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为什么要抛弃过去的生活?
通过回溯得知,他是个电焊工,有大房子,有美丽的妻子,可能还有一面墙的唱片,不喝酒。
后来,就渐渐失去控制,开始赌博……有个朋友告诉我,他过去经常组织有头有脸的人物偷偷跑去澳门,那些人是为了钱吗?
不是,是为了重新定义自己,获得掌控感,赌赢了就是赢了概率,就是神的感觉。
所以,男主赌博,我觉得是他认为生活已经不被自己所掌握,房子可能要还贷,妻子年轻漂亮,就算不提出过分要求,光是这种存在就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维护工作,听音乐本来是爱好,后来可能就成为了负担……他觉得,是房子,是妻子,周围所有的一切都逼着他去做不愿意做的工作,耗费本该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是自私没错,但从主观出发,男主想重新获得随心所欲的感觉,也是对的啊,但是他似乎没想到办法,也没能力解决,只好去赌博,期望获得一种虚假的掌控感,但还是不行,绝望之下,只能走出去。
这就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开始是为了赚钱,扩大生产,后来慢慢就变成了资本自身追求积累的内在本质逼着资本家不断的扩大规模,占领市场,他们剥削工人是资本的内在诉求,就是积攒更多的资本去扩大投资,并不是资本家本人非要剥削工人,资本家剥削来的钱也没消费,其实是所有事情都在资本的裹挟下失去了控制,变得疯狂,不稳定,最终崩溃。
资本没有了,人清醒了,重新开始。
这个失忆的男人,也是如此,他丧失了一切,只剩下一条命,在本能的引导下,这个本能不单是他个人的本能,还是集体的本能,有人拿走他的鞋,也有人救助他,给他喂饭,给他地方住,还可以通过互动,得到爱情,通过慈善组织得到衣物,得到临时性的工作,也不是乞讨,而是一种主动,主动寻求帮助,也是原始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本能,人类就是这样活过冰川纪的,没有什么羞耻可言。
他得到了一条狗,就连过去正常生活状态下权威性的体*&&制,不讲道理,只讲条条框框的警察系统,他也战胜了,他的电焊技能,以一种类似小孩子街头自动加入其他孩子游戏的方式得到认可,而不是发布招聘启事,准备应聘资料,面试,这种规定好的流程,这种流程本身就是一种控制,至于银行账户的开取,本来是有麻烦的,一场意外,也消解了这个过程,甚至设置这种控制的主体银行都被消解了,意外过后,他甚至得到了帮助别人的机会,神一样的导演。
总之,这个男人用抛弃一切的方式重新体验了人类原始本能的感觉,直接简单,尤其是男女主人公的相遇,女的并不年轻漂亮热情可人,男的也不是家境稳定背景清晰,就是女的孤独,男的也孤独,互相有简单的好感,就这么走到了一起,不想未来,不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北京青年是个警察,女朋友父亲早亡母亲精神病,男的认为女的需要照顾,两人就在一起,女的约了网友见面,被网友猥亵,当然这是女朋友的一面之词,男的就义愤填膺,知道没有证据,就找同事打人,第一次还打错了,第二次打,又被抓住线索,最终被判刑七个月。
出狱后工作丢了,女朋友也分手。
这对男女的相遇就不太合理,做的事情,也都大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而且非常的不诚恳。
不像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他们没有过多的期待,也不做能力之外的事情,仅仅体验互相陪伴。
男主对音乐,也变了,不用唱片,也可以欣赏音乐,甚至可以激发其他人的灵感和理想,让音乐娱乐更多的人,慈善机构的领导会唱歌,爱唱歌,想唱歌,那就唱,乐队愿意演奏摇滚乐,那就演奏,自然而然。
低水平下,他重新掌握了生活。
这就是他满意的地方。
这个导演一直在重复讲的道理就是放弃过分的东西,也可以得到安乐平和。
高水平的生活水平下,就不能得到平安喜乐吗?
简单的情节,缓慢的节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失去了自己还能找回自己,并和他人建立良好的联系,靠的是未失本心。
我们身边,有很多被各种各样欲望异化的人,失去本心,陷入魔怔。
想起身边一个被权力异化的人,在得到权力之前,虽然权力一直是他孜孜以求的渴望,但缺少把渴望变现的契机,这种渴望还是潜藏在内心的魔盒,并未被打开。
偏巧上层漏掉的那些劝力被他拾走,赋予了不该有的威风,享受着一人之下他人之上的快感,那些曾因得到权力而丧失的人格也从别人的吹捧中找了回来,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整个人膨胀了,内心越膨胀人格越丧失,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直至最后整个人被权力异化。
但是,他自己又有什么错呢,这是时代赋予他的理想,环境寄予他的奢望,他在最早把权力当作人生追求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自己,也不准备再有自己。
而相对应的,一个人在一个追求权力的圈子里,不被权力异化,保持“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又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有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就是在不被欲望异化的情况之下,重新定义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没有过去的男人 (2002)8.52002 / 芬兰 德国 法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 阿基·考里斯马基 / 马库·佩尔托拉 卡蒂·奥廷宁
狼嚎是因为孤独吗?
一个孤独的中年男人半夜提着行李在公园游荡,是因为孤独吗?
不是的。
他只不过是在北方的生活过得很不好,他想要逃离,所以他来到了南方寻找工作重新开始。
他在北方有一个妻子,可是他们感情并不和睦。
他不酗酒,但是他好赌,他输光了家里任何值钱的东西,为此和妻子大打出手直到了离婚。
感情不顺,丢了事业,他想要逃离的是人生低谷,于是他在南方的公园里被流氓殴打半死不活,最终变成了一个没有过去的男人,他失忆了。
一个单身的中年妇女半夜听着狂躁的音乐作为催眠曲,是因为孤独吗?
我想应该是的。
她从来没有恋爱过,她没有爱过谁,大概也没人爱她。
内心善良的她并不能阻挡她的性格孤僻,她热心做着公益事业,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她始终帮不了自己内心的孤独。
树会为落叶伤心吗?
本是流浪人,再见流浪人,还会心怀热心吗?
也许会。
流浪汉夫妇给失忆的男人喂食养伤,钱财不多的老汉会大方地请失忆的男人喝啤酒,老板娘会给捉襟见肘的失忆男人剩下的饭菜吃,同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愿意帮失忆的男人寻找睡垫,即便是看似冷酷无情的警察也愿意租给他集中箱做房子,虽然是交易。
没有名字,会伤心,但生活依然要继续;没有金钱,会伤心,但生活依然要继续;居无定所,会伤心,但生活依然要继续。
生活给这个男人开了个玩笑,既然眼前一切不顺利,干脆让你一键清零、一无所有。
不管如何,男人终于还是接受了新生活,开始布置简陋的家,开始做着低薪的工作,开始给生活寻找音乐,开始给生活寻找爱情。
生活即便晴天霹雳,依旧要昂首挺胸向前进。
我想,影片中的失忆男人是幸运的。
前半生过得乱糟糟的,是失败的,这时候生活给了他一个机会,流氓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忘记了一切,就像系统重装,过去一键清零。
他开始了一个全新的人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朋友,虽然生活依旧不易,但每一个人都尽量互帮互助的,最后还找到了爱情。
虽然演员的表情略显呆滞,虽然他们的行为举止刻板又木讷,虽然他们的台词简单却又富有深意。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很喜感会发出笑声,有时候你可能又会被他们前言不搭后语的台词所吸引,有时候你可能又会被他们对生活的努力追求而感动。
认真讲故事的电影,总是显得那么可爱。
表情极其克制的强烈内化情绪的片子。
对,没有表情不是无情感而是热烈和直击心灵。
这给了我极大的慰藉。
隐性的,这是给个人主义的教育片。
个人主义是反权威的以个人自由为主体的狂欢。
在片中,当 他 的过去完全消失时,理论上他前所未有的自由,可以最大可能摒弃客体。
然而正相反,他急需客体给自己下定义,使自己再一次完整,因为他的主观世界在记忆中消失是全然的虚无。
最近在读 三岛 就扯一句题外话。
三岛是因为 战后日本社会推翻权威(天皇)而产生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的虚无而自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他的绝唱 天人五衰 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这是个毫不出奇、闲静明朗的庭园。
像数念珠般的蝉鸣占领了整个庭院。
这庭院什么都没有。
本多觉得,自己来到了既无记忆也没有任何东西存在的地方】回到片子,他 完成了对自己的重建。
这对观者来说是极大的安抚,随着人物观者也重构了自己。
那些在暗中不停咕涌的生命力,又因为几乎没有表情而显得强硬而坚定的情感,真是充满力量阿。
被定义被包裹是孤独的个体需要的。
那些universal的感觉,让我感同身受到怀疑自己上辈子是个芬兰人……以及,音乐,迷幻又充满活力。
这种和人物行为强烈反差而带来的碰撞简直挠人心肝。
生活充满了希望,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希望究竟是什么。
我心目中最接近完美的一部电影,从此爱上了阿基这位芬兰导演。
影片简单真实,却蕴含深意,我以为是对所有流离失所灵魂的鼓舞。
开头那曲《Bandoneon》手风琴响起的一刹那,我的心也跟着陷入无尽忧伤。
男子在遭遇了一次突袭后,记忆只剩一片黑暗,不记得名字和过往。
他伤痕累累地躺在河边,好心的雅克夫妇将他带回家悉心照料,雅克那句“我可以为你买一杯啤酒吗?
”打动了我,那是发自内心的善意。
他住进河边的集装箱,与穷朋友们围在锅边煮豆子的那一幕多么温馨。
他认识了埃玛,鼓起勇气送她回家,请她吃了自己亲手做的黑暗料理,一起去森林采蘑菇,如此纯真的感情,表明爱是超越年龄的。
他拉来唱诗班乐队在集装箱前演奏摇滚,温暖了芬兰料峭的寒冬;他帮助抢银行的老板给失业工人发薪,可怜人之间的互助无处不在。
男子的身份被警察确认,迎接他的是陌生的妻子,他赌博又家暴,过去的记忆都是伤痛。
最终他选择踏上离开的列车,寿司配清酒即是对过去的告别。
过往如浮光掠影,假若我今天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和过往,变得一无所有,未尝不是一种新生。
观看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b4y1D75B阿基是我们非常爱的一位导演,他的回顾展正在北京进行中,在京的小伙伴你们去看了吗?
这期节目内容包括:阿基与拉斯冯提尔、温特伯格三位北欧导演的比较分析阿基对信仰和资本主义的看法阿基电影特征分析欢迎来看!
他持枪抢劫银行将自己的钱取出来……在自己的工厂和挖土机旁边开枪了结了自己那些干活的芬兰人拿到了工资……土豆也长出来了他穿着领来的红衬衣准备给爱玛做一顿晚餐……………………………………………………………………………………………………………………………………………………………………………………………………………………………………………………………………………………………………………………………………………………………………………………………………………………………………………………………………………………………………
86之前写《女友的男友》的时候我说这是我理想的轻巧的被随便地爱一下的爱情,那这部《没有过去的男人》就是硬硬的理想爱情。
女友色调清新,氛围像阳光下少女脸上软软的绒毛,让人心里痒痒的,《过去》室外的色调冷硬,让人想到很多个冬天寒冷寂寥的清晨和傍晚,你不想多说话只想赶紧经过(但室内装修很可爱,小小的半截窗帘,小小的锅,温柔的沙发)。
女友色彩干净是无人城的白天,这部肃穆,冷冽,拥有无人城夜晚的美。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说这是部奇妙的电影,好几个地方有让人笑出声的冷幽默,有一种荒诞的不合时宜的搞笑,劫匪说数清楚我一分都不多要,柜员回答你放心我业务很好,被锁在钱库里两个人甚至不对视面无表情说哦那就是说我们要死在这里。
男主是个像北野武一样看上去严肃,粗犷,暴躁,做起事来却荒诞又浪漫的人,被混混群殴醒来失忆了。
男主丢了记忆却没有丢失好好生活和爱人的能力,执意要修一个破烂留声机,建议年轻的乐队改革听摇滚乐,在陌生的地方爱上了救助站一丝不苟的“老处女”,说自己怕黑能不能跟她一起回家,用老套的但在他身上显得可爱的“你眼睛里进东西了”这种借口骗走了女主的初吻然后说抱歉我不是个绅士。
女友是青少年的爱情状态,直接反复因为搞不清楚而难过,这部虽然男女主都是中年人但却像小孩一样真诚完全不加顾忌地爱着,第一次约会煮了难吃的菜但都吃光了,挑了喜欢的音乐一起听在氛围好的时候接吻,第二次去森林采蘑菇,采了一堆但一半有毒,心满意足收集起另外一半当晚餐,离别的时候说“我不会忘记你,你是我的初恋”,再相见说“你没有离开多久呀”。
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确定了男主的身份,男主有妻子,于是只能和女友分手回到自己家里,回去之后发现已经离婚,问了几句“我喝酒吗”“我们以前打架吗”,“不喝”“打过很多很多次”,前妻的男友提议决斗,男主说没有必要也许你能带我去火车站(回去找女友)。
希望感情里的任何一方都不要抱着决斗的斗志,不用头破血流视死如归,不是有你没我,不是除了赢就是输,大家都轻巧的“随便的”爱着吧。
“我想我们不需要决斗。
”
他早已远离他乡,就像每一个不曾拥有过去的流浪者在临着海水的边上,他有一所漏雨的小房子每周五的黄昏,他就会去见心爱的姑娘不下雨的时候,他们就会跳舞没有姓名的人,总是相互取暖他们练习遗忘,学习拥抱,学会期待明天,明天,明天和爱人在某一个夜晚来临前,他埋下了瘦弱的种子,春天到了,就会等着发芽还有风呢,风的皱褶藏着歌谣和电吉他像凝望着那棵小树的眼角里,一首蓝色而悠长的梦
影片生造出一个“不能被定义”的新浪潮式的人物,他因为创伤丧失了全部记忆,随后他在生活中寻找自己、定义自己。
最后发现自己的现在与失忆前的过去是如此不同。
影片在剧本上对存在主义的刻意生造。
反而让存在主义没那么主义了。
观众从剧情上就接受了这样一个“没有过去的人”而并不是在接受一种“人不能被定义”的主义的输出。
这实在是新浪潮末世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影片语言尴尴尬尬,抱抱朴朴。
所有的人物冷冷漠漠,可可爱爱。
芬兰人疏离和亲切,残酷与温暖都平平淡淡地表达了出来。
芬兰人好像太原人
最出色显眼的,感觉是那几个配角
@PJ 戲院重溫。〈沒有面孔的眼睛〉和〈他人之顏〉。開場戲的手錶和鐘用來告別過去的「時間」,然後失去身份重生。對體系和官僚的批判,千里送錢的當代武俠片,阿基一直懷念與相信的都是最傳統的道義價值觀。首尾火車戲,中年人的浪漫,駛向甜蜜與愛的未來。最浪漫還是酒吧一場,留一杯酒,獻給最愛已經離開的Matti Pellonpää
到底是哪个年代的故事啊列车上居然有寿司和昭和歌谣哈哈哈太迷了 故事很单纯男主真是阳光坚定啊感觉很难得 音乐也是首首好听
如此阿基竟偏离主旨,令人诧异。人物的气味飘散在风里,收编厌恶的东西。将环境烘托到一个冰冷顶点,不太能get到。
阿基·考里斯马基是这个月的主题和新欢
传递穷人之间真善美给人以正能量的电影。如果每个不快乐的人都能失去记忆后重新开始,那也忒幸运了吧。
@小西天。失败三部曲里相对轻快的一部。失去身份失去名字,在结构化的现代社会里自然意味着失去位置。但回到纯粹人的层面,依旧是重生契机。过去找回来,我们确实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发现,就算找不回来,又如何呢?比爱情更治愈人的,当然是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不,不用全世界,身边的就可以。
阿基的电影里常常有一种毫无缘由的善,与一般写实作品的处处生恶形成反差..生活中悲剧看多了.就需要一点善的安慰...
啊?看完了还是觉得有点懵。没啥跌宕剧情,重活一次是另一个人。原来还是个家暴男……劫财的歹徒打得好……
这绝对是阿基考里斯马基最好的电影,后工业的气氛,冰冷的故事,底层的孤独,几近完美的音乐掌握,以及难能可贵的happy ending`一直很担心导演最后再来个分回路转,让主角回到孤独~~看到主角老婆的新丈夫就是那个《薄暮之光》的男主角,还是一如既往面瘫,还有那个扭脖子的动作,忍不住笑了~
很闷的电影,对白很冷很直白。表演很含蓄。我还以为故事发生在60年代,结果看到银行的摄像头。。。
知识分子爱看的电影好像不大适合我
何止越哥曾经滴酒不沾的他喝下第一口酒剑拔弩张的关系变得礼貌客气烟不离手的他放下了雪茄爱听摇滚的他尝试了日本的音乐和美食,人生并非只有一种状态,过去的习惯也并不是一定得坚持到底,前半段是在接受失去的现实,后半段是在主动去拥抱一个新的自己。他忘掉了一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趣味,这份趣味让他充满勇气,没有人能永不失去,但很少有人能接受失去,过去的一切标记了人存在的意义,过去的一切标记了人们存在的全部意义,人们用服饰来确定形象,用爱好来强调个性,用某段关系来安放感情,用某种习惯,来增强确定感,我们想要的安全感,都在过去,可世界从不理会这些,他用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来打破这种安全感,对不肯放手的人来说,人生充满失去的无奈,而对那些认清了现实的人来说,人生无处不惊喜
这就是芬兰吗?头一次看,一点意思没有,但是又不无聊,真是很神奇的感觉。还出现了庞蒂亚克汽车和筷子,莫名其妙的电影!
看了个爱情故事?
这导演制造的语境我还是不能接受
一如既往的考式柔情。最后一首歌的歌者有点恐怖,特写那一下有点把我吓到。三星半。
导演这胸有成竹的拍法,让我颇有些怀疑自己的审美了。
[BAMPFA] 冷幽默的救世军宣传片,带有极微的社会关怀。霍普式的用光绝美。 他的名字叫M(?)
淡淡的无厘头,原谅不能完全get北欧的冷幽默。几首插曲真好听,音乐不分国界贫富阶级。“这么小的土豆啊”“天公不作美,但可以做汤”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