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1的时候,罗兰对枝豆说“你终于做到了”我以为这是一个救赎男主的故事,没想到这是一个只有男主受伤的故事。
阿比对枝豆说“宽恕自己吧”时我很纳闷,因为我认为明明是枝豆选择宽恕了这个世界。
他被父母欺骗,被他同伴欺骗我多么希望枝豆在case4对父亲对罗兰的呐喊并不是一个“欺诈”,而是他压抑自己数年的心声
作为WitStudio在2020年制作的唯一原创动漫作品,其独特的美术风格毫不经意间展示着Wit动画制作的高超实力水平。
不过抛开动画制作,动画的剧情上可能并没有那么尽人意了。
大欺诈师是典型的幽默喜剧单元剧编排,按不同Case来讲述一伙专门诈骗恶人的主角团的故事。
对于男主角而言,他充分发挥了“幽默喜剧”的吃瘪要素,运气差到极点。
不过在剧情上,至少前三个Case可以说是完美演绎了“幽默喜剧单元剧”。
而Case4则是这部番两极分化的拐点,这又主要集中在结尾的两集剧情中。
先不提很多人诟病的关于男二罗兰的角色塑造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有两点:前三个Case被骗的倾家荡产的大恶人竟然和好如初,最后也没有倾家荡产(严重败笔,让主角团性质和前三个Case的功劳荡然无存);男主角的爆发点本可以极高升华主题,但无奈编剧认为这是一部“喜剧”,所以最后还是圣母男主罢了。
这两个问题(尤其是第一个致命问题)直接导致了这部番剧剧情的虎头蛇尾,令人哭笑不得,只能停留在剧情尚可的层面了。
在脱离了被自己玩脱后不赚钱的《巨人》制作后,Wit找到了不差钱的网飞,请了《LegalHigh》的古泽良太,力图在原创剧上展示自己的实力。
我们也的确看到了Wit的野心,但却无数次为其原创不能善始善终而惋惜。
“你永远可以相信wit的漫改,但永远不要相信wit的原创”。
近来几天三刷了一遍伦敦的雪反复看了几次,我很喜欢。
Thames, London
一些我认为看了比较值得探究的点,在结局的最后枝豆解释为什么留下了托马斯的作品,辛西娅当场给我感觉是被触动了。
尽管年轻的辛西娅坚持两人的理想,但无意间却否定了托马斯的努力。
我想编剧借枝豆之口传达了这一点,“托马斯一日三餐吃75便士的罐头,只睡三个小时,直到花完为止不断重复这样的日子,这幅画不是普通的赝品,而是托马斯呕心沥血换来的成果。
”想必也是,托马斯有着卓绝的模仿画作的天赋,但少不了他背后的万般努力。
我觉得这是在最后点醒辛西娅的一点,虽然我感觉辛西娅自己也冥冥中意识到了。
而最痛心的是彼此明白对方的心意,但却又对自己最重要的人说了不该说和做的话与事,这可能也是最遗憾唏嘘的地方吧。
辛西娅重新找托马斯的时候并不知道托马斯为何负债,给我的感觉是这个时候辛西娅也在半挖苦托马斯的情绪上,选了曾经托马斯带她来的高级餐厅,点最贵的酒,却没料想到,托马斯选择做回曾经的那个他,辛西娅自己却以欺诈师的身份出现在托马斯面前,让托马斯去画赝作。
无疑,在托马斯的视角里辛西娅已然改变,当下托马斯对辛西娅的看法可能也就此改变,虽然这种事无谓分先后或者对错,辛西娅也不再是当年坚持理想的那个她了。
晚餐镜头最后辛西娅说的那句真可惜,我认为有这层意思。
真可惜,不能再一起往前走,曾经的理想没办法再一起去实现。
(此处樱花某漫上的翻译为可惜)
Cynthia在重逢的晚饭对话里,我更偏向于辛西娅因为托马斯的指责而感到动容。
曾经托马斯变了让辛西娅逐渐失望,在这里双方角色调换,虽然两人不再是陪伴彼此的人,但相比之下,托马斯却重新拾起了那份初心,当下轮到托马斯对辛西娅感到失望。
辛西娅也因此闷闷不乐,枝豆便成为点拨两人的存在。
两人因挫折而改变,也因此错过。
在晚餐那个的时间点,反而显得自己像从前的托马斯。
我感觉正应对了“Pretend I m all better”的歌词。
也许严重来说或许给托马斯一种科尔曼的感觉,同样是画赝作,欺骗世人,尽管报复对象是科尔曼,性质上却大相径庭。
“欺诈师什么的,实在是个不好笑的玩笑”正如同当年科尔曼让托马斯画画一样。
托马斯受够了赝作带来的恶果,尽管枝豆后来跑去解释,在当时更像是徒增误解。
Thomas看到有声音说辛西娅配不上托马斯,可能在部分的视角里,对于托马斯来说辛西娅早不再是当初那个涉世未深追逐梦想的清纯女孩,坐拥金山从事着骗人的行当,而托马斯为了偿还自己种下的恶果,将虚荣和彼时的财富还给了过去,重新变回了那个一贫如洗为梦执笔的人。
大概是形象上的落差吧,给人感觉这段经历只成就了辛西娅,托马斯却被困在过去的枷锁里,是一种不公平。
但这本身并无公平与否可言,两人用自己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坚持。
我希望托马斯也能像辛西娅一样越来越好,14集最后法国女孩看出了托马斯的画与原来挂在店里的伦敦的雪的不同,“我更喜欢现在这幅画,暖暖的很温馨”,我理解为托马斯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画风,女孩的话也是对托马斯的极大认可。
想看到托马斯成为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啊,比肩蒙托亚!
最重要的是,不要错过心爱的女孩子了。
大家也一样。
Anime Bgm: Someday
泰晤士河岸(前天拍的)
本片的画面和色调真的很美,且极具特色,尤其是背景,真的可以看出花了不少心思。
过去eva的人设负责也实在让我搞不懂为啥会有B站大v直呼丑。
不过还是想感慨句,日本动画的受众群体对推理类型的故事包容度还是太高了。
智斗的尔虞我诈缺乏悬念和生死一线的紧张感,过程实在过家家,很多基本的调查和疑点被每个篇章的反派草草忽略,一次次降智,看的时候我时常吐槽:这要是美剧,主角团每个篇章都得团灭个七八次。
反转的手段多次使用装死,一次还好,两次三次四次……第一次观众怀疑,第二次观众肯定,第三次观众疲倦,就连编剧自己都借角色之口吐槽该手段运用太频繁了。
仿佛是在凑反转次数,非常强硬地为反转而反转。
还有看到有人夸此番逻辑缜密,真是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啊……这是真没看过什么好推理片,好悬疑片吗。
暂且不提每次方案的过度理想化和不切实际,就谈最后一个篇章黑帮杀死主角团后抛尸入海,没过多久就在离黑帮游艇大概一两百米肉眼清楚可见的位置上活蹦乱跳。
诸如此类的逻辑硬伤/反派降智,通篇满是,多次让我无语,我已经努力不动脑当爽番看了,但这番的前后逻辑和一次次实现过家家式的欺诈方式真的多到太夸张了,最离谱的是中间经历磕磕绊绊但最后总要补一下“一切都在罗兰计划中”。
我就觉得很可笑也很荒诞,想到了狂笑蝠,这种衬托角色足智多谋的方式真是下等中的下等。
直到最后的结局,真是大圆满啊,莫名有种春节档国产电影强行捏造一个合家欢结局的违和,点名某唐探。
或许也是为了反转原本观众以为的破产了的反派是为了复仇九而来,结果全员摆脱牢狱之灾是为了和主角团把酒言欢,合作为下一个受害人一起实行欺诈——大写的我不理解现场。
死去的团员也或许又又又为了反转又又又诈尸,其实她只是失忆了过上了普通的生活。
这直接破坏了动画原本仅剩的那点残酷的写实基调,和那些幼稚的方案一样,一切都成了顺理成章的过家家的理想。
思前想后跟当初伦敦之雪篇的弹幕一样的总结:要是完结在这就圆满了。
在所有篇章中我最爱的也是“伦敦之雪”,把影评写下来整理了思路,这种喜爱也是顺理成章,本动画最大的毛病就是明明导演和编剧都想打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欺诈过程,实现一个梦幻的属于动画的圆满结局,呈现的效果却过于过家家以至于观众对此有些水土不服高喊“可惜,高开低走”。
而伦敦之雪篇正是舍弃了大量花哨的欺诈,着重于讲述一出包含那么点欺诈元素的“爱乐之城”。
贫穷文艺画家和梦想成为演员的咖啡屋店员这种文艺杀招真是对现在的小年轻充满了杀伤力,尤其是那一点点回忆杀悄然地插入,一堆情侣相处中的戳人的细节跃然纸上,穷却充满了美好的畅想的残缺的真实恋爱多么让人动容羡慕:因卖不出画所以自嘲“今天也要吃豆罐头了”然后二人相视而笑,画家在小纸条上画出一个逼真的钻戒赠予恋人诉说真挚的话语,堆满了女人画像的房间里画家温柔的瞳里倒映出的只有坐在床上的对方……可梦想创作的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出卖了初心,一次次满足于画出满分的山寨作欺骗世人。
更贵的酒和更好的牛排,定制的西装和华丽的餐厅,这就是二人所期待的未来吗?
二人的冲突说简单也简单,男人出于过去贫穷生活的愧疚,追求二人更好的生活条件在工作中有所舍弃自我和初心放到现实里又是多么普遍,可这确实又涉及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于是二人分道扬镳,这多么像极了现实中一些明明爱着但已不合适的情侣。
多年后二人的命运再次因缘交汇,男人找回了初心也努力地弥补过去犯下的错误,女人也还是一如既往比任何人都相信着他的画技,她帮助他,他帮助她,他们彼此温暖又相信着对方,一切又短暂地回到了曾经那个洒满了温暖的阳光的拥挤的小屋里。
然后,他们了却了彼此最后的心结。
上述的甜蜜穿插在其中,我们跟随女性视角回到了初恋的城,又经历了一遍酸涩与美好,以及结束。
最后你问:他们还爱着对方吗?
或许吧,但是已经不可能了。
两人的心结通过再次的相遇了却,她扔掉了数年保存着的他的小盒,里面是什么呢?
她停留在过往俩人一起漫步的河边,扔了下去。
她用演技成了诈骗犯,他再不拾起画笔搬运重物糟践着双手;他们回到了邂逅的咖啡屋,暖暖的金灿灿的阳光洒下,两人微笑地交谈,时间没有流逝,还是那么温暖和惬意。
傍晚了,二人走到门口。
珍重道别握手“那,就这样,再见了”。
二人转身,没有回头,各自走向了自己的路。
这一天没有伦敦之雪,天气明媚而美好。
第四个篇章还没更新时,前三个篇章真的极其精彩,我当年可是行走的安利机,走到哪儿吹到哪儿。
但第四篇章自己拉胯就算了,还把前三个篇章的立意和感情基调带着一起拉胯了……罗兰和男主父亲是真人渣,还是那种自我感觉良好,打着所谓正义的名号,站在道德制高点道德绑架受害者的那类人渣。
用漂亮的说辞来当作自己对所做之事不负责任的借口。
真正的大欺诈师,狠起来连自己都骗拜第四篇所赐,现在整部番的基调变成了虚伪、自欺欺人与无情的利用。
如果不是因为罗兰和男主父亲,男主现在应当正在读大学,过着正常人的幸福生活。
不要跟我说什么男主原本就不是好人!
男主在最敏感的青春期,父亲入狱,母亲因此而焦虑到病倒。
导致男主不得不辍学(高中就被迫辍学了啊!
),独自一人照顾母亲,年纪轻轻的就要为生活所迫去工作。
又因为父亲入狱的关系,工作单位都不要他,受尽歧视,没有朋友。
被欺诈公司骗的时候,男主估摸着也就十八九岁,本来就是个温柔又容易相信他人的老实孩子,在遭遇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后又没有社会阅历,被诈骗公司骗也太正常了。
因为诈骗公司,他蒙冤被判了刑,虽然缓刑三年不用做牢,但也留下案底了。
自此他更没办法找到工作了,甚至所有人,邻居,朋友,陌生人,都开始叫他欺诈师……母亲死后,他心底一直坚守的道德底线终于崩溃了。
(父亲在外面挣的那么多钱不知道哪儿去了,反正没有留给家里)男主孤零零的独自一人,又没钱,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与之前骗了他的诈骗公司老板合作,成为了真正的欺诈师(草)后面就是他被罗兰拉入欺诈团队并成为了无人关心的无情工具人。
罗兰从不尊重他的想法,男主多次想金盆洗手,罗兰又多次把他给拖回来(tmd)后面就不说了,懂得都懂(唉)真的,在男主经历了这么糟心的青春期期,又被队友反复欺骗背叛,反复折腾后,还能不黑化保持心地善良……这完全就是主角光环的作用。
求求你们放过我们可怜的枝村吧,不要再接近他了,让他一个人远走高飞独自美丽谢谢md气死我了
虽然后面还是有点崩,但总体剧情水平在线,而且音乐、画面(超喜欢画风)、配音都超级棒!
内容也很international,很少看到这样剧情涉及外国但却没黑中国也没舔美国的日漫。
片头制作精良,明显致敬《猫鼠游戏》片头那种Saul Bass式的画风。
其实《大欺诈师》的剧情绝对甩绝大多数日漫一条街,但因为说的是欺诈师这样的大聪明职业,所以难免让观众对剧情的智商水准的期待高于平均水平。
所以这就让里面设定的一些短板显得格外明显。
比如所有的欺诈师都会说自己是独狼,一旦同伴出现危险,就要顾大局/自己抛弃同伴,只是暂时的合作关系,并不是什么团队。
可是这个独狼精神从头到尾都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啊!
完全就是停留在嘴上耍酷用的!
这一群人明明很有团队精神啊,而且可以为了团队牺牲自己,甚至牺牲家庭的程度。
emmm干嘛不直接走紧密的团队这种设定路线嘛,耍什么酷嘛!
再比如,合伙干欺诈这种事情,最需要的就是配合者相互信任,但Lauren完全不信任Edamura,每次都是把他骗的团团转最后才告诉他真相,emmmm怎么说呢,虽然剧情上也说得通,毕竟Edamura本来就是一个本性有点老实一板一眼的小孩,但.....就感觉不太现实。
这些其实都还好,最让我大跌眼镜的是Edamura把他们之前骗过的三个大坏蛋给拉成同伙了......不......这些人怎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同伙啊!!!!
这些人可都是虚伪狡诈,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上流社会精英型反派啊……是这些劫富济贫的欺诈师们最厌恶的对象啊......结果这些上流社会的精英型反派们就只是为了报复Lauren所以就乖乖给Edamura打工?
就算他们会同意,更现实的情况也应该是这完全就是引狼入室之举啊……还有一个想吐槽的点是Dorothy。
最后一幕是Dorothy其实没死,而且还捡到了Lauren扔到海里的护身符。
真的完全没必要,这种强行HE强行巧合,真的生硬到让人牙疼。
Lauren和Dorothy的爱情本来是一对又酷又凄美的雌雄大盗式的浪漫故事,后面非搞个俗的不行的强行HE真的有必要吗。
如果这是真实的故事,Dorothy是个真的人,那么我希望Dorothy活着。
但这是个虚构的故事,编辑可能是希望结局皆大欢喜,但其实从故事的美学角度来说,让Dorothy永远停在那一刻才是最美的吧。
Lauren失去了Dorothy以后,想过直接杀死Liu来复仇,可是他想到Dorothy说过,欺诈师只骗钱,不杀人。
一个人杀死了别人以后,内心也会发生改变的。
于是Lauren没有选择直接杀死Liu,而是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找到各种各样可靠的同伴,策划了一个大局让Liu输个精光。
这么多年过去,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的眼前依然会浮现Dorothy可爱的笑颜,以及在各种场景上,如果Dorothy还在的话,她会说什么话。
而当他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的时候,他微笑着将一直带在身边的Dorothy的护身符扔到了海里。
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Lauren终于完成了他曾经承诺要和Dorothy一起完成的骗局,并将代表Dorothy的东西扔进了海里,是一种放手,和曾经的生活告别,开启新的生活了。
结果镜头一转Dorothy没死.....瞬间就俗套了起来!!!
过了那么多年,即使还爱着对方,但是Cynthia和她的画家前男友也再也回不到当初了,他们这两条相交线最后还是在一声轻巧的道别中继续朝不同方向前进了。
而如果Dorothy没死,再遇到Lauren,又会是什么光景呢?
这么多年彼此应该都变了不少,而且鬼都能看出来Cynthia和Lauren之间有点暧昧吧,这么一想,再看编剧的强行HE,只替他们俩感到更悲伤。
总体来说剧情值得夸的地方还是很多的,Cythia和画家前男友,Lauran和Dorothy的爱情都非常令人唏嘘,Abi和Edamura之间有点暧昧又带着生疏的关心也很可爱。
贩卖人口的社长女士也没有因为对Edamura很好就没有收到任何惩罚(不像国王排名),尽管Edamura对社长很有感情——“和敌人待久了,难免也会产生感情,最坏的人深入了解之后都有温柔的一面”。
最喜欢的是Oz和Edamura父子情的描写。
一开始,Oz为了保护同伴坐了牢,出狱以后也再没有回过家。
后来,Edamura看见爸爸依然带着婚戒,忍不住心软了,希望可以让爸爸得到救赎,便策划了一场拙劣的逃亡,结果反而被自己老爸卖了。
当时他的愤怒达到了极点,于是开枪弑父。
即使他后来知道了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老爸也没有死,当时也没有太大反应。
大概他总是被自己的伙伴骗,已经被骗麻了,另外,看到自己的父亲并没有死,他应该情绪非常复杂吧,毕竟杀了人以后往往人的心态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更何况那是自己的父亲,可能又如释重负又生气。
最后他挥刀对着父亲喊出的那一段,控诉他如何为了同伴而抛妻弃子,可以看出、他依然没有完全原谅父亲,但是最后和父亲和解了。
这才是正常人应该有的逻辑啊!!!!!
这才是宽恕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国王排名》里面随便什么人都能原谅到底是什么鬼啊!!!!!!
像Oz这样专门骗赚黑心钱的有钱恶棍,为了同伴牺牲家庭的人,在《国王排名》里那不得封上帝啊!!!!
(对不起忍不住又要骂国王排名了
好多人认为枝豆最后的所作所为不合理,硬把三个反派拽出来是为了强行大团圆,但我认为他的行为是可以解释的。
他在以为自己的同伴死去,身处绝望的情绪下,却得知父亲和同伴并没有死,虽然没有描写,他必然处于一种既开心又愤怒的情绪下,而这种情绪无法宣泄,这就是他行为的动机。
作为同伴,既然一次次被耍的团团转,那么无乱如何都要耍他们一回,一方面是报复,一方面也是要证明自己已经成长起来了,不能被继续小看。
至于大家说他对他父亲太宽容,没有执着的仇恨下去,一方面是在船上,他已经亲手“杀死”那个让人绝望的父亲,但也会为了亲手“弑父”感到绝望,而他父亲再出现的时候,他估计会松一口气,毕竟杀害亲人没那么容易,更何况他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再加之他自己也做了诈骗师的工作,多多少少对父亲有些理解,最重要的是他非常爱他的父亲。
所以在最后拿刀指着自己的父亲,一口气宣泄了情感,而他父亲也对他坦诚相待后,这就算是完成了“心的交流”,也意味着他接受了母亲的教导,要成为一个宽容的人,成长为大人。
也理解了母亲眼中的父亲,随然不能像普通夫妻一样相守,但他们彼此相爱,是幸福的,既然母亲可以宽容相信父亲,那么他也可以,更何况父亲已经回到他的身边,而且他和父亲更亲近。
局限于动画作品的篇幅,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情感都一一诉说,我们只能从只言片语去感受作者想表达的东西,难免有所偏差,但仔细体会人物是有一致性的,以人物性格解释人物行为,还是很合理的。
最后说一下罗兰,为什么没有一刀捅了刘,他后来问老太婆,桃乐茜想要哪种方式报仇,身为欺诈师,就要用欺诈师的方式去骗人,那么一个巨大而华丽的骗局就够了,因为欺诈师不杀人,这是对自己道路的忠诚。
画风,配乐还蛮让人眼前一亮的。
但是从头到尾的叙事手法和套路都一样,看到后面有点无聊还超多bug!最后一个故事真拉胯,看完了我完全搞不懂前三集到底在干嘛?
为了报复的资金?
为了让更多人加入然后在报复前练习磨合?
然后那三位不是被骗了很多钱损失了很多还被骗得团团转吗?
为什么还要帮男主啊?
为了一起报复罗兰回一点本?
这两位黑帮的资产加起来能够付了这么大规模的诈骗还能让这么多人赚到💰吗?
这样就和解了??
本来看到画家那边的爱情线的时候就快看不下去了,结果后面罗兰还搞这么一出。。。
再后面原来那女士没挂还神tm失忆🙂这爱情线加得毫无重点还无语。
然后后面解释把男主拖进来的来龙去脉更扯谈!
感觉最后一个故事只是为了强行把剧情圆回来而已,还还圆到莫名其妙的那种,推翻了前面这么多集铺的设定。
男主这故事线也够惨的,好好的过正常人生活不行,明明好几次已经真的都不想干了为什么非得把他拉下水?
想让他继承父业??
这到底是罗兰还是他爸的馊主意啊?
比起天生是欺诈师,他儿子更像被这群人伤害逼疯到这么样的。
他妈知道他爸搞这么一出还能宽恕真了不起啊。
整部番塑造最成功的欺诈师人设是一开始的三人帮吧,尤其是他爸。
骗了他老婆骗了他儿子骗了一堆人陪他玩所谓的正义游戏,还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能像上帝那样操控玩弄别人人生的人渣罢了。
有这样的爸爸男主没被逼上绝路还真谢谢主角光环的保护。
俗话说“网飞出品,必属精品”,虽然最近的《泡泡》翻车了,但是通过砸钱,剧情逻辑和画面没有很大的问题。
大欺诈师其实也是属于这种类型的番剧,剧情跌宕起伏,有美剧的主线剧情,也有个人单元剧的小故事,有跌宕起伏的转折,也有温馨惬意的瞬间。
然而无论如何,总给观众一种有点意思,但本应更好的感觉。
各种原因其实则是《大欺诈师》通过每个单元剧,涉及的领域太多太杂,有很多细节即使不是内行人,看来是很可笑的。
怀特德·弗莱( Laurence Whitted-Fry )曾出版过的《假装的艺术》中说,“在我们这个后现代社会,“装”并不是什么罪过,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它比真才实学容易的多”,如今的社会信息爆炸,基本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网上了解,但也仅限于了解个大概,况且也不会有人真的去通读各个领域的知识,这就造成“假装”也成为了一门艺术。
通过泛泛的浅尝辄止,导演与编剧本似乎掌握了整个演出,但讽刺的是,一旦在细节处进行考究和推敲,那些假装的虚伪面具就会自动脱落,成为致命的弱点。
前几个单元剧因笔者并不涉及,所以不敢妄论有多少弱点,但最后一个事件中出现的情况却让笔者如鲠在喉,不得不说。
第18话中,上海龙虎帮的老大刘,在与日本本社的激战前夜,召唤道士来房间,进行占卜抽签。
随后与属下陈相见时,已经坐在老板椅上,手边是一本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
其实通过之前道士抽签时,从道士的视角看到陈的面颊,观众都会明白陈是按照释迦牟尼的面相进行设计的,编剧意图刘表面上如佛一般慈眉善目,但背地里却是心狠手辣的黑帮老大,之后还为了强化人设,让陈捧起一本《金阁寺》,导演认为从寺庙联想到佛教,更加强化了观众的认知。
《金阁寺》这部长篇取材于一九五〇年七月实际发生的纵火事件(现在的金阁寺是一九五五年修复的)。
生来为口吃苦恼的青年沟口从贫穷的乡下来到金阁寺出家以后,终日沉迷于金阁之美,幻想在战火中与金阁同归于尽的壮烈场面。
然而,战争的结束使这一愿望永远化为泡影。
绝望之余,他毅然将金阁付诸一炬。
《金阁寺》则通篇鼓涌着死的魅力,毁灭的壮观,集中炫示了三岛的所谓“毁灭之美”。
莫言也读过《金阁寺》,读后说的一段话可谓不同凡响:“我认为《金阁寺》简直可以当作三岛的情感自传。
沟口的卑怯的心理活动应该是三岛结婚前反复体验过的。
我认为如果硬说金阁寺是一个象征,那么我猜想金阁其实是一个出身高贵、可望而不可即的女人的象征……金阁在烈火中的颤抖和哔剥爆响,就是三岛心中的女人在情欲高潮中的抽搐和呻吟。
”莫言还引用文艺评论家中村光夫的话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三岛设计烧金阁这种表现,很可能是他在此之前对人生所感到的最官能性的发情的一种形式。
” 莫言的说法,直接了当地认为金阁寺只是一个符号,它指涉一个出身高贵、可望而不可即的女人,也是三岛心目中的情欲之念。
退一步说,《金阁寺》并不是为了赞美寺庙的宏伟、庄严,而是通过描写这寺庙的金碧辉煌,与沟口和尚毁灭后的凄惨壮烈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毁灭的美”。
因此《金阁寺》并不适合成为刘的手边之书,也不适合与刘的面相与人设形成相互指涉。
《大欺诈师》 色彩一流,画面一流,反转反转再反转。
罗兰、辛西娅、阿比、枝村,每个角色都有一个独立背景故事。
4大csae,从纽约到新加坡到伦敦最后到亚洲地带的日本和上海,国际诈骗集团实施完美骗术,专门欺诈黑心富商,有劫富济贫那味儿。
核心主题事件影射好莱坞娱乐圈的潜规则、金钱剧本的航空赛、艺术界拍卖商的肮脏交易,以及跨国黑帮贩卖儿童等,每一件都是肾上腺极速飙升的case.对于复杂人性的刻画,丰沛情感的展现,都算上乘之作。
唯一让人诟病的是,全篇都涉及敏感话题,因此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立根之本,但往往矫枉过正。
主要槽点在枝村真人和父亲、罗兰之间的牵绊上。
通篇看完,枝村是一直想要回归正轨,成为一个遵守法律良俗的社会人,但罗兰每次都将其强行卷入诈骗计划中,然后以“那些坏人那么坏,你忍心看那些平民被伤害”的道德观压迫枝村加入。
以及枝村的父亲对枝村童年留下的阴影,还有给枝村后来的成年生活带来的影响,好像并没有给出一个完美的救赎方案,反倒有人劝诫枝村要学会自我原谅。
这种对于个人主体性的压抑稍稍有点败笔。
不过除此之外,当真是插画师、爽剧爱好者适宜观看的烧脑神片.推推推
回来改评,这结局真是让我恶心吐了,两星给case123,推荐有想看这片的止步14集。
黑帮杀人都不打头的??这破爹怎么不自杀谢罪呢。
前面搞这么好,最后结局就这?:)别让枝豆看见彩蛋。
狗屎一坨
色彩太漂亮了
看过行骗天下的话就觉得剧情没啥新意了……没看过的话感觉会很棒
就会觉得,看过hustle了,为什么还要看这种仿品。都别说剧情了,连片头都很致敬了,关键并不高明也并不精良。
这合理么
像《hustle》一样,人不讨喜,事不可信。“最后干一票大的”,生硬愚蠢难看的死亡flag。希望男主凭儿童贩卖走上人生巅峰,起码算“改邪归正”。口称单干实则羁绊,刻意反常。莫名就老爹成骗子了,原谅和好,被骗者不计前嫌,不爽主角团全员善终,死而复生物归原主。最后影射大统领是骗子?
两分给制作,具体设定和细节上也太糙太假了我的妈呀,给每个人稍微加点智商好吗?算了算了
一星给画面制作。
评分这么高啊,那我来降低分数了,最后远东的魔术师太傻逼了,为了反转而反转,完全不去考虑逻辑,更重要的是我心疼枝豆,真的太惨了,人生被搞得一包饺
额,搞不懂啊,音乐风格和片头设计很像星际牛仔啊。但画风又完全割离…也完全看不出什么高潮诈骗局。没有看完,就放弃了
就这???结尾要多离谱有多离谱,从日剧带来的强行洗白臭毛病真的烦。最喜欢的还是豪华猫片ED。咲野俊介在全部成为F之后许久不见了,惊喜。
色彩和音效都让人嗨得不行,人设也非常漂亮,这种神偷神骗片看的就是个爽,反转反转反转,戏弄到观众就赢了。最后的篇章的确圆得不够漂亮,为了续集强行复活也没有说服力。
通过黑吃黑的方式来塑造一个圣人欺诈师的形象。反派的设定总是这么地愚蠢。
(9/10)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只是三个坏人似乎没有得到真正的惩罚,这也太便宜他们了吧。直到倒数第2集为止,这片都值满分,但最后一集无疑得扣分。
真的太棒了,很多人说最后一集垮掉,我倒觉得最后一集有点惊天魔盗团的意思,导演想来次天马行空,只不过受剧情时间限制显得一切太紧张了以至于太不合情理了。不过我觉得是满分神作,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看的动漫了。阿比满分,最后这个自拍满足了我对cp的梦,至于那个戒指倒不妨理解为罗兰和宝拉这对cp的开始
想起了长泽雅美
行骗天下动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