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档刚过,相信大家都在《我和我的家乡》中笑过感动过,在《姜子牙》中年少过,在《夺冠》中热血过,在《急先锋》中高能过……接下来,大家很可能会在这部电影中找到一种久违的感受,用朴实无华形容它,很贴切。
看这部叫《天道王》的电影之前,所长觉得现在可能没有人这么耿直的拍出这样一部电影了。
没有全明星阵容和流量支撑,完全聚焦于题材本身。
选择这样的题材很吃亏,缺乏娱乐性,很难吸引年轻观众,所以所长挺佩服这个团队的勇气的,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到头来可能只是拍了个寂寞。
不过看过电影之后,所长也明白了,这样的电影是一定要有人去拍的,也一定会有人看的,当抗日英雄们不畏牺牲英勇杀敌的场景出现时,那种骨子里面自带的条件反射能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有所触动。
《天道王》就是一部扎扎实实的抗战题材电影,故事扎实,场景扎实,演员发挥得也扎实。
久未在银幕上露面的大陶红这次在里面扮演了抗战英雄的家属,一代美女心甘情愿被这种大棉袄二棉裤的造型耽误,也是个实诚人。
言归正传,《天道王》是以东北抗日联军为史料,以中国抗日战役中以少胜多最著名一次战役——“烈士山战役”为渊源,杜撰出的一个抗战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个人称李把头的东北山野猎人,这个人物带有典型的东北人民的性格,性格直爽,待人真诚,是个地道的东北爷们。
“小日本进了咱们的林子,就没了咱们的好,咱不能让外人欺负,咱们有枪的炮手不出山,还能让大家伙拿菜刀、扎枪和鬼子干仗去?
”“家都没了,咱这儿可不能由着鬼子来闹。
”简单几句东北嗑,就把李把头这个人物英雄主义的一面呈现了出来,他带领同村不愿坐以待毙做亡国奴的小伙伴毅然决然的加入了东北抗联,并三翻四次与日军斗智斗勇,最后在一场狙击战中牺牲。
这是一部足以震撼人心的抗战题材电影,它好看的地方在于影片刻画出的李把头这个人物并非是一个一味冲锋陷阵,口号喊得响亮的模式化的英雄,而是塑造成了一个非常顾家,平时就爱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平民英雄。
他有勇有谋,并不蛮干,而是处处发挥他土生土长本地人的优势,烧粮食、炸仓库……其实保卫国家就是先保卫生自己养自己的这个小家。
影片中有好几段他凭借在山里的打猎经验赢得漂亮仗,把日军弄得服服帖帖,干吃哑巴亏,这些戏份都很有意思。
东北的白山黑水,成就了影片的独特的视觉体验,深入东北林海的实景拍摄,还有独特的人文自然风光,都把观众瞬间拉回到了电影的情境当中。
排山倒海的炮火,生死一瞬间飞舞的子弹,还有影片中每一个抗日英雄们浑身散发出的那种血性,从小范围的突袭到影片最后的殊死阻击战,这些情节的设置和对细节刻画都真正抓住了抗战题材电影的精髓,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在略显萧条的2020里,《八佰》成为了少数的几个市场赢家,30亿的票房暂列年度票房冠军之位。
片中太行仓库八百壮士,三天三夜奋勇抗敌的场面感动和燃炸了许多观众,也让不少人重新了解历史,对爱国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无独有偶,最近又有一部展现中华儿女不畏生死、以少胜多保卫国家的电影上映——《天道王》。
在十一过后略显清冷的秋季档里,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出色的制作水准,这部集结了众多实力演员的抗日战争题材电影,以黑马之姿杀出,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呈现出许多不同于此前同类型的新意,不同于《集结号》《八佰》等片,故事的主角不再是某支鼎鼎大名的精锐部队,而是一支军备都只能勉强凑齐的“野八路”。
故事取材自一场相对不那么著名的“烈士山战役”,讲述了十二个猎户在政府的号召下自愿加入抗日战线,并在对抗过程中被感召出爱国热情,创下以少敌多歼灭四百余名敌人的奇迹,并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
因为视角的不同,电影对抗战也呈现出了另一种展现姿态,不再是炮火纷飞的战场,而是黄叶飘飘,辽阔萧瑟的东北平原,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美学风貌。
像是第一场偷袭日军的戏,导演在航拍,马蹄特写,狙击手的长焦镜头中不断交叉剪辑,一只孤雁凄叫飞过,虽还未正面交锋,却已将“战争即将打响”的紧张气氛拉至高点。
而片尾最后交战的场面又是另一种视觉享受,冰雪将山原覆盖的苍茫,黑漆漆的树干插在雪地,十二猎户持枪与数量众多的日本兵奋命搏杀,在高速镜头和极具临场感的音效与爆炸效果加持下,奉献了全片最精彩的动作高光段落。
据悉,为了达到导演要求的真实感,很多爆炸场景需要演员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天气又极度寒冷,演员在采访里都忍不住感叹:自己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丢了半条命”。
或许正是这样认真负责的制作态度,才让《天道王》在人物情感上如此动人。
很多人都能意识到,几十年前的中国银幕,被各种“红色电影”充斥,可当下爱国主旋律已不再那么受欢迎。
有人批评是年轻人不再有浓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可我不这么认为,事实上,曾经的主旋律电影大量存在人物刻画单薄,不现实,感情虚浮架空的问题。
在曾经可以流行,但对现在挑剔的观众已不适用。
而在影片《天道王》中,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情节虽然仍是传统抗日剧的套路:在抗日事业中舍己为人的牺牲,面对弱者不畏艰险的互相扶持,但却在动机上有了更充足和落地的诠释:身为小人物的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宏大理念,只是想保护亲朋好友能活下去。
这便是爱国的本质:爱国,爱家乡,更爱身边活生生的人。
正因为对这片土地上的人热爱,才对土地牵挂的深沉。
为何《八佰》能获得成功,便是赢在人物情感充沛。
端午本是懦弱的人,却目睹朋友被杀,一步一步走向了愤怒的疯狂,正因如此最后死亡才令人心痛。
《天道王》也是如此,在大大小小的角色身上,你都可以看到完整的人物弧线去支撑他们。
从犹豫到坚决,从不满到仇恨,爱国情绪被点燃的每一步过程,都清晰可见。
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老倭瓜为保护兄弟们宁死不从壮烈牺牲时,看到兄弟们含泪向老倭瓜磕头发誓一定要替他报仇时,看到姜炮和黑子兄弟二人明知是赴死,却选择一起去用身体趟雷时,看到强子和小青的生离死别,看到淑珍那句“我不后悔嫁给你”时,才会真实的被这种情感所打动,因为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个扁平的爱国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这些平凡而的普通人,和我们一样贪恋生活片刻的确幸,一样被友情,爱情,亲情所牵绊,可战争的存在威胁了他们生活的平稳,所以他们选择孤注一掷在绝境中反抗,也因此让这些情感迸发出更伟大的光芒。
战争体现的,不只是人性至黑暗,同样也有人性至光辉的一面。
这个光辉,便是中华人民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也相信这部电影,终究会唤起忘记的人们,忆起那些光辉。
电影我没看一半就离场了,本来是微商活动免费区看的,但是实在是看不下去,电影演员就像是来搞笑的,背景明明是东北地区,口音却千奇百怪,镜头也是用的够神奇,动不动就给演员特写,关键是满脸也没个演技,给我搞得头皮发麻。
再说那些演员吧,我怀疑是白雪公主(某导演)带来的七个小矮人亲戚,剧情更是一点逻辑没有,有一个假扮妓女暗杀日本人的场景,我是真的被导演的镜头给搞吐了,那个哥们还穿个肉色打底裤,我真的是。。。。。
看完那个镜头我就走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团队还请人来写影评,刷五星,气的我直接注册豆瓣来对线。
无话可说,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大家去看吧,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的,电影能放映也是超级神奇的一件事物,我的确是被这个电影深深的折服了,能拍出来这样的片子,从导演,到演员,我也是由衷的佩服,我服了,你们厉害!
大家有时间就去看看吧,支持一下导演吧,他进步的空间太大了 ,我相信下一步片子一定一定比这部好
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表现的都是普通小人物的故事,往往越是平凡的小人物,所做出的一些超凡事迹,越能激发普通观众的情绪,从而引起内心共鸣,特别是在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中,这些特征更加明显,如今年的热门影片《八佰》中,就是一个个小人物所做出的英雄壮举,感动着荧幕前的每一位观众,即将在10月15日上映抗战题材电影《天道王》,同样是刻画了一个小人物组成的群像,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故事加以传颂。
在这部由苑本立执导的《天道王》中,汇聚了巩峥、陶红、沈丹萍、杨钧丞等中、青代实力派演员,讲述了抗战时期,东北深山林区猎人们,面对外来侵略者的压迫,奋起团结抗战救国,并且为了给当时的东北抗联总部撤退争取时间,与日军展开斗智斗勇地顽强阻击的故事,向观众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人性视角,让我们了解更多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展现出东北抗战联军在血与火、生死间的熬炼中铸造出伟大且英勇不屈的“东北抗联精神”。
“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是观看完这部令人热血沸腾的影片后,一直在脑海里漂浮的词句,生活在时下和平年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那段中华民族受尽耻辱的历史,更应该铭记好像片中这些救亡图存的民族英雄们,是他们用鲜血、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安详生活;也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奠定了后来国家繁荣强大的基石,即使在当今中国日渐强大的环境中,也存在着很多遏制我们发展的“明枪暗炮”,可以说像《天道王》这样的影片,也在时刻呼唤着我们的民族精神,让没有经历过战争苦难年代的一代代人们,更加理解团结的力量。
影片取材于真实抗战历史中的“十二烈士山阻击战”和“李炮营阻击战”,因为片中故事背景发生东北深山,所以可以看到片中大部分的战斗场面,是在广袤无垠的森林中,又或是茫茫的雪海之上,枪林弹雨,近身肉搏的动作场面,惊险刺激的爆破场景,在大银幕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既然观众感到“林海雪原”般的神秘,也能够感受到极强的震撼力,巩峥饰演的李玉成带领着一班兄弟,与敌人的斡旋、厮杀、枪战,看的是非常过瘾。
当看到片中胡双全饰演的“老倭瓜”被赤着身子在冰天雪地里拖行,之后又被捆绑在大树上;又或是杨钧丞饰演的庞强负枪倒地等等牺牲场景时,在场的观众都为之动容,《天道王》颂扬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奋斗拼搏精神,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形象,通过刻画他们的战友情、民族义、爱国心,而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也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抗战历史中每一个无名英雄致敬,永铭记在心!
提到今年热度最高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毫无疑问当属管虎导演的电影《八佰》,无论是一个个令人血脉贲张的惊险镜头,还是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舍生取义从容赴死的悲壮场景,都令人如此难以忘怀。
将于10月15日上映的抗战题材大片《天道王》,同样将故事背景锁定在了这段慷慨激昂的峥嵘岁月。
然而,与不少观众刻板印象中的红军战士形象不同,在《天道王》中毅然决然投入战争抗战救国的不是别人,正是东北深山里、林海雪原上的猎人!
这一不落窠臼的新颖设定,首先就吊足了观众胃口,令人充满好奇。
当然,东北猎人参与抗日战争也绝对不是拍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一场战役——烈士山战役。
1938年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曾经是日寇发动讨伐的经行之地。
凌晨时分,日军被驻守的第一连发现,第一连当即决定,在河谷平原上的小孤山阻击日军行进。
尽管第一连的战士们大都是东北猎户,但个个都堪称名副其实的神射手。
一番艰苦鏖战之后,十六名战士共计击毙日军百余人,其中十二名战士英勇牺牲,名不见经传的小孤山因此得名——“十二烈士山”。
这便是悲壮与热血共存的十二烈士山阻击战。
电影《天道王》的男主角名叫李玉成(巩峥饰),他还有一个更为亲切的称呼——李把头。
把头算得上是东北俗语,有头头、老大的意思。
曾在烈士山战役血战到底,并成为最终幸存的四人之一的李福胜,正是李玉成的儿子。
烈士山战役后不久,日伪军率领三百余人的讨伐队摸进李炮营防区,对李炮营里的李玉成一家三口而言无异于从天而降的晴天霹雳。
战争中血肉横飞的那种残酷与绝望,只有置身其中者才能真切体会。
面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敌军阵势,李玉成是选择保全自己的小家直接逃跑,还是义无反顾背水一战阻击敌军?
故事的结局,留待观众在电影《天道王》中寻找答案。
如果说题材选得好是第一,那么演员演得好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天道王》之所以能够做到感人至深、让观众动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选对了演员、演员成功演绎出了角色内在的精气神。
巩峥饰演的“李把头”李玉成有那种东北人骨子里的豪爽与情义,孟子《鱼我所欲也》当中的“舍生而取义者也”,应当就是像李玉成这样铁骨铮铮的汉子。
在《天道王》里饰演猎户李玉成妻子“郭氏”郭淑珍的陶红同样出彩。
在热血野性的战争题材中,女性往往是作为缺乏存在感的默默付出者形象存在的,而在陶红的细腻演绎中,我们同样能看到郭淑珍身上那种永远不会被击垮、永远不可能被毁灭的坚韧气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天道王》向观众呈现了东北猎户在烈士山战役抗战到底的热血故事。
充满红色精神的热血故事,令人倍加珍惜今日幸福来之不易。
就冲着出品人都是东北人这一点,《天道王》得看!
很多朋友在八月份看了《八佰》,被壮士誓死守护四行仓库、捍卫中国军人尊严的壮举而热血翻涌,假如你还没看过瘾的话,可以在本月继续入场,看一部同样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抗战题材电影,这就是由苑立本执导,巩峥、陶红、杨钧丞、刘楚玄主演的《天道王》。
这部影片聚焦1938年3月发生于黑龙江的12烈士山战役,以凝重悲怆又不失地域风情的叙事,对原型事件进行了适度改编,讲述了以李把头为首的一群猎户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拿起猎枪与敌人周旋,成长为成熟的抗联战士,并在掩护抗联主力和乡亲的战斗中英勇作战的故事。
东北人打鬼子的事迹有很多,仅是黑龙江就有打响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视死如归的赵一曼,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八女投江,不胜枚举,这片冰冷的白山黑土,养育了无数有血性有担当的英雄儿女。
关于《天道王》里面讲的十二烈士小孤山阻击战这一段,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并不熟悉,但是这一战重义重大,可以说是抗联提振士气,挫伤敌顽的关键战。
当时日伪急于巩固东北,为进一步侵略而疯狂发难,抗联处境极为艰难,为了阻击敌人的进攻,抗联第五军三师八团一连连长李海峰率领十几位战士,在位于七台河小孤山建起两道防线,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终血洒孤山,英勇许国。
敌我双方的兵力、装备相差悬殊,可以说是猎枪加大刀,与三八式和榴弹炮的对抗,可以想象,12位勇士以一当百,把敌人的火力牢牢钉在这片并不大的山丘之下,他们没有退路,没有援兵,明知必死却死战不退,打出了抗联的军魂,给了狂妄的敌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故事本身已经足够荡气回肠,《天道王》的主创团队则在黑龙江实地取景,重现东北的数九寒天与深山野岭上的猎户文化,以一种接近原生态无滤镜的影像风格,还原了当年的情景,无论是刮大烟儿炮的数九寒天,还是反穿皮袄,拜山神,红绳请参等等原汁原味的东北奇观, 可以让南方人大开眼界,东北人则会感到无比的亲切。
对于故事,影片则在尊重史实的情况下进行了类型化的创作和改编,商业元素看点一个都不能少,枪林弹雨的战斗,神出鬼没的游击战,环象环生的斗智斗勇,以及环环相扣的紧密节奏,在营造出视听场面和惊险氛围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作为战争片的观赏性与专业性,仅仅是动作戏,就有埋伏战,夜袭养马场,火烧军火库,以及最后的阵地战等多场大戏,每一场戏都有大段惊险的动作场面。
比起这些惊险的战斗,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角色,有情有义的李把头,只想守在山上与世无争的把头妻子,聪明却谨慎保守的老猎户,还有那些热血冲动的年轻人,他们都不是天生的英雄,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是靠山吃饭的猎户。
他们也有很多缺点,没有什么文化,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是在家园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没有选择退避,而是发起坚决的反击。
正是这些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不畏牺牲,一往无前,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壮丽的诗篇,使抗联成为东北大地上的钢铁长城,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值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看《天道王》或《八佰》,绝不仅仅是为了体验那炮火喧嚣的情景,更是纪念这些奉献了青春与生命的英雄,愿英雄不朽,忠魂永存,护佑我们继续前进,永不言败。
前有《八佰》,后有《金刚川》,今年的华语战争题材电影受到了观众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在这两部大制作之外,还有一部战争电影同样值得一看。
它就是, 《天道王》 同《八佰》和《金刚川》一样,《天道王》同样也是根据真实的战役改编,它选择的是抗战史上著名的“十二烈士山阻击战”和“李炮营阻击战”,是抗日时期东北战场的经典战役。
在真实的历史资料记载中,在寒冷的东北战场,12 位英勇战士,用血肉之躯对抗近 400 人的残暴日军,所带弹药仅仅二千粒,平均七粒多子弹打死打伤一个敌人,为抗联主力和总部机关突围争取时间,是独属于东北林海雪原的战争记忆。
电影对这一事件做了合理化改编,电影故事跟随东北雪原的一群猎人,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国家,放下了儿女私情,不惜一切代价加入抗日联军,拿起猎枪与敌人周旋,多场惨烈的战斗也随之展开。
看完整部电影,除了对抗战英雄的敬意,最让我感受深刻的,就是电影中每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角色。
因为电影的设定,这十二位烈士原本只是东北当地的普通猎人罢了,他们在自己的家乡以打猎为生,几十年来过的都是相对贫苦,但平静温馨的生活。
但外来入侵者的凶残打破了这一切,身为平民,自己的家乡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危在旦夕。
为了保卫家乡,也为了保卫自己的妻儿,他们不得不放弃安逸的生活,拿起武器,冲上战场。
作为此前双手只沾染过动物鲜血的猎人,面对战争,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犹豫,害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性。
导演的厉害之处在于,塑造了多个角度的角色,主角李玉成,整个村落里的“老大哥”,说话做事颇有分量,是领袖的角色定位,但与此同时他也是自己小家的一家之主,肩负着抚育妻儿的家庭重担。
所以当他决定拿起武器冲上战场的时候,由陶红扮演的郭淑珍,李玉成的妻子,自己的丈夫抛下小家去打仗,一开始肯定也是一百个不愿意的,但为了整个民族,家乡的存亡,她也渐渐变的坚强,无畏,这中间的人物转变,用了很多细节去铺垫,做的可信且感人。
还有本来已经和小青定下婚约的强子,一面是儿女私情,一面是家国的危难时刻,他遵从内心做出了选择,毅然走上了打击敌人的道路,最后也是和小青双双殉国,成为了整部影片中悲剧色彩的一个缩影。
另外还有梁队长,面对保家卫国和照顾瞎母的两难选择,选择了为家乡挺身而出,而最后母子二人双双被汉奸无情杀害,同样也是一个泪洒影院的悲情时刻。
他们一开始的懦弱,害怕,是和我们从小认识到的英雄形象完全相反的,在我们的印象中,英雄难道不应该是英勇无畏的吗?
但这也是整部电影最贴近真实的地方,每一个英雄,都是儿女,也都是父母,他们成为英雄之前,首先要是一个“人”。
身而为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儿女私情,但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放下这些普世的人性,去选择为了家国大义,英勇献身,才可以被称之为英雄。
影片构建了数个有血有肉的角色,每一个小人物从懦弱到英勇的细微心理变化都被导演很好的捕捉,一个个小矛盾,小事件,都让人物变得丰满,真实,从映照在大银幕上的纸片角色,变成了似乎真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
有了这些有血有肉的角色,才更能撑得起电影精良的摄制质量,东北雪原的泠冽、农村的乡土人情、战场的炼狱残酷,在导演的镜头之下都足够让观众有代入感。
电影《天道王》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气势恢宏的画面描绘了东北猎人受抗联精神感召,在白山黑水之间,小兴安岭深处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广大抗联战士“不屈不挠、 英勇无畏、誓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是近期的院线,一部不可多得的必看佳作。
作为一名80后,我的童年观影记忆里被一大批抗战电影占据着,它们中有《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渡江侦察记》、《英雄虎胆》等等,有些电影更是看了很多遍,比如《小兵张嘎》看了最多遍,最喜欢的是《渡江侦察记》、《英雄虎胆》,那时候也没有“明星”、“流量”、“大导演”、“大制作”这些概念,但真心就是觉得这些片子好看,这类题材也看不腻。
长大之后,这类的战争片好像越来越少了,一年有几部,也是大导演的大制作。
但《天道王》这部电影却唤起了我的那些小时候沉迷抗战电影的记忆。
说起《天道王》这部电影,要从真实历史事件“十二烈士阻击战”开始说起: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为了消灭东北抗日力量,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围剿。
东北抗日联军五军三师八团一连,为保卫东北抗日联军二路军总部以及五军三师“密营”(根据地)与日伪军进行了一场遭遇战。
连长李海峰带领的十二名烈士被称为“神枪手队”,都是百发百中的头等射手,为了不暴露通往根据地的路径,李海峰率领战士们爬上小孤山,用岩石、树木筑起堡垒。
在位于小孤山的这次遭遇战中,抗联的12名勇士阻击四百日军,全部牺牲,最终歼敌一百多。
战后,我军在小孤山举行了追悼会,并将此山更名为“十二烈士”山。
《天道王》就是根据这一段史实改编,故事的主角换成了十二名东北山野猎人。
这十二名猎人的带头人叫李玉成,人称李把头。
原本李把头和他的家人、乡亲们生活在东北密林中,即使这里地理位置偏僻,气候寒冷、常年积雪,仍没有躲过日军的入侵。
李把头这个东北耿直爷们儿,一身正气,虽是猎户出身,却通晓大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这番话:“小日本进了咱们的村子,就没了咱们的好,咱不能让外人欺负,咱们有枪的炮手不上,还能让老百姓拿菜刀上啊”,他的言行也影响了身边的人,不仅改变了原本想躲进深山里的妻子的想法,也激发了队员村民的斗志。
李把头和自己的队员们和日军斗智斗勇,最终在一场遭遇战中英勇牺牲。
《天道王》这部电影的剧情就已经很吸引人,角色的设计也并不是高大全的英雄为主角,电影的主角在那个时代就是普通人,小人物,他们却做了不平凡的事情。
几个重要角色的刻画都有血有肉,几场戏令人印象深刻:老倭瓜被俘后,在冰天雪地里只穿一条短裤,汉奸将其绑在树上,用冷水泼,但他仍然没有背叛自己的兄弟,临终遗言平实而壮烈。
姜炮、黑子带着联军、乡亲们逃避日本人的时候,发现要经过一片雷区,为了大家的安危,用肉身排雷。
强子和小青这对情侣英勇献身时用尽最后的力气也要握住对方的手。
淑珍对着李把头说:这辈子嫁给你,我不后悔……看得人又难过,又再次对那个年代的抗日英雄无限憧憬和感恩,正是这些一个个为了保家卫国的信念不怕牺牲的人,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
我说这部电影唤起我童年的观影记忆,是因为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完全回到了小时候看电影的状态。
小时候那会儿,看电影的选择不多,有的看就不错了,所以并不会在乎电影的题材、制作团队、卡司,只要故事情节吸引人,就会觉得好看,现在选择多了,了解的多了,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的资源多了,看电影也没那么纯粹了,总带着挑剔和批判的眼光去审视。
《天道王》这部电影,导演和制作团队我并不了解,演员阵容方面,也只有两位演员我能叫上名,一个是久违的陶红,一个是演“瞎妈”的沈丹萍。
吸引我看和看下去的就真的只是这动人的故事和人物,这些不是流量的演员,凭借真实不做作的表演让这个故事更加感人且令人信服,绝不是只有口号的伟光正。
战争场面也是力求真实,绝不是夺人眼球的“手撕鬼子”,为了特效而特效,为了大场面而大场面,只是用心去把这样一段根据史实改编的故事呈现给观众。
所以,我更加觉得这部电影的难得,不浮躁,不追求流量,踏实,有诚意,希望电影市场上也有这样的电影的一方天地。
提起李炮营阻击战,东北的朋友一定分外熟悉。
如今的黑龙江宝清西部三岔河林场东南,保留着李炮营遗址,那是当年东北抗联二路军总部的一道防守线,也是十二烈士掩护大部队转移的集结地。
10月15日上映的电影《天道王》即是将李炮营阻击战搬上荧幕的一个东北地道的热血故事。
与早前八月上映的爆款大片《八佰》有一些相似之处,电影《天道王》同样着眼于大时代下发光发热的小人物,将李炮营阻击战展开了细说。
前者说的是上海的四行仓库,后者讲的是东北小镇的李炮营,两者都有着非比寻常的历史纪念意义,两处遗址都有充满了血与泪。
当然,与《八佰》的群星戏截然不同的是,《天道王》主要围绕着为人刚正不阿的李玉成(绰号李炮)展开,此人好打抱不平,极富传奇色彩。
电影《天道王》的演员阵容虽不是大腕云集,但几位主演也是有着广泛且良好的观众基础,巩峥、陶红、杨钧丞、朱洪霖等几位均是演技出众的资深演员。
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几位专业演员非常给力,共同演绎了一个燃情热血、大时代下小人物勇于捍卫自己的故事,观影过后简直是从精神唤醒人们对于正义的渴望。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役纷争,但是通过《天道王》这样的影视作品,我们能了解“遗址”保留的意义,追忆八十多年前的革命斗士如何用铮铮铁骨捍卫主权、守护家园。
电影《天道王》中的主角李玉成原属辽宁东沟县人,只因性格太刚直而与乡间恶霸发生冲突结下仇怨,随后携妻来到黑龙江宝清,正是此地,在1938年历经了“十二烈士山阻击战”之后,李炮一家与赵子文、孙善九与前来讨伐二路军总部的300多名日伪兴安军又展开了一场血战。
正是这一场战役,成就了“李炮营”,也就是电影里主要讲述的的“李炮营阻击战”。
纵观《天道王》电影全片,有不少让人感动的地方,印象最深的要数在庭院的墙拐角修筑了两座炮台。
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非常鼓舞人心,涉及到李炮一家人,靠的是勇气,靠的是大义,但凡胸中有大义,不是随口说说的,而是从内心迸发出的侠骨与硬气,此等铁血汉子怎能不敬之。
如今回头再看“李炮营”,已不再单纯只是李家庭院,更是一种家与国的守卫,哪怕是捐躯,这种血气仍沉重打击敌人的气焰,电影《天道王》正是赞颂这样一种勇与义:人可以倒下,但绝不可以屈服。
面对枪林弹雨,面对穷凶极恶的敌军,他们坚决不屈,彰显了英雄的本色和民族的气节。
再回看当下的国际形势,虽然看似和平,但是整体来说局势非常紧张,内忧外患潜伏着诸多威胁,丝毫不可麻痹大意。
观看电影《天道王》也就更有了凝聚民族的意义。
电影中的李炮的故事来自于东北,他们代表的是广大群众,更是东北的民众。
《天道王》这样一部充满了东北味道的故事片,充分挖掘了东北人的性格特征,电影让一个个人物在镜头中,在情感上,和全国观众有了互通。
作为一部表现东北乡亲为正义而战的电影作品,孤军是当时战役的悲剧,但顽强抵抗敌军的精神值得在影史上留有一席。
这电影不跪不可能
太无聊了吧 不懂这种剧情有啥好拍的……
电影院看的,剧情基本上没有逻辑可言,没有观赏性,进电影院记得佩带眼罩。
???居然卖了我妈30块钱一张票附带个眼罩你他妈给老子死开吧狗屎
真的超级超级无聊,和平常的抗日剧真的差不多。我是被我阿姨忽悠过去看这部电影的,我现在真的很想从影院走出去,看这电影还不如回去写作业。
浪费时间,被坑惨了,都不明白中国电影怎么还能出这种垃圾
二营长
电视剧放放还不够嘛。。哪来的信心上大屏幕。。
眼罩微商瞎带节奏
太差了,侮辱观众智商
难得的烂片
今天民泰银行请客户看电影 所以我去了 看的什么天道王的电影,瞅着电影名字就奇怪 开播了,没错 是抗战剧,看了前40分钟剧情简直把我的智商拿捏的死死的,本想着白看的电影看看就算了,还不让我中途离场,索性就看完把 ,强忍着看完,最后50分钟左右的剧情把,太内啥了!剧情纯粹为了感动而感动,太欺负观众的智商了 ,本来也没啥好生气的,一回家发现还有衣服没洗,越想就越气,我为啥浪费这时间,拿来洗衣服难道不好吗?要是我来打分,看在红色题材的份上 我给2分!导演和编剧太欺负人了,生气阿阿!!!!
嗯
我真想骂人。因为客人看完出来都是说难看想找经理退票。
不行
真是无语……看了简介直接买票去看了,真是心疼我的票钱,一股神剧的味
只能说 天雷滚滚
天雷滚滚,这年头抗日神剧都上影院了
单位组织看金刚川,结果进去就是这货,强忍20分钟离场!
工会组织看电影🎬,2020.12.3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抗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