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狐狸的夏天 第二季

主演:谭松韵,姜潮,王妍之,季肖冰,蒲萄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 Mandarin年份:2017

《狐狸的夏天第二季》剧照

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1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2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3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4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5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6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13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14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15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16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17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18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19狐狸的夏天第二季 剧照 NO.20

《狐狸的夏天第二季》剧情介绍

狐狸的夏天第二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顾承泽是顾氏百货集团的总裁,也是顾家顾太太的养子。顾太太希望亲孙子顾瑾昀出任公司职务,而顾瑾昀却漫不经心。于是顾太太布置顾承泽任务:引导顾瑾昀任职。在这期间,顾承泽认识了服装设计师黎晏书,并意外得知她和顾瑾昀之前有过恋情,对顾瑾昀影响颇深。顾承泽便以黎晏书为突破口,招聘她进入公司,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生情愫。顾瑾昀见黎晏书入职,决心再次追求黎晏书,可黎晏书已经对他没有感情。顾太太得知此事后强烈反对,要求顾承泽隔离两人,这使得顾承泽和黎晏书走到了一起。最终在黎晏书陪伴下,顾承泽度过种种难关,还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同时顾瑾昀经历了诸多事情后也得到成长,顺利上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地狱之家超级小郎中之鲛人泣珠女麻吉功勋猎谎者东京公关女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剧场灵传奇卧底第一季莫拉德奥德布鲁赫宝石迷踪荒村公寓黑色校规大石之战红色来不及盛开的花:巴西女童坠楼案拜托了!别宠我第三季九点零六有种好男人蝉蜕一万公里的约定死亡清点飘来飘去本尼迪特天才秘社第一季英雄主义命运远大前程北方警察我来自未来

《狐狸的夏天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懂事儿点行不行!!!

其实这部影片前面很多细节我觉得都可以用来做宣发,情侣吵架,男生总是一句懂事儿点行不行,你已经失去我了.....这些在日常情侣中很真实,很细节。

包括这个男主,女主跟他说话我怀孕了,这些对话如果做宣发个人认为是有冲击力的。

还有后面外婆再讲公公给他托梦,梦见竹子挡他路了外婆给坎了,最后一个镜头,是我看完片子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依旧记得的,外婆曾经说,公鸡中午打鸣,她有午睡的习惯,可是到最后,公鸡打鸣,外婆再也没有起来...那种平静又慢的感觉,让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外婆静静的走了....很多的细节,一时间整不过来....

 2 ) 一个repo(主观版)

在地铁上开始写repo先写下《故乡异客》电影的repo,省流版:快逃(有优点但快逃)缺点:克制住自己冲进屏幕杀人的心情真的很难…就是说男主这个人物形象有点过于现实了,anyway我知道现实中也有这种人生失败的男的,又巨婴又自我,从来理解不了人类的感情,特别擅长转嫁责任,要求别人为自己牺牲一辈子一点都不愧疚,还有空顺便出个轨,但是看到这种东西被演出来我还是想杀人。

漂亮姐姐能不能给他脸上一巴掌然后甩了他啊。

虽然我是为了男主演员的脸看的这个电影但是这个人物形象确实让我很痛苦…优点(可能吧):如果整个剧情我理解的没有错的话,我还是挺喜欢这个伏笔…剧情复现的剪辑方式让我会觉得真实剧情是男主在北京诸事不顺但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因此对故乡抱有美好的幻想,所以他逃回故乡,杜撰了一个他女朋友来故乡找他然后顺利地复合的故事然后写成了剧本。

开头和结尾的故事都是幻想。

还挺喜欢,有一种开头确实被骗到了但是结尾解谜成功的快乐。

风景不错我好喜欢…前半段有一种我回到父母的故乡的感觉,新奇又有点不适应,但总体还是觉得好的多,但作为外来者其实所有人都跟你粉饰着一些东西(前半段怀疑过故乡异客是不是指女主)但是为了这些忍受一个半小时的折磨大可不必()好无语好无语主创见面会结尾让大家喊不见不散…你猜猜没有主创见面会谁来看这玩意()

 3 ) Love Found Love Lost

故乡异客 很难得在电影院线看到的文艺片,公映版听说比起初剪版有很多删减,但是整个电影的表达非常完整,节奏也很舒服。

不同的剧情段落基本是以城市为界限来划分的,从贵州到北京,又从北京回到贵州。

最强烈的观后感就是很真实。

一是每位演员不管是不是有科班背景,大家都贡献了自己最真诚的表演(尤其是外婆,很自然),也和人物本身的设定非常吻合。

二是服化道很真实,老家房屋的样式与布置(一眼看到我童年偶像孙大圣的画报贴在墙上)、吊在梁上的玉米、会在节日来串门的舞龙队伍、牵着牛在院子里走过的小孩、还有土坟,和我爷爷家村子简直是一模一样。

北京的房子就是本世纪初老房子的样子(墙上贴了男主喜欢的电影海报)。

男女主在小树林吵架的时候,背后有个奶奶和小狗一直认真看着的样子也好真实。

三是剧本好真实,我甚至觉得这就是导演本人经历艺术化加工了一下。

喜欢的几个点:1.女性角色从外婆到母亲到晓洁,都是很包容的像水一样的人(晓洁甚至有点过于像一个妈妈了),很温柔但同时又很有韧劲。

2.电影的一些对比细节,比如晓洁和兴贵在老家对外婆提出相同问题得到的答复、经历的相似事件都完全是反的,晓洁看到的明显是更理想化更符合真善美这种普世价值的东西,兴贵看到的是属于自己人、家里人才会展现的更真实的东西。

(看到这里我本来以为这就是电影名字的意思,故乡是兴贵的故乡,晓洁是那个闯入的异客,但是剧情走到晓洁和兴贵重逢那里我又有点不确定我的理解是不是对的了。

)3.还喜欢有些转场,比如,晓洁拿着兴贵的平板电脑踏进房间看见了一个孩子(是小时候的兴贵还是她将来的孩子?

),她和孩子向右离开画面后,成年的兴贵又从右边走出来,拿起一个钢琴玩具,开始自己这段故事。

再就是结尾外婆没有顺着鸡鸣按时醒来,但画面左下角的鸡窝里已经孵出了小鸡,死生之间,生生不息,都很有味道。

4. 固定机位的拍摄方式很像上帝视角,我甚至觉得观众就像村里或者楼道里的一个雕塑,看着这些人在这个地方来来去去,上演重复的故事,很好玩。

虽然路演时导演和男主演叶麒圣都觉得李兴贵是个不讨好的渣男,也看到有些人评价不喜欢男主人设所以不喜欢电影本身,我觉得有点奇怪。

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同一个人也会因为生活经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而呈现出复杂的各种面貌。

电影要讲述让大家信服的故事,就需要真实的人物,从以前的片子看,大家也不喜欢黄世仁、容嬷嬷和安嘉和啊,但谁又能说这几个角色不是成功的艺术形象呢?

李兴贵性格有缺陷,不是完美的男性角色,并不代表这个人物没有角色魅力,我觉得他的角色魅力来源就是:他像一个生活在你身边的普通人。

再说了,如果观众都因为不喜欢不完美人设的角色而跑去吐槽导演和主演,那接下去是不是电影和电视剧里就只能有正能量人设了,这样就太虚伪太单调,没意思透了。

喜欢看完美人物形象的观众可以去看春晚和爽文,把文艺片留给喜欢的人来评价,各取所需嘛。

对我来说,李兴贵就是个真实的很有说服力的角色。

他和不同女性的关系很有意思,对外婆的亲密,对母亲的怨愤,对晓洁的冷漠与依赖,对前女友的藕断丝连,我觉得他就是在这些女人中间去寻觅他理想中的、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完美母爱,包括他喜欢躺在自己母亲和晓洁的怀里这种细节,都印证了他对女友的情感需求就是一个无限包容的母亲,所以他才不愿意去回应晓洁对他的情感需求。

反过来看,女主晓洁又何尝不是企图在兴贵身上获得自己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过的,名为“在乎我的感受”的一种尊重呢。

这种扭曲的情感关系似乎对应上了电影的英文名,love found,love lost。

兴贵的求而不得形成了他渣男的外壳和别扭的人设,晓洁的求而不得让她在浴室爆发,终于提出了分手。

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兴贵似乎慢慢意识到真实的世界和他消极的认知不一样,他好像从自己的壳里走出来了,慢慢释怀,从依赖别人的“巨婴”突然成长为了一个愿意担负起责任的“成年人”(But,这段情节有可能是虚假的)。

当然,生活中的这种人大家会很反感很讨厌,但从艺术呈现上来说,我觉得兴贵是成功了的。

我有点疑惑的一个点是:电影在贵州部分的某段剧情应该就是兴贵所谓的、正在写的关于“一个怀孕的女人从北京来老家找她男朋友”的剧本剧情,我觉得是晓洁单独在老家的这段,但是后面兴贵和晓洁突然因为晓洁怀孕消弭了所有的矛盾,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看起来也不像是真实的。

很希望导演帮助解答一下哪段是那个剧本,还是都是剧本。

最后想说的就是,希望李导不要放弃继续拍文艺电影,《故乡异客》能在一部电影的时长中,讲好一个逻辑完整的故事,本身就已经胜过市面上大部分的作品了。

也希望叶麒圣和慈婉彤多拍拍电影,能扛住电影镜头的演员就很难得。

加油!

 4 ) 时空上久久的离别将故乡真正赐予我

比想象中要好。

风格蛮沉静,没像很多处女作文艺片那样过分跳脱或者孤芳自赏。

时间复诵回环,记忆好像也在流动,除了亲人和故乡的山水,其实没有什么是确定的,真实的。

情节上稍显俗套刻意,靠争吵、分手来推进情节,但是最后归于故乡和幻想的贵州部分还是很漂亮的。

导演有点冷幽默的真诚加分,很喜欢关于晴天丧事阴天喜事的解释,也喜欢剧组对人物心理的尊重。

叶哥贡献了很好的表演,其实有那么一刻我特别想接过话筒跟他说说话,我想问他,你和故乡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你最理解兴贵的哪部分,又最讨厌他的哪部分?

还想跟他说,你也对自己好一点好不好,没有人教过你也没关系的,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父母。

但是在我即将要举手的那一刻,我看到他笑了。

黑色的鸭舌帽挡住小半张脸,很浅、很短暂的一笑,我一瞬间就不想说任何话了。

想给你世界上最最自由的、配得上你痛苦的祝福:无论你想要的是什么,我都会祝你得偿所愿。

 5 ) 电影就是奇迹 | 和《故乡异客》导演李崧鸣的一次闲聊

电影不一定是生命的全部,但生命里有电影,多么有幸。

采访:胡轩铭编辑:安琪;晓宇拍摄:李沂珈

采访现场第十五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有个单元叫【惊人首作】,其中有一部叫《故乡异客》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导演李崧鸣在2017年的时候因病住院,命悬一线,在住院期间有感而发创作了《故乡异客》的剧本,要拍电影的强烈信念在不断支撑着他,13个月后他奇迹般的康复了,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导演处女作。

《故乡异客》是导演献给外婆的一部作品,全片情感冷静克制,将观众一步步带入贵州小城,主角从故乡身上反思自我,学会接纳,而与此同时,外婆也在逐渐老去。

在《故乡异客》首映结束后,『一元放映』就在西宁和导演聊起了《故乡异客》的幕后故事,也谈到了什么是“作者电影”。

FIRST青年电影展虽然暂时落下了帷幕,但关于《故乡异客》的故事还在继续……

剧照导演您是怎么想到拍摄《故乡异客》这样的一部影片呢?

李崧鸣:简单来说,《故乡异客》是一个带有我强烈自传色彩的这么一部电影。

在2017年2月9号,我从无锡那边拍戏回到贵州之后大病了一场,得了脑膜炎,昏迷了九天。

醒来之后,就在医院住了13个月。

那年我30岁,一下子陷入到了精神上、身体上、物质上的这三种的最低谷。

我在住院期间,就迷迷糊糊的那个阶段,就在念叨着拍戏,外婆呀,神仙洞啊,老鼠啊,这些电影里发生的一些小细节,但我那几天我是没有意识的,是我的家人拿手机录了下来,在我醒之后给我看的。

那刻我开始反思,什么才是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东西?

首先肯定是原生家庭里的亲密关系,这些亲密关系所代表的就是那些生活的细碎的东西,它不是拯救世界,也不是去批判现实,它是一个个体的记忆。

所以《故乡异客》,它其实不是一个广泛的,能产生广泛共鸣的嫁接集体记忆的一个作品,它就是一个私人的,甚至带有偏见的一个作品。

同时,我的外婆,就是《故乡异客》里的外婆扮演者,她也生病了,她心脏病然后去做心脏手术之后,进了ICU,她那会儿都80多岁了,每天都病危通知书。

我们当时都明白外婆这么大年纪很可能说没就没了,我就和外婆说,“外婆快好起来,我拍电影,我需要一个老太太,你能不能帮我?

”,我外婆一听可以拍电影,她就:“嗯,好!

”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外婆一周之后出院了。

当然,这个来自于全家人的关爱,以及我的这种,就好像她觉得她还有使命,庄稼还没收,他的孙子还没有高中毕业,我电影还没拍,这就是爱的连接啊。

剧照那剧本的创作阶段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李崧鸣:在医院的时候,大纲就已经有了,真正开始落笔是大概始于2018年的3月份。

我既然说了拍外婆,后来我就在外婆的村子,跟了她三个月。

我的习惯是先采风,就有了空间,有了人物之后,故事就会慢慢长起来。

然后我就和外婆聊起往事,我就发现,关于神仙洞是毒死老鼠,还是要放生老鼠;是想念外公还是讨厌外公……她后来的回答,跟我曾经的记忆不一样,曾经我问她想不想外公,我记忆里是她很想,但外婆后来电话里告诉我,她想他干嘛,死老头天天跟她吵架,死了她可开心了。

那一瞬间我很崩溃,我觉得,哇,不可能啊!

我最爱的外公外婆,他们是这样的吗?

我就对过去的记忆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和怀疑,我就把这些反差都写进了剧本。

这部电影之前的英文名叫:她曾经是个孩子,女字旁的那个她。

这个电影的语言其实是三个女人,我的女朋友,我的妈妈,我的外婆。

片中的男主角在这种爱的哺育之下,开始长大,从影响力一个结果来看,我是在向生命当中特别重要的三位女性致敬。

在我和外婆同时住院的期间,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拍一部以她们为主角的电影,我通过电影的方式回馈他们,天天跟她们在一起,让她们的形象在这个电影里留存下来。

剧照外婆和妈妈都是现实中的您的外婆和妈妈,那在电影拍摄时,您是如何指导她们的表演呢?

李崧鸣:我没有教她们表演,我是引导她们去完成。

我在跟外婆的时候,每天摄像机对着她,慢慢她就习惯了,就会忽略摄像机的存在。

我每年只是假期回去,外婆是个特别固执的人,就是她的孩子们都到市里工作了,她也坚决不离开这片土地。

离开了,她就没有归属感,她到城市里就慌张。

这就是我为什么会选择一定在她的村子里去拍,我要给她一个充分的自信。

外婆有时候还会改我的词,比如说广播里面我说手头没工作的来帮帮忙。

她说,我们哪有“工作”这种叫法?

我们这里都是说“活路”,你可以说,“手头不得活路的都来帮哈忙”。

影片的映后交流中,您说您的这部电影是“作者电影”,但在我看来《故乡异客》其实并不私有化,并不作者。

反而是我很共情,很感动,我觉得有感情共鸣,这就是拍的一个大家都能懂的电影。

李崧鸣:这个首先我觉得就是,你是观众,你认为它是作者电影,它就是;你认为它不是,它就不是,最终的解释话语权在你这,我的答案就是接纳,我必须接纳我自己对作者电影的定义,我也得接纳你对作者电影的不认同,我们两个不同的人就应该看法不一样,我们俩没有必要找到共同的答案,我尊重你,你尊重我,就OK了。

那作者电影最早是法国新浪潮他们在玩的一个东西,这东西就是强烈的个体的生命体验,因为他们那会儿的作者电影是对于那种常规的商业片、类型片的反抗,就是大家太过于去关注集体的东西,而忽略了个体的意义和价值,就个体的生命体验同样的重要,它不应该被时代的洪流冲掉,对吧?

那《故乡异客》它就是极度私人的,就是我的生命体验里长出来的果子,那这样的,我就把它称为作者电影。

你的感动只是说我的这个影像像个投影一样,你看到了你自己的意识,你自己的回忆,你被自己打动了,你并非被我的电影打动,我并没有想打动任何人,完全没有。

剧照《故乡异客》中除了您自己本身对于那个故乡是“异客”,其他也是“异客”吗?

李崧鸣:是啊。

像里面的男女主都是异客,就是无论是片中的人,还是现实中的演员。

导演您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方式有受到其他导演的影响吗?

李崧鸣:你觉得你在电影中看到了哪个大师?

伯格曼,费里尼。

李崧鸣:这是元素,但是我的电影和他们没有关系。

我以前是做编剧、做类型片和广告出身的人,是特别接大众的人,但是在2017年我整个人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生命的这个转变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次进化,我既不感恩那段痛苦的经历,我也不恨它,就是接纳。

我在那会儿回头再看这些经典电影的时候,越个人越不取悦我,越作者,越能感受到那个人的“偏见”的时候,就喜欢。

这种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是最有价值的,在我的电影里,我就要去着力于挖掘这个东西。

电影最后,男女主角是否真的和解了呢?

李崧鸣:我觉得人只能接纳,人是不会变的,但是接纳并不代表和解。

和解就是咱俩打了一架,和好了,就是和解;但如果我不原谅你,我允许自己有不原谅的这个心态和状态,就是接纳。

接纳是接受和容纳,就是允许它存在,我跟那些爱与恨,生与死,痛苦与欢乐……我和它们和平的在一起,我看到它们,感受它们,当我开始接纳它们,它们就不会刺伤我。

导演李崧鸣

 6 ) 好难看

总结起来就是好难看。

整个电影就像女主对男主剧本的评价:流水账。

还是最无趣的那种。

男主人设就是巨婴,一切问题都怪别人,看不出有自理能力。

坐轮椅女朋友伺候他日常起居,他还要跟前女友打电话搞暧昧。

关键全程没有看出这个人物有什么成长和改变。

看完剧只是觉得情节很无语。

看完演后谈真的有被气到。

感觉主创真的没有什么思考和想要通过这部剧表达的内容。

上来主创人员就说我们知道这个男主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我们看剧也觉得他很气人。

然后呢??

所以这么一个气人讨厌的角色成为这部剧的男主角的原因是?

想通过这个人物表达一个什么故事?

男宝永远都有人宠,可以永远不长大也有人包容吗?

主创团队说这个剧想讲爱与接纳。

感觉就是所有人在无条件包容和接纳男主的任性和幼稚。

无法共情女朋友的压力,不能分担家里的家务事,不能理解母亲为家庭的牺牲,只会抱怨和指责别人。

甚至女主只是想离职,到最后还因为怀孕没有辞职。

不管这段是真实的,还是说跟导演说的一样是男主想象,都很莫名其妙。

爱与接纳说的是让观众接纳这部电影吗?

不是说主角必须是完美的和美好的。

但是这个男主的人设只有讨厌的一面啊。

完全没有讲到他为什么会长成这样,所以真的很难共情到他。

当然除了男主以外别的人物也都很单薄。

总之就是看得来气!

 7 ) 有缺陷,但足够真诚。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其实是他的真诚,从最开头的时候就有体现,这是一部深刻挖掘自身的本传记片。

里面很多的细节毫无疑问证明了其大量的真实经历(导演在映后也说了自己一些生病的经历),包括里面出现的野草莓、八部半等作品也辅助佐证了导演的意图。

里面对男主“巨婴”的描写我认为是成功的,也是大胆的。

关于兴贵的家庭、兴贵与晓洁以及兴贵的疾病,一种强烈的、残忍的自我剖析。

这种情感以电影的方式记录下来,可贵,且也许可称之为中国电影的一种幸运。

真诚与切身的体验永远是创作好电影最强的源动力。

片子遗憾的地方,我觉得一是创作目的的不明确。

我看完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前半段是自己的半自传,后半段是为外婆(因为外婆的演员在拍摄完之后去世了)。

这事儿映后也问了导演,首先最开始的时候是完全想拍自传电影,但制作过程及结束后因为一些原因又想把电影献给离世的外婆。

我就问在剧作角度上,这个明显偏离创作初衷的元素(且明显影响剧作)会让你觉得这部影片的质量下降了吗?

导演回答得很快,具体的回答我已经忘了,大概是说就是想献给她,以及自己。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是我当时并没有想到的一种回答这个其实有些尖锐的问题的答案。

倒也让这个“遗憾”变成了某种避免遗憾的方式。

另一个就是晓洁的处理,我个人是很不喜欢的。

揭露其消失的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或者说再利用一下。

简单的消失,我觉得效果并不像导演想的那样“明白”。

虽然已经有个后段现实生活与兴贵剧本故事的重合,但不够,或者说这么处理并不是太有意义吧,相对其他部分来说,这里是我觉得最没诚意的,最像是调动了之前的电影学习生涯里某节课或者与同学的讨论里学到的一种处理方式,懒惰。

况且这种处理本身已经是相当滥俗且无聊了。

关于贯彻全篇的固定长镜头,我认为是成功的,它没有引起我的反感。

虽然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种常常被用来过度炫技的、非常“电影学”的技法,但这部影片确实适合,导演完成得也很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外婆那个演员年龄大了,没有办法拍摄多次。

也刚好了。

虽然在观看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某些“诗意”的时刻,这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因为他足够真诚,足矣。

 8 ) 故乡异客-真实与梦境

基本无剧透 没有辜负等这么久的期待!

很喜欢!

特别喜欢这种带点纪实风格的片子,平静但不寡淡,本子还是很妙的,看到最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回想一下片子中细节提示也不少,还挺值得反复回味的,还好事先没有看剧透,结束就听见有人说这个片子肯定不赚钱,但是真喜欢,配乐也很棒,还有一些观众聚在一起讨论剧情,感觉还是很开心的。

今天看完感觉和最初版本的repo里提到的是有些调整的,目前这个版本我感觉还蛮顺的,就是太短了不够看!

唯一的一点遗憾是没有给男主生病期间做一些内心描写,显得男主嘴又毒又任性,但是看着他的脸就能原谅他了吧哈哈哈!

这部片子导演的母亲和外婆都参演了,也用了她们本来的名字,外婆的戏份真的很出彩啊!

演的也非常可爱!

很喜欢她和兴贵的一些互动,应该也是兴贵在片子中为数不多阳光和温柔的时刻,也很喜欢兴贵的一些细节,比如泡澡的时候老是要扔他的蜘蛛侠,还有结尾给牛刷油漆的幼稚行为。

他在和女友,和妈妈相处的时候总是显得非常不可爱,只有在和外婆相处的时候才能流露出:啊!

他原来会好好说话啊!

的感觉,男主和女朋友事业都不是很顺利,再加上男主的突然重病(生病也是导演的个人经历)让他变得非常敏感,浑身带刺,如果女友没有离开他的话他大概也很难察觉到自己的这些问题,因为从小的成长经历让他习惯这么为人处事了,片子看完有种感觉,其实无论他们怎么去选择,事情都不会按照他们理想的方向去发展,但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现实中的琐事,达不到的理想,以及一些美好的小事都混杂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对于外婆,母亲,晓洁,兴贵,都是一样的。

(电影结束演员名单出来的时候,全体鼓掌,电影节多惯例,今天显得格外温馨)

 9 ) 爱的温度

520看的,很适合,就像它的英文名字love lost,love found。

很适合在520来看这部亲情片。

因为不光是爱情,更是亲情。

里面的爱情也变成亲情了,成为了一家人,就是亲人。

很乡土的电影,生活在农村、小山村的人会更有故乡旧梦的感觉吧,而我也住过乡村,也觉得很熟悉的画面;此起彼伏的鸡叫声,山上的农田和简朴的宅院。

水库打鱼,围炉吃鱼也是日常的镜头,看完电影看到一个贵州鱼火锅的店,就想到了剧中的食物。

影片现代与农村交织,有浓浓的乡俗气息。

导演把自己的乡土情怀和家族之爱放入了电影中。

电影一开口的火车场景和水库中的摆渡汽艇就把回乡的画面生动地揭开了,其实我很喜欢这种动荡的行路片。

在路上,两边风景转瞬即逝,人物肖像清晰生动。

剧情我觉得挺写实的,很多场景都是蛮真实的呈现,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吧。

从一开始就觉得感动、也一直在默默地流泪。

文艺片就是这个调调的。

之前2016年吧,看本片监制杨超的《长江图》,当时也很喜欢,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两遍。

文艺片看过蛮多的,这部平心而论,和爱豆叶麒圣无关,也是部好片子。

当然叶麒圣主演更要看了,也是我看的原因,支持爱豆的大电影。

觉得他很喜欢这部,用心地争取角色,耐心地演,路演一天一地卖力宣传。

这部电影也值得去付出,值得我们去看。

这电影超出了我的预期。

第一部主演的电影有这个水平是很不错的起步,前途无量。

叶麒圣演得自然简单,没有什么表演的痕迹,到后来有爱又温暖的大男孩。

为了影片扮丑几天不洗头,为艺术献身,有全身赤裸扎针灸的镜头,很敬业。

本人比电影里可帅多了,更别说音乐剧舞台上惊艳的扮相了。

女主他女朋友也好美,不需雕琢的自然美。

而他妈妈,二爸,婆婆纯本色出演,更加真实了。

去年大火的文艺片《隐入尘烟》的男主不就是庄稼汉本色出演,也是导演的亲戚。

这回的妈妈和外婆就是导演的亲妈妈和外婆。

2016年的《长江图》的主演秦昊和辛芷蕾,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虽说秦昊是文艺片男一号,但是很多人都认识。

文艺片毕竟很小众,影院也没几个人。

当时看那么好看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影院里也没几个人。

可现在秦昊已经凭热剧和演技家喻户晓了。

这是520给我的最好的礼物,看一部爱的电影。

看完之后,自己也觉得有些豁达和释然,很多场景也是似曾相识。

女人也像兴贵女朋友晓洁一样也需要对方明白和抚慰自己的感受,可男人往往就和男主兴贵一样像长不大的孩子,不会感同身受地安慰你,而是很客观理智地讲道理,这些冷漠的话语让你觉得更加难过。

他们不善于言语安慰,往往还脾气暴躁又喜欢不辞而别,让女主独自揣摩和承受。

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兴贵父母的离婚也是他耿耿于怀的伤痛,总是在成年后不断提起。

他恨爸爸没有争取抚养权,但他也因为他没有在最后一个父亲节给爸爸发父亲节的短信而心怀愧疚,他在爸爸过世后很多年仍然记得爸爸的忌日,记得去每年去纪念。

他不是不爱,而是很爱。

他恨的是父母没有好好去努力去争取给他完整的家。

但最后他也慢慢在心里和父母和解,给予他们关心和挂念。

人们的记忆中的往事都会往自己所希望的方式来诠释。

每个人的说的往事是不同的,缺爱的兴贵,和二爸争夺母爱的兴贵,是可怜而又真实的,他是很渴望父母的爱的,因为缺失了,所以在意。

虽然母亲也是以她自己的方式去爱护他,可兴贵觉得还不够。

影片中,场景变换,剧情交织,婆婆对着兴贵和晓洁所叙述的每一个相同的故事却有很多的不同,也许婆婆和兴贵说的才是真实残酷的人生,而无论是对未来的孙媳妇还是在兴贵的剧本里都是粉饰过的人生。

真实的人生只有对最亲的人才能坦然相告吧。

到影片最后,大家都默默地达成了和解,亲情甚于一切,兴贵接纳了母亲和二爸。

晓洁也接纳了兴贵的这副长不大不体贴的样子,回来找他,也明白人生不易,也许虽然兴贵平时不顾及他的感受,但是坚持工作下去才是人生的必须的难题。

也许不要期望别人来理解和安抚自己的感受,才会获得平静。

而兴贵也接受了新的家庭,五个人,婆婆,妈妈,二爸,兴贵和女朋友,是一家人。

五个鸡蛋上的每个人名字,简单又温暖。

影片最后,中午的鸡再也没有叫醒婆婆,人生因为无常才更加珍贵。

影片刚开始看到妈妈用自己的额头对着兴贵额头看看他有没有发烧,原来到了山村才发现这个动作是婆婆对妈妈做的动作。

到了最后,兴贵也对女朋友晓洁做了额头试温的动作,这个爱的语言一代一代传下去了,感受到了暖暖的温度。

贵州是很多文艺片的拍摄地,《地球最后的夜晚》,《路边野餐》,《送我上青云》,还有最近也很火的《无名之辈》,还有纪录片电影《四个春天》很多都是贵州当地话作为影片语言,很乡土很小众也很有味道。

细节很多,不一一呈现,反正5.24路演还会再看一次。

叶麒圣加油,《故乡异客》加油。

 10 ) 路演观感!

第一次看电影路演,成都映后分享阵容也超强不过可能期望太大,电影有点让人失望剧情不够清楚,以及台词有点突兀,有时候对话单纯为推动剧情而出现,使得原本方言台词带来的亲切感变弱与现场其他女性观众的感受不同,我反倒认为这是一部男性视角下的很好的女性作品剧里除男主外,所有重要角色都是女性。

与她们相比,男主的塑造反倒较为片面单一。

女友、母亲、外婆,都让我深深共情外婆真的让我无数次想到逝去的外婆西南地区的婆婆好像有着共同的特质勤劳能干,世故通透,强硬又温和,就如同深埋地里的土豆一样,她就在那里而妈妈这个角色正如每一个人的妈妈,充满包容和生命力,孩子需要她,她就拿着行李箱千里迢迢奔赴,像野草一样在北京扎根。

剧中有一个片段特别戳我,男主生病失禁的时候,妈妈很自然地走进厕所帮忙女友感觉选角有点出戏,超喜欢慈婉彤!

但是很难相信她会这样去爱一个男人并且全身心地照顾他,慈婉彤姐姐感觉是会一巴掌扇几个渣男的程度,很喜欢她身上的那股劲儿!

或许可以dream一下她演一个能发挥她气质的角色!

《狐狸的夏天第二季》短评

主创分享场,导演说导剪版有三小时,但我觉得导演功力还欠火候,许多片段处理地很奇怪,最后也没有一个拔高。但不得不说,全是贵州人在一起的交流分享会真的很舒服,聊了快两小时,导演的分享也很私密,最开心的是和主题曲创作者尧十三合影了(尧十三的戏全被导演剪完了哈哈)。和导演交流天气预报是一处穿帮,后来发现了决定将错就错;电影中贴的海报公民凯恩、我11、郊游都是导演喜欢的电影,导演家里就这样贴着海报hhh真心希望贵州的这一批批影人能佳作频出,越来越好

7分钟前
  • 化验员
  • 还行

婆婆加一星摄影美术学生作业水平

8分钟前
  • 莱斯莉·伯克
  • 还行

真诚真诚

13分钟前
  • 小智
  • 推荐

相当FIRST系的一部电影,两条故事线的重叠,想要去讲述时间空间之外的维度上记忆的含混。然而通过这种形式对人物关系的映射和拓展,也不算什么很精妙的角度了,中规中矩而已。

16分钟前
  • AilsonAir
  • 还行

真实的生命张力是现在电影中太缺少的东西了,前后互文的两个贵州片段组成了爱的失去与找回,最后的长镜头很蔡明亮,也让我又想起了外婆。

18分钟前
  • NL.capj
  • 还行

#2021FIRST13# 看到的第一部“惊人首作”,的确震惊不已,拍手称快。章明《结果》般的场景重演,却又以莫比乌斯式的对倒结构串联。同样的人事,男女两人经历过却是不一样的色彩。是恼人的现实,还是魔幻的剧作,无需阐明,就像被油漆过的牛身上黑白相间,就像老人从台湾回到故乡却已是异客,就像人和世界会变,却也永远不变。7.27

23分钟前
  • 熱煙帶雲
  • 力荐

氛围有,不连贯,花活儿多,稚嫩却又那么油腻,硬接硬转硬要吵架。还有更刺耳的批评,不说了,在导演泪洒现场之后,批评也有点罪过了似的。两颗星送给婆婆和火锅,婆婆太辛苦,拿东西没人搭手,还要为了一个并不奏效的设计好几场戏配合男女主分头走好几回。

28分钟前
  • 我不在这
  • 较差

花钱坐牢。见面会比电影还精彩。但所有演员演技确实都是在的。 外婆🥹🥹🥹

29分钟前
  • Qianx
  • 较差

这一⭐给摄影

34分钟前
  • 眼见不得脏东西
  • 很差

入选今年FIRST惊人首作,源自导演的个人故事,影片为极具爆发力的表演和充满张力的人物关系所充斥,是导演面对自我非常真诚的一次叙述。

38分钟前
  • 点指冰冰
  • 推荐

浪费了我35块票钱和仅剩的一张免费单人套餐券,这种电影消停的上个网络得了

39分钟前
  • 阳光0v0
  • 较差

自恋、干瘪且流水账

40分钟前
  • salonbus
  • 较差

还是不错的,至少作者有直面内心并将它展示出来的勇气。

41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还行

2022.08.21 BJIFF@慈云寺桥耀莱||当看到暖色调男性视角的故事娓娓展开,第一时间感觉这是剧本中男主人公笔下的温暖,不论风雨阴晦、阳光明媚,外婆传传递给家人的爱是真真切切的,虽然不在了但爱会流传下去,就像山中庙里老和尚给小和尚说的无限嵌套

45分钟前
  • Shweis
  • 力荐

美术和置景都还挺好的,BJIFF2022

49分钟前
  • 叉儿先生何弃疗
  • 还行

外婆真可爱

50分钟前
  • 701
  • 还行

所以相信爱就是相信光 Lost love will be found in the end

53分钟前
  • Estrella
  • 推荐

长沙66号放映室“失去些什么才会成长”“爱要摈弃自私”30岁才算成年的导演终于悟出这些道理,然后把它拍成电影。被迫营业的导演在映后交流中表示,“不喜欢做路演,以后也不会拍文艺片了,只拍那些不用动脑子的片子”太没有志气了,搞文艺的,连面对点负面评价的勇气都没有,还搞什么文艺。

54分钟前
  • Franzen
  • 较差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得到和失去 随着时间流逝 从乡村到城市 再回去 其实都不一样了

55分钟前
  • 推荐

兴贵,你个吃东西吧唧嘴的渣男!分分钟踩在我的雷点上!我要打你!(ps把路过的牛刷成斑牛那里笑得好大声

58分钟前
  • little ash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