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体制似乎有着和中国一样的弊端,高考定终身,只通过学习成绩来评价人才。
无数中国孩子特别是家境贫寒的孩子也和片子里的孩子一样更希望通过高考这条途径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这个片子值得中国的孩子去看看,看一下日本人的精神力量,看一下社会的现实,国内确实没有这么现实的片子。
樱木老师说的一些话着实让人很受不了,但是那是赤裸裸的现实,你可以无视但是不会因为你的无视就消失不存在了。
考不上大学,就进入不了社会的上层,没有话语权就只能受人摆布,当然当前的中国考上大学也没什么用,但不上会更糟,特别是对于没什么家世背景的孩子来说。
片子里介绍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对于考生确实有所帮助,但是只靠先进的学习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刻苦努力的学习一年,一群不怎么灵光的孩子就能考上大学而且还是日本顶尖大学似乎还是太理想化了。
但是还好,尽管所有的学生都付出了很多很多,片子并没有落入俗套让所有的人都考上,樱木老师也没有因为他的超级自信而达到目的最终还是回到自己破旧的小事务所里面。
也还好,所有人都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重新建立了积极的人生目标,这个才是樱木老师最大的存在意义。
显然编剧是偏向双胞胎哥哥的,尽管一直被弟弟瞧不起,但付出的努力还是让弟弟畏惧了,不惜在考试中让哥哥食物中毒影响考试,但是哥哥还是考上了,一直被看好的弟弟却最终落榜。
这不能不说是编剧对弟弟的报复。
考试结果也很有意思,食物中毒的奥野,手臂骨折的勇介和失恋心灵受伤的香阪三个身体或精神受到伤害的学生金榜题名,而另外两个健康的,同样努力,并且平时成绩也不差的小林和绪方反而落榜。
从另一个侧面印证樱木老师1000ml瓶子和500ml瓶子的理论了。
越磨砺越锋芒,经过这次打击,他们会更优秀的。
这恐怕也是贯穿片子始终的一个精神。
PS:八卦一点,香阪之所以能考上也是编剧为勇介移情直美对她的补偿吧。
香阪这个小太妹倒是很通情达理,很快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胡搅蛮缠影响情绪,东大里面会有更好的。
一直以来很欣赏日剧中所体现的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这部片子里也有不少。
但不是有了精神就有了一切,比如剧里很残酷的,直美有积极的精神,有努力的付出,有朋友的关爱,可是不凑巧的,临考试妈妈病倒了,很感谢编剧没有为了剧里的精神,让直美放弃妈妈去考试。
剧里并没有明确表明直美最终要怎样,她只是一直在学习,不管上不上大学年轻的时候都要学习。
妈妈的身体状况允许她去上大学吗,即使考上东大也可能面临像勇介那样没钱上的窘境,况且妈妈身体康复似乎很困难。
只能是自己的命运不好吧。
经过樱木老师的魔鬼训练,相信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直美会勇往直前克服各种困难。
不是只有参加特训班才能上东大,也不是只有考上东大才是人生唯一目标。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比考大学更重要。
勇介的决定最出乎我意料。
他放弃了上东大的机会,又回到工地上打工,似乎回到一年前的状态,但是绝对与一年前大不相同,在一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东大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那么面前似乎没有什么不能逾越的障碍。
他竟然要去做跟之前很讨厌的樱木老师一样的律师,谁也不能说这里面没有樱木老师对他的影响。
尽管片子一些地方很难接受,但是也时常会想如果自己是其中一员也很有意思,因为那个是电视剧,虽然很现实但是也充满理想主义。
在里面只要付出了,哪怕是很差的孩子都能考上顶尖大学。
但现实毕竟是现实,可能你付出的就付出了,丝毫看不到回报。
如果让我选择重复人生,我最忌讳的绝对就是高三,尽管我最终顺利挤过了独木桥。
对人生的选择和自我的锻炼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与倡导,但是我不得不指出的是,本片过分宣扬考试第一、应试教育、学历万能,对暂时还不能很好分辨是非、深陷考试泥潭、对未来没有过多考虑的广大学生来讲不是一个好的榜样。
临近高考的学生还是挺适合看一看的,里面有很多应试的技巧,也能激发起很多学生的冲劲与干劲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为了考试,一鼓作气,勇敢选择。
同时,考试不是唯一的,好的大学也不是唯一的,要相信自己的选择,这个世界上没有唯一正确的东西也没有唯一要做的事情,只有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志愿才永远是最正确的。
会看到《龙樱》是在考试临近的时候了。
因为是大学,所以考试的压力并不是很大,总是觉得在考试最后的几个小时里看一下重点应该就可以了。
所以点开了PPS。
我想看《龙樱》的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在这样漫不经心的情况下吧。
结果,却发现,当时选择看这个,真的是太好了!
因为考得大学是三流的,虽然是本科,可是却感觉到人生真的很没有前途,但是,越是这样深深的自卑着,越是要维持着自欺欺人,摇摇欲坠的骄傲。
就算不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又怎样,一样是会有辉煌的人生。
会这样的麻痹自己,然后在大学生活中渐渐的迷失了自我。
但是,在潜意识里面,还是会明白,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还是很想要一个美好的未来啊。
可是,已经是这样了,考这样的学校已经是既定的现实了,还有什么办法呢?
掩耳盗铃的做法是,不去努力,只要不去努力的话,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骗自己说,啊,是自己还没有努力的原因,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然后迟迟不跨出一步。
最令我动容的,是直美为了得到妈妈的认可,而进行的数学测试。
自信满满的直美,在做了那么多的基础练习后,却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做不了高中数学题。
发现了这样的现实后,她泪流满面说,很后悔。
原来努力了还是达不到。
但是,却发现了,只要比努力更努力的话,也许就会不一样了。
很后悔以前浪费了那么多的时光,浪费在维护自己的自尊而去欺骗自己,浪费在无所事事的犹豫中。
那一瞬间,我看到了自己。
我知道自己也在为相同的原因而流泪。
每一次跳起之前,都要深深蹲下。
想要变得强大的话,首先要明白自己有多弱小。
这两句话,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话。
现在,我开始看书,安安静静的看书,居然也觉得很有意义,很有乐趣。
也许一切都不太晚。
▣拍摄取景地
私立龙山高等学校
地址:神奈川県横浜市鶴見区寛政町28番 神奈川県立東部総合職業技術校 ▣剧中的细节
英喜是左撇子,一般情形下,更可能将对方的右脸打伤。
饰演英喜的小池彻平,本人正是左撇子。
小池彻平出生时,惯用右手。
因为父亲是左撇子,小孩子时期的小池彻平经常模仿父亲,练就了左右开弓的能力。
现时的小池彻平,大多时候使用左手,比如写字时。
不过,弹吉他时,小池彻平仍然使用右手——
据说是为了在乐队时,不与使用右手的其它成员发生碰撞,刻意练习的。
▣樱木建二的特训班开班演讲 这个社会是有规则的,任何人都不能超越这个规则单独地生活。
但是,这个规则全都是由头脑聪明的人制定的,都只为那些头脑聪明的人利益而服务;反之,不利于他们的地方,就巧妙地隐藏起来。
遵守规则的人中,也有聪明人,巧妙地利用这些规则。
比如税金、养老金、保险、医疗制度、薪金制度等体系,全都是聪明人故意弄得很复杂,意图从那些脑子不好,从不深究的人那里捞到更多的好处。
所以,像你们这样不动脑子,总是嫌麻烦的人,就会一辈子被骗,被迫多付出很多的钱。
聪明的人不会被骗,能得到好处;蠢货只能被骗,吃一辈子亏,这就是现代社会的规则。
所以,要是不想被骗,不想损失利益,不想失败,就要努力学习!
我告诉你们一个捷径,就是考上东大。
因为你们这些小鬼对社会一无所知。
不,与其说是不知道,还不如说是大人们故意让你们不知道。
与之相反,还说什么你们有未知的无限可能性。
把什么根据也没有,不负责任的妄想根植于你们身上。
你们被这种想法支配,以为只要发挥自己的个性,就会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
社会不是这样运转的。
不明事理,就这样放任自流,等待你们的是充满愤懑于懊悔的现实漩涡。
你要是不喜欢这样的世界,就让自己变成制定规则的一方。
如果你们不想一辈子受骗,就给我好好学习。
笨蛋和丑八怪,更应该去东大!
◾总结 1、人不能脱离社会,独自生活。
2、社会的规则,由强者制定,并为强者服务。
愚蠢的弱者,只能一辈子被骗。
3、无论是有利于强者,还是不利于弱者,规则通常会以复杂的形式,或者光鲜的表面呈现出来。
以欺瞒懒于思考的弱者。
4、特立独行的想法,也需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5、想要成为强者,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或者有能力利用规则,考上最好的大学,是一个捷径。
▣应试教育 考试,是现代社会残余的唯一平等的权利。
就算你家里很穷,就算你以前有过疯狂的不良少年时期,只要考试取得合格的分数,就能上一流大学。
进入了一流大学,人生就能重新开始。
◾总结 取得世俗的成功,有很多路径。
考试,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性价比最好的路径。
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个,按照明确规则出牌的重要转折点。
▣基础和创造性 社会上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
其实,正是遵守规则的人,才可能有创造力,并表现出个性。
在近代科学的世界里,没有人是靠着异想天开,而有了重大发现。
大家都能深刻地理解基础研究,在遵守这门学问规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
没有遵守规则的精神,不可能在学问上有所发现。
东大就是要寻找这样的人。
所以,东大通过考试,以甄别你们是不是这样的人。
▣学校和教师 教师,并不是什么神圣的职业。
正是因为被这种面子束缚着,积累着压力,有些老师才会做出跟踪学生,偷拍女厕所的行为来。
从经营学校的角度来说,学生就是客户。
◾心得 早些年看到过一个网络声音,说为什么学校不能用支付宝交学费,考不上大学就退学费。
当时的反对声音有很多。
在《龙樱》中,平庸的老师们只想保住自己的工作;樱木建二因为只有三个学生考生了东大,没有实现最初承诺的五个名额,引咎辞职。
▣考试技巧 下面的内容,有台词摘录,也有因为台词太长,自己进行的总结。
◾英语 1、他们不需要学以致用的英语,需要的是能让他们考生东大的英语。
2、不需要专门学习语法。
朗读和背诵,语法自然在其中。
3、遇到不认识的单词,跳过去,看能不能读懂全文。
4、东大英语评分减分法:①想得到高分,考试技巧同样重要;②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不愿意动脑子了解规则人,就会成为弱者。
◾数学 剧中使用将数学和体育结合起来的学习形式,目的是为了形成条件反射,牢记数学公式。
这种具体的学习形式,暂时不做评论,稍微谈一下牢记数学公式的必要性。
数学题,尤其是大题,通常是考察数个知识点(公式、定理等)的整合能力。
在教科书的安排上,一般是一课一个知识点;辅以课后作业,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确认。
课后作业,主要有两种题目。
一种是对本课刚刚学习的单一知识点,进行考查;一种是将本课刚刚学习的知识点,同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共同考察。
大题就像是一个拼图,每一个知识点,是拼图的一部分。
因此,保证每一节课程的课后题,都能熟练解决,是应对数学考试能力的基础。
那么,怎样知道完整的拼图,是什么样子的呢?
对于中国大陆地区来说,就是考试大纲。
每年的中考和高考,都会有相应的考试大纲。
对比考试大纲,进行知识点的检测,查漏补缺。
考试大纲检测知识点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它学科。
考试大纲,相当于剧中东大英语考试减分评分法,是中国大陆地区中考和高考的规则。
无论应试教育的优劣,既然身在应试教育中,所做的一切应当是以通过考试为目标。
考试“技术”,比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应试教育中更加重要。
▣人生观 背负别人的人生,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是最艰辛的一条道路。
*《龙樱》第二季: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512551/
跳著看了一些不說別的,我只談涉及學習的部分,會覺得如果東大只是出那種水準的入學題目的話,是不可能維持東大的基礎水準的中國的學生應該經歷過同樣殘酷的訓練,也許在高中老師都要招碩士的今天,一群人爭考SAT的今天,他們也會看到更深遠的風景,再來瞧瞧這個劇,多半要啞然失笑的不過阿部寬大叔的勵志能力確實不是一般的強。
教會一個人技術很簡單,但是激發出他的鬥志,讓他養成習慣,卻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做到的。
日剧的表象能力强大到了令人震撼的程度,原本看似枯燥的高考学习故事,都可以拍的如此热血沸腾,也许全世界也就只有日本可以做到。
日剧虽然一向青春飞扬,齐聚流行与时尚,但又从不放弃褒扬鼓励社会主旋律的故事情节。
对于高考的社会性问题,日本同中国一样成为绝大多数青年人的最重要的成人礼。
也许当代日本社会足够多元化到通过多种渠道通向成功,但是同具有儒家思维和东方式社会体系的日本社会同样是看重读书求仕。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语不但烙印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深刻的影响着与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
同样的应试教育的枯燥乏味,无法唤起青少年们学习的热情,而且应试教育的弊端也一目了然,但也正像剧中的樱木老师所说“当今日本唯一所剩的公平权力就只剩下考试劝了,只要考上了名牌大学就可以改变一切”。
看似枯燥的剧情,实则穿插讲述着剧中每个考生特殊的人生,大家都想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一生,摆脱别人对自己“笨蛋”的蔑称。
从剧情中讲述的内容来看,该剧是在鼓励青年学子积极奋进,接受社会现实,通过考试来达到实现自我的目标,但是“龙樱”在宣扬“主旋律”的同时并没有采用简单、口号式的方法,而是从社会个人的生活实际中,从人类个性角度,说明考试的目的所在,没有回避考试的功利目的。
日剧是童话式的讲述现实故事。
在该剧的结尾,樱木老师没有完成5个人全部考进东大的承若,绪方、小林、水野都没有通过考试,失岛迫于家庭经济条件决定坚持自学成为律师。
故事的结尾,看着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同时,在全剧的最后,一方面,肯定通过高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但是也认同,走不同的道路,但是经过努力也同样可以取得成功的人生。
全剧在高歌主旋律的同时也兼有对僵化考试教育机制的批判与对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取得人生成功的精神的赞扬。
主旋律应该是这么唱的!
让人看着自然,贴近生活,真实可信,并能在潜移默化中使人认同,并不排斥多元的思维方式。
日剧的优秀编剧构思,可能正式我们广大的思想工作者需要虚心学习的地方!
很有励志作用啊 当时是超迷山P的时候长泽雅美也不错 觉得新垣结衣始终不行 小池好口耐因为这部剧记住了他麻纪也好口耐 常常想起来 谢谢这部剧陪我走过了好多场考试还有很多冲刺的关头虽然最后结果不尽然 但是我很喜欢我现在的生活 谢谢你们陪我走过
看《龙樱》,从花样男子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日剧循环。
去年从白色巨塔开始对日剧的看法又了很大改观,以前总是只看日本动漫的。
龙樱是部很励志的片子,似乎应该在高三前看才对,可是额高考的时候不是还没出来么。
故事很简单,一句话,就是一群不求上进的学生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人生就此改变。
片子里很多亮点,虽然是部偶像剧可依然不乏日剧惯有的深刻。
好的老师很重要。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遇到一个良师益友总是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良师也很多,但是他们往往不能成为益友。
回想自己的学习生涯中,遇到过很多好老师,他们语重心长的教导仿佛还停留在耳边。
可是那些负责任的,絮絮叨叨的话肯定都被年少轻狂的我们抛在脑后了。
总是在多年后,自己也经历了失败的痛苦,才会猛然想起,当年那个很讨厌的老师曾经给大家指出过一条达到成功的“捷径”。
阿部宽大叔首先在外形上就加了很多分,现实生活中恐怕难有长得那么帅的老师吧。
最重要的,他是学生们的益友。
他很理解笨蛋学校里的孩子在想什么,应为他就是那样一路走过来的。
他知道他们为何自卑,他知道他们为何放任自流。
他更知道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他的学生们更清醒地认识这个残酷的世界。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专业的一个老师曾经在课上把我们狠狠地训过一顿,很像樱木老师为他的学生洗脑。
当时,那位老师很看不惯一些刚刚踏出校门的年轻人过于浮躁的工作态度,“你们横什么横,除了读了十几年书,你们什么都没有。
你们自己看看,这个社会的财富是掌握在哪些人手中?
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
社会财富掌握在这些人手中,社会的运行规则也是由这些人制定的。
”很像樱木老师教训同学们要努力站到现有社会规则的顶层,才有可能打破限制,重制对自己有利的规则。
真正的强者有牺牲精神,并且充满激情和韧劲。
他们往往真的能够一步步走向规则的顶端,创造出不一样的新气象。
“努力,努力就有收获”这是樱木对离开特训班的水野说的话。
考试是一件只看结果的事,可是人生是没有结果的,你只能选择人生有怎样的过程。
很多人总是在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就下了结论,没有付出任何努力便否定了自己。
你准备怎样开始?要站在怎样的高度,拥有怎样的条件,你才准备开始呢?“学习会成为一种惯性”这句话我也相信。
当努力成了一种习惯,做任何事,即使失败也不会有遗憾了。
不要为自己找任何借口和客观原因了。
定下目标,从现在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好好努力,这是龙樱要传达给我们的吧。
好久没有想起高中生活了。
7年,足够一双眼睛从清澈到洞悉。
记得高中那年高考完毕,基本上知道自己上一本无望,也许连二本也没戏的时候,看了一部《白线流》。
对青春生活的珍惜、长大的蜕变的阵痛、学会承担自己的选择。
毫不夸张的说,因为这部片子,我撑过最难过的那两天。
对自己的悔恨以及更严重的对前途未知的迷茫。
很多事情无法宣之于口,心里沉甸甸的东西,看完《白线流》的那天下午狠狠的关在家里哭了一场,感觉轻松许多。
一夜间长大不少。
7年之后看《龙樱》,回想起被称为地狱生活的高三时代。
一摞摞的试卷,高高叠起的书本,一本本的试题集汇。
到现在难以想象的学习强度。
当年诸多抱怨。
这么多年了,想法却宽容和缓不少。
当年如地狱一般的许多许多考试,当年觉得万分不合理的高考制度,现在看来,却不过是一种试炼。
也许有更好的选择高等教育的方法,但是在更好的办法没有出现之前,这也是方法之一。
考试何曾不是一种生活的磨练,锻炼其实早在我们察觉以前就开始。
心理的、生理的、智力的、体力的。
回想起来,即使在那么课业繁重的时期,大学以前的求学阶段也是我积累知识最多的时候。
大脑的活跃程度也许是现在很难达到的了。
其实《龙樱》和《女王的教室》多少有点相像。
告诉你,教室、学校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温室或者象牙塔。
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世俗的胜利者,那么你需要了解游戏的规则。
如此而已。
其实简单的道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明白的。
公元2005年被誉为“日剧黄金年”,在这一年里播出的日剧质量之高令人惊骇,以至于后来影响极大的《野猪大改造》当年在日本的收视率排名只是偏下而已。
而今天,在看完这部《龙樱》之后,我终于把那年最经典的三部剧——也是我目前为止看过的全部日剧——补完了:《一公升的眼泪》(2007.7)、《野猪大改造》(2010.1)、《龙樱》(2010.5)。
下面要说的就是《龙樱》。
奇怪的片名来自于故事的发生地“龙山高中”和男主角“樱木”律师。
剧情其实很简单:私立龙山高中是个烂校,学生的偏差值只有36(“偏差值”是日本对学生成绩的一种量化标准),由于生源连年减少濒临破产,因此债权人派樱木律师来清算财产。
但樱木律师却有个重振龙山高中的惊人计划:1年之内,要让这所“笨蛋”学校的5名学生考上日本第一大学——东京大学!
并以此为广告,吸引生源。
试想,偏差值36的笨蛋都能考上东大,还有谁考不上呢?
于是,“特升班”成立,经过一番波折,学生和老师到齐,热血拼搏开始。
其实这种剧情从第一集就能猜出大概的结局,所以它不可能是靠情节取胜的。
那是什么让这部剧在豆瓣19981人的评价中拿到79.3%的好评呢?
其一是台词造成的价值观冲击(主要来自于樱木老师),其二,则是被那种钻营的力量震撼。
有关台词,可以去看http://goo.gl/N6R8的总结,就不列举了。
总结一下这些台词的中心思想就是,社会是现实的,你必须要面对,要理性对待;不凭努力跨越别人制定的规则,就只能一辈子被愚弄。
而钻营这点,则是我想重点说的。
会想起“钻营”这个词,是因为朋哥的同名日志。
原文摘录:“时刻让自己以最优化一个工程的眼光去钻营锻炼身体这个事儿。
其实何止锻炼身体需要钻营,大到人生职业规划,小到Windows任务条到底横着放还是竖着放,放左边右边还是中间(这关系到工作时每分钟脖子扭动的次数以及鼠标是否需要精确移动到某个区域等等许多问题),都需要钻营。
”1年内让初中数学百题都做着吃力的学生考上东大,有秘诀吗?
有的,这个秘诀正是钻营。
事无巨细。
每天的时间表要最优化、菜谱要最营养化、每一阶段要做什么都事先规划好、研究东大的历年试题、分数线、报考人数、分析哪些科目需要适度放弃、哪些需要重点掌握、历史课的“知识树”要分工做最后共享最节省时间、规划好拿到试卷后先做现代文还是古文、不会的题目是写上公式还是直接跳过、考试时不同部分的时间分配……就像我写过的,不能把考试当做考试,要把它当做一种博弈游戏,你时刻想着的决不能只是公式和知识,你一定要让自己的努力最优化、让每道错题的用处最大化、让你每次考试时在规定时间内能捞到能力所限范围内最多的分数。
会的不多不要紧,基础不好不要怕,你没必要面面俱到,更没必要为难题提高题抓狂,因为对应试制度的一番钻营之后我们居然发现,只要你保证把基础的题目做好、做对,成绩就足以跻身牛逼人士之列。
在考试制度下,绝不要想“学习知识”。
转化不成分数的知识是没用的知识。
甚至同样能转化成分数的知识,能转化得多的就该花更多时间巩固。
这些道理,你不去钻营是体会不到的。
在应试这个问题上,必须保持绝对的实用主义,收起一切理想主义——而这也正是剧中的樱木老师让人最触动的地方。
想我大学时候就是忘掉了这点,居然一直在思考“我学到了什么”——扯淡嘞!
如果我也能一直保持钻营的状态,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啊。
不过这就是题外话了。
而其实,就像朋哥说的,生活处处需要钻营。
钻营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不是变态心理,而是一把神奇的钥匙,通向东大,通向SJTU,通向IEEE,通向……千万不要小看了这钻营的力量。
从日本二战战败后的废墟瓦砾到1978年美国人写的《日本第一(Japan as No.1)》成为当年的畅销书,除了美国援助支持这个外因,日本人那天下闻名的钻营功力正是绝对的主因。
让我们正视这看似可笑的、精神病似的、变态般的钻营。
拿破仑说过这么句话:“从可笑到伟大,只差一步。
”-其实还得再补充两个我比较认同的观点。
首先,樱木老师说“竞争有利于进步”,我猛点头。
剧中的6人笨蛋团在英文作文对决中击败了美国归国学生,除了对判分制度(减分制,无错即是得分,写得复杂反而出错)钻营得透之外,另外的原因就是这句话。
当年RDFZ的气氛绝对在无形中提升了分数。
而且若干人一起努力的感觉和一个人玩儿命的感觉完全不同。
其次是樱木老师说“脑中空空的人更容易考上东大”,这个出人意料的结论我却也心领神会。
其实类似的表述在剧中不止一处。
简而言之,我觉得“期待”特别重要,正因为自己过去成绩不好,因此特别期待用功努力之后的自己能达到什么高度,如果老师能调动起学生的这个念头,基本上其他的动员就不用做了。
--最后要说的是,三部顶级日剧也分别出现了三个顶级美女:泽尻绘里香、堀北真希、长泽雅美。
我实在无法用语言形容了,当年这3个人都是18岁左右的年纪,还都演高中生,这漂亮得简直要冒泡儿啊。
看到有人说长泽演技不好,我忍不住提一句:至少在这部剧里,她的演技是令人称赞的。
真正演技不好的应该是堀北。
这话本想在微博说,但我有个follower是堀北真希的铁杆fan,所以还是算了=.=
山P是我无法逾越的大山,就算有阿部宽都不可以/(ㄒoㄒ)/~~ 不过如果我高中能够遇到这样一个老师的话,命运一定不一样了吧
10.9其实我觉得还是很励志的如果我正在上高中的话。
在06夏天看到的这部日剧。与曾经为某间高中奋斗的我们非常相似的故事人物,其中的学习方法是相当有效的。可惜,缺少余韵。被小池彻平萌倒了。
応援神马的岛民最在行了~ 高中时看却也没觉得多热血励志... 那时的山P好路人啊,还是现在比较有型
我高二的时候要是看过这部片该有多好啊
阿部叔叔怎样都不像暴走族啊
一星半/明明是很好的题材,但我很多片段都皱着眉头看…其他老师包括主角女老师的设定、主角男老师所谓的强势都让我接受无能,味都溢出来了,教学方法值得学习,但某些理念是否太过偏激,某些台词简直让我梦回(总之就是非常难受)
励志剧不是我的菜。
可以定位为学习片儿吗?如果没有某大胸女我会看得更欢一点儿的。。。P.S.这些学习方法对于应试教育是真管用。
好勵志!!!你會很專心一集一集追下去的
总还是觉得太乌托邦了,而且带有一定的KUSO味。看了五集就直奔最后一集看结局去了。热血什么的,老子应该是过了这个年纪了
这才是tbs的魂啊!看了三年终于看完了 越看越想回去重读高中 但是现在好好把握才是真的不是吗 第10话水野演出烂戏大家还配合演出最后各自流泪那里泪奔了。。。 哎 纯粹的友情怎么感觉这么遥远呢
資料搜集不足,故事真實性大減
填鸭式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no just no。日本人真的好奇怪啊。
越长大越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看到自己同龄的,或者年纪相差不大的。不管是亲戚的孩子还是自己所认识的,昔日的同学,由于各种因素,他们慢慢对学习和思考失去了动力。因为没有真正理解一些对人生有用的道理,于是只能放弃原本的一些幻想。这部剧不仅在应试教育方面提供了些非常典型和值得参考的意见,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即便不是考试,但对于为人处世也非常受用的建议和指导,哪怕距离现在,这部剧已经过了十几年,但它的价值却依旧如当年。
大二的时候,跟身边一个对日剧特别熟的妹子说起这出剧..妹子道:你也太落后了,大二才看..我是高二的时候看的,当时看完那叫一个热血,基本觉得北大就在眼前了..我说那然后呢?然后你就考到广州来了?..妹子道:可惜,看完这部剧之后,我就去看《银魂》了..
剧情十分无聊……可是阿部宽的大叔样实在太有爱了。拍得其实不错,什么起承转合之类乱七八糟的很能抓观众,但是越到后面越没看下去的兴趣,只能说说教型主角太不讨喜咯~
好想回到学习的年代啊~~~
1⃣️大部分剧情都挺无聊的估计只有中学生才会看热血2⃣️设置那样一个蠢到罕见的女老师不会衬托出男主的高光反而显得爹味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