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个电影,真的好甜。
我狠狠磕到了!!!!
虽然说他们两个之间最开始只是政治联姻,但是在后来的相处中逐渐有了感情,这不就是先婚后爱吗?
*-*啊说点正经的本次我想分3个方面来谈谈:一、 用慈悲的心统治国家阿克巴大帝在年岁尚小时就已经会放过战场上俘获的君主或战士。
对于这,我们尚可说是因为他年岁尚小,没有那种久经沙场的暴君作风。
但是,当他已经长大,坐稳了君主的位子,正推动莫卧儿王朝向外扩张时,他仍这样做。
这就说明,在阿克巴大帝的心中,始终都是慈悲且平静的。
我想,这可能也是助力他完成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柔的话语往往有最强大的力量。
我想,我比之前更加理解了一点宗教的力量。
但是同时,我想表示一下我对于我们中国类似人物的敬仰。
还记得我小时在央视台上与我外婆一起追完的《焦裕禄》。
当时我不懂,为什么我的外婆会看的热泪盈眶,但是随着我逐渐长大,我懂了这种感受。
不管是在什么时期,总有这样的人,出来感动我们,改变世界。
二、 一时的分心会改变最后的结果这是公主与哥哥比剑和公主与阿克巴大帝比剑时都说了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有感触。
不论做什么事,专注,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对于我来说,专注就是从始至终都遵循自己的内心,一口气从头做到位。
就如如果我要做一个PPT,那么我没有做完之前是绝对不会去吃饭的。
首先,灵感,是一个可遇不可得的东西;其次,专注,是需要锻炼与保持的。
就如你在一节数学课上打了瞌睡,你就可能需要用五节课的时间赶上别人的脚步,甚至还可能就此一直沦落下去。
(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专注!
三、 包容是和平与幸福的第一保障最开始,公主与阿克巴大帝的婚姻并不幸福。
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如此的不同,而最后让他们获得了爱情的原因,就是他们找到了“包容”。
在寝殿中设立祭坛,让他赢得了皇后的心。
而废除朝拜税,更是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心。
包容,从古至今,都是和平和幸福的第一保障。
不论是个人之间,还是团体之间,甚至于是国家之间。
正如当今,我们正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圈一般,当今世界,早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格局。
谢谢阅读!
很多人爱嘲笑印度电影里动不动就唱起来跳起来的违和,这几年里印度电影也一直在改善这种风格融入国际范,不过歌舞本来就是印度大陆的特色,情节所到之处突然唱起来突兀却不可否认歌舞的迷人。
唱起来和跳起来在本片里算是少,但非常精彩当然也很苏。
电影名字是Jodhaa Akbar,分别是印度教皇后和伊斯兰教皇帝的名字,主旨大概是超越宗教的爱情缔造了印度盛世。
不过作为浪漫主义爱情片,这部电影大部分情节苏得要死,公主不想嫁,嫁的时候硬气的提条件,皇帝答应了还要的是公主的心,嫁了以后恪守妇道,皇帝很满意,皇帝和公主渐渐相爱,婆婆嫉妒了使坏,两人分居,婆婆阴谋败露两人和好幸福顺便造福印度人民。
要不是皇帝公主美的没话说,要不是我胖胖演了这个角色绝对不看。
虽然不喜欢这样的情节但是这部电影这些内容处理还是充实有刻画的。
作为印度有史以来最贵的电影,这部电影在豪华方面没话说,印度北部的峡谷的壮阔,北方诸邦邦主的宫殿,还有皇帝自己的莫卧儿风格城堡,不仅是奢华,更是那种真实炫目的异域美,出现在电影里的不是皇帝皇后就是大臣王公,精美的珠宝首饰服饰都是珍品。
镜头色彩则是很仙的天地玄黄风格。
宗教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这部电影说到底还是颂神颂圣。
但是颂的是我黑天不怎么像安拉。
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说,这电影考虑过穆斯林的感受吗,但是看完就真是鄙视自己的狭隘。
我凭什么就说每一个穆斯林都不好呢?
作为统治者采取宗教包容政策是明智的,但是按照当时的背景,穆斯林政权所到之处即是抢夺屠杀和强迫改宗的习惯,能够坚持宗教文化包容政策,以长治久安为目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整部电影里最觉得精彩的是婚礼上苏菲教教徒使用和声歌颂圣人,然后就是我们熟悉的白袍扬起的苏菲旋转舞,这时候皇帝突然眼前白光闪亮,自己怔怔地走到教徒们中间跟着旋转起来,场面非常神圣。
对了,阿克巴自己就是个虔诚的穆斯林,对宗教非常有兴趣并终其一生都在追寻宗教的意义。
电影里他尊崇对所有神明的敬仰,提倡和平不流血,宽容政敌,这才是真正虔诚的人的体现。
《阿克巴大帝》起点很高,乍一看那繁复精致的宫殿,绚丽多彩的宫幔,闪闪发亮的珠宝与绚烂的莎丽,加上俊美威严如希腊雕塑的罗斯汉和美丽多情的艾西瓦娅出演的皇室爱情,就感觉怎么着也不会难看到哪里去吧。
可就像我短评里说的,每一帧都可以截下来当屏保,但连在一起就感觉异常沉闷。
编剧在处理大帝跌宕起伏的人生时非常呆板,仿佛除了让角色彼此不停地说看起来似乎很有哲理的话,就能完美总结这一时代的风云变幻似的。
可是大哥您这是电影啊,不是舞台剧啊,您得让场面“活动”起来,让人物行动起来,观众才能感受到那股动态的艺术之美啊!
这点可以和后来南印出品的《巴霍巴利王》系列作对比。
同样是讲述一个人的史诗,虽然巴霍系列有特效进步加成,但更多的是让观众直观看到老巴霍巴利王如何从最初的善良,到经历战争,追求爱情乃至最后的背叛决裂,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有血有肉、不是王而胜似王者的传奇。
而阿克巴大帝则几乎停留在与各个在观众看来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的臣子讨论政策、讲述所谓“统治”之道。
少数为了提现君王仁慈亲民的情节,也几乎“假大空”得好像只是来走个过场。
尽管巴霍巴利王也不乏一些看似“官僚”的高大全,但编剧很聪明从印度神话过中汲取大量细节来丰富主人公的冒险历程,才让整个故事最后达到情感的高潮。
而对比本作,于极简抽象的描写无法让观众对人物感同身受,加之平铺直叙、淡如白开水的剧本,就更谈不上投入了。
但也能理解,本来这种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也不好放开了写,更何况编剧还要平衡穆斯林与印度教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还要考虑当地观众们的反应(想想看多年后的《印度艳后》开拍前引起多大的风波),四平八稳虽然不好看,至少风险是最低的。
到头来给人印象最深刻还是只能是男女主之间“先婚后爱”印度版宫廷小言。
这还是多亏了罗斯汉与艾西瓦娅十分般配的美貌和不错的化学反应。
但另一方面来讲北边宝莱坞拍史诗大片有个“双刃剑”,最后总归是把历史落脚到个人爱情上,或者说“归功”到后院大家族关系上。
婆媳算一个(本作的“婆婆”严格来说算乳母)。
这个就很小家子气了。
我们是来看世事变迁、英雄人物数今朝,不是来看“后宫起火”。
而且同样是爱情,有人能管中窥豹拍出世事难料的沧桑,宝莱坞你们咋就挑不出肥皂剧那味儿呢?
有一说一,男女主俩人演技还是不错的,尤其罗斯汉,高大全的帝王形象不好演,特别剧本本身还先天不足。
能感觉到他尽力了,也能感受到王的威严,要是给他换个剧本说不定能发挥更好。
所以这么一通批判下来这片除了俊男美女爱情,也只能看个服化道了。
虽然个人还是挺喜欢《帝国双壁》,但还是要说那片给后来的宝莱坞大片开了个“不好的头”:全程仿佛土财主一样的暗金滤镜。
因此我格外珍惜那些不用,或者说不滥用暗金色调的片子。
而且本片穆斯林宫廷虽然不如拉吉普特等印度苏丹色彩绚烂,也是有不少典雅的用色,全然不是后来Padmaavat里面土匪大哥一样乌漆麻黑的打扮【扶额】。
当然细看的话还是有些地方“塑料感”,比如一些珠宝首饰和刺绣,但是瑕不掩瑜,只要能忍过剧本的平淡,本片可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在16世纪,他是莫卧儿皇帝,一生开疆辟土,精明宽容;而她是拉杰普特族的公主,一个不甘心沦为棋子的感性女人。
对于他来说,在拥有了广饶的土地和无上的权利之后,他还必须面对一场新的征途——赢得深藏怨恨与极端偏见的她的心……影片反映了莫卧儿王朝第三代君主阿卡巴和其妻子乔达哈之间的爱情、政治、宗教、宫廷斗争等,不仅战争场面气势恢弘,爱情刻画也委婉绮丽,是印度2008年度的大作,在票房成绩和舆论口碑上都获得相当不错的成绩。
第一次看印度出的影片,还是讲一段印度历史的,不错.里面的插曲很有特色,很有印度风格,穿插的也很恰当.片子一点也不生硬,战争只是过场,真正要表现的还是“仁慈治国”吧,“不用流血牺牲就能得到胜利的才是伟大的战争”,谁又真正能做到呢?
4.5/5,很有意思,本来以为是莫卧儿阿克巴迎娶拉杰普特王公女儿进行政治联姻,我不喜欢你你不喜欢我,我喜欢你你喜欢我的甄嬛爱情小故事。
印度教公主订婚邻国王子,被父亲转嫁穆斯林后被母性溢出的乳母提防“婆”媳中伤,后来重归于好。
独特之处在于用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爱情故事(虽然我自己不那么爱看),“懂得如何发动战争征服邦国,不懂得统治”。
在设喻类比铺垫之后,利用“微服私访”,“再说我们也不相信皇帝是个印度人”,废除朝拜税赢得民心。
阐述了一个很常见的道理:宗教宽容(土邦)地区平等民族融合,虽然剧情改编程度大,大抵也可以当做民间小故事乾隆纪晓岚看。
最后魔改的“决斗”一边是印度教皇后,另一边是乌理玛阿訇,象征着两种理念和路线。
阿克巴可谓是少年英主,登基从摄政和后宫中逐渐掌握权力,文治分封提拔军事贵族,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利用本土的拉杰普特贵族,既平衡了乌兹别克勋贵,也巩固地方统治。
武功在奇陶尔亲手一箭毙命要塞指挥官,开疆拓土进攻德干高原,即位之初还只局限在恒河平原的几座城池,和把父亲胡马雍打的仅以身免苏尔王朝残余作战,去世时已控制大半个印度,也没造成黩武的财政危机。
学识患阅读障碍目不识丁也能主持开展宗教学者辩论,美中不足的是晚年的继承问题,属于是明君中的明君了。
之前很好奇印度人都是怎么看待莫卧儿王朝的,大抵和清代相似,乌兹别克贵族与满洲贵族,外来人在本地建立封建统治,版图较盛武功赫赫,都有体制创新,也有缺陷。
曾有一篇葛剑雄所写《长城的价值》入选课文,当中写到康熙朝重修长城,天下一家何必修筑长城来防御谁呢?
可某蓝房子平台评价为“清帮”。
极尽奢华盛大的歌舞场面服化道可以说是投入较大的电影了,主旨的简单四字“宗教宽容”,无论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南特诏书,还是伊斯兰世界三大圣主苏莱曼阿拔斯阿克巴,几百年来宗教改革时代一直宣扬的主题。
这种多元并不是一纸诏令就能起作用的,也不是单方面进步的一方宽容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相互尊重,在长期的反复的大染坊大熔炉中淬炼新生。
看到各个土邦献舞也是轻哼起来了。
同样,似乎印度官方宣扬阿克巴,而巴基斯坦似乎更喜欢奥朗则布,不免令人惋惜。
Splendid,marvellous,majestic,spectacular,fabulous!这几乎是我看过的最华丽,最有气势的史诗电影之一。
《Jodhaa Akbar》中文翻译为阿克巴大帝,也有译成帝国玫瑰的,个人则认为两种译名都不尽能代表本篇,毕竟它的本意就是要讲述一段爱情故事,但其偏重于阿克巴大帝叙述角度又使其看上去像是部人物传记电影。
相较于那部动不动就上演女跑男追的MV场景的《阿育王》,本片的分寸就拿捏的很好,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电影竟一点也不让人生厌,就连里面数段时长超过5分钟的歌舞场面都毫无突兀及赚胶片之感,与影片融为一体(尤其Akbar迎娶公主时那段在夜色下的歌舞,堪称全片的精华所在)。
导演拍史诗片的态度极其令人佩服,尤其值得我国导演学习。
首先片中所有道具布景,就连一双是在画面中停留了1秒的鞋子,还有路边经过的甲乙丙,全都华丽丽到不行。
可贵的是导演没让这些珠光宝气淹没哦故事本身,影片也很难得的没有染上史诗电影华而不实的毛病,虽然全片除了最后半小时基本没有太大的情节起伏(至少我没觉得起伏很大),但故事娓娓道来,让人自然融于其中,瑰丽而不浮华。
片中着重于阿克巴大帝在对待宗教问题上的宽容与包含,以及他对待人民仁爱的一面。
其实从小随父流亡波斯的他,从未接受良好的教育,几乎是文盲,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母亲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阿克巴大帝所在的莫卧儿王朝是印度的最后一个王朝,却也是印度第一个建立在民族和解,宗教宽容基础上的统一王朝。
阿克巴时代是莫卧儿王朝的黄金时代,也因为他在宗教内政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被认为是印度仅次于阿育王的伟大君主。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一见钟情这回事了,那就是一见到高颜值的对方就情根深种,不可自拔。
电影中帝后真正意义上的初见,就用了一见钟情这个桥段。
皇帝正在上朝,忽听闻内廷传来一阵美妙的歌声,于是乎,皇帝抛下臣子,寻声而去,走到了皇后宫中。
原来歌声发自皇后,正在拜神,突然发现了身后的皇帝,转头一看,这俩人四目相对,火花四溅,好感从0蹭涨到了100。
接下来的一段,我翻来覆去看了四五遍。
皇帝对皇后一见钟情,离开皇后寝宫,步伐熏熏然,嘴角眉梢皆是笑意,就差蹦几步喊几声,这么漂亮的老婆是我的!
演员演得好,导演也安排的妙。
自此,皇帝眼神总是不自主粘在皇后身上,成了盯妻狂魔,各种讨老婆欢心,老婆做得饭就是盐放少了也是最香的。
一直不喜欢印度,包括印度电影,中间的音乐很让人受不了,女人鼻子上戴个环,像牲口一样。
至于这部片子,太长了,虽有闪光之处,但仍然要担当浪费人时间的责任。
感觉有模仿黑泽明的味道,但是人物缺乏照应,坏人失败得都是那样容易,乳母的儿子和乳母,像纸人一样不堪一击。
倒是最后阿卡巴和他妹夫决斗的戏有些看头,胜于中国的武打戏。
据中英文维基:阿克巴第1次结婚于1551年,时年9岁,新娘是巴布尔幼子的女儿Ruqaiya(1542-1626,84岁,在位49年,为莫卧儿帝国皇后在位年份最长),两人同年且为表亲。
阿克巴14岁时当皇帝,Ruqaiya随之皇后。
Ruqaiya无后,第2次结婚,于1561年,妻子为寡妇Salima (1539-1612),巴布尔的外孙女,亦是表亲。
第3个皇后Mariam-uz-Zamani(1542-1623,81岁),是为第一皇后,只生了一个孩子――贾汉吉尔。
阿克巴一共30个皇后。
太美啦,梦一样
因为想看HR就下了这部,下完发现是三个多小时!想着这也太难看完了吧,结果前晚补裤子就补了两小时,就一边补,时不时看一眼,HR真的好帅啊,身姿挺拔,仪表堂堂。AR也好美,中间有一段是他俩比剑,嗷嗷嗷太好看了!
大片范儿。养眼!演员、造型、建筑都很美,关键是导演把每一幕拍得扎实,不是个恢弘的空架子,所以挺好看的!为什么印度电影都这么长,看过的都超过3小时......
这整个一二流言情么= =
无比的视觉盛宴,还在乎到底讲什么吗
CCTV-6周日点播,又臭又长,我看快结局了于是去上了个厕所,结果回来插播了几条傻逼广告,又放了一个小时。。。
印度影人也太闲了……用这么大的排场把故事讲得如此无聊,居然还讲了三个半小时-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节目说印度的宝莱坞一直自豪于他们与好莱坞的区别:善恶分明,崇尚真善美。但是你们也不至于这么多年都只停留在低幼讲童话的水平吧。。。看印度电影的好处就是让我对中国大片甚有信心- -
4小时纯情的印度琼瑶片啊!
爱是世界的语言将我们同化~
极华丽
“生命的快乐,无法离开宗教的土壤。我是伊斯兰教的信徒,一个穆斯林!可是,我向所有宗教低头致敬,我的帝国的子民们都可以自由地崇拜他们自己的宗教。……尊重和宽容对待所有宗教,会让印度的未来更加光明!”——Jalaluddin Mohammed Akbar宗教是神圣的,你可以不去信仰,但决不能亵渎。
给这片评星是很纠结的,其实很想给四星,第四颗星是给电影精良的制作、漂亮的男女主角、精美的服饰布景以及浓郁的印度味音乐。公主王子的爱情故事对于我这类人是很有杀伤力的,虽然剧情真的很一般,电影真的很长(貌似三个多小时)。但影片中还是不乏闪光之处,丝毫不会影响它的观赏性,在我看来它就像印度版的《茜茜公主》。
一位伟大的印度皇帝,讲述一位大国皇帝应有的气魄和情怀。
天啊我太痴迷印度古装历史片了!莫卧儿王朝!!我看哭了!!
颜值高,舞蹈棒
典型的印度咖哩口味電影,爛演技跟太多配樂歌舞讓我抓狂好險顏色跟畫面都超美
不错,印度电影中的厌世情结很深,世上唯一有价值的大概就是爱情了。
好像在印度人看来,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爱情更重要了。即使是对于阿克巴。
高中时看的,记得当时看得很乐,权当搞笑片了。
男猪脚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