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些时间截图并从各个地方搜集整理的资料,来源较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搬运较多的是一个日本旅游博客:https://www.shiba2often.net/entry/2020/10/26/192221 另外贴一下漫画春风的异邦人的圣地指南: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335527/?tab=likes#likes海边的异邦人动画主要发生地点: 冲绳座间味岛以及冲绳本岛;座间味岛因为多猫又被称为猫岛,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有很多猫。
所在位置:
场景:民宿实际地点:島宿あかばな
民宿正面:
民宿骏和实央房间的那面:
房顶上的风狮爷也如样还原了民宿黑板招牌:
民宿里的猫:
场景:民宿阿姨让骏送蔬菜,骏骑单车经过的一段坡路实际地点:通往阿真海滩的一段坂道
场景:港口前的建筑
场景:实央和绘理见面的一〇六商店真实地点:一〇五商店(笑
场景:梦开始的地方(长椅
这个其实在座间味岛很多地方都有,没找到有在某条小路边的。
场景:骏和实央钓鱼的地方
场景:座间味港口及客船座间味女王号
客船:
客船内部:
场景:那霸港口
场景:那霸机场快递
场景:那霸单轨电车
场景: 桜坂劇場
场景:Live house ( 桜坂セントラル):
场景:实央开车带樱子路过的一段路
场景: 实央和樱子去的展望台
以上。
如有缺漏,欢迎补充。
希望疫情结束后可以亲自去体验一下 :)
剧情发展相当快,都准备好坐着哭了…结果反复快切的镜头让我放下被这部爱情电影感动死的想法。
出现的令人咂舌的镜头也一度质疑我年龄大了…除了剧情有点抓马,整体是唯美欢快的,也有不失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
黑夜里,当桥本骏递面包给知花实央,路灯洒下的灯光犹如一个柔和的光束笼罩在桥本骏身上,显得温暖,与身处黑暗的知花实央形成对比。
表现两人的内心处境截然不同,一个人充满阳光,一人身受伤害,两个人的内心逐渐靠近。
轻柔低吟的音乐很适合海边的夏日。
此外,两个人的关系进展略快了点,没有太多的铺垫和解释,显得有些干瘪。
两个人三年不见,见面就告白,有些突兀,还有莫名出现的妈妈桑…通过穿插过去的回忆,还有实央说其实不敢和人对视,暗含他一直隐忍着伤痛,强装出开朗。
海边的异邦人不止实央,还有骏,骏也有一段过去,他的回忆里发生的场景选在雪季,与夏季的海风相反,是到处掉落的雪球,显得冰凉哀伤。
导演在尽量丰富桥本骏和知花实央这两位人物的性格。
“接住了!
”结尾桥本骏笑着对实央说,两人会共同走过许多日子吧。
整体的画面很治愈,温柔的海风,略显稚嫩的少年们,寂静漂亮的小岛。
(冲绳是琉球!
是中国的!
你描述的在美也是中国的!!
)整体的故事结构较为单薄,两个男孩的成长历程,回去以后骏的成长和分开期间实央的成长和性格的塑造都缺少填充物。
让整个故事少了可观看性,当然一个只有60来min的小影片要演出很多内容也不太现实。
还有就是实央亲那个妹子的时候,我人裂开了,我知道这是证明你爱骏,可是。。。。。
可是怎么就真的亲上去了啊喂!!
你的爱人还在跟前啊喂!!
我觉得这里面有好好考虑同性恋这一群体的思考,很多三观比较正直的人,都不希望实央被自己拖下水,甚至有些逃避,要是他没那么喜欢自己放弃就好了,不要也让他承担那些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爱是克制,这是真的,尤其是在自己还没有真正成长的情况下,无法笃定自己可以保护好自己爱的人的情况下,骏的纠结就很正常。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喜欢了另一个姑娘三年,始终在朋友的地位呆着,我问她说不想试试吗?
她说自己这样连自己都管理不好,怎么保障人家,没办法好好对人家,也不确定能在一起多久,干嘛要人家为你纠结,什么时候自己厉害了,理清家里自己一切情况才有资格和人家说一起面对啊。
我觉得没有说错,说什么一起对抗世界,那应该是最自私也是最不负责的说法,没有经济独立,没有性格定型,说什么爱呢?
)还有在这里的“1”“0”之争,我看很多文章都喜欢看互攻的,我总觉得没一定必要说什么谁上谁下,喜欢就OK了啊,爱是灵魂的契合,是情不自禁的吸引,肉体反倒是次要吧。
绚烂炽烈的少年の夏。
作画的水平真好,光看画面也很舒服,人物也很可爱,这是个温暖的甜蜜的小故事。
核心问题是时长太短了,因此剧情上显得匆忙,有很多应当细化和补充的地方,也应当充分利用内心外化来呈现,心理上的刻画细致但不够。
主角在画面上的距离是随故事发展而不断靠近的,即便感觉上关系亲密的时候,也会通过分隔线和剪切来拉开心理距离。
doi的场景比大多数homo题材的都要真实,要先做“各种各样”的清洁工作,“谦让”做上面,套两层套,等等。
即便该片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还是属于homo的影视剧中的佳作。
或许因为市场太小了,受众大多数是女性而且还不是全部女性,市场最起码小了一半,而且日韩虽然制作平均水平不低但人口少,难以激发真正高质量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商业化的产品。
泰国是腐剧之国,佳作虽有,制作水平偏低,更谈不上神作了。
欧美虽然制作水平高,但不免放荡和粗犷,而且还蒙上了政治正确,颇显怪异。
中国其实创作水平是一流的、生命力也极为旺盛、市场也能够支撑优秀的作品,主要的是众所周知的自有国情。
作为一个普通txl观众首先实在受够了这种——我喜欢女生,但是我也能喜欢上你这个男生,这种狗屁设定。
是用异性恋衬托txl,还是觉得纯同就不是“真爱”?
其次两个人之间的“闹变扭”花了巨幅时间刻画,浪费时间。
两个人之间产生感情的原因轻轻带过,一点都没有真实感。
男1既然觉得对方喜欢女生更好,开始为什么撩人?
为什么拉手?
后面那么抗拒?
前后矛盾。
男2怎么离开三年回来第一时间就能直接表白?
三年很多东西都变了,而且三年里面男2还有和女的做了。
最起码的刻画一下两人从久别重逢的陌生又熟悉到重燃爱火不行吗?
一个照面就重新爱上了?
我只能说烂的不行,怎么来的7.2分,全靠卖腐腐女或者gay打题材同情分求求你们了,不是两个好看的男的谈恋爱就无脑买单,能不能有点追求。
50多分钟,有种想把漫画里的内容全部放进去,但是时间不够,只能挑挑拣拣,选一些能够衔接在一起的内容拼凑在一起的感觉,尤其是前半部分,看起来像是从一部完整作品剪辑而成的作品。
稍微有些许失望,不明白既然时间都不够了,为什么还要花太多时间和作画在一些无谓的东西上,比如说出现很多次的猫和花的画面,可能是想渲染气氛,但是个人觉得没有太多用。
但是里面有一些小片段我很喜欢,比如说穿插的实央的回忆部分,小实央可爱到不行,跟妈妈说想吃螃蟹,妈妈煮了蟹棒,小实央开心地说好吃,还要再来一碗,还有帮妈妈做饭团的部分,就觉得这小朋友真的是小天使,妈妈也是好温柔。
再比如说实央去跟骏道歉的时候,绘理正好来了,跳着绕到实央旁边,揶揄他“美少年又来啦”,哈哈哈,觉得这段好可爱,不管是绘理也好,实央的反应也好,都觉得好可爱。
不过吧,我在想编剧是不是想在描述两个人的爱情的同时,描述同性恋不被常人所接受这个主题,所以选段、回忆片段什么的很多都是说不被身边的人接受这个性向,为此而受伤或者与身边人起矛盾什么的,也不知道是电影制作者没认真,还是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而产生混乱,或是资金不够,虽然片段很可爱,作画也很好,但是这样断断续续地连起来,我真的不能真心实意地说这部电影做的非常好,还是感谢电影制作者吧,至少漫画成功动画化了,非常好了。
这个电影第一遍看的时候我只感觉前故事怎么讲这么快,真着急。
但是一般看电影第二遍都会焖的我觉得这个电影二刷更好看了…或许是因为它超浓缩的特质关于剧本上的架构。
这个电影有一定的故事量,许多一闪而过的片段甚至不到一分钟,但是却交代许多信息。
第一遍看的时候我经常觉得刚是不是发生了什么,这一次看才都明白那些位置的起承转合。
eg. 两人去到陆地的城市里插播一段实央的回忆。
送酒的少年还没留起长发,胆怯地问异装的男人被男生表白了该如何应对。
这应该是他离开岛屿三年内发生的事。
这也才明白回来后看上去笑呵呵的实央所提到的他自己的思考和准备。
虽然我觉得未婚妻的桥段来得有点仓促,但也从第三方的角度将彼此不可能亲口诉说的过往交代了出来。
骏的喜欢有了过往。
这些过往就像揭开了包裹的幕布:骏再度见到实央后一系列的疏远和推脱实际上是更为沉重和克制的热烈的喜爱。
人物塑造上的新理解。
影片一直围绕了几个话题:同性恋、崆峒、不崆峒。
大家的态度似乎都可以对应上这些标签。
影片里有角色对这些位置的思考和选择,也有明白周围人态度后的逃避和恐惧。
观者作为目睹全程的一员也在被发出这样的邀请,自己的态度?
如何看待?
从影片最开始的直接交代“他们是同”到后面逐渐揭开同性情侣如何跟正常情侣那般会有如此亲昵的动作——在两个男人之间。
于是各种看法便汹涌而上,他们的定位似乎不同了,有了标签了。
但是通常在这些镜头之后,紧接着实央儿童时的回忆,和母亲的互动。
看到乐呵的笑脸和莲藕般的手臂以及充满善意的举动。
似乎一下子又将观众打醒认识到“他是个人”。
是该通过狭隘的标签来平面化一个人,还是从立体的角度把他当做一个人来理解。
哪怕只有短短十几分钟的樱子小姐或者店里同为打杂的姐妹,他们的形象也是立体的。
只不过樱子的设定确实有点惨。
还特别想讲一下主角角色设计的张力。
一个是校园里面对骏来说闪着光,永远巴望着却没有勇气告白的实央。
海岛上的南方人,浓眉大眼,直率。
在认清自己所要面对的道路,面对捧着炙诚的喜欢的人而鼓起勇气面对恶意。
但是又在不经意间会让人发现他其实内心如此害怕。
(在船上带起帽子)另一个像是更为精致一点的城里人或者北海道人,有着更为纤细的思绪并擅长写作。
用理智卑微地将自己的感情需求降为最后一位。
哪怕喜欢多年的人就在面前大声告白依然认清了世界的恶意而让对方选择对自己更好的道路而不是满足自己。
但是鼓足勇气之后真是比谁都勇,正面硬刚所有可能影响这段感情的因素,在大街上坚决地牵着手不松。
这真是哪哪儿都像对对子般工整的情侣啊。
他们青春期所面对的共同话题都是孤独。
一个是失去双亲从此生活可能只有一个人的孤独。
另一个是与双亲断绝关系,同时又被同学孤立的孤独。
两个恰好孤独的人遇到一起终于三年后都有勇气将彼此拯救出来。
实央有了骏之后他不再是一个人。
骏在实央的鼓励下重新去见父亲。
无论怎样“都不会再让你一个人”。
二刷之后我真的和世界和解了。
看了如此多的同性电影之后我终于又想开了。
什么叫大道至简(或许不是这样用的)。
我想看的是纯爱的同性电影而不是把异性恋身上本就不受欢迎的题材换到同性身上演一遍。
画风非常好看,也有很多非常不错的剧情片段,相当适合做剪辑——我就是这么被骗了。
看第一遍,我还在考虑是不是我没静下心的问题。
于是,深夜静下心好好儿看,结果“如愿”发现到了更多的可气点……剧情分成一场景一场景地看都挺好看的,甚至大多都很戳,但连在一起就让人很想吐槽,各种突兀和莫名其妙。
不过重点还是三观不正——受明明喜欢男的,还和喜欢自己的女生做;攻要么是高中没毕业就做过了,要么在考虑要不要答应受的时候和别的女生做了……还有攻知道受没和男生做过很惊讶,在知道受高中就喜欢自己的情况下……还有一些不知道是怪剧情设计不好,还是怪编者世界观就不够成熟,个人觉得两者都没跑。
比如劝受回去看爸爸那里,攻说因为自己知道亲人去世的感觉。
但一个和妈妈关系好到换个年龄都能以为是青梅竹马(这电影把攻妈妈刻画得也有些幼稚……),一个和父亲彻底决裂,根本不能类比呀。
至少也得说“虽然你爸某些方面不对,但是巴拉巴拉”呀,结果完全忽略矛盾——这原本才是攻父子关系破冰的重点,硬说不能错过亲人——可从头到尾几乎没表现过攻父子间的亲情,只体现了二人的矛盾,没表现父亲的优点,就说了父亲的不是,让人很难理解为啥要珍惜这样的父亲——难不成就因为受和母亲关系好,攻就要顺着父亲?
俩人父母完全不一样啊,没法同理的,不懂受的逻辑。
我觉得是有点水,仅仅是现在在和以前的我啊,等会儿看下评论自己在细细回味观点就不会一样了。
电影的画风小清新,镜头拍的很唯美,里面的环境也给人唯美的感觉。
电影的剧情,看望之后没有什么感触,虽然一个小时,但是给我的感觉是很快,不知道到底讲的个啥,所以我会说有些水的原因。
还有一个点,开始攻对受是谨慎到熟悉,还完全没有喜欢的意思,结果画面一转三年之后,受从高冷到暖男,立马说“我喜欢你,你也要喜欢我哦”喂喂喂,我还没反应过来,你之前的高冷呢?
而且这三年你们也没有联系过啊?
Top和Bottom究竟意味着什么目录眼底充满忧郁的少年,我想拯救你的未来自我怀疑与自洽的少年烦恼多元化元素的展现 LGBT+ 同妻耳目一新 我要宣誓我的主权 突破传统“1”、“0”的恋爱不经意的日常,南国夏天和少年(台前幕后的资料补充) 作者的不经意 电影团队的不经意 特别的特别1 特别的特别2写在最后 闪光点 不足之处《海边的异邦人》的故事发生在冲绳地区的一个偏远小岛上,正值盛夏。
象征着朴素、悠闲、怡然自得的海岛;常常与青涩做邻作伴的夏日,本就充满着生命力的同时,万物都在肆意地野蛮生长;纯真、懵懂的主人公们,带着彼此自身的、无人倾的诉烦恼,似偶然般邂逅于孤岛一隅。
多种元素相互交织,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正被娓娓道来。
眼底充满忧郁的少年,我想拯救你的未来 逃离到这座小岛的骏,在一个夏夜注意到了独自坐在海边长椅望着远方的实央。
也不知是不是同为孤独之人的惺惺相惜,骏目光久久未从实央形单影只的背影上离去。
而后,俊才从借住的老奶奶口中得知原来实央最爱的唯一亲人——母亲在他懵懂之际已然离世。
在多次“偶遇”且凝视之后,峻鼓起勇气向实央说起了自己的担忧——“实央我想成为你的同伴”。
于是,些许悸动正式在两个少年的内心中萌生成某种情愫。
不同于部分男男的作品剧情,在我看来《海边的异邦人》的主人公的相遇更加而合乎情理且有理有据——封闭的海岛,人与人之间的间隙更加狭小:引起相互注意的只是因为我们同样拥有孤独。
比起单纯因为外貌或者某些牵强理由的情节展开,我觉得这样的要素能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可能会有人说,我并不孤独,没有这种体会,那我就不可以谈恋爱了吗?
我个人觉得作者更想传达的是我们要学会从他人身上找到共同点或者类似点,从而获得一条走进内心深处的途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电影在教会我们何为惺惺相惜。
这也是我个人觉得同志剧情片在讲述故事的时候特别应该值得关注的点——不矫揉造作;朴素纯真;直抒胸臆。
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海边的异邦人》就是男孩们的《言叶之庭》。
自我怀疑与自洽的少年烦恼 骏和实央在真正认同对方之前经历并非一帆风顺。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
少年骏在听到同班同学对于自己是不是“同性恋”略带嘲笑的讨论后惊恐的跑开。
甚至在后来的很长一点时间里,骏因为这段并不愉快的回忆刻意疏远骏,甚至并非发自内心地建议实央去当“正常的男孩子”(在实央“长大”后回来再会阶段)。
另一方面,在骏频繁找实央谈话的过程中,实央也因为当下无法正视自己的情感,对骏表达了“干嘛一直盯着我,你真讨厌”的情绪。
而后,对于骏呼之欲出式的委婉告白,实央的内心是不排斥的,渴望这份情感的。
但年少的实央似乎还无法理解这份情感。
矛盾且迷茫的实央为了能够快速长大——理解这份情愫;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人”。
做出了要离岛去主岛自立生活的决定。
我们的故事也就此告一段落。
很多人说,不太理解且觉得没有说服力——实央的突然离开归来后解释的理由是自己想花几年时间思考要不要和骏在一起。
但是从个人经历,特别是周边有许多对自我身份认同有困扰的小伙伴的事例来看,实央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决定确实是一个情窦初开且未曾了解过任何同性恋知识的潜在同志可能出现的表现。
我认为这部分剧情是合理。
夸张一点说,我愿把《海边的异邦人》称之为“真正同志视角的第一部日本同志动漫”(如果有年份早于它且是同志视角的日本男同动漫作品请私信告知)。
比如,《世界第一初恋》很火,故事也很甜。
但是相对理想化。
而《海边的异邦人》虽然情节比较单薄,喜欢上的过程刻画也不够深刻(两人的纠结,实央的三年并没有具体描写。
查询资料后发现作者并非同志男性,个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它告诉了观众:同志的自我认同以及面对别人的告白是会有可能出现困扰的。
我觉得这一点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情节上的单薄后面讲不足会具体说) 这也是我觉得本作很有意义的一个部分。
在我看来,这部分内容更贴近部分朋友踌躇的青春时光。
没有普世偶像剧的轰轰烈烈,直白与奋不顾身。
更多的是担忧与小心翼翼以及无处安放。
骏和实央的再次相遇,也就是成长之后,又经历一系列的自我审视和与内心的对话,二人豁然开朗,青春时期遗留的烦恼释怀于海平线的尽头。
(骏之所以再次见到实央后态度大转,是因为年少时班上的男同学对于他身份的负面议论在内心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对此,为了不让实央经受世人冷眼,他想保护实央——强迫他做一个喜欢女孩“正常“”人)。
我也很希望观看这部电影的、那些对自我认同仍然烦恼的小伙伴可以从中得到些许启发。
多元化元素的展现 LGBT+ 性少数群体是指在性倾向、性别认同、性身份或性行为等方面上与社会上大多数人不同的群体,主要指的是性倾向非异性恋的群体、跨性别群体、非二元性别群体等。
也包含了一些自我认同既不是顺性别异性恋,也不是LGBT+的人群(如存在性发育障碍的人)。
在这部影片中,一位 LGBT+ 人群扮演着实央自洽探索之路上的指引者角色。
虽然仅有少数几个画面。
也让这部动漫更加贴近现实。
同时也借用这位前辈的视角,证实我前面所说的少男烦恼: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纠结。
同妻同妻,男同性恋者的妻子。
在男同性恋周围,有一个更加弱势隐秘的群体,就是同妻。
她们生活在边缘,被流言蜚语打压,为孩子忍辱负重,不敢大声申诉,数量庞大,年龄各异。
同妻不仅不能得到性生活上的满足,还要遭受冷落、漠视、家庭暴力、性病和艾滋病的威胁。
“同妻”,在如今的时代是一个颇具社会性的严峻话题。
骏是有未婚妻的,而峻也是因为想要逃避无法改变的既定婚礼事实才逃到这座岛上的。
未婚妻这个角色的出现,以及骏家庭因素让骏对于实央感情无法痛快抉择的情节,我觉得也让这个故事更加丰满,更具现实性。
虽然在第一篇(据悉该会有续作《春风的异邦人》)中,对未婚妻以及骏的家庭描绘较少,骏父亲的病重也确实让我感受到了作为独自的骏在选择时肩上的重担之压。
对于已成事实的未婚妻和该如何面对家庭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作者呈现的是一种理想化且足够正面积极的解决方案——坦白且让未婚妻理解;踏上说服父母之路。
整体说来,整部剧都在营造一种“积极沟通是更为合适更应该被值得推崇的”氛围。
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动漫的原因。
在同志问题仍然比较严峻的当下,《海边的异邦人》虽过于理想,但具有绝对的积极意义。
耳目一新 我要宣誓我的主权 在骏、实央和未婚妻樱子沟通的场景时,有这样的场面。
我看了许多评论,很多小伙伴对于实央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我个人理解是,实央害怕骏被抢走,在当时的情景下(已经和骏确立关系),非常抗拒樱子的要求(骏当时表示不介意)——是大胆宣誓主权和占有欲的一个行为。
乍一看特别幼稚,但是结合实央三年后回来的勇敢告白,我比较倾向于看作是对实央性格的前后呼应。
(当然现实生活里不推荐)。
可以说是作者的一次大胆尝试。
突破传统“1”、“0”的恋爱 我觉得这也算是这部作品的彩蛋吧,最后告诉大家这是一个“0”和“0.5”的恋爱故事。
这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目前已有的同志影视作品的常规。
这是让人欣喜地,至少是让我耳目一新。
没有人规定“0”必须和“1”在一起。
大多数人或者是同志自身固有观念是否合理?
引人思考。
另一方面,我自身的认知中,我仍然觉得“1”、“0”只是床上行活动的角色表示,应该和生活中同志交往区分开来。
简单来说,在性行为中的角色不应该和在生活中我们对于一个同志的评价挂钩,更简单的说,人们应该因为“相互吸引”而在一起,因为“喜欢”而“相爱”。
这是我觉得这部作品宣扬的价值观里最有意义的一部分。
不是“1”就不可以吗?
不经意的日常,南国夏天和少年(台前幕后,资料补充)为了影评内容承上启下,主创团队相关介绍请移步:《不经意的日常,南国夏天和少年》写在最后 闪光点 正如上所述,《海边的异邦人》是冲破固有范式的一次探索,电影呈现了之前其他同志作品里所没有提到的崭新玄素。
“实央勇敢的吻”;没有“1”和“0”,有的只是两个勇敢少年的夏日物语。
以及,浅尝辄止的同志真实存在的“自我认知与自洽”烦恼。
当然最核心的点是,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当勇敢地与人沟通,向困难迈向坚定地一步。
不足之处 对于两个少年是如何增进感情的这一过程的描述笔墨较少,我自己也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经历进行脑补的。
确实给一部分朋友带来了观影上的障碍以及共鸣的缺失。
甚至于让这部影片评论两极化。
一般动画电影时长在1小时30分,这部电影只有60分的时长。
若说篇幅有限,难以得到认同吧。
除此之外,我也觉得对于两个少年自身的成长过程以及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描绘得不够详细。
比如,骏因为喜欢男孩子被同学嘲笑的经历应该是能引起部分观影者的共鸣。
然而作者选择了轻微带过。
这样的处理是否合适呢?
希望大家能像影片中的两位少年一样,不管历经多少岁月,能够有永远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纵使容貌已然改变,内心永怀少年的赤诚之心。
如那个骄阳明媚夏日一般,生机勃勃!
松冈居然配了一个0,然后遇见另一个更诡计多端的0被迫做床1这件事情我真的是可以笑一年
和男朋友做完爱喝冰可乐吃天妇罗晒月亮也太梦幻了。
“我讨厌别人安慰我”“我只是单纯在意你,对你别有用心而已”。画风也美,海边少年的相遇和羁绊也确实不错。围绕着“等”“离开”“归来”这些话题本可以讨论得更荡气回肠,但是这个剧情发展就是不心动也不甜,关于爱情的每一个阶段都差点意思。
怎么就爱上了???评论都在高潮什么?正视LGBT情感,从腐女不再消费同志开始,谢谢。看到最后都把我给气笑了,什么鬼啊,你们需要一根双头龙。
嘛玩意儿???
啥玩儿意(皱眉
画面好美!虽然我是0但是还是可以跟女生做/虽然我喜欢女生但是我知道你喜欢我之后也能喜欢上你并且思考三年后还是回来找你←这样的设定好像有点离谱但是我好像又很平静的接受了…大概是对画风的喜欢给我的接受度加了个buff(。看他们cpy前:骏这解释都能拖半天的破性格也就仗着实央够好他俩才没BE 你们怎么都只给他一巴掌啊好歹扇对称吧 看他们cpy后:看在你是这么可口的0的份上爱咋咋吧
整体看着很舒服,不过有点短。那句持ってない真的让我爆笑!为爱做1不容易!
剧情很弱
有几个地方真的很难不笑
为什么要这么讲究剧情,我感觉这种很琐碎的情节很好啊,这也是我比较喜欢日剧的原因,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轰轰烈烈的,平淡无奇,有时有点小波澜才更贴切更多人的生活。很喜欢,颜也很喜欢。
一个短短50分钟的动画电影怎么会有那么密集的槽点?首先在他俩互相暗生情愫的情况下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坦然地说出“和女的做过”(尤其是男主还是纯弯的)。然后男主的前女友出场更是迷惑行为大赏,宣示主权这种言情剧都不吃香了的剧情怎么还会出现在2020年的动画里啊?男二亲了男主前女友更是匪夷所思,她是不是差一点就要说出“我不是来拆散你们的我是来加入你们的”。最后,我不care攻受站错了这个问题,我只想问为爱做1这种写实向剧情究竟有什么二次元出现的必要……
我还期待能看个夏日故事呢
这画风简直太喜欢了 但这剧情也太PPT了 哭包美人为爱做1
少年诚挚的告白可真是热血到我了,现在动漫都这么直白吗????????????????
唯美的故事和画风
还是像我说过的那样,同样的剧情,换成异性恋,这片能打几分?
就blue lynx这制作,多做点剧情优质的bl吧,不然好可惜啊…也不知道是剧情被压缩还是原作就这样,情节连贯性太差了
感情綫非常突兀 不過後續不錯
两个治愈风的男子在一起该怎么分攻受呢?真是世纪难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