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本剧,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首“我是一个……人偶”歌谣,其次 ,便是主人公藤子的悲剧人生。
对于歌谣,我在某音乐APP听了原版之后,内心毫无波澜。
对于藤子的悲剧人生,我无法同情,因为其中有太多的部分我无法与之共鸣。
本以为这部剧就这样看过便罢了。
但是,我心里仍旧有着一丝无法释怀。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朋友与我谈论张爱玲,自然而然的提到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我恍然大悟,日剧中藤子便与曹七巧完美重合起来。
同样是不幸的女人,她们的人生之舟在家庭,社会的激流中无力挣扎,在一个个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中驶向深渊。
“我是一个……人偶”,不管这定语是如何,人偶都成为了一个关键词,人偶,在我看来,便是竭力模仿人而永远都无法称之为人的东西,相反,她越像人,反而会引起人们的不适,就好像是一具精致而没有生命的尸体。
没有灵魂,而藤子和曹七巧都是没有灵魂的女人。
很多人觉得,藤子的悲剧起点在于家庭,幼时母亲的虐待,十岁时家庭惨剧都会给她的心理带来扭曲,从而在她心底埋下暴虐嗜血的种子。
其实,不完全是这样。
杀人鬼藤子中有众多女性角色,相对的于女性角色丰富和鲜明的性格,剧中的男性角色都尽可能的简洁和平面化。
由此,我认为这部剧探讨的重点在于探究女性人生究竟被什么影响,或者说决定。
童年和家庭。
藤子的不幸童年看似是起点,其实不是,经历过童年创伤,步入青春期的藤子,其实,并没有放弃融入社会。
她讨好班里的不良少女们,以获得融入团体的归属感,她害怕被孤立。
讨好和迎合他人,压抑自己的内心,似乎成为了她本能的反应。
有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她不幸的童年带给她的,其实并不是。
在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事。
比如,最好的朋友的婚礼,即使自己捉襟见肘也要咬牙包上体面的礼金。
只要在脑海中随便搜索一下,你就会找到类似的为了维护人际关系而违背自己本愿的事。
因此,问题不在于妥协。
问题在于,藤子维护人际关系的唯一方式便是向他人妥协,讨好他人成为了她唯一的选择。
当面临无法挽回的局面时,她就如同悬崖上的野兽,强烈的求生欲望和被压抑的内心便会反扑。
藤子母亲最大的罪过不是虐待,虐待只能排第二,她最大的过错,就是没有告诉藤子,她是一个女孩,未来会成为一个女人,而一个女人应该如何去度过自己的人生。
青春期的藤子在小姨的诱导下,便开始自己探索答案。
她用青春期孩子简单而极端的思维方式得出的结果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就是要和自己的母亲过相反的人生,嫁给自己爱的人,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
于是她放弃了学业,一心一意希望和自己心爱的男生组建家庭。
她太过于急切的希望接近幸福的重点,却没有发现,自己手里并没有抵达理想云端的魔豆。
于是,爱情和友情双双破灭,她选择牺牲友情,来捍卫爱情。
初为人母的她,似乎什么都没有准备好,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目标,也没有办法,只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儿和一个怨天尤人的丈夫。
这是一个困局,但并非一个死局。
虽然努力过,但是,依旧无法阻挡她的人生向记忆中诅咒的那样,她会重蹈母亲的覆辙。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她选择用杀戮删除这段失败的人生。
为什么杀戮会成为她面临绝境时的不二选择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她人生的分水岭就是一场杀戮所带来的吧,因此,她潜意识就认为,要想过上和现在不一样的人生,只要把现在抹杀掉,就可以了。
藤子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还是小姨。
抛开小姨背后的天一教和阴谋论,只从她的言行对藤子的影响看,小姨才是藤子人生的刽子手。
十岁的藤子在最恐惧和无助的时候,选择紧紧抱住母亲的头颅,而小姨虽然对她客气却没有温情,除了在医院中短暂的礼节性的握手之外,几乎没有更多的肢体接触。
十岁左右的孩子,适应力是很强的,如果小姨诚心实意的待藤子,藤子不会感受不到。
口头上的热情和肢体的冷漠,让藤子无所适从。
于是她也学会了口是心非。
可以说藤子十岁之后,再也没有感受过爱,因此,她不会爱人,也不会接受爱。
但她终其一生都在追逐着爱,因为她想过幸福的人生。
成年后的藤子,从陪酒女到银座第一的花魁再到嫁给富商的阔太太,身份无论怎么转换,藤子的内心始终是那个抱着母亲头颅的十岁的孩子。
她可以因为客人一句尖酸话而杀人,也可以因为客人没有支付报酬而杀人,她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不存在否定的,所有负面的东西都要抹杀。
所有重复的杀戮都只是为了证明一件事,那就是她是可以幸福的。
但是,事实上,她每杀一个人,她就离她口中的幸福更远一步。
藤子的悲剧就在于,她被告知的人生的最高目标,却没有行动指南,只能靠着直觉和偏执在命运的迷宫里乱撞。
曹七巧的悲剧亦是如此,女人一旦拥有了不幸的婚姻,纵然嫁入豪门,也只是如此罢了。
金钱不能让曹七巧自由,而曹七巧渴望的爱情又是那般遥不可及,于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她如同失了水的植物,不死不活的拖着,从一个灵巧丰润的女孩,变成一个锦衣玉食的空洞人偶。
藤子是一开始便没有被注入完整的灵魂,而曹七巧是原本有过灵魂,但却被抽空了。
失去灵魂的曹七巧便开始报复她的女儿,正如藤子记忆里母亲的诅咒,女儿终将活成母亲的样子。
写到这里,我也觉得内心惶恐。
如今,层出不穷的女孩教育宝典,各种各样的女权,乘风破浪也好,兴风作浪也罢,多少是博人眼球的噱头,多少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呢?
bm风,绿茶,红茶,这些流行都会伴随时间褪去,而社会对女性成功的标准也从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变得更为多元化,而美的标准更是变幻莫测,在我看来,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告诉一个女孩,幸福的定义不是唯一的,幸福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只要顺着正确路向前,她就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毕竟,对女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女人。
15年开拍,20年完结。
庆幸我是在20年发现这部剧的。
另外普及下:殺人鬼,中文意思是杀人狂,所以这部剧不是鬼片!
不是鬼片!
真的不是鬼片!
尾野真千子依然恶女形象,可贵的是演得有血有肉,飙演技的几段全素颜出镜,状态极佳,非常带感。
饰演妹妹的古村美月经常出没于恐怖短片,这次挑梁女二,私以为梁有点没挑起来……全程一个皱眉表情去看她母亲、她姐姐、她男朋友,唯有最后一集隔着玻璃跟妈妈吵嘴的scene才算接住了尾野姐姐的戏。
剧情涉及校园凌霸、家暴、少儿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眼睁睁看着一个小姑娘扭曲着自己努力向阳生长,却又逐渐偏离了轨道坠落到了的地狱。
这其中固然跟大Boss小姨不断的扎心发言起的诱导作用有关,但究其原因,我更认为是因为女主完全不具备正确的是非观和健全的人格。
可悲的是,当原生家庭失去其正面作用后,学校、同学、老师,很少有人愿意真心地关心女主、引领她不走偏(其实有,可惜被女主当成了磨刀石)。
其他的逻辑硬伤,比如警察全程失踪全体眼瞎、小姨cos全能神、保险公司甘当冤大头、女主体力堪比一头牛、买化妆品的阿姨换个发型(口红色号都没换)居然就能瞒天过海等等,适当忽视吧,别纠结,能完结就算大功一件……四星给尾野小姐姐,扣一星给女二。
某些场景不必要的高能,胆小者晕血者慎用。。。
这首歌在剧中一共出现了两版歌词,这里简称“木偶版本”和“歌唱家版本“,那究竟哪一版才是正确的呢?
个人猜测是“木偶版本”,我们可以从早季子这里进行验证:早季子的歌词是从哪里听来的呢?
肯定不是藤子处,因为藤子本身唱的是“歌唱家版本”,所以大概率是从外界听来的。
我们可以首先假设是唱给早季子的人本身记错了,但是早季子唱的歌词又与幼年藤子唱的歌词完全相同,按理来说这期间相差数十年,所以两个人不太可能从同一人处听到这首歌,而唱给早季子的人和唱给幼年藤子的人同时记错了歌词,并且两人犯的错误还一模一样,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所以由此推断出大概率“木偶版本”才是正确的歌词。
那这首歌又为什么会有两个版本?
因为名字而想看的,没想到能给我这么多的感触。。。。
连着两天看了5集导致我被致郁了,也是哭了很多,也有很多感想,但是过了几个月后来看大结局已经忘了很多感想了。
只是,真的,爱比食物更重要。
一下子也不知道说什么,不过据说这只拍了原著的上半部分,结局妹妹死了,藤子死刑了,但是小姨却还逍遥法外。
里面的很多镜头拍的很好我也很喜欢。
据说这部剧2015年就上映了,而且改编于畅销小说《杀人鬼藤子的冲动》(该小说曾被认定:内容过激而不可能拍摄出来),只是由于一直是生肉(没有翻译),直到最近才在国内流传,目前大结局(第六集)正在更新中。
故事是个好故事,不过友情提示,胆子小的可以就此打住了,血腥镜头过多,会引起明显不适。
昨晚做了一个梦,在一栋房子里的一口井,死掉的尸体扔进去会重生。
只是重生的这个人不知道是可见的灵魂呢?
还是没有意识的傀儡?
就像这部剧女主角藤子在自认为一次又一次的重生,“追寻幸福”的路上,只要对方不合心意就杀人分尸,从未思考过悲剧产生的原因,从未思考过如何解决问题。
一切追究于自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一切归咎于自己没有美貌,那又是否仅仅是原生家庭,以及长相促使了杀人鬼藤子的诞生呢?
这个杀人犯又究竟是谁呢?
看海报会以为是恐怖片,如果是这样,兔子断不会看完并且来写影评。
一定是背后有感动人,发人深省的东西,用来鞭挞我们。
要看清,不可无视世间无处不在的混沌;要向善,不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努力生活。
剧情简介十岁少女藤子,背负着全家被杀害的阴影,一边渴望幸福,不要成为母亲(家暴)那样的人,一边又无休止的分尸埋尸,直到十多年后被抓。
故事着重于藤子死刑前的采访,真相才慢慢展开。
兔子以前在看剧评的时候,最讨厌从头到尾讲剧情发展的作者,因为我明明可以直接看视频,为什么我还要看文字和图片呢?
肯定是希望获得一些最基本的信息(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以及背后的潜在信息(有什么发人深思的内容),对不对?
所以先讲一些基本信息,再分析一些线索,具体的大家感兴趣想看剧的可以(人人美剧)上找到熟肉资源。
小时候的藤子,刚刚经历全家被杀,小姨茂子收养阶段。
“校园霸凌”是这个阶段的主题。
藤子害怕被孤立,讨好他人,害怕承认错误,并且完成了人生的首杀。
但是惠美,也就是这个戴眼镜被杀的孩子,是当时唯一把藤子当作朋友的人,她杀死金丝雀陷害空子就可以看出,但是她没想到藤子会把死掉的金丝雀肢解扔进火炉,所以她说一起去找老师坦白认错,没曾想......
高中时期的藤子,有了第一任男友,唱片店里的帅哥哥,并且兼职认识了漂亮的安娜。
“出轨背叛”是这个阶段的主题。
一个是男友,一个是闺蜜,当他们一起背叛自己的时候,藤子会选择杀谁呢?
此处有一个硬核。
两人一起肢解埋尸的时候,藤子说:向我求婚吧。
整容后的藤子,拥有了美貌,并且成功嫁入豪门。
这个阶段就是入狱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为找了个富豪就可以幸福一生,不想富豪经商失败,全家从别墅搬出后,也无所事事,不管教两个女儿,并且重蹈覆辙自己的童年悲剧,对孩子拳脚相加,无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
早季子(大女儿)走上藤子的路,整容,最后选择自杀,也是意料之中。
这一阶段尤其发人深思,令人痛心。
终极大BOSS是谁?
是小姨茂子,还是藤子本人?
小坂初代第5集末已死,虽然藤子全家,男记者以及主编都是她杀的。
同时她也是惠美(藤子的首杀)的妈妈。
但是她杀男记者的动机还没出来,天水教的真相也还没浮出水面。
小姨同是天水教的成员,小姨是否参与了凶杀案?
而且每次藤子向小姨求助的时候,都被忽视,而且总是提起藤子妈妈,把她推入深渊。
很奇怪的点还有,小姨也收养了藤子的大女儿,为什么只收养大女儿呢,小女儿怎么长大的呢?
早季子她又在小姨家经历了什么?
小姨的丈夫和儿子又去了哪里?
到底这个角色是恶是善,编剧真的是让人吊足了胃口。
木偶之歌究竟哪个版本的歌词是正确的?
在剧中有两个版本的歌词,木偶版本和歌唱家版本。
那这首歌又为什么会有两个版本?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唱“木偶版本”的都有谁:黑化前的藤子,见到母亲杀人前的早季子;唱“歌唱家版本”的有:惠美,黑化后的藤子,见到母亲杀人后的早季子。
我觉得歌词版本的变化象征着女孩们心理的变化,”木偶版本“象征着尚纯洁的心灵,而”歌唱家版本“则象征着恶之种子已经萌芽。
剧中有一段藤子的旁白:“无论如何,我都会幸福的。
我要得到全新的人生。
我会不计代价的重生,得到幸福。
”每个人都有对幸福的定义和追求,而且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践行。
兔子觉得,设置一条底线,“戴着镣铐跳舞”可能会更有利于人生的追求吧。
一个叫兔子的自己做的订阅号没什么才华可能还会有点少儿不宜生活随笔为主游记为辅欢迎关注不错过
藤子的一生其实都在寻找“理想自我”,而不是“真我”,她丧失了人格,成为一具不断塑造自己虚假形象企图获得幸福的人偶。
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她,何为幸福?
只有那个推荐她去陪酒的女人说,别人眼中的你很幸福才是真的幸福,而藤子就这样被其影响可见她本人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
她以为曾经被人耻笑的容貌是阻止她幸福的关键,如果她好看一点,第一个丈夫就不会出轨,如果她好看,她就会被喜欢,而不会连自己孩子也被嫌弃。
后来她如此厌恶自己的女儿,因为别人都说,那孩子像她,但她从来没有喜欢过自己。
藤子一直到死都还在遗憾自己的容貌不再美丽,为了这个执念,不断的追求,想尽一切办法的要得到,杀人也无所谓。
毕竟那时候,藤子已经习惯杀人了。
偷东西只有0次和无数次,也许杀人也是如此。
我以前一直以为,那些连环杀人凶手,就是冷血的心理病态,也许那是我的刻板印象了。
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有感情的人,一个人如果能感受到痛苦,那他的心灵就一定还有柔软的地方可以被触动。
可怕的是藤子后来说,她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没有任何情绪。
情绪就像一个通道,你如果让它保持畅通,你就会感受到所有的情绪,如果你能快乐,那你必定会痛苦。
所以有些人为了避免痛苦的情绪产生,堵塞自己情绪的通道,他一定不会再觉得痛苦了,但是他也永远体会不到快乐了。
从一开始,藤子的杀人动机都是有着深深的心理发展历程的,到后来杀人越来越多,她就可以轻易的杀人,为了抢那点钱,估计人民币还不到一千块,而一次次杀人,因为别人一句话唤起了她的自卑,也可以立刻就下去把那人杀掉。
因为“只要不被发现,就没关系”。
确实,杀人如果分尸然后到偏僻的地方分开埋葬,很少有人能真的发现尸首,哪天发现了也腐烂的认不出了,所以被杀的人一般都会被认定为“失踪”,那么也不会去专门寻找凶手了,这是为什么她一直都没被抓住。
剧本的结尾,她感觉累了,她去杀了人,把尸体留在现场,最后等待被逮捕,多年后判了死刑。
这部剧用大量的剧情讨论了原生家庭的问题,是我一直不想触碰的,尤其是看到母亲虐待孩子的场景我会想起我自己。
但凡是童年受过严重创伤的人,将来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最极端的,就是藤子这样,成为杀人狂。
一旦杀了人,你就会发现人的生命真是脆弱,便开始轻视生命,就有了后面的继续杀人。
目睹全家被杀害的藤子早就看到了生命是如何的廉价,轻易就可以摧毁。
一句话,“你会和你母亲一样”,就能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你会发现藤子成年后的思想层次并没有什么大的提高,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生长停滞在了童年,也许停留在以前被虐待,或者停留在全家被杀,又或者停留在她第一次杀人的时候。
在监狱里你说她杀了谁她都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唯独提到那个叫小板的女孩子她会有情绪上的变化,因为那是她第一次杀人。
她也许是后悔的,但凡后来稍微懂事一点,都可以认识到,只有那个女孩子当时把她当成朋友。
想融入集体的愿望来自对孤独的恐惧,本质上是对被抛弃的恐惧,那样的一个家庭,她早就感觉自己被父母抛弃了吧。
剧里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是最大的。
本来在很多国家都是母亲照顾孩子的时间更多,而且那种直接怀孕生产的血脉纽带是父亲没有的。
我们经常看见母亲们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或情绪问题,这个和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是密切相关的。
藤子的一生本来有很多的选择,而所有悲剧的来源都是她不曾体验过被爱。
找的男人也都是一个个人渣,更是不可能再有一丝被救赎的机会。
她的一生都在寻找“幸福”,但她对幸福的定义非常肤浅。
漂亮,有钱,被“喜欢”。
其实她是注定不会幸福的,因为一个不会爱的人,永远都无法幸福。
她的人生唯一一个可以体会爱的机会是她的女儿,两个女儿都是爱她的,但她并没有察觉也不曾珍惜,对孩子精神和肉体虐待,使得她的人生彻底走入绝境。
结尾令人感到悲哀,如果她没有失常的父母,如果她一直像普通人那样成长,现在的她应该是和丈夫孩子平凡又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甚至如果她的养母能给她真正的爱,她也是有可能被救赎的。
她的那种童年,注定了她的人生会是悲剧。
这部不错,一般都是悬疑铺垫的惊悚,这部惊悚铺陈的悬疑…这部不错,一般都是悬疑铺垫的惊悚,这部惊悚铺陈的悬疑…这部不错,一般都是悬疑铺垫的惊悚,这部惊悚铺陈的悬疑…这部不错,一般都是悬疑铺垫的惊悚,这部惊悚铺陈的悬疑…这部不错,一般都是悬疑铺垫的惊悚,这部惊悚铺陈的悬疑…这部不错,一般都是悬疑铺垫的惊悚,这部惊悚铺陈的悬疑…
本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鞠躬)我还蛮幸运的,刚被朋友推荐完就大结局了,所以属于连贯地看完六集那种。
在人人上看的时候,感觉弹幕上很多人都没有理清人物关系,所以我列一下关系之类的吧。
(包含剧透,谨慎下划)①角色关系初代——藤子母亲(森泽庆子,“高津区灭门血案”被害),藤子父亲(森泽辽一,“高津区灭门血案”被害),小姨(下田茂子,藤子母亲庆子的妹妹)二代——藤子(森泽藤子→辻村藤子→上原藤子),藤子妹妹(森沢沙织,“高津区灭门血案”被害)ps:小坂初代(藤子小学同学,即小坂惠美——那个带着眼镜被藤子掐死的学霸的母亲。
也是后头经常来藤子家的那个化妆品销售员,也是给大女儿早季子口红的化妆品阿姨,并且还和藤子的母亲熟识。
)三代——大女儿上原早季子,小女儿上原美也子(后改名为高峰美智子)②加害者以及被害者(我所认为的)藤子所杀害的有——→a小坂惠美(激情杀人)说真的我真的超喜欢学霸这个角色,给人一种被母亲虐待(小坂初代)仍然心中有光的感觉。
还是个高智商切开黑,比如金丝雀事件,嫁祸绝了,我居然还觉得挺爽的(闭麦)b安娜(补刀)这个安娜小姐姐我挺搞不懂的,从裕也的相片上看应该是处于濒临xxoo的边缘,但是还没有的亚子(?
),而且出乎意料的是,被揭穿以后,在朋友和裕也中选了朋友,导致差点被裕也掐死,紧接着藤子补刀。
c辻村裕也(渣男该杀)渣男该死。
自己掐的安娜,还帮着碎s消灭痕迹,事后还一脸安娜酱是我的白月光我本该娶她的然后再做一名律师的。
我tm(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并且不赚钱算了,还净就花,花完还家里当着老婆面打炮,哇那你为什么上一秒跟别的女人打炮下一秒想念安娜呢,难不成,你爱上了安娜的声音和那个女人的身体??
d第一个孩子——みなみ(美波,后被译为小南,发音是这个就对了)其实我不太确定是不是藤子杀的。
我个人更加觉得是孩子被闷在橱柜里久了窒息而死了。
就像看到死去的金丝雀那样,藤子选择了隐藏事实。
e做陪酒女时,被一男人骂整容脸,随后男人被杀f为了給食費(钱)的激情三杀整容院的医生,做发型时遇到的妹子,以及醉酒的女人g上原英树藤子的第二任丈夫,经常对妻儿进行暴力。
藤子三杀以后精神上变得有点杀疯魔了,回家给完大女儿早季子給食費以后,随后进屋杀掉丈夫,并且差点杀死大女儿早季子。
小坂初代所杀害的——a高津区灭门血案(藤子母亲,藤子父亲,藤子妹妹)b穿黄色外套的记者********************先写到这儿我太困了…
收藏时以为是灵异鬼片,看到半途发现是犯罪精神心理片,看到最后还是一个侦探片。
虽然是血腥暴力,感觉是非常适合精神分析的剧,“原生家庭” “代际遗传”的“误解”痛,先天与后天,心理蛊惑都有深度涉及。
1、藤子是天生变态吗?
藤子草菅人命,杀人分尸时完全没有情绪,也就是没有基本的社会人伦道德,天生冷血无情无义,无论是对外人还是女儿。
开篇都以为是个天生的精神变态,但随着案情时间线明了,就会发现FUJIKO是个从小被父母虐待的女孩,目睹父母被杀被肢解,自己也被割颈失去记忆,不知道谁人残害至此。
而姨妈下田茂子虽然收养她,表面嘘寒问暖,监督她不要误入歧途。
实际“从未感受到真正地温暖”,所以拼命想在同学中受欢迎,男朋友与她组建家庭,都是希望有自己的温暖。
实际上,藤子杀人没任何心理负担,是因为失忆,媒体和谣言认定是她妈妈杀死爸爸,及要杀她;而姨妈一直不经意在各种场景提及“你和你妈一样”,而且她记得死亡现场有人“妈妈”对她说“你是我的女儿,再怎么活也是这样子”,所以藤子先认为妈妈是杀人犯,幼年的她内心深处也惊恐自己会走上这条路,一直在努力反抗宿命。
这时候藤子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有的,完全不是变态的小孩。
在学校中违背内心也想讨好融入有霸权的小集体,虽然与惠美有开心,却因为不想被孤立而选择决交。
小鹦鹉被别人毒死,生怕自己被误会,就“消尸灭迹”。
这个地方就非常明显的心理异常与退行,按正常思维,想办法去解释或扔掉小鹦鹉即可,藤子却先是用剪刀肢解小鸟,这是因为她父母残害,却没有杀人凶手为此负责,这个巨大的创伤一直在,而且给她的心理暗示“再怎么严重的事,只要没有人知道(你做的),就不用负责”,幼小的她还是初犯,所以模仿着现场来实施"没有人知道"。
所以藤子对肢解小鸟没有情绪,此情境的她已经退行,只关注自己不用负责,而且在同学们哭泣时也假装哭,第二次勒死惠美则进步了,没有心软,听到消息时还能主动假装晕倒,悼念词声泪俱下。
第三次勒死打工结交的知心朋友安娜,是为了维护男友,因为男友代表自己未来的家庭,代表自己。
所以无论这个朋友在前面是多么情投意合相逢恨晚,这个时候处于分裂样心理位置的藤子,判断事情时只要触及自己利益时毫不手软,最后野外肢解时开心地哼唱着木偶之歌,一是情敌已除,二是自己有男友的把柄,可以结婚了。
这些时候的藤子已经完全没有杀人的情绪反应了,只有行为反应。
2、藤子与大女儿早季子15岁意外怀孕的藤子以人命要挟男友结婚,与姨妈茂子分离时既是开心(终于有自己的家),又是信誓旦旦说“我一定会做个好妈妈”, 然而第二任家庭4口之家时,不管是家境富足还是破产囧困时,藤子走回她父母的老路,虐待女儿,特别是大女儿,在他们眼中这就是幼小的藤子-早季子,稍有不快就是出气桶。
是不是很奇怪。
其实按弗洛伊德的解释,因为“没长大”的母亲,虽然想成为个好妈妈,但她会嫉妒女儿,所以会让女儿同样的苦。
何况此时已经走上杀人如麻的藤子,已经坚定自己会走母亲的老路,而和自己一样不好看的早季子,也逃脱不了宿命的安排。
也是因此,杀掉丈夫后,藤子按记忆中的母亲一样,对着早季子脖子一刀。
然而这时候早季子还是怀着爱对藤子伸出了手,这是藤子究其一生,在死去的母亲在客套的阿姨在坏心眼的同学在出轨的初恋在游手好闲的丈夫身上都没找到的爱,这时早季子是藤子的母亲,所以藤子变成小婴儿蜷缩在血洼中的早季子身边。
早季子的“as if personality” 是没有自我人格,要假装成别人才能自在自信生活,她更恐怖的是整容成藤子,这是病态黏着认同。
早原子的成长过程发生的事,就好像藤子遇到的:被父母家暴,被同学霸凌,被妈妈杀,被假意好心茂子人收养,只是早季子是抑郁态心理位置,她在法律上在社会世俗上谴责藤子,然而在心里因为太共情藤子,无比爱怜无比疼惜藤子。
她披上藤子的面容,一方面相信妈妈说的漂亮才能受欢迎,另方面相信在替妈妈为受害者们赎罪。
藤子听说早季子自杀后,认为女儿还是按宿命走到了人生尽头,与其受这么多苦,早知道应该早点杀死她的。
然而早季子实际上也在用全力摆脱“原生家庭”,她对自己的女儿的爱是那么无私那么深。
她也发现了藤子杀人背后的鬼惑,为自己的妹妹作出了警示。
她是个受尽折磨却仍然怀着善意爱着身边的每个人的天使。
3、最后实际真相,茂子阿姨作为"天水教"会员,从藤子父母开始谋财害命,以藤子的抚育人名义为巨额保险的受益人,她以最恶毒的心最假意的爱引导着藤子走到变态杀人。
藤子的第一任丈夫,第二任(按预期这次大屠杀包括藤子全家),每个死亡都是她敛巨财,获得教会高级地位的水晶筹码。
茂子阿姨是为了监控及操控藤子与早季子,两代人的悲剧都是她一手步步埋下陷井,“你和你的杀手母亲一样”反复灌输着她们的人格成长与命运归宿;另个小细节,炎热夏天藤子房间没有空调热得无法入睡在茂子阿姨一家人的空调房外蹭凉意,“在她身边从来没有感受到真正的温暖”。
在她安排的成长路上,藤子终于长成了“杀人鬼”。
而实际上,藤子的家人是被爸爸小三残杀,藤子被骂无用被割颈,是母亲出声救了她。
所以并不是“原生家庭”的错,错在她长的环境。
真相的藤子,执行前终于流下爱恨交织的一行泪。
茂子阿姨已经超过了罪名追诉期,还有早季子的女儿也在她手中。
不知道是不还是个悲剧。
其实原生家庭指的是抚育环境,在缺少爱与善的体验(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定义)的环境长大,因为心理图式或人生脚本已经形成,确实会有很多问题。
但我们在脱离这个环境,或接触到给你爱与善的真正体验的人或事,都是有机会再次成长。
所以原生家庭影响大,但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就如藤子,早季子,美智子三人不同的命运。
PS:刚评论,美智子也被茂子杀害了,难怪我看到茂子在美智子和藤子见过最后一面走出监狱大门时,诡秘的一笑。
《杀人鬼藤子》改编自畅销小说《杀人鬼藤子的冲动》。
作者真梨幸子,人称“致郁系”推理女王,这部作品被视为致郁的巅峰。
殺人鬼藤子的衝動7.8真梨幸子 / 2015 / 獨步文化甚至一度被认定内容过激,因而不可能影像化。
先别怕。
剧名中所谓的“杀人鬼”并不是真·鬼,但看看剧情涉及的元素:家庭暴力、校园霸凌、杀人分尸、邪教……你应该猜出来这剧的“鬼”究竟在哪里——人心。
故事开场,女主藤子因杀害丈夫被捕归案。
同时,她还被指控涉嫌谋杀其他人。
包括自己的同学,陌生记者,打工时的好友……涉案多达15起!
虎躯连震,触目惊心。
这样罪大恶极的“魔女”,被判处死刑可以说是人心所向。
但,人们也不禁疑问:藤子,一个看起来普通无害的女人,为什么会残忍杀害15个人?
她遭遇了什么?
又做了什么?
直到有一天,报社记者高峰美智子收到一摞手稿和一封信。
寄信人是藤子的女儿上原早季子。
三天前,已经自杀身亡。
但在去世前,她将自己与母亲藤子的生活过往记录了下来,寄往媒体,并期望记者能把它出版成书。
藤子的故事由此双线并进。
一边是早季子写在手稿里的回忆,一边是记者美智子前往看守所找藤子核实调查。
在两个女孩的共同推进下,藤子一家三代人的纠葛,藤子成为“杀人鬼”的经过和疑点,也渐渐浮出水面……被嫌弃的早季子的一生早季子窒息的一天,是从早上睁眼开始的。
她和妹妹住在狭小杂乱的房间里。
吃不知道什么时候的剩饭渣。
穿臭臭的衣服。
身上都是被虐打的伤痕。
去跟母亲藤子要伙食费,得来的却是一脚飞踹。
因为没钱,早季子交上去的伙食费是空信封,被同学嘲笑着指出来。
又因为没有合适的内衣穿,早季子只能环抱上半身,以防发育的身体引起别人的注意。
但最终,她逃不过孩子最直白的恶意。
被欺负的早季子身体和心理都到了崩溃边缘。
所有的狼狈都被示众。
老师对她也只有仅存的耐心。
回到家里,早季子再次鼓起勇气跟母亲藤子索要伙食费。
不出意料,又是一阵羞辱和暴打。
父亲生日那天,早季子和妹妹能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
因为早已破产的父母喜欢打肿脸充胖子。
招待朋友:
给女儿穿上漂亮裙子,化妆,出门拍全家福,顺便吹牛皮:
至于伙食费?
别问,问就是找打。
偶然,早季子遇到好心的阿姨送给她一支唇膏。
刚和妹妹在一起玩,就被母亲羞辱了一番,夺走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
父亲回家是又一个噩梦的开始。
上来就是同款暴打:
他不是为了保护女儿,而是因为觉得被妻子怠慢。
眼看打不过妻子,又拿女儿撒气:
总结一下早季子的生活——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被父母家暴,被妹妹厌恶;在学校,被所有人看不起,被同学孤立、霸凌。
“绝望。
”这是她脑海中仅存的字眼。
是不是不抱任何希望,就不会再绝望呢?
早季子这样想着。
最终,她选择了自杀。
当记者高峰美智子跟藤子聊起早季子的绝望时。
藤子却浑然不觉自己有什么问题。
在她的理念里,父母生气了,孩子受到惩罚是应该的,哭着求原谅不就行了吗?
美智子坚决无法认同这个观点:
而藤子的态度也很坚决:“(孩子的)生死由父母决定,不被原谅就会被杀。
”
哪来的歪理邪说?
原来,这是藤子自己的生存法则。
不认命的藤子的一生时间回到1977年9月26日。
那天,发生了一起“中津区灭门惨案”。
光天化日之下,森泽一家三口(父母和小女儿)被分尸。
唯一幸免的只有10岁的大女儿,藤子。
案件至今没有查出凶手,已经过了追诉期,到底是谁如此凶残?
记者美智子怀疑是藤子。
原因很简单——她过着极为不幸的生活。
被父母家暴。
被同学霸凌。
这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是的。
早季子的生活如同藤子幼年经历的复刻版。
直至10岁那年,藤子亲眼见证全家人惨死。
母亲在临死前在她勃颈上留下一道永恒的伤疤,和一个诅咒:“孩子终究会步父母的后尘。
”藤子不想认命。
被小姨收养后,她决心展开全新的生活,从母亲的阴影中逃脱出来。
然而,诅咒仿佛脖子上的伤疤,如影随形。
进了新学校,为了不再被霸凌,藤子想尽方法讨好班里最受欢迎的女孩,加入她的小团体。
骗小姨的钱,买来各种礼物送给她们:
一起孤立其他的人:
她把同学划分好“派别”和阶层,再分别去靠拢和远离,甚至欺负。
因为,只要别人受欺负,她自己就可以解放了。
包括小姨在内的所有关注藤子的人,都看出这样不正常。
而且,藤子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像她的母亲。
难道正如母亲诅咒的那般?
藤子最终将成为母亲那样的人?
不。
藤子决不允许。
她要重启人生,追求真正的幸福。
所有阻挡她追求幸福的人,都必!
须!
消!
失!
从第一次失手杀死同学小坂惠美后,一切就再也回不了头……
高中时,藤子恋爱了。
她还结交了闺蜜安娜,一个认为犯罪一定会被惩治的白富美。
结果,藤子发现闺蜜与男友背着她搞到了一起。
怎么办?
杀!
掐死安娜之后,还要逼着男友和她一起分尸。
同时,让男友向她求婚……
藤子的幸福,需要以别人的鲜血献祭。
似乎只有如此,她才能感觉到真切的爱和拥有。
15岁的藤子搬出小姨家,嫁给了男友,生下第一个女儿。
老公游手好闲,在家偷腥,还各种羞辱她。
杀!
20岁那年,藤子去整容变美,开始陪酒的工作。
这么漂亮还被人嘲讽?
杀!
还有无法停止哭闹的女儿,一直调查藤子的记者石川,破产的第二任丈夫……凡是阻挡藤子走向幻想中的幸福之路的人,全都被她抹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原本都是藤子真心爱着或者努力讨好的对象,但同时,他们也推动着藤子一步步走向深渊。
用错误掩盖错误,用鲜血掩埋鲜血。
在正常人看来,藤子的思维逻辑已然扭曲。
她只看到自己的孤独,却从未试图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
但藤子也有自己的不甘。
从出生开始,便被家暴、被孤立、被背叛、被无视……小姨对她好,只让她觉得更孤独。
每一次,每一次强调她有妈妈的基因,她都像被捅了一刀,血往心口涌。
于是她拼命摆脱母亲的阴影,全力证明自己才不是那样的人。
她采用了最极端的方式:“只握住不会逃走的东西。
”如所有人所“期待”的——藤子把自己变成了又一个母亲。
不幸的死循环藤子是天生恶魔吗?
只看早季子的生活,一定会作出肯定的答复。
但得知藤子的半生遭遇后,我又忍不住迟疑了。
而从藤子阿姨的口中可知,藤子的母亲同样拥有不幸的童年。
整整三代人。
这不是藤子一个人的故事,而是长达几十年,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不停在蔓延。
剧中有两个细节,体现了伤害的“传染性”有多可怕——肉体上:藤子的母亲死之前,在藤子的脖子上留下一道伤疤,同时将她对父母的仇恨推至巅峰。
而藤子亦将同样的伤疤“赋予”了女儿早季子。
心灵上:藤子杀死第二任丈夫的那天,早季子也面临着生死的抉择。
是那个一直欺负她的同班男孩。
男孩的脚陷在铁轨里,列车在飞驰而来,他急切地呼救。
早季子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正好看见满身是血向她招手的母亲。
四目交接,又一个“藤子”诞生了。
从原生家庭的被害者,逐渐变成加害者。
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
剧中,藤子看着全家福,喃喃自语“家人啊”。
这一幕让人感慨万千。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罪犯被发现一边痛恨,一边重复着父母的所作所为。
但这个死循环就无法破解吗?
不是的,美剧《犯罪心理》里有个案子让我印象深刻。
一名罪行累累的杀人犯,冷漠麻木,毫无感情,探员们几乎找不到他身上的漏洞。
直到发现他杀人如麻,但死者名单里只有一位是女性。
原来,这名罪犯从小与母亲一起遭受家庭暴力,导致心理变异。
这是导致他犯罪的原因之一。
然而,和他有着相似童年经历的Hotcher选择了另一条路——“成为抓他们的人。
”
在原著小说里,藤子被鉴定为存在“假想彷徨人格”(as if personality)。
没有深度情感,也丧失自我,会做出匪夷所思的事去讨好别人,以博得肯定。
藤子一生都在追求幸福。
但她所谓的幸福,是拥有美貌、财富、地位,以让人羡慕。
觉得自己不够美,就去整容;整容之后去结交有钱的男人;发现男人靠不住了,就把他杀掉……环环相扣,环环皆错。
这是一条回不了头的毁灭之路。
毁灭自己,也毁掉了别人。
大女儿早季子已经有了这个倾向。
在长大之后,她试图用宗教来填补心灵的空虚。
但仔细回想,藤子似乎还有个小女儿,也就是早季子的妹妹?
没错。
其实她也长大了,并且幸运地走上了另一条不同于母亲藤子的道路,猜猜她是谁?
以及,这部剧还有不少悬念和反转待揭晓——是谁杀了藤子的父母?
真的如女记者怀疑的那样,是藤子自己?
还是别的势力?
藤子的小姨在藤子被抓之后也领养了早季子,并眼睁睁看她在教会越陷越深,这背后是否还有故事?
……一切悬念,要等伟大的字幕组揭晓了。
但院长觉得,这部剧的最大悬念还在于——藤子是否后悔?
她的眼泪究竟是真是假?
这些问题的答案。
由你的心而定。
亲情中的不幸是会被遗传的,在一个极度扭曲的家庭环境中滋生的阴影可能需要好几代人来修复治愈。p.s.高峰有点像以前喜欢过的一个女生,好感倍增
结局太差了吧 硬掰成宗教太生硬了
将真实的人性展示地淋漓尽致,就像正在目睹一场已经发生过的,可怖的邻里事件。藤子就像身边突然搬来的美丽邻居,在偶尔羡慕她的同时,不知道她的人生早已从根底腐烂衰变,而历尽苦难也施加痛苦给他人的她,正将自己的命运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在理解爱之前,痛苦和仇恨已经先一步着落于下一代,被茂子类的伪善之人利用,一代代重复着空虚苦难的人生。
结局很烂
太假,没有深刻教育意义,大量血腥镜头,得到了喜欢看重口味和猎奇电影的人的喜爱。但真的,有必要吗出这种剧?有些日本电影就是以血腥为特点,砍手分尸什么的。这片子我就记住那些血腥镜头了。我知道它想表达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我就是因为这个才看的,结果发现剧情过于极端反而显得不真实。两代人生的孩子都一模一样哈哈哈,你们是小孩子吗?你们就在那儿,“好刺激好血腥!我喜欢!” 佛了,你们是没看过好电影吧?
就那样吧。那些说好的很引起很多反思的装逼的居多。
暗黑版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弥补童年。剧的逻辑有点弱,藤子杀人也太容易太随便了,但整部剧要阐述的也不是真相,加上尾野真千子的演技,导演的镜头和正正好的BGM,完全可以忽略情节上的问题。一想到早季子的女儿还在茂子手里,细思极恐,总觉得这个故事还会有后续。谷村美月的演技被活生生压下去,整部演技最好的除了尾野就是大女儿童年演员了,挺看好这个姑娘。
好想看完全集啊,拍了一半算几个意思。绝叫是面镜子,杀人鬼藤子是两面对照的镜子。
真相大白地有点潦草啊
躲在背后的又是教会啊,日本特色了
高开低走。引入邪教什么的就没意思了。
😅现在看日剧那么喜欢鬼片了?
不喜欢这种过于变态无人性的
补)
看完感觉就是 就这???
小姨妈有毒。。。。
這部劇⋯總感覺內容不是很全,很多原因和過程都沒有講,準備去看小說原作了。今天完全get到了尾野真千子的美,演技收放自由,疼是真的疼,假笑也能看出是假笑。本劇跟《絕叫》拍的氛圍基調與內容很類似,表演者的詮釋方向亦是,但音樂沒能像絕叫一樣為影片加分。太瘋狂了,血肉模糊的那種瘋狂,毫無被疼愛過後的那種瘋狂,完全不存在什麼家族遺傳的自相殘殺,兩個變態老太婆像毒藥一般慢慢摧毀著所有人,包括讓本就矛盾體屬性的藤子直接跳進深淵。
不喜欢邪教
还是有点可怜
奇奇怪怪的,为什么要去理解杀人犯呢?敢杀人的家伙还会害怕被孤立吗?而且从头看到尾她确实就是个杀人魔啊,再说了,再sb再缺钱的人也不会同意签一个受益人是不相干人的保险,反过来说,就算有这样不要命的人签了,保险公司和国家也不会放过这个多次用人命进行套利的第三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