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最上面的两个我觉得分析的很好,但是看到影评里面还有人说这时间跨度本来讲历史更好,可以拍成史诗剧;爱情又太平铺直叙,没什么起伏。
我不能苟同。
影片都是分类型的,这部影片明显不是战争片,历史剧,标签也明显标明是爱情。
这是一个人在最美好年纪中错过一生挚爱的故事。
这部电影本来讲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男主人公因贫穷,因信仰,或因战火而命运转折的一生。
而他真正的生活是从跟随大伯来到里奥·撒拉多村这里才开始的,因为在这里结识那一帮朋友,他与这群人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好的少年时光。
这是导演在用长篇幅刻画的事情。
友情其实在全影片中占了很大部分,爱情是其后悄然降临的。
而历史只是让他们几个人分离的背景,就是因为战争,他的一个个朋友才会向他说,永别了,乔奈斯。
女主人公的母亲曾再三的对男主角说,你才23岁,你真年轻,真好。
恰恰就是在他风华正茂的时候,他又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但是因为青春的懵懂和荷尔蒙,他率先葬送了自己真正的爱情。
我觉得男女主的爱情线拍得很好,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朋友都在探讨谁先走过去打招呼,一直不说话甚至一直被取笑害羞的他竟然是第一个走到跟前的。
后来绽放烟花,她看着烟花笑的很开心,而他看着她笑的很开心。
就光是这种场景都让人觉得很美好。
有人说这部电影像是电视剧,没有起伏不好看,我反而觉得如流水般缓缓流动的故事才最真实,也最动人。
就像是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 《海街日记》 ,杨德昌的《一一》,都是这种平铺直叙的拍法,像是生活一样,没有任何大的起伏,甚至面对家人的死亡都觉得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因为这才真的是生活原本的模样,而人生中真正美好的瞬间也都是很平常的。
电影不一定是要高潮迭起,给人震撼,它也可以是娓娓道来,让人感悟,启迪观众。
这同样也是好的影片。
总之我看到最后,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两个相爱的人错过了一生,满满的遗憾都快溢出屏幕了。
他回想起自己的年少岁月,看到了很多人,最后看到的人是艾米丽,这一次他勇敢的走过去和她并肩,但却只是一场虚幻。
虚幻里,圆了少年时不敢表达的爱意。
也正如影片最后所说:一个让生活中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男人,将要在悔恨中承受孤独。
但又因为曾经有过开心的年少岁月,也算是安抚。
还是很喜欢这个故事,虽然没有了解过那么详细的历史背景,但是拍摄手法把历史的厚重感,时间线都刻画得很好,选角也很美好,要是有机会去影院看看就好了,三千鱼大大的剪辑灵感来自席慕蓉1979年的诗《古相思曲》,席慕蓉的诗灵感来自两千年前汉乐府的两首《古相思曲》诗。
这是一个两千年的闭环[大哭]
楼上提到的内容我不重复了,这个片子值得去看。
相比美国佬老套/形式化/没脑没内涵/商业化的电影。
法国的片子十分优秀,无论从剧情还是艺术性。
尤内斯对艾米莉的母亲是青年人难以自持的性冲动,对艾米莉是发自内心的深情。
一切似乎太过于巧合,都说战争让两人感情坎坷,但正是由于战争,尤内斯才敢正视自己的感情,对艾米莉吐露深藏于心的痛苦和压抑。
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艾米莉的爱情早已在等待中变得沧桑,一段从没开始的事情,就这样被了结。
陪伴尤内斯的,还有从小便经历的人生百态,处于社会底层阶级父亲视若生命的尊严,儿时经历的各种分离,和艾米莉的爱而不得,朋友的离去,种种情感,压抑在尤内斯的心头,有些遗憾,或许可以弥补,有些遗憾,一生难以苛求原谅。
最后落幕时的结语让人感叹:一个让生活中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男人,将要在悔恨中承受孤独,而满天下所有的叹息也未能安抚他的灵魂。
人生,有些东西是无法选择的,比如说出身,血统。
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说已经发生了的事。
但是,在那些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事实背后,我们该怎么选择,才能无愧于心,不悔此生?
乔纳斯是阿尔及利亚人,但那个年代的阿尔及利亚,是属于法国的。
生于贫苦家庭的他,10岁时被送到经营药店的伯父家生活,伯母是一个法国人,夫妇俩非常疼爱乔纳斯,为乔纳斯打开了一扇通往法式生活、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在伯父家,他认识了一位名叫艾米莉的法国女孩,两个纯真懵懂的孩子,开始了终其一生的爱恋。
后来,乔纳斯搬到了另一座城市,认识了几个法国朋友,与他们一起长大,成了好基友。
但在乔纳斯心中,矛盾始终存在,一方面,阿法两国人民似乎可以产生美好的友谊和爱情,比如他与他的好基友,比如他的伯父伯母;另一方面,作为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人受压迫受歧视的情况无处不在,时时在提醒着他,自己有别于法国人。
的确,在这个特殊的时空,他的身份相当微妙,大概可以称之为后天性阿法混血。
就在这个时候,乔纳斯与法国人的纠结进入了核心。
血气方刚的他,睡了一个风情万种的法国中年妇女,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对方竟是艾米莉的母亲。
已经出落得美丽动人的艾米莉,也来到了这座城市,在乔纳斯心中,在他们几个好基友心中,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
在发现艾米莉与母亲的关系后,乔纳斯也曾想抛却过去,与艾米莉建立恋爱关系,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这段关系却受到了艾米莉母亲的阻挠,以道德的理由。
非常值得玩味。
一个不把世俗法则放在眼里的女人,突然满嘴伦理道德,甚至以揭露二人关系为要胁,要求乔纳斯发誓不和女儿在一起。
在我看来,如其说她觉得乔纳斯睡了她再睡她女儿这种关系有悖人伦,不如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微妙心理促使她决心破坏女儿的幸福,因为她知道,乔纳斯爱上了艾米莉,而对她,充其量是荷尔蒙作祟的迷恋。
然而,发誓归发誓,乔纳斯仍拥有最终的选择权。
在不可改变的过去面前,未来的选择显得更加重要,当然,也更加需要勇气去面对过去。
只是,年轻的乔纳斯还不懂这些,他选择坚守那个秘密与誓言,也即选择忠于艾米莉的母亲,背弃自己与艾米莉。
从此,他封存了自己的爱情,眼睁睁地看着艾米莉在痛苦中挣扎,眼睁睁地看着她嫁给了自己的兄弟。
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的爆发,似乎让乔纳斯在迷失中惊醒。
在两个种族,两个国家的冲突中,他选择忠于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终归,在那些听上去高大上的群体感情之前,人首先是属于自我的个体。
乔纳斯同情受压迫的阿尔及利亚人,所以当他们在战争中受伤,他毫不犹豫地施于援手;他爱自己的朋友,在西蒙和艾米莉的住宅被炸后,他不顾一切跑向现场。
这是他作为一个人,而不是哪个国家的人所作的选择,哪怕这时候,他已经在阿法战争的夹缝中,里外不是人... ...阿尔及利亚最终赢得了独立战争,失败的法国人陆续离开了这片土地,看上去,阿尔及利亚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面对已经成为寡妇的艾米莉,乔纳斯终于下定决心,要像他在战争中作出的选择那样,抛开一切顾虑,和她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太迟了。
如果说这场战争让乔纳斯清醒,并找到了选择去承担爱的勇气,那么,这场战争也同样让艾米莉清醒,她已经一无所有,一切都结束了。
艾米莉的心,在她最后一次恳求乔纳斯的爱被拒绝时就死掉了,从那时候起,她也封存了自己的爱情,生活的全部就是丈夫和孩子。
如今,深爱她的丈夫无辜惨死在阿尔及利亚人手中,而她,只能带着孩子和无限的伤痛离开这片土地。
这时,伤害她至深的乔纳斯突然来到她身边,忏悔、表白,心如死灰的她又如何再去爱,爱这个她认为是因为自己是法国人而残忍拒绝她的阿尔及利亚男人?
他在战争中成熟,她却在战争中老去。
也许,在艾米莉绝望的眼神中,乔纳斯才深深明白,他对艾米莉的伤害有多深。
以至于后来,当他再次去找艾米莉时,只能远远望着她,却再没有勇气踏出那一步... ...有些事,一旦发生就无法改变;有些爱,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
许多年后,当艾米莉已经长眠地下,当乔纳斯已经垂垂老矣,人生,似乎什么也没有剩下,只剩下乔纳斯儿时送给艾米莉的干枯了的玫瑰花瓣,和夹杂着思念与忧伤的无尽思绪,在斑驳的岁月中随风飘荡,无声地诉说着关于青春的一切。
原来,人生,早已永恒地停在了那里。
满屏都是明媚的风光,青春面庞和诱人胴体,还有阿尔及利亚的质朴的大地、风吹麦浪,蓝色的大海,以及小孩子淳朴得能让上帝流泪的眼睛。
当然,这并非电影的主题,这仅仅是拿来烘托气氛,营造情绪的。
这只是枝节。
这片片的主体讲述的是:个体命运在时代背景下的反复和无常。
或许我们可以主宰个体的命运,却无法左右时代的车轮;当时代的车碾过我们年轻的生命的时候,作为个体的我们又能做什么?
是万念俱灰,自甘成为时代的一粒灰尘,还是尽力保全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彰显个体生命的不息,这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一生的课题。
乔纳森的父亲和伯伯虽然阶层不同,一个在荒坡上种地,后来土地又被族长强占了,来到了成里的贫民窟,靠打零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命。
可是,城里的“族长”更多。
于是,他连力挺也养不起了,只好把儿子送给弟弟养。
而他自己,终于没有肩住这黑暗的闸门,而消失在沙漠里。
乔纳森的父亲出走后,母亲和妹妹在一次盟军对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军港轰炸中,被炸死。
乔纳森的伯伯是一位医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娶了一在美丽法国女人;但是,他秘密参加阿尔及利亚的地下抵抗法国的运动,被迫卖掉药铺,带着乔纳森远走他乡;从繁华的都市搬到了一个白色小镇。
战争结束了。
到这里,电影故事才真正展开。
枯黄的山坡,翠绿的花园;高岗,舒适透着奢华气的建在山顶的别墅。
生气的大地,充满朝气的城镇。
这就是1950年代初的被法国殖民的阿尔及利亚。
故事就在这里发生。
23岁的乔纳森,凭着荷尔蒙的召唤,上了一个富婆。
但是,一失足酿成千古恨;这个富婆却是……蛋糕上的奶霜,香槟酒的气泡,其实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乔纳森在13年后又遇上了艾米丽。
艾米丽是谁?
艾米丽是乔纳森随伯伯一家搬到白色小镇时,来伯伯家恨跟他伯母学钢琴的小女孩。
那时候他们两小无猜,是乔纳森的朋友。
此时,艾米丽已经出落得是一个大美女了。
当然,两个人迅速进入了恋情。
可是,艾米丽的妈妈,正是乔纳森上火的那个贵妇。
更严重的是贵妇要求乔纳森向她上帝发誓:不动她女儿一根毫毛。
艾米丽的伦理是:跟妈妈上过的男人,绝不能在去跟她女儿恋爱,因为这是乱伦,是对上帝的亵渎。
故事推进到这里是不是有点狗血,但是,狗血到此为止了,精彩的还在外下面。
镀银的大海,苦艾草的香味,生满雀斑的少女乳房。
这片片绝非单纯到只有爱情,导演很有野心,试图讲述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历史的和现实的;还有,在在20世纪的上半叶,人类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转弯的时候,生于斯或者从不同地域被命运推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命运和个体选择;以及一直在流血的历史的伤口:殖民者给当地人造成的伤害。
还有,宗教、战争、族群,等等。
可圈可点的还有音乐,尤其是清脆的的、舒缓的,激越的、缓慢的,非常有效地烘托了情绪,显得整部片子一气呵成。
应该说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至于爱情,对于便乔纳斯来说,这是个诅咒。
这个诅咒来源于艾米丽的妈妈;设置这个角色是有深意的,也是个隐喻。
至于导演到底在隐喻什么,那就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亲爱的M先生:生日快乐!
记得去年为你祝福的那天,是一个烟雨迷蒙的雨天,四周灰蒙灰蒙。
而今天,乌云被阳光镶了金边,金色的光线好像直直坠落在我的心里,一如对你密密切切的思念,让我即使在梦中也无处逃循。
而思念是从夜晚开始的吧。
相比你那儿夏季平均15度的温度,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夏季总是骄阳伴着高温,但是当夕阳落下海面,夏天的晚风里,却总有一种让人想安逸的气息。
海风的味道,果树的味道,花的味道,连时间都慢了节奏。
在这慢了节奏的时光里,我偷闲看了部法国电影《今夕何夕》,我想喜欢《天堂影院》的你,一定也会喜欢它的。
因为它们说的都是从童年开始的人生故事,都是关于光阴、时代与爱的故事。
不过法国这部电影比起 “天堂”少了意大利的梦幻,多了北非殖民地现实的残酷,毕竟 “天堂”对我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所在。
我喜欢看中年有历练的导演拍摄的电影,这部电影里就有导演自己的影子。
12岁因为阿尔及利亚独立革命回到法国的少年,我想应该也有着与电影中阿拉伯少年找不到身份归属感同样的困惑,可是谁没有呢?
那场独立革命,高卢邻国年长的你一定比我熟悉。
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纷纷扰扰,总有许许多多身不由己与无可奈何,不是吗?
电影不是生活,但电影可以是生活的重组。
……如果你能理解海浪的语言,就可以在海面行走。
我从未想过在海面行走,海浪能有什么语言?
当时间成为年代,世界的地平线也成为我们的记忆。
今天,未来在我身后,前方只有过去……蓝眼睛的阿拉伯青年与蓝眼睛的美丽法国姑娘,最终也没能成愿《天堂影院》结尾时的-以吻告别。
片尾曲悄然在玫瑰花瓣飘散的夕阳下悠然奏起。
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风中手握心爱之人最后的信笺,暮然回首,伫立于空荡的广场石阶前,在悠悠乐曲中,在夕阳幻象中,告别着逝去的光阴,告别着他曾经一同经历过岁月人们。
广场中央,心爱的姑娘站在夕阳下,美丽姿影,情深款款,一如初见。
他快步走上前,苍老的手温柔地牵住爱人的手臂。
人生若只如初见,时光只是生命的背景,他还是那个蓝眼睛忧郁的少年,她还是那个为他在钢琴前弹奏古典乐的少女,任时光走远,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一个让爱在他身旁流逝的男人,他会孤独一生,悔恨不已,世界上所有的叹息都安抚不了他的心灵。
”宁有故人,可以相忘。
你知道吗?
我真喜欢这样有着生命柔光的电影,它阻隔了世间聒噪的杂音,将我引向心灵的安静,流连而不忍去之。
有的电影看了一遍就会念念难忘,因为它恰巧投射了你对人生、对生活的姿态;有的人相遇过一辈子都会想念,这种想念似一份自顾自的执着,以含蓄的方式演绎着对情感的态度,即便阻力一如种族、宗教,即便地域一如海角、天涯,也不过是一份内心的坚持。
“还有爱的时候,那就去爱吧……” 我会的,M先生你呢?
真抱歉,这封信写得有些长了。
少文采的我涂涂改改,掂量词句,从午阳写到了晚风,在书写中迷失了时间,在时间中迷失了思念,可我却还舍不得停下手中的笔与你道别,只希望能一直这样写着,这样想着你......从今天到明日,从黑夜到白天......A.Q2013年7月29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ba58b0101mgom.html在博客里我截了片尾歌曲。
喜欢的你可以来一起共赏。
怎么会有这么隐忍的人生?
以《毕业生》的形式开头,却没有去为爱情做半点努力。
坦白说我并不同情尤内斯,他不仅搞砸了自己的爱情、人生,也让他的朋友深受其苦,他爱的人也一直在为他的行为买单。
他为什么要起那样的誓?
他不愿意去爱她,就应该跟她讲对她有没意思。
当他有机会再做努力时,却没有勇气多做尝试。
他欠她的,即使被她扇耳光,用脏水泼照单全收也不过分。
也许爱米丽说的对,他(尤内斯)是头怪物,是她此生遇到的一场恶梦。
她没办法不去爱他,儿时的相遇为他们的爱情奠定了牢靠的基础。
可是这个家伙不像爱米丽一般重视他们的爱情,他融入了新的环境,把那个为他弹奏钢琴的小女孩忘了,才会跟她的母亲勾搭在一起。
但是你又没办法去讨厌他,他付出了足够惨痛的代价,跟他爱的人再也没能笑着言和。
最后一幕坟前闪过的青春影像,更是加深了这种伤感的情绪。
过这样悲屈的人生太不值得了,坟前的种种释怀有什么用,人已经死去,年华已经老去,再也回不到过往了,而他白白糟蹋了他们可以尽情相爱的最好青春。
影片还有另外一种对立情绪存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敌对情绪。
恐怖的阴影在阿尔及亚上空盘旋,敌友之分很容易判断又因为各种感情纽带互相依存。
最欣赏尤内斯伯父伯母的爱情,一个是阿拉伯人,一个是法国人,他们的爱情经受住了政治和时间的考验,看起来是那么的幸福。
可惜穆罕默德终究没能抵受住政治的把戏,郁郁而终。
人人都想计划好了去生活,但生活却从未对于任何人怀柔过。
坚硬的生活总是会给大家带来某种让人无法预料的痛苦,通常在承受这些痛苦的时候,你依旧不得不活着。
期待的生活总是会跟现实中的生活千差万别,很少有人能真正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但生活依旧是生活,我们即使痛恨,也无法从中抽身。
或许错过从来就是生活。
《今夕何夕》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本片讲述的是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期间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段故事贯穿了几十年,当主人公一个个的老去的时候,他们仍然对于彼此之间的爱的信念毫不动摇,这是一段值得歌颂的故事,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决心,有毅力去完成的故事。
阿拉伯裔小子尤内斯从小家庭就突遭变故。
父母不得已将自己的孩子送给了自己的哥哥去抚养,尤内斯不得不改名为乔纳斯。
乔纳斯的伯父是一个著名的药剂师,虽然对于乔纳斯来说,伯父家的生活很美好,但是他仍然不愿意将伯父称之为自己的父亲,乔纳斯带着这个名字在小镇上生活了很多年,直到他成年后邂逅了美丽的艾米莉。
作为自己童年时期见过几面的好友,如今的艾米莉成长为了一个美丽的大姑娘,本来这段美好的爱情会有一个不错的结局,然而乔纳斯之前一段血气方刚的故事却使得他一生都要遭受这种离别之苦。
艾米莉的母亲是一个风流的女人,某一个热天午后,他引诱了乔纳斯,过后却狠狠的抛弃了这个小伙子,正当乔纳斯沉浸在这种抛弃中的时候,艾米莉出现了。
艾米莉的出现使得乔纳斯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而艾米莉的母亲的威胁却使得乔纳斯再一次绝望,她威胁乔纳斯,如果敢跟艾米莉在一起的话,就会将两个人的关系曝光,乔纳斯自然心有余悸,于是,看着心爱的人而无法得到的乔纳斯只能眼睁睁地将艾米莉拱手相让。
艾米莉不理解眼前的这个让自己一见钟情的人,即使是经过了多年的分别依旧是不理解,这种不理解一直持续到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爆发且获胜。
这个国家驱逐了法国的殖民者,与此同时,乔纳斯作为阿拉伯裔留在了小镇。
乔纳斯失去了自己的朋友,还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多年过后,乔纳斯收到了艾米莉离世的消息,在墓碑之前,往事如烟。
《今夕何夕》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般的故事,这个故事以爱情为主线,为观众们勾勒出来了阿尔及利亚风云激荡的数十年以及独立战争的惨烈。
乔纳斯是历史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动乱的经历者。
对于乔纳斯来说,这个阿尔及利亚的小城有着自己的朋友,有着自己的爱人,有着自己一生一世都不会忘记的时光,更有着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炽热。
时光流转,我们究竟要往哪里去。
对于阿尔及利亚的原住民来说,法国殖民者夺走了他们的土地,这是一种侵略行为。
小小的尤内斯早早的就经历了自己的童年时期的苦难,这种苦难是殖民者带来的,原本自己的父亲所深爱的土地在行将收获的时候,却被地主一把火烧掉了,这把火直接导致了尤内斯变成了乔纳斯。
在来到了大城市之后,尤内斯一家很快地落入到了贫民窟。
此时此刻,尤内斯被迫告别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及妹妹,而迎来了自己的伯父一家,尤内斯变成了乔纳斯。
而一场意外过后,父亲下落不明,母亲与妹妹很快就离世了。
这些风波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乔纳斯无法接受自己原来的身份,更加无法接受自己现在的生活。
然而生活却总是跟他开玩笑一样,不断地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打击这个年轻人。
亲生父母打小就离开了自己,自己感受到了的亲情却从不是父母所发出来的,养父母对于自己很不错,但依旧避免不了家庭突遭厄运。
来到小镇上的乔纳斯很快de地便有了好朋友,但他却无法阻止自己的法国朋友对于阿拉伯人的欺凌。
原本意外邂逅了的中年女人却在感情上让乔纳斯伤透了心,不仅仅她抛弃了乔纳斯,而且在她的横加干预下,乔纳斯与艾米莉只能苦苦守望。
此后,还有政变让乔纳斯的生活继续动荡。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在经历了这些波折之后,生活一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这对于乔纳斯来说却并非如此,他依旧热爱着生活,依旧热爱着自己的艾米莉,即使是今生再也没有机会过着某种相守的生活,但在内心深处,乔纳斯一直留着一个空位。
生活使得这个年轻人经历了太多,但他依旧是没有放弃生活,乔纳斯接受了不完美,因此他接受了自己的一生。
痛苦,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
……你好,再见
这部电影看的很早,故事发生在战争时期,法国人占据阿尔及利亚,两个年轻人相遇相爱却又错过,后一个回到法国,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当时看的心里很难受,那个时候恰逢我刚从天津和秦皇岛回来,时常怀念秦皇岛街边巷子里的一片绿绿的爬墙虎,就像离开台湾前澎湖那些颓败的建筑,让人情绪万千,我常常告诫自己,遇到喜欢的人就要努力争取,不留遗憾。
如今却发现,莽撞的争取,会给自己带来满身伤痕,因为直觉引导并不一定是对的,但无论怎样,还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爱情值得我们去付出,给我们激励与希望
不看了
就。。喜欢不起来。。结尾不错
封建道德害死人啊。
je t'aime depuis le début, tu le sais très bien
充满民族和历史感的爱恨情仇,好片子。
一个二逼青年的无病呻吟
可能是我逼格不够的原因吧……
故事令人唏嘘,节奏拖沓了一点。
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一看就是大片,但不是我的菜,的确是妈妈比女儿漂亮。男主演得有点做作,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长久的岁月里,她的身影近在咫尺,她的双眼就是我的地平线。"是懦弱,懦弱使乔纳斯痛失所爱。艾米丽比他勇敢。
“今夕何夕”不知道法文直接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造化弄人莫过于此。
阿战的冗长言情故事
蓝天海水,小受美人,奠定一部好片子最奢侈的因素已经具备了。可惜战争背景晕染太开的同时,爱情主线太过单薄,没有分分合合,压根儿就是凭空眺望。赞一个拉得这么长的时间线,导演很有野心
一失足成千古恨
大时代的背景和小人物的命运基本脱节,通篇的煽情也就失去了意义。
古人爱说“天时”,在不合适的时间睡了不合适的女人,导致自己一辈子睡不到心爱的女人这是男主的背运,也是天命。人生无常,在战争年代更显得如此,财富(如土地)、荣誉(如军衔)从来不真正属于任何人,不过是经过各种明争暗夺在不同人手中流转,这类非永恒的东西不值得终身追求,唯有不论阶级、不分贫富的真情实感才是值得流传的。
你不可能睡了吕克·贝松的前妻又和她女儿结婚。。。。。虐心的剧情,悦人的配乐
太好看了,摄影音乐都是完美,故事不止是爱情,还有历史背景战争社会。一开始孩童时期还催人热泪。电影开头的闪现,让我一直误会猜错了剧情的发展,后面越看心越凉,直到结尾,男主悔恨难返。好好看啊😭
节奏很慢,背景是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两小无猜的男女主长大后重逢一见钟情奈何男主和女主妈妈睡了一觉道义上拒绝了女主,女主生气和男主朋友1恋爱和男主朋友2结婚生子,两人彼此相爱一生但从没有再一起的狗血故事…男女主的颜值没有在一起恋爱的戏份可惜了…为啥这电影评分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