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狠啊!
」「人死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管別人怎麼看你了。
」「都當鬼了。
怎麼比當人好累啊。
」
可愛。
死後的鬼魂也瘋狂。
會比賽誰嚇人更厲害,還會比賽是什麼樣的鬼能拿下當年的金鬼獎,於是屬於都市傳奇紅衣小女鬼、安娜兒背出現,很好笑。
同學致敬的魔鬼嘉麗還蠻驚喜的,但是看到潔西卡致敬今敏的造型,更是驚艷,她確實超級好看。
為了不被消失比賽誰能嚇人這樣的設定很是天馬行空,但是一想到《coco》的主題,想到電影裡「不能被忘記」這樣的主題,還是看得超級感動,最後大家喊著「好狠啊」去追陳韻如弟弟的那場戲,又好笑又感動,然後笑著笑著,眼淚就狂飆了。
我喜歡男鬼們吐槽為什麼只有女鬼要這樣去比,他們普通中年好看的男性就不需要這樣的話語,因為在某種程度上,這是男性導演借男演員之口,說出了為什麼女性(即使是女鬼)要這麼累這樣的話。
就像同學一開始在公園那場戲,追逐著的廁所女鬼身上臭臭的,然後說「我不想當女鬼。
當女鬼很辛苦」的那樣,為什麼所有的辛苦,都要女性承擔。
於是想起來了之前戴錦華教授分析恐怖電影裡的「女鬼」「惡女」形象是,就直接發問:為什麼恐怖片裡女鬼多?
是啊,為什麼這些爛形象,就要是女鬼?
於是是那樣喜歡片中這些女鬼們,有自己的脾氣,有自己不想說的苦衷,然後在死後的這個世界裡,依然很卷、很拚,於是作為女鬼的她們一點兒也不可怕,反而那麼可可愛愛的奇奇怪怪著。
特地选了午夜去看这部披着恐怖电影外皮的喜剧片,效果还意外的不错,一个人坐在偌大的电影院里看《诡才之道》的午夜场绝对是最正确的解法之一。
平心而论,《诡才之道》的剧情其实做的比较一般,无论是最后的大决战的处理还是整体的世界观编排都是存在缺陷的,这也让电影仅仅只能落入轻喜剧的范畴,而不能像大鹏的《年会不能停》一样引人深思。
但恰到好处的喜剧元素和恐怖元素,以及借鬼说人、借鬼喻人的叙事手法都可圈可点,为这部电影狠狠的加了一波大分,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福祸相依了。
在恐怖元素上,《诡才之道》奉行着绝不糊弄、认真对待的态度,不因为其喜剧内核就抛弃了恐怖氛围的渲染,不管是被诅咒的房间还是闹鬼视频,都完美的按照都市传说的风格拍得极为灵异,经常是前一个镜头还是闹鬼团队在相互调笑,后一个镜头就进入状态开始jump scare了,制作团队显然深谙吓人之道,效果甩了国内一众科学恐怖片好几条街。
而在喜剧部分中,《诡才之道》又整体体现出一种收放自如的从容感来。
包袱抖的恰到好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虽然可能不是每个笑话我们内地观众都能弄懂,但至少在肢体语言上大家是存在共识的。
可惜的地方在于,电影剧本的故事构思在中后期实在太平庸,借鬼说人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可以深深的讽刺和深化电影的主题。
但在结局里,这个“魂飞魄散”的世界秩序并没有改变,长官依然可以随意决定命运,两位女鬼也并没有和解,这就让鬼社会的复杂性无从谈起。
就如同上文所说,《诡才之道》也只能在轻喜剧的范畴里停滞不前。
但至少这是一部值回票价的电影,如果在闲暇时间图个乐呵,那选这部总比同期的那几部9.几分虚高,原因你我都清楚的电影要欢快的多。
三流厉鬼经纪人Makoto是《蓝色大门》里饰演张士豪的陈柏霖,一转眼从中学生长成了大帅哥。
本片既恐怖又搞笑,恐怖是表面,为搞笑服务,揭示的主题是不用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平凡一点也挺好。
以往的多数鬼片都以人类的视角展开,讲人怎么样撞鬼,本片则以鬼的视角展开,并将人类工作中的考核、考证、直播、评奖等事项搬移到鬼界。
人要拿业绩,不然会被开除,失去经济来源。
在片中鬼也要拿业绩,那就是吓人,被人类媒体报道或者口耳相传,没有业绩就要魂飞魄散。
业绩佳的鬼会获得鬼委会长官颁发的厉鬼证,也有机会参评最佳女鬼奖。
人活着很累,做鬼也不轻松。
连续八届鬼后凯萨琳被自己带的新鬼洁西卡挤下,厉鬼经纪人Makoto看中了废柴女鬼同学,将她引荐给凯萨琳。
凯萨琳为了重新夺回荣耀和尊严,决心扶植同学。
而同学在生前做什么都失败,她生前是被自己的荣誉柜砸死的,没有怨念,也没有恨的人。
做鬼之后同样是废柴,更面临消失的风险,这些让凯萨琳的团队很头疼,好在同学跳楼的表现意外爆红。
后来凯萨琳团队对战洁西卡团队,看看谁能吓退阳间网红超铁齿。
双方僵持不下,同学的出现反而让局势转向了凯萨琳,她更在团队中感到了温暖。
同学回到阳间的家中,温柔地对弟弟说,“不必成为特别的孩子”,传递出一种对平凡生活的肯定。
彩蛋:
首先不剧透故事地说一下题材,但其实电影观感也算是某种“剧透”。
看电影之前我压根不知道本片到底讲的啥、是什么类型,纯粹是之前听一耳朵本片在台湾上映口碑不错,就直接买票看了。
坐在电影院,看到一开场就什么18岁以下、心脏病慎看的警告,真的咯噔了一下,因为我看不了恐怖片。
但实际上,除了开场有一点点“套路型”吓人,就是不会突然一惊一乍吓唬人,而是你知道这里会出现恐怖画面的那种吓,其他时候都是温情喜剧,我不禁没有被吓到,还因为感动还哭了好一会儿。
哦对,有一点血腥镜头,虽然血腥不是为了吓人,而是喜剧桥段的一部分。
好,下面的观后感就有剧透了,如果对这部电影感兴趣,还是直接去看吧。
————————————剧透预警分割线王净饰演的“同学”登场后,我一度想到了《寻梦环游记》。
也是因为生前的至亲的某个行为,而决定了自己死后是否还能继续存续。
因为这个设定而微微撇了撇嘴的我,怎么也没想到,之后马上要进入的“考取厉鬼证”剧情,以及这部电影到最后,居然治愈了我不喜欢高口碑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的别扭。
这部电影的主线剧情其实很简单,也很“老套”:自卑的少女,因缘际会结识了几个“好鬼”,在达成某个原本以为绝对做不到的目标时,也与自己之前的人生困境达成了和解。
但“老套”从来不是什么问题或缺点,而且这部片子用来装“旧酒”的“新瓶”,也实在有趣极了。
同学加入团队后,电影用大家合力惊吓一个社畜的情节,来展现他们的“工作”流程,以及刻画张榕容饰演的重要角色。
在经历了后续很容易猜到,也依然看得我兴致盎然的剧情后,到厉鬼聚会的情节时,编导终于点明,这些厉鬼们何尝不算“社畜”呢?
为了不消失,而努力吓人获取名声和收益,证明自己是个“能被看到的鬼”,是个有用的鬼,由此来维持某个“大公司”派发的自己能继续存续的资格。
虽然片中借由陈柏霖角色说了一句金句型台词:死后最好的就是,不用为了他人的看法而活。
(大意)可故事里也用厉鬼们戴着面具社交,努力求“死存”的状态,表明就算死了,也没办法脱离他人的看法。
一直看到这里,加上女主生前的故事——没有费云帆的笨拙“二女儿”,我对这部电影也就是3-4星。
故事主线虽然老套,但设定很有趣,导演技法虽然平庸,但演员演技很不错,尤其张榕容。
直到结尾“双女鬼对决”的高潮戏的来临。
准确点说,直到对决一塌糊涂地大失败,同学在天台大吼一声纵身一跃,气恼自己又搞砸了,追着被吓坏了的人类跑。
陈柏霖一把扯下外套,穿着女装,拉着张榕容一起去追着吓人,这一幕时,我才真正爱上了这部电影。
他们没有任何观众,不为了Kpi,更不是要证明自己是厉鬼界多厉害的大咖,只是,去追,去跑,去发泄而已。
张榕容喊着“都变成鬼了,怎么比当人还累”时,我落下眼泪。
其实前面在同学看到自己死后痛哭的爸爸后,划掉自己永远完不成的最后一个心愿;张榕容抚摸已经当了爷爷的前男友的孙辈玩耍留下的沙子;一直充当背景板的五人团队里的胖鬼打游戏时被网友说“好久不见还以为你死了”时……我就小小哭了几下。
但直到看着他们五个鬼,从画面角度谈不上任何美感地跑啊跑,我更是哇地哭了。
这一幕让我想到《雄狮少年2》的结尾,不是情节或角色情绪有什么相似,而是一种感觉的共鸣。
那个“决胜”时刻,不在万众瞩目的大舞台,没有观众,没有掌声,没有扬眉吐气的爽感,即使做成了也得不到什么巨大的奖励。
但和大家一起做成这件事本身,就足矣。
电影最后的结尾,落到“同学”这个角色一直最大的心结,也是全片最“鸡汤”的表达:放下对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的执念吧。
电影的片尾我也很喜欢,在字幕都出完后,电影音效出现诡异的变化,屏幕在没有显示的老式电视机画面定格不动,坐在我周围的其他观众小声念叨:别玩这手啊…这是要干啥…我要不随时准备挡眼睛……然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像玩了那个下种子下到MV的梗哦。
最最后说一下,为什么这部电影,治愈了我对《寻梦环游记》的别扭。
寻梦我不喜欢的理由是,总觉得这部动画电影的“故事内核”歧视单身。
如果不结婚没有后代,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兄弟姐妹的后代,以及再没有朋友,死后就只能凄凉度日随时消失,因为不会有任何活着的人记得你,活人的惦念价值千金,其他狗屁不是。
而《诡才之道》的故事,给出了其他解法:就算活着的人,是毁掉你人生的负心人,你也可以想念他。
就算你已经逐渐被活着的人遗忘,你也可以在鬼界通过做社畜延续“鬼”命。
就算现实世界没有任何记得你的人,你也可以遇到你很想在一起的鬼,然后跟ta在一起。
死后的世界当然全是想象的“胡扯”,但我更喜欢这样充满各种可能的温柔。
8.2-8.5看完就是一个爽字,一边看一边笑个不停,真的很适合发泄情绪,整部电影的设定非常有新意,搞笑的部分给我感觉就是看了一集《喜剧大赛》电影版一样,用鬼的设定映射娱乐圈各种现象,不得不佩服在搞笑这一块台湾的艺人们做的真的很好,没有那种刻意的不适感,发出的都是真心的笑声,尤其是爱的视线,加上彩蛋的反复虚晃估计逗笑了我不下十次,从电影院出来都会唱了影片讨论了很多主题,娱乐圈的种种情况,媒体的曝光渲染,节目上的拉扯,明星的过气危机,曾经徒弟的背叛和反唇相讥,每个鬼把自己弄的面目全非每日痛苦练习惨态丑态尽显去博取活人的眼球赚流量的行为,无论是IT还是娱乐圈都有的刷业绩的社畜,剥削压榨的官方,剥夺名字和创意沦为没有个性的复制品,对“被看见”对才华认可单一化评价的讨论,呈现了一种死不如生的景象,看到前面的时候就已经在猜会不会有一句“做鬼怎么比做人还难啊”的宣泄;还有优秀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最后的抒情也是落到这点,和影片结尾将所有参与影片制作人员的小时候的照片放出来呼应),过气明星和一群“废柴”团队的搭建和互相支撑以及各个人物的经历和性格刻画,可惜团队中柯和蜜拉的线没有梳理清楚,凯萨琳和兜哥人物也还有展开的可能性,而且很多情绪的处理有些突兀比如最后一起跑的那种爽感还没推到高潮就转向抒情(虽然我也能吃住这个抒情,卓晓蕾的哭声像极了一位受尽委屈的小孩),也会稍微打乱氛围和节奏,但总体而言,这部电影看了以后真的很开心,值得一个高分和被更多人/鬼看到的机会(顺带一提三位女演员就算扮鬼也那么美丽)
《诡才之道》是部值得被看到的电影,但这并不代表质量好到哪去。
虽然和《周除处三害》一样都有爆点和质量摆在那,但想复刻去年《周处除三害》的爆火看来是不可能了。
主要是题材限制,《周除处三害》这种犯罪爽片是有一定市场的,不过像《诡才之道》这类的鬼设定影片市场小,最近一次票房创佳绩,还是去年小火的《鸳鸯楼·惊魂》,票房也才1亿出头。
如果抛开某些片段不谈,那套着恐怖片的皮拍温情喜剧片,这就是《诡才之道》的概括。
创意非常好,好点子特别多,片子本身的设定就十分吸睛。
恐怖片段做得大差不差,能让你在享受B级血腥和jump scare 的同时大笑一场,代入感超强。
前三十分钟差强人意,没啥惊喜,后面逐入佳境。
最后的happy ending也算勉强撑住,全员转变自嗨显得尴尬,反转小惊喜。
差的地方也有,主要还是老套的人设和剧情和煽情戏,刀子嘴豆腐心的前辈,“冥乐圈”撕逼,和王净同学个人成长线的寻求自我价值。
特效做得也差,一股塑料感。
片尾有趣。
《诡才之道》这个名字和电影不太相符,《鬼才之道》还是更贴切一点,因为电影的故事核心是围绕选拔和捧红“鬼才”也就是厉鬼展开的。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我看过的鬼最多,但是却最不恐怖的恐怖片。
这是因为,电影里虽然几乎全员是鬼,可是却用一种娱乐化的手法,解构了厉鬼和都市传说。
你能想象一个很吓人的厉鬼,其实是鬼界经过精心设计完成业绩的高级牛马吗?
而且一次吓人事件,并不是独立完成,而是很多鬼精心配合的结果。
就像我们很熟悉的恐怖人物贞子,如果你知道她从电视机里爬出来,也只是为了吓吓你,你还会不会被吓到?
就像张榕容饰演的著名都市传说的折腰鬼,她只有故意吓人的时候才故意做出恐怖的姿态,而这种恐怖的姿态还不是天然如此,而是故意训练出来的。
平常的她,就是平平无奇的爱看书的美女一个。
人害怕鬼,是因为我们往往认为厉鬼怨念颇深,你无法知道他们会对你做什么。
但是,一旦你接受电影中鬼吓人只不过是完成KPI的设定,那么再恐怖吓人的画面,都显得不那么可怕了。
与其说这是一部讲述鬼故事的恐怖片,倒不如说这是一部打工人的恐怖寓言。
电影中的鬼其实是很惨的,因为一旦被家属扔掉遗物,就会在30天内魂飞魄散。
此时,就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出去吓人,成为“厉鬼”,只有持有了厉鬼证,才能“苟活”着。
但是别以为成为厉鬼就高枕无忧了,每一个厉鬼都要尽可能整出大的动静,被人类看到,持续做出业绩来,如果有朝一日丧失了吓人的本领,成为过气的传说,那么也一样会被鬼界长官给“优化”掉。
厉鬼证很像是学位证书和工作技能证书,而持续创造业绩的鬼,就是要不断为公司创造价值的牛马打工人,因为吓不到人而被优化的鬼,就像那些过了35岁就被“毕业”的打工人。
所以,我不觉得这是个鬼故事,但这确实也是个鬼故事。
不创造价值,就会“魂飞魄散”,从这个角度看凯撒琳和洁西卡的争斗、抢风头、撕头发,也就不止好笑和荒诞了,更多的是辛酸。
实际上,《诡才之道》胜就胜在以鬼界牛马寓人类牛马的这种新颖的表达,而我更喜欢的是电影的议题,即人一定要功成名就才行吗?
一定要被人看到才行吗?
做个废柴行不行?
王净饰演的“同学”,一直就是个废柴,却因为姐姐的衬托,和爸爸的期待,更加觉得自己“没用”,甚至于死都死得平平无奇,极其窝囊。
她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可是为了不消失,她却也加入了吓人的行列,而且误打误撞完成得不错。
我觉得电影结尾的表达也不错,“同学”本来不想继续和厉鬼们卷,甚至放弃了做厉鬼的机会,可看到凯撒琳为自己而博,甚至扮演成自己,冒着自己消失的风险为自己争取不消失的机会,她终于决定回归团队。
如果说小时候她的所有努力都是符合父母的期待,那么现在她要努力吓人,其实为了回馈别人的爱,为了爱自己的人而战。
但我还是喜欢电影此前很明确的观点,那就是做个废柴也没关系,人不必必须功成名就,也不必活在别人对自己的期待里。
从这点而言,电影的主旨表达,是非常契合时代的,我们这个时代,就要学会对功成名就祛魅,允许自己活成一个废柴,哪怕很边缘,哪怕不出名,哪怕有一天会寂寂无名地消失。
反正卷或不卷,谁都会有消失的一天。
本来以为只是一部单纯的鬼片,但……这脑洞大开的“诡片”,墙裂推荐。
这绝对不是一部“不能看的影片”,这种无差别的突突,看完之后那个酸爽,还要什么鸡汤。
故事开始就是一段“一代影后”的耍大牌。
反正,影视圈的那点事儿,也是被赤果果的掀了底裤,看过之后感觉《红毯先生》实在还是太蜻蜓点水了。
故事开始,完全体会不到“鬼”的气氛,这不完全是人间日常么。
“一代影后”大火,参加各种访谈。
在这次访谈中,“一代影后”提携了一下后辈,没想到下一秒就被捅了一刀,这“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儿,可不仅限于娱乐圈。
等到“正儿八经”颁发“女鬼奖”,才知道,这一切,都特么是以“鬼”的角度拍的。
至于,对标的是啥奖,不言而喻了。
当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一代影后”华丽落幕,“二代网红”迅速崛起。
其实,一个时代一个时代这倒也无所谓,关键是“二代网红”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个有点让人感觉“不讲武德”,但是,实话实说,这种事儿,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还真生气不来。
不过,“二代网红”的获奖感言除了不讲武德,其他的还着实让人有点沉默。
嗯……一个人的成功,或许是得感谢一下当初把自己逼到墙角的仇人。
这些,都是故事背景。
正主儿上场。
鬼界小透明,整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甚至,遇到熬夜KPI的其他鬼,还会阴阳怪气的表示“你再怎么努力也不会红啦”。
“躺平一代”的口头禅,虽然有点丧,但确实蕴藏着一定的真理。
毕竟,你也不是二小姐,底层逆袭,万中无一。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小透明要魂飞魄散的时候。
小透明不想“死”,开始想着要吓人。
是的,故事的设定就是这个样子,鬼想要“生存”,两种途径,第一种,家人还保留着“鬼”的特定物件;第二种,吓人求“生”。
第一种,小透明现在没了。
只能在第二种想办法。
办法嘛……参加海选咯。
参加海选,有一个必然的环节,那就是卖惨。
鬼界,也是一样一样的。
小透明啥也没有,这不仅让场下观众很失望,甚至连主持人都有点绷不住。
你这种小透明,还不赶紧去“死”?
不出意外,小透明落选了。
这次海选,“二代网红”可是导师,没有为小透明转身。
不过不用担心,天无绝鬼之路,小透明的状况,正好被落魄的厉鬼经纪人陈柏霖发现了。
同是天涯沦落鬼,搭伙组个草台班子,再合适不过了。
不用说也知道,陈柏霖的另一个“艺人”,当然是“一代影后”。
“一代影后”虽然落寞,但对于陈柏霖这种“生冷不忌”相当不以为然,这玩意儿,能有啥用?
陈柏霖只用一句话就说服了“一代影后”,这种小透明要实力没实力,要野心没野心,偏偏还有着该死的“求生欲”,拿来当牛马最合适不过了。
这个理由……“一代影后”也没办法拒绝,而且,小透明就是自带“运气”,好久没开张的404,此刻光速来人了。
小透明立马上岗实习。
可是,万万没想到啊,这次入住的是个实打实的社畜,对“鬼们”设计的那些吓人桥段,社畜完全没注意,一个劲的打电话“行,行,好”,一个劲的改PPT。
尼玛,身为牛马的小编,感觉被冒犯了一万次。
吓人,也是个技术活儿。
小透明感觉这也不是“人”能干的事儿。
但是,陈柏霖身为经纪人还是需要安慰安慰的。
现在“活人”口味就是这么重。
到底阴阳了谁……。
听到这里,小透明不由感慨,“当鬼也太难了吧”。
哎,“难”不分天地阴阳……好死不如赖活着吧,别想着“一了百了”。
死马当作活马医,小透明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啊。
“死得不好,没有才华,时机还乱七八糟”。
翻译一下,“没有好爹,没有才华,偏偏还身处乱世”,咱们,和小透明一样一样的。
“一代影后”对于这种“鬼”,只有一个评价——一看就知道生前没吃过苦。
一针见血,一剑封喉。
经过一番苦练,其实也没啥用。
小透明迎来了第二次实习机会。
这对小情侣,此刻还不知道身处“鬼”中,依然玩着小情侣那一套的极限拉扯。
为了能吓唬小情侣,“一代影后”也是下了血本。
眼看着小透明还是不配合,那就别怪本宫了。
一脚给踹了下去。
想要学会飞行,就得下点狠心。
传说中,小鸟第一次学飞翔,也是这样的。
可惜,角度欠缺,小透明没有pia一下摔地上,直接插在饭店标识上了。
这意外的“意外”,营造出更强烈的效果,直接吓傻了小情侣。
一夜爆红,也不是不可能。
过气团队,总算是获得了一些喘息的机会。
此时,该说说陈柏霖的事儿了。
谁还没一段黑历史呢。
华语歌坛的黄金时代,这是对小编这个年龄阶段最大的“奖励”。
一度以为,当年陈柏霖出道时,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首MTV。
没眼看,完全没眼看。
在那个神仙打架的年代,陈柏霖想要出道,完全没希望。
但是,谁没有过去呢?
那个现在看起来傻傻的青春,当年也曾经是我们义无反顾的奔赴。
过气影后忽然翻红,这也算是娱乐圈的盛世。
这下窜上热搜,必然会引发“新旧”交替的恩怨情仇。
作为过来人,“一代影后”在尺寸拿捏方面,还是相当有心得的。
“不重要的鬼才会准时”,这句话,还是可以稍微翻译一下的。
遵守规则没问题,不遵守规则反而能体现身份的,才是最大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对那种闯红灯的小民嗤之以鼻,言下之意就是没素质。
但是,挖得更深一些,这是不是小民没有“可打破的规则”可用的无奈呢?
考斯特别说闯红灯,就是停在马路中间,也没有叔叔敢管,更多人只会感慨——气派。
小透明,无论是做人还是做鬼,都不得不面对“被看见”这个问题。
到底要怎样才算呢?
这个问题,做人的想不明白,做鬼的也想不明白。
诡才之道,鬼才知道。
这个谐音梗,不许扣钱。
故事里头的鬼,之所以选择吓人,无非是想着别“魂飞魄散”,捞个“证件”而已。
这所谓的“证件”,由谁来颁发呢?
当然是这位大佬咯。
但是,想要“搞定”这位大佬,相当不容易,因为人家, 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按照正常程序走”。
鬼界为了C位闹得不可开交,人间也没闲着,为了吸引眼球,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人间的网红,为了吸引流量,决定挑战一下“鬼故事”。
正好也“成就”了“一代影后”和“一代网红”之间的较量。
当晚,小透明闹情绪没来,“一代影后”决定亲自上阵。
虽然,被“一代网红”调侃成老黄瓜刷绿漆,但人七八十岁演小姑娘的,不就是考验演技么,这点,网红绝对比不了。
但是,不好意思,刚开场,人间的那几位,就给了“一代影后”一个下马威,吓人的电话桥段,直接被阳间跳过。
当然,“一代网红”的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招牌的影视桥段被换成了陈柏霖的MTV,爷青回也不过如此。
为了抢镜头,两位曾经的“师徒”,也不要什么“脸”了,直接在镜头前开撕。
负责解说的,估计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挑起了热搜。
这场“领导”非常感兴趣的直播,最后因为师徒二人抢镜头,搞得一塌糊涂。
“领导”很生气,当场拂袖而去。
危急关头,小透明赶到。
虽然,“领导”已经走了,直播也关了。
但,who care呢,大家高兴就好。
好恨啊,做人辛苦也就算了,做鬼也这么辛苦,当真让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尼玛,说着说着,共情了。
为什么比“当人”还累呢?
无非是鬼界,依然还是执行着“人间”的那一套。
K不完的KPI。
最后,依然是颁奖环节。
但凡这种“长脸”的场合,“领导”必然都是要到场刷存在感的。
红衣小女孩,也是宝岛那边的“系列”担当了。
最后的最后,还是说一下小透明为什么成为小透明吧。
但是,其实,小透明的老爸说得一点也没错。
做人,就要出人头地。
做鬼,也要出鬼头地。
做社畜,只能哭天抢地。
资源自取:https://pan.quark.cn/s/8057938fe042从去年开始我们这儿陆续引进了若干部看似尺度很大的影片在戏院上映,引起一些话题,甚至有人惊呼不会是从此以后尺度都放开了吧?
痴人做梦,洗洗睡啦。
妄图凭借这种幼稚的手段提振市场信心,然而无甚卵用。
前几天网传一张即将采用分级制的图片,实际不过是每年4.1都开的愚人节玩笑。
若真想做事就不会只放开引进片的尺度,何况放开也只是权宜之计,具体怎么放?
以后怎么操作?
都未形成规则,一切靠官老爷拍脑袋决定。
最根本的是要放开对自己电影人的残酷约束嘛,靠人不如靠己,但首先你得善待自己人不是?
好了,回到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片子上来。
这个片子故事其实挺老套的,一个很废很丧的年轻人在一个失意前辈的带领下出人头地,只不过把环境换成了鬼界,一些俗套的设定变得有趣起来,比如鬼也有KPI,鬼要吓到人并且让人因此做法事才算完成业绩,最引人发笑的应该是我们在各种鬼片里见惯了的鬼的动作,其实是他们拿来赖以生存的专业技能。
比如那位失意前辈靠的就是“下桥”这个动作吓人,也就是仰面下腰,很考验柔韧性。
这个绝活是她苦练而成的,并非成为鬼之后就会了。
这些小细节构成了影片的一个个笑点,让喜欢看恐怖片的人和想要看喜剧片的人各尽所需,市场反馈也不错,取得了4000万的票房,已经逼近去年湾湾在我们这儿公映影片的票房榜首4800万。
但这些都只是逗人发笑的技俩,透过这层表象我看到的是湾湾人的有趣、轻盈和开得起玩笑,除了普世价值巍然不动,比如家庭观念、父母亲情这些,其他都可以拿来解构,这个好像是我们缺少的。
我们天生比较拘谨、庄重、严肃,很多东西都不能拿来开玩笑。
好容易出了一部都市轻喜剧《好东西》,一大堆人跟在后面分析这个主义那个表达,还有《哪吒2》也是,不就是一部合家欢美术片,非要扣上民族主义的帽子,搞得人很累。
你看饺子导演看到事情不可收拾,早早就闭关修炼去了。
我们喜欢给作品上价值、扣帽子,而缺乏一种包容的、开得起玩笑的精神,所以我们这里诞生不了无厘头、B级片、Cult片、恶搞片,以及还有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电影。
注意,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
汝若欲辨,先观此片名——《诡才之道》。
你就写“鬼”怎么了?
有一些玻璃心和G点是基本盘自带的,有一些则是官老爷生怕基本盘太弱小擅自给做的主,根子上还是青天大老爷、为人父母官的那一套。
这,才是最牛逼的爹味。
注:《诡才之道》的原名为《鬼才之道》(英文名:Dead Talents Society或Talents Society)
绝对是这些年最好的网红讽刺电影,用入木三分、淋漓尽致之类套词完全不足以匹配其讽刺力道十分之一。
这么说吧,比韩国那个请了上百个真网红的综艺《激赞网红》都真实了不止一点。
名义上拍鬼,实际丝丝入扣映射网红生态。
绞尽脑汁博噱头,团队无下限拼流量,人前惊艳人后受罪。
具体到新人抢旧人风头,虚伪的世纪大和解,合拍现场公然闹掰,流量下滑惨剧连连,厌倦面具放飞自我,无不可以一一拉现实中人对号入座。
或许有人担心,拍这么赤裸,就差指名道姓,被炎上抵制怎么办?
没关系,通通换到“鬼吓人”的赛道,可以堂而皇之否认跟任何活人相关。
哪个网红被戳到肺管子来抗议——莫非你自认是鬼,拍的都是吓人玩意?
导演他娘的才是真·免责鬼才!
所以网红全世界满坑满谷,也有不少讽刺电影,甚至好莱坞也拍过讽刺直播主的伪纪录恐怖片,但这个电影却唯有台湾能产制。
因为台湾的网红生态与众不同。
地方足够小,赛道足够窄,平台足够单一。
直接导致网红互相间谁都认得谁,地理位置近很容易日常social,互相上节目feat。
老人很容易传帮带新人,群聚场合公开透明,类似“名鬼会客室”这样的谈话节目四处开频道。
哪怕出道才几月、粉丝小几万的半透明,也很容易在圈子里混个脸熟,搞一轮联动。
人多的地方恩怨多,各种蹭流量、出恶语、传谣言、观念不合、密友翻脸、绯闻丑闻,不但非常密集,而且极其容易散播到整个网红圈子,饱和发酵到无人不知。
加上台湾媒体有八卦基因,爱报忧多过报喜唯恐天下不乱,稍微风吹草动就让矛盾出圈,小网红偶尔得到大明星级别的舆论待遇也不稀奇。
此外就跟电影里(金鬼奖)一样,他们也有网红齐聚的颁奖典礼(比如专门评选youtuber的走钟奖),使得同类型下的捉对厮杀更加激烈。
于是整个台湾网红界,就成为一个按座排名、优胜劣汰、光鲜又残酷的熟人大圈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红之间的竞争也尤为内卷,流量压力自然不小。
电影里那句“出道早就可以用这么简单的招式吓人”,就是大多数20世代网红的真实心声。
人人都想上位,想风头压过同行,各种虚与委蛇、尔虞我诈,以及随之而来的职业倦怠,当然是家常便饭。
所以别看这个电影大洒血浆,荒诞离奇,骨子里的气质相当写实。
网红就是要浓妆艳抹着吃苦受罪,各种不干人事,真正活得跟鬼没两样。
以此对网红祛魅,劝退怀揣网红梦的圈外人——别想吃这碗饭了,难。
电影还请来一堆咖位不小的真网红出演,而且不是常规的跨界打酱油,是有成熟的角色设计。
比如眼肉芽演谈话节目主持,黄豪平演直播节目评论,贺珑演新闻主播,董仔演选秀主持,相当贴合这几位最拿手的职业标签,真是内行中的内行。
唯一不理解为什么还找贺珑最恨的前女友林千玉,也就是那个阳间网红超铁齿同行的短发女。
不看这电影都不知道她改名叫林千聿了,竟然弄个跟我一样的字。
还有她不是最会在镜头面前假哭吗,怎么被鬼追了半天都没有吓到哭呢!
不合理。
挺好的,虽然现在也不是这类片的时代了,很多段落感觉使不上劲,但是也挺好,比没有好。but,红衣小女孩都算老前辈了?有点乱辈分,还是吃了知名度的红利(虽然每次出场都还蛮可爱的吧(bushi
创意有点,但是要恐怖没恐怖,要笑点没笑点。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有。不知道说这个好看的到底是笑点低还是怕点低?我都看睡着了。尤其,台湾人那种嗲嗲的说话,啥恐怖感都给抵消了。没意思,超级没意思。
由于在台影里看过太多不同的王净,恍然间已经忘了她也才只是个98年的妹妹。
太乐了,想出这个idea的是天才吧。话说做鬼也要这么社畜,这岂不是……鬼畜?
前面节奏不错,后面煽情有点打乱节奏,但我们需要更多类似诡才这种片子,看完真的很开心。对大陆院线来说,恐怖尺度绝对够,期待特供版消失的那一天。
《摄像机不要停》《未麻的部屋》致敬,确实是非常平庸的导演,但能在大陆的荧幕上看到一堆身穿血衣的人鬼哭狼嚎,看到“即使不特别也没关系”这样的台词也挺好的。
嗯,女的就是扯头花,无论女人还是女鬼。我将给下一个看到的男人扯头花故事打五星。
为什么一定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什么一定要成功。为什么名利场一定要你踩我贬。电影没有直白给出答案。同学被荣誉柜砸死了一次,但第二次,她的鬼朋友和她一起撑住了。鬼画面还挺吓人的,但之后的解密又不会让画面太吓人。鬼为了恐怖而努力很搞笑,同学被车拖着走和一直被电好好笑。当鬼也不容易啊,还有kpi。凯瑟琳真是优雅。长官看着真想打他一顿。香菜就很可怕啊。哈哈哈哈哈。
摄影机不要停之鬼吓人背后过程全记录,每一次被鬼吓,都是鬼专门为你精心准备的镜头和场景,一场属于你的电影,有些鬼精心准备过了,也不吓人;有的人努力过了,还是很平庸。怪兽大学+未麻的部屋+富江+Coco等等,用我们看过的电影,书写故事新的篇章。人生特别也好,平庸也罢,都要好好继续。
应该是第一次在国内电影院看鬼片,设定展开都很好玩,高潮戏反而垮掉了。整体可能比《周处除三害》还强点儿,现在这个热度…或许拿到万圣节上映会好些。王净已经成了湾湾影视最大钉子户,不过这个角色比以前要讨喜,菜鸟社畜可以让很多人代入吧,妆造还有扭来爬去的动作也是难为她了。片尾彩蛋太搞了,这才是娱乐片该有的态度啊。
大脑洞、台式中二喜剧、流量反讽,包裹一层关于东方家庭式“特别的孩子”的认同批判,模糊不清,蜻蜓点水,中途睡着2次。
看得很满足,主要是看到我的头像君“又会”演戏了。傲娇女王人设完全在张榕容表演舒适区,但过往这类角色拍得还是太少了。请大家珍惜少数能演喜剧的主流明星女演员吧。盘了一下时间线应该确实是在身体好了之后拍的,和状态很差那段时间拍的判若两人。眼神和表情控制又回来了,张榕一滴泪,天上一颗星哦(?) 😭片子本身的问题在于没想清楚王净的成长线和针砭时弊的内核到底要拍哪个,两边都浅尝辄止。净宝的部分占了太多篇幅,看得总有快进的冲动,但她也似乎并没有演得很差……姚以缇很亮眼,但可惜在角色只是个工具人(哪怕连百白的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背景
废柴之歌,创意满满
女主竟然没有名字就“同学”…女主和家庭的故事只系在爹身上,妈妈姐姐呢?最后是追男宝了吗……耀祖当然可以不用“特别”其存在本身就已构成了“人”。竟然用正面男角色吐槽只有“女鬼”受欢迎……真·地狱笑话!陈柏霖怎么越来越像李威啦!
+ 脱线鬼喜剧。虽然有鬼眼看人的揶揄,和对鬼文化的解构,但大部分篇幅还挺无聊的。主要,你就算叫鬼去卷,去雌竞,去挣流量,去抢金马鬼,去走metgala都好,最后竟然又落在台湾电影永远的陈旧鸡汤内核上,真的鬼甚至只会吓人吗……本来气就不多也都泄完了。哪怕像魔鬼深夜秀那样纯粹点呢。
两星半。“出人头地”是父母的美好期望,也是最残忍的咒语。人为何就不能生而平凡,平凡一生?徐汉强在类型片的探索上找到了非常有趣的新口径,精神内核也很细腻温情,但在拍摄手法和镜头表达上就显得招式不多,有点台湾八点档的老套感。张榕容的角色设计完全可以更丰富一些,是与王净角色之间非常好的对照和映衬。虽然遗憾多多,但这样的创作路子很值得继续下去。
用ai一键把剧本里的“人”字换成“鬼”字并无法掩盖剧本本身的庸俗无聊老土!创作者可能还沉浸在自己这设定真是创意至极的自嗨里呢 我说就这种点子拍个短视频或许还能给你个赞 但你拍成电影 空有设定但没有健全到位的世界观搭建 也没有扎实的剧本 再多的人造血浆 依然是好无聊!看到中途真是看不下去走了!!!还好不是自己花钱看的with PRP
勾史当范
做鬼做得这么辛苦,还不如魂飞魄散,一了百了。鬼的执念是人的执念,只不过换了一具不死之躯去求。没意思。没意思
香菜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