展现的是现代化的战争,和我们的二战不像是一个年代的,好像是“隔代”的战争。
那时的我们,确实很落后,只是希望知耻而后勇。
有些东西,比如美国人和土著人的仇恨、美国人和日本的仇恨。
这些太值得我们去思考。
或许每个人对电影的感觉不一样,认识不一样 。
或许是这段时间哲学的东西、历史的东西看得有点多,导致了很多念头的产生。
吴宇森导演的这部二战大片,无疑再次充满他的暴力美学--到处是爆炸,血肉横飞,虽然我相信真实的塞班岛战役更加残酷,但让我心动的却是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海军军官乔·安德森。
战场上一往无前地冲杀,平时却是冷漠,我行我素,一意孤行,酒精几乎陪伴着他业余生活的全部--活在真实的虚幻世界,落寞,乖张,像一片随时凋零的树叶,生命沉沦在已往的残酷战事,不堪回首却又挥之不去,以至于在坟墓小径产生幻觉。
严格地说,此片并不太出色,但凯奇的角色把我打动了。
总有这么一种男人,沉默寡言地身负使命,想放逐自己摆脱生命的虚无和痛苦,却最终以生命践行诺言,这也许是他们的最好结局。
凯奇似乎永远是好莱坞男人中的一种类型:微秃的头顶,醉意蒙蒙的双眼不时透出灼人光芒;一面是生活中沉沦,颓废,迷茫,精神异类;另外一面是技高一筹,智勇卓尔,无往不胜。
无论是骗子还是军人形象,他代表了男人的一种倾向:颓废之美。
想想我们男人,又有几个不是这样晃荡晃荡地一路走来呢。
场面不错,不符合真是
Follow order 还是 follow heart 的问题,反正事情不到自己这儿就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战争场面如同儿戏,所有炮弹落地都是大火球,日军各种露天海景大战壕,重炮阵地也没有任何加强太阔气了,凡此种种出戏设计实在没法沉浸
典型美国片,把日本人写得好笨;主角光环太牛逼了;女主太可怜了,到了也没收到回信;迫击炮和大口径打出的火差不多大……;yazi前面大半部真是天然乐观
一直记得<wind talker>是部好电影.可是却不记得好在哪了.昨天看到4点才完呐.第二天还得漂流,嘘..只是,最后10分钟片子的高潮部分把握了片子的精髓.order和life.遵命还是拼命...太悲壮了.让我哭也找不到泪流!胸臆间激荡着正气!哈哈!...快关起电脑的时候,QQ竟然闪了.这么晚,不可能有人以为我还在.竟然是许久不见的老哥来话了.好长一篇.虽然我已经困得不行...知道一定是老哥有感而发了.每一行字都让我揪心.这些感情和感受,我们都长存心底,然后平日里看起来麻木的生活.工作.只是我还很感激
最讽刺的点是被夺走家园、生命和尊严的印第安土著后代大义凛然走上战场,去为昔日敌人抛头颅洒热血,其中意味大约会让尚有廉耻之心的美国观众面红耳赤吧,也难怪此片风评不佳,这难道不是公开处刑公然打脸么呵呵。至于影片本身还是比较精彩的,战争场面壮观惨烈,凯奇饰演的主角人格也并不单薄,精湛的演技足以打动心灵
哈里森好作孽,虽然知道这个又是美国的英雄主义包装,但是还是想说小日本真不是东西!
还好了,就是战争环节制作的成问题。
看完的跨度太长让我无力吐槽。真的挺一般...
有老吴电影的特色,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枪战写实场面。作为战争片的宏大格局反而体现得没那么明显。剧本扎实,叙事清晰,结局感人。
太二了,几乎所有时间都在交待背景
超级不喜欢的一部作品,太闷了!太闷了!!太闷了!!!观影途中睡着,竟然还是看三次睡着三次,简直成了催眠利器,这锅主要还是需要导演背,毕竟导演过《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的吴宇森,在影片的节奏上把握的如此不堪!!
2002.10.6 立体电影院
。。。
我能说我感觉就是美国白皮版手撕鬼子么?硫磺岛,太平洋战争看了不少,这种一人打死二三十的太假了吧,超人凯奇叔一人当兰博啊!表现密码的也太特么少了,我以为我在看吴版的破解英格玛密码没想到看的是美国版兰博手撕鬼子,风语者成了配角。【知名导演的有失水准多扣星2.5星】
才发现时吴宇森导演的战争片,看的时候就感觉战争场面处理得很不错,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中士角色个性很鲜明,从那个只知道责任的没有人情味的男人到为了职责和朋友牺牲自己的男人,让人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这电影好就好在敌方也是日本,基本上杀小日本的快感是可以让中国观众深刻体会的。
拍的还算可以,不知为何当年老吴票房惨淡,讲述战争切入点选的挺巧妙的。就是凯奇演的我不是很喜欢
吴宇森拍的战争片~角度很另类~
逻辑漏洞比较多,角色行为动机站不住脚,很多矛盾冲突莫名其妙;战场像公园打彩蛋射击。感觉影片的创作过程对于战场、战争、美国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关系、风语者和“保护者”之间的关系都没理解清楚,影片没有说服力。
WINDTALKERS这名起的好。
说实在的,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影片,视角独特,以保护一个风语者的另类友谊,手法独特,吴宇森用拍警匪片的手法拍战争片,居然有一种别样的气势和感觉,可惜的是米国人民不太认同这种白鸽双枪的做法,也成了票房大导吴宇森的票房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