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感触就是子女对于自己的父母不要有遗憾,其实很多事情在我们当时所处的那个年纪,那个阅历,可能就是想不明白,其实,父母哪有讨厌自己的子女的呢?
而且,父母平时的鼓励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
有时候就在想教育小孩也是需要方式的,简单粗暴是行不通的。
尽量在父母健康自己健康的时候,把想做的事情都努力实现,不要等到没时间了,再匆匆补。
可能是上社会久了,心早就麻木疲惫不堪,这类电影早已经不能打动我了。
可是父亲知道真相闭眼和一起去看落语时我却眼眶微湿,呼吸有点急促。
我想到了我父亲。
父亲去世十年了,那年我刚大学毕业开始工作,领了第一个月工资,很开心地回家和他们分享,他却在两天后查出了肝腹水并在一年后迅速恶化为癌症去世。
其实我已经逐渐淡忘了父亲生病求医的很多经历,可是随着他去世时间的不断拉长,我对他的愧疚却是越来越清晰。
我那时候大概是很愚钝或者说是懦弱胆小。
因为我从来没有想到应该要在父亲最后的时光为他做点什么,依然是很混沌且被动地混着日子。
直到弥留之际我请假回家见到了已经意识不清的他。
那一刻,我才恍惚明白,我要失去他了,悲伤和无力感充斥着我的所有感官,我想要叫醒他,但是他的生气却依然在我一声声的呼唤中流走。
还没来得及悲伤,农村繁琐和吵闹的丧事便接踵而至。
在他去世的第一年我只是觉得很空虚,很不习惯他变成了遗像上的静态的脸谱,仿佛他其实还在,只是暂时出门去了。
慢慢地,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他真的永远离我而去了。
我会在很多不经意的时刻想到他,去朋友家看到他们的父亲会想起他,看到他的伯伯叔叔会想起他,看到然宝很开心地骑在爸爸肩上的时候会想起他,我甚至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那些本以为稀松平常的相处化成了旧电影的胶片,越来越频繁地在我脑海中上映。
我知道,这是一种叫做后悔的感情在作祟。
我很后悔没有在他最后的时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没有经常陪在他身边,没有带他实现他很多的未完成的心愿,哪怕是认真地虔诚地为他专门做上一顿饭。
我总是逃避,我总是觉得他会好的,他那么年轻,怎么可能会有事,我还没有学会怎么做一个能够让他依靠和自豪的女儿,他就已经等不到了。
后来,很长的时间我想到他都会流眼泪,我真的是很想很想和他说一声,老爸,对不起。
是我后知后觉,迟钝愚蠢,没有让他没有遗憾或者少一些遗憾地离开。
他可能早已经对我失望透顶,所以他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话,我们就这样默默地结束了二十多年的父女情,从此,他长眠地下,而我,将带着对他的终生亏欠,走完剩下的路。
朴素,平淡,自然。
古朴的画面,没有起伏的剧情,以及最后父女二人告别时突然铺面而来的巨大的悲伤感。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
女儿身患癌症,时日无多,人生最后的时光选择与父亲共度。
能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说好,才是不简单。
电影轻描淡写了癌症带来的痛苦,把笔墨放在了父女二人相处的琐碎日常中。
女儿百合子从未在父亲面前流露出悲伤的情绪,除了在墓碑前歇斯底里的失声痛哭与吃药时短暂的失落,她一直保持着热爱生活的样子。
在这一点上,依然与十元元气满满的人设相符。
十元的招牌式笑容在影片中被发挥到了极致,在百合子因为父亲的烹饪而笑得肚子疼的时候,或者因为大家学习父亲说话而笑得直不起腰的时候,气氛实在太过欢快,你甚至会忘记,这是一位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病人。
在从他人口中得知了女儿此番的来意后,父亲选择了沉默,不再向女儿揭开这层伤疤。
他决心配合女儿把这出戏演下去,陪伴她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日子依旧如常,甚至还会假装嗔怒责怪女儿为什么不来厨房帮忙。
在细碎的平凡小事间,在人间烟火间,父亲一直努力挖掘着有趣之处,用心呵护着女儿的生活,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
直到这里,影片带给人的感受依然是平静与自然,甚至还有淡淡的快乐,如小桥流水静悄悄地淌过。
直到百合子告诉父亲,“我要回家了”,刹那间,涓涓细水从百尺悬崖上倾泻而下,观影的人仿佛突然从梦境中醒来,陷入强烈的悲伤感之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耄耋之年的好友相聚的场景,在最后分别的时候,他们会依依不舍挥泪相送,因为这很可能就是人生中的最后一面。
告别再也不会相见的人,挥手时的那种失落感,像是半空中的自由下坠,你拼命挣扎,却抓不住任何可以帮助你停止下坠的东西,哪怕是风。
百合子告诉父亲“我要回家了”,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她也以为父亲毫不知情;对清楚真相的父亲来说,这是女儿对他委婉的告别;对两人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次相聚。
站在第三者视角,尝试描述一下百合子的心理状态。
“与你相处的这段美好时光,是我人生中最棒的礼物。
我的旅途即将结束,虽有不舍,但也已经知足。
请你继续好好生活下去,记得我教你做的汤,秘诀是用熟的芝麻油。
就送到这里吧。
”这种失落感在影片中被淡化了,作为观众,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平静告别的百合子,以及虽有不舍但点头接受的父亲。
有趣的是,情感与表现的强烈反差之下,荧幕外的观众往往能产生更强烈的共情。
之前所有的温馨日常,都是铺垫,只为了一个早已写好的结局。
这个结局,百合子知道,父亲也知道,大家假装不知道地认真生活,即使钟声终将在不久后敲响。
我认为影片想告诉我们的东西有两点:从父亲的角度,人生终将面对离别,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迎接短暂的相聚;从女儿的角度,人生终将走向终点,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走完剩下的旅途。
也许是因为越简单越日常,所以才越打动人心。
石原里美饰演的女儿百合子得知自己患有癌症之后,决定把自己剩下的时间分一半用来陪伴父亲,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父亲和女儿的故事。
里面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老师和翻译家,虽然他的形象很像现实中大部分口是心非的父亲,虽然剧情有点俗套,但是很喜欢里面家的模样,还有人物的对话内容。
喜欢的一个片段是超市晚上八点就关门,父亲提着菜去酒馆和友人喝酒,聊天内容是在说彼此的女儿还有对过世妻子的理解,说到他开始爱上做饭这事时,他说,“我老婆吧,家务活做得好,简直无可挑剔,家里总是干干净净的,饭也做得好吃,但是呢,她活着的时候,我总觉得,这都是理所应当的。
她走了以后,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就想啊,她待在家里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她忙活家务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她在厨房做饭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我就想些这样的事,想着想着,我就想知道答案,我也开始尝试自己做,然后我开始学做饭后,发现做饭实在是乐趣无穷。
”能够这样理解家庭主妇真的是一种极大的尊重,甚至用实际行动去理解,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得。
如果他的妻子还活着,他会不会有这些改变?
有些东西只可意会,让人回味无穷。
年龄大了,真的看不了这类影片,哭死我了当爸爸知道女儿生病的那一刻,瞬间的苍老感,很难过。
当爸爸得知女儿得了癌症,回来陪自己一段时间,每天要假装不知道,努力的表演,而女儿其实也知道爸爸已经知道了真相,互相配合,坚持不表现出悲伤的情绪,很难过。
当女儿告诉爸爸,明天就回去,爸爸落寞的表情,很难过。
当他们分别前在剧场一边看演出一边笑着流泪时,很难过。
当父女在桥上分别时,父亲百般不舍的叮嘱女儿事,很难过。
当女儿转身离开时,嘴角带着笑却泪流满面,父亲在身后凝望着,很难过。
这可能是最后一面啊!这一别可能再也无法相见了。
父亲会保留被女儿擦过眼泪的衣服,女儿会保留这段时间和父亲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亲情无价。
影评《人生最棒的礼物》文/梅飞朔舞在百合子的心中,人生最后的一段路要陪在心爱的人身边度过,留给对方一个美好的回忆,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将永久伴随着自己所爱的人,让对方保持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她做到了!
父亲暗中积极配合她,他们互相交换了妈妈生前制作的美食菜谱,一起去别致的餐馆用餐,一起看落语表演,一起开怀大笑,一起策划一个短篇的翻译编辑,一幕幕真切地场景看的我眼泪犹如瀑布一泻千里,难以抑制,太感人了!
女儿百合子这片深情,将父亲的心紧紧地包裹和温暖着,他深感幸福,被女儿这么深深地爱着,这份爱的记忆能抵挡女儿走后老人孤独,是人生最棒的礼物。
这部电影温馨治愈,观影中好几次泪眼遮盖了视线,父亲是个生活达观的人,妻子离世后,他报名上烹饪课,学习家务,工作生活有条不紊,他内心细腻,对妻子充满感激,体味着妻子对自己那份独特的爱,他是一个懂得爱,尊重女性的好丈夫,从女婿口中得知自己作为父亲没有积极鼓励女儿去尝试,成为女儿内心的遗憾和抱怨,他不给自己找借口,而是不断反思,在送别女儿的那一刻,发自肺腑地肯定女儿他的心愿一定会达成!
多么好的父女关系,让人羡慕不已!
“没问题的,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加油!
”一句看似简单平淡的鼓励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对着自己身边的人说出来,却总是口是心非的说着不一样的话。
百合子用自己最后仅剩的时间去和亮介创造的回忆,也是送给亮介最后的礼物,我们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对于父母他们来说就是一份上天送给他们的礼物,可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亮介在家里的形象总是严肃的不耐烦的,但是其实心底里面比谁都要在乎百合子,当然百合子也是一个口是心非的藏着对亮介的喜爱。
在看电影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出来会有距离感,对着悲伤的事情依然可以保持着心照不宣的默契,没有过度的渲染悲伤的情节,却能把人的情绪带起来,亮介最后和百合子一起翻译的小说,即是亮介送给百合子的礼物,也是百合子给亮介的礼物,面对面时没有过度的痛哭流涕,笑着别离让最后的时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感觉故事内容其实并不新颖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老套。
但老套的故事并不代表着不好,相反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相同的故事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刚开始十元的表演当我觉得有些荒诞而又无理,不过在之后的剧情中又很好的进行了解释。
影片中最令我泪崩的就是百合子给丈夫做饭和父亲给朋友们做饭,我认为这是努力活下去的愿望,是二人对过去的和解,也是女儿为父亲留下的最后的礼物。
剧情很简单,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剧情,却传达了一份朴实的情感,让人无比动容泪流满面。
很佩服百合子的勇敢,她就是想和父亲多待一段时间,留住更多美好的记忆,她做到了!
很多人很多感情都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要珍惜,却没做到在拥有的时候去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不管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我们都要时刻珍惜。
因为,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又及,剧中的父亲演绎得太好了!
朴实无华真实自然。
为什么我这么爱日剧和日影,看了这一部我又在想这个问题。
其实很多优秀的日剧和日影传达的人生观都是这样 - 最好的人生并不是extraordinary life, 而是ordinary life done right。
认真的做每一顿饭,认真的吃每一顿饭,认真的和重要的人说话谈心,认真的看每一本书,认真的过好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每一天,认真的创造包含这些琐事的回忆。
即使是在人生最后的篇章,即使以前有过太多的遗憾,倘若能这样的生活,人生便没有遗憾。
我这老泪纵横啊,想立马回家见我爸。
普通,平淡,但很感人。及其自私的我其实一直在想,我希望走在父母的前面,因为难以想象要如何接受父母的离去。
十元终于接了个有深度的本子,不像她以前那些角色那样咋咋呼呼。大部分时间里,她和寺尾聪就这么波澜不惊地对戏,慢条斯理地闲聊、做饭、读小说,彼此挂怀却看破不说破,而是充满心照不宣的默契,一点点地感受着微妙的呼应,抹平曾经的缺憾,说出一直未曾说出口的话,相安无事地度过最后的时光。整部剧的情绪张力隐藏在父女之间平和的日常生活里,时有触动,却又很快回归亲子关系下随性的揶揄和玩笑,所以也不会像《然后活下去》那样令人揪心,后劲却不见得小。另一个细节是,女儿刚回娘家时,怀揣心事却又不说,父亲小心翼翼地旁敲侧击问了五六遍,这种不厌其烦的下意识询问恰恰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而对方不愿说,其实也是不想让身边的人太过担心自己,可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没能及时理解到彼此暗藏的用意,关心反而酿成了争吵。
理念非常俗套,同时拍出来的效果也并不煽情,演技浮夸哎
没意思
每台感觉到女儿父亲之爱,体会到的是最后时光相互陪伴的温暖时光。
越哥说的,我听听就好,实在不忍心去看。
因为这部电影,我才有了30岁到40岁里最快乐的美好时光。
越简单(俗套)的剧本越难拍得动人,冈田惠和的笔触回避了癌症本身的残酷,而是将全部的情感流动灌注于父女之间的日常相处,尤其吃饭与做菜这样居家的场景,涓涓细流中极尽温柔又不会显得过于刻意。寺尾聪安定又毫无表演痕迹的台词与举止,石原此次的角色诠释也算富有层次起伏,无形之中有了令人落泪的力量。
老婆演技最好的一集👍🏻
简简单单的剧情,但是却让观众看得泣不成声,直到最后都没有提过病情,也没有拥抱,这样子哭着再见。
生活化的表达,面对癌症,想到给父亲陪伴做回忆,这是最好的礼物了。父爱是伟大的,简单朴实的生活,看完这部电影,诠释了日本人的隐忍和亲情之间的表达方式。父爱有很多种表达,一句寄行李回去,一段话,一句烦人的口头禅。通通体现爱。换位思考的父亲。对妻子的回忆,我印象最深的是百合子在母亲的墓前流泪告白。真的是一位好母亲
最平凡的东西也最珍贵
没有复杂的情节,没有戏剧矛盾,生离死别,平静的拍摄,让我哭的停不下来。
现在越来越反感这种有话不好好说的家庭氛围。
舞台剧感觉max,有几场戏有种为了家常感很刻意反而有点尴尬的感觉……经理马上40了,状态还不错!
十元的演技有些不够自然和行云流水,加油呀十元!平静又俏皮的告别。
父女情,绝症,有点俗套的故事,但情感处理得很细腻。人生最棒的礼物是记忆里都是美好的时光。
“我不想这样 给我们的关系画上句号”
石原里美以后多拍点接地气的角色吧,真的表现很棒,故事可能老套,但亲情拍不烂,永远会被感动,最后哭不停,给每一位演员点赞,尤其是寺尾聪和石原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