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室友推荐我这部作品时,我是完全没有对这部十六年前上映,名字土气的冷门动画产生半点兴趣的。
后来还是碍于他多次提醒,无奈地点开了第一集却一发不可收拾。
没想到一部动漫带给我的震撼竟然比星际穿越、三体这些作品还要强烈。
宇宙之美、人性之深,有太多感触无法用文字表达。
对于这26集动画,每个人的感触也许不大相同,但其中对权衡梦想与现实的讨论,想必每个人都会有所深思吧。
希望所有向往宇宙,对生活感到过迷茫的人都不再错过这部被遗忘的神作。
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动漫,建议关掉文章,花两个下午的时间看一看。
大学毕业后,我的中二病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不再对人型机器和削铁如泥的光剑感冒了,更喜欢那种在西部漫无目的地跑马,或者在空旷的宇宙漂泊的意境。
一口气看完《星空清理者》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四点钟。
虽然第二天要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早起去公司,并且还为此生了场感冒,但我丝毫不后悔,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看的动漫。
前13集的剧情像是一个一个比较独立的故事,有点类似于《星际牛仔》和《攻壳特工队》。
但我觉得比《星际牛仔》要好看些,《星际牛仔》就像是泡脚凤爪、沈阳鸡架或者小龙虾,吃的是味道而非内容,对于一个广东人来说。
我还是更喜欢蒜蓉大虾或者清蒸鲈鱼,一口下去直呼过瘾。
《星空清理着》就是这样的故事。
15集末尾,头戴八和田名部穿着宇航服拥吻,我一度觉得故事在这里结束就蛮好的,就像是《超时空要塞》,一个清清爽爽让人会心一笑的太空歌剧,看完如饮一瓢山涧的水。
但也仅此而已。
可作者的野心超出了我的预料。
16集里头戴八因太阳活动的事故与飞船和田名部失联,独自广漠的太空中漂泊,被救回后患上了恐惧症。
我也曾梦见过这样的场景,分不清上下左右,眼见的一切都是一片黑暗,也听不到任何的声音。
我想这或许是比溺水还要痛苦的感受。
头戴八被告知无法克服心魔通过阻断室测试就无法再上太空后,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就在这里结束吧,和田名部一起回地球,遇到了事故也是没办法的事。
也许多年后在地球上,头戴八仰望星空,会想,如果没有那次事故,没有患上恐惧症,我肯定能开上自己的飞船。
虽然就算没有事故,他也只是一个底层部门的吊儿郎当的小职员,在太空里收拾残骸,挣着微薄的收入,攒一辈子钱也买不起属于自己的飞船。
我被这句话击中了。
人总是在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的,可以在自己逃避退缩后,不感到后悔难过,不会被自己骂懦夫、在看到别人做到自己曾梦寐以求的事情后,可以坦然一笑。
扪心自问,我又何尝不是这种人,想方设法地安慰自己,让自己理所应当沉湎现状,蹉跎了岁月。
头戴八已经决定放手了,回到地球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直到田名部带他去参观了木星号,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船,用于执行木星探索计划。
当他的手摸到引擎的那一刹那,他发现还是骗不了自己,他就像一个溺水的人,一定要去太空,要不停地游泳,放弃了寂静和群星,回到地球,他就会被淹死。
他一直在逃避的其实是那个不敢面对自己的头戴八。
克服了心魔的他顺利通过了黑暗测试,并决定报名参加选拔,成为木星号的宇航员。
但这是一条孤独的路,要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难以想象的,他决定放下一切孤身赴宴,包括他的亲情和爱情。
我在想,为什么头戴八可以做到如此绝情,放弃与他经历风风雨雨的田名部,也许这对他来说是此生仅有的机会,他要赌上他的所有。
我也问自己为什么我迟迟无法进入一段关系,也许正是因为无法承受因追逐梦想和所爱的人分离的痛苦。
在经历了一切后,头戴八如愿以偿成为了木星号的宇航员,但他却感受不到快乐,同门师弟的话尤然在耳,他不知道自己参与的木星计划是否作为发达国家的帮凶,让欠发达国家进一步丧失了话语权。
梦想本身很纯粹,但实现梦想背后的资本和国家利益却没有那么纯粹,他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否沾染鲜血与灾难。
如孤魂野鬼的他骑着摩托在老家门前的河边狂奔,却失神冲进了海里,夜晚冰冷的海水再一次让他想起了事故那天他孤独地漂泊在漆黑一片的无声太空,就像是宇宙开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玩笑。
他猛地想起来向他伸出手的却是他的亲人和同事,是一本正经叫他前辈的田名部带他去看的木星号,是她以一种笨手笨脚蛮不讲理的姿态闯进入了他的生活,拯救了他的梦想,不然他早就溺死在了水里。
他是无法自救的。
他奋力游上岸,发现田名部摇着轮椅,焦急地在岸上等他,哪怕在她生死攸关的时刻没有他的参与,她还在等他。
我鼻子一酸。
我总想,田名部在这段感情里付出了太多,明明头戴八是她的前辈,却要田名部忍受他的任性、不成熟、一意孤行。
当最后二人在太空中漫步,头戴八说出“结婚吧”的时候,扪心自问我说不出口。
去木星是太漫长太危险的旅途,整整7年音讯全无,生死难料。
让我说出这三个字,就仿佛我在用我的梦想绑架别人的人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每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无法不去共情那种带着幸福的苦涩,如果让我把这样的苦涩施加在别人身上,我只觉得是一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但如果换位思考,如果我的妻子是一个宇航员,踏上长达7年的木星之旅、或者在与世隔绝的大西北十年如一日造原子弹、或者在荆棘丛生的热带雨林探寻流行病的治疗方法,我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婚姻?
我想了很久,想那痛苦的离别之吻,想那可能传来的噩耗,想《星际穿越》中宇航员库伯的子女录下的永远没有回音的视频,我反复质问我自己,但最终我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是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壮丽而伟大的步伐,也曾是我儿时的梦想,如果能以家人的身份让她在孤独的旅程中获得一丝慰藉,使她不惮于前驱,我想也是一种很浪漫的事。
倒数第二集,一切都结束后,头戴八偷偷田名部拆封了她的遗书,发现里面写上了一点点,却又涂掉了。
那个婆婆妈妈的田名部,一次一次敦促头戴八好好写遗书的田名部,在经历了生离死别后,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或许在宏大的宇宙下,个体渺小微末如虫豸,一切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如果说这部电影是完美的,我却也难以苟同。
欠发达地区的恐怖分子与联合国军达成了协议,却也只是点到即止、未来木星资源的分配依旧会潜伏多年的带路党天鹅小姐被从轻发落,未免有些太理想主义。
但作为一个动漫,似乎也不能做到更好,毕竟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究其一生都没有想明白的问题,是很难给出答复的。
作者借月球小女孩的口说出,从月球看,地球是没有国界的,或许是漫画家唯一能做的事了。
从我时常觉得这些老番就像是谢晋或者侯孝贤拍的电影,有种唇齿留香的感觉,看完后总会在梦里出现或者无事的午后出现。
不只是大气层外的星空才叫宇宙,地球上的一切,与你有关的人和事,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能再给我一分钟看一下地球吗?
”他咧开嘴角,贪婪地睁大眼睛。
尽管已经处在一个太空大开发的时代,但这仍然是艾尔塔尼亚人的唯一一次太空之旅。
所以,他要替自己的民族多看两眼,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
自己已经尽力了,但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国家依旧是那样。
开发出一流的产品又如何?
一次战争、一次封锁,就能轻易毁掉这一切,毁掉实业家的理想和工业化的希望。
“当然知道宇宙是发达国家的天下,但地上也一样。
既然都一样,我想在能有更大梦想的地方下赌注。
”但是他失败了。
成功开发出一流的宇宙服,他还是失败了。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根本没人会采用他的宇宙服。
工厂被炸毁,研究室的大家又拿起了枪。
真可惜啊,明明能做出足以匹敌美国人的宇宙服来。
“艾尔塔尼亚!
哈哈,瓦古湖看起来也就这么一点啊!
”他终于找到了祖国。
即使是全国最大的瓦古湖,看起来也就一丁点;尽管小,但却像宝石一样漂亮。
兴奋渐渐褪去,他沉默下来。
宇宙中看不见地上的硝烟,但他心里很清楚。
那里仍在上演着一如既往的惨剧。
无数人正在那块土地上死去,活着的人也要像他一样遭受歧视。
他什么也没能改变。
祖国还有路可走吗?
如果能活着回去的话,等着他的,又是谁的葬礼呢?
“为什么呢?
”他潸然泪下。
“从这里根本就看不见什么国境线啊!
”
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被OP超多的信息量吸引了。
从古代先人们的壁画中对天空的向往到V2升空再到俄国火箭之父手拿助听器听小孩子的吵闹,可以看出探索未知的这群人是充满着孩子气的幻想后而进入这一领域。
虽说在前进过程中有时需要承受失败,有时需要向现实妥协(V2诞生时被称作航天时代的开始,而最后不得不成为战争工具)人类一次次对未知进行挑战从而进步,航天人的艰辛探索与困苦平民的生死哪一个更能左右人类 这个物种的繁衍下去和进步。
对不起,我不知道。
当然答案也有可能是女主一直强调的 爱。
不过光是看航天人的不断进步探索 我是泪目了。
为什么去宇宙呢,因为人只要活着就无法停止热爱宇宙——去追逐最远的,空无一人的明天,直到发现那里只有彻头彻尾的孤寂。
又为什么可以如此坚定地活下去呢,因为爱,或者说牵挂,存在于宇宙的角落,静静燃着火焰。
锋利的梦想与圆润的爱,等于人类的所有勇气。
(爱上一个番,是音乐响起,女主安静低头的片刻。
为了辽阔浪漫却总有一点点不开心的银河。
当看过第一话时, 我立刻就被吸引了, 然后, 一口气接到洛克-史密斯的冯-布朗木星计划, 19话时, 从头带八和正盛的争论, 到21话, 和哈奇姆的争论, 越看越纠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自己的痛苦,自己所坚持为之战斗的意愿, 很难断定谁是谁非, 因为一个只经历过自己的人生的人, 很难去理解甚至去帮助一个过着和自己完全不同人生的人, 特别是那个人所坚持的战斗意志是建立在破坏自己所一直崇尚的东西之上, 如果真能理解并作出英明的判断,那无非是圣人了. 而这里讲的便是恐怖袭击, 发达国家中从小怀揣着梦想长大的人和发展中国家经历着战乱看着无数同胞死去的人之间无法信赖的关系, 开发者们的罪恶, 但怀着仇恨的悲伤的人们的做法就正确吗? 就像tori amos的1990年的专辑little earthquakes一样, 这些都是颤动人们反思自己的做法的小地震, 而当我试着去理解正盛和田名部, 头带八和洛克史密斯, 哈奇姆和库蕾雅所坚持的感情和信念时, 我真的是纠结的不知如何是好.
To Infinity and Beyond!
这句话多见于描写向宇宙进军的科幻作品中,今天拿来做盛赞“漫游者”(PlanetES)这部动画连续剧的题目,绝对不止是名副其实,因为她远远超越于我的文字描述和肤浅赞誉,在我的想象力和审美标准的前方熠熠闪光,除了认真观看一遍以外,没有其他任何方法能让你领略其美妙之万一。
不过,“漫游者”绝对只是一部小众影片,如果你在这个圈子里,自然能欣赏到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之妙。
但圈外一步之遥,往往就是莫名其妙甚至深感无聊了。
所以,下面就是套圈游戏,圈圈俱中,方可证明你是同道中人,大家可一同上路,分享“漫游者”的无限乐趣。
1)狂热科幻爱好者“漫游者”的故事发生在2075年,人类对宇宙的开发和利用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太空旅行和空间站已司空见惯、月面建起了大都市,人类已踏足火星,而登陆木星的计划正在紧张实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影片却将视角集中到了一群负责在近地轨道清除宇宙垃圾的“残骸科”员工身上,这些普通的宇宙蓝领工作艰苦、待遇不高、牢骚满腹却又干劲儿十足。
这样的选题与现下时髦的科幻动画片中动辄爆发的宇宙战争、特异能力少年少女扎堆儿的情况相比较,无疑是过于平常了,在这样一个平实的基础上要玩出彩儿,主创人员祭起的法宝就是硬核级(Hardcore)的科幻内容。
科幻科幻,第一是“科”,故事必须建筑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
大多数科幻影片为了照顾普通观众的观感,在这一点上做了妥协牺牲,而“漫游者”则坚守了原则。
举两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宇宙空间是没有空气的,声音无法传播。
因此在“漫游者”中出现舱外行走的场景时,你只能在一片寂静中听到角色们使用通讯器进行的对话,而宇宙飞船掠过,推进器点火爆发的时候,你是绝对听不到任何音效的。
这样做,固然牺牲了视听效果,但却能够让真正的科幻迷捻须微笑。
还有一处更加明显,就是主角们的宇航服。
对普通影片而言,科幻的题材只是吸引观众买票进入剧场的一个卖点,而通常情况下主演的知名度是一个更重要的卖点。
由此导致了这样一种与现实完全脱节只有在电影中才会有的情况:主角们的宇航服都有一个又大又透明象玻璃鱼缸一样的头罩,因为只有这样,观众才能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汤哥水妹们的风采和神韵么。
在“漫游者”中,主角们的宇航服完全是按照收集宇宙垃圾的危险工作而设计的,头罩小又有很多防护,只能通过正面的一小块透明区域看到主角的脸。
而当工作的危险度加强的时候,连这一小块地方都会被可收放的防护罩挡上,主角们通过内部显示器观看外面的情况。
这时对于观众而言,屏幕上漂浮着的就是一些完全无法从外观分辨的铁罐头了。
这样的画面,如果不是对科幻有极强的执念和信心的话,是决不可能在商业影片中出现的。
科幻的第二要素当然是“幻”,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幻想,在这方面,“漫游者”也是绝对过瘾的。
影片中太空站和月面都市的宏大壮观、宇宙旅行的点滴细节、远征木星计划的曲折经历……充满了丰富的幻想元素和大量惊人细节,让真正的科幻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不过,在这里我也要小小窃笑一下,因为这部2003年的影片中的部分幻想,已经在今天被证明“过时”了--在空间站和月面都市中,空气是宝贵的循环资源,因此片中一位抽烟的重要女性角色--Fee非常痛苦,她只有在太空站中为数不多的吸烟室中才能过一下瘾,甚至在办公室里,她也只能呆在一个电话亭大小的隔离设备中才能抽烟。
这种矛盾冲突在某一集中成为故事主线,极大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可是,就在看完这部影片不久,我的朋友何D君就买了一种叫“如烟”的东西,号称要利用它戒烟。
这是一种不燃烧的形似烟斗或雪茄的东西,内置气溶胶类型的烟弹。
对于抽烟者来说味道感觉都和抽真的烟没什么区别,但是完全没有燃烧和二手烟的威胁。
不要说70年以后了,现在恐怕都可以满足宇宙旅行的需要了,“未来”的问题已经被“聪明”的中国人提前解决了!
2)狂热动画爱好者“漫游者”改编自幸村诚的同名漫画,漫画在2002年获得了日本科幻大奖“星云赏”。
我刚看完第一卷,非常之棒,绝对是十年难得一见的精品!
不过,这种题材,在现阶段无疑只有用动画这种形式才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首先,原著的故事内容丰富,紧凑连贯,不可能压缩到一部电影的长度。
如果拍成真人实景的电视连续剧,投资不知道要翻多少个跟头了。
而且就算有钱,效果也不见得好。
将“漫游者”与同期上映、同样是科幻题材的美国电视剧集Battlestar Galactica相比,动画片无疑是精致细腻多了。
我只是动画片的爱好者,但是对于动画理论和生产过程却没什么了解,所以没法象那些动画影评人一样从同画面活动角色数、色彩设定啊这些专业角度来说什么。
我看到的是流畅的画面、丰富的细节、紧凑的结构、赏心悦目的颜色和丰富的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集的片头,聚集了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事件,从远古时代的壁画、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设计、V2火箭空袭伦敦、美苏太空竞赛期间的各型火箭、Armstrong登上月球……震撼力十足的画面配合激动人心的音乐,真是绝了!
3)不着四六的理想主义者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刚拿到“漫游者”这套DVD时,看着封面上各色没心没肺笑嘻嘻的“残骸科”员工群像时,我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部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励志动画。
但是,当我看到中间时,已经完全被搞糊涂了。
在主角星野八朗太竞争进入木星远征队的几集中,故事变得非常、非常、非常阴暗。
虽然我不喜欢那种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片子,喜欢曲折和意外的惊喜,但是这个弯子未免拐的太狠了一点,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还好,经过这几集的极度压抑,影片最终还是走向了理想主义的光明结局,让人感受到一种浮出海面,痛快淋漓的呼吸快感。
不管现实有多么残酷,坚持自己的信念,哪怕曲折前进也绝不妥协退让,在这一点上,我希望我也能象片中那些宇宙清洁工一样,永远不着四六地乐观、向往和奋斗下去--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一手污泥(When you reach for the stars you may not quite get one, but you won't come up with a handful of mud either---Leo Burnett)。
大学时代有一段时间迷上了科幻小说,于是开始月月买科幻世界看,虽然那份热情与看侦探小说的感受相比还是差了许多,不过每个月都有期待的东西的感觉却着实很美妙。
沉醉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惊叹于一位位作家的奇思妙想,其中最让我感动地无疑是大刘的作品,那份字里行间的才气与热血精神每每让我兴奋不已。
然后便找来不少大刘的旧作,流浪地球也罢,中国太阳也罢,读过后,胸口便立刻有种情绪上扬的激动之感。
应该说,除了少年热血漫,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到热血的另一种感觉;科幻带给人的热血感,是对明天的向往与期盼,是对未知世界新奇构想的惊叹与憧憬。
前几日看了03年的旧番《星空清理者》,于是,年底前,便再也没有看动漫的力气了,因为这部作品带给我的冲击,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消化,去回味。
2075年,人类和宇宙的亲密接触造成了大量宇宙垃圾的出现,为了清理影响宇宙航行安全的宇宙垃圾,各个太空开发公司都成立了“残骸科”专门负责收集和处理各种太空垃圾。
星野八郎太是太空开发公司泰克诺拉“残骸科”一个普通雇员,职业是太空船机师,他为了能够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太空船,每天和同僚尤里、菲和新人田名部爱一起努力工作着。
工作了四年,今年25岁的他,正渐渐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故事就在仍然还是十分平凡的一天开始了……很普通的宇宙题材,虽然这个职业倒是挺罕见的,不过千奇百怪的职业在日本动漫中已经见怪不怪了。
故事的展开也只是在琐碎的工作中前辈如何教导新人,如何应对残骸回收工作中的各项突发事件;随着各个登场人物内心世界的逐渐深入描绘,先前只是隐藏在细节方面的主题便浮上台面来。
关于梦想。
主人公八郎太作为预算与人员配置都只有其他科室一半规模的“残骸科”的一线员工,工作似乎也成了每日生活下去的手段与目的;他的梦想是拥有一艘自己的飞船,然而微薄的薪水显然不能让他梦想成真,于是他会想着靠彩票来搏运气(似乎每个人都有着中彩票一夜暴富的梦想啊,呵呵)。
与他同期来到太空工作的同事已经可以作为副驾驶坐在运输飞船上了,自己仍只能继续着无人关注的残骸回收工作,八郎太看似无所谓的表现下,还是深藏着一份无奈与失落。
机会不经意间降临,人类首次载人木星探测船准备公开招收宇航员,当看到那无与伦比的飞船引擎时,八郎太心底的热血被唤醒了,虽然他自己并不清楚那份感觉究竟是什么,但已经无法阻止自己身体与心理的跃动了。
工作间隙他开始跑步,工作中也不忘锻炼自己的技术与精神,最终义无反顾的辞职,封死所有退路去挑战那仅有的木星航行名额。
当然,他成功了,他坐上了人类最先进的星际飞船,同时他也终于明白,拥有飞船的梦想,其实也只是他内心深处梦想的表象罢了。
八郎太的身上,体现的正是全人类的本质,探索未知的世界,明知不一定有结果也想要去尝试的大无畏精神;正如大刘在《中国太阳》中写到的,我们穷尽所有,也只是想看看别人未曾看到的东西。
勇往直前,才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原动力,这也是正是《星空清理者》这部科幻动漫的精神实质所在,在主人公的体内也有过失意也有过迷茫也有过畏怯也有过,但失意之后是淡定,迷茫醒来是执著,畏怯过去是坚强,挣扎结束是奋起,于是年轻如你我也好梦想是否还记得也罢,谁人不会热血沸腾,谁人不会燃情激荡。
关于爱情。
成人故事嘛,爱情总是必不可少。
八郎太与田名部,工作上的前辈与新人,也算老套的设定了。
田名部的性格很是开朗,直率而坦诚,看不惯特权,对每个人都热情相待,说起来应该是每个前辈都比较头疼的类型了;八郎太生活上大大咧咧,工作上却是一丝不苟,对新人要求苛刻,不过对待女生方面则有些不知所措。
基本上是状况不断的一对了,两情相悦,曲折前行,却在男人的梦想面前险些夭折。
田名部的执著与宽容,让八郎太在梦想的压力下一度失去方向的心再度稳定下来,倒数第二话的表白无疑是两人真诚相待的最佳表达方式,最终话浪漫至极的未婚则更是让人泪流的一塌糊涂。
正如八郎太的师傅所言,远航的船,无论航线有多遥远,都要回到属于它的港湾来;有了家,心才有休息的地方,人才有温暖的依靠。
动漫以八郎太的弟弟与田名部的对话作结:九太郎问,去木星要分开七年呢,新婚的你们不会担心,万一……该怎么办呢;田名部只是微笑着回答,他跟我约好了,一定会回来的。
对这样的回答,九太郎一边抱怨自己想不明白,一边也只能感叹着,只有这样的定力,才能成为宇航员的妻子吧。
再次泪目关于战争。
杨利伟返航后曾说过,真希望发动战争的人们到宇宙去看看地球,那样他们将不再为破坏如此美丽的星球而彼此争斗(大意如此,记得是电视上看到的)。
虽然无法体会这份心情如何,但我相信此言绝不夸张。
《星空清理者》对战争的描述只是一个支线,没有太过深入的表现,然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也已经让人不得不正视了。
正如片中所担忧的,人类对宇宙的开发,也许最终只能成为大国们为攫取更多利益而相互竞争的舞台,人类触角的不断推进,必然难以惠及全人类,特别对于落后国家而言,在大国们联手封杀先进技术的枷锁下,更是难以从科技的进步中看到希望。
于是极端的手段便成了最后的唯一的手段,虽然无法认同,却在无解的难题面前,不得不去理解。
来自落后地区的发明家,无法获得国联的支持与认同,在宇宙中得知自己的国家再次陷入战争后,望着飞船外壮丽无比的地球,感叹着,为什么要有战争啊,从这里看下去,明明就没有国境线啊。
在动画中出现得比较靠前的这一幕,与最终话形成了完美的呼应。
最终话,月面基地,为进行最后破坏而作准备的恐怖分子,意外地被出生在月球的小女孩发现,本想除掉这个碍事的目击者,对方却开口询问恐怖分子的国家,在月球上能够看到吗?
天真的问题,却令恐怖分子心头释然,这份释然,也许只有在宇宙中才会出现;而地球上的人们,只能面对着信仰与利益的纷争,怀揣着对世界发展不均这个无解难题的憎恶,持续着对同胞的杀戮吧。
关于科幻。
科幻,是在科学基础上的幻想,作为一部科幻动漫,《星空清理者》的理念也好,细节也好,无处不体现着科幻的价值核心。
首先是残骸回收这个工作,随着人类对宇宙的开发,不断产生的太空垃圾已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现阶段也许只能放任它们的存在,不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当人类大举进军太空之时,环绕地球的无用残骸,就将成为不小的障碍,而对它们的清理与回收再利用,也自然而然会成为新兴的职业吧。
再来看看木星探索,人类早已经成功登陆月球,载人上天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无人飞船已经可以登陆火星,飞向更远的外太空也不再遥不可及的事,片中则展现了人类史上对木星的首次探索,先进的飞船引擎,一去也要七年,宇宙的浩瀚依然是人类不得不正视的伟大,那么科技的进步会不会让人类挺进更深的宇宙中去呢?
答案是肯定的,科技的进步总是超出想象,谁又能预期未来的世界会有怎样的革新呢,这一切都将在我们的手中产生!
细节上的处理更是紧贴科幻内核,仅仅星空清理者们的工作服设计,就相当合理而又技术含量十足;动画不是小说,不靠文字的解说带给人冲击,而是靠画面上的细致处理让人们去发现。
不得不感叹,如此出色的作品,除了赞美,无法作其它评价。
关于制作。
谷口悟朗绝对是位用心的监督,红遍大江南北的鲁鲁修当然不用说了,同属于宇宙题材的早期作品《无限的未知》也是相当地经典。
改编自同名漫画的该作,制作上的出色无处不在。
片头的设计是首先让人赞叹的,主人公奔跑的主画面,背景是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剪影,一个个重大的科技瞬间,配合着酒井氏振人心脾的音乐,展现出人类进军宇宙的磅礴气势与壮丽画卷。
声优的选择也很独到,田中一成配过的角色中,我看过的这是最为成功的一次演绎了,八郎太不耐烦的口吻与毛燥的性格,以及内心迷茫时的不知所措,还有最后阶段对所爱之人的温柔,均恰到好处地通过他的声线传递了出来;雪野五月最适当的角色类型是御姐,我最喜欢的自然是全金中的千鸟了,田名部的性格也比较适合她来诠释,不是那种小女生的傲娇,而是更成人化的直爽与坦诚,雪野稍加收敛,时而冲动强势,时而冷静温柔的田名部就跃然纸上了。
中井幸太郎的配乐也功不可没,宇宙的神秘与壮阔,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都表达地不留痕迹。
总之是耐看而又精致的作品,值得细细去口味。
想来看完《星空清理者》也已经是上个月的事情了,临近年底,旧番已经没什么精力再扫了,就让我继续沉溺在这个瑰丽的宇宙故事里,美美地回味到新的一年吧。
从琉希拿起枪反抗,喊着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和菲嘶吼划破天际的那一刻,我开始结局式的感动,对于宇宙,人虽然渺小,但用爆发的求生欲望证明了自身的存在然后被感动的不是没有拿氧气,而是爱背着克丽亚在月球上,突然明白8的追求而瘫倒在地,Planetes响起,我就被感动到不行了,可是寝室的人全睡了,我只能忍住声音经历了距离和生死的离别,再次一起以最初的状态穿着宇宙服出toybox,看到这里不会被感动的人应该是没有.和最初的时候比,极光依旧不变.看极光的心情却变得欣慰无比.也许,以前是因为能看到它,现在是因为能和它一起存在.二人在宇宙中玩着文字接龙,于其说它浪漫,还不如称之为对人生平静,单纯,温朴的人生态度.无论从宇宙的角度去看他们,还是他们的角度去看宇宙,日本人对一和全的诠释,或深或浅地体现在很多作品中,让人抱着爱和和平去重新认识一切回想起大学时光看的这部动画 结局一直回旋于脑海
理想主义也罢,中二也罢,对关于梦想的从来是没用抵抗力的。
男主迷茫时说,人就像漂浮着的孤独的星球,中间隔着冰冷黑暗的宇宙。
是中二了点,但不是不理解虽然结局固然美好,男主终于领悟到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冥冥之中有着不可言说的联系。
但比起结局,有共鸣的只有中间挣扎的部分美好的结局什么的就像男主争论的一样总也等不到在宇宙铺天盖地的黑暗中等待的日子看到评论里有句话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一手污泥虽然是美好结局,不过男主最后也没能实现最初的梦想或许也是,即使不是那个摘到星星的人至少希望是伸出过手,渴求过,仰望过,不至一手淤泥,一眼世俗即使如此,也时常觉得自己或许是办不到的不妥协,不屈服看别人的挣扎有多容易,自己做起来便有多难但看完这样的片子总会忍不住升起某些小小的希望像是麻木久了突然被刺一针又痛又快乐
没看完,受不了。
男主就是啥比,主线剧情根本不能看
小日本的调调不讨人喜欢
无聊透顶
不折不扣的神作,真正好的作品不仅仅是会讲故事,更要会教人认识世界。看完这部番我终于明白了梦想两个字是怎么写的!
瑕不掩瑜,瑜不遮瑕对国境线的解读非常精彩,可惜男主以及一众导演编辑监督让女主做出的牺牲过分理所当然了些,恶心到我了。不过想想在当时日本社会背景下有这样的价值观也不奇怪。两个主角居然都不怎么出彩,舍得出彩的反倒是几个配角……有些该深挖的地方也没深挖。太空八点档,大河内可能就这样了吧……
不错的东西,比不上CB,但风格有了
也就还好吧…
哈?
包装再光鲜的童话也是童话,前凸后翘肤白貌美的圣母一样是婊子
第三集圣母味儿太呛了。宇航员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女主角太让人讨厌了。
女主太烦太恶心,弃之
很冷门但是很好看的动画
没看完,女主~唉😔
不如原版漫画剧情有深度,大河内一楼你就是个弟中弟
两个月前看了2/3,本来想着有空给补完的但是确实不太想接着看了。总体说教味很浓,这也是大河内作品的通病了,男女主热血笨蛋的人设不讨喜,比较好的只有菲和尤里做主角的几集,他们让我感受到了日本动画中难得出现的成熟成年人的魅力。
日本动画中少有的硬科幻作品,与其他一些设定花哨的SF相比Planetes中的设定只像是为衬托角色而做的最低限度展望,贴近现实的苛刻让人时而忘记它的虚构本质。一丝不苟的严肃题材结合如诗般浪漫情怀,又不乏妙趣的职场日常,形形色色角色就像是真正存在于不远未来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
冲着大河内去看的,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了…剧情慢没关系,有的内容怎么感觉屁股歪歪的…
(5.5/10)前半部分是没什么新意的单元剧,后半部分是难看的政治剧。人物外貌是我看过的动画中最丑陋的,人物塑造是苍白无力、让我厌恶的,剧情是毫无亮点的,配乐是平庸的(除了结局的配乐),主旨是老生常谈、强行升华的。“人与人彼此相连”的主旨阐释远远不如《Eva》《玲音》,“从宇宙中看向地球,无法看见国家边境”的主旨强行升华,宇宙防卫战线的有关剧情是超低配版《攻壳sac 2nd gig》中的难民运动,不充分的动机,顺利得离谱的过程。宇宙防卫战线企图让冯布朗号坠落在月面最大都市的戏码确定不是照搬《逆袭的夏亚》?可以明显感觉到动画靠后部分的内容不是原作的,而是典中典的大河内大杂烩,什么都沾一点,离谱的剧情展开,看得我直皱眉头。结局还行,加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