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鱼,我很抱歉,或为人刀俎,或大海蔚蓝。
反正都是死,或许在死去的动作上可以略有不同。
大家都知道,韩剧非常喜欢谈论死亡,碰触死亡,尤其是主角的绝症、车祸、失忆等等,几乎“无病不成剧”,韩国影视的另外一面是残酷的暴力美学,施暴者与受难者在暴力的表达上五花八门,无所不极,甚至聊天中一言不合就要扇对方几下,辅以夸张的语气和表情。
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韩国电影但凡探讨生死,都会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质感来。
不曾想,动画也是如此,《啪嗒啪嗒》,一部现实主义脑洞大作。
黑暗又残酷的成人动画,绝对少儿不宜,并非情色,而是残酷,因为,情节跟“电影里”演的不一样啊,哭!
跟“美国鱼”尼莫不一样,一条名为啪嗒啪嗒的马鲛鱼,运气可谓糟透了,所有励志电影中的梦想、愿望、逆袭全部在努力中坍塌,没有正向的教化意义,价值的如此不正确,却又是残酷现实的真实映照,在大快朵颐的食客的餐盘中,所有的挣扎、努力最终化为乌有,至此,它走向生命的终点。
而那只老比目鱼竟然逃出生天,试问天理何在?
如同现实中绝大部分人,虽然全力拼命去改变自己,去努力,最终依然庸庸碌碌,在为人鱼肉中走向死亡。
而天使折翼,坏人逍遥。
生活中,往往充满了毒鸡汤,这些,不正是我们常见的情节吗?
在碰触生命绝境的题材中,这样一部扎心的电影又想告诉我们什么?
不塑造华丽可人的形象,不去描述虚幻的情节来麻痹自我,直面现实,呈现比现实更残酷的事实,反而凸显了一种真诚,它告诉我们,现实就是这样,尽管如此,但他死去的过程却有所不同,他失败了,但是是否毫无意义?
哪怕感化了一些庸常之辈,他的死也有所不同,大多数鱼,浑浑噩噩,临危装死,蚕食同类,苟且偷生,而没有真正为自己的理想挣扎过,哪怕有一丝丝的希望。
呈现现实,而不是编造现实。
low B国产剧的套路就是:放着浩如烟海、璨若星河的华夏历史不去找题材,只拍宫廷剧,教人勾心斗角,这是中国古装剧;明摆着大部分年轻人要住城中村、吃盒饭、挤公交的事实,拍出来的青春剧全他妈衣着光鲜、住别墅、开豪车,动不动公司上市,这是中国都市剧;颠覆基本历史事实,尽拍一些意淫强国的抗日片,这是国产战争剧。
急近功利、投机取巧、缺乏操守,毫无诚意,这就是我鄙视大部分国产片的原因。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就是直面残酷的现实,坦诚一切不堪,美好才可能由此创建;若活在编造的情境中而不自知,现实可能更悲惨,也就谈不上现实,反而离理想更远。
生鲜餐馆的水缸是安全的,死期到来之前少有意外发生。
遇到人类,露出肚皮;保持呼吸,不要断气。
这就是对于比目鱼而言的“活着”。
在死之前,都是活着。
结尾改成比目鱼一下水就被吃掉,才是无可救药。
真让人怀疑有没有用心看过这部片子,太让人遗憾了。
做出这种感想的人,和开头的比目鱼没什么两样。
比目鱼在结局开化,人看完电影却还稀里糊涂,真是够傲慢。
讽刺。
生鲜餐馆的水缸是安全的,透明墙壁的保护下,你能活到被安排上砧板为止。
“自由”的反义词从来不是“死”。
无法掌控的命运不是悲剧,为人掌控的命运才是。
看完这部片子,对这一点还毫无反应的话,那根本与被圈养的猪猡毫无区别,滚得满身泥巴享受圈里的幸福,活到被宰杀为止还比较合适吧。
说实话,看得还挺压抑的。
一开始一片阴霾的色调,包括水箱里阴暗的死水,泵出一片片气泡的氧气,整个氛围都不明亮,我可能记不太仔细了,感觉明亮的地方就两三块,啪嗒啪嗒的梦、老比目鱼的回忆、鱼生店(灯光造成的)、最后老比目鱼回到海里的一片明艳,那是最有色彩的地方。
整部电影给我的感受,一个是阶级之间的对立,一个是对生和死的探讨,还有一个就是里面人性的表现。
阶级在韩国影视作品里很常见,包括几乎每部韩剧都会出现的前辈文化,水箱里的鱼在老比目鱼提问时都排的很整齐,老比目鱼眼睛一斜他们就变瘪三了,一开始是都不敢反抗的,老比目鱼是意见领袖,是精神中心,鳗鱼在旁边装腔作势,他是胖虎身边的技安(技安没这么坏),但就是成年向的,自私势利,一开始抬老比目鱼,后面啪嗒啪嗒来了又给老比目鱼架空,最后无视老比目鱼,但我感觉他是不会把面上的权力抓在自己手里,小人作态就是躲在靶子后面为非作歹。
生和死,自古就很深奥的两个选题,往里说就很哲学,啪嗒啪嗒,一条海里捞来的鱼,一来就撞箱壁要出去,甚至直接从水里跳出去要往海里去,她向往自由,向往生,水箱里的其他鱼呢,他们也向往生,不过是自由的生和憋屈的生的区别罢了,他们装死,老比目鱼躲在水箱下面,就是在逃避作为食用鱼类来说必死于餐桌的宿命。
可以看到的是每次来人其他鱼装死的时候啪嗒啪嗒从不翻肚皮,一开始可能是不知道这个技巧,后面就算小黄鱼叫她她也没装死,这是一种拒绝妥协的生命观,她不要委曲求全地活,这个精神在最后老比目鱼跟啪嗒啪嗒达成共识成为朋友后也传达了过去,可以说老比目鱼最后继承了啪嗒啪嗒的灵魂和生命观,在别的鱼都装死的时候老比目鱼在激烈地游动,想拯救被抓走成为盘中餐的啪嗒啪嗒,想反抗这种无能为力的被掠夺被随意生杀予夺的命运,这是一种宁愿站着死的态度,非常令人敬佩。
影片对于气氛的烘托也是挺到位的,老比目鱼即将被杀死,从他的鱼眼里看到的画面,人是潦草的扭曲的,他看到已经被人端上桌的比目鱼刺身,鱼头是动的,这里说一下,电影里每一盘刺身的鱼头都是会动的,是活的,是新鲜,也是一种残酷,人类看到这样腮还在翕动的鱼头,还能品尝鱼生,这里应该是有些夸张了,但也确实把鱼的处境在电影里表现的更艰难了,在老比目鱼跳向大海时背景音乐的运用也让气氛更加紧张,包括三段歌曲自白,啪嗒啪嗒的梦、鳗鱼的蛊惑、啪嗒啪嗒清唱想唤起大家对大海和自由的向往。
再说说小黄鱼,她像是对自由的渴望稍被现实抹灭的啪嗒啪嗒,所以她更能理解啪嗒啪嗒的坚持,并且愿意追随她,跟她一起跳出水盆,啪嗒啪嗒也因为回头看她而失去进入大海的机会,回到水箱之后小黄有内疚,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啪嗒啪嗒,老比目鱼把咬死的比目鱼扔出来的时候,啪嗒啪嗒说自己不吃老比目鱼给的食物,小黄纠结了一会还是抵不住自己的食欲冲向血肉模糊的比目鱼,等于又冲向了老比目鱼的阵营。
啪嗒啪嗒进帝王蟹池后被捞进观赏鱼池,其他鱼都以为她被杀了,小黄这时候觉得自己要继承啪嗒啪嗒的愿望,她对自由的渴望上蒙得起一层灰被啪嗒啪嗒擦掉了,她跳去了帝王蟹池想寻求帮助,但她没有啪嗒啪嗒幸运,就这么在求生的过程中死了。
啪嗒啪嗒对生命的价值观传达给了小黄和老比目鱼,让老比目鱼想起了当年那个黄昏听到的海的声音,最后一次又一次拼了命往海里跳去,在别的鱼看来真的太傻了,传染了啪嗒啪嗒的傻气,这不是寻死吗,反正也不可能回到海里去的,可是最后老比目鱼嘴里藏着扎在啪嗒啪嗒身上的玩具剑,靠着这把剑跳回了海里,那就是啪嗒啪嗒在和老比目鱼最后眼神交汇心灵互通时的寄托,啪嗒啪嗒帮他回到了海里,帮一个本来对自由毫无渴望只求苟活的鱼感受到了他从来没去过的大海,所以大海那边的色彩是明快的,水箱那边的色彩是沉闷的,每一条在水箱里装死的鱼,其实他们已经死了。
看完后觉得,天呐,这种类型的所谓“小众文艺片”才是我喜欢的!!!
公路片那种我才真是接受无能哈哈哈哈哈韩国电影真的精品挺多的。
这一部寓意其实很深刻,配乐也挺好(虽然确实有点迪士尼/印度歌舞片的感觉。。
)前两段二维化唱歌的画面我真的还挺喜欢的,很酷hhh结尾的时候看到有弹幕说去了大海也是会死,想到了当时看《楚门的世界》结尾时候的弹幕,原来真的会有那么多人觉得,所谓的“温水煮青蛙”也是一种幸福,也是可以接受的,会不能理解即使凶险就算是九死一生,有机会当然会想要去体验一下真实世界的想法。
正如: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嘛。
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宁愿在更高更广阔的天地自由的死去,也不愿意在一方小小的牢笼“苟且”一生吗。
以及为什么导演当时拍完后会一开始归入儿童片啊哈哈哈这真的是一部特别标准的成人暗黑电影了,说的不是鱼,说的也不是韩国社会,而是只要有人就存在的各种圈子。
只要有人,只要人数一多,无论是哪里,都会存在片里所描述的种种:弱肉强食、欺软怕硬、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等等,甚至很多时候你并不想参与任何一个派系的斗争,却因为与其他人处在同一环境中,而只能硬着头皮被迫做出抉择。
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这些经历还少吗?
一开始以为是恬静、安逸、闲适的小村生活。
结果是恐怖、血腥、杀戮、随时面临死亡的地狱。
还以为是梦…醒来却发现同类是自己的饭…把同类活活咬死,当做自己的美餐…逃生…却没有成功…依旧回到了地狱…即使活下来…但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少人看。
这个甩出那些动画不知道几条街。
关乎自由、关乎梦想、关乎友情、关乎爱情。
最后关乎传承!
以及生命的升华!
观赏鱼自认为自己比食用鱼高人一等,但其实全是人类的玩物,双方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人类在一旁吃生鱼片,完全不在观赏鱼和食用鱼的「生态圈」里,《动物公民》提到这其实就是一个种族对另一个种族的掠夺,剥削,杀戮。
人类对鱼进行掠夺杀戮,纳粹对犹太人,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等欧洲国家对非洲,东南亚地区进行殖民掠夺。
《黑皮肤,白面具》中,白人歧视黑人,会法语的黑人歧视不会法语的黑人。
黑人以自己更接近白人为荣,我们称作后殖民主义症状,全球都应该有这种症状,我们全是会法语的黑人会英语的人会比不会英语的人普遍在大多数人认知里显得「更高级」更受过「高等教育」更「文明」,那么请问,「更高级」「更高等教育」「更文明」是谁定义的?
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白人定义的,这一切都是白人的阴谋,他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因为他们靠杀戮和掠夺,而「观赏鱼」「食用鱼」是谁定义的?
是「人类」定义的。
这世界上定义的一切你都应该感到质疑,因为背后估摸着有一个巨大的阴谋。
现在的成人动画真是越做越好了,为什么国人还是突破不了脑洞,动画画得是很精美了,但喜欢炒冷饭,美则美矣,没有灵魂。
小小一个水箱里五六条鱼,也有等级制度,每天回答一个随意编制的问题,再选择一个弱小的鱼宣布它打错了,大家就可以吃它的尾巴,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像极了人类,表面上比目鱼是老大,但是其军师鳗鱼才是真正老大,比目鱼一只来自养殖场的鱼,却冒充来自大海,一辈子胆小怕死,内心其实敬仰着多年前救过他教过他的另一只来自大海的比目鱼小姐,却说自己也是养殖场来的,但心地还是不坏的,把水箱里的鱼都当做朋友,就算小绿鱼死了也不准别人吃它,没有做到真正的狠,所以做不了老大,但却同样看不起来自养殖场的其他鱼,这个刻画得很好,年轻一点的小绿鱼,相信来自大海的蓝燕鱼,跟她一起想逃出水箱,却有心无能力,盲目的跳进帝王蟹箱里,以死谢幕,像不像我们可爱的学生们。
讽刺的是比目鱼唯一一次为别人挺身而出的时候居然暴露了自己被抓到案板上经历了一番鱼生思考,可最后由于客人临时变卦吃燕鱼,来自大海的燕鱼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吃的命运,但她的死帮助了比目鱼的觉醒,比目鱼继承了她的遗志,逃出了水箱,来到了它从未去过的大海。
中国已经不缺技术好的人才了,现在的重点是如何找到创造力。
b站推荐给我的,我很清楚地记得,下面的推荐语是:一部治愈的电影。
好嘛,那我点进去看一下,放松一下吧~然后越看越不对劲,越看越不对劲!
直到女主被端上饭桌那一刻,我顿悟了:噢,原来是致郁电影啊,还有一点点恐怖。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剧透开头,是一个阴间滤镜下,很多建模粗糙且丑的人出现了。
正当我准备放弃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鱼出现了,我发现鱼的建模,还挺好看的。
(看到最后才醒悟了一下,也可能是是故意把人建丑的)还有一些市场的气息,描述得也很真实。
中间有很多意难平的片段。
比如,本来可以逃走的女主,因为放心不下小黄鱼,没有回到心心念念的大海;老比目鱼的旧识粉比目鱼,为了让老比目鱼活下去,教他装死,自己却被端上餐桌;小黄鱼为了营救女主,被帝皇蟹活生生戳死……还有3d转2d的动画,配上音乐,暗示了很多信息,2d真的很灵动,我十分怀疑做成3d也许是为了让电影看起来更加恐怖?
最后,女主被端上了餐桌,老比目鱼却带着自由的意志游向大海。
不过,没有在大海待过的老比目鱼,又能在大海生存多久呢?
真实与现实,是韩国批判、励志题材动画片更富有力量的关键,也是制作者卸去狂妄的优越感,用平等的心去创作艺术作品,并带领人们从中认真审视自己该有的态度。
没有梦幻、没有科技、缺少华丽,并不意味着没有魅力,可行性、平凡感,用背景与音乐带动影片节奏、表达情绪,韩国电影很擅长这种类型,《生命之路》、《五岁庵》、《猪猡之王》……即便是拟物也是运用形象特质为剧情内核服务,比如这部《嘀嗒嘀嗒》。
因为影片(特别是前1/3部分和结尾部分)运用无对白的方式唤起观众情绪互动之精彩,先分享影片带给我的直观感受。
——————————————————————————————涌动的海浪拍打船舷声,摇曳的金属鱼钩相互撞击声,忧郁的钢琴声(背景音乐)仿佛从海面升起、在暗紫色的晨雾中低低地掠过桅杆,寻着突突的马达声,小心地避开忙碌了一夜疲倦又麻木的渔民湿泞的脚步,徘徊在鱼贩摊中,守着新一天的到来。
一切有条不紊、一切理所应当、一切寻常到乏味、一切月月年年千千万万次的重复着。
就像卑辛的渔民用劳力换生活,就像被打上来鱼终将面对刀俎。
这通常被称为命运。
影片就是在这样一种没有挣扎的冰冷的宿命感中开始。
【看影片的时候更好是个阴天,一股寒凉让我打开了暖风,可见影片营造的氛围实实在在地感染到我】一条从鱼盆里掉出来的马鲛鱼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往来的脚步和天空中翱翔的鸥鸟,离开水让它感到窒息也让它感到新奇,夹杂着痛苦的新奇,是现在吗?
这样死掉吗?
一只手将它抓回鱼盆,哗的一声,它被倒入水族箱,装车。
哗的一声,它又被倒入鱼缸,一家海鲜饭店的鱼缸。
天空明亮又清朗,饭店里热闹又温暖。
可这温暖不属于鱼们,餐桌上是一只被做成生鱼片的同类,头还在动着,身体却已经在客人口中。
对马鲛鱼来说这是超出想象的可怕。
突然老板用渔网网住了马鲛鱼,是现在吗?
一对客人打断了老板的举动,老板将它放到另一个宽松的鱼缸便忙着招呼客人去了。
刚刚面临死亡让马鲛鱼惊恐万分,它拼命地游,如果在海里,这样的速度可以摆脱大鱼的追杀,可在这里,却无论如何也逃不出鱼缸。
全力的游动让它慢慢疲倦下来,它才有精力去发现这个鱼缸里刚刚还都翻着肚皮一动不动的鱼们纷纷正常起来。
马鲛鱼拼命游撞击鱼缸的举动引起鱼缸老住户们的议论。
有担心它受伤的,有讥讽它不切实际的行为愚蠢的,有嫌弃它扰了自己清静的。
无疑,这些鱼们已经接受了终将被端上饭桌的命运,它们的目标只不过是让这一刻来得晚些罢了。
而在这鱼缸里活得久的比目鱼成为被尊重和仰慕的对象。
比目鱼教训马鲛鱼:“如果想活下去,客人来的时候就装死。
”这是鱼缸里的生存法则。
而马鲛鱼想要的是“离开”,它要回归大海。
大海,那里有丰茂的水草,广阔的自由……影片用纸片鱼在海中游动来表现美好的不真实,对梦境超现实的渴望。
并用一只手的操控与一只大嘴的吞噬表现现实与命运的强势无情。
一个女声唱道:“万幸这一切都是梦,还可以重新这样见到你们,之后我一直呆在深渊,黑暗的深渊,那怪物向我大叫……我无法呼吸无法移动。
万幸这一切都是梦……”这可怕的一天发生的可怕的事在歌声中演绎了一遍,仿佛让人相信这一切遭遇都只是一个梦。
当歌声停止时,马鲛鱼醒来,眼前依旧是鱼缸里的影像,这种失望比现实还要痛苦。
【这种感受我体验过,在梦里痛苦变成梦境,醒来痛苦依旧,多希望一直梦下去,来自潜意识对现实的抗拒】一只奄奄一息的鱼被丢进鱼缸,同伴们眼睛里的兴奋与贪婪让马鲛鱼感动不安,背景音乐用渐强、刺耳的嘶鸣声渲染这种恐怖。
没错,这条还没断气的鱼已经是其他鱼的口腹之欲。
这种血腥与残忍刺痛马鲛鱼的内心,也给他提示,奄奄一息的鱼是从正上方进入鱼缸,马鲛鱼用力一跃,飞出鱼缸落在地上。
这震惊了鱼缸里的鱼。
影片用马鲛鱼的视角投向码头前方的海域。
有一段距离而已,但画面开始模糊、黑暗。
老板把地上的马鲛鱼重新扔到鱼缸里。
其他鱼围住它说到:“离开水的鱼,啪嗒啪嗒地找死啊”。
啪嗒啪嗒,影片的名字。
啪嗒啪嗒,与困境抗争的声音,啪嗒啪嗒追寻梦想方向的声音。
这一次的挑战让马鲛鱼陷入另一个困境。
来自老比目鱼的愤怒。
无疑马鲛鱼另类的举动挑战到来比目鱼的权威,在这个小小的团体中,自称唯一见过大海的比目鱼是规则与答案的制定者,一切与之不一致的,哪怕是真相也被视为罪恶。
而这种敌意不光来自控制者也来自被控制者。
一直以来遵循的规则被说成虚假,错误,自尊心和价值观被打击的遵循者同样产生了愤怒。
不友好的环境并没有撼动马鲛鱼回家的决心。
即使困难重重,家、大海、梦想,就在前方。
——————————————-【这里是关键剧情,隐藏模式】——————————————-在马鲛鱼的执着下,总有些未死的灵魂便唤醒。
但如果你以为马鲛鱼经历重重磨难回归大海那你就太小看剧情了,如果你以为鱼儿们在马鲛鱼的感召下得以集体大逃亡,那你就太小看生活了。
非常感恩结尾,再次以鱼的视角一点点逼近码头,嘭的一声,小小的水花漾起涟漪。
然后给了这片海一个全景,然后影片结束。
——————————————————————————————下面,我们来看看影片到底在传达什么样的思想。
海,是马鲛鱼梦想的方向,然而梦想的方向困难重重、充满风险,常常被人放弃。
比如,老比目鱼。
他是鱼缸里生存时间最长的鱼,他经历过许许多多条鱼的斗争,他不再谈梦想,因为在他看来那只会带来不切实际的斗争和失败的绝望。
他告诫鱼缸里的鱼们“死人不要做梦,不会复活的”。
许多人会有和马鲛鱼相似的想法,如果通往追求的方向被限制,那么那个方向便不能再称之为正确,屈服于限制并在其中寻找安全规则,哪怕是暂时的,才是正确的做法。
于是一些委身苟活、自我安慰的生存规则将随之产生,比如影片中鱼缸里“装死就能活下去”的信条。
当有人要去追求充满风险的正确方向时,这种看似向死而生的做法与长期遵循的“安全”生存规则的做法相左、对立了。
于是愤怒的声音出现了。
如马鲛鱼般“啪嗒啪嗒找死”的选择,不光是向规则制定者的权威挑战,也向规则遵循者长期以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是信念宣战。
其实,在生活中“精彩有风险”还是“平庸安全”不是一道判断题,而是一道选择题,而我们首选应该做到的是看清楚事实,也给被人看清楚事实的机会,不该因为所谓出于爱、保护等等借口阻碍别人看清事实。
然后如何选择便要凭心去选择,毕竟人各有志、人各有立场。
当然影片选择了积极的立意,梦想的啪嗒啪嗒声具有感召的意义。
追梦的人不一定成功,但追梦的声音会唤醒更多追梦的灵魂。
也许这才是梦想的真正意义。
突然马鲛鱼的一句话在耳边响起“这里所有的鱼都来自海洋,只是忘记了罢了。
”值得看完的一部影片,结尾是精彩的。
3D动画+2D歌剧“啪嗒啪嗒”,对人来说,是欢快愉悦的拟声词。
对鱼来说,是地狱的前兆。
“还真是啪嗒啪嗒地找死啊?”于是燕鱼被叫做“啪嗒啪嗒”了。
然后,黄鱼死去,燕鱼游历鱼缸,比目鱼经历生死。
三次动荡让比目鱼思考起黄鱼的话:“活下来,然后呢?”于是比目鱼在一天早上蹦了出来,口里含着剑,它冲入大海……是那种虽然是特定视角下的完全假想演绎,却让人觉得背后有大量隐喻的动画。
诚然,编剧不会去寻找一个人类场景,再去找鱼作为完全复刻。
而是反过来,决定拍鱼,再加入一些模棱两可的情节(比如没有正确答案的谜语),提升作品的迷离感。
但是,我却在思考中找到了一个完全契合该动画环境的人类场景,不是小范围团体,甚至不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环境,而是更大的世界格局。
人类=强权米国,鳗鱼=具象化的强者规则,比目鱼=内强权、外隐忍的领导者,燕鱼=内民主、外独立的领导者,黄鱼、鲷鱼、蝶鱼、鲈鱼=我们。
一边可以看到同类被宰杀全过程,另一边是大海。来自养殖场的鱼每活一天都是安于现状,全然不知大海存在,人类一来就翻肚皮装死好了。直到燕鱼的到来,唤起了老比目鱼海的记忆。观赏鱼、食用鱼、养殖鱼、海里的鱼,各种阶级。说来讽刺,韩国能拍出这样的电影,现实却对财阀毫无办法。
人为刀俎我为啪嗒
生存、自由与希望,鱼版肖申克的救赎。燕鱼理解了比目鱼的缸内生存之道,比目鱼领悟了燕鱼对大海的热忱,他们和谐共舞那段音乐和画面真的很美;最后燕鱼还是差了点运气,比目鱼传承了燕鱼的精神与刀片,成功莽了一波。联想到人类自身,不免感到悲哀,我会有这样的勇气或运气吗?
四星半,很棒的黑暗寓言。从鱼的视角而言,既疏离却又熟悉,震惊感会加倍。差点以为是一部普通的轻松消遣型动画片而错过了。看的时候联想到很多故事,飞越疯人院、使女的故事,浪潮,等等等等。燕鱼的配音听起来好像李宝英,可惜没找到相关资料,不知道是不是。
第一次看韩国动画,太好看了!!!虽然过场动画MV稍微有点尬,但还是想象力惊人啊!!!看了之后再也不想吃鱼了……
要是燕鱼成功出逃,那就是另一部《海底总动员》了,虽是寻常套路但还是希望她能逃出去的。万万没想到最后可以奔赴海洋的,是一直佯装声势的老比目鱼。
故事俗套画风诡异。刻意造作。糟糕的视听和阴狭的空间令人作呕。
哈哈哈哈哈好有意思的动画片,突然觉得吃鱼好残忍
正前方就是家,却感觉相隔万里远,人类口中餐,它们确充满着的希望,好讽刺的一部韩国动画,除了画风有点诡异,都很好
真的不是迪士尼皮克斯合家欢的动画片啊。。太暗黑忧伤了,都不敢给小朋友看。。食物链就是这么残酷啊,单纯的小鱼,也是食肉动物啊,一心向往大海的燕鱼,还是吃了小金鱼啊。。还是蛮有深意的,maybe,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你倒下了,但是也会激励别人啊。活在鱼缸里有什么意义呢?
前头对着大海,是向往的生活,自由的回归。后头对着杀鱼池,是一切希望的终结。一个小小鱼箱内,有阶级、有斗争、有梦想,只为勉强苟活。这就是无法面对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结局如何,往往出乎意料。造化弄人,谁又会被谁捉弄呢?好了,我要去吃生鱼片了……
好悲伤啊。
不好意思看到中间煮全鱼火锅我有点饿了。。。隐喻启发那些就算了吧。。。
是韩国动画呀,看完都不敢吃鱼了!要不还是恢复每周一天吃素吧!这片子看着真是不舒服,会留下心理阴影吧!但第二天再想起,心里多了很多东西。老比目鱼真丑!四首歌儿挺好听的。可以有3.9分了,但不愉快所以打不下4星。有豆友说,“啪嗒”是韩语大海的意思。在原本应是北影节开票前一天终于公布完整片单后疯狂排片的夜晚,平静无奇,只有奇爱小视频、same群等一些影迷回顾往年北影节。“豆瓣春日影展”三天前突然出现,大约想及时弥补这个精神空虚的空缺,wb上也有人及时整理并分享了片源,弥补了所谓正规视频网站阉割版的尴尬。但这片单单元划分什么的也太无厘头莫明其妙了!徽章还是限时领,不要虚的,要真实的“看过”!43部只看过一部《麦昆》,压力还是蛮大的!优酷APP投屏。豆瓣只链接了腾讯APP。
我太难过了,好像被掐着脖子看完的,快窒息了。但是很精彩,想不到简单的剧情可以有这么丰富的内涵。人类想象中的鱼眼中的人类,经过水的折射,扭曲而狰狞。即使是人类社会底层的渔夫,在鱼的世界里也是食物链顶端,被人鱼肉的,也在鱼肉别人。蓝色小鱼悲伤的时候会唱起歌,像一出音乐剧。年度十佳。
非儿童可看的残酷动画,完全致郁向,通过鱼的眼睛看鱼的世界反映人的社会。我们都是鱼缸里的鱼,心里向往大海,只是有的努力拼命的付出行动,有的选择苟且偷安装死保命,有的活着跟死了没有任何区别。
看完最近对吃鱼绝对有阴影。太现实了,水箱里鱼的视角拍的太棒了,代入感都有了。小蓝鱼最后还是鼓舞了老比目鱼,这就够了。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这里没有鸿鹄 却有信仰
一部精彩的成人动画,后半段转成黑色电影,整体直接升华。7.5
咱们越南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