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一半的时候,我觉得这样让人耳目一新的电影我应该是给3颗星的,可是不知不觉,却还是给了4颗星。
因为咱毕竟不是个专业影评人,咱只是个小观众!
青春是什么?
是直接,是坦言不讳,是最接近真实的情感状态,是毫不刻意的表现出喜欢不喜欢,今天我可以是你最好的伙伴,和你一起买醉,明天我可以因为你点狂妄自大,甚至有些嫉妒也好,羡慕也好,就会孤立你,这还不算,我还要你在人群面前出丑,可,真正的好朋友说到底还是默默陪在你身边,我也仍然会偷偷的去关心你,去和你分享我的快乐或者忧伤,会和你说自己的悄悄话,只是和你。
也许,在我们现在看来,影片的台词太过直接,我只是觉得,或许是我们看的太多的中国式戏剧电影,已经熟悉了那种,尔康!
别走,的背书式,你浓我浓的台词,也熟悉了你现在所有拥有的交际方式,忘了自己最初的说话方式,仔细想想,你在15岁不到16岁的时候,是怎么说话的?
是怎么处理亲情,友情,爱情的?
是怎么处理与人的交际的?
想想就明白了,这部电影到底是好是坏。
这部电影看起来好像有点粗糙,有很多东西没表达完整的感觉,但其实,你真的错了,而且错的很愚蠢。
我恰恰觉得这部电影有很多细节上的处理都是很细腻的,不像是男人导演能拍的出来的。
就算是也是个女编剧。
这部影片的中文翻译,还有一个名字,叫《艾玛好色》。
仔细想来,根据剧情来看,两个译名似乎都不是很好,但本人不懂挪威语,也不知道怎样的翻译,才能信、达、雅。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的第一个直觉,导演应该是女性,在谷歌上搜了一下,果如其然。
但因为IMDB中关于导演Jannicke Systad Jacobsen的网页打不开,而百度中文搜索中,关于这位导演的信息几乎为零,所以无法确认这位导演的进一步信息。
不过根据影片的内容,可以推测出,导演是一位女权主义者。
影视作品中男性欲望的视角,是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命题之一。
而这部影片,却以一个16岁的女孩艾玛为主角,展示她身体蓬勃的欲望,以及由此带来的困扰。
故事很简单,篇幅也不长,只有短短76分钟,但在好山好水好无聊的生活中,她以及她的朋友,还是努力想挣脱出来,可总是身不由己。
尽管最后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她终于跟心爱的男孩走到一起,可她面临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在我的观影经验中,以展现女孩身体欲望为主题的电影,法国知名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拍过《含苞待放》,路数不同,内容相似。
仅有的几部展现女性视角的影片,虽然无法改变影像中男权主义泛滥的事实,但这种影像的存在本身,即是一种控诉。
不知道多少人被营销号推荐的这系列电影所骗,反正我算一个[笑cry]。
从片名若有若无的挑逗,到几个稍纵即逝的裸露镜头,挂着青春情色的羊头卖的是一副百无聊赖的空洞狗肉。
不知道北欧人是不是真的很无趣,反正北欧的电影是真让人昏昏欲睡。
本该是欲火焚身的小清新情爱却从头至尾透着北极圈的冷。
只打两星给这世外桃源般的优美小镇,人烟稀少,空气清透,与世无争,看了真清心寡欲。
都说瘦的女性性欲强,想不到这么强,我们男生的翻版,我喜欢性欲强的的女生,我喜欢骨感的,哈哈哈哈,味道特别浓!
电影不是裸露画面很多,但是很真实,我很喜欢,这种青涩的阴道分泌,精液溢出的青春,每时每刻都诱惑着,观众的我,保持到终场!
在这炎热却浪漫的夏日里,最适合看一部“小清新版的情色片”——《挪威的呻吟》。
-1-北欧美景常常让我们惊叹艳羡,然而对于在当地小镇生活的青少年来说,只有两个字评语——“傻逼”。
傻逼的群山,傻逼的旷野,傻逼的公交站,傻逼的屋子,傻逼羊,傻逼小孩……每次校车经过写着小镇名的欢迎牌,女主和好友都会不一而同地竖起中指。
与其说她们叛逆,不如说是对家乡闭塞无聊的人和事的一种反抗。
主角叫艾玛,一位长着一头金发,身材高挑,容貌清秀的高中生。
偶尔面露腼腆的她,其实体内藏着你想象不到的旺盛的性欲。
打色情电话,频繁的性幻想,然后“自嗨”,这些都是她的日常。
当然,可爱的艾玛也有自己的梦中情人——同班的大好青年阿图尔。
她时常变着花样幻想和阿图尔躺在一张床上。
-2 -得知阿图尔也参加派对,艾玛精心打扮起来,穿上了一条薄纱仙女裙。
这条漂亮的裙子是好朋友的姐姐鼓励下买的。
这个姐姐在奥斯陆读大学,过的就是艾玛向往的那种酷酷的生活。
艾玛这身打扮果然吸引到阿图尔的注意,两人微妙地交换着眼神。
这时候艾玛有点小紧张,走到室外透气。
阿尔图跟着走来,站在了她身旁。
音乐盒梦幻的声音响起,王子和公主的浪漫表白就要开始啦!
结果,画风一转,我们看到的是,阿图尔居然掏出自己的“老二”去戳艾玛的裙子。
WAHT?!艾玛的表情虽然尴尬,但也有掩藏不住的喜悦。
回到派对后,艾玛马上跟朋友们分享这件事,朋友却说:“你喝多了吧。
”大家质问阿图尔,阿图尔当场否认。
所有的目光落到了艾玛一人身上……
-3-艾玛从此在学校的日子那叫一个苦逼。
被同学扔纸条,嘲笑,质疑,奚落。
大家都笑她神经病,连好朋友也不得不疏远她,最后只剩下与垃圾桶为伴。
哪怕躲进厕所里掉眼泪,也会看见隔板上不知道谁写的“老二艾玛”……可怜的艾玛在经历一场“社交自杀”,用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被同龄人孤立和排挤的孩子,每一天的上学都是在走向坟墓。
一边要应付外界的敌意,一边要控制体内的骚动。
压力越大,荷尔蒙越活跃,艾玛饥渴的性欲像火山一样喷发了。
性幻想也升级为不分场合,不分男女,无时无刻。
我们看到后悔的阿图尔来找艾玛重归于好。
这当然是幻想。
这类幻想经常和现实交织在一起,难免引人怀疑,那晚在派对上发生的事,究竟会不会也只是幻觉……
-4-艾玛无法排遣的苦闷包括在家里得不到支持。
从电话账单发现女儿打色情电话后,难堪的母亲只会问“你为什么打那个号码”而没有一句关心的话。
讽刺的是,女儿打色情电话找人倾诉,热线那一端的猛男反而很善解人意地开导她——一定有跟你谈得来和了解你的人。
艾玛决定离家出走,连夜去找那个在大学的玛利亚姐姐。
这也是船长最喜欢的一part。
一进城,奥斯陆自由开放的城市气息就扑面而来。
艾玛找到了她的宿舍,跟玛利亚讲述了那件事的经过和这段时间以来的不快乐,玛利亚深深地抱了抱艾玛说:“你什么都没有做错。
”接着,其他室友也加入进来安慰艾玛,大家一起说笑,唱歌,喝酒,跳舞……把讨厌的家乡和那帮烂人统统抛到脑后。
-5-发现女儿不见后,心急的母亲去询问邻居。
隔壁老大妈平日喜欢监视别人一举一动的习惯虽然令人不齿,但这时候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老大妈翻开她做记录的小本本,逐条读出艾玛的行踪后,还不忘“温馨”提示一句:“艾玛最近很孤单。
”艾玛的母亲才被一语惊醒。
母亲亲自来接女儿回家。
母女和解了。
艾玛回到了小镇,此刻的心情,已经与离开前大不一样,变得轻松和从容了许多。
这对于她来说,也算一次小小的成长吧。
如果一定要在“情色片”和“青春片”二者里选其一,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内涵还是属于青春片。
跟传统的青春片一样,除了讲述青春期的烦恼以外,友情,亲情和爱情的几条主线都发展得很饱满,里面的好朋友,邻居,杂货店老板的表演带来了很多惊喜和笑点。
女导演用露骨但幽默的手法展现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挪威清新的自然风光更增添出这份梦幻的诗意。
确实在少女电影中拍出了新意。
本片荣获纽约翠贝卡影展最佳剧本奖。
就像宿舍的大哥哥说的:“谁没事拿自己的老二到处戳?
要看人的好不好!
”有胆拿“老二”戳我没胆承认,凭什么!
因为,不是人人都有艾玛的勇气接受自己原本面目的啊!
那么,也许爱情的魔力能帮你踏出第一步,撕掉面具,走出自我封闭的盒子。
你会发现,在广阔的新天地,有你的同类在等着你。
应该说是有趣的电影。
有过被排挤的青春,所以艾玛的幻想,艾玛孤零零一人,真的有股酸涩青春味道。
结局有点扯淡。
我的被排挤的记忆,最后以忘记那个男孩告终。
他从来没有向我承认过错误,当然也不必要。
我从未坦诚过其实我对他是有意思吧。。。
无论怎样,那种懵懂的误解,从未得以澄清。
那时我们相互怨恨,他利用他的影响力,成功的让我受到排挤。
我也像艾玛一样孤独无助。
最后的最后,我认识了另外一个男孩。
我有了新的开始。
我忘记了那些伤痛。
这才是正常的结局。
刚刚看完那些年,我意识到,如果那些年我给两颗心的话,这部怎么可能只有三颗心?
果断改为四颗星
奥丁大神了赐予北欧民族勇猛强悍的个性,所以初看挪威这部文艺小清新电影颇觉不适。
这是小镇姑娘艾玛的青春期故事,充满躁动幻想与困惑伤心。
看似难堪的“老二艾玛”经历成为了成长路上的历练,结尾自然是一切安好。
七十分钟的电影,简单的人物关系,艾玛和她妈,艾玛和英格丽、莎拉,艾玛和阿图尔,亲情友情爱情,展现的美好朴实自然,再加上略微有些伤感的配乐,对文艺范向来没抵抗力的我,自然是喜欢。
喜欢电影里头地广人稀的简单小镇,喜欢个性十足的萨拉,喜欢艾玛的大兔牙,更喜欢为见阿图尔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头上别一枝花的艾玛。
第一次遇到她,被一个小姑娘听着电话手淫的场面吓到,迅速地放弃;如今刻意搜索,发现大家对她的评价居然都是小清新……无论如何,最终还是看了这部电影。
荷尔蒙开始泛滥的少女,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排解性冲动,性爱电话,性幻想啦,无论如何,还算稳定在一个平衡态。
平衡被打破是在她心爱的人对她做了一个近乎猥亵的行为后(“近乎”是因为在我的观念里绝对是了,但不了解外国妞的思维),她说出“他拿鸡巴戳了我”,之后同伴的离弃,同学的孤立,各种外号,被排挤……少女开始被所有人指指点点,甚至妈妈也不理解。
一切的起始无非是青春的荷尔蒙。
随着知识的了解,知道了性本能是一种再合理不过的理念,十五六岁,刚刚开始发作,没有合理引导,国外妞比较开放,已经学会运用性爱电话来解决;犹记得,当年的我们,只是觉得“性”羞耻,好像只有那些不学好的孩子才会在网吧找各种“老师”上这种课。
但是胡思乱想是少男少女的通病:他是不是喜欢我啦?
A喜欢B啦!
几乎全班男生都对隔壁班班花有好感啦……情愫暗生与“早恋可耻”共同充斥了那段朦胧岁月(不乏一些坚决抵制老师家长政策,认真落实早恋行为的少年,但我身边的大部分也就是想想罢了)。
如今快到晚婚年龄,也浸淫在各种美剧英剧几年,再看这部电影,的确总的来说是“小清新”。
哪个少女不怀春?
荷尔蒙作祟,没什么大不了,女主角虽然幻想,但没有伤害到任何人,结合国情,我们这些小地方的少女们,当年怀春没那么高端,也就是看一些少女杂志,郭X明等等的小说罢了,再多点,也就是觉得自己与篮球队队长或者学生会骨干之类的人物相互喜欢,自作多情这一点和女主角略相似。
无论如何,电影最后给了我们一个好结果,不是从此后一蹶不振,无尽的自我放逐,所有人的背弃,最终那个男生承认了事实,男女主角走到了一起。
呵呵。
只能是电影。
现在,我抓紧青春期的尾巴,奠念那逝去的“傻比”日子,同时默默期待,在不远的未来,终于可以碰到对的人,相知相爱,结婚生子。
对了,如果能有一对儿女,我要教给他们正确的青春的理念,尽管,他们的妈妈,当年,也是不太正确的走了过来。
PS:1 女主角妈妈的工作服实在是太像我大中华中学的企鹅服了!
回忆起那段 肥硕校服 广播体操 淡淡情愫 坑爹作业的时光2 国外的妞就是高啊,十五六岁就清一色170+,真真让人羡慕嫉妒恨!
刚开始是好奇少女情色开始看的,看完可是一股小清新的清凉。
冲动的幻想 对父母的叛逆 对烟草味幼稚的执着 迷信唇膏 爱慕与嫉妒......都让人回忆起那段带点不可理喻的可爱十多岁年华。
女主很漂亮 静美的自然风光丽景 夸张却又不失坦诚的剧情 那种少年友情的复杂 恰到好处的优和配乐......一部看了不舍得删的电影。
1. 不愧是北欧,即使是夏天,也还是一贯的冷色调。
2. 这里面人与人的关系很好玩,爱玛和阿图尔明明相互喜欢,却谁也不敢说,阿图尔用下体戳了爱玛,爱玛自慰完就告诉别人了,她为什么要告诉别人呢?
也许私下再怎么老司机,真上战场也无所适从吧。
这就是少女的放荡与害羞。
3. 妈妈找不到爱玛了,就询问一直偷窥的邻居,全片最幽默的一段来了,邻居嘴硬的讲了一句“大家都说我是偷窥狂‘,妈妈赶紧说”当然不是“。
然后邻居就拿出小本子把爱玛的行踪说了一遍,还不忘补充”爱玛最近可孤独啦“。
有时候,也许身边人恰恰是最不了解你的那一个。
4. 妈妈这个角色也挺有意思,穿着个酷似中国校服的运动服跑步,还给萝卜工厂老板也穿上了一件。
5. 黑发妹子和男朋友在公交车上一起竖中指的那一幕,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第三幕。
6. 排名第二的是黑发妹子站在厕所门口问爱玛 ”你在哭吗”,艾玛说“没有”,黑发妹子说“太好了,我可安慰不了你“。
然后转身从洗手台抽出了张纸,递给刚哭过的爱玛,顺便说”我觉得你得和他好好谈谈”。
口嫌体直的孩纸~7. 第一幕当然是阿图尔站在校园门口说“我拿鸡巴戳了爱玛”,眼泪差点没忍住。
就冲这一幕,打十颗星。
8. 我不知道豆瓣上的人都是怎么打分的,至少在我这儿,非常推荐。
男孩最后好有爱的
从世界观一直到个人理解都不能苟同.....
欧洲片,闷骚啊
北欧控表示...男主那啥不错...片子色调很美啊
還不錯
没同感。
比那个所谓的《我的见鬼女友》好多了
女孩對於性的渴望,很少被提出來討論。整部戲不只是題材新穎,再加上敘事節奏輕快,讓人面對敏感的主題之餘也能被主角們單純的對話搞得哈哈大笑。背景音樂也相當好聽:)
Happy ending
我确实看不明白。不好意思。- -
啊啊啊我不太理解爱玛被孤立的原因
哪个少女不怀春
男主挺像小囧的。。求原声~
72.33
挺好玩的。
就算全世界小清新各有各不同的清新,随便拿鸡巴戳小姑娘也是不对的。
这不是情色片,这是青涩片。
又是豆瓣猜推荐我看的。。
我对北欧电影一般没神马抵抗力。。。更何况我对北欧帅哥juicing down不止。。。此片是玛丽苏必看之选。。。帅哥的大尺度HOLD不住。。。可是怎么只有76分钟啊。。。不知道是不是字幕原因,有些地方没看懂。。。
别看它标着喜剧就真把它当喜剧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