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镜头这是我第一次看洪尚秀的电影,扑面而来的是他简单而沉着的镜头语言,非常的冷静,而又带有一种被动,非常无奈,悲观的感觉,但又不去触碰影像中的事件,相对侯孝贤的长镜头来说更加沉着冷静,不像他那么充满了感情,也不像安东尼奥尼那样诡异敏感神经质,他的镜头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确实非常简单,但总是背对着结束,人物从镜头中走远去,总是离去的样子,同他拍摄汽车里头和火车里的镜头一样,都是向后的角度,很少有拍摄汽车前的镜头,这同日本年轻导演却是很不一样的。
总之是比较绝望的感觉吧。
关于偶然的元素。
片中很多地方让人想起候麦和安东尼奥尼,忘了说,就连他的长镜头都让人想起侯麦,非常宽容大度的感觉,那么多的偶然情节,出行之后在湖边遇到的两个男人,趴在栏杆上的女人,在船上借火的男人,下雨手机打湿联系不上而车站同舞蹈演员重见,在火车上同男人的聊天,同女人的偶遇,而同第二位女人一起吃饭时提到的,他曾经在湖上见过她丈夫……男主角每一次的出行都是出于偶然的因素,这可是非常要命的,有点像候麦的《绿光》和贾木许的《死人》,主角的出走都是出于被动的原因,从一开始就表明了这次旅行的不确定性,目的的不确定,过程的不确定,于是,两个人从湖边到了岸上又不想去看寺庙(提到中国唐太宗的传说),这部片中的男主角会莫名其妙的在饭桌上被舞蹈演员提出接吻,而她下车后又主动叫男主角下车,又不见车回来,只有散步酒店,同女人发生关系又在女人的追问下否认自己喜欢这个舞蹈演员,接着又接到电话说她正在跟带他来的朋友一起,要发生关系,这次形成了三角恋,男人要离开了,是一种受逼迫的被动地离开,如同被追杀逃跑的行为一样。
(男人这时候依旧非常被动,只有招架的能力,不知道怎么回答,他需要成长吧,如同《死人》的主角一样,但最后这部电影中的男主角在外形上也没什么变化,更像是候麦的人物,这点上不太像一个关于个人成长的讲述。
)在火车上因为躲避一个不想见的人,男主角坐到第二位女人身边,而她主动同他交流起来,又被她拒绝不愿去车厢酒吧,下车后她又主动道别,微妙的人物关系慢慢展现开了,接着丈夫出现,又是一段三角恋,一个人在饭店吃饭看见墙上的画或者女人更是了,(男人女人的关系,主动地动作,被动的动作,勾引,拒绝等等,这些动作都是非常精确的,且非常简洁,非常布列松,例如在跟第二个女人第二次作爱的时候,他主动说 我爱你,相比第一次的,是拒绝,而他们第一次开房时前在出租车上男人还是弱的被动位置,要女人带路才找到酒店,更是女人登记呢,直到最后男人在主动把女人带到算命的人家,这一幕更是典型的候麦氏场景了,命运的微妙在影片中一直被说起,我相信故事的环节不是只为了仅仅的套住那个预言,否则将很难进行,这样的寓言也在候麦电影中出现的,这么说来洪尚秀用的也是一个古典民间“印证式”的故事,即如同《蜘蛛巢城》和《高卢人 伯士浮》且同《绿光》一样,中国电影《无级》中的“满神”也充当了寓言者的角色,不过她自己又改口之前说过的)。
但是最终男主角还是成长了,总之他是改变了一些,至少会撒谎了,能够主动作事情了。
比如不会像把第一个女人的照片随便给一个在火车上的人,而要把第二个女人写的东西展示出来报复?
(不清楚他的动机,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说清楚,就像他的性格的犹豫不确定一样,比如他喝酒的时候左右摇晃,在烤肉店打破了水杯,跟人说话的时候没有确定性的语句等等。
)这其中男人和女人的机遇就像《绿光》中的女主角捡到的扑克牌一样,充满微妙的元素。
关于结构(散步,坐车,吃饭,做爱,聊天)这是一部非常东方的电影,我们在小津,侯孝贤,的影片中都见到了吃饭的场景,不停的重复,吃饭是展现一个民族地区风貌和人物之间关系的场景,东方人的事情都在饭桌上解决,(其实东方人的饭桌上从来没有大的事情,无非是些生活中琐碎的不能再琐碎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八卦之类,看来,导演是非常拒绝“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表面上显得非常平和,但这部电影明白着谈论着政治,要不然为什么每个女人都提到中国,韩国的庙宇流传着中国唐朝的历史故事,舞蹈演员跳着古典舞和现代舞而送给男主角中国上海的香水,第二个女人在吃饭时候编造的我们甚至不清楚它是不是的“谎言”,也要提到十五年前在首尔的中国餐馆,可见中国文化对韩国人生活的影响,还有为什么要那样“谈判式”的拍做爱的场景,何况“政治”本身的定义关系到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筋疲力尽》就是例证了。
)这里是人物关系发生变化的地方,也是男主角成长的地方,在山上的饭局,同妓女一起喝酒,吃饭时候接吻,到同第二个女人喝醉了上床,男人在一点一点摆脱被动,从食欲到性欲,似乎是这部影片的表面的结构方式,吃东西的频率小了,但是做爱的次数多了,从第一次跟鸡女没有,第一个女人一次,第二个女人两次……,影片就是在男主人不断的坐某种交通工具离开某个城市,在其中散步,遇到女人吃饭,做爱的故事(说起来有点像安东尼奥尼最后的电影《云上的日子》……),而各个地区的风貌也在这里展现,山区的食物是粥,还能壮阳,城市里头只好喝酒,还有火锅,接着有烤肉,甚至还到了一个菜市场里头,真是,而且其中我们看到的是发展中国家自然同城市混杂一起的景象,这也是韩国的特点吧,街道的风光也各不相同,那么多不同的街道出现在电影中,导演的野心也是不小了,不通过“主题”来展现,也可见他的志向决不只在电影中表面上的一点点。
关于“谈话”。
这是帮助我们了解人物事件的不多的方法,剧作中隐藏了很多“事件起因和结果”,通过对话交待,比如 舞蹈演员问男主角为什么没有打电话给她,作为起因的段落都被省略了,直接进入场景最重要的部分即展现微妙关系变化的部分,这是洪尚秀电影的独特的地方,几乎每个段落都是如此,看来他也是从气氛进入场景的?
而不是从故事。
另外,除了一些距离比较近的镜头能看到男主角的转变外,其它的也要看语言的方式了,(什么时候导演选择大的景别,什么时候用小的?
这个可以研究呢……)。
关于星座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否则导演也没必要再强调第二个女人和她丈夫的生日,金牛座和巨蟹座,两个感情稳定而专情的星座,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男主角就真是没有希望了,只能在门外徘徊变成“蛇”了。
最后,印证了寓言,但似乎又不太准确,不如《蜘蛛巢城》那样在每个步骤上精准,也不像《伯士浮》和《绿光》那样过程和结果非常明确,可能这是它没有得到肯定的原因,剧作上还是有很多的暧昧,但或着这就是导演要的?
不知道了。
关于人物。
人物相对来说很收敛,动作很少,但是表情却非常微妙,像极了候麦的人物,同时,主人公的呆滞和动作的重复又像是布烈松的影响,可以看见的是,他对演员的动作的表演非常限制,同时对他们的身体,表情非常宽容的了,非常非常自然。
洪尚秀,他的片子除开有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爱与性之外,汉子客公平凡总是没有缺乏黄钟毁弃,郁郁没有没有得志,没有是得志片子人,便是郁郁没有没有得志的作家。
令我感慨达到洪尚秀把自已投射于男扫边上,我两相自愿感触感染他的作品犹如好象均是他自身的写照。
《生活性命的察觉》片中取纳了浩瀚“留黑”的手段,供应我们正在看片同时有更多的思量成绩时间,让你能回忆你终身中,有过多少的素昧生平。
因为洪尚秀长镜的拍照手段接续给人冷冷的合群傲岸觉得,故而他的片子纷歧定是爱好韩片的朋友们心目中的那杯茶。
正在他的作品傍边,我个人认为这部是最为“易出口”之作。
他片子的寄意偶然候甚难了解,反倒看客会被片中的丢失感已吞噬,使人不成以表情平定。
片中是奇迹得志的演员金相庆正在一次到春川探友过程项中,交友了热情坦白的朋淑和摩登宛转但已婚的善英,金相庆对于朋淑爱答不睬,善英对于他则欲拒还迎。
开初,影片儿以古时寓言故事,简简单单便和工作的实在状况的戏轨搀杂一路,来看现代男人的执迷与自豪心结正在作崇,煞是出色。
正在春川有一事迹为承平寺,相传一个源自唐代的官方故事,一通俗群众少年因发狂爱恋公主而被唐太宗问斩,死后他化身为巨蛇苦缠公主;直到公主听老道的话,正在承平寺前向巨蛇说︰“我会带食物归来,请正在此等我。
”当她一入寺后,便再没归来,而巨蛇欲入寺时,当一到“失落转门”时,俄然闪电交集,由于这个吓走了巨蛇。
蛇代表强希望,又是男的生殖器和父权的象征。
正在伊甸园中蛇代表引逗,它曾魅惑夏娃吃知善果就像片中不断反频频复的疏通鼓励︰“尽量做人难,也没有要做禽兽”片中庆依然遴选当了不法的蛇,走上有能够连禽兽还没有如的恼,与相士赠送他是宿世为避世苦行的和尚的性命格各走各路,打中方针必定一错再错..结末,已为人妻的善英请他正在街品级低的她一会,但她最初没有归来,2人的相关到此听而不闻,片子没有再给我们胪陈便告完毕...身为一个男人是多么前后抵触,多么接受没有了啊...“虽然做人很难,但也不必要活的像禽兽”,男扫边贯穿全片的一句话,但我们看看他做了啥子,而生活性命中的我们呢?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
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1、饮食男女 性欲,是探寻洪尚秀电影世界最重要的秘密通道之一,有时候看他的电影,你甚至只需尾随男主人公蓬勃的欲望,就能清晰地把握其意图的整体脉搏。
[生活的发现]最终似乎还表明,男人对情欲的需求事实上超过了性欲,或者说,最终男人对情感的占有欲会超越对身体的占有欲。
男人总是试图尝试更高层次的占有,从身体到情感,又从情感到灵魂,但是无论结果如何,男人最终得到的只是失落——要么是得不到而失落,要么是得到了而失落。
吃饭和饮酒,向来是洪尚秀电影不可缺少的元素。
和小津电影中频繁出现的吃饭、饮酒不同,洪尚秀电影里的吃,用意多半会直指饭后的性事。
[江原道之力]中的海鲜,壮阳的意味不言而喻;[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两个朋友久别重逢,见面吃饭,酒未到酣处就开始分别向同一个餐馆女服务生调情;在[生活的发现]里,导演更是在男女主人公的每一次性事之前,都精心安排了一顿酒饭,甚至有一回,还出现了男演员在饭桌上和陌生女人调情的滑稽场面。
吃是一种生活常态,做爱也是。
压抑性欲和不吃,才是变态。
从吃和性的渐进关系中我们也应该可以看出,洪尚秀对日常生活(世俗)的尊重,而这种尊重渗透着两重含义——不回避和不煽情,这在当代世界电影中并不常见。
一个男人对于自身欲望的尊重,往往比他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尊重更加可靠。
洪尚秀比较习惯于使用男性视角来观察世界,这种观察的焦点常常集中在一个或两个女人身上,但最终又会落回到那个男人的精神处境。
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忠厚、诚恳的叙述方式,相反,我对很多男性作者摆出一副女性代言者的姿态感到不解,事实是我不相信一个男人可以切身体会女性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焦灼,那些貌似女性立场的男性写作,充其量只是表现出了一种最基本的同情而已。
洪尚秀电影中的女人,最大的特征除了感性和性感,就是不可知(不可捉摸)。
在她们身上,寄托了太多男性视角的揣测和幻想,但最终男人们只能捕获她们的肉体,却无法捕获她们的灵魂。
这并非因为她们的灵魂是虚构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面对这些女人,这些男人缺少一个有诚意的出发点和付出爱的胆量。
更何况,说到底一切捕捉他人灵魂的企图本身就都是徒劳的,除了他妈的死神和上帝,谁又有权力这么做呢?
2、旅行 除了吃和做爱,洪尚秀电影中的主人公还很喜欢百无聊赖地旅行。
宿命的是,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旅行也和性有关,原因大概是旅行可以不断地给人提供一些情欲和做爱的可能。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对于安居,旅行是动态的,它具有漫游和寻找的双重含义。
不过,在洪尚秀的电影里还常常会出现两个男人一起旅行的情况,这个时候,旅行的意义就会出现含混、暧昧的多意性。
我注意到,当洪尚秀电影中出现了两个男人一同旅行,他们往往会在到达目的地前中途放弃,而原因常常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看到了不喜欢的人)。
这种缺少坚定目标的男性同盟,在行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和不彻底性,但是如果此时有女伴同行,或者此行的目的地不是一个名胜景点,而是一个女人的卧室,他们就决不会轻易半途而废。
旅行并不是生活的常态,但寻找是,“漫无目的”也是寻找的一种形式,只是相对比较被动。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洪尚秀寻找的,其实就是韩国影评人所说的:“在无意义的日常中寻找‘神话’”。
3、未遂的性欲与男男同谋 洪尚秀电影中的男性友情,往往带有一种同谋性质,他们多是因为早年对艺术的共同喜爱走到一起,最后又在面对同一个女人的时候分崩离析。
[生活的发现]里,演员对作家朋友的生活构成了侵犯,原因就是他和朋友的女友睡了觉。
虽然他并不爱那个女人,但既然占有了她的身体,就已经伤害朋友(另一个男人)对此的所有权。
这绝不是一个东方文化特有的狭隘思想,在大量的西方传说和历史片段中,类似事件也比比皆是。
这其实是男(父)权社会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未遂的性欲,会造成巨大的失落和挫败,但有时候,挫折感并不会出现。
同样是在[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和女学生去开房,却被中途打扰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男老师和那个女学生竟然都没有感到非常的沮丧,相反他们正好了衣冠,坦诚地聊起天来。
但我不认为这是男女两性之间达成了某种谅解,因为这种表面的谅解很可能说明的只是这次的性企图还缺少酝酿,而不是别的什么。
[江原道之力]中也曾出现男人未遂的性欲,事发之后,那个郁闷警察把自己挂在阳台外,这个荒唐的举动具有一种特殊的幽默感。
但当影片结尾,女孩和大学教师上床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造成警察未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那是因为那个女孩并不爱他。
这个未遂更有说服力,但另一个,却更冷冽。
4、知识分子特色 洪尚秀是典型的作者型导演,事实上,他本人还是一位作家。
在他的电影里,男主角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比如导演、演员,或者作家和大学教授——知识分子的性欲和颓废,或者说知识分子颓废的性欲,好像是洪尚秀最关心的东西——这大概注定了他的作品只能是属于“小众”的东西。
但另一方面,洪尚秀对当代人(特别是处于焦虑和困惑状态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微妙把握,确实时常令人叫绝。
特别是他以性还原了知识阶层最基础的人性,让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传统的道德焦虑正在发生着微妙地变化。
面对不轨的性(情)欲,多数男人同时表现出了短暂的道德挣扎和迅猛的进入攻势两种心理状态,这和米兰·昆德拉灌输给东方人的自由思想稍有出入,但这就是当下最真切的现实。
整个东方似乎都正在经历一种以性为代表的,文化的过渡和挣扎,类似的故事绝不仅仅发生在韩国。
1跟一个女生聊过一次洪尚秀,我问看过洪尚秀没,她说看过,但是觉得他的电影太猥琐了,不喜欢。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到底猥琐在何处呢?
意识到他每一部电影几乎都讲的吃饭、喝酒、旅行、散步、吹牛,最后是小旅馆,男女间的那点事,连体位都千百年的传教士一成不变。
片中所有男女几乎都是“心术不正”的,喝喝酒吹吹牛就直奔小旅馆了。
这种故事当然是不会为主流传统女性所喜欢,被骂猥琐一点都不冤。
2欲望,可以说是洪尚秀主题中的核心,食欲只要有钱如何都易满足,而性欲牵扯到其他人,则要复杂和有意思得多。
进一步说,洪尚秀关注的核心应该说是“知识分子的性欲”。
洪尚秀所有镜头都是对准现实,生活化的,除了性,片中人物在性方面脱离了真实,行为策略要激进和浓缩得多。
他镜头下,作为知识分子的男主,一方面自视甚高不愿意轻易屈服于性欲,比如本片中和朋友叫了两个小姐一起喝酒玩脱衣游戏,别人都脱光了还想方设法跟他调情,结果他只喝酒不脱衣,一言不合就把朋友甩下自己结了账走人,在夜深的小县城一个人到墙角抽烟。
看起来似乎不是随便的人,至少在面对自己性欲时不愿意草率了事。
可另一方面,面对舞蹈家秀婷的撩拨一点就着,马上抛下朋友去小旅馆干柴烈火了。
在性欲面前,友谊的小船还真是说翻就翻。
可当秀婷希望从他身上获得承诺,要他说“我爱你”时,他却犹豫了。
是的,跟妓女一样,他不爱她,不一样的是却跟她上了床。
所以秀婷跟妓女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3说到底,简单的性欲跟食欲是一样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或者花上几块钱巷深处的小野店也能满足。
然而人类的复杂之处在于对于性欲的附加期望很高,不仅要有肉欲,还要有情欲。
男主跟妓女的关系只是金钱交易,而跟秀婷的则不同,源于秀婷对他才华的崇拜,是一种占有的过程。
靠自己的才华和魅力骗炮,对于这个落魄的男演员来说,可谓精神上莫大的满足,而不仅仅在于性欲方面。
从男性角度来说,性的满足是底层需求,娶一个漂亮的女人,更是向社会宣示自己能力和地位的手段。
这就是为什么在传统社会关系里,女人颜值的重要性高过一切;而男性即使人丑啤酒肚也没关系,女性在这方面要耐受得多,因为女人靠的是他的金钱、权力和社会地位来获得自己的社会认同感。
不要说这些不重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人的颜值男人的钱就是传统感情的经济基础。
至于性格、幽默感、感觉这些上层建筑,是进一步的话题。
所以相亲这种直接匹配好经济基础,再去谈上层建筑的方式,才会如此流行和实用。
4拍到这里,洪尚秀仍不满足。
秀婷的疯狂倒追逼迫他告别朋友,离开这个小城回家。
火车上,他遇到了少妇孙娅。
孙娅与他搭讪表现出兴趣,勾起了他的猎获欲,于是他邀她去餐厅车厢喝酒,却遭到了拒绝,这让他感到挫败。
孙娅下火车后又在窗前跟他主动告别,男主终于被撩得不行了,家也不回了,下了火车偷偷尾行跟到人家家里。
故事接下来的情节和上半部分如出一辙,可是男女角色却发生了转换,由女追男变成了男追女。
原来两人中学时候便认识,男主那时候除了跟十五年后一样尾随到人家家里搭讪外,还帮她击退过小混混的骚扰,所以孙娅之后才一直关注着他,在火车上能认出这个落魄的三流演员。
问题的核心变成,此时孙娅的已婚身份,她嫁给了一个大学教授。
待到他俩第二次去小旅馆上床,男主发现自己没了性趣,硬不起来。
他跟孙娅表白说他现在只想跟她“纯洁地”共赴死亡。
两人顺路算了个命,准备分手各奔前程时,孙娅却回头跑回来,让男主等她,她准备回家拿钱(跟他私奔)。
男主穿过铁门看着巫婆把院里的东西收拾进屋里,一个人在雨中淋成了落汤鸡。
他再次走到孙娅家紧锁的门前,这次没有再敲门进去,回转离去。
5到这里与影片英文名On the Occasion of Remembering the Turning Gate点题,又和上半部分的一个小故事相映成趣:唐太宗有一个女儿,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爱上了她,皇上龙颜大怒,下令将他处死。
他死后化身为蛇,紧紧地缠住公主。
公主很辛苦,道士向公主指点迷津,叫她到高丽的青平寺去。
到达以后,在青平寺前,公主对蛇说:在这里等我,我拿食物来。
公主进去后再没有回来。
于是,蛇进去找她,霎时间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最后蛇被吓走。
蛇转身而去的那扇门就叫做旋转门。
影片也在此结束。
6所以孙娅和秀婷的区别又在哪?
一个得到了,一个得不到。
你看,爱情的乐趣不仅在于占有的结果,更在于占有的过程,热恋中相互靠近的过程才是最荡漾人心的。
洪尚秀的猥琐,却也正是他面对自身欲望时的真诚。
只有在占有之后,才是让人绝望和逃跑的生活。
生活是油盐酱醋的琐事,是上层建筑的磨合。
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同时又必须在经济基础之上。
而你有勇气推开那扇门么?
洪尚秀的吸引力之源来自于某种紧张感。
松散表面之下,结构的严密性。
故意延缓步调,有条不紊,同时保留大量缝隙,夹杂犹豫与不相关的走神。
但在转折之时,却完全是冷酷的。
某种程度来说,所谓风格仅仅是重复而已。
就像奏鸣曲中飘忽而来的动机,也许仅仅轻轻地暗示着。
然而那个动机,提醒着细心的听众,这就是命运,它在还魂,它在重复,它在壁橱里悉索作响。
细心的观众们需要格外注意影片中的重复,在故意的拖延中更加显眼:一、台词的重复。
失败的演员金俊淳,被导演训斥,导演骂道:“即使做人不易,也不要做一个禽兽。
”金俊淳旅行到春川,曾两次重复这句台词,一次一本正经地告诫他的朋友,另一次训诫爱慕他的秀婷。
二、动作的重复。
在火车上遇到女人孙娅,并燃起爱情之火。
孙娅的魅力何在呢?
金俊淳发现了埋藏十年的回响。
十年前,金也曾尾随孙回家。
而当年在旅游地的饭店,孙用手掌扇风的动作(配合语言“真热”)在十年后重现。
金一旦在重复中闻到了命运的甜蜜,便毫不吝惜地扑上去。
三、性爱的重复。
金有一套性爱的技巧,插入后的晃动让两个女人获得快乐。
他还要分别询问:我干的好吗?
金依靠床上功夫,相似的动作获得赞许而随后两个女人的纸条,都十分诗情画意地提到了“合二为一”。
只不过,面对孙,他的肉欲忽然消亡,寻求形而上的一次性解决,产生殉情的冲动。
四、故事的重复。
金俊淳与朋友在风景地游览,讲述了蛇与旋转门的故事。
(公主为了摆脱变成蛇的恋人,骗他等待,蛇进去找她,霎时间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最后蛇被吓走。
蛇转身而去的那扇门就叫做旋转门)。
在尾声阶段,不再想死的孙娅,微笑着撒谎,消失在门后,果然雷雨大作。
雨中,剩下一条金俊淳。
乐曲果断的转折点来自算命老太太,她奏出了刺耳、不容置疑的旋律旋律。
转折点冷酷而果断。
仿佛利刃出鞘,切开男女缠绵的幻想,破开了伤感之旅的平衡感。
所有情节都在软绵绵地对称着,只有这一刀是孤独着,它唤起了一场雨。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看到算命的一番话,我就知道注定不会在一起了,男主和旧相识 在听完算命的一番话后,心里都会做出可行性评估,如果选择强行在一起风险很大,幸福的几率有多高?
B女反而会失去现在所拥有的和一个可期待的美好未来,保持现状对自己来说也许是最佳选择男主也怕自己会后悔、给不了她幸福,我们的人生选择受太多因素的干扰,选择了就勇敢走下去,坚持不了要放弃就勇敢选择放弃,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中 坚持和放弃。。。
绝望这个词我好像真的没有完全认识到。
但洪对人与人关系的讲述,或者说他不是再说爱是什么样子,而是在讨论爱情,爱情是一种关系,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很多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一种失望。
这种失望大概是这样:结局或许就是这样丑陋,但人其实是不甘心的想挽回。
这里的挽回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中那些真切的彼此都充满爱意的,真正的真心,互相的愉悦这一类,因为对这种情感的珍惜且对过去的自己和对方的那种留恋。
挽回是这个意思。
明知不可能但是一想到过去那些绝妙的时刻,人就会想挽回,但这种挽回是无力的,反思当中的痛苦也是因为这种无力吧。
这种无力其实是一种必要的形式,绝对理性让我们规避痛苦,因为痛苦对身体不好,可我们或许不愿意那么工具。
题外话:情感上的反思、纠结、拧巴这种看似形式的其实是有必要的?
人是一种需要的东西,人会判断有无需要然后进行选择。
可这样子看上去实在是太精准太工具了?
电影角色代表着我们身上不那么理性的部分,我们在作品中去设计这样的角色也是为了替我们自己去发问吧?
简单的人物,缓慢的镜头,看似无关的情节,洪尚秀的电影不是谁都能接受,但肯定是有风格的。
影片借由一个落魄男人和两个女人先后发生的故事,同样的肢体动作不同的态度,剖开男人情欲与情感的分离。
第一个女人紧紧追问也没等到“我爱你”,他对第二个女人却脱口而出。
不能装在心里的,纵使再热情的爱慕也等不到清早的执手相握,留下再美的照片也会被随意舍弃。
洪尚秀的电影很是奇特,他是韩国独立制片导演的代表,拥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固定的支持人群。
但是一如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孤傲,他总是偏好情爱题材和饮食男女,通过琐碎细节描绘现实生活,通过浅白警醒流露出相处无奈。
这种风格十年间未曾动摇,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与暮气沉沉的林权泽不同,又有别于其他苦大仇深的韩国导演们,当然他也不会和商业电影沾边。
应该说洪尚秀的电影在题材上还是相当慎重,注重男女情感,而且主角总是百无聊赖的男子和性感独立的女人。
也正因风格鲜明又能持之以恒,他的作品连续两届参加了戛纳电影节,外界评论则是分化得比较严重,几年来无甚收获。
一般非常喜欢一部洪尚秀电影,其他影片将会非常对你的口味。
他的电影风格非常相似,而且说来道去总是停留饮食男女上,没有挣脱界限。
但是一旦你厌恶他电影里的沉闷,其他影片也肯定会让你避而远之。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很不幸地被情色旗号吸引来观看,同样会无比失望。
虽然洪尚秀电影每部电影都会有情欲场面(正如每部电影总会出现小饭馆、酒家或者唱卡拉OK一般),但这些只是情境需要,何况他作品本身就是剖析男女关系的题材。
比之国内电影,韩国电影的尺度显然要宽松太多,这恐怕也是韩国导演游刃有余的一个有利条件。
《生活的发现》、《剧场前》的主演都是金相庆(《杀人回忆》里面的苏探员),百无聊赖的神情几乎就是写在脸上。
鉴于故事里的情欲场面尺度,不得不感叹韩国演员真是敬业,表演水准也相当精湛。
洪尚秀的电影既有东方式的平淡含蓄,又有西方观念价值的冲突存在,二者的结合还真是有点怪。
他的影片欠缺一次实质性的突破,应该为期不远了。
邂逅、吃喝、欢爱、告别,标准的洪尚秀电影内容。
它应该是洪尚秀作品中故事结构最为规矩的作品,没有插叙倒叙,没有平行叙事,甚至没有试图把玩的迹象。
影片用了7个小标题,段落大意一目了然,叙事流畅从容,人物形象饱满。
失意落魄的演员金俊淳,朋友邀他去春川散心。
旅程中邂逅了两个女子,秀婷和孙娅。
一个主动向他示爱,但他没能接受;当他对另一个示爱时,对方也没有接受。
生活的发现,错位的爱。
听着有点无聊的故事?!
前半段故事很像《江原道之力》里的两个男人,无目的的散心旅行、闲聊。
后半段的故事场景很像记忆里中学时候的城镇一隅,狭窄的巷道、干净的小街,甚至还有一个绿色的小山包。
只是韩国人的吃住餐饮依然不太通晓,虽然这在洪尚秀电影里已经是习以为常。
洪尚秀为人所称赞的不多优点就有生活中的小幽默。
《生活的发现》里随处散落:俊淳登门拜访孙娅,结果孙娅一家人认为他不怀好意,跟在后面,那场景特搞;俊淳在小饭馆吃饭,打量起隔壁桌的女孩,结果人家男朋友察觉,于是他只好装傻,尴尬得不行。
Turning Gate,转门。
影片借春元寺转门的故事影射了俊淳最后的尴尬处境(小标题也有所提示)。
俊淳对孙娅炽热的爱在闪电雷雨中慢慢消退,冥冥中注定他是那条蛇一般的命运。
毕竟这才是生活,孙娅不可能为他放弃掉丈夫的名利。
俊淳拒绝秀婷时的冰冷终于得到了回应,孙娅选择的更像是现实女人的必然逃离。
《生活的发现》的情绪甚至还被带入了《剧场前》,这也是自己不理解《剧场前》戏中戏部分的年轻男女为何会突然说要寻死。
2005年,洪尚秀的《剧场前》入选了《电影手册》年度十佳,可以说《剧场前》延续了《生活的发现》里的情绪。
所谓生活,所谓男人。
1.也是第一次看洪尚秀的电影,对于这样的文艺片我的观感还是挺不错的,一些文艺片的镜头,滤镜,台词,景物。
和湾湾的文艺又不相同,和大陆文艺也不相同,有点介于两者之间的感觉。
特有的烤肉烧酒,诗句,还挺有意思的。
2.还是那句话,不管男女都是固定的爱情定律人对唾手可得的东西一定不珍惜。
你越是想抓住,越是抓不住。
两次的“恋情”像是颠倒过来,第一次是女人被动,想要抓住,第二次是男人被动想要抓住,这个世界还在扯什么感情,绕来绕去就是一个圈。
你以为你找到了爱别人不把你当回事。
3.女人爱爱完了以后都喜欢这么问,或者过程中就会问。
好像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也是自己安全感不足的体现。
其实说出来这句话很容易了,当男人听到这问题,他知道说出来会让女方好受,会让女方继续,但是怎么说呢,就是不想吧,问题的答案在问出来的时候就很明显了,这种明知故问的。
提出来甚至有些无理取闹的意思,问多了人都会烦,爱不爱,不用问,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说。
4.只有爱才会被同一个人放两次鸽子啊,你的爱可能会吓跑对方。
5.其实很好选,女人一定不会选择让自己不稳定的,尤其是听到算命的以后更肯定了。
布里斯班电影节给本片发了费比西奖,附带的评价是:“For the subtlety of its characterisations, for the freshness of its narrative style and for the simplicity and elegance of its embrace of ambiguity.”
文艺帅哥好约炮
继《夏夏夏》之后,12小时内看的第二部洪尚秀作品。两部都喜欢。据说,如果你喜欢洪尚秀的一部电影,那你每一部都会喜欢。
34 37 1,24 1,41 一般般
对称、寓言,尴尬的瞬间,融于故事又在到来之时无限放大,熟悉的洪尚秀。
男女关系的本质就是人只臣服于自己的冲动与期待,然后权衡利弊,这个结论对我来说太理所当然,所以整部片子的主题变得索然无味。
interesting
你自己啊你自己啊,看看,长点心吧。/6.8
微胖帅哥最好命。
4.0。洪尚秀豆瓣上没有八分以上的电影,这个居然是最高的了,金相庆演了几次男主,人物状态都特别诡异,每次看的都很不舒服,但又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在挑衅日常的一些东西,却在表演中看不到痕迹,这是怎么做到的?它后劲很大,在我观影记忆中留下烙印,时不时的总能浮现,这个片最后的算命是神笔,它展现了一个正常人的本能反应,回归家庭常态不需要太多理由,随便一个条件反射就能让刺激的生活瞬间结束。
做人很艰难,但也不能变成一个野兽啊。旅旅游、偶偶遇,调调情、打打炮…看似自由散漫,实则情欲困兽;要靠大雨来洗刷肉体,可心灵上的空虚谁来慰藉,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漂泊才是唯一的定所;万般愁绪剪不断理还乱,生活的发现,就是看着镜头里的自己在陌生门前百无聊赖地折返,突然的清醒时刻,转化成下一个方向的瞬间动机—这部真的是洪尚秀最佳。
唾手可得的总会随手抛弃 求之不得的总会刻骨铭心 深院和高墙形成了很强的隐喻性 有的人注定是活在墙内的人 有的人注定要在雨中行走 生活中男人和女人总是在讽刺的相互追逐中 当他们得到某样东西后 总是想更进一步 永远得不到满足
有些镜头真得很露骨,加上画质一般简直像AV。或许还是早期,洪尚秀这部片的男主角像个小孩子,没有之后的许多男主角那么残酷复杂。但两段情缘,无论说不说“我爱你”,最终还是要自己淋雨,自己走掉。太寂寞了……
无目的的旅途,吃饭,聊天,做爱。两组三角关系,男人在前组里主动,后组里便被动了。仍然是不对应的爱,随意的改变,以及基于生活基础的选择。吃饭是为了做爱,做爱又是为了爱。大概是因为爱超过了性,所以男人最后会在等待里失落。不太明白几个删掉也丝毫不会对叙事有影响的字幕的作用。
哦⊙∀⊙!今天看见名字才发现我过去也有几张『洪尚秀』呀!还有《日与夜》,这张还是DVD-5的,只是自己一直没有抛弃
额……
"不要变成野兽",男主经常这样告诉别人,其实也是在提醒自己,人被欲望裹挟,就容易无法自拔,在最后情爱和空虚的大雨浇下,他选择了离开,他终究没有成为"野兽",这是最好的结局,生活就是这样,生活也并非这样,我们有时候就会陷入所谓"爱情"的沼泽出不去,甘心犯错、被欺骗,这是电影,电影中的人有正确选择,这就是"生活的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最喜欢的洪常秀电影之一
3.5,焕然一新的一部,尽管对男女情事的讽刺仍然浑浊不堪,但人物却被谜语般的虚构所捉弄,掉入了一篇古代的话本,我们不必再溺于某个绝望的情境,因为情境会被一次次扰动。
真心不懂。
进入他人的身体有时也不是合二为一,甚至没有合二为一。爱/喜欢的定义研究,其实总的来说还是“情”的问题。侵入领地的雄性与意识到情的“势”-疲软。另,不可接受自由开放关系的男人无法放下界定的词汇。最后做了违背初心的决定。手,有时候比势驱动更好。提前熄火,保持理智。观众与导演一起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