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卢熙京作家的作品,土得掉渣的平凡人的群像剧《我们的蓝调》大咖云集。
影后、影帝金惠子和李秉宪也屈尊饰演其中一对母子,并贡献了经典绝伦的演技。
儒教文化里,都是孩子不孝、不懂事,让父母操碎了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在孩子出生到成长的漫长岁月里,父母无论体力、智力、权力都是绝对的碾压方。
如没有父母无条件的爱和牺牲,是不可想象的不对等关系。
并非所有父母都伟大无私,“父母皆祸害”的论坛里,自私无知的父母对幼小孩子的伤害及造成的影响罄竹难书。
这些孩子,有的就毁掉了,有的顽强长大了,带着不可见的创伤。
这要在西方,长大了,和这样的父母一刀两断,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但东方不行,扯不断、理还乱,而且不孝会承受巨大的社会及自身压力。
最后一集里,儿子东昔,陪得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的母亲回故乡,质问母亲: 为何你对不想关的人都低声下气那么好,却独对我那么狠心,还丝毫不觉得愧疚? 母亲在将死的虚弱回眸中,看到了那个年轻时的自己: 那个疯女人,怎么能懂什么是愧疚?
好多,她都不懂,她都不知道自己不懂。
在作者的引领下,东昔也慢慢看见了那个不是作为自己母亲的、可怜苦命的人: 6岁死了父母,13岁死了哥哥,年轻守了寡,孤苦无依,贫穷,农村女人,不识字,文盲,只想通过依靠、讨好男人养活自己和孩子,觉得能让孩子吃上饭、上学就行… 对孩子的伤害根本意识不到,她尽自己所能生活,但自身局限在那儿摆着,能做的最好就是这样了…很多没文化的农村女人也有朴素的人生智慧,但更多是愚昧无知,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说东昔原来只看到了母亲的可恨之处,最后一集里终于看到了母亲的可怜之处,母亲说,如再投胎,一定投胎到富人家,能上学识字,不为钱愁…不然,就算了。
这么卑微的人,要死了,如果从她出生开始,一一聚焦,(如不是悲悯的作者,谁会聚焦给她?) 就发现,生命是平等的,每个人要想幸福的愿望、各自的努力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尊卑,只是出身机遇不同,起点不同,命运不同。
最后,站在死亡的坟墓前,生命又平等了。
所以,她要死了,仿佛我们自己要死了, 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在自己的局限里,尽自己所能折腾一番,最后老、病、死。
母亲得癌症,不去治,无力、但用力紧闭着双唇,不出声,偶尔紧蹙眉头,默默忍受病痛,不让外人看出来的样子,就是众生老、病、死的过程。
她,就是芸芸众生。
尽管每个人都渴望爱和安慰,但一直心怀怨恨的东昔,在母亲临死前,是很难做到看到母亲的一生,并心生痛惜的,那个卑微无能的母亲也无力做到母子间积怨一生的和解,是悲悯的作者帮东昔看到了、做到了,并完成了完美的和解,并因此安慰了众生。
毕竟,作者是卢熙京啊。
附注: 蓝调Blues,又音译为布鲁斯。
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劳动歌曲。
这种音乐有一种“一呼一应”的很明显的特式,英文叫作“Call and Response"。
“乐句起初会给人们一种紧张、哭诉、无助的感觉,然后接着的乐句便像是在安慰、舒解受苦的人。
就好象受苦的人向上帝哭诉,而其后得到上帝的安慰与响应。
”
🎬《我们的蓝调》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韩剧,它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出色的演员阵容赢得了观众的心。
·🎬首先,剧情方面,《我们的蓝调》以一段跨越时代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追求梦想和爱情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紧张和期待。
·👩💼其次,导演方面,该剧的导演非常擅长把握情感戏,通过细腻的画面和镜头语言,将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导演还巧妙地运用了音乐和灯光等元素,为剧情增色不少。
·👨👩👧👦演员方面,《我们的蓝调》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他们成功地塑造了各自的角色形象,让观众仿佛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特别是剧中的几位主演,他们的表演非常出色,让人过目难忘。
·🎶此外,该剧的音乐也非常动人。
剧中的插曲和背景音乐都非常符合剧情的氛围,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情感共鸣。
同时,歌手的演唱技巧也非常出色,为剧情增色不少。
·📸最后,该剧的摄影和美术也非常出色。
摄影师通过精湛的技艺捕捉到了角色之间的微妙情感,而美术团队则通过精美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等元素,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富有韵味的韩国社会。
·🎬总的来说,《我们的蓝调》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韩剧,无论是剧情、导演、演员还是音乐和摄影等方面,都非常出色。
在观看的过程中,让人感受到了韩国影视的魅力和力量。
我们的蓝调最让我很有感触的是第七集和第八集。
是一对父子和父女之间的故事,这两个爸爸从以前的好兄弟因其中一个落难时另一个说话不当而相互怨恨。
所以在面对自己的高中生儿子和对方女儿怀上了孩子后,各种情绪一触即发。
不仅是两位父亲无法原谅自己的孩子外也更无法原谅对方的爸爸,觉得是对方孩子的错。
转折来到了两人进入警局相互袒露心声,其中一位爸爸告诉对方曾经因为在他最难的时候羞辱自己的女儿,另一位爸爸才恍然大悟。
之后是双方孩子的袒露心声。
女生的爸爸开始道歉,只要有一方愿意软下来,局面就会开始变化。
在对方伤害自己的时候,依旧愿意放下面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去拥抱对方,是很难的。
而两位爸爸做到了。
英玉的故事写得也很好,有个身心障碍的姐姐,但是却能把那种想抛弃但是最后没有还是舍不得抛弃的感受写出来,整个过程是很纠结/很矛盾的。
很难过,很无力希望男方能尽快放弃自己,不想因为自己有个负担姐姐也让对方感受到负担。
能将这部分表达出来真是太爽了。
2022年上半年最佳,有门槛,无关年龄,但适合对人生已有一定经历和感悟的人观看。
播出后很久涨到8.7分,大咖的配置,顶级的编剧,很开心,它值得。
整部剧是由多个故事组成的,每个人物在单元故事分别作为主角、配角,处理的那么自然,仿佛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
人生百态,即使众生皆苦,我们依然要拥抱生活中的温暖和爱。
最有感触的两个故事:金惠子和李秉宪的母子情故事,严正花和李正恩的友情故事。
No.1金惠子和秉叔的故事。
秉叔饰演的东昔从小随着母亲改嫁生活在他人屋檐下,没有得到母亲的爱,并因此对如何幸福抱着非常偏激的态度,恨了母亲大半辈子却在母亲临终前的两天与她和解。
没有一句爱他、没有一句对不起,母亲认为已经给了儿子最好的,吃饱饭,能上学,因为她自己也是个从小失去父母兄弟的可怜的人啊,丈夫给她吃炸酱面便已是她所经历的最幸福的事了。
东昔终于在陪伴母亲的两日真正了解并理解了母亲,母亲也因和儿子最后的相处满意地离开了这个痛苦的人世。
一个悲伤的happy ending。
No.2恩喜和美兰。
喜爱这个故事可能是因为太真实了,哪一对多年相处的朋友没有在某一瞬间抱怨过对方,并不是所有志趣相投性格相近的人才会成为朋友,儿时相识本身就已是成为朋友的珍贵条件。
美兰看起来确实有些没心没肺,但是当一个人在被自己的女儿嫌弃、遭遇婚姻的不幸后,谁不愿意有个可以随叫随到的朋友呢,生活这么苦,如果有一根救命稻草,我也会抓住的。
美兰无意间的行为对恩喜造成的伤害既成事实,故事也并没有反转,但又怎么样呢,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故事,两个善良在意对方的人终究还是会找到更好的相处方式,彼此走下去。
其他故事也非常好看,恩奇的一百个月亮、冰块老板和血肠老板的兄弟故事、英玉和唐氏宝宝姐姐的故事等,没有完美的人性,人不是非黑即白的,不过蓝调还是尽可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世界,现实可能会更加残酷。
趁有时间,珍惜和家人的生活,趁有时间,尽可能去了解并理解家人吧,趁有时间,努力让自己幸福起来吧。
我们的蓝调 (2022)8.82022 / 韩国 / 剧情 / 金奎泰 / 李炳宪 申敏儿
真心所爱的人,一定就会出现在身旁。
现实生活也许并不如此,但是有梦想和希望在,那就够了。
要不然,活在灰暗的现实里,会有多凄凉……
剧集还只播了一半,我就要写下自己的看法,因为喜欢。
从还是中学生的恩喜,抱着猪仔坐班车去上学——而且汉修也带着装满农产品袋子,应该是卖了钱要交学费的意思,我就在朋友圈推介了tvn出品的这部奈飞剧集《我们的蓝调》。
由提前公布的演员阵容就能看出来,这部戏应当非同凡响。
从播出到现在,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虽说整部戏都是围绕着小人物的生活日常展开的,倘若归纳起来,就能够发现编剧的小心思:将几对恋人的相爱战线延伸拉长,就能编造/演绎出十分美好的人生故事。
恩喜和汉修人到中年,看起来并不可爱的恩喜,却是济州岛鱼类市场上的有钱人。
她忙于生意,却荒废了家庭,独自一人整天忙忙碌碌……直到有一天,她的初恋从大城市首尔回到了这里。
汉修是银行经理,本应属于中产的他却因为支持女儿的高尔夫梦想,成了负债累累的职业打工人。
在他被家庭已经拖入到令人疲惫不堪的时候,遇见到了曾经爱过的人——而且还是个有钱人,恩喜。
女儿放弃了高尔夫,如释重负的汉修也回归了自己的家庭,从此就再也不需要煎熬地如何向人张口借钱了。
汉修退回了恩喜已经转进账户的大笔金钱,恩喜也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一行心声告别:再见了,我永远的初恋。
两对爱人暂时,还不知道浪子回头、近乎完美的好男人船长,会与漂亮多情的海女,将要摩擦出怎样的爱情花火;但是两个中学生的爱情故事,却很恶心人。
英珠和阿显,家住楼上楼下,考试第一第二的两个高中模范生,只搞了两次就弄大肚子……然后一个辍学,一个挺着大肚子继续读书。
即使要想方设法地传达提高生育率,可是——为人父母是一种很大的责任耶!
做人最主要的是责任心,请不要把寂寞无聊的冲动,当成爱情来煽情,拜托!
所以,这一对中学生将要生娃所造作的槽点,很可能会成为这部戏最大的败笔。
也不是说,高中生就不能谈情说爱;进而念叨,由于他们涉世未深就断言人家不懂爱情;还会断言,将来很难过上美好的生活。
在高中念书的时候,我们班上就有一对同学相恋,最后修成正果。
证据是在十年之后,那个女同学偶然走进我的店里(有几年我开了一家店面谋生),当晚就领来了她丈夫。
男生看起来很幸福,回忆起往事,他们笑逐颜开——我十分清楚的记得,他俩开始交往时属于很少见的女追男。
但是,人家是学业完成之后才结婚,并没有在学校里就要生孩子啊!
这部剧,播放到现在,我期待的那个角色,似乎还没有……出现。
东昔和善雅果不其然,没有超出所料,我个人最喜欢的这对,是李秉宪扮演的东昔,他一直深爱却患着抑郁症并且离了婚的善雅。
善雅由于父亲自杀的原因,搬到了母亲所在的大城市。
多年以后,俩人偶然意外相遇,东昔依然热烈的爱着善雅——可是,那时候的善雅,正在和别人相恋,所以结果两人只能是离别。
等善雅离婚,再次来到济州岛的时候,东昔开着他的杂货卡车,忙里忙外。
从上集最后,出现俩人牵手那一幕开始,我就很喜欢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是大富大贵的命,也没有多少人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大家都在凌乱的缝隙里谋求生存。
然而东昔,只是一个开着卡车东奔西走的杂货商,他可以行尸走肉般地生活,也许执拗但是从不妥协。
可他,却始终深爱着一个女人:无论这个女人如何如何的对他不好,哪怕是女人已为疾病所困扰——因为爱着的人就要相互帮助,而不是抛弃。
李秉宪真的是一位很厉害的演员。
影视剧里最恐怖的就是大段对白,尤其是说教式的独白,像下面这般如此之长,要能够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看着揪心而不是厌烦,他所呈现的这段表演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样你还有什么心情吃饭?
你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好,随便你吧。
你就继续这样行尸走肉,要死要活随便你。
然后到最后,你儿子也会像你一样,他长大就会步上你的后尘。
我没说错吧?
他爸因为他妈有抑郁症选择离婚,于是他妈天天以泪洗面,最后就这样抑郁而终。
你觉得有这种榜样,他的人生还能过得快乐吗?
他要不是像你一样一辈子自甘堕落,就是一有机会就想死,然后成天怪自己命运多舛,郁郁寡欢,再不然就是像我一样混吃等死……我不是说你不能难过,只是希望你别像我妈一样只会难过。
你可以难过,可以哭,但也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啊。
妈的。
偶尔也要让自己过得快乐,开心地笑。
不能跟孩子一起生活,你就已经快气疯了。
但你要是还把自己过得不成人样,那你的人生就真的一团糟了,蠢蛋。
哭够了就起来吧,我们去走走。。。
”当然,这也是编剧厉害,能够写出如此精彩的内心世界。
在这部《我们的蓝调》里面,有个细节能够看出韩国人的进步。
这是东昔在多年以后遇见善雅时,为了赢得芳心,处处讨好:以自己喜欢的电影和演员作为桥段,并且真诚地向前辈致敬。
现在的韩国娱乐业也很发达,远远的将香港甩在身后。
可他们对于香港电影的热爱,并不比我们中国人少。
向值得尊敬的人,表达敬意。
这份胸怀,这种态度,实在是了不起的。
还有,那种洋溢出来的热爱本身,感觉真是很美好啊。
真的太喜欢这类写普通人的剧了,这些有缺点又有优点,简单又复杂的人,让人感觉才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人呐。
喜欢这种吵闹,温暖,生活气息十足的剧。
我打开看的时候,这个剧一开始不急不慢的推进,到恩熙上学的时候,篮球场那场戏。
我们觉得达到第一个高潮,一下子就被这群普通人的故事吸引住了。
不得不说,导演和编剧真的太牛了。
剧中弹幕说的“济州岛第一勇姐”,我们恩熙没出场多久,就跟喜欢的男生告白,也就是汉修,并且拉过他的脸,主动吻他。
后面还跟朋友说谎吹牛说汉修主动吻她,结果朋友直接冲到篮球场直接去问汉修,恩熙在后面一路上没追上。
当她到的时候,朋友已经问出问题了。
她站在旁边紧张,害怕又羞愧。
汉修带着戏谑,生气,疑问语气和表情的走近问她,没想到他居然说一句“其实你也很享受吧”。
一个长得帅,情商高的男高中生形象马上显现出来了。
让人马上能理解为什么汉修是恩熙的初恋,以为为什么恩熙喜欢汉修那么多年。
但是,生活就是世事难料的,曾经的青春期自卑、样貌普通的女孩变成了有钱人。
而曾今闪闪发光的男神,已经被生活打磨的,早已面目全非。
车胜元演技真的挺厉害,一看就是中年失意的形象,眼里都是疲惫和失落。
他在海里躺着,哽咽着想开口找恩熙借钱,却始终说不出口。
女儿和老婆一直说要放弃打高尔夫的理想,只有他还在坚持。
表面上是有体面工作的银行副行长,实际上为了女儿,房子和退休金都没有。
中年人的辛酸和不甘,让人看着很能感同身受。
编剧给汉修恩熙故事的结局,我觉得也很妙,恩熙还是那么善良,汉修也终于没辜负恩熙的善良。
另外,我真的超级喜欢英玉和姐姐的故事。
对于英玉,真的感觉很心疼。
为了姐姐英希,打好几分工。
因为姐姐,没有办法正常交男朋友。
她看起来脾气差,好像喜欢说谎,也总会想抛弃姐姐。
但我们英玉,她已经做的很好了,她很努力的在生活了,她很坚强,也很勇敢。
更让我泪奔的是英希 ,作为唐氏综合征的患者,姐姐只有7岁儿童智商。
但她其实什么都懂。
她知道小时候,英玉在地铁里试图抛弃她,她知道英玉喜欢待在海底,是因为海底没有她,她知道英玉爱发脾气,为了不让英玉生气,很冷也要待在外面,因为看不见她,英玉就会少发点脾气。
她知道这些伤人的事实,但是她依然爱着英玉。
每一次,她想见英玉的时候,她就会画画,但是英玉一直没有机会看她的画画。
虽然舍不得走,但是该离开的时候,姐姐还是主动先收拾好行李离开了。
在船长的公交车房里,挂满了英希的画,等英玉去看的时候,那一幅幅画,就是姐姐的爱最具象的表达。
英玉以为姐姐说谎,姐姐不会画画,但最后她说,“究竟有多孤单,她才会画那么多画。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东昔和妈妈玉东的故事。
李秉宪饰演的东昔出场刚开始那几集,他乱发脾气,还爱砸东西,动不动对妈妈恶语相向。
当时真的以为他是有暴力倾向的不良分子。
暴躁的外表下,其实东昔很善良,也很细心。
他陪宣亚度过难熬的日子,倾听她,帮助她,像个免费劳动力一样,帮她干各种活。
东昔的直率,坦荡和温暖,帮助宣亚慢慢走出了抑郁症。
最后他陪妈妈去各种地方。
只要妈妈维护自己一次,就原谅了妈妈。
很细心的照顾妈妈,东昔真的,太好太善良了。
剧中关于妈妈为什么对东昔态度那么恶劣,没有一个直接的解释。
不是网友猜测的怕自己克死儿子什么的。
根据妈妈的解释,就是自己的认知水平不够,做了错误的选择。
但是东昔的爸爸,刚去世,妈妈就改嫁,还让东昔以后叫她阿姨,给了东昔十几个耳光。
剧中的这件事情,和剧外我们都不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事实,要给15岁的孩子这么重的伤害。
但我认为,本剧最重要也最厉害的特点,就是在写真实的人。
因为足够真实,所以本剧给我们的感情体验也格外的浓烈。
所谓真实的人,有她自己的人生脚本,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她瞬息万变的心情。
我们可以观看,但随意评价,站在上帝视角,并不代表这样一定是对的。
人生这么长,难免有路走歪的时候,或者说,做出错选择的时候。
东昔15岁的时候,玉东选择冷漠,忽视东昔所有伤。
美兰就是随意把恩熙叫来,就只是炫耀自己有这样的朋友。
还是高中生的英珠和郑显,偷尝禁果,意外怀孕。
那些伤害真真实实的发生了,那些事情甚至都不可挽回了。
还有英玉的自私,玉东的冷漠,海女奶奶的毒舌碎嘴,人性中本就存在的卑劣和不堪。
但是人同时也是善良温暖的,玉东奶奶对着小狗都充满爱意,大家在下雨天齐心协力把船开出来,为了给春熙奶奶的孙女造出100个月亮的时候,人又是多么无私和真诚。
但是生活,就像每天早上升起的太阳,无论如何都会正常继续。
我们不能太苛责剧中人物,同时我们我们也不能苛责自己。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允许一起发生。
只要活着,生活就不会这么完了。
我们的蓝调,是点忧郁,又充满希望的生活。
片子是好片子,尤其是14集之后,眼泪都止不住了。
看完习惯性地第一时间看了豆瓣评论,看到高中生这段简直骂声一片。
其实我倒是觉得高中生怀孕这段还不错(虽然不如其他几个),国人批评的原因无外乎就是诸如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还养活孩子;或者两个小屁孩不负责任,犯了错还要骂含辛茹苦的父母之类的。
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下的我们有这样的批评是很正常,但是骂归骂,但我们不要忘了,这部剧不是卖到中国市场的,人家也没有义务去照顾中国人的感受,所以这是站在韩国本土文化价值观的立场上来探讨这件事情的。
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韩国(一定要强调,不是咱们中国,所以豆瓣骂这段故事的各种理由如果让韩国人看到,人家或许都是懵的),剧里也提到,韩国的法律,是保护早孕者享有继续在校教育的权利的。
注意,这个法案不是在鼓励未成年怀孕,而是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权(跟精神障碍者伤人会被轻判或者无罪也不是在鼓励他们伤人是一个道理)(足以可见韩国的教育法其实比国内先进些),这就证明在韩国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是少数,但是也不会造成影响到前途的无法婉转的局面,更何况故事在济州的渔村里,思想水平更是要比首尔要闭塞,所以16、7岁怀孕在当地不算难以接受(咱们国家到现在还有很多农村孩子18岁就相亲有孩子了所以不要觉得咱们有多优越好吗?
)。
我唯一遗憾的是男孩子选择了辍学,但是剧作中其实有提示的,男孩的父亲黑道出身,就是那种男人一定要有担当的意识,儿子遗传了父亲这点,不肯让双方父亲负担全部费用,宁愿暂时(注意,是暂时,人家说了将来要通过别的途径继续学习考大学的)放弃了前途,虽然莽撞,但是符合那个年纪小孩的热血上头。
虽然最优选择是孩子由双方父亲带,两个人继续上学,但是更合情的是小孩子的早熟担当。
其次,不要用国产剧的人物塑造模式来去想别国的剧,谁规定小孩子在当下就要很懂事地体恤到父亲的难处?
骂他们不懂事只知道对大人大吼大叫的这些看官们在他们这个年纪真的就懂事到不行吗?
男孩子看到父亲强行要拖拽女孩去堕胎,当下热血上头,不但撞倒父亲,而且还把以前积攒下来的怨气用最莽撞的方式爆发出来,这难道不就是正常的下意识行为吗?
难道男孩真的就以父亲为耻吗?
而且这场戏明显就是为了后面父子和解而铺垫的,后面父亲拍着桌子哭着说我对不起我妈,对不起你妈,唯独没有对不起你,我一直都是为了让你不感到羞耻才这样活着的(大概这意思吧),这才是情感的爆点,男孩这才能够真正得到成长,才懂得在大人的世界里,任何情绪化的话在爽了自己的同时,更有可能深深伤害到最亲爱的人。
这两场戏是衔接起来的,是有情感累积的,我个人觉得设计的很妙。
我们往往在做评价的时候,都会用一个上帝视角去审视别人,这里恶心了,那里下头了。
就好像我们当年就不下头一样,别傻了,我们都不算什么圣人。
我们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保不齐已经忙不迭地喊着要堕胎了,忙不迭地在各自的爸妈面前推卸自己的责任了。
反观两个小孩,我觉得最打动人的话就是,我们可以道歉,但是我们不承认我们错了,因为我们就是相爱。
第三,麻烦各位审审这段故事的题目,人家的主题是流氓和赌徒,小孩的怀孕只是破题口,真正讲的是两个成年人的事情。
一个社会混混,一个超级赌徒,同样不顾家庭,同样逼走了老婆。
(别忘了他们家庭破碎的时候,小孩已经记事儿了哦!
)这一段故事其实是通过孩子怀孕的事情来讲两个成年人的成长。
他们当初强烈反对的原因,不仅仅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其实双方矛盾还好,前面的故事也看出来,虽然见面就骂,骨子里还是亲的。
只是孩子的事情出来以后把结痂的伤口重新撕开了而已),更一层就是两个大人都害怕子女重走他们的老路,哪怕女儿说会考大学,爸爸也不敢相信。
他们只能用成年人的方式,早发现早除根,试图将这件事抹杀之后就彻底平息(强调的是,他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孩子的未来被摧毁——这个切入点很好)。
但是他们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却罔顾了孩子的内心,刻意回避这么做即将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后续心理创伤。
看看他们的早期反应吧,当两个父亲在刚知道怀孕的时候,做了什么?
躲起来。
当没事儿发生,该做生意做生意,(别说这是为了生计,后面美兰来的时候他们照样大白天出去玩儿),当情绪憋不住了以后,两个大人完全不管不顾地大打出手,完全都是在发泄自己的情感。
而对于犯了错(当事人不觉得这是错)的孩子,他们一直迟迟没有认真地坐下来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要么是打骂,要么是逼堕胎),也没有想过这件事情对孩子内心到底造成了多大伤害。
他们发泄情绪地把宝宝B超照片丢弃甩开的时候,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
题外话,我觉得有场戏特别妙,女孩的爸爸说宝宝是瘤。
这场戏太棒了,要知道,生命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环境下造成的,哪怕最终被流产出来,他们也不可以被人叫做瘤。
这就是成年人最真实的映照,不愿费心思去读懂子女的心,总是觉得他们替孩子做的决定就是正确的。
不知道为何,我们总是信誓旦旦地批评两个孩子不顾及父亲含辛茹苦,一意孤行。
我们做评论似乎都喜欢站在父辈的立场,殊不知我们连子女都没当明白呢。
设想一下,我们站在这两个孩子的角度上,如果我们是他们呢?
看看他们的成长环境,往最小了说,从小到大,楼上楼下两户人几乎天天吵架,搁你你受的了?
女孩小时候眼睁睁看着妈妈离开,饿着肚子等爸爸赌输了钱回来,却拉着自己去求别人借钱,她是有记忆的哦。
女孩子每去一次市场,身世都要被市场上的人提一遍,然后还要被不断叮嘱“看吧,你爸爸为了你戒了赌,为了你天天凿冰,你要感恩啊”,然后爸爸还要时不时地拿自己邀功“我女儿是全校第一”,你是她的话,你不想逃离?
你不想找一个避风的港湾?
她的父亲确实做出很大牺牲,每天起早贪黑,就是为了给孩子攒学费(还有重回自由的船钱)但是严重缺乏和孩子的交流,有人肯定要说了,他都这么辛苦了哪有时间陪伴孩子,但是不要随便在女儿换衣服的时候推开厕所门这种基本常识应该具备吧?
事实证明,父亲在精神层面上对女儿的爱是极不成熟的,他以为无条件地迁就女儿就是交流,他以为说一句阿一古我女儿怎么这么可爱亲爸爸一口吧,这就是父女情感互动了。
殊不知,这只会让早熟(且高智)的女儿倍感负担。
我是她,我也想逃离,赶紧去首尔吧,这样我和我爸都自由了。
至于男孩,更别说了,到高中了依旧是家庭暴力的忍受者(肢体和语言),这个不是上纲上线,从他们台词可以得知,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就是黑社会的那一套,打一顿就好了。
而且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好言好语,咱可别慈悲为怀地去替一个未成年人体会他爸爸的嘴硬心软了好吗?
对于孩子来说,语气重就是语气重,打我就是疼,我感知不到太多里面的深层爱意的。
所以,别再强调两个父亲支撑这个家了。
到底是谁的存在才让家没有垮掉还两说呢。
孩子(尤其是男孩)当年要是跟妈妈走了,这俩当爹的早就非死即坐牢了。
这两个小孩,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有了相爱的人,很节制地只做了两次(别告诉我咱们国家的高中生没有人干这种事)而且两次都很好地做了防护措施。
他们已经做的很不错了,而且事后的应对虽然慌张但不失理智(知道哪怕再想堕胎,瞎买的药也不能随便吃),只是命运使然,这样都没拦住怀孕,那真的就是纯概率事件了,用女孩的话说就是:恭喜你,成为了我的宝宝。
这样的几率,确实值得恭喜。
偏偏这样两个小孩,竟然常年全校第一第二,竟然依旧没有放弃要去首尔大学医学院,(男孩女孩都没放弃,而且男孩选择了更勇敢的路)。
偏偏这样两个小孩,被我们很多“二十四孝”大圣人一顿狂骂。
反思反思吧,我们要处在他们的环境,大概率就是海鲜市场丁青了,至于将来能不能人人成为电梯战神,做梦吧您嘞,别说早孕堕胎了,十八岁之前没被毒品害死就烧高香吧。
所以这段故事我个人很喜欢,因为它不是在讲小孩如何早孕之后如何努力地逼疯家长,努力地让观众下头。
它其实是在讲大人如何成为大人,被改造的不是两个小孩,而是两个大人。
末尾,要说美中不足吧….就是怀孕六个月,肚子的显怀应该更大一些了,而孕吐也多发作于怀孕早期,六个月的时候,早就缓解得差不多了。
她的人生:6岁父母双亡,父母的疼爱从此只在模糊的记忆中。
还记得女高中生小时候妈妈走了去和黑老大要饭时候吗?
忽闪着大眼睛,那么自然的说“叔叔给我钱”,在尚未学会自尊尚未学会被爱和爱人的时候,就要为一口饱饭奔波。
13岁相依为命的哥哥去世,13岁的她也开始打工讨生活,可见当初的阿姨也并未给她多少帮助。
她的婚姻:记忆中没有被爱的她、她不识字的她,因为一碗炸酱面就觉得那是爱,就成为别人的妻子,为她生儿育女。
但即使是这样小小的幸福也无法长久,丈夫和女儿相继离世,没有生存能力的她觉得有口饭吃能穿得暖有学上就是幸福就是父母能给子女的爱,她不清楚什么是爱不清楚如何爱人,也不清楚怎样被爱。
不管是炸酱面也好,还是丧夫丧女后的收留也好,她都用尽一生去报答。
给别人做了小妾,伺候正房太太十年,又伺候瘫痪的丈夫十年,丈夫家里还有两个虎视眈眈的儿子,想都知道这十年她是在大房和她儿子怎样的眼色中活下来。
这本来就是封建社会的悲剧,女性在不平等婚姻制度下的悲剧,她和她的儿子都是这种悲剧的牺牲品。
最后的一个电话,她打给前夫的儿子,她前夫的儿子没有接,真的如同二儿子说的“他很后悔”吗?
不是的,他恨他的这个后母,虽然她无愧于他的家人,但她始终是那个夺走他父亲的后母,他不联系,不把地址给她,包括不接电话,等等都证明了他自始至终都是不接受这个“母亲”对他的爱,回溯到多年以前,能对后母的儿子拳打脚踢的,当初又能对后母有什么好话呢?
她的爱:回去的轮渡上,东昔给她在窗户上写字。
写了她母亲的名字,她父亲的名字,东昔爸爸的名字,姐姐的名字,东昔的名字,还有她爱的小狗狗,她没有写后父,没有写后父的儿子,她自始至终都不是爱着他们,他们也从未赢得她的爱。
她的照片墙,她甚至没有和她儿子的合照,因为她儿子的妈妈是大房。
但她把她儿子的照片就放在她和她丈夫合影的旁边。
我虽然不能和你在一张照片里,我也要离你很近很近。
她的爱,只有这种方式,只能有这种方式。
她看着她的儿子,看他在叫卖时很开心的样子,去买他的东西,希望能让他开心,这就是她爱人的方式。
为什么她对她的儿子受苦却视而不见。
某种程度上,很多父母是把儿女当成自己的生命共同体,我能吃的苦你也可以,我走过的路你也走看看,他们不知道孩子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的人生。
他们如何知道呢?
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这样教导他们的,而东昔妈妈甚至连父母都没有。
她的离开:很多个时候,都以为她一觉就睡过去,再见就是永远了。
和海女大姐的告别,望着东昔上山匆匆的背影,她在咖啡馆趴着睡着了,人来人往,我们以为那就是永远了。
可是她还记得要看那山上的雪景,还记得和儿子约定等他回来。
东昔要离开说我明天来吃大酱汤哦。
她那么开心,她有了明天醒来的理由:为儿子做一碗他最爱吃的大酱汤,再给小狗们准备一顿饱饭,这些做完,她终于可以放心的走了。
还有什么遗憾呢?
甚至连那唯一放不下的儿子的爱人都见到了,她走的时候应该是觉得心满意足的、幸福的吧?
最后…这个世界总是充斥着我们年轻的时候理解不了的东西,父母应该是第一位无法理解的。
他们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缺点,我多么想逃离。
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父母没有变,我们反而变了。
你还记得他骂骂咧咧的模样,你还记得他古板固执的模样,你还厌烦着他训斥你的语气,可是有一天,你突然就淡然了,和这些不理解和解,和这个世界和解,和父母和解。
和解不是原谅,你永远等不到那句你期待的“对不起”,就像你也无法对父母轻易说出那句“谢谢你”。
我们能给父母的,可能只有这份和解,和最后的拥抱。
人生海海,恰恰和你有了父母儿女的缘分。
在我不记得的当初,你给我温暖养我长大。
在你不存在的后来,我会想念直到遗忘。
最没有滤镜的韩剧女主了吧?
她真实的样子:精明的生意房产投资发福的身材和大嗓门少见多怪的乡下人表现……但坦荡率直的性情和善良乐观的心还是让人觉得可爱又心疼,那个在五星酒店床上轻声嘟哝的话让我泪目了。
女人究竟活成什么样才算好?
为家人的牺牲无可奈何吧!
但你没有屈从现实凑合婚姻,不是没有选择而是勇敢面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害怕嫁给贫穷,穷怕了。
太真实了,普女一枚,不是不善良,不是不心动,不是拜金主义,但就是不想再做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选择,独立撑起原生家庭的重担。
一如剧名我们的蓝调,是生活的一部分,唯一的校外教学旅行,大海 男孩 朋友 棉花糖 初吻 所以心是疼的,比被揭穿的汉修的狼狈更痛的是那么美好的回忆也要被毁灭。
只是女人爱是她的灵魂,她的天真。
编剧大人,能不能稍微奢望一下,给我们恩熙配一个看到她的好的男人呢?
尽管生活中有好多恩熙是不如愿的,但就是有点儿意难平啊。
凭什么落魄如汉修都可以潇洒休假,我们恩熙就是做做做啊!
不过无论如何,从美女扮丑到真正意义上普通女人出演就是很勇敢的了。
赞一下人生剧。
看到第十五集,憋不住了。
她这样一个普罗众生的女编剧,看人生海海,把这辈子会经历的苦难全剖出来给大家看,再温柔的平复它。
抑郁症,唐氏综合征,校园早孕,以及日常极为常见的“误会”,闺蜜间的嫌隙。
好像没有什么更糟糕的东西了,即使都发生了,也不是很坏嘛。
换一个方向去思考去对待,却显得那么不一样。
她果真把人生剖析的明明白白。
现实的生活细节,温暖的每一个角色。可以说是韩国顶级卡司了,个个演技不要太好,李秉宪市场叫卖简直绝了。没有台词情绪也能精准传达,哭到一觉起来眼睛肿得像灯泡。弹幕里的年轻人无法理解作为母亲的玉冬,可是站在她的世界观,这已经是她能给东昔最好的爱了。
年初就看完了,写了一篇半途而废的剧评,故而一直没有标记。开头是一段中年恋爱小品:高中时期的男神从首尔回到家乡,反复犹豫着要不要利用初恋光环向昔日迷妹借钱,最终还是不忍心玷污少年时的回忆。最喜欢的一幕是抑郁症女子走在登山机上健身时,收到儿时邻家哥哥发来的“礼物”:他录下的自己广播叫卖的声音。最感动的是小女孩的父亲车祸垂危,老奶奶带着小女孩费力登山,全村的人开着渔船汇聚在一起以童话方式为他们许愿。还有唐氏的姐姐用画作记录下妹妹的点点滴滴,总是开玩笑让妹妹挣钱给自己整容,每次自拍都打开极其夸张的美颜滤镜。还有向来温顺的母亲曾用冷血暴虐的言行给儿子造成一生的阴影,大家总觉得她一定有什么苦衷,最后却发现她没有任何苦衷,仅仅是那种环境下的农村妇女都这样对待自己的小孩。特别苦又特别灵,特别温柔,特别动人。
大咖很多,但是我觉得不好看。
我最害怕的题材
生活好难。其他角色都挺感人的,东昔他妈简直是要逼死儿子啊,周围的人还要道德绑架他,无法理解。
喜欢韩剧里的人情味,房子和风景好美。前面都还能忍忍,看到金惠子演的那位老人离家之前收拾房子,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麻木木般的难过,想到了每次期末考试后、高考结束后收拾教室的杂物。
卖血肠的儿子每天一副死人脸真的看得恼火😫,这段高中生怀孕生子的真的是败笔……越看越恶心……很多桥段都圣母得要命,被人骗钱还觉得人家可怜,编剧脑子有屎吧,不知道什么三观,韩国人对这部剧没意见吗????
跟隔壁“解放日志”对比,这里台词格外密集且聒噪,同样是“丧” ,隔壁是平静的,甚至是带诗意的哲学思考,这里溢出来的甚至还有“窝囊味”…
实在受不了高中生生孩的桥段,以后肯定会后悔的,没有这样圆满的故事。也讨厌东昔和他妈的故事,无论有怎样的难处,伤害了孩子就是伤害了。目前最喜欢恩喜汉修和英玉船长这两个单元
很不错!戏骨搭的剧怎么会差呢?演绎完全贴近生活,自然又心动。//哭最惨的一部韩剧,编剧最后说 我们生来是为了幸福而不是为了承受磨难和不幸。//是忧伤蓝也是治愈蓝,好好幸福吧,祝你也祝我。
刷到打着《没关系是爱情啊》同款类型剧宣传来看的,2倍速都嫌难受,一只拉进度条忍着看,大妈的年轻时候的部分蛮有意思但太少了,高中生那我直接恶心跑来看评论,到底是我有问题吗,这个评分这么高。然后看到有和我一个想法的我就放心了……
慢生活,人性美,timing不对看啥都不对
上次看这么好看的家庭剧,还是在《请回答1988》的时候
看过
本来没什么期待,看完第一集就觉得太好了。渔场竞价,海女打鱼,几个片段勾画出这一群人的生活状态。再加上各位演员的出色表现。(第一幕金宇彬起床刷牙就把我帅到了。)
好清新
是很不错的群像剧 未成年怀孕那几集不能共情后面的几集都特别棒恩奇和奶奶,东昔和母亲的和解,英玉和英希 都写的特别棒。
没看完,但李秉宪的演技真的好牛啊
在抖音上看的精简版,就,世界上有温柔的人,但这个感觉太梦幻了
温暖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