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一部豆腐渣的电影,我却觉得这是一部爆米花电影。
剧情紧凑,打戏精彩,还有浓浓的科幻风,值得一看。
但如果你从逻辑学和电影的艺术性来看待这部电影的话,你可能要失望了。
电影的最后结尾不太好,没有一个有力有想象力的结尾,有点遗憾。
成龙大哥以60岁高龄还在卖力的打打打,罗志祥的炸裂级演技,大家看此二人面子不要吐槽了好不好?
判断一部电影是不是老套,看几分钟就够了。
一伙特警和一群坏蛋展开激烈战斗。
特警,勇敢、谨慎、全神贯注。
坏蛋头子,长得像白化病人一般,凶残、暴虐、打不死。
这样一个场景,很难让观众投入其中,感受场景里的刺激、危险、紧迫。
人们更容易跳脱于场景之外,去琢磨它的陈腐和老套。
这个场景,是成龙新片《机器之血》的开场场景。
它的确是一部通篇看不到多少新意的电影。
整部电影之后的剧情,就围绕着成龙和坏蛋头子两种势力的战斗来展开。
他们守护、争夺的标的物,是两项科研成果——机械心脏的研发方法和某种特殊基因。
坏蛋头子,欲图凭此恢复健康,成为不死身,并打造一支不死的机械战队。
成龙,则要阻止坏蛋实现它的目的。
无论是人物的形象、个性,还是矛盾的建立,这部电影都没有丝毫新意可言。
商业片在构思创意的时候,其出发点,往往是一个能立即给人带来惊奇的奇思妙想。
这个奇思妙想,常常也就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剧情卖点。
估计无误的话,《机器之血》的核心剧情卖点,就是机器心脏、长生不死、基因突变。
我们无法设想,这样一个创意,是如何能在剧本策划会上通过的。
十多年前,它也许还会让人眼前一亮。
但搁到现在,它已经不具备一丁点让人产生惊奇的可能性。
《机器之血》是一部跟风片,它所模仿的榜样,也许是2002年的《生化危机》。
也有可能是1987年《机械战警》。
不管是「生化风」还是「机械风」,都过时了。
想来,一部商业片的创意,并不总是能充分地以市场为导向。
它必然会受到主创人员自身口味的影响。
有时候,这种影响是根本、全面的。
成龙的口味,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类型热潮中造就的。
因无法总是与时俱进,这口味留了下来,成了他的个性。
我们几乎可以将《机器之血》视为一部作者电影。
它的作者印记,由一整套的元素构成——跨国际的演员阵容、城市地标上的惊险打斗、粗暴的对立关系、刻板的角色形象。
乃至,它的陈腐,它的过时,它借用的寡淡的美学风格。
这些元素,以前属于热潮,现在,只属于成龙。
当然,这么说有些夸张了。
在全球银幕上,仍然有几个系列片在不断复制上述元素,并保持着强劲的票房号召力。
如《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
区别在于,它们的故事本身就构成品牌,而成龙电影的品牌,只有成龙自己。
他电影中的故事,绝大部分,不足以催生出一个系列。
不过,这位动作巨星似乎也不需要那样的故事,有他在,就够了。
汽车人在长城上打斗,可以将观众吸引进影院。
成龙在悉尼歌剧院的蛋壳上跟人交手,同样足以吊起观众的胃口。
如此说来,机器心脏的创意是不是够巧妙,或者也没有那么重要。
放眼全球,成龙是唯一一个继承了巴斯特·基顿衣钵的人。
他像基顿一样,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道具,为观众奉献着极具个性的惊险动作奇观。
这些动作,不倚赖特效,其个性,在《变形金刚》和《速度与激情》中则完全看不到。
电影的一个重要场景,如上所说,发生在悉尼歌剧院,包括内景和外景。
该场景围绕着反派绑架成龙女儿和成龙的营救展开。
毫无疑问,这段剧情之所以设置在此处,主要是为了让成龙施展拳脚。
单就剧情来说,它完全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地方。
如此的设置,则不仅让打斗有了新鲜感,也为歌剧院这个地标,重新赋予了活力。
它让我们重新回到了电影刚发明的时代。
那个时候,电影是和马戏、杂耍、魔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这部电影整体上被单调的「生化风」和银色金属质感笼罩,但偶尔,也会从其中跳出来。
比如,成龙女儿长大后的第一次亮相,就突然将我们拉入了青春校园片的世界。
这虽然不能算作创新,但对比影片大部分时间的乏味,倒也能给人一种挺舒服的观感。
该段落整体上的鲜活,完全出自于欧阳娜娜一个人的贡献。
说实话,涉及欧阳娜娜的对手戏,设计、演绎得并不出彩。
很多时候,说它们糟糕也不为过。
然而,这位姑娘的青春、纯美、靓丽,却牢牢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
我们瞬间就信服了成龙对她的牵心挂肚。
哪怕,电影并没有对父女关系进行过多交代。
如果说这部电影的剧情通篇都是陈词滥调,那至少在两个点上,它做得还算不错。
其一,它将反派欲图抢夺的科研成果,与欧阳娜娜饰演的成龙女儿捆绑在了一起。
她是特殊基因的唯一携带者,反派如果成功,欧阳娜娜就得死。
父女情深,成龙与反派进行死磕,如此有了充分、强大的心理动机。
其二,它很吝啬,扣押了很多重要信息,每次只告诉我们一点点。
其实,电影的结局跟它的开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成龙跟反派大BOSS的对决。
但,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反派究竟在抢夺什么、欧阳娜娜又为什么那么重要。
正是悬念,使我们保持耐心,一直看到这部电影的最后。
可惜的是,观众付出的耐心,并没有获得与这付出相称的回报。
这些悬念就像花哨的促销手段,把一款没有多大用处的滞销品,连哄带骗地塞到我们手上。
看完了这部电影,成龙的打斗戏依然精彩,但是总感觉不复当年的神勇,看来成龙也老了,再加上欧阳娜娜和罗志祥与这部戏格格不入的演技,纵使有成龙保驾护航,也难逃烂片命运,剧情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怎么说呢,除了打戏其他的很难评价。
但是,成龙已经六十多岁了,依然在敬业的拍摄打戏,放在普通人里,六十多岁的人已经退休了。
这三颗星全给成龙,毕竟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拼命。
成龙大哥的电影无脑满分好评,毕竟他的电影看一部少一部了!
不得不感叹成龙大哥真的是宝刀未老,打戏动作流畅自然,一点不含糊!
值得回看!
不过本片最令人惊喜的还是罗志祥的出场,每次出场都自带笑点,为这个严肃的科幻片增加了几分喜剧效果!
角色很丰满!
印象中这是第一次看成龙大哥的科幻动作片,比起之前的纯动作片多了分神秘!
贺岁档中很不错的一部片子,强烈推荐(没看懂的可以多看几遍)就是要无脑吹
看完了这部电影,成龙的打斗戏依然精彩,但是总感觉不复当年的神勇,看来成龙也老了,再加上欧阳娜娜和罗志祥与这部戏格格不入的演技,纵使有成龙保驾护航,也难逃烂片命运,剧情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怎么说呢,除了打戏其他的很难评价。
但是,成龙已经六十多岁了,依然在敬业的拍摄打戏,放在普通人里,六十多岁的人已经退休了。
这三颗星全给成龙,毕竟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拼命。
首先说说一个疑惑:这是科幻片呢还是警匪片呢?
打着科幻片的名头,没有看到科技元素,奇幻元素,只有魔幻的剧情进程,极力煽情却丝毫无感的父女情结和成龙出品必带的警匪交战片段。
哦好吧,这次主体换了,我大中华的民警堪堪出镜然后消失,成龙花的情面估计是很大了。
喜剧式的插科打诨想调剂好空白时段,却掩饰不住那深深地尴尬。
其次说一下智商问题, 无畏战舰的copy飞船可以先不谈,毕竟船可能有相似。
但是《终结者》《星球大战》《生化危机》《创:战纪》 《死侍》《攻壳机动队》都揉到一起,你是当我们都没看过电影吗?
还是说你想凑齐所有部件拼成百兽王闪瞎我们的眼呀?
从海报出来大家就知道是要给《终结者》带上一颗《生化危机》的心脏,这本没什么,用心写这个题材是很好的,没成想连写都没写,直接分镜头COPY,切换角色就播出来了,你们这样对得起头顶上那个叫大脑的器官吗?
再次便是硬伤问题,由于太多太硬,还是一条条列出来吧1.特效一塌糊涂,欧美和港台90年代初的视效都比这好,可见《超级学校霸王》《黑侠》《暗战》等等2..逻辑混乱,反派文明先进程度超前主角一边N多年,每次交锋却都没有科技压制,只有无比尴尬的打戏和爆炸, 结局更是一次人体炸弹爆炸就OVER了,那请问前面打来干嘛的?
非得被打的要生要死的才爆。
3. 香艳镜头横插,人妖表演,女主胸前扎针等,对剧情进展没有丝毫作用,当时情景下毫无插入必要,单单就是为了吸引宅男,拖拉时长吗?
4.衔接尴尬, 女主身上的复活细胞也实在是不明所以,成龙就倒下的时候蹭了一点点细胞,再生能力就超过了金刚狼,手臂重生的梗太无语,狼叔中个枪还需要几秒到几十秒呢,你丫一瞬间的好了,这么神奇的东西能抽取得完?
它不是应该在植入下一秒已经繁衍到女主全身的细胞中了吗????
5.至于被捧为才女的夏侯云珊,出场开始便已经是尴尬担当了,不会演戏你能不能先去报个速成班再来?
中国社会这只老机器的确在流血,那血里满满的物欲和铜臭,伤口上流的脓却是自豪和爱国。
投资4亿拍成了这样一部小品,却还大言不惭的吹嘘:中国也有了自己的科幻片。
一年几部的劣质电影,却成了高产的影视圈劳模。
偏偏还有人小丑跳梁:你们不爱国;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努力吗;你们知道他做过什么吗;你们。。。。。
好吧,我不一定都知道,但从《龙的心》《快餐车》《霹雳火》一类到近年《英伦对决》《 绝地逃亡》《守护之战》等等我都有了解。
对于已经变成爱国婊和圈钱影商的成龙,我早已无话可说。
① 早上看了眼口碑,打算等下载,但一想,最近几年的成龙电影都是影院看的,加上大望路这儿新开了家影院,于是散步过去看了场。
② 看到三分之一,就大概明白口碑不佳的原因了:它既不是《功夫瑜伽》那样的合家欢谐趣动作,也不是《英伦对决》那样严肃冷酷的写实片,又要全军覆没的悲壮,又要插科打诨无厘头,难怪两种目标观众都不待见呢。
③ 当然,大多数人吐槽的点在于科幻元素瞎混,以及飞船连个监控都没有之类的超级硬伤。
放在十年前,这设定还是过得去的,但这几年大家看多了细节扎实的硬科幻,审美上去了,于是槽点暴增,也倒逼着国产导演严于律己,接轨国际。
④ 我这看港片长大的一代,小时候观摩过许多粗制滥造的港产科幻,对山寨货接受度要高一点,但即便是我,也对这终结不像者、攻壳不像机动队、死侍看了都想打人的胡来有点难忍,可想而知普通观众有多尴尬。
⑤ 所以最精彩的是开头15分钟街头枪战,科幻元素还比较弱,偏于警匪氛围,双方惨重的伤亡和子弹像撕纸片一样击穿车门的特写,冲击力强劲,老迈的成龙滑行在泥水里开枪也非常带感,只可惜这份硬派质感没能维持下去。
⑥ 成龙依然打得拼,悉尼歌剧院一场依稀有20年前《我是谁》的风范。
但整体风格不是很成龙,没有借助身边道具以小搏大的经典设计,只是靠场面调度和惊险跳跃。
我的偶像徐浩峰老师曾经预言“成龙70岁也能演动作英雄”,现在看来很精准。
⑦ 整个片的卡司倒是非常成龙:一个深情的动作硬汉,一个中二不省心的女儿,一个关系暧昧的年轻女同事,一个负责抖包袱的晚辈男二,还有出口成脏的男老外和身材好表情少的女老外,齐活。
⑧ 罗志祥是有喜剧天赋的,颜也好吃,但他的搞笑方式更适合周星驰电影,我还是喜欢成龙电影的包袱由成龙亲自来抖。
欧阳娜娜本色内敛,好歹没有竞走十年的蚂蚁来捣乱。
⑨最后,“巫术就是高阶科学”的描写,非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功夫片拍到六十多岁还不退休,大概是《劳动法》的盲区吧。
《机器之血》的高潮部分,我们看成龙以六十多岁的老胳膊老腿,从悉尼歌剧院上以猫形(他假想中)、鹤形(导演理想中)、柯基溺水形(观众眼中)三种形态狼狈滑下来,分外怀念从前的日子——从前京剧武生,要从两张桌子的高度上翻下来;但如果是年纪大了的武生泰斗,可以拿个虚势比划一下,知趣的助手一旁送过椅子来让他安全落地。
观众跟武生在这一瞬间达成了一致——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知道不可能了,我们看的也不是这个。
成龙滑下来的高楼大厦多了去了,用不着悉尼歌剧院证明自己,但是不给影迷看跳楼,成龙还怎么对得住自己的招牌?
这种自我绑架,是光荣也是无奈。
功夫片其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肢体图腾。
《机器之血》讲述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基因层面的超能战士遇见成龙这位正义特工,战斗力悬殊,但是成龙必须要取胜。
放在三十年前,影迷是信服的,那种流畅的打斗奠定了大家对成龙的信心——个矮不妨碍战斗力。
二十年前,成龙的打斗已经开始向精神层面发展了,他的打斗不是代表个人战斗力,而是代表了大家对武学的迷信。
十年前开始,这点迷信也祛除得差不多了,我们可以说带着爱国主义情绪来看成龙,希望他收回流失海外的国宝,整肃香港警界秩序,打败危害人类和平的败类,但是大家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什么,好像有个缺憾一直存在:成龙身上的男性魅力已经被百十部电影摊薄了,稀释到了极点,我们再也没法想象他跟《城市猎人》里的寒羽良一样,与一群美女上演无遮大会了。
在《机器之血》里竟然没有一个女性角色对成龙投怀送抱,大概导演敬老吧。
可是没有了双修,功夫片还有什么吸引力呢?
谁还没看硬桥硬马看到想吐?
从动作层面讲,《机器之血》并非没有创新之处,开场的大反派劫持科学家的打斗戏火星四射,冲击力很强;悉尼歌剧院的打斗戏也突出了成龙小快灵的特点,只是片尾的大决战处理得虎头蛇尾,大反派不坏金身怎么可能这么轻易被摧毁。
不过对于成龙这种自带光环和属性的巨星来说,剧本再怎么改动,也不能扭转成龙带给影迷的映前印象。
加上罗志祥又又又一次扮女人,俗套到了乏味的地步。
想想导演其实有点生不逢时,这是一部放在二十年前能大卖的电影,可惜二十年后遇见了,不止是电影已经人老珠黄,看电影的人也是薄幸薄凉了。
前两年,大哥《还没长大就老了》的自传,大聪认真拜读过,相信书中很多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打动了很多读者。
按理说,大哥戏也拍了这么多,岁数也到了打不动的年纪,自传也写了,大家能预想到的就是大哥受千万人崇敬,功成名退。
但大哥偏不这么做,在一次采访中,大哥说了,好莱坞需要他,电影圈一样需要他,他要靠着自己的影响力,继续扶持新人。
于是,大哥自打《还没长大就老了》出版以后,就开始真的要长大了。
从2015年开始,大哥参与的电影,如大麦一年三熟,每年都有不止一部成龙电影蹭蹭蹭的搬上荧幕。
每到电影国内档期,都能见到大哥的身影,《天将雄狮》,《绝地逃亡》,《铁道飞虎》,《功夫瑜伽》,《英伦对决》,再到今天要聊的《机器之血》。
大哥上天入地,从古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从欧洲尽头爱尔兰,再到远东印度,然后回到国内,这次又南下到澳洲。
在这么高产的催化下,大哥电影的质量同样也趋于平均水平...往下。
大聪在早前,表扬了大哥的《英伦对决》。
还没隔三个月,大哥又来和大伙say hello,这一次的《机器之血》,是科幻?
现代动作?
奇幻?
大聪没办法定义。
大聪去电影院签到打卡之后,如果要说值不值得推荐,请看表情。
整部电影,从头发到脚趾甲都充满着尴尬。
大哥擅长拍动作戏,那大聪就从动作开始(吐槽),影片一开始的抢夺博士的枪战,爆破弹药十分充足,感觉不要钱似的。
但,格局被圈得特别小,大聪并不是说枪战场景划分太小,再小的场景,哪怕是停车场,利用镜头的调度,景别的划分,剪辑的节奏,也能拍得十分丰富。
具体可以去看杜琪峰的《枪火》,《PTU》等戏,杜琪峰导演对小场景的枪战,分寸拿捏十分精准(服装造型一样,但能分清站位)。
场景再大一些的,比如从A场打到B场,推荐去看吴宇森导演早年的枪战片,调度语言堪称教学片(服装造型一样,但能分清主次)。
回到《机器之血》,两方交战镜头语言混乱,两方射击的方向,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
虽说看服装能分清正反方,但从视觉感受来说,只是看到没有逻辑的一群人在乱射。
此外,打斗的场景本来就不大,整场枪战却几乎没有一个全景,全是中景和特色。
当然,如果说车的爆破是全景的话,也是很快炸完看到火光四溅以后,又重新回到中特景别。
这样的镜头语言显得小气不说,更重要的是看不到枪战的战况走向,只感觉噼里啪啦之后,貌似反方胜,至于反方为什么胜,不得而知。
既然反方胜了,赶紧抓博士拿罐头走人,可大反派偏不这么做,反派总是在最后关头话痨模式开启,又要废话一通。
而此时,大哥瞬间满血复活,逆天扭转局面(这...)。
影片后面的打斗戏份,一样存在这些问题。
错乱的镜头语言,莫名其妙的慢动作,诡谲的主角自我愈合能力,都让这些动作打斗戏份看着很诡异。
接着来聊聊人物造型。
所谓形象,就是要人物的外形像那么回事。
但影片中最让人出戏的就是人物的造型,到底这电影设定是在现代,还是未来,还是架空的后现代,为何会有一群《光环系列》的士兵在我们熟悉的世界穿街走巷。
他们穿这种装备的原因是什么?
酷像《星球大战》帝国军的无畏舰又是从哪搞来的,为何敌我之间的科技含量差距如此之大。
一会激光枪,一会实弹枪,到底影片设定在一个什么情景背景下?
这些根本都没有交代清楚,造成电影的怪诞感十分严重。
影片的怪诞感,不仅存在于人物造型和场景美术上,同样在剧情故事上,也十分莫名其妙,BUG无数。
首先就是风格的不统一,如果影片想要定位为一部喜剧,那就认真经营好每一场喜剧桥段;如果影片想要定位为一部正剧,那么喜剧的穿插就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要让影片如此精神分裂。
小猪的喜剧路线,欧阳娜娜的悲剧路线,再和反派的怪诞路线并在一起,产生的观影感受,是尴尬而错愕的。
另外,很多人提到欧阳娜娜不会表演。
但讲真,不管欧阳娜娜演还是国际章演,大家觉得这部戏是为演员打造的吗。
整部影片的剧情,除掉打斗戏份,加起来能有20分钟吗。
就拿欧阳娜娜去到破房子那一段来说,人物的情绪突然崩溃。
因为她妈已经走了十年了...哦不,串戏了,应该是发现成龙是他爸,然后就哭成狗。
之后不断的廉价闪回桥段,让大聪看得哑口无言。
从电影表演学上来说,人物是靠演出来的,而不是靠说出来的。
怎么理解——纵观所有经典电影感动人的地方,基本是定格在人物当时表演的情绪上,而不是靠着闪回的剪辑。
同样是枪战动作片,《英雄本色》里小马哥他们两兄弟再次相认,并不是用闪回叠加情绪,是靠演员演出来的。
闪回这种方式,用镜头的堆砌把观众生硬推上一个情绪点,这样MV式的剪辑技巧,很老土,而且从来不中用,要慎用。
*《机器之血》用了大量的闪回画面,来交代人物的情绪。
在影片中,只要导演觉得人物情感要走心的时候,就开始用闪回,而不是靠演员和剧本的设计演出来,这样的情绪表达给观众,永远都是廉价的。
总而言之,影片的剧本,是外部事件推动人物发展,而不是人物转变推进故事发展。
所以很多冒险动作类的电影,人物只是摆设,更别谈演技了,演员基本是没办法施展演技,更别说靠着这些类型的电影拿奖了。
当然,要真的是国际章来演欧阳娜娜的角色,影片肯定会加分不少。
但最多也就是《尖峰时刻2》那种感觉,也就到头了。
所以大家在点评一位演员在电影中表现如何的时候,先看影片的剧本给到演员多少发挥空间,再谈演员的演技。
另外,影片的废戏特别多,比如欧阳娜娜出场和洋学生撕逼,比如一群不良少女调戏欧阳娜娜,或者小猪“双节棍”片段等等,都对剧情毫无发展。
打散影片节奏不说,还把演员的演技缺点放大,实在入不敷出。
不过话说回来,或许《机器之血》压根就没想有多大的作为,大哥要的就是推荐一下新人,对得起影片开头数不过来的电影出品公司,票房成绩能盈利,就达到这部电影的目标了。
至于影片的口碑,并不那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大聪看电影的时候,旁边坐着好几位小猪的迷妹,她们就是冲着小猪去的,一到他的戏份,就肆无忌惮的大笑,其他的戏份,她们基本都是忽略的。
相信在她们眼里,这部电影是值得去看的。
这样的单线性为某个演员去观影,也算是一个选择,不用综合去考虑这么多剧情,特效,表演这些东西。
因此,如果你们是小猪的迷妹,或大哥的忠实拥护者,或欧阳娜娜的粉丝,大聪再怎么拦你们,你们也会去看电影的,对吧。
更多热门影评:《妖猫传》的美,先谢过陈凯歌,再来揭开表面看本质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星球大战系列解析】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追忆似水逝《芳华》《寻梦环游记》如洋葱一层层剥给你看,看到你哭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机器人之血,冲着成龙大哥的名头去看了这部影片,在17年一共看过三部成龙大哥的电影,春节档的《功夫瑜伽》、《英伦对决》以及这部影片,应该说有成龙大哥,票房是有保证的,但不得不说一次比一次对成龙大哥失望了,机器人之血老套的剧情,连之前成龙电影中惊现刺激的场面都不多见了,如之前十二生肖中的打斗场面,滑板场面,到机器人之血中只有在悉尼歌剧院上的短暂打斗。
江山迟暮,廉颇老矣,成龙电影是我们这代人的回忆,如同周星星的电影一样,总有一种情怀在里面,所以当只要看到成龙主演的电影时,总是不由自主的选择看看。
现在我希望成龙大哥不要在高产了,休息休息吧,当当导演制片人挺好,不想在影片中看到越来越步履蹒跚的大哥。
这部影片我给了三星的评分,其实对于电影本身来说我觉得1星就可以了,多余的两星为大哥而打。
“爸爸,女儿已经走了十三年啦!”本以为《英伦对决》后能再下一城,结果真的快要看难受了。在荒诞剧情之外,对女性的不够尊重(无论是非常不舒服的特写镜头还是罗志祥女装的又一次使用)以及真的让人笑不出来的“salaami梗”实在没有好感。我就权当看了看歌剧院和街景,怀念一下在悉尼的好时光吧。
即使被岁月拖慢了身手,成龙多年积累的经验、资本和电影理念依然足以撑起一部制作精良的商业大片。夏侯姑娘的利落身手,罗礼贤的飞车特技,飞船上的一个长镜头打斗。都是看点。罗志祥经过星爷的调教,已经俨然喜剧新星。重回澳洲悉尼取景,让人想起当年的《一个好人》。电影部分场面略血腥,儿童不宜。
到后面突然感觉就结束了,节奏不太一致,最前面当一条粗腿穿丝袜的时候就隐约感觉不是女的,有动作打斗,但是整个剧情感觉有点乱套,说科幻吧,好像也没什么科学道理,就很奇怪,还凑合吧,成龙和罗志祥的感觉很到位,其他的,有点僵硬
把《英伦对决》积下的口碑又败光了,打着科幻旗号卖成龙几十年不变的功夫喜剧,除了很拼没别的了,故事莫名其妙不伦不类,主创那套做个飞船就是科幻的思路幼稚可笑,太违和了好吗!至少把概念先讲明白吧?别急着用动作戏搪塞啊,为啥换血就会有别人的记忆?还有成龙出品全是假3D真是够了!!2/10
还不错的电影,娱乐性较好。悉尼歌剧院和飞机上打斗挺精彩。
三场打戏分别位于开场、中段、结尾,其中悉尼歌剧院的片段很开眼。情节安排很出色,夏侯云姗能写能演,看看她接下来的作品会怎么样。小猪的戏(特别是人物背景)还应该再多些。PS.不要被生化人和女打手的装扮迷惑,他俩其实是大帅哥大美女,都是澳大利亚很著名的动作片演员。
竟然觉得还挺好看的。毕竟那么老的人了还这么卖命。不过片尾的花絮少了受伤搏命镜头多了搞笑NG镜头能看出来确实打不动了。不过整体加了战舞的动作设计,而且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同还挺有意思的。本以为神棍剧情,但实际还不算太糟,很多经典梗。罗志祥搞笑担当妥妥的!!欧阳娜娜还是让人出戏。
《机器之血》又名:一部证明苹果手机防水性能特别好的广告大片、编剧好爱给自己加戏啊、欧阳娜娜灾难性的演技养成进阶教科书、罗志祥怎么也死不了……总体评价,真打实斗,值得给5星,4星给成龙还能禁得起摔的老骨头(但不是给成龙本人),0.5星给罗志祥,剩下0.5星,给欧阳娜娜一个小鼓励吧。
打斗很过瘾 小猪是我的笑点哈哈哈欧阳娜娜是真好看啊 瘦瘦的小小的一只穿衣服怎么穿怎么好看 反派女很能打美丽龙叔是真的老了 好感慨唉
尴尬的快吐血了。难看到,旁边的人一直手机铃声和打电话都没那么让人厌恶了。
女主角欧阳娜娜就是你们今日晒十八岁的源起:90后彻底成年,00后粉墨登场。
这是玄幻片吧?莫名其妙的情节和毫无逻辑的冲突,反派穿着cos服满大街跑,罗志祥实力尬笑,导演非常明显的暗示大家:我喜欢欧阳娜娜!一星给唯一水准在线的开场戏。另外,欧阳娜娜露胸是什么想法???
整体都特别特别陈旧和过时,典型的看完后都不知从哪开始吐槽,也不值得去吐...
成龙大哥的影片,跟成龙同屏,小猪成了绿叶。悉尼歌剧院的第一次,都贡献给大哥了。
成龙戏的风格就是打打打 熟悉的配方 悉尼歌剧院也让你打厉害了 罗的身躯扮女人老外口味也太重了 娜娜演学生还是可以的 这么大的飞船以为在看太空电影 一开头还以为是新警察故事 感觉各种剧情拼起来的感觉 故事讲得通 求别再续集
近年来成龙最好的电影,看完之后手里捏了一把汗,剧情紧张幽默,大哥从头打到尾,拍电影拼命到这个份上,大哥真不是白当的!四星给大哥,一星给出彩的小猪
龙叔一如既往为了女儿拼尽全力,虽然是个未来题材,也不似英伦对决那么沉重的政治与恐怖袭击背景,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打斗场面,小猪搞笑又温柔的角色,欧阳娜娜回忆起一切的画面,都让人不得不觉得这是一部既感动好笑又酣畅淋漓的电影。
分数太低了,可以到6.5吧。喜欢成龙和生化类软科幻类型片的可以一看,就是3D比较讨厌。成龙大哥老了之后总是以一位无能为力的父亲形象出现,这部里又是父女情,会有感动也会心疼。算是预料之中的成龙电影,动作上和近几年成龙电影类似,偏冷酷实战,不是以前不见血的动作功夫。罗志祥承包笑点。
成龙负责动作,罗志祥负责搞笑,分别看还OK,但故事捏不成个。不管怎么说,比功夫瑜伽铁道飞虎什么的要好多了。发现被演员的诞生洗脑后,我已经无法正视欧阳娜娜了。一看到她脑子里总是回旋着她声嘶力竭的咆哮:“蚂蚁竞走了十年啦~~~”
国产伪科幻,故事都编不圆居然还敢冒充山寨大片,除了各种恶意植入的广告之外,本片基本上没有能够让观众记忆的细节,这样的电影实在不适合成龙,至于罗志祥和欧阳娜娜简直是令人发指的灾难,看完只想知道导演到底什么来头,以及,国产伪3D真是闪瞎老夫的狗眼,圈钱要点碧莲,只能一星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