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电影院出来,电影的喜剧效果还是很足的!
电影里面最最可爱的就是小妖王胡巴了,说话的声音和小表情,各种萌萌哒。
然后就是梁先生饰演的屠四谷,从一开始赌场出老千、为了钱不择手段,到后来被小胡巴触动、甘愿帮助小胡巴一家,其中的情感变化还是很感人的。
最特别的是李宇春饰演的钱庄老板朱金真,戏份不是特别多,但四川话版的台词真的很魔性、很洗脑,听到现场好多人都在不停地模仿,同时也很惊讶,这居然是李宇春,李宇春居然要有这样的一面,很可爱、很霸气、很妩媚、还有点漂亮!
为了李宇春去看捉妖记2,之前从未看过,李宇春的演技非常好!
说话的时候,主要和梁先生的对手戏,举重若轻,力度刚刚好,最后那一句,换点贵的纸,重新开始!
然后扇子一开,太美了!
那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美哭了!
爱死李宇春啦!
过段时间再请同事看!
胡巴真的好可爱的!
我都被笑岔气了😂整个影院的观众都笑的好开心!
适合带着家人小孩一起看!!
《前任3》口碑票房两极分化的热点刚过去。
贺岁档四大天王中的《捉妖记2》,再次上演了口碑票房两端走的情况。
于是有了一个网络新词叫:审美隔离。
早在《捉妖记1》上映的时候,电影问鼎了当时国内影史票房冠军,并斩获200多项大大小小的票房纪录,这些都给《捉妖记2》铺下了康庄大道。
果不其所然,《捉妖记2》在贺岁档第一天就拿下了5.4亿的票房,按照大年初一第一天首日近13亿票房来算,《捉妖记2》票房贡献了半壁江山。
对于大聪而言,《捉妖记2》或者“捉妖记”这个系列,其实是无聊的。
但是大聪能明白《捉妖记2》在贺岁档为何一票难求。
纵观下来,在整个贺岁档期,《唐人街探案2》虽然是喜剧,但是剧情主线毕竟是探案,逻辑缜密烧脑,少了儿童市场。
一开始票房起飞难,但上映三日,开始赶超《捉妖记2》。
《西游记女儿国》虽然IP人尽皆知,但口碑跌至冰点,再加上是爱情题材,也不足以合家老少前往。
再来是《红海行动》,最不像贺岁片的一部电影,但口碑爆棚,正在逆袭中,不过血腥程度也让有些带小孩的家长斟酌。
所以算下来,《捉妖记2》不用过脑的剧情,一开场就春晚一样的舞蹈,尊定了该电影就是为贺岁档起量身打造的。
再加上现在国内大街小巷的胡巴形象,都在召唤着大家过年的一项全家娱乐活动,就是一起进电影院看一场欢乐的《捉妖记2》。
小孩看胡巴,上年纪的观众由梁朝伟拉进影院(比如大聪),流量看李宇春,如果把电影看成一道菜,不得不说《捉妖记2》在配置上,组了一手好食材。
食材说完,我们来看看烹饪方式,《捉妖记2》可谓是完全衣钵了年夜饭的特征,什么菜都要来一点,做到“年年有余”。
但是这个乱炖的叙事方式放在电影中,就会让故事变得十分松散没有主次,甚至是有些无聊。
如果影片每一段戏都十分出彩也就算了,但是除了梁朝伟的戏有些自然以外,其他的戏份都十分尴尬,而且每一场戏之间的关系也并没有很大,断裂感十分明显。
一般来说电影剧情会分主线和副线,最后随着剧情发展汇在一起。
而《捉妖记2》根本分不清主线副线,甚至不知道影片到底有多少线。
故事一开始讲述胡巴继续被妖界的坏妖追杀,至于为什么,来不及解释了,跳完春晚舞马上就要跑路了。
如果影片按照胡巴的逃亡冒险所见所闻所感,来一次胡巴成长历险记,最后胡巴会说话,甚至成长感悟了些什么,说不定影片故事还扎实一些。
但是胡巴从头到尾依旧是那个胡巴,始终作为一个符号一个吉祥物摆设在电影中,实在让人遗憾。
胡巴找父母的路上,偶遇梁朝伟,于是打开梁朝伟他自己的一条线,又是赌钱,又是逼婚,又是马戏魔术表演,好不热闹。
但完全和《捉妖记2》的主线故事,没有一点关系,感觉只是正好梁朝伟凑巧落在了这个人妖世界背景,所以观众借着梁朝伟的视角,扩展了对“捉妖记”系列的世界格局。
可能是因为梁朝伟是大聪的爱豆,反而觉得梁朝伟这条线如果变成主线,还更好玩一些。
但坏就坏在,导演没有把梁朝伟的线,和影片本身的主题结合起来。
另外李宇春饰演的朱金真,说着家乡的四川话,和梁朝伟一起演戏产生的化学反应,多少让人有些眼前一亮。
李宇春的演技,说真的还不错,起码看起来很自然,高冷,算是一种变相的本色演出吧。
井柏然和白百合这一条线,他们一会要找井柏然的父亲,一会帮助刺妖母子团聚,一会又要找胡巴,中间还要抓抓妖,吃吃醋,修修武器装备。
他俩涣散的剧情,如同看不定期更新的日常,前后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和交代,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编剧为何对剧情的设计这么草率。
特别是有一幕,井柏然和白百合坐在思念坛,知道了胡巴在热气球,按理说他们寻子心切,知晓胡巴下落后理应赶快去找了。
但他们的反而依然坐在那,继续欣赏着热气球沙雕傻笑,不紧不慢的说:哇原来我们的胡巴,也和我们在同一个小镇呢...嘻嘻。
这…请问你们不着急吗,不急着见胡巴吗,这样的人物情绪反应不是搞笑,而是可笑。
影片最后,商业大片总要来一场最终对决,出来一个意料之中的大反派,一场并不怎么精彩的打斗之后,反派理所当然的挂了。
但问题是,捉妖记系列已经出了两部,我们始终不知道妖界抓胡巴干嘛,人间又要胡巴干嘛。
你们拿胡巴要杀要剐要供奉,起码给一个解释吧,不要总是拿“胡巴能改变人界妖界世界”这些说词为借口,来强行安排人妖两界的对抗。
说了这么多,大聪其实并不想吐槽《捉妖记2》,更多的还是有些心疼和遗憾。
说实话,《捉妖记1,2》营造的故事背景,以及整个人界妖界的格局,细节还是很多的。
特别是《捉妖记2》里,世界格局更大,妖的种类更多,人间小镇的建筑和生活日常的描写,道具,服装等等,也都变着心思呈现出更多的新奇百怪,特效三维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些都能看出《捉妖记2》的用心良苦,但为什么这些都做好了,就不能在一部电影的灵魂之处(故事)多放些心思呢。
在此,对《捉妖记2》的态度,除了可惜和觉得太急功近利,已看不出太多的诚意了。
2018贺岁档影评解析:《红海行动》,可直接更名为“轰嗨行动”《唐人街探案2》你看懂了几成?!
《西游记女儿国》:幽灵公主+水形物语+少年派+能生就鼓励生(二胎政策)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首先表白梁先生,贡献了十足的演技和幽默。
其次,李宇春饰演的钱庄老板朱金真,真的是颜值和演技双高,笑点十足,全场最高频的笑点几乎都在梁先生和李宇春的对手戏上了,李宇春的四川话更是一大亮点。
整个片子看下来笑点十足,剧情笑点泪点齐飞,虽然剧情没有脱出俗套,依旧是屠四古先以恶人形象出现,后在和胡巴的相处过程中产生感情,最后两线合并打boss的传统模式,但好在戏里亮点突出,配角也演技笑点到位。
过年,不就该看点合家欢的笑泪喜剧片嘛?
你说呢?
今天早上去看了捉妖记2,最大的感受是这剧没有半点突破,吃老本,与第一部相比要差很多,而且最后的结尾没有说明白,隐约觉得是为了拍下一部留后路,剧情很敷衍,不知道卖点在哪?
原谅我只能给5分,真的不能再多了,希望捉妖记到此结束,不要再来骗观众的时间和金钱了!!
对了,如果它要是事先说明此剧适合15周岁一下观看,我我也许会原谅它,毕竟后排的小屁孩笑得挺开心的〔摊手〕。
该笑的都能笑了,所以就还是鼓励一下吧。
捉妖记2讲述的是,胡巴寻亲,遇见并感动了梁朝伟,终极大boss没有出现还(所以我猜还会有3),大boss是一个卧底天师的妖怪,还有几个孕妇妖,都卧底在天师堂里,为的是听从了开始终极大boss的命令,带回去胡巴,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小妖,可以让人妖颠覆。
So…然后…就这样了……这一部的问题我觉得是,目的性都不大明确,立不住脚,所以一切剧情笑完了之后就太表面了。
本来柳霍二人是去天师堂找父亲,但是因为霍一天晚上看到了胡巴的踪迹,就变成找胡巴了,之后父亲就没再出现过了。
后面柳的那把剑,我以为和大boss大战的时候,会有妖来认个亲之类的呢,结果都没有。
反正父亲就没再出现了。
梁朝伟和笨笨有cp笑点,梁朝伟和李宇春有cp笑点,霍和大鹏有笑点,然后,笑点就仅仅是笑点而已。
还有,一个天师堂,卧底了那么多妖怪,期中还包括一个大boss,感觉天师堂好像没啥人了,只有妖了。
而且大boss云天师,给人感觉,一会儿是有善心明辨是非的(对待刺妖),一会儿又盲目听从军令(硬抓胡巴)。
所以,这些细想,都觉得解释不大通。
然后第一部,在想的问题是,人妖能不能共存,最终暂时答案是不能,所以让胡巴走了。
这一部考虑的问题,是妖能不能生活在人间,答案又是能了。
就因为,看到刺妖女子在牢里都很快乐。
so……?
这是因为你们柳霍二人,自己思念胡巴呀,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改变。
妖界发生了什么?
没交代。
人间发生了什么?
没交代。
所以感觉,一切都是凭柳霍的情感波动而定的,有点点飘。
好啦,我去吃水饺啦,先写到这,以后再想到继续写,欢迎大家补充。
我给五颗星,就因为我喜欢,喜欢就是喜欢呗。
给三星,一星给胡巴,二星给白百何,再加一星给美景特效,毕竟做得养眼又大气。
剧情烂死,对第一部的疑问没有交代,看了后看了什么说不上来。
白百何的打戏还是很出彩,演技还是一流。
这片子宣传过了,让人提前有了好感,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说实话过得去,适合一家大小一起看,票价还是能值回的。
2018年,喜剧奇幻电影《捉妖记2》为了梁朝伟给两颗星吧。。。
完全是炒冷饭了,把第一部打下来的口碑都糟蹋了。。
虽然作为喜剧也许合格了,在贺岁档也算是欢笑了一下,但是剧情的质量太差了。。。
只有跳梁小丑了。。
如果这是一个贺岁短片或者叫做外传。。
我心里更能接受吧。
因为作为续集。。
剧情上根本没有进展。。
突然有种自己没有版权了。。
只能炒冷饭的感觉。。
参考《龙之谷》。
这样的电影也就是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了。。
也许没有梁朝伟,估计更少人看了吧。。
真是可怜呢。。
春哥的出境也是很欢喜的。。
这个电影也就看看人了。。
还有大鹏和柳岩。。。
(╯‵□′)╯︵┻━┻ 编不下去了。。
这个电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高富帅的胡巴。。
第一部还有点能力体现。。
这部就剩丑萌了。。
而且越看越丑。。
还有种诡异的恐怖感。。
我是胡巴的分界线---推荐指数:★★☆(4/10分),从质量上讲也就这个分数了。。
完全没有剧情的闹剧。。
谈吐电影:操之过急的套现,粗制滥造的剧情文 | 执麦者2018年2月17日《捉妖记》第一部出品不易,在换角风波之后,依靠强大的网路宣传能力,博得24亿的惊人票房。
可以这么说,尽管第一部《捉妖记》缺点明显,但是它制作的诚意满满,营造的人妖的世界观架构是相当有趣的。
而且,第一部的主角里,井柏然的呆,白百何的灵,胡巴的萌,都相当有电影“人设”。
第一部《捉妖记》大卖,续集是板上钉钉的。
实际上,任何电影,续作制作的难度,远远要大过首部曲。
因为第一部,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需求,去讲述交代电影世界里的构成,妖是什么,人是什么,为什么争斗……这些问题,在第一部也很快以各式的方法解决。
而往往第二部要讲述的,其实是人物成长的故事。
比较起世界上经典的三部曲电影,像《黑客帝国》,《教父》,之所以第二部仍然有相当高的水准,原因就是基于这样的剧情延续。
我无需交代过多的剧情需求,可以把笔墨完全着墨于人物的成长,和新的悬疑的产生。
但是,这样的阐述方式,对于剧情的夯实程度,就有了更高的标准。
因为你一旦开始讲第二部的剧情,就一定要上衔接第一部的设定,下要链接第三部完结,甚至像《哈利波特》这种连番电影,需要层层衔接,有可能第一部的伏笔,最后一部才呈现结局。
实际上,这种剧情的设定,就是连载电影的魅力。
而粉丝群体庞大如《变形金刚》,为什么续集口碑一再崩盘,直到第五部续作票房扑街,实际就是迈克尔贝过于信任他的视觉打造,完全无视剧情的BUG。
不论是什么类型电影,科幻也好,奇幻也好,童话神话也好,脑洞可以再大,一定要有基本有序的剧情走向。
悬疑,反转,也是需要在出乎意外,又意料之中来设定,才是佳作。
前几日看《妖猫传》,因为原著本身思维的缜密,虽然是基于一个奇“幻”的剧情,但是异常合情合理的展现了电影的主题。
这种设定,才是一部优秀电影需求的前提。
当然,陈凯歌导演对于《妖猫传》原著如此极佳的剧情还原,只做到了形式上的美绝,故事上,还颇有累赘和遗憾。
《捉妖记2》在第一部大获全胜的前提下,野心勃勃,不仅拿下浙江卫视春晚,央视春晚等多家媒体的硬广,更是联合了诸多明星和媒体平台,大肆的做预热。
我曾经说过:“<捉妖记>是中国病毒营销最好的一部电影作品。
”可以这样说,这部品质中等的电影,完全是依托营销的价值,推动了网络发酵,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它本身的营销方式,可以说值得所有有一定资本的文化背景产品的金主和企宣团队好好研究一下。
中国电影,在电影周边产品的售卖上,一向贫瘠。
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二十年,也不过是产生了“长江七号”、“大圣归来”、“喜洋洋和灰太狼”等周边玩偶或者手办。
比如美日动则数十亿的周边产品售卖,的确,中国在电影周边产品研究的路,还有很长。
但是和“长江七号”里的“小七”大热一样,胡巴曾经也是在电影热映后享用了极高的玩偶售卖价值。
看得出来,在《捉妖记2》预热的前几个月,微博上就有为每一个单独的“妖”开通微博,其目的除了对电影做营销之外,也是在营造虚拟角色的价值,为周边产品做着良好的铺垫。
可以这么说,《捉妖记》系列可以成为一部有着极度商业用心,和运作渠道的商业系列作品。
可惜的是,第一部花费6年打造,第二部2年匆匆出炉的电影续作,败在的也是投资者急不可耐,急功近利的欲望上。
《捉妖记2》的剧情,可以说是毫无逻辑,槽点满满,梁朝伟的加入,不仅没有为电影带来他影帝级别的演技,浮夸的表演,和毫无意义的戏剧冲突,反而让这个觉得孤立于系列电影之间。
极其不容易打造出来的白百何和井柏然的组合,第一部尽管起初有一些违和感,但是逐渐在电影中建立默契,也在这一部重新归零。
我们可以理解电影在第二部要加入新的角色,但是李宇春饰演的角色,同样是完全独立的存在。
为了避免李宇春普通话表演过于出戏,以四川话的形式巧妙规避,也不是在藏拙的同时,让整个角色突兀。
而杨佑宁饰演的大反派,黑化过程看似有伏笔,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但是毫无线索,也毫无交代。
这种拍摄进度,就好像是为了凑齐每个角色的功能,而强行粘合的方式。
就好像你单独烹煮排骨,姜,藕片,调料……然后寄托合并就是一锅美汤一般。
这种强行融合的方式,只会让剧情拖沓,毫无意义,且不知所云。
而那些刻意增设的笑点,萌点,也因为剧情的跳脱显得无比的刻意,出戏。
诚然,《捉妖记》是一部儿童向的电影,但是如果只是瞄准儿童,那么,大量的成人台词,成人剧情就不应该出现。
事实上,《捉妖记》第一部,是一部相当老少咸宜的合家欢电影。
所以说,萌可以,有趣也可以,一定要恰如其分。
那些突兀的笑点,莫名其妙的煽情,只会让本身就支离破碎的剧情显得更加的浅薄,苍白。
不过不说,这部原本极具IP像,极具连番潜质的喜剧奇幻电影,完成可以成为一部集票房,口碑,营销研究价值为一体的现象作品,在第二部就颓势明显。
想在两年前赚到饱,匆匆的规划而来,希望用营销再次复制票房奇迹。
尽管在《捉妖记2》已经打破了春节档票房首日的记录,但是,你必须要明白,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不仅仅只是消费,还有许多理性的观众,会依据电影表现,口碑,专业网站评分给出的意见选择观影。
即便《捉妖记2》复制第一部的票房奇迹,这种厮混出来的价值,也丝毫无法给电影本身带去半点专业评价的荣光。
而这些评价,反而是电影票房之外最重要的价值。
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是因为它既要卖得出好价钱,还获得更好的口碑。
希望《捉妖记2》的这种操之过急,粗制滥造,在伏笔仍然存留的第三部,可以好好给与恢复吧。
春节这几日宅在家,各卫视的台被我翻来覆去地调,不是炒冷饭的剧,就是没完没了的综艺,也难怪还珠格格的收视率能刷出新高了。
没办法,只好连着几日看了纪实频道的纪录片,却叫我连连惊叹。
深刻感到,我们国家对非虚拟题材的驾驭几乎可以说是相当纯熟,不乏上乘之作,而虚构题材的佳作实在寥寥。
乃至到现在数得上来的经典也不过一二。
在电影界,这一现象更甚。
故事的味同嚼蜡几乎贯穿了每部虚构题材的国产片,那些“大场面”、“好莱坞特效”、“小鲜肉”也救不回里子的疲软。
而2015年初看《捉妖记1》的时候,我几乎感到了惊喜。
这类虚构题材在国产的电影界是绝对的稀有品,因此瑕疵密布也没有减弱我对它的喜爱。
这副人与妖的盛世绘,法术、咒语、纸人、换皮,甜酸苦辣,笑中带泪。
导演为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成功塑造了大IP胡巴,叙事多线并行,歌舞特效俱佳,井柏然生子的片段确实搞笑,父子情深的母题也足够催泪。
实在是一部极有诚意且成熟的电影。
最终票房的成功可以说是应得的勋章,我也愿意将电影票贡献给这样的新生题材的力量。
三年后,我们这批老粉再次走进了电影院。
我常说,每一次观影前都要做好心理建设,问问自己,你期待看到什么。
如果期待的是看到萌物胡巴,搞笑的剧情,影帝梁朝伟,那《捉妖记2》绝对是一部优良的合家欢片。
但就怕你对它的预期远不止于此。
我就是那个没有做好心理建设的。
第一部的新奇已被消费殆尽,靠卖萌撑起的剧情单薄如纸屑,该交代的事情也都没有交代清楚。
不知是诚意不足,还是偷工减料。
即便如此,我依然为《捉妖记2》打了三颗星。
为什么?
就冲着它的罕见,冲着它塑造出的胡巴,冲着一个IP立起来真的不容易。
我们是一个没有小黄人,没有BB-8,没有玩具总动员,没有小熊维尼的国家,但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胡巴。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看捉妖记,TA一定会喜欢上胡巴。
从此,TA的世界里不再只有国外的那些IP,会在心里装下我们的一个胡巴。
我知道这个理由很扯淡。
胡巴在大多数人看来甚至并不萌,但它的意义远大于它本身。
而这就是捉妖记的核心价值。
讲真,你还会记得《神偷奶爸》等电影的剧情吗?
不还是只记得小黄人吗?
(《神偷奶爸》的剧情也是极其老套,虚构类故事需要极其宏大的世界观,而去年深入我心的只有一部《寻梦环游记》。
)所以,即使《捉妖记2》各方面都很平庸,但只成功塑造出深入人心的萌物胡巴这一功,就值三颗星。
因为这对我们文化产业的价值可谓深远,我希望以更多的耐心来培植这份希望。
大多数人也和我一样,因为期许过高而失望过度,其实电影也有不少亮点。
李宇春的四川话和扮相承包了我全部的笑点,最后大战的设计也很精巧,唯独欠缺的就是故事的打磨了。
最后老规矩,我要说点题外话。
我前面提到,我们的国家曾拍出过多部令人赞叹的纪录片,如生门、舌尖上的中国等。
但是在虚构类题材方面,却是远远落后于世界的水平。
审核制度的外因不谈了,我将内因归结为我们的导演还不具备塑造宏大世界观的能力。
为什么?
这跟我们的国民性格太相关。
中国是一个内生性为主的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也是偏安一隅,对于自己的故土有着非比寻常的眷恋,而对”外面的世界“常抱有”外来的“、”事不关己“的心态。
所以,中国多”世事洞明皆智慧,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现实主义者。
而着眼当下的现实主义者又怎会有想象虚构世界的能力呢?
与中国不同,英美国家大多是外生性性格主导,他们对于世界探索欲使得他们拥有无边无际的动力去创造新的东西,甚至不惜侵略。
他们对于他国文化的好奇与了解,远远比中国人了解国外多得多,这是写在他们性格里的东西。
所以在他们的影视作品里,你可以看到一种浩渺无边的玄幻,对宇宙的追问,和务必宏大的世界观。
当他们用电影为少年塑造绚烂的想象力,编织最斑斓的梦境时,我们的电影依然在宣扬国力,打打闹闹。
所以,我的评分掺了很大的水分,这水分就是我对中国导演的期许。
希望捉妖记的野心不止停留在在春节档争票房的高低,而是让中国的孩子们在长大后想起这部电影,仍然可以发自内心地喜欢胡巴。
作为过年的合家欢电影还是不错的,胡巴依旧可爱啊
笑料很有创意,而且用的自然流畅还很密集,简直是喂到饱啊!亲情主题也很感人!
失望 年度烂片 比隔壁女儿国还烂 唯一亮点 李宇春好看
合家欢的一部电影,忽然明白了为啥放到了春节档。亲情就是过年的唯一主题,看看电影院都是全家出动,影院里都是欢乐的笑声。2比1更突出了支线故事。让我最惊喜的是李宇春饰演的朱金真,一开始我是真不相信有钱有颜的朱老板会喜欢屠四谷啊,看到最后那个表情和眼神我觉得我理解了她说的“你们不懂爱”。
抵制烂片 人人有责
大早上看了个满座的电影,很欢乐。还有点小感人。梁朝伟和李宇春cp感十足啊,李宇春那个角色名字太拗口了,不过真的是傻白甜本甜了。
适合新春,适合电影院,适合合家欢,看的就是这个味儿。
剧情简单,胡巴好可爱,最失望的是梁朝伟什么片子都接吗?成年人就不要看了,适合孩子看看。
3.2星。1.导演丢了进取心和野心。2.“被喷口水就看到幻象”的设定真尬。3.那么重要的与胡巴重逢的戏拍的那么草率仓促。4.剧情大部分时间都在原地踏步。5.梁朝伟晚节不保X2。6.几个小亮点:李宇春,武装后的小纸人,还算丑萌的胡巴。
到底没讲明白,胡巴怎么牛逼了要去抢
只能看偉仔 6/10 6分全給他
我妹说,笨笨长的好像孙杨。
故事很简单,模式挺相似,对整体剧情没啥推进,深度也浅了,但比上一部舒服,毕竟低幼得狂泻水准的歌舞段落终于消失得差不多了,开篇那个当春晚,末尾那个已经不差了,让我顿悟其实胡巴挺像导演许诚毅的,哈哈。李宇春不错,四川话我是服的,而且谁想到能跟托尼老师凑一块这么赚呢。
希望梁朝伟认真考虑下退休。顺便封杀这些丑妖怪
还可以的电影,除了结尾emmmm有点尬,适合春节档的片子,带小孩看挺好的
除了李宇春四川话是个笑点,其他的都是无聊。两分给春春。
跟朋友一起看的,其乐融融,有开心也有流泪。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看电影,就会把重点放在品质鉴定上,跟朋友一起就忘了这事儿,只觉得好开心,不是只有好电影才值得看,也不是只有好电影才是好电影。
李宇春太惊艳了!!!胡巴很可爱!适合全家欢!
比西游记好……胡巴好像更可爱了 笨笨超暖 延续第一部的风格 没失望 但也没惊喜 适合一家人去看。
除了胡巴,每个角色都多余!你说说厉害不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