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的复仇》「✔︎好看」“神不可能无所不在,DK先生”“我知道。
所以他才创造了母亲。
”“只要一次轮回就能变成女人,但是只有经过数次重生,才有权利生为男人。
你懂了吗?
”“我相信正义始终会到来。
”“看得懂的是艺术,看不懂的就是现代艺术。
”“好多年没碰到过证据这么确凿的案子了。
”一些台词挺精彩。
结局是大快人心,痛快淋漓的。
有些“正义”可能只有以暴制暴才能达成。
虽然貌似合情合理,但我始终不觉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法值得被称道歌颂。
这本质是未开化,不文明,不先进的。
正如《名柯》里的经典语录:“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杀人都是愚蠢的,没有任何借口……有如对待失败者的红牌……你被罚下场了。
”“无论你有多么充分的理由去杀一个人,都不会被理解的,就算可以理解,也不会被人们所接受。
”《名柯》是把“宽恕”视为正义精神,寄希望于法律去寻求公道,并且旗帜鲜明地反对复仇和私刑正义。
我是比较崇尚这种平和的法律精神的。
若私刑、复仇泛滥,社会必然更加无序和疯狂,“冤冤相报何时了。
”当然,这多少就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嫌疑了,灾难没降临到人自己头上,谁都可以慈悲为怀大爱无疆。
于是“宽恕”就更显弥足可贵,宽恕是要怀揣相当的觉悟的。
若法律不能回应人们对复仇的期待,不能给予人们应得的公道,那法律就不再值得被尊重,不再是道德的底线,而是一个纯粹的维护权贵既得利益的工具,甚至会成为罪犯徇私枉法的保护伞。
那必然会致使人类社会实现自净,即私刑正义,所谓“复仇”。
所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要放在首位的,如此才能“全民守法”,这实则是环环相扣!
一个社会发展得越是先进文明,那些野蛮的刑罚手段越是会被摒弃。
若死刑废除,一定是政经文卫等各方面成熟后的必然结果。
从“复仇”到“宽恕”,是法治的完善,是社会的发展,更是境界的提升。
总体结构很清晰,我来吐槽一下不太合理的地方。
1. 无效人物。
完全可以没有小女儿,她简直就像吉祥物。
丈夫忽然死了,居然没有后续介绍。
2.大主题让人疑惑。
这个主要衔接继母–继女的故事,总体看来却像是为了一个叛逆的继女,牺牲了太多人,丈夫、侦探、可怜的仆人……侦探也是别人的父亲,也有妻子,是否又该复仇了?3. 逻辑或设定问题①为什么要设定继母和继女?继母为什么要为一个不亲近自己的女儿付出所有?因为自我奉献的母亲本能?②继女之所以被侵害,导火索似乎是继母扔学生手机这件事——这个设定让人困惑。
③侦探为什么要刻意激怒敌人?他不知道自己可能会被杀死吗?他自己也有女儿啊,咋想的?④女主复仇前三段,从阉割,到下药,到陷害,都做得不错。
别人已经警告过她关于最后一个人的可怕之处,她居然没有任何准备。
于是,她最后复仇成功似乎全靠运气。
……复仇剧最重要的就是情感,情感得靠逻辑维系,逻辑弱了就会感到莫名。
一周一片《一个母亲的复仇》影评“神不能无所不在,所以他创造了妈妈。
”最初听到这句话是在《请回答1988》里,而在这部影片中听到这句话,所带来的感受却截然相反。
一、本片改编自震惊印度的“德里黑公交案”,看完影片之后确会让人们更加关注这类案件,而除此之外,能够体会到的就剩下母爱,或者说是女性对于女性的同理心。
在盛行厌女的印度,女性本身即为原罪。
影片中第一个被报复的歹人在醉酒时对着另一个男人洋洋自得的说了一段话,大致意思为,轮回几世方能生为男人,而每一次轮回都有可能生为女人。
生为女性,是最为无奈的宿命。
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女儿(严格来说是继女)复仇,不如说是一位女性为另一位女性所做的抗争。
且不说,这里作为中产阶级的家庭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失语现象,仅从父亲与母亲的反应对比中就能发现,在父亲通过种种正常法律手段为女儿讨回公道而最终无果之时,能够发现父亲在最后无能为力之余,也逐渐失去了想要夺回正义的想法。
哪怕深爱,终抵不过无法感同身受,没有人不想生活能够安宁一些。
作为继母的女主角所采取的行动却是截然相反,在认定所谓的法律、警察终究无用之时,她选择自己寻求正义。
同为女性,她更能理解女儿的痛苦,在第一时间得知噩耗之后,她紧抱双臂,一手痛苦的抠住腹部,声嘶力竭,她能想象得到女儿的痛,更在于对于丈夫的承诺,她失信了,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同理心让她无法置身事外。
而这是父亲无法体会到的,父亲的一切反应都体现出一种距离感。
二、“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这是朵帕蒂在用杜西亚的血洗头发,《摩诃婆罗多》,最古老的复仇故事。
”影片大量运用红色的服饰以及画布等,构成视觉上的冲击与强烈的暗示:罪行、暴力、鲜血,更与“复仇”、以血还血相映衬。
母亲在第一次复仇之时经过染坊色彩浓重的染布构成的画面,极具冲击力。
以及最后一个高潮部分之前,母亲站在山上以孤独的身影面对电闪雷鸣,大有山雨欲来之势,而母亲则像是被神化了,以仇恨为矛,以肉躯为盾。
在摄影以及灯光等方面,值得被夸。
三、本片固然在逻辑上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漏洞也百出,但仅从观影感受来看,本人看来并不比同类型的《三块广告牌》要差。
强烈的戏剧冲突配上独具特色的印度音乐,很抓人,连观影必睡的小伙伴,也难得的清醒着看完全场,还不时讨论下剧情(尽管讨论的是其中的逻辑bug 哈哈)要说漏洞,就说几个过于明显的,即侦探的动机,仅依靠有与女主角女儿同样年龄的女儿就对这起案件生出如此之大的关注,甚至最后以致自己被射杀,背景支撑过于单薄。
此乃其一。
警察在处理案件之时,面对即将被害的四个罪犯以及女主一家,所采取的措施也着实令人费解,与常理不符。
不禁怀疑,是导演为方便女主作案而如此设计,或是为体现法律之漏洞、警察之无能?
尽管俗语常言:“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话虽如此,但迟到终究并非好习惯。
发现豆瓣评论口味太刁,这并不是一部悬疑片,非要以悬疑片标准去评判,为了剧情发展牺牲一下逻辑未尝不可(硬掰剧情的话强奸者被判无罪就很不合理,有太多证据可以证明其有罪),这部更像警示片,片子更多讲强奸对一个女孩及其家庭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演员们在情感上表现很到位,用心细腻地去体会,很容易产生共情,给个四分是应该的。
神不能无所不在,所以他创造了妈妈这部电影朋友到电影院之后就说自己早看过了,中国上映的可能比较晚 电影节奏紧张 一个母亲在进行一系列策划之后 进行复仇 复仇方式刺激 让人拍手叫快 有仇必报的电影很爽!!!!!!!!!!!!!!!!!!!!!!!!!!!!!!!!!!!!!!!!!!!!!!!!!!!!!!!!!!!!!!!!!!!!!!!!!!!!!!!!!!!!!!!!!!!!!
妈妈的演技有感染力,刚开始母亲好美,后来憔悴到妆也没画,细节。
女儿的行为多少有些不知好歹了。
虽然不应该,但全程唯一笑点是:女儿喊了声妈,妈妈直接嘣了五枪。
(这是我没想到的,以为妈妈会转移注意力,然后被抢走枪)剧情比较单薄,复仇过程有更多的掩盖伎俩会更有戏剧性。
在印度,强奸案真是司空见惯。
改编自:德里黑公交案,案件比电影恐怖的多:被强奸女生身受重伤,体内的肠子只剩下了不到5%,推测是因为被生锈的铁棍粗暴抽出所致...而她最终没有逃出死神的追赶,13天后不幸离世了。
把现实的残酷拍出来会更有震撼力。
“在这个国家,可以侥幸逃脱强奸罪,却不能打一个强奸犯耳光。
”“这个国家什么都没变。
”“我们应该改革,政府应该对这种犯罪行为采取措施,民众应该进行抗议。
”“你要相信神会安排好一切。
” “神也不是无处不在的。
”“我知道,所以他才创造了母亲。
”敢直面一个国家的体制问题,也算是一种进步。
剧情里库夫里附近好美。
据是一个山站(Hill Station)在印度喜马偕尔邦,距离其首府西姆拉20公里。
”在这个国家强奸犯无罪,打了强奸犯一拳却被拘捕。
”在法律无法保护自己女儿时,母亲选择以暴制暴。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值得的,甚至是愚蠢的,但没有别的选择。
都说女孩子要保护好自己,是社会在倒退吗?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需要通过限制女性自由来保护自己?
我为印度这个国家感到悲哀,为那名母亲感到惋惜,她只有通过牺牲自己的人生才可以换回应该由国家主持的正义。
看完这部影片,法律的作用及含义引人深思,国家的存在意义引人深思,母爱的伟大发人深省。
【有剧透】《一个母亲的复仇》感觉并没有营销吹嘘的那么好。
作为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缺乏了很大程度的戏剧张力(题材不错,表现技巧略差,说实话对案件还原度也不够)具体表现为:1.全篇除了侦探的死亡之外,没有设置其他“意外”(观众难以直接从故事前半部分猜到的),而且这个“意外”也很着实不算大。
2.侧重点不清晰导致影片节奏奇怪。
总的来说可能导演和编剧也没整明白真正想要的体现是什么,所以节奏感很差。
单从片名来看侧重点应该在复仇,但是观感体验并没有连贯性的酣畅淋漓的“复仇感”。
说是重在煽情吧……情感爆发点的设置也令人觉得处理不当,有的地方出现的也很突兀,为了煽情而煽情……(并没有想流泪的冲动)3.立意问题。
看完之后,这个影片并没有引起我和朋友对影片和案件之外的延伸讨论(引起了大部分人对德里黑公车案的关注,但没有引起思考),很难让观众去发散思维看到更深更丰富的层次。
4.说是对还原度不够主要是指破案和搜证难度,当然也不排除是编剧为了让母亲复仇更容易一些作的处理。
5.多处煽情点表现过于刻意。
比如个人觉得结尾那个表白妈妈可以换种表现手法 略油腻。
(也许泣不成声道一句妈妈 撑死加句谢谢,最后紧紧相拥可能更适合个人口味叭)但影片也有值得称赞的地方:1.作为印度来讲,反映社会问题和女性权益的影片能拍到这个程度是值得夸一下的2.以及很多影评提到的已经逝世的那位饰演“母亲”一角的影后确实表现不错。
3.其实还行喜欢那句“神不可能无处不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算是点题了叭(所以点题重点在母亲不在复仇orz)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电影头条(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75438/有的朋友认为这个电影给印度的强奸事件降级了,认为没有表现出这个严肃的社会现象,这是我的一些想法,如下这部电影的名字就是MOM,就是讲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对政法的不公和对孩子的伤害而做出的反抗啊,还有你所说的侦探,影视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侦探调查的过程没必要在电影里表现出来,能表现出结果就可以了啊。
印度强奸案的高频是一件非常严肃的社会问题,但是在本部电影里反应的侧重点不在于受害的女孩儿被伤害的多么惨烈不在于法庭上的唇枪舌剑,而是在印度律法不公不能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的情况下,受害的家庭不得不以暴制暴来维护正义,让强奸犯得到他的惩罚。
这是电影作品,这不是纪录片。
我记得有一部纪录片记录了德里黑公交案“印度的女儿”。
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这是一部来自印度的电影,改编自震惊印度的“德里黑公交案”,纯粹的女主戏,很值得令人深思,电影讲述的是艾莉亚在遭遇到qj事件后,她的继母做出的一系列复仇,在强权面前,法律没有还她们正义与公平,继母戴维琪展开了一场高智商的复仇计划,网上的评价是这样说的“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他创造了妈妈”,影片中很多让我破防的画面,即使是继母也像亲生母亲一样对待女儿,电影揭开了印度社会不公正的黑暗现象,蛮值得深思的
的确是太冗长了,结尾也不好,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复仇快感~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侠肝义胆快意恩仇,又一部改编自金庸小说的印度电影。深植于无望的现实语境,同时再造一个虚构的理想国。在秩序失效的世界中,以暴制暴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从现实新闻大胆取材,进行商业化包装之时,其内核依然直视了印度社会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不论从女性角度来看,还是从复仇这个古老母题,本片都有值得讨论的空间,片子的故事很有意思,既保留了社会新闻的锐度,又兼顾了商业片的诉求。教育问题、性别差异、家庭矛盾、女权议题……,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电影不甘人后,拍了很多扎根现实的题材,本片建议和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一起对比观看,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和启示。
作为电影看有很多俗套或是粗糙的处理,但是这样的题材真的值得多一些
这种快意恩仇的东西做得这么复杂冗长,梗都快拖没了。而且值得细拍的点都做得不够细致,最后更像是歌颂母爱的狗血剧。
印度这个强奸之国,被此部电影打上烙印,实锤了,无外乎司法腐败,想要拯救,只能靠法外之刑,这位母亲做到了。多个细节印象深刻:1.放饮用水,前几次愉快顺利,某次放漫出来一直流到手边,来刻划女主角的悲痛,而且,并未刻划她的手遇到流过来的水的反应,是妙笔;2.侦探的眼镜,前后呼应;3.女儿在性侵后,用逐渐打开窗帘来证明她的创伤愈合,很恰当;4.女主角实施第一个报复行动前穿越一片红布、画展上一个巨幅的红色现代画,都是隐喻复仇之心;5.女主在报复第三回合忘掉的眼镜;6.做苹果籽栽赃时,不忘在浏览器中输入查询,以及查询时间,是故事中一个重要的精确;7.女儿得知继母帮她做了那么多,第一次叫妈,很催泪,但是这个镜头的时间太长,为煽情而煽,不好!8.这是我近年看到的第一部没有舞蹈的印度电影,须记之。正规中矩!
题材比较俗气,但是导演居然让最近心浮气躁的我看进去了,尤其是上一部雪暴的衬托之下 这部电影思路清晰观感不错引人入胜即便是毫无创新有些冗长,但还是给4星吧
豆瓣评分只有6.7,难道只有素媛,熔炉这种片子才算拍得好?女主表现力太好了,好可惜英年早逝。配乐的节奏也非常贴切。一个需要母亲独自去复仇的社会,却也能够拍得出一个母亲的复仇。。。但是后面的话尽在不言中了
探长你为什么总是一脸忧郁~
后妈集美貌,勇气与智慧于一身,母爱真的很打动人心,阿三国电影真的好!
景色不错。
(正式开启最美好一段时光的第一天,终于闲下来有时间看的第一部电影。)一开始看以为《飓风营救》,再看《不可撤销》,继母版《我唾弃你的坟墓》,对了还有《告白》。本来准备给3星,最后结尾有点出乎意料,换枪和母女和解加1分。还有片尾音乐好听。“这些事还会发生,而你们什么也做不了。” 此外:英语在印度地位很高,老爱嘲笑别人英语。《印式英语》中也是。《印式英语》中的部分角色如女儿还有外甥女在此片开头也有出现。印度电影在表演上还有一些欠缺,部分角色有用力过猛的感觉。
“神不可能无助不在,DK先生。”“我知道,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6.5,用类型片的形式来包装德里黑公交案,黑公交案只是这个犯罪片的一个引子,后面母亲对凶手动用私刑的复仇戏才是电影的类型核心,再把印度电影惯常的那一套母爱亲情的戏码用配乐和慢镜煽一下,效果就达到了,但这样就离黑公交案和案件背后社会问题渐行渐远了。我只能说在商业类型化,导演完成的是很不错,各种犯罪片视听手法和节奏,水平是很在线的,但就这个社会议题来说,这么拍是有点浪费题材了。作为希里黛玉的最后的遗作,她的表现当然是非常棒的,斯人已逝,芳颜永存。
陪我妈看的。被复仇爽片的逻辑惊到了…唯一的收获就是我妈看完了跟我抱怨女主复仇智商频频下限,and 如果我被qj了她会直接拿机关枪去扫射那些坏蛋 lol
纯粹的女主戏,探求法律之外的正义,印度对女性权益侵犯的案例太多,法律又滞后,本片的出现也算是一种声援与反抗。结尾处母亲手刃侵害女儿的凶徒的一幕,看的人揪心泪目,只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缅怀早去的希里黛玉女神。
相比印度其他优秀电影来说,还是逊色太多,比较一般了
挺好的,法律体系腐朽了,自然要老百姓亲自伸张正义。
别用戏剧方式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好吗
有点生硬,算不得上乘。女儿演技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