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喜剧,充满了欢乐,但不适合每个人。
男孩纯真的天性和电影的背景融合一致。
影片故事是在一个无名(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的乡下小镇发生的。
电影中的背景很好的衬托了电影的发展,空旷的田野,明亮的太阳光,傻傻的孩子,没有任何邪恶的东西可以在这里容得下去。
看电影的时候总觉得里面的人物,尤其是拿破仑有些呆呆地,戴着一副宽大的眼睛,说话的时候,眼睛看起来几乎是闭着的,说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什么多的犹豫;即使前方是失败,还是要走下去。
他的朋友,也是如此,在我看来就是两个活宝,傻傻的活宝。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乐是一大特色,无论是舞会上的舞曲,还是竞选时候表演节目的音乐,都分轻松愉快,让人听起来就感到青春,我最喜欢影片的片尾曲,不自主的让人想扭动起来,果然是年轻的电影。
后来看了电影的介绍,得知导演24岁,编剧23岁,他俩是情侣,片中绝大多数演员都不超过二十周岁,他们的表演看起来是如此自然,清新,没有一丝雕琢。
最搞笑的应该是影片的结束,在哥哥的婚礼上,拿破仑骑着一匹黑马在草原上远远跑来,看来他还不大会骑马,身子向后倾着,随着马儿的跳动一起一伏,仍然是那副表情,纯真无邪的面孔。
有这样的活宝一起玩,想起来都是件美事。
本片也算是cult film了,的确值得一看。
郑重推荐,想想我们的青春,有多少事情错过了,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自己放弃了。
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看来也不是坏事,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
说是去年最佳喜剧一点不为过,非常有趣的一部小成本独立电影,这年头让人笑出声的非低俗趣味喜剧不多了。
再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一面,也有闪光点。
荒诞派。
九十多分钟,演员说话都是一个调调,无表情,无高潮。
感觉特别像等待戈多。
名字叫大人物拿破仑,但其实包括主角所有角色都是小人物,或者偏离正常价值标准的奇怪人。
不敢面对自己一直想回到过去的叔叔,沉迷网络的宅男哥哥,没特长却想吊漂亮妞想竞选主席的朋友,兴趣特别性格内向的女生,特立独行说大话的男主,所有人都看上去有点恶心,但他们在他们的世界里最后活得很精彩。
可能也是美国式的提倡个性宣扬不同吧。
一直很沉闷,当穿着西装的男孩为了赶在6点之前到女孩家在马路上奔跑时,茫茫背景让人有种看不到尽头的压抑,就像长久得不知何时才能打破的安静,漫出的几近窒息的感觉。
里面的人物总让我看着有些奇怪,看到一半知道了为什么。
是因为永远睁不开的双眼,永远没有笑容的表情。
十六七岁的年纪,那个人们口中最灿烂最活跃最嚣张最快活的时光,在电影里确实这样一番无精打采失意迷茫的面貌,总觉得有些消极,可这种消极却要命地让我觉得真实,找到了强烈的共鸣。
当然,电影不会就这么结束。
"start of something new" 出现在哥哥凯普的女友带着灿烂愉快地走下公车的时候。
到凯普换上拉风、神气的外套出门约会时,再到拿破仑的霹雳舞赢得全校同学的欢呼掌声时,到墨西哥男孩的嘴角高高扬起时。
一切终于轻快起来。
但也只是看起来轻快起来了而已。
好友竞选胜利,喜欢的女孩成了女友,讨厌的叔叔终于回去了,受伤的奶奶健康地回到家。
一切都好了起来,什么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
可其实,什么都没有解决。
究竟如何走出迷茫、沉闷的,电影什么都没说。
或许编剧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只是勉强给这部青少年电影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或者什么都不做就是答案:做想做的,熬过去了之后什么都会好起来,什么困扰都会有让你不再困扰的一天。
面对PPTV列表里一排排电影名字不知该点哪一个时,常会想,我们看电影究竟是为了什么。
开始我喜欢看一些很灰姑娘很童话的电影,不需要逻辑不需要深度,只要能让我哭哭笑笑然后happy ending然后心满意足电脑睡觉等待下一个天亮。
现在慢慢开始想从一个半小时里找到更多东西,想知道别人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
而当我发现那些曾经或正在纠缠着自己的情绪电影里的人也在经历时,会觉得自己不再孤独,会庆幸有人也发现了这一点并尝试通过电影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些情绪。
这会让我觉得像一场交谈,并在找到共鸣的那一刻开始期待,电影里的他或她会怎么做?
无论结局如何,无论影片给出的答案我赞成与否,总归是一场有收获的经历。
……扯了一堆无关紧要的话。
我不太会写影评,只能说,在一个人的晚上花一个多小时看一部《大人物拿破仑》这样的电影,物超所值。
在这里,拿破仑不是什么驰骋沙场战无不胜的法国皇帝,他只是爱达荷小镇上的一个普通却又古怪的高中生。
事实上他的“功绩”也并不是那么如雷贯耳,充其量就只是在学生会主席的竞选上秀了一番舞技,并顺带帮助他的好友坐上主席宝座。
但偏偏从他身上又分明能够听出有力的励志之声,读出“大人物”的真挚要领,尔后再反观我们的青春,竟不自觉会心一笑。
影片《大人物拿破仑》有种草根情怀,它自始至终关照和贴近那些平时难以进入我们视野的“边缘人物”,享受青春不单单是橄榄球四分卫和拉拉队长们的专利,更有我们身边那些个怪鸡的“小人物”,他们的青春一样精彩纷呈,同样英姿勃发,只是绽放的方式不尽相同,我们的眼睛实在是被主流的东西蒙蔽了太久太久了。
一箩筐的怪人《大人物拿破仑》里面的主角都是个性强烈到几乎泛滥的家伙,无论是着装,打扮,谈吐,还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十足另类。
以至于在影片开场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感觉自己进了疯人院,随后又试图从自己的读书生涯中搜索出几个跟他们相般配的面孔。
那比方说拿破仑本人吧,一头蓬松的红色卷发,穿着笨拙的登山靴,目无表情的时间比起摆出其他各种表情相加起来的时间还有多。
拿破仑几乎就是以木讷沉闷的态度对待周遭的一切活物和死物,连同抱怨声时常都是那个有气无力单字idiot(白痴),换做别人恐怕早就FXXK声连天了。
面对心仪的女生,身为高级宅男拿破仑同学自然缺少不了害羞的天性,但事实上对于他怯场的内心描绘少之又少,他的性格特征归根到底是呈现出一个“冷”字,最过分的莫过于在舞会上将女伴晾在一边。
而其实信奉沉默是金的拿破仑同学不乏个人才能,那些个人的天赋与期间热情是冷漠的外表所无法掩盖的,只不过真正懂得欣赏他的人出现得太迟,以至于他太多太多的行为都成为了自娱自乐。
至于拿破仑的家人亲戚以及熟悉的同学个个都绝非等闲之辈,从他那位老大不少的叔叔和那个已过而立的哥哥捣鼓出的时光机计划之中可见一斑。
小人物的胜利值得注意的是,拿破仑的父母从未被提及,除却那个渴望回到过去的贱叔叔外,拿破仑的家长就只有一位大大咧咧,飙车受伤的奶奶。
来自于家庭的缺憾同样出现在拿破仑的两名同学身上,Pedro是墨西哥移民,家庭的社会地位可想而知;还有一位女生,虽然关于她的背景语焉不详,但家境清寒,自食其力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拿破仑们”不被重视,不被发现除去个性的因素外,还有家庭背景的因素参杂其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彻头彻尾的小人物。
真正让拿破仑蜕变成“大人物”的是源于公然对大人物的宣战,即协助Pedro竞选主席并最终扳倒了原本众望所归的对手,而他们其中一个口号便是为弱者提供保护。
最终拿破仑用一种能够为主流大众所接受而又为他们所羡慕和崇拜的方式实现了他们的呐喊并收获了应得的回应。
看到这里不禁令人发现影片跟《阳光小美女》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及至冰点的幽默同拿破仑性格之“冷”一样,影片的基调全然被一层坚冰所包裹。
青春喜剧应有的闹腾和活力被欲言又止或点到即止的冷幽默所替代,转而用幽默所特有的含蓄谈吐去讲述异想天开的烂漫。
至于在荒唐囧事的烂漫背后依然是烂漫的另一重表达,即我们所希望笃信和实现的“善恶有报”,这就是影片始终积累着的一种信心,经营着的一种信念。
影片在剧情的推进上平缓又不失起伏,收起了剧烈的戏剧张力,在不温不火的颠颇中缔造着会心的笑意,如同一支暖流流经坚实的冰层,用温情的热度去熔化跟观者本应因冷清而存在的距离,诉诸人的价值,让暂行的失意者共勉,让自恃优越者失色,难怪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收获如此热捧。
最喜欢开头出品公司、主演、制片人、编剧、导演等名字依次出现的方式,配着轻松不羁的folk音乐,运用各色食物、调味酱、文具、卡片甚至润唇膏!
给人立体的感观,好像这些人都是一盘盘菜供大家品尝。
果然这个大人物是个傻的冒泡的小人物,他那有点智障似的哥哥、疯狂无敌的奶奶以及喜好钻营的叔叔外加家庭重要成员之一—似驴似马的怪毛兽Tina,通过一件又一件无厘头的破事向大家展示着这个家庭的光怪陆离。
同时,我还有种时光错乱的感觉,里面人物打扮极其朴素甚至可以说是邋遢、怪异,室外尘土飞扬、艳阳灼射,Napoleon用的还是老式的SONY WALKMAN,他老哥看的也是老式电视,没有现在街头青少年的嘻哈,女孩们也没有现在的穿着暴露,让人不禁怀疑这的确就是发生在遥远的1982年。
可是老哥却沉迷于网恋,对聊天室的固定MEETING乐此不疲,让我又觉得发生在离现在不远的年代。
里面的男人的表情似乎都是脑子进水了的表情,Napoleon对人说话时经常闭着眼睛,没见过他笑,见的最多的是他的倒霉相和诧异状;Napoleon的老哥(开始还以为是他老爸)一幅逆来顺受、睡不醒的迷糊状,不过最后被妖冶的女网友打扮的像个街头阿飞,然后出门奔新生活了;UNCLE里考倒是十分喜欢动用面部表情增加吸引力,不停的挑眉毛、不停的向周围的女人放射出勾引的目光,他总有点精力过剩乃至多动;他拉丁朋友很呆滞却经常异想天开,搞的Napoleon不得不每次为帮助他实现目标而办出很雷人的事。
你可以不帅甚至你可以很呆,但通过你的真诚、对待你的家人朋友的爱护,你可以拥有平凡美满的生活,并赢得嘲笑你的人的尊重。
据说世界上有两种人,喜欢本片的和不喜欢本片的。
我显然属于前者。
这话听起来像故弄玄虚,但不尽然。
因为网飞曾经悬赏一百万美元征求能解决所谓“《大人物拿破仑》问题”的算法,即根据一个人的观影经历和评分来预测他是否喜欢本片。
此问题的难点在于,观众对本片的评价似乎过于两极和随机。
而说到底,是本片的独特性、邪典性、怪诞性使然。
本片的特质与其发生地紧密相关。
这是一个位于爱达荷州的叫普雷斯顿的小城市,仅五千居民,地广人稀,闭塞单调。
事实上导演本人正是毕业于普雷斯顿高中,而片中也充满了导演的个人经历和见闻。
片名Napoleon Dynamite是高中生男主的名字。
这名字起的霸气(拿破仑就不说了,Dynamite本意是炸药,形容人时指充满活力或令人激动),但他实际上是个瘦高内向、眼睛永远睁不开(或者说不敢正眼看人)、说起话来总有股淤积之气、在学校被人欺负、没什么朋友更没什么自信的呆子怪咖,总之跟名字完全相反就对了。
事实上不仅是他,他们全家都是怪人,他阴差阳错交的唯二朋友也都是非主流。
全员极客的设置很容易让人想起韦斯·安德森,但小成本制作的本片可没有一丝不苟的韦式镜头(光开场序列摆放食物就由于种种原因用了三只不同的手,这要是强迫症的安德森早抓狂了),最多就是背景中无处不在的爱达荷荒山意境还不错。
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小镇,你无法不面对你周围的人,过着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
如果你是校花校草,那你可能轻松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人;但如果你是不合群的无名小卒,那岂不是要受一辈子嘲弄?
本片正是以一种冷幽默却不乏温度的方式聚焦这样一群“边缘人”:有人到中年仍搞网恋的弱鸡宅男,有对当年未入选橄榄球队意难平的自拍大叔,有资质平平却要竞选学生会主席的墨西哥移民,有其貌不扬但立志自筹学费的腼腆女孩,当然还有为了朋友放下包袱当众独舞赢得满堂彩的男主。
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陷,但内心不坏,待人不赖,一边封闭自己,一边也渴求着沟通。
其实他们只是我们的极端情况罢了,谁不是在人生的路上一边找自己一边找同伴呢?
导演最后给了准大团圆结局,让每个人都找到了能够接受自己怪癖的伴侣。
时光机终是虚幻,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焕发光彩。
四十万成本,四千万票房,让探照灯影业大捞了一笔,但这帮人到头来一个也没红。
如今20年过去,听说有可能拍续集,我好奇四十岁的拿破仑会是什么得性。
开场看起来有些枯燥,很多人看了20-30分钟肯定会觉得这牌的是啥,演的是啥,真是无聊白痴,但是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可能有种可能性就是你的年岁已老,已经对那些青春岁月的事情失去了感觉,也或者你正好青春年少还有着更多想法充斥你的大脑以至于你也无法静下心来感受这个拿破仑看起来简单生活中的那种内心波涛汹涌情绪。
这是一部看到最后你会感受那之前青春真好青春应当如是的感受,然后会想自己的青春一些糗事和趣事,然后你会想年轻真好。
让生活更安静一些,让我们对岁月更加认真一些,那就来看这部电影吧
我觉得我不得不说几句不得不说几句我要说一年多之前我看过这片子从此之后我腻上了闷骚这词er我还得说这是部可怕的片子对于Jon Heder来说即使把他推向了绝对的小小的颠峰但从此以后他也再也脱不开了那闷骚的触觉闷骚的形象一闷骚的高中生让一拼命怀旧已婚28岁男士出演获得巨大成功,您真够绝噢噢咱们热爱70年代记得买原声碟啊大伙儿记得截下内段r举世闻名精湿害俗Dance!啊得不时狠狠回味ps,广受好评的内段r开始背景音乐是The White Stripes的We're gonna be friends吼吼吼psps,发现我第一次用上力荐这选项不就是龌龊大感慨咱们都是大人物拿破仑云云麻至于
推荐给喜欢讲冷笑话的人!
如果这部电影是中国人拍的,那么一定是部励志片。
可是,它被放在了奇形怪状的美国,所以,这部电影的“冷”卓越的掩盖了所有本质的意义。
人物造型无时无刻不传来“土”的气息,所有人都是萎靡不振的肢体+脑残的行为,男主角更是呈现出无以复加的衰样。
不知导演是不是故意用这样的拍摄手法,切镜和人物站位简单到死,形成一种动画效果,恨不得所有人的交谈都是大家排排站面向观众。
一个乡村小伙平凡中不平凡的故事,冷到爆的幽默。
OMG!
MTV的观众口味何时走这种路线了|||
没有什么剧情、比较安静的调调发觉下来还是挺有趣的。
主角太没魅力
原来“草泥马”是真正存在的活物!
啥玩意儿
放松到半垮掉的喜剧不是我的喜好。
哈哈,难看得很有特色
what's this?
怪逼的春天
看到了活生生的草泥马
jiong片……
好冷啊~~~~~~~~~~~~~~~~~~~~~~~~~
创意不错 节奏不好
我认识一个老外,那老外认识这电影的导演。
轻松的喜剧,闷瓜的翻身仗。看过以后久久不能忘怀,总来查看这个条目,遂4星改5星★★★★★
高一超迷它,闷骚剧,绝对的闷骚剧
好干
傻逼
这种有美国特色的冷幽默...又带着地域文化气质的电影我蛮欣赏的
呃!
冷笑话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