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经典、留学时《韩国女性学》的课堂上教授曾分析过这部电影......昨天和今天分别抽了三小块时间,看完这部电影。
我感觉:这是一副需要静下心来、用心欣赏的东方山水画。
黄真伊出生于公元1506,生命的旋律在1544年戛然而知。
稍微看下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时期的中国,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相继迎来了“正德、嘉靖”两位皇帝的统治;而朝鲜半岛,继新罗、高丽后,迎来第三个统一王朝——朝鲜,此时燕山君的统治被推翻,中宗取而代之。
再看下黄真伊的一生:1.出生黄进士强奸了正室妻子的侍女,侍女生下“伊”,交给正室妻子后,离开黄家。
所以,她的出生,其实是她妈妈悲剧的结果。
影片开头,从小被训练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气逼人”的伊,给我们一种“白富美”的第一印象。
这也是导演预埋的一个伏笔吧。
2.被罢婚汉阳的一封罢婚书信,由黄进士的正室妻子告诉伊,安安静静的对话中,伊知道了自己被罢婚的理由和自己的身世。
影片中,伊此时宛然“淡定姐”,我们也试图用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为何贵族士大夫不能娶庶出的女子为妻”.这一世俗规定。
“两班社会下的朝鲜,和封建中国一样,等级制度森严,婚姻制度也是讲究门当户对。
”这样的解释,似乎可以把伊遭遇的“罢婚”给合理化。
3.三岔路口的选择夜深人静,伊和奴交心。
“我面前有三条路......我决定走妓女这条路。
”伊依旧是“淡定姐”。
奴开始受到良心的谴责,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嚷着:“小姐,你绝对不要原谅我。
”不知这话是真心还是假意。
我觉得是假意,奴从小喜欢天真无邪、玩办家家游戏当他老婆的伊,自觉身份卑微,高攀不上,眼看伊要远嫁汉阳,终于把自己知道的一个秘密告诉了汉阳的“准亲家”。
什么秘密呢?
也就是上文中说到的伊身世之谜。
这个秘密,源于伊的妈妈,她离开黄家后,选择了妓女职业,在黄家门口徘徊时被奴发现,奴开始照顾伊的妈妈,并陪同走完人生最后的路。
尽管这样,伊还是以处子之身,要求奴当自己的妓夫。
看似交换的肉体关系,在这两人心里都埋下了某样东西。
4.“美人计”为哪般?
伊的妓女路,走的是“清纯的脸庞+狐狸的计谋+出色的诗词”路线。
电影中,她的三次出战,都用的是美人计。
首战,以刚失去丈夫的寡妇为名,让怪童当碧溪水的下人,在某个夜,身着白衣,借口怪童不在代替铺床的她,被碧溪水牵住了手......她用碧溪水留在它长裙上的诗文为证,摘下了碧溪水“伪君子、真小人”的面具。
再战,对象是理学家徐敬德。
她这次的行头是“黑面纱,厚厚重重的盘发,黑韩服”,有点黑寡妇的味道。
徐没有给这个黑寡妇任何缝隙,反而给她上了一堂“政治课”。
由此,伊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觉悟一下子上升了。
这堂课,话不多,懂得人从一句话里能参悟出一生的道理:1)“如果前路被木头所挡,你怎么办?
”“让开它。
”2)“如果前路风雨疾来,你怎么办、。
”“等雨停。
”3)“你为什么不埋怨你的遭遇?
”“命中注定,无怨。
”伊听着徐的总结“你不为物所困的心,是因为你没有用心。
要记住,世间万物不能自生自灭”,从山上下来,这次摘下的面具,不是对方的,而是自己的。
第三战,伊让自己的两名仆人“衣锦”和“怪童”成婚,传统婚礼热热闹闹的一面,让我们有些许不安。
导演再一次使出了心里落差的伎俩。
婚礼当晚,新郎怪童被大人抓去当人质,目的是逼“奴”出来自首。
“淡定姐”这次以身相许,与大人共度一晚。
无奈,命运多奇葩的朝鲜,奴自己去官衙自首了。
这次,伊没有收获,大人扔出了“男人是井,眼光短浅的女人会喝完水之后,往井里吐唾沫。
为什么这样的女人就眼光短浅了呢?
因为女人还会再口渴的。
”当时的朝鲜,女人只是男人的一种附属物,这样的说法其实已经很抬举万万女同胞了,有点小可悲小可惜。
5.“奴”的死意味着什么?
相比较伊的身份从贵到贱的落差,奴一直稳居社会最底层。
影片中,他虽没有伊的才气逼人,但他的成长让我们很是感动。
他用自己的拳头一次次保护了心爱的伊,走上劫富济贫的道路,官兵拿着火把、射着箭一次次抓他,他的不凡身手着实让人感叹。
当他把抢来的大米分给百姓时,会让我们感到这是一次“爱心行动”,这样的奴,让我们看到小老百姓心底的善和真。
他和伊的对话,他说“我们去一个没有阶级、饥饿的无名小岛吧”,伊说“那我去那做什么呢?
”他回答“看看风景就行。
”他装着一个小岛梦,和我们伟大的马克思一样,构建着“无产阶级宏伟蓝图”。
上文也提到,奴为救怪童,自首后被押去刑场,斩“首”示众,他的小岛梦终究还只是个梦。
影片的最后,安排伊拿着奴的骨灰,坐上了船,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世外之地,伊留下骨灰在白雪皑皑里。
留下自己的倩影在美丽山水里。
这部电影如画,画里的人、事、物,体现着韩国传统的美。
而这种美,是一种无奈,“原谅,爱”这些台词的出现,让人心生怜惜;这种美,也是一种悲壮,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甲乙丙丁都有自己的故事。
这部电影听说很久了,尤其还是因为我喜欢的宋慧乔主演的,所以不管它的恶评如潮还是认真的看了一遍.看过其他人的影评,反映最多的是觉得电影的衔接问题. 大家都不明白,一个贵族小姐为什么在得知身事后毅然去当了妓女. 如果你细看这部电影,其实关于这个过成的交代还是很清楚的. 黄真伊说,现在她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做假的贵族小姐,二是做下等的奴力,三是去做艺妓. 我们分析一下这三条路:第一种,黄真伊是个心气很高的女子,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还苟活在贵族圈里,她自己一定不舒服. 而且即使她想苟活,也得瞒住所有人才好,也就是说得在别人不知道她真实身份的情况下,才能维持她的贵族地位.可是已经有人知道了,丑事传千里,将来大家也都会知道的.何况片里已经交代这种情况下,她嫁去贵族家,也只能做妾.古代的环境下,妾的身份事实上跟奴卑差不多.作为清高的黄真伊,她不会走这条路. 第二条路,做下等的奴卑,那就得一辈子不能翻身.她一个琴棋书画皆能的女子,做了奴卑能发挥她什么特长呢? 那么只剩下第三条路了.这条路,她知道艰辛.但她选的是艺妓的路,艺妓正是能发挥她特长的路,她能靠她自己的本事吃饭的路.何况,她自己的亲生母亲就走的这条路,她要去感受一下她母亲的生活.所以她已然的选了这条路.可以说,在那个社会时代,以黄真伊的个性来说,这是她必选的路.
话说我还挺期待这部电影的,早在开拍初期就一直有看过诸多报道,但是虽然是先确定电影,不过电视版却更早就播了。
我没有看过电视版,也就无从比较。
很多人说电视版比电影版好很多很多,我觉得这不应该一概而论。
韩国电视和电影一向区别甚大,电视擅长明亮基调,带有道德导向作用,注重真善美;电影则不必拘泥这些,反映的东西更加现实,尺度更加宽广,但最终也都会追求爱和希望这样的主题。
正剧也好,悲剧也罢,不论喜剧还是恐怖片都有电影本身必须遵循的规律。
大部分人说电影《黄真伊》太灰暗,太悲戚,不讨喜。
其实电影的服装、道具、化妆等都从侧面映衬了真伊的心境,片头的纯洁,中间的坚强与聪明,片尾的回归,可以看出真伊内心的转变。
黄真伊可以说是韩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的诗收录在中学课本里,更是当时有名的诗人。
她是别院的小姐,年轻貌美,善良博学,她从小爱慕下人小子。
他是被父母抛弃,被黄进士家收养的下人,身份低微卑贱,他仰慕小姐。
然而,这样的出生,在当时近乎苛刻的等级制度下,完全没有办法在一起。
于是,他出卖了小姐。
小姐的真实身世得以曝光,他说:如果不能越过身份的墙壁去到小姐身边,只有让小姐降低身份来到我身边。
他是这样的爱着小姐。
知道了真相的小姐,看透了人心的险恶。
她憎恨这个世界,憎恨欺骗她的世人,她想不出成为妾室还是妓女或是奴婢,有什么差别。
最后,她选择了妓女这条路,把贞节献给小子。
小子不能原谅这样的自己,独自离去。
当真伊已经成为松都有名的妓女,她的聪明、才智、美貌,受到太多人的青睐。
她也懂得以此来取笑那些伪君子,她的眼里早已不把这个世界放在眼里。
直到小子再次出现,直到小子送来鲜红的樱桃,她的心才再次复苏。
她可以为了家奴而献身,可以为了别人而活下去,她就是这样勇敢的奇女子——黄真伊。
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所谓爱情,身份掌控了一切。
一日为奴,终身为奴。
丫鬟生的女儿,怎么可能当什么小姐呢?
真伊送走了小子,她站在山顶挥洒骨灰,她说:化成风吹到我身边吧,变成雨降到我身边吧……黄真伊失去了爱情,却铸就了她伟大的人生。
在她的裙下,没有地位与身份之说,她敢于撕破一切伪君子的面具。
电影在歌颂一个艺妓不平凡的一生,艺妓能如此,也不枉此生。
我呢,可以说是看着宋慧乔成长的,大概六七年前就迷她迷得不行。
虽然第一部和车太贤合作的电影我不是很喜欢,但是电视剧方面乔MM的确可以说是权威。
这部媒体号称有突破的电影虽然票房不怎样,但不可否认撑起大局的就是宋慧乔。
用导演的话说,宋慧乔的美丽,是压得住镜头的美貌。
这次演技也有不小的进步,能让人感觉出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尽管很长,我看的时候倒也觉得还好。
不管是画面还是细节都描写得很到位,总之看完还是挺感动的。
这是一部不坏的电影,但又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惊艳,这就是弱势所在。
怎么说……希望乔MM以后有更好的表现。
PS:很多人说看不懂剧情,我想这得结合韩国国情来看哦。
她抽过脂么,她整过容么,她浸染过韩国的潜规则么。
纵然有人疑问,纵其可能属实,仍爱宋慧乔。
《守护天使》里,她装扮朴素,双目明澈。
有些稚嫩的宋慧乔,不摄魂不夺魄。
《情定大饭店》里,她双唇厚实却不显欲念,为了理想的她,单纯坚定、表情决决。
《浪漫满屋》里,她身材不够修长,锁骨不是排骨,唱起三只熊的她,即便做作仍旧可爱。
《黄真伊》里,她变身青楼,稍显清瘦的宋慧乔在画面里坚韧温柔。
从前,和同学进行过很多次没有意义的激烈争辩。
韩佳人,李多海,金喜善,金泰熙,孙艺珍,李英爱,都是倾城佳丽,美貌不可方物。
但是,无论别人如何排序,俺都独挺宋慧乔。
不是追求爱莲的高尚情怀,不是标榜炫耀的特立独行,只是偏好,由衷的偏好。
当某天你和我一起看到步步高音乐手机的广告时,也许你也会被里面的女孩吸引。
尽管她是出现在商业支撑的背景里,那沁人心脾,天造地设,独此一份的美丽,仍旧让人心醉着迷。
现在,我早就厌烦了流水线上的韩剧。
格式化的剧本,无智商的故事,皮动肉不动的表演。
但每次碰到宋慧乔,理性批判总是会变成烟雾袅袅,随着美人一笑,散尽云霄。
经年。
屏外游人痴迷,屏里佳人笑。
多情何必总被无情恼,纵使红颜易老,纵使光景变幻,仍爱宋慧乔
是不是那些古代的风尘女子,都被裹上了神秘与迷人的面纱。
无论是日本韩国中国,那些历史上有名的青楼女子,光芒甚至超过了历代深宫后院中的那些权势美人们。
这些坠入风尘的女子,通通都有迷人的外表,桀骜不驯的品格,超出凡人的智慧。
因这些女子的美丽,被人们唾弃和鄙视的青楼女子们,一瞬间犹如脱俗的蝴蝶般,飞舞在众多的文学影视作品中。
在众多的人物传记电影中,《黄真伊》不是最好的一部;在众多描绘古代青楼女子生涯的电影中,《黄真伊》也不是描绘的最好的一部。
但是不完美的《黄真伊》却反衬出了一个女人的精彩,是属于黄真伊的精彩,更是属于宋慧乔的精彩。
“黄真伊,活在16世纪的21世纪女人。
”是影片的宣传语,确实黄真伊这个女人在那个时代是过于另类的女人。
大凡令人着迷的女人都有以下这些特质,美貌的外表,高傲优雅的气质,卓尔不群的才华,如果这些特质恰巧集中在一个风尘女子身上,就显得更加地可贵。
黄真伊的魅力在于,在那样一个封建官僚揽权民不聊生的社会里,她是一个勇敢的去选择自己命运的女人,更是一个面对官僚阶级中那些虚伪嘴脸时,敢于抬起头桀骜不驯的女人。
所以,在整部影片人物众多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只看到了黄真伊一个人的精彩。
整部戏的重心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而其他人物都异常苍白。
虽然黄真伊个人的光芒是造成这这种情况的一个理由,但却是一个根本说不过去的理由。
主要人物的精彩,其实并不是传记片的成功之处。
没有对手的精彩,主角的精彩也只是来自于自身,自然对手无力,主角也就不会有多强。
原本应该会非常出戏的由刘智泰扮演的“那家伙”,也只是一个符号化的侠义浪子专情男人,打打杀杀在影片中就是他的全部使命,比起《大奥》中相同状况的生岛,“那家伙”这个人物非常苍白以至于最后的那场离别戏,因为人物的苍白而失去更多煽情和赚人眼泪的可能性。
到底是黄真伊的光芒盖过了其他人物,还是宋慧乔的光芒盖过了其他人物,甚至比黄真伊本人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至少宋慧乔在本片中完成了一个成功的蜕变,从一个清纯的偶像剧中的小女生到一个成熟女人的蜕变,有如当年全度妍以《丑闻》成功上位实力派女星一般。
从韩剧明星转变为实力女星,宋扮演的黄真伊确实因为她本人而又多了一份独有的魅力。
端庄又温柔的气质下却隐藏着能够吸引男人注意的资本,骨子里充满着一股傲气。
在宋的扮演下,穿着华丽服饰画着妩媚眼线的黄真伊俨然一副成熟妖娆的艺妓做派,当卸下华丽的服饰和精致的假发,黄真伊俨然又成了一个温柔善良的普通女子。
是难以掩饰的对“那家伙”的爱,和女子天生的柔弱。
影片没有用过多的时间去展现黄真伊是如何从一个贵族小姐变为一个头牌艺妓的,而是着重展现黄真伊是如何与那些上流社会的男人们周旋的,期间她的智慧与才华得到完美的展现。
通过她与那些男人们的周旋,反衬出了那个时代上流社会中,所谓的文人雅士的虚伪嘴脸和肮脏的一面。
黄真伊让宋慧桥成功的蜕变了,却未能让影片成为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影片,甚至也算不上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电影。
漫长的140分钟,本应该可以把小说中的精髓,无论是人物方面的还是故事方面的都展现出来,可惜编导对剧本掌握的力不从心,空留了一本精彩的小说。
本片最大的硬伤还在于情节过于拖沓,在韩剧中最让人无奈的事情发生在电影上就更加让人无奈了。
本该精彩的地方不够精彩,本该煽情的地方又煽情不够,加上对情节节奏控制的失调,自然使得全片只有黄真伊这个人好看,还值得去看。
女权主义思想在片中过于偏激和表露明显,也让影片的娱乐性大大降低了。
虽然我非常敬佩黄真伊面对那么多打击时还能够如此坚强,却无法去认同她的坚强,或许失去贵族小姐的身份得知身世的秘密和亲生母亲的抛弃,这一切都能够去忍受去面对。
那么当面对自己最爱的男人的死亡,却还能够如此坚强面对,确实让我不能理解,金刚山悬崖边的黄真伊的那份悲伤,也就永远比不上《丑闻》中全度妍在冰河上行走的那个背影。
《黄真伊》,一部电影的名字,也是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名字。
我不想去研究在韩国的历史上是否真正存在过一个叫黄真伊的女人,但我感谢导演,感谢宋慧乔,让我用双眼见证了一部近似名著的历史长歌。
我相信宋慧乔一定为这个角色倾注过心血,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没有一丝韩智恩影子的黄真伊。
她(黄真伊)拥有智慧的双眼,横眉冷对那些伪善的君子;她有着泉水般明澈的心,为那个素不相识却因思念她而逝去的善良灵魂流下真诚的泪珠。
那是一个身份重于生命的年代,她出身贵族,却在得知身世秘密后,毅然选择了当妓女的道路。
“这世上没有怜悯,而我也不需要怜悯,我要将这个时代踩在脚下!
”她做到了。
她追求生命的平等,将只有爱情没有身份的婚姻看得至高无上,所以她为自己的侍女筹备最隆重的婚礼。
对于她的爱情,我有着更深的感动。
她深刻的爱着他,深刻的理解他,为了心中共同的理想之国,大同社会,她默默牺牲。
没有惊天动地的对白,只是无言的爱,却如渗入血液一般。
她不曾说过“爱”字,但在他受刑前的最后一夜,用一杯酒告诉他,“我将生命交给你”。
每个民族在走向自由的过程中都存在过这样的奋斗史,题材并不独特,却让我追忆了很多。
跳出时代的人对后人是一丝曙光,而于其身也,只是一生的不幸。
这样的灵魂值得所以人敬畏。
可气的是,简介是用宋慧乔的裸戏来作为卖点,(恐怕要叫那些感兴趣的人失望了)难道电影的意义只是为了慰藉放纵的心吗?
(我的感动,不意味着我的喜爱,电影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却能让一颗敏感的心为那个苦难而勇敢的生命久久生疼。
)
“不能放下是因为利己心。
”本想扒下老者君子的面皮,结果自己被看个底掉,也从执迷中醒过来。
宋慧乔真的好美,撑起了全剧,但这个剧本结构真不咋地。
几点感想:1、女人读了书就变聪明,未必是件好事。
2、因缘际会,不能强求,命运好神奇的,过于急切反而越来越远。
3、对于女人来说,自己男人的权力别太大,经济适用男就OK啦!
伴着低柔的音乐落下了泪感情就是这样没有来由吧守护一个人一辈子的坚定究竟从何而来没有办法求证也不需要求证为了得到而背叛因为背叛而痛心因为痛心而刻骨因为刻骨而离去……抑或从未离去被愚弄的人要怎样坚定怎样的智慧才能反转过来嘲笑这个世界?
因为私欲的恶而走向大善?
是救赎?
究竟怎样才是“君子”?
记录下这片段没有比较没有预设
出于好奇跑去看了。
一度看不下去,有点闷,由于长就更显得闷。
看到最后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磨蹭的渐行渐远,根本上只是为说一个彼此错过两心知的爱情故事。
不由略感没劲。
片中的黄真伊和电视里经历不同,因此无可比性,电影的手法自然也不能同电视相提并论,但原本可以成为别具一格留白的段落,多半处理得无波无澜雁过不留痕,人物性格的变化则些许生硬,此种构思及手法的失调,很难不让人怀念电视虽然较为约定俗成但却逻辑清晰的编排。
让人惊喜的倒是宋慧乔。
表演不同心态和时期的黄真伊都很稳定,且扮相很美,比起河智苑外放的艳丽,她胜在珠圆玉润,在融入这个骨子里的爱情电影的同时,赋予角色的淡定、含蓄、坚忍,令黄真伊的形象最后些许跳出了胸怀深情叛逆佻达等等之类的窠臼,竟至升华出一种回味,不过,由于剧本问题,究竟展现了多少程度真实可信的名妓之相,则是见仁见智了。
作为令黄真伊刻骨铭心的男主角,刘志泰长得实在不够英俊,好在演得很有分寸。
电影的服装场景典雅考究,但总体色调沉郁厚重,与电视剧的阳光明媚花红柳绿形成鲜明对比。
这部戏最终还是拥有了悲剧的崇高,这不只是一部属于女性的电影,我觉得她属于全人类。
请允许我给她一个人性的称谓。
因为她就像导演育出的一个女婴,然后长大成为一个叫做黄真伊的女性。
我曾经为我几乎失去沉浸入一个故事而几乎悲痛起来,但当我观看黄真伊时,我才知道,我非不能再进入故事了,只是缺乏一部好的故事让我进入。
这篇故事是可以对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她经的起分析。
我是边看边写的,所以也许当我写完时才知道故事的结局,所以即使我看到一半就想起潘神的迷宫,但我却是最终搁笔以使自己看完黄真伊,因为我不忍心错过任何东西。
潘神的迷宫作为去年奥斯卡的得奖大户,不是没有理由的,首先导演的故事讲的很精彩,而事实上其故事并不是很好,所以这里突现的是导演的功力,而非编剧。
潘神的迷宫可以说是复调的,但巧妙之处恰在于故事的两条线始终暧昧的影影憧憧,这同时就使故事产生了复意性,它可以拥有一个悲剧性崇高的结局,也可以拥有一个好莱坞式的大结局,试想一下,一个故事,但又事两个故事,多么美妙的事。
在看黄真伊时我一直在期待她的结局,因为蕴涵着我对她的预测,使故事中有一种惊奇。
这部电影中的台词是一个靓丽的部分,它和女主人公爱好写诗恰好相符。
同时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出导演所想要颂扬的希望,因为他让男主角被迫归来的原因,不是因为女主角,否则会有一种结构上的美感,但会造成彻底的绝望,我爱美的事物,但我更爱希望。
电影的摄影一开始使用的是更加生活化的亮度,这让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这部电影,但电影的色彩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一直到最后黄真伊撒骨灰的瞬间,故事的色彩和摄影的色彩都美到了极至。
电影的原声一定很美,在和故事的搭配中,我们可以轻松的发现这一点,尤其在黄真伊的侍女结婚和男主角被围那一段,导演将故事讲的十分精彩,在两段之中的过渡,十分的润滑,而配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两段音乐的似是而非,恰好使得音乐成了故事的润滑剂。
电影中的原声很浑厚,在结尾时浑厚似乎达到了高潮,但我以为显然导演在字幕时给了我们一个通道,音乐的忽然轻快,从沉重而到轻快,只给那些真正欣赏这部片子,坚持到字幕还在回味得人,给你们进入的最好途径。
电影中还有很多精彩的东西,不是一遍就可以全部感受到,至于故事方面的意义,我也不在这里阐释,总之你一定可以在里面找到可以找到的东西,电影的叙述在这里是一个相对完美呈现,她具有了复意性而切是广义上的复意性。
我想为远行黄真伊起一只高歌我走了远方是眉影青黛风扶着帆将我送向天际那是一把锁喉的刀不断的砍削着我渐行渐远的影你在吧等着我吗我不是过客是归人我回来了很久的约定你笑吧你笑么我回来了我不是天际的云是天边的雁风笑么白色的粉末雪云朵我从一座山爬起阶梯
搜狐在线的翻译很烂~
今天在电影院才算全部看完,美得动容
除了乔姐很美之外。。
131228 再一次验证了史实片无精彩的节奏
字幕之烂,人神共愤!!
南韩人真会玩精致,难得把那个时代的场景、人物形象整得这么唯美,而且还一向如此。明朝之于高丽,也许就如现今的意、法之于中国,让人隐约遥想起彼时唐伯虎、祝枝山等才子肆意的江南风貌。黄真伊英雄也,看电影情节之外她的生平,真有把‘天理’时代踩在脚下的行为艺术境界。
不咋地
宋慧乔演技有突破
拖踏了点。没啥好演的了。
如风而至/如雨而来/君如暖风煦煦/伴我夜寐晨醒。伤神。
那個河對岸的老人,令人欽佩。宋慧喬,沒讓我失望。
诶 还真是不怎么样 枉费我半夜看片子导致睡眠不足 重点是什么??!!高潮在何处??!!做到名妓你以为保持着高洁的情操就能怎么样吗?《恶女花魁》就拍的好看多了 不能比的 整个电影节奏缓慢 中心不明 人物情感怪怪的 哎
2007.11.24
不知所云,看的我民族主义膨胀
非常莫名的电影
剧情也太拖沓了,看的真累,断断续续看了4天才看完,配乐是亮点,剧情嘛,也就不提了。
因为宋慧乔和美工服装给了四颗星,虽然电影有些平淡无折。
黑暗啊、、、
本来期望看到一部女性的自强奋斗史,没想到还是一个爱情故事,手法很专业,但不够好,只有宋慧乔一如往常的惊艳
电视剧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