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种方式形容雨
1000 Arten Regen zu beschreiben,Different Kinds of Rain
导演:伊莎贝尔·普拉尔
主演:比亚内·梅德尔,毕碧安娜·贝格,路易斯·霍夫曼,雅尼娜·福茨,尼古拉·威尔,艾玛·巴丁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简介:门已经关了好几个星期了。少年迈克把自己关在里面,把无助的父亲、母亲和姐姐拒之门外。迈克并没有生病,只是下定决心不想再涉足外面的世界了。在日本,人们把这样的年轻人称为“蛰居族”。这样的行为在西方国家也逐渐蔓延开来。他的家人只能每天站在紧闭的门前等待、询问、发火、绝望、指责、无视和期待,别无他法。详细 >
音效满分
my future
仿佛也是没有什么办法了
2018上海电影节打卡
估计很多人看完第一感觉这是他妈什么玩意,拍个鸡毛呢,这孩子智障吗,怎会有如此不负责任的人,我也是。但是想了一会儿觉得这片可解读的地方还是不少的,首先是这种人是真实存在的,他代表了某类不需要被理解也漠视一切的群体;其次是创作者很坏,他压根就没想解释男孩不露面的原因,而是通过这个角色的缺席来描述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父亲“麻木”的倾诉对象,母亲对相似男孩的移情,和女儿对得不到爱的自毁,都描述得清晰明了;母亲和女儿的角色相对吃重,对她们相互之间关系的阐述也颇具现实意义。至于为什么偏偏是雨,可能与其自带的惆怅属性有很大关系。所以不必去纠结原因到底是什么,至少影片已经给了明确的结局,已经很完整了。
OST我之前循环了挺久,于是顺利被骗走90分钟……
绝不去共情,都特么有病
我没看懂。但是见到导演的经历 好奇特,还有一些奇怪提问~一些英文很溜的美眉
一直在想最后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走出房门,那个拥抱瞬间泪目了。我用一千种方式形容雨,也可以用一千种方式形容我心里的悲伤。(路易斯.霍夫曼的电影看多了真的容易忘记他的年龄)
在国内,蛰居族最终的结局,基本上就是父母撬开房门。一声叹息。
不算长的电影,但就像淅淅沥沥的连绵雨季给人的感觉一样沉闷。儿子/哥哥身份的空缺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家庭的隔阂。父亲陷入烦躁崩溃,无法适应自己的儿子躲进屋中选择避开外界的生活方式(父亲对于一家之主所承担的自身责任的看重)。母亲移情“出轨”,与儿子的同学产生了特殊的依恋情感(母亲对于母爱缺失的愧疚)。女儿寂寞孤独,被家人偏心对待,缺少爱与关怀,勾引了好友的男友(自身人格的自卑)。导演没有采用评判的眼光看待这个家庭,只是单纯勾勒了另一种生活。面对大雨如注,你可以躲避它,也可以走进雨中感受它,这不是一种生死抉择,仅仅只是形容雨的一千种方式之一。
落在你肌肤上的才是最好的雨。名字真浪漫
非常文艺的电影名
被简介和片名吸引,但是真难看
SIFF 蛰居原来已经是世界性问题了啊 尽然还有导演见面会 好想问她 家为何会伤人
7.5/想法不错的电影,结尾很喜欢。依然爱你,只是因为你家庭的崩坏实在是巨大的伤害。每个人回归每个人,不要过分干预和被干预。配乐太棒啦,女导挺酷的
三星给片名、镜头语言和配乐,可能最近不是很文艺,看不得文艺片了…如果我是母亲应该会暴力拆门,哈哈哈,尽管很不道德。
断网断水断食,还有不出来的?
小便在瓶子里,大便呢。。。还有窗户那边那个帘子取下来不就能看到里面的麦克了吗。。不过三个至亲躺在门口那。唉。一千种方式的雨都由麦克制造出来淋在家人身上,妹妹与家人跟生活和解了,回归正常社会,如果这就是蛰居族,没有前文铺垫的情况下,真是自私到猪狗不如。
还过得去,只是还不如片名有意思。留白是种聪明的必要,当然要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