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开始关注这不片子,期待啊,脖子都长了。
关于是否真功夫,很多人都讨论了;关于剧情啦、文戏啦,很多人都批评了;我也不废话,个人以为,看电影图个啥,快乐、痛快!
想看有深度的片子,你去看“肖申克的救赎”那类的啊,别在这里凑热闹!
8月3日公映,8月5日带着老婆赶了个早场,进场后吃了一惊,难得,几乎满座,这种情况比“变形金刚”不遑多让,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同道中人不少啊)!
开始,全神贯注,几乎没怎么分心,只是念叨怎么还没打,打的时间短了点,老婆在旁边又开始抹眼泪了(感情丰富啊),旁边一小伙间断的在给女朋友解说,或发出“靠”“厉害”的声音,周围也不断有惊叹的声音。
亮灯,完场,老婆坐着不动,这么短啊,从来没这么投入过呢(老婆8个月身孕了,也算胎教吧)!
听听,女同胞也爱看!
我心里犯嘀咕,还不够狠,下次在狠点,丹丹,我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
会去看<导火线>这类武打动作片目的本来就是冲着武戏而非文戏的,更重要的就是想要让自己的脑袋彻底的放任松懈,痛痛快快的爽过一回就好。
但此次甄子丹与叶伟信出其不意的给了我一个相当不错的惊喜。
若要说剧情在此片有什么出彩或到位之处,恐怕是挺勉强的。
反正历来的香港武打类型片从来在这方面都是毫不重视的,卖点永远只会集中在暴力血腥的打斗戏上。
所以<导火线>的剧情也不外就是些一贯的警匪路线再加点港式平民生活小“哲理”(就是戏内对白常有意无意讲一两句看似道理的”港话”)。
当然也绝少不了主角通常都是反体制化强调个人主义行为的模式。
所以如果严格要求<导>片的剧本也只能说比<龙虎门>,<男儿本色>级数高了些许吧.高些许的因素其实就在于不会拖泥带水,简洁干脆,减少婆婆妈妈娇柔造作无关紧要的剧情铺排,成功的把矛头直接指向动作戏部份。
武戏的部份无疑是精彩的。
我对武打完全是门外汉,对戏中的格斗技巧,招数编排或力量掌控是完全一窍不通的,所以单就武打的动作其实个人实在看不出和他以前的电影有多大的变化,反正都是些时下流行的混合格斗,怎么打都可以很多花俏样儿。
倒是此次影片在武戏的场景设置与光线气氛营造都来得比前作(杀破狼,龙虎门)更实在而精准.戏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几场决斗就有从电梯内扭打再追逐到小食店内的绝杀打斗,在草丛内的狙击战和最后破屋内的两人决战。
在这几场重点戏中剪辑的流畅性可以从那些干净利落的连续打斗镜头感受到导演与甄子丹之间的默契与很好的镜头配合。
这次甄子丹与导演在武打设计与场景段落上都尽可能的追求写实,避开了以往港式惯常必然加入些“必杀技”的动作特写或特别强调一些夸张超人式漫画化的“高难度动作”。
这正是<导火线>具有“华但也不失实”的最大成功之处.场景的设置与光线运用营造出一种朴实的临场感是最让我觉得此片有回复香港武打片中写实的神韵。
虽然在前作<龙虎门>或<杀破狼>都有许多经过导演刻意设置的武打场面,但都是过分的典型港式漫画感,仿佛是在看香武打漫画真人版而已。
但此次<导火线>尤其在最后的破屋决斗那幕绝对可以看出甄子丹与导演力求无论在光线气氛,镜头转换运用,色调的掌控,武打的动作设计,都是近期港式武打片中令人焕然一新的,这正是在制作上力求不失写实的美学原则。
我想这是甄子丹与叶伟信彼此的合作终于寻找到了本身的风格模式,希望他们能在下部作品能更在更务实的基础上继续寻求突破,绝不要再回到那些港式漫画化的武打戏就好....
自从李小龙开创动作电影以来,香港动作电影经历了20年的辉煌,为香港电影风靡亚洲影响世界做了最大的贡献。
也培养了成龙、李连杰这俩亚洲唯二的超级巨星,洪金宝、甄子丹等知名动作巨星。
直到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电影一蹶不振,成李皆出走好莱坞。
新千年以后,香港电影仍然低迷。
隔壁泰国小将托尼贾横空出世,以凶狠凌冽的泰拳风格风靡亚洲,并吸引了全世界动作片迷的关注。
彼时,中国动作片迷即喜又惊。
喜的是时隔多年,又出了这么一位好身手的电影演员,能让大家一饱眼福。
惊的是华语动作片在泰国同行面前毫无抵抗力。
中国传统武术在电影的表现力上完败泰拳,实战方面更不用说。
恰在此时,甄子丹回来了,拍摄了杀破狼,技惊四座。
再拍了导火线,捍卫了华语动作电影的尊严。
杀破狼和托尼贾电影相比还只能说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导火线则是对托尼贾电影的全面超越。
电影里经典台词:你完蛋了,托尼。
拍摄了导火线以后的甄子丹完全有资格和自信说出你完蛋了,托尼贾!
无论是观赏性还是实战性,打败泰拳的也只能是MMA。
导火线的开拓创新维护了华语动作电影最后的尊严。
回到电影上来,此片就是个纯粹的动作电影,情节一般,剧情是为打斗服务的。
但每一场打斗都是视觉盛宴,值得人反复观看。
该片上映于2007年,MMA在全世界都属于刚刚兴起的阶段,很多专业名词尚且没有中文翻译。
本片可以说是MMA推广电影了。
一众MMA职业选手对该片都有极高评价。
很多国内的MMA训练者也是受此电影影响开始接触MMA。
豆瓣评分7.3,真是小瞧了导火线。
即使考虑到该片羸弱的剧情,评分也应该在8分以上。
终于这次甄子丹面对那三个超拽的歹徒下了狠手!
也弥补了《杀破狼》的一点小遗憾,虽然2部片子没啥大关系让人舒了一口气啊!
完全灭了3个混蛋的嚣张气焰整部片子感觉甄子丹做的决定虽然意气,但是让看的人真正感到了解气,大呼过瘾!
本来接上文想继续聊些《导火线》动作的,但怕被影迷骂剧透,所以还是先扯些别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港片网络上开始喜欢以文戏和武戏分开评论,并且这种风气影响到纸媒,对于演员来说,如果你是卧底你就必须要卧的曲折离奇,所有主演必须各有一番渊源,故事也必须回去琢磨几个晚上才思索到其中深义,个人觉得没这个必要,尤其是对于功夫片。
严格的说,功夫片是只存在于港片的,从上世纪60年代到如今,一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算是香港文化之一,曾有一个阶段,看电影去就是看武打片,真正喜欢看武打片的朋友,也没有几个会纠结于其他,武打不好看,其他都是扯淡,最重要在影院当时一定要看的爽,想想现在留在我们记忆中的那些老片,我们除了一段段精彩的打斗,我们记住了其他什么吗?
其实功夫片乃至动作片,基本都是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观众去看也是冲着这点来,总结一下,功夫片大抵如此:主角一定要猛,反派一定要狠,小喽罗一定是渣,最终正反主角一定要大决战。
至于你非要把剧情单独拿出来,我只能告诉你,大多就是灭门-学武-复仇,后来虽有变化,但实质基本如此。
实际证明,也只有这套路数让观众喜欢,让观众看的爽!
不符合上述几个条件观众一定不爽!
上年《霍元甲》武打设计走反向,上半部霍元甲打秦爷打到爆,后半部却与众国际友人来个国际武术友谊交流赛,单从武打上来说就让人感觉很不爽。
主角一定要猛,因为功夫片本来主题就是个人英雄主义,重点就是要表现主角一定勇猛无比,贯穿全线,其他皆是绿叶,想想李小龙电影,除了李小龙,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谁,我们要的就是英雄,其他呢,不需要,现实中到处都是,大多观众是在电影中寻找个人英雄的梦想的,这里多说一句,主角如果本人很酷,一定要摆出来,所以一般功夫片,肌肉男比较受欢迎。
反派一定要狠,拳脚功夫要狠,品质也要狠,两者不狠不足以犯下让观众恨之入骨的罪行,也不能把最终的决斗推向高潮,更不足以匹配主角超强的功夫,所以功夫片剧情发展大多简单,主要是培养情绪,起个过渡作用,当观众情绪被吊起,心里老想揍他的时候,这时候主角出场,将其海扁一顿,这种做法虽简单,但是迎合了观众的心理,自然可以赢得掌声支持。
小喽罗一定是渣,在功夫片中,一定存在渣一般的小喽罗,或单挑或群战,正派主角对之一般是一招致敌,以之来衬托主角高超的武功,同时从视觉和心理上对观众也有震撼,其实从现实的格斗也是如此,练过武功的打普通人打几个没问题,遇到练过功夫的,打一个也要费般周折,自己也要受点皮肉之苦。
最后的大决战是一个功夫片的精华所在,高超的武术指导可以设计的打的或刚猛无比,或花团锦簇,让影迷当时看的觉得天地变色,日月无光,甚至如李小龙般还可以顺便表达他自己的武学理念,最不济的一般的功夫片至少也可以让你看个热闹,所以,记得我有时候时间比较紧张时看片一般是直接拖到最后来看一下的,不知道是否有朋友也有这个习惯。
最后回到《导火线》,个人觉得,《导火线》表面是警匪片题材,实质是一部精彩的现代功夫片,完全符合以上功夫片模式,同时动作上有别于过去我们看到的东西,很值得一看。
http://www.wmamov.com/home/space-4-do-blog-id-1249.html
照我刚开始看的第一个想法,居然是港片,还是武打。
然后居然从头到尾还是肉搏。
忽然想起几个月前在电视上看过这部片首映礼的宣传片段。
据说有些与无间道的情节背景类似。
最惊艳的一幕,是在海边。
甄子丹大哥一开头拱着腰屁股对着镜头,然后拍瘦弱的古天乐不停地说话,再拍回去大哥就转过来正面站在古天乐前面对话。
此刻的我,眼睛呈滚圆状,脸滚烫得要发烧,口水困难得要咽下去。
那。。。
那身肌肉。。。
天,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男人身体。
*^0^* 然后就是打架。
我一边看一边感叹,嗯,这才是男人啊。
其实说什么谁是警察谁是贼,就是为了打架过瘾吧。
最原始的野蛮强势手段,也是至今为止能满足他们基本心理欲求的最实用方法。
超有安全感啊。
如果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的男人,真会疯狂地爱上的。
他们从屋顶上摔下去,我“喔!
”地叫着弹跳离开了座位一下下。
“痛啊。
”我的心里在乱叫。
甄子丹一拳打过去中脸,膝盖顶过去中小腹,“痛啊。
”我想闭上眼睛不看了,可又怕错过拳拳到肉的精彩画面。
天,我居然会觉得这很好看。
有几招重复了好多次,我在脑袋里学会了,下次遇到坏人的时候,也许可以用得上。
这里总结一下: 1。
用两只手拧对方的胳膊,拧到背后去,注意要整只都拧过去。
2。
把膝盖提起来,顶对方的腹部或者是要害,重复得越多次,力气越大,杀伤力越大。
3。
对方踢一个高抬腿过来时,可以顺势抓住,然后像拧胳膊一样拧。
当然拧胳膊的时候是用双手,这个时候你除了双手还可以加上双脚一起像章鱼一样缠住对方拧。
这个动作可以躺在地上完成,会比较方便, 4。
很简单的侧击拳,但要非常有力,打脸,颧骨和鼻子的部位。
5。
其他的有点难了,我有畏难情结,就不学了。
直到片尾结束了,我坚持看完花絮才站起来走人。
因为突然产生了要尊敬拍电影的人的想法。
场里一同坐的观众,一半是小学生。
在范冰冰亲吻古天乐的时候,有几个小女孩叫出声来,之后又有两人互裸睡觉的几秒镜头,上半身盖着被子,又有人叫了。
甄子丹说:“我们不是拍电影的武学大师,我们是精通武术的电影人”这句话形容的很贴切。
电影最后长达二十分钟的打斗极为精彩,每一个动作都是通过实战演练出来的招数,如果两个会武功的暴徒在街上偶遇发生斗殴,其情景应该会跟电影里的场景很类似。
看完这场打斗甄迷们应该决不会失望,后踢、高腿横踢等标志性动作该有的都有了,此外,甄哥还加上了大量巴西柔术的招数,使得打斗不再是两个人相隔一米远互踢空气,而是实打实的肉搏,其力量、技巧的展示都相当的真实。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把最后这二十分钟电影剪下来作为《街头实战》教学片单独出售。
从导火线看电影中的格斗技导火线就是看武戏,也就是甄子丹口中的MMA。
看过一些MMA比赛的视频,说实话,远不如电影中的那么花哨,个人感觉站立的时候是散打,拳腿结合,也有抱摔。
但更多还是寝技,像是巴西柔术。
现在观众对动作片要求越来越高,不光要打的精彩,还要真实。
以前黄飞鸿的那套掉钢丝不行了,太虚。
而像兰博,阿诺这样的力量是到位了,却缺乏观赏性。
电影中动作的发展趋势是在东方功夫的基础上精简招数,融合西方的格斗技术,强调技击的有效性。
这一点李连杰在他后期的精武英雄中表现的特别明显。
而好莱坞的众多大片也请来了香港的武指,所以才有了后来的Matrix。
除此之外The Rock从WWE带来的经验,尚格云顿的空手道等等,也比以往兰博单纯的军队格斗技好看多了。
在这些动作片中,武器也占了满大的比重,以前光看见小匕首挥啊挥的,现在基本的棍子,刀枪剑戟都可以上来露个脸。
杀手比尔2中还冒出了流星锤。
但要说纯正的动作片,还是要看亚洲影坛。
看过韩国的风斗士的人,一定觉得跆拳道除了腿法,拳法也很厉害。
不光能踢木板,效率也极高。
出招快,收招很利落,有点接近实战。
而在韩国的一些黑帮片和青春片中,实战型的打法占主流,飞踢,膝撞,近身的缠斗,地面的扭打,看上去真实性很强。
日本的空手道和柔道号称很强,^_^ 网上大家都说实战中的空手道和散打有的一比。
没看过什么日本人自己的电影,而在香港电影中出现的人也都被李连杰,成龙和更早的李小龙打的猪头一样,。
倒是香港郭富城和古天乐拍了一部柔道龙虎榜,里面把柔道美化了一番。
对了,日本还有忍术,除了神秘还是神秘,电影中没看出任何实战的意义。
就像是忍者神龟。
呵呵泰拳的强悍众所周知,最有名的电影当然是tonny的拳霸和冬荫功,这两部片子把泰拳的捧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每部片子中,都有tonny和各种流派武术的对决,跆拳道,拳击,武术,摔跤,竟然还有巴西柔术。
第一次看到有人在电影中表演巴西柔术,很不错,步伐灵活多变,腿技多而连贯。
但这不是格雷西柔术的全部,最重要的寝技估计实在是没法表现了,因为那样的缠斗吸引不了眼球。
个人认为,空手道,跆拳道,军队格斗技等等对上泰拳是有比较大的劣势,速度,力量,击打部位,打击的有效性都不行。
而摔跤,巴西柔术,柔道,包括传说中的合气道等近身技和关节技,在一定距离,空间的条件下,还是可以有效对泰拳进行一些遏制。
中国的武术博大精神,但是,不想讨论卧虎藏龙,霍元甲,英雄等等这些武术电影。
也看过一些地下流传的中国武术打擂的视频,XX拳掌门对XX拳掌门,速度和力量看上去和我们打架差不多。
真正在电影中表现格斗艺术的,非甄子丹莫属。
甄子丹出道的时候也是香港打星本色,讲究招数的华丽。
视觉效果上去了,但欠真实。
包括后来的七剑和龙虎门也是如此。
但到了杀破狼,这可以说是一部为量身为甄子丹打造的的电影,充分表现出了甄子丹速度,力量和那股狠劲,当然他的对手选的也很不错,吴京,洪金宝功夫底子都非常好,出招很干净。
尤其是甄子丹与洪金宝最后的对手戏,可以说是真正体现了MMA的精髓,合理的运用击打、抱摔、关节技,寝技等各种方式,目的不光是把对手打倒在地,而是要至对手于死地,获得最后的胜利。
导火线在动作上没有突破太多,但甄子丹的对手选的好,邹兆龙,他比洪金宝年轻,也比吴金更有效,吴金始终都有武术的影子,而邹在膝,肘,拳法的运用上已经更接近于实战,其实举一个细节就可以发现,两点之间最短的是直线,武术讲究的是招数,可以从任何角度和方向发起攻击,但是格斗,更多的是直拳,上撩,下砸,摆拳的运用非常谨慎,既会让自己城门大开,也容易被躲闪。
有兴趣的朋友在电影中可以注意一下。
下次有机会再说一下格斗游戏中格斗技术。
贴一些MMA和巴西柔术的介绍:MMA是英文“ Mixed Martial Arts ”的简称,即综合武术或者综合格斗。
MMA是一种集观赏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的优秀运动项目,现已成为国际武术搏击比赛的主要项目。
MMA运动是拳击、散打、柔道和摔跤等运动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是搏击运动的十项全能。
MMA比赛是体育比赛规则上的一个突破,它可以让所有的参赛者享有均等的机会, 既不会使某种功夫占有优势,也不会使某种功夫处于劣势。
MMA的规则对所有的武技一视同仁, 不同武术流派的练习者可以在统一的规则下同场竞技。
MMA运动的赛规可以让各方高手在一个公开且公平的环境下进行较量,是真实也最公平的一种竞赛方式。
在比赛中允许使用击打、抱摔、关节技等各种技术, 并在选手倒地时继续进行比赛。
踢、打、摔、拿等各种武技都可以得到完美展示。
巴西柔术(即格雷西柔术)起初是一种扭斗的武术,它的技术和策略主要基于对地面打斗的深入研究。
柔术练习者擅长将对手拖向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获得利于控制的姿势。
一旦形成控制姿势,柔术练习者可以使用关节技、绞技或击打技术等多种攻击手段,将对手制服。
巴西柔术的技术强调有效的利用杠杆原理,使用者可以使用很小的力气,将沉重的对手撬起,并产生巨大的力量。
杠杆的运用,可以让小个子、体重轻、柔弱的选手,保护自己不受身高力大的家伙的侵害。
实践证明:柔术选手在格斗比赛中,如UFC比赛中占有优势,这就表明这种武术是有效的。
多数的综合格斗技的选手,多兼练柔术,这也证明柔术在赛场内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统计表明:大多数真正的打斗都是在双方缠抱扭斗后,倒向地面结束的。
当对手力量和个头都占有优势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在倒地后防卫身强力大的对手,你会遇到极大的麻烦。
柔术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地面格斗”这一真实打斗难题的武术。
在街头,没有裁判监督或叫停,没有重量级、时间限制,没有回合和规则,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在正规的拳台上,按照规则,面对商定的对手的比赛,同有人想揍死你的街头打斗是不一样的。
您怎样才能防止比你强壮、高大的家伙把你摔到地上,骑在你身上,用他可以利用的任何东西袭击你呢?
对于《导火线》,写的肯定不如看的爽,还分文戏、武戏?
警匪片、动作片?
这不需要区分了吧。
《导火线》不是《龙虎门》,不是扶不太起的谢霆锋余文乐房祖名等人,渐渐的,甄子丹也要成为一个品牌了。
随便挑几个影片中的相关词语废话几句。
破军《导火线》又叫《杀破狼2》,它原名是叫《破军》(事实上,十来天前本人以为这是两部片子,一半是那部怪怪的投名状所导致)。
电影原名为《破军》,由于“破军星”为北斗七星之一,古书称之为“耗星”,“耗”代表破坏力,主万事万物,一定先有破坏才有建设。
但由于开镜后,多位演员包括甄子丹以及多位武指于拍摄时受伤,令拍摄进度大受影响,故决定改戏名,希望台前幕后人员工作顺利。
后一转,很简单,回到天上的三颗煞星,七杀、破军、贪狼,分别代表毁灭、斗争、贪婪。
《破军》何意,明显不过。
看到打得双眼发红的甄子丹,哪还需要什么心理刻画,情绪铺垫,打,打,还是打!
就想北野武的处女作名字,《一个极其凶暴的男人》,小心恶警!
《杀破狼》最HIGH的一场戏自然是兵刃在手的巷战,只可惜,在《导火线》里没了冷兵器,反设成了持续的枪战和追逐,在马军枪法神准之外,古仔又身中数枪,奇迹般不死。
松花江松花江,这美丽名字的来历真是范冰冰编说的通俗打工版说法?
相信不仅东北同胞有疑问,多数观众都持有疑问。
事实是这样的: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的松花江,“松花”源于满语,意思是“白色的”江,它为黑龙江最大支流。
说回来,台词本来就是编的,不过借范冰冰说出来而已。
该角色本来就是点缀,弄成片中所见大家估计也不在意,同样的,对于“制服女上司”许晴,亦是一样道理。
疏漏为什么气流掀翻后不流产,为什么医院绑架能出入自由……,《导火线》可以说有很多BUG,但是只要动作没BUG就可以了,比如说本来血污满脸的人下一镜头突然间神清气爽。
自然,《导火线》不会犯此类错误。
由于动作场面占据时间太长,很多人物都停于表面化,记忆深点的是那个英勇钻电梯里头的年轻女警员。
但,似乎也不需要怎么个深入吧,不然适得其反。
荒野先前怀疑着这片原野来眼熟,借助来自IMDB的说法,一想茂密的野草和矮矮小树林,似乎正是《战狼传说》、《杀破狼》以及《黑社会》、《放逐》的一块相同的故事场景(尤其是《放逐》,可以回忆一下),这块乡下外景在香港电影里出现重复,并非不可能。
呼唤香港地理强人,或者手头有片源的人考据对比。
你完蛋啦,Tony!
看到这一句忍不住笑了出来。
Tony Ja(大哥和二弟)和Tony Jaa什么联系再清楚不过。
硬碰硬的结尾大战,除了邹兆龙嘴上一句“你妈的”之外,只有拳脚和身体的重击声响,身体和地面的不断撞击。
长时期的眼花缭乱后,突然蹦出这么一句。
甄子丹,你的叫阵声大家都听到了,泰国小伙应该也听得到。
最后,排除力挺国货的心理。
很客观的说一句,泰拳骨头折拗断裂很爽吗?
不觉得。
甄子丹确实做得比Tony Jaa好——40多岁不算老,继续继续努力。
我们也可以跟句:“你完蛋啦!
Tony!
”(这样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多人期待上演中泰二人PK)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502923/
TOM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导火线》:回归到肉搏时代的功夫电影 □文/火神纪
我们索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呢。
不论电影怎么拍,总会有人去责骂有人去赞赏。
于是,当我们感觉对味的时候,我们是否还去苛求更多的东西呢。
乔伊·崔比昂尼曾经教导我说:Just do it;影评人只是那些当不成演员和导演的人,谁应该去在意他们的看法呢。
——火神纪。
题记。
香港功夫电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疲软时期,伴随着全世界动作电影的整体疲软,太多的电脑特技、太多的矫揉造作,看起来反而不如泰国《拳霸》系列真实可信了;可以说,正是《拳霸》系列那种朴实的肉搏风格给了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是它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已经逝去了的功夫电影旧时代里去。
从05年的《杀破狼》开始,香港的功夫电影才给了我们足够多的惊喜,彻底地宣告了香港功夫电影疲软时期的彻底结束;去年的《狗咬狗》也生猛可人,带着一种黑色蕴意对人性和现实的残酷剖析达到了一定的深度;相比之下《龙虎门》和前阵子的《男儿本色》也许就要差一些了,可是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感知,香港电影、香港的功夫电影并未死去。
在近乎绝望的时候给我们希望,这一点很重要。
对于纯粹动作片影迷来说,动作片里的那些文绉绉的情感戏总是被忽略,从头到尾畅快淋漓地打以及打得好看,也许那就是最好的功夫电影了。
于是为了讨好纯粹的动作影迷,许多动作片总是牺牲了文戏而更注重动作场面的设计。
然而,这部电影在动作戏的设计以及剧情编排也许可以称得上是平分秋色,这一点足以给像我这种纯粹动作影迷之外的更多影迷以惊喜。
当然,比起纯粹靠剧情取胜的文艺电影来,这部电影的剧情设计依旧显得粗糙;然而如果比起其它的动作片来,这部电影的剧情可谓是制作精良了。
我更喜欢的是这部电影的文戏部分;也许,因为其它的功夫电影总是太不注重文戏的剧情编排有关,这部电影明显要更饱满些。
用一个装满了大钞的高压锅和一碗方便面的生日来反衬人物的内心;如果说,甄子丹和邹兆龙最后的那场压轴大战是这部电影的武戏里最华丽的一场视觉肉搏,那么也可以说,在这部电影里古天乐作为卧底的尴尬身份以及他与范冰冰饰演的啤酒女秋堤的感情发展构建了这部电影文戏部分里最重要的一条线索。
电影兼顾了马军和华生的友情、华生与秋堤的爱情和黄Sir作为上司对下级的关爱之情,这是代表正义的正面人物的情感描绘;而电影也同时描绘了越南帮三兄弟作为反面人物对外的冷酷残暴以及对母亲的孝顺来反衬人物的情感。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文戏出色,因为这部电影在剧情的细节处理上也许不是很细腻,用一种非常简单明了化的警匪矛盾、正义与邪恶的矛盾来支撑起整部电影的剧情大纲,然而它在塑造人物以及考虑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方面显得比较出色。
情感、爱情和已经成了惯例的卧底,这一切构建起来的文戏也许并不能让我们感觉惊喜。
然而这部电影所塑造出来的几个角色本身所映射出来的饱满人格却是值得称赞的。
当然作为动作片来看,其重中之重依旧应该是它的动作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观赏性。
首先这是一部回归到肉搏时代里的功夫电影,这一点在我看来似乎是无可置疑的;至少要比甄子丹的上一部电影《龙虎门》要好看得多。
或者说,肉搏式的拳拳到位要比炫丽的电脑特效来得更吸引我。
暴力,击打,搏斗;这部电影引进了更多的是近身搏击里的缠、扣、压、打,也许并不比以前注重造型的动作片帅气,但是绝对更真实也更实用。
当然我们不可能真的去追加这部电影那些动作设计的实用性,可是放在电影里来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成熟的甄子丹,更接近于实战的近身搏击明显要更具有信服力。
甄子丹与邹兆龙的这场压轴大战也许比不上《杀破狼》里甄子丹与吴京、洪金宝的两场华丽对打,可是比起同档期《男儿本色》里吴京独挑大梁的那场三英战吕布的压轴大战要好许多。
而这部电影里的阿虎把一个小女孩重提来威胁穷追不舍的马军并且最后把小女孩扔出十来米远并把她摔死的戏则大可不必了。
也许电影仅仅只是想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的冷酷无情和丧心病狂,也为后面马军把死阿虎埋下一段感情伏笔,可是这样的描绘对于电影的整体剧情来说并不是必须的,于是显得有点多余了。
这一组镜头让我想起了陈冠希和李灿森的那部《狗咬狗》;可是那部电影似乎更多的是挖掘人性底层最直白的求生欲望,放在这部电影里有点过分残忍画蛇添足了。
演而优则指、则导。
甄子丹的勤奋和兢兢业业让我们看到了香港功夫电影的新希望。
从一个科班出身动作明星到编剧、武指、动作导演,身兼众职的甄子丹在演艺之路越走越宽的同时,我们则看到一个渐渐成熟而且变得稳重的“甄功夫”风格。
这部由司徒锦鹏编剧、叶伟信执导、甄子丹出任动作导演和主演,吕良伟和邹兆龙出任反角、古天乐和范冰冰担当主要角色以及郑则仕衣不带水的表演打造出来的《导火线》,就动作片来说,这样的阵容不可能会让我们失望。
可以说,这是近年来我所看到的功夫电影里最喜欢的一部,文戏和武戏不分伯仲的侧重似乎更能替这部电影争取到潜在市场的观众好感。
而在武戏上的设计,这种拳拳到肉回归到肉搏时代的功夫电影,也更能吸引到纯粹的动作电影迷。
在这部电影里,我想说,我看到的是香港功夫电影精致的前路;至少,我们不该绝望。
2007-08-22;丁亥年戊申月戊子日。
三伏第9天。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导火线》 ■译名:《Flash Point》 ■导演:叶伟信(Wilson Yip)、甄子丹(Donnie Yen) ■主演:甄子丹(Donnie Yen)、古天乐(Louis Koo)、邹兆龙(Collin Chou)、范冰冰(Bingbing Fan)、吕良伟(Ray Lui) ■地区:香港 ■类型:动作 ■片长:88 min ■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 ■发行:Cinebox ■上映: 2007年8月3日
只有动作戏可以一看
本片槽点实在太多,从甄子丹嘟着的傲娇小嘴,到匪徒老娘的乱入,到最后单挑时甄子丹出色的演绎了所有女下位应该掌握的具体姿势,以及不得不说的配音喊的太无力了。。。最后结尾还想把洛城机密推上去么。。真是XC
这不影片可以用剧中人的名字概括——阿渣
动作场面值四星,尤其是邹兆龙和甄子丹的最后大战,看武术动作拆解真的动作设计很细,格斗招式超多,剧情就三星了,不过甄子丹*邹兆龙*释行宇的打戏+渣哥跳舞+黑古也是很值,以及,fbb是真漂亮啊,全片除了出场两分钟一句话的汪圆圆,基本算是唯一女性角色,真的漂亮
忽然意识到原来是看过的,松花江嘛
我只能说我最近动作片看多了所以有点腻。不过Tony的那个表情我真是喜欢呐,霸气霸气。
甄子丹和邹兆龙的MMA实战太好看又好用了,近来打斗场面第一!然而剧情和不少演员很弱,整部片的“好人”阵营里,只有甄子丹一个头脑清楚:老天和法律惩罚不了有钱有权的恶人,所以他的方式最直接——“自卫反击战”,打到死为止,“死人是不会说话的”,也没机会再作恶了。最可惜的是释行宇打得太少,
简单,生猛。为甄子丹逐渐成形的动作设计加到四星。
地面技上一班日本武师应该贡献不少吧,再次证明演技之神影帝之王古仔完爆丹哥,丹哥以后可以考虑戴个面具只拍打戏,还是满酷的。
硬桥硬马的警匪片~千篇一律~
【6】动作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看,你可以永远相信甄子丹的动作设计。但商业气息太重,文戏几乎放弃掉了。属于优秀的动作爽片那一挂,而且“烤鸡炸弹”那一幕简直将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运用的炉火纯青(可以入选编剧教材了)。但是离老港片银河映像的那种宿命苍凉感还是差一截子的(ps 好久没看到冰冰,这次看到后简直绝美)
原来有了功夫什么都能干!!!
动作片看的人很累的。
甄子丹也就那屌样儿了,除了打架能看之外再没啥。戏霸一个
全程带入被打者,沉浸式看电影,拳拳到肉真实到让人在电脑前躲来躲去(手动捂脸
純粹的動作片,劇情有些不合情理
古天乐这个角色更适合陈冠希,马军的形象还是单薄了,可以加几段回忆什么的
配备大陆女星的阵容,精彩到无脑的打戏,叶伟信算是CEPA下的得益者吧。
1,甄子丹是一路跑成功夫巨星的2,找甄子丹演叶问真是再合适不过了3,甄哥告诉我们有时候打人不需要理由
好爽的打戏,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的就是甄子丹的电影。以暴制暴,爽就完事儿了,警察就是要抓贼。2007第44届金马奖 第27届金像奖双料最佳动作设计 甄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