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事无巨细都需要借助于攻略的年代,我觉得自己真的已经厌倦了各种各样的精神鸡汤和实操技巧。
坦白讲,如果一个30岁以上的成年人,还需要靠别人的攻略来指导自己的人生,那么大概率上人生的下半场依然是懂那么多道理,却依然没能力过好。
但我愿意让这部我连刷三遍的《最后的话》的女主角Harriet成为我的人生标杆,因为她是酷女人范本。
二十岁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完全领悟世界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残酷真相,三十岁的时候终于明白世界确实不是温情脉脉的。
而为了拥有对生活更多的主动权,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才能不把这美好的世界拱手相让给懒惰的人。
而Harriet就是那个全力以赴三次方的人生范本。
年轻时,她是个野心家,是peers眼里的bitch,是下属眼中的女魔头,是女儿眼中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
但她熠熠生辉,是自己世界里的王者。
年老时,她依然是个野心家,是Anne眼里不可理喻的刁钻客户,是电台DJ眼里抢自己饭碗的老怪物,是女儿眼里三十年来都没有进行过任何的自我反省的无药可救的陌生人。
但她还是熠熠生辉,还是自己世界的王者。
这种不可一世的自我简直是酷毙了。
有时候我们觉得世界过于庞大而复杂,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要扮演着一千个角色,而每个角色的定义者和评判者都不是自己。
而我们却经常要为了那个别人口中的定义和评分疲于奔命戴上无数副面具。
但时间和阅历这个万能的神却慢慢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其实人生是极简的,而所有的定义与评分都只有一个裁判:自己。
Harriet依然是那个自我的三次方的人生范本。
她知道自己抢了别人的饭碗,但她还是抢了,因为她不能忍受工作结果的不完美;她知道福利院的小孩们都过得很惨需要她的物质支持,但她不能忍受老师们毫无新意的说教和stupid的规矩;她知道她用卡车把年轻时候竞争对手的公司名字中的一个字母拖走,别人会在背后骂她还是那个死性不改的老bitch;她也知道这么多年她确实没有做好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母亲的角色。
但又有什么关系,让自己爽和让别人爽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
至于她的女儿,坦白讲,父母和子女,从脐带切断的那一刻起,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了。
而任何一个母亲,她也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其次才是一个母亲。
是的,最后她还是没能和自己的女儿真正和解。
但是有什么关系?
谁规定了人生一定要和所有的人与事都和解?
或许Harriet可以柔软一些,因为她明明也释放过很多善意,年轻时候给同事的职业指点,老年之后给陌生人Anne和孤儿Brenda的温柔,以及对女儿不动声色的关心。
但这也是她的权利,柔软或者坚硬都可以。
又有谁规定我们一定要对别人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呢?
而这位酷老太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虽然全世界对她恨之入骨,因为她觉得其他人都是bullshit,都不如她。
但是她不动声色地成了身边人的标杆。
电台的负责人觉得她的节目amazing,Anne因为和她的短暂相处而有勇气辞去鸡肋的工作去追求更大的世界,至于她的女儿,虽然气得饭都没有跟她吃完,但她对着女儿的背影骄傲地说:看,这么优秀,因为她是我的女儿。
这种对人生全力以赴的执念和十足的把握感实在是太酷了。
而这种十足的把握感给了我们两个启示:一是,全力以赴做好你自己,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大概率上别人也会觉得你带着光;二是,人生的悲喜或许不相通,但人生的努力是相通的,在此处成功的人在彼处也差不到哪里去。
I am lucky that I met this film during my lost and dark days. She told me that your life has just begun, you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 So we all should not live our every day in a comfortable way. Make it meaningful. Sometimes, we also could think about what last words you want to leave the world.
昨日看了一部暖心之作——最后的话(the last word),由美国丽人Amanda Seyfried与老牌奥斯卡影后Shirley MacLaine主演,讲述年老、体衰的成功商人Harriet要求当地报社记者Anne为其写讣告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影片内容看似平淡无奇,但内在的情节桥段却散发出不少人生的感悟,个人觉得值得一看。
最后的话(the last word),三个女人(老年人Harriet、年轻人Anne、小女孩Brenda)一台戏,三个性格迥异的女性角色凑在一起,演绎了一出充满戏剧感、满载人生哲理、温馨感爆棚的人生戏剧。
虽然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影片的套路(人物对立面、故事的起承转合)比较陈旧,但是细细观看、琢磨、研究这几个的性格、人生、思维模式却又让我们受益颇多。
接下来的段落中,个人会对这几位人物进行详尽解析。
Harriet:特立独行、乖僻、毒舌、有思想、睿智、外刚内柔。
所有这些特质,老妇人所拥有的,代表了某一类人。
换句话说,“Harriet”这个角色的设定,就具有一定的指代性,特指“一类人”。
哪类人?
真实、有能力、有才学、刚直不阿、享受人生、活在自己世界中的那群人。
在当今这个社会,这样的人太少了!
谁不是阿谀奉承、追逐名利?
靠本事吃饭,在某种层面来说,已然成了“笑话”;“忠言逆耳”更是敬而远之。
所以类似“Harriet”这种性格的人,最终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顺应时代,屈身自保”,一条“归隐世外,远遁他乡”。
Anne:坚持、自信、乐观、隐忍。
这又代表了另一类人的特性。
哪类人?
涉世不深、有理想、有抱负、积极面对未知将来的那群人。
这种人,以刚入职的青年居多。
他们,懵懂于现代的人情世故,享受于世界的色彩斑斓,眼中的憧憬冲淡了现实的残酷,对于明天的向往抹杀了今天内心的压抑。
这些人拥有青春的冲动,拥有美好的理想,却未必看得清自己真正的需要。
正如影片中Harriet在吧台前质问Anne“写诗的意义?
”,暗示其看不清自己真正的向往。
Brenda:简单、纯洁、小孩心智。
这是影片中第三类人的指代特质。
哪类人?
不少人说这明显是指代“儿童”,个人认为答对了一半。
具体的说,这些特性指向的是“心智犹如儿童般纯洁的人”,这种人分布于各个年龄层,有些是天生的乐天派,有些是后天的“知足常乐”主义。
他们单纯无邪,看见世界的罪恶,却依然坚守着自己那片宁静、纯洁的天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导演以这三类人作为叙述对象,将他们之间的故事串联起来打造了这部影片,虽然俗套,却很感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可以从这些角色的性格特征中影射出了自己的影子,好像面对镜中的自己,一览无遗。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充满了各式的人,充实着各种诱惑,每天各样情绪压榨着我们,虚伪、贪婪、欺骗、疑惑、无奈、孤独、忍让、气忿、嫉妒、争夺、埋怨、自私、善良、博爱。
我们该怎样抉择?
选择用何种心态面对?
选择做怎样的人?
真的需要静下心,好好思考一下。
导演★★★☆☆(作品的节奏、叙事、寓意把握不错)演员★★★★★(Shirley MacLaine的演技没得说,Amanda Seyfried在教堂中宣读讣告、潸然落泪,演技真实,不做作)剧情★☆☆☆☆(比较老套,最大看点是各式性格的人物)视效★★★☆☆(一般向)音效★★★☆☆(Harriet客串DJ时的几首歌不错,其他一般了)推荐人群:所有人更多影评+剧照首发于“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你有没有想过——遥远的某一天,在你的葬礼上,人们会如何描述你这一生?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话题不可思议,但仔细思考一下,每个人都会过世,都会被世人盖棺定论。
不同的只是,我们不会去纠结身后事,而这部电影里的老奶奶会:《最后的话》I 2017豆瓣:7.4
影片围绕着一个退休的老奶奶,试图控制她身边的一切,包括她自己的讣闻。
(讣闻指向亲朋好友报丧的通知,附有死者生平事迹)然而帮她写讣闻的Anne却发现,这个老奶奶名声很臭,她的亲朋好友都不愿意说她一句好话。
无奈之下,Anne只能被迫与老奶奶相处,也逐渐发现了老奶奶不为人知的一面……
影片开场展现的老奶奶,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不待见的那种:毒舌刻薄,
狂妄自大,
还乱丢东西,
被人比作一朵行走的乌云。
在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控制欲极强的她,决定亲自找人给自己写讣闻。
于是她找到了Anne——Anne有多年写讣闻的经验,能把死的写成活的,把臭的写成香的。
然鹅,再牛逼的写手,也不能将这个臭名昭著老奶奶美化——所有人对她,都是抱怨和厌恶。
她的妇科医生说:没见过这么易怒的女人。
一个大爷满眼委屈+愠怒地说:她是个极其讨厌的女人,我恨她,恨死她了!
以及被要求说她一句好话的时候,这位女士回答道:如果她死了就天下太平了,这句好吗?
Wow这老奶奶能做到人人得而谩骂之,也是一种能力呢!
但自己的讣闻,绝对不能写这些有损名誉的话啊——于是她决定临时抱佛脚,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对社会做出贡献,并将此放在讣闻内容中歌颂自己……
她到儿童边缘服务项目中,找自己想要“救赎”的儿童,并“看上”了一个叛逆的黑人女孩——不要想多了,她只是希望用自己的“伟大”来感化小女孩……
老奶奶甚至一大把年纪,去应聘DJ职位——不仅代替了别人的位置,
还带着小女孩,做早间DJ,在播音室听着音乐high起来了……这大概就是真正的“睡你MB起来嗨”吧。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她想要做DJ,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试问有多少人,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呢?
影片最后刻画出的老奶奶, 是因为睿智、勇于做自己,才特立独行不容于世的。
与她相处最久的Anne和小女孩, 都渐渐发现了她的可爱与智慧……
这不禁让君君思考其了自己的人生——每天朝九晚五,游走在两点一线间,似乎每天都很忙,却什么也没有留下,这样的生活,到死去的那一天,又有什么值得总结呢?
也许人生并没有那么多可以畏惧或留恋的——不想要什么,便去放下;想要什么,就去追寻;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值得去遵守吧。
君君也不希望,在自己的葬礼上,他们描述的是我28岁结婚,30岁生子,65岁退休,如今因病去世,享年xx岁……什么也没有。
既然如此,何不在入棺材前尝一尝危险的好滋味呢?
今年很惊喜的一部电影,f**kbomb,bomb ! 关于自我了解与客观评价,关于女性的潜力与优势,关于女性视角价值观与选择,映射到自己的生活与现状,特别有共鸣,我喜欢harriet的人生态度,你会受到极大的激励与动力找到自己的wild card,如果你是harriet这一类,那么献给女孩的几条忠告如下:rule 1 you lead they will follow 对于women who is educated, who is working, and who has a high position,who is in business很多时候她们的行为都被曲解为控制欲,而让一些weak people望而却步,甚至用语言、行为来欺凌打压这些女性,可怕的是这些女性对自己的开始质疑、动摇,失去自己的信念,迷失了自己的价值观才是最可怜的结局。
no,作为女性这展示的是自主权、主动权,是能力、自信、能量的集成,你应该自信的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生活,life is short, and why care taking risk and live up to your full potential?rule 2 you are a women, face the reality and leave girls’ fantasy 女性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很多时候的不如意是在于预期与现实的差距,或者内心的标准过于理想化,太多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应该如何。。。
,我的生活应该如何。。。
”女孩长大了,现实是骨感的,落差是客观存在的,但犹豫不决、停滞不前、逃避等不应该成为借口,因为你的内心是清晰的,你想要什么,那么你要敢于表达,敢于做出选择,敢于直面自己的需求,对自己、对生活、对生命负责。
rule 3 be fearless, so it’s not you make mistake, but mistake makes you, makes you smarter, stronger and self-reliance 失败是为了反弹更高,前提是不是愚蠢的失败,在运动中去摸索,去solve problem and find a way to fix it. you gonna have something, right?ps:特别是anne和brenda三个女人一台戏,又有趣又励志,让我又哭又笑(今年一部就是摔跤吧吧吧)。
然后配乐完美,原声碟++ ’women by rosie lowe‘the way i feel by witch
《最后的话》/Acfun有资源台湾的译名可能更真实地反映这部电影吧,《她其实没那么坏》。
一个毒舌的老太太配上一个迷茫的女生和一个叛逆的女孩,彼此相爱相杀,这种套路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通常你最不喜欢的那个人说的话每一句都真理了。
毒舌老太关于人生的政治正确都让你哑口无言,忍不住三省吾身。
愈朝前走,我愈不敢随意轻判一个人,因为你不了解他的过去,不清楚他的现在,更不晓得他的将来,你又如何做出好坏的判断?
这是我此刻并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状态。
片中的老太太当然不是这样的人,她年轻的时候也不是,可能是因为她无人能敌的睿智吧。
她意识到犯错的时候是笑的最欢的时候,但她一生几乎没怎么笑过。
她自动请缨当了Disc Jockey ,她像《女王的教室》里面的班主任驯服问题小孩,她看到多年没联系的女儿活得很开心反而因为自己误判她会过的不开心而敞怀大笑……我喜欢她,我想暂停,因为我知道,电影的结局肯定是她的死亡。
看着她,我想起我喜欢的那个想去死的男人欧维(《一个叫做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他们都执拗地如此“怪异”,他们也都看上去那么“坏”。
可是我真的很喜欢他们啊,激烈又痛苦地热爱着生活的他们,对自己的每一天“拎得清”的他们。
毒舌老太的音乐审美真好(当然归功于导演的审美),电台情结也设计得很棒,喜欢。
2017半年已过,这是本观众年度最爱(暂定)。
下半年,勤勉地过。
思考深刻:影片不仅仅是对生命和死亡的哲学思考,更是对人与人之间深厚情感的赞颂。
它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我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观影体验:整部电影节奏适中,既有轻松的调性也有感人的泪水,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最后的话》是一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佳作。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展现了生命的真谛和人性的光辉。
无论是对于喜欢探讨生命与死亡主题的观众,还是对于喜欢温暖友情故事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都是值得一看的。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寻找(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35981/一个毒舌的老太太配上一个迷茫的女生和一个叛逆的女孩,彼此相爱相杀,这种套路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通常你最不喜欢的那个人说的话每一句都真理了。
毒舌老太关于人生的政治正确都让你哑口无言,忍不住三省吾身。
愈朝前走,我愈不敢随意轻判一个人,因为你不了解他的过去,不清楚他的现在,更不晓得他的将来,你又如何做出好坏的判断?
这是我此刻并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状态。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几十年的时光,要怎样才能算作有意义?
让好事发生,让坏事也发生,好的坏的都接受,错的对的都经历,不后悔,做想做的事情,并全力做到最好,我认为这样的人生不无聊。
不要呆在comfort zone,去经历,去感受,去折磨自己,去作:去爱,去痛,去失败:去听海浪声,鸟叫声,和小孩的哭声;去闻花香,也闻厨房的炒菜的味道;要有诗人的情怀,也有要有市井小民的情趣,炊烟袅袅,倒也脚踏实地。
Harriet 的一生都被大多数人讨厌,那是因为她够real,她做了自己就想做的,并且做的比他们都好, 她说别人不敢说的,针针见血,真实的做自己,不留余地。
start live your life before it's too late
手机里还存着自己曾经写下的这生中最想做的事,也记录了各种好书准备以后看,可是一拖再拖,时间飞逝,太多事我都只停留在想想,想尝试想做却总是觉得有什么阻挡着自己……我就好像是那个一直在报社写讣告的普通女孩,跳不出来那个圈。
我知道现在自己的状态很糟糕,自己醒不过来也没人叫自己醒过来,就在那滩泥中翻来覆去挣扎,尝试不要想那么多的来麻痹自己,然而脑中一部分却一直保持清醒,提醒着我不能再这样下去,电影中老奶奶说,如何过一天很重要,不要虚无的过,要充实的过,要做想做的事。
她的那句话,我也听在了心中your life has just begun, you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 We all should not live our every day in a comfortable way.不知道自己现在能不能开始真实的活着,随着自己的心,做想做的事,有勇气去做,觉得孤单就勇敢一点,不要麻木和躲避,去折磨自己,别让自己活在舒服圈子里跳不出,因为取而代之短暂的舒服后是无尽的无聊与无趣仅此记录一下这半学期我的状态,希望都会变好。
阿曼达怎么还是不温不火 从外形到演技都比石头姐强
超有意思,而且讓人思考。反正我就是喜歡。哈莉葉勞勒是一個真正的領袖。勇於冒險,找到快樂!
有些女性版《遗愿清单》的意思。
DJ奶奶那段还挺有趣的,其他全是老套路。应该是Amanda和老公的定情之作吧,虽然她的表现乏善可陈。
容易忽视的好电影。
這樣的故事,你或多或少都能猜出一點。可就是並不驚人的故事卻被 Shirley MacLaine 演出得跌宕起伏,洶湧澎湃。這是最近看過最動容的電影,只因為 so real !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践行自己的道
一个生时不在乎别人怎么说的人,为什么要在乎身后呢?其实她的内心从来都知道何为妥当,只是无奈?
7.5/10
对我而言节奏拖沓仿佛过了三个小时,也不是很能get到导演欲言又止的表达方式
抱着满满的期望来的 真心有点牵强 但是起码阿曼达塞弗里德的表现改变了我之前认为她是花瓶的看法
喜剧而已
真是无聊
Live a day that matters and do not be afraid of failure......
人生,一场冒险
真的尴尬,超级尴尬,全程觉得两个女人在照着剧本演戏,演演演戏。好无聊
6/11/2017 SFO-MSP
劇情不算新穎了,好在插曲好聽。
这个片子也就随便看看吧,没有时间的话可以直接过滤不用看了
效果还可以 剧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