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片名太长了,用简称“新大头”大电影2吧。
早已经过了看这类动画的年纪,但既然看了,就有必要说两句。
小时候看过这套动画,每集一个趣味故事,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了童趣和幻想,虽然没有看全,但也算是印象深刻。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早已成为记忆。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是跟一帮小朋友一块看的。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体验,大头儿子是中心,来自于围裙妈妈与小头爸爸之间的分歧,内容天马行空,但主题很符合中国当代的教育观,很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
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这对活宝整天嬉闹,爸爸上班之外,就是跟儿子玩耍嬉闹,这在当妈妈的眼里,眼瞅着同龄孩子们各种补习班,当然有些不对味,片中有一段围裙妈妈说台词印象非常深刻,大意是,我没有当上成功人士的妻子,一定要当上成功人士的母亲。
在这部电影中,围裙妈妈似乎被当成一个反派的形象来刻画,但仔细琢磨,中国家庭教育中,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片中围裙妈妈带着大头儿子参加各种补习班,但好动的后者总是捣乱,被很多家长认为是朽木不可雕。
风言风语的说三道四,这样的情节熟悉吗?
起码我很熟悉,我国家庭教育中这样的对比太常见了,“你看看人家孩子怎么怎样,你怎么什么也不会?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样的话听得还少吗?
前30分钟展现了一个“这很中国家庭”的故事,随后的故事迎来该系列充满童趣的幻想,就像《哆啦a梦》那样,一个小道具,改变孩子的一生,《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的片名就来源于这里。
该片让奇幻的事件改变了现实,同时又用奇幻带来的后果来反衬现实中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这样原本说教味道很浓的题材,在本片并没有从始至终的教化意味,反而亲情力量最大的动力。
推动电影故事的在于小头爸爸,他与大头儿子整天嬉闹的情景历历在目,当孩子变成冷冰冰的高智商天才之后,是父亲用亲情将儿子拉回到身边,这是本片特殊之处。
比如大头儿子变成如机器人一般的超级天才之后,一直打算在天空翱翔,其实左右他飞行发明的是平日里与爸爸一同玩的大笨鹰游戏,亲情成为让孩子回归的一个重要因素。
单凭这一点,本片的故事就显得非常接地气,充满奇幻色彩,最终落点还是回到现实的亲情。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感觉比第一部要强很多,最起码成年的我还是能看得下去的,电影的亮点并不在于画面,也不在于人设,还是在于这个华语动画中少见的故事,很现实也充满想象力,且不做作,刘纯燕、董浩、鞠萍三位的配音熟悉而又亲切。
现场孩子们的热情已经证明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他们心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对父母们来说,这个故事不算新鲜,老生常谈的教育问题,但其中的亲情值得关注。
千万别掏钱买票!
上当了,上当了!!
本来和女儿可以过一个愉快的周末,结果被这个王婆裹脚布似的说教电影给坑了。
记忆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给自己的童年带来过欢笑,以为电影版一样让人欢乐,可是,没有看清楚电影标题中的“新”字。
我不想剧透,也不屑于剧透,只是劝告还没有来得及掏钱看电影的家长朋友们,哪怕是在排队的时候看到这个影评,也能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钱是不是来得太容易。
全程说教,主题是不要拔苗助长、不要妄想一日成才,让小孩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慢慢享受成长的过程。
可以,讲道理的时候能不能考虑孩子的感受?
小孩子怎么可能理解爱迪生、爱因斯坦、李白和曹雪芹的人生经历意味着什么?
怎么可能理解为什么家长要逼着她们成就这样的“成功人生”?
如果小孩子不能理解,那么这个片子就是放给成年人看的了。
请问制作方,稍微有理智和审美情趣的成年人,会欣赏(忍受)90分钟的长篇2D粗制滥造画面的动画片,却讲述了一个可怕的说教主题的电影吗?
拜托,有点诚意好吗??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么多烂片能够上映还有票房。
因为底层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太多太多了。
我眼睁睁看着很多的买了这场电影。
他们中一大部分是为了哄孩子!
“粑粑麻麻爷爷奶奶我想看电影。
”“好。
”到了电影院。
“有什么孩子可以看的动画片。
”“我们推荐您看冰川时代。
”“不行不行外国的看不懂。
不要高深的。
孩子太小。
”“那只有大头儿子...”“那个好那个好。
从小就看啊。
就买那个吧”这就是电影院很常见的现象。
电影开场后。
年轻的爸妈们不爱看都在玩手机。
小孩子都在打闹。
老人们都在伺候小孩。
谁在看电影?
nobody!
什么时候底层的吃瓜群众去真正的“看”电影的时候、烂片就好了吧
剧情向来是大陆片的短板,所以我暂不说剧情,只谈技术。
跟《大头儿子》同日上映的《精灵王座》,无论剧情如何,起码技术绝对过关了,这再次说明中国人绝对不是技术不行!
而《大头儿子》呢?
技术连艺校的学生都不如,毛发贴个图,皮肤没质感,建模惨不忍睹,至于什么动作流畅表情细微等等这种高级要求干脆就别想!
那为什么对比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大头儿子》排片达到了10%,而《精灵王座》只有可怜的5%呢?
因为《大头儿子》是央视的!
换句话说《大头儿子》是官方的亲生儿子!
要知道排片量可是票房的命脉啊!
央视仗着自己的官家身份利用职权强行排片打压民间作品《精灵王座》,用这样一部粗制滥造的垃圾圈钱,仅截至8月23日就已经骗走了6000多万的票房!
央视你又赢了!
数钱数的开心吗?
是不是乐得自己爹姓什么都快不记得了?
大陆成天嚷嚷国漫崛起扶持产业的口号,可实际行动呢?
就是官方带头圈钱,官方啊!
懂什么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吗??
把民间的良心从业者逼得纷纷心灰意冷转行求生,你们,赢了!!!
打脸分割线--大头儿子正式下档了,我来打个脸大头儿子一共上映56天!
将近两个月哦累积8976万票房。
什么样的电影能霸占院线两个月?
大头儿子何德何能?
说大头儿子排片没有黑幕的人啊,脸疼吗?
当然了,如果你不明白没有任何合理理由却能盘踞院线两个月是什么意思的话,那我也没啥可说的,我既不想过来普及知识也不想说的太明给自己找麻烦,说白了我是来骂娘的!
想了解这里面的猫腻很简单,查查其他电影的上档时长就行了,别忘了看上档时间最长的电影都是什么级别的。
大头儿子两个月的票房都没能过亿,这种没有票房号召力的片子,院线经理让它霸占院线56天难道是吃饱了撑的?
呵呵顺便提一嘴,最近上映的某部新片YS,院线被下达了排片量必须维持10%左右的任务哦还要组织某种单位包场看哦我绝对支持这种做法哦我就想问两个问题:这踏马叫竞争?
这踏马叫电影?
当然了,这种自我保护的自嗨模式也不是第一次玩了,习惯了就好,但像大头儿子这种踩在别人尸体上耍流氓的行为确实太过火了。
至于这部新片YS和大头儿子的事像不像呢?
我看不出来哦我什么都不知道哦
非常喜欢里面王叔叔(王博士)的高大上台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里,玩对孩子已经没有意义,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生存,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小努力,赢在起跑线,这是他们的压力,也是你们的压力,所以成才成功才是你们对孩子唯一的期待。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天的生活都是竞争和战斗。
所以就像投资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样,你们每一个在孩子身上投资的父母,都想追求孩子成功的最大化,让你们的孩子能有一个安全、有保障的未来。
这样绝无风险的保障,只有我能提供。
”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了一部电影,《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日成才2》。
这部电影还把我看哭了。
这是我看过最感人的电影,什么电影也没有它感人。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围裙妈妈想让大头儿子一日成才,就给大头儿子报了一大堆兴趣班、补习班,让大头儿子成功。
可兴趣班、补习班老师都说他不好,没有天分。
之后他们遇上了王博士。
王博士说可以让他一日成才。
但是小头爸爸发现儿子与他们距离越来越远,直到把大头儿子从身边“抢”才从中醒悟。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日成才2》是2016年8月19日上映的。
影片为小孩子带来欢笑,对处母亦有教导意义,它没有说教,是通过有趣的故事在欢笑中思考。
有一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做的好,就给孩子报了一大堆补习班。
之后导至孩子有太大的压力,最后厌烦学习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
有的严重的还会逃课,逃课了又被家长骂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光学习不休息会让孩子感觉到疲惫。
所以有空的时候可以让带孩子玩如:带孩子爬山什么的。
不过玩也不能玩太久要让孩子有时间的观念。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日成才2》让我知道的道理是:人不是生下来就聪明的,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
在每个人心中成功都是不一样的。
如:有人说成功是自己很聪名是成功,有人说成功是发明一种东西是成功……成功是不一样的,成功和梦想几乎相同。
所以去追求你们的成功吧!
加油。
时代变了,几十年前的东西被翻拍。
几十年前人们的欣赏关就那样了,结果几十年后还拿着这种片子来套钱。
你感受过现在小孩的心吗?
一天说着自己孩子不成长,不懂事,却拍这样幼稚的东西给孩子看,能不成长么?
能不懂事么?
还有药哪里给我个解释,磕了药不一样了,那不一样了?
头更大了?
不要再拿这种东西,通过小孩来圈大人的钱了。
我仁慈给给两星,陪孩子看电影,促进情亲一星,在影院看睡着,吹空调感冒扣两星=一星
电影版讲述了围裙妈妈望子成龙,让大头儿子参加神秘人物的“天才改造实验”。
大头儿子短时间内发生了神奇的改变,此时神秘人物也露出了另一幅面目……🤔 熟悉的人物,不一样的故事,该片围绕“成长与成才”主题,讲述大头一家人齐心协力面对困难的故事。
片中,围裙妈妈是“成才派”代表,希望儿子“一日成才”,于是让大头儿子参加神秘人物的“一日成才”计划。
小头爸爸则是“快乐派”的代表,更希望大头儿子能快乐成长。
🤥 是“成长”还是“成才”?
众多现实问题在电影中被深入展开,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又表达了深刻的父子亲情,同时探讨了现当代孩子和家长之间在教育成长方面的尖锐矛盾。
意义深远、让人落泪,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能找到共鸣。
😬
《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带给我满满的童年记忆,看到影片的题目就点进去了,本来以为是欢快的动画片,没想到却是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的一个现实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
拔苗助长不可取,最好的方法是劳逸结合,给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必要的,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
至于这个度的把握,就要看各个家长了。
这是一个不错的影片,有欢乐的父子互动,有悲伤的急于求成造成的孩子的冷漠,有重逢、冲破枷锁最后相聚的感动,值得一看。
其实我是为了给小侄子当枪手写电影观后感的作文才看的,小侄子因为培训班太多了,连写学校作业的时间都不够,我也是个作业枪手惯犯了。
看完电影才知道,这是有多讽刺。
我是分了三次才勉强把电影看完,因为电影真的是一坨屎味儿的榴莲,不是被逼无奈,没人会看一眼的。
电影的质量就不说了,粗制烂造,还不如小作坊里面生产的地沟油。
电影的故事也是三观扭曲,涉嫌抄袭拼凑。
若只是讨论某些情节来说,还是很有讽刺意义的。
电影中的小头儿子和家长的种种事迹,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家长和孩子的真实反映。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的价值观原本就是扭曲的,他们只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罢了。
但是生活就是这么无奈,因为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就是扭曲的,所以也没有什么立场去责备电影的主创或者某些家长了。
只希望自己走到为人父母那个位置的时候,还能够记得自己作为孩子时所讨厌的家长行为。
孩子该有孩子的样子,千万别拔苗助长。这就是深刻的教训。
一 日 成才。
记忆还是留在过去的好,何必还翻出来拍
唉╯﹏╰
只能说,配音不错!
哈哈哈哈我觉得还挺好看的
大头儿子一家还是之前的大头儿子一家,而我却不是小时候的我了,现在身边跟着一个“小拖油瓶”,我也要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像小头爸爸一样陪着那个“小拖油瓶”快乐成长。
蛮好的,符合现状
果然大电影还是熊出没系列良心点,这个太弱。
No.1453 儿子看哭了,给个鼓励分吧
很现实的题材,可是具有时代感的东西不复存在,找不到当初看的感觉
大家都被这个社会闹糊涂了,忘记了对自家孩子最大的责任是什么了,当今已经不是那个只求温饱的万恶旧社会了吧,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一日成才?我被你这傻逼动画日了成了蠢才就是一“日”成才!
确实是现状,但是不努力能怎么办?从起跑线就输?
很好地反映了现在中国社会现实,天天补课班补课班轮流跑,真的笑死我了
陪小朋友看我觉得还行吧?_?虽然没什么教育意味,但小孩子看得快乐就行了吧
脑积水儿子和脑萎缩爸爸2
陪弟弟去看的,一大贡献是安安稳稳睡了一觉
好看
陪儿子看的。觉得他是懵的状态,因为还太小,还没被我送去上各种班的原因吧。希望不要有阴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