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时候会不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丧”,麻烦接踵而至,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幻想过,逃到一个岛上生活,就像《德雷尔一家》一样。
美景,诙谐,真挚,治愈......如同其他被称道的英剧,《德雷尔一家》第三季已经飙到9.6分,笑傲剧集链。
这虽然是一部英剧,但故事却发生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
德雷尔夫人是一个遗孀,带着她只有一笔少的可怜的抚恤金和四个孩子,生活在英国西南部的伯恩茅斯镇。
本来独自撑起一个家就很难,偏偏这四个孩子还一个比一个难伺候。
第一集,她就被小儿子的校长召唤到了学校。
校长召唤她的目只有一个:告状。
小儿子被告状的理由也很独特,校长说他宁愿去喂老鼠也不愿意上课。
德雷尔太太没像普通家长一样训儿子,而是指出小儿子不爱上课是因为在学校受到欺负,但校长不仅不在乎,反而说道说小儿子不听话是因为德雷尔太太中年丧夫。
这句话惹火了德雷尔太太,于是她给儿子退了学。
回家后,其他几个孩子听说弟弟退学的消息就炸了。
他们都跟风要退学。
二儿子说,不管你同不同意,反正校服已经被我撕烂了。
三女儿也说,反正自己笨,念书不如找个人嫁掉算了。
大儿子已经成年,没学可退,但他完全不好好上班更让人火大。
还不完的账单,麻烦不断的四个孩子让德雷尔太太每晚消沉的独自饮醉。
生活艰难,也让德雷尔一家每个人都活的不开心。
正如阴冷萧条的伯恩茅斯,一家人渐渐的看不到希望了。
这时候,大哥Larry提出了一个建议,不如逃离英国去希腊的科孚岛吧。
那里不仅物价便宜,生活还很简单,适合家里的每个人。
自己可以去那边专心写书,岛上的动物可以陪伴小弟...
德雷尔太太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毕竟全家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有点异想天开。
但是第二天她又改变了主意,决定接受大儿子的提议。
因为在海滩上,她看到身边的孤独的老人,仿佛看见了多年后的自己。
如果继续这么一成不变的下去,未来已经可以预见,她会凄惨的变老,而四个孩子很可能也要重复她糟糕的生活。
于是德雷尔太太立刻卖掉房子,还清债务,带领一家登上了前去科孚岛的船。
即将面对全新的生活,四个孩子一点也不慌,全都悠闲的瘫坐在船上。
20世纪的希腊,风景美的像画。
不过,诗和远方跟想象中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还完债务后,德雷尔一家接近破产,只好住进远离村落、面朝大海的一所破房子里。
别看外表破烂不堪,屋子里面也是空无一物,而且这个破房子,随时都有变身废墟的危机。
开窗户窗户落地。
天花板也指不定什么时候砸下来给人生命造成危机。
甚至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晚上,一家人都只能睡在行李箱里。
即便如此,每个人对全新的环境还是感到兴奋不已。
大哥Larry拿出了自己的打字机,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二哥Leslie终于如愿以偿,苦练枪法。
女儿Margo也很适应这里,准备先晒个健康的肤色出来。
可是等到新鲜感过去后,这个家庭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孩子们不愿意工作,也不愿意去找食物,家里随时面临着,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的危险。
德雷尔太太再坚强,也敌不过四个叛逆的熊孩子。
她无比热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能全心全意的照顾他们,让一家人能好好的生活下去。
但熊孩子毕竟是熊孩子,就算换了地方也一样熊,经常把德雷尔太太气得抓狂。
大儿子不上班天天在家吵吵当作家不说,还喜欢给妈妈介绍满口黄段子的油腻男人。
二儿子到处搞事,他拿猎枪差点伤到人,还被污蔑打死了农户家的火鸡,多次被警察带回警局。
女儿一上岛就惹麻烦,在当年保守的希腊,她的比基尼惹来了僧侣的抗议。
开心的只有小儿子。
科孚岛对他来说就是天堂,从小爱动物爱自然的他每天都恨不得住在森林里。
不过就有一点不好,他总把喜欢的动物往家带,大到鸬鹚火烈鸟,小到蜘蛛蚂蚁,这对怕虫子的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但是,孩子们终究会长大的;虽然依旧蠢萌,虽然反应慢半拍,虽然天天对彼此毒舌,但是他们也开始变得体谅别人,为家庭着想。
老大也会给三妹买杯酒喝,两人平静地坐在街边看人来人往。
三妹说,这就是我喜欢科孚岛的原因,人们总是不慌不忙。
老二玩枪打伤了弟弟的宠物狗,虽然嘴上不肯服软,但他会给狗狗做支架赔罪。
老四的蝙蝠死了,他很悲伤,大家就一起给蝙蝠办葬礼。
哥哥吐槽,这比老爸的葬礼还隆重。
孩子们懂事了,妈妈就轻松了一些。
她也可以考虑下自己的生活和感情了。
在第一季里,妈妈的官配是全岛最帅牧羊人,斯文。
真的帅掉渣,不仅有生存技能,还有文艺细胞。
只可惜,妈妈和他都到结婚前夜了,才发现他是个同性恋。
那能怎么办呢,婚礼没有,但生活还要继续啊。
第二季妈妈的感情线是一个岛上的英国商人,休。
天天送花,浓情蜜意。
只可惜,商人想要回英国发展,母亲选择留在这里。
两人最终和平分手。
第三季妈妈仍旧为孩子们操心,可自己已经不再期待爱情。
一直陪着她的老司机Spiro这一季还在,在妈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永远都会出现,可惜两人终究还是没有在一起。
本片根据Gerald Durrel 的希腊三部曲改变。
是作者(剧中小儿子)的自传体小说,他们一家真的在科孚岛居住了几年,后来大哥成了作家,二哥是专业枪械人士,小儿子则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家,还被英国女王授予过勋章。
剧中纪录片般流畅的镜头,极致地呈现了海岛自然风光和地中海建筑优雅朴素的美。
每一帧画面都优美如油画。
童话般的科夫岛为德雷尔一家提供了完美的故事背景。
有人说剧情平淡不刺激,但德雷尔太太的人生,才正是我们妈妈的平凡人生。
她不是超人,也会有各种烦恼琐事,像是心痛的余额,管不好的熊孩子。
但是就像德雷尔太太对生活的态度一样,她没有开挂,也没扭转命运,在面对麻烦的时候她都不觉得这是「丧」,永远认真乐观的对待家庭和孩子们。
她坚信教育的目的是充分挖掘一个孩子的天资和潜能。
她热情地拥抱受挫的孩子们。
毫不追究,毫无评判。
她持续地反思家庭相处的模式。
即使经济再拮据,关注的始终是快乐与否。
德雷尔太太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告诉了我们,怨天尤人不会解决问题,苦着脸也只能影响身边人的情绪,但反过来,你微笑对生活,生活也会微笑对你。
有小沮丧就会有小确幸,生活有不如意的一面,也就必定会有能让你笑出来的一面。
说实话才开始的4集主要都是在观赏画风布景,感叹英剧的精致和对自然的尊重,人物方面完全被妈妈这个人设性格所感染,在各种生活的艰辛几近崩溃的片段下,仍然保持着母亲最基本的仪态和尊严,并且完全尊重孩子个人性格的自然扩展,描绘给孩子们充满希望的未来。
看到第5集姨妈的出现,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一部理想化教育和现实教育的对比篇,妈妈就是那个对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者,她按照顺应孩子性格规律的发展来教育孩子,但却不免出现 孩子不受约束不讲章法的时候,而姨妈确是主控性教育,一手掌控着孩子发展的走势,不由得一点自由的偏移,看到这里大家都希望妈妈能够成功,不管你是拿着为谁好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也不能接受你不尊重善控制泯灭人性的暴行,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最容易看出父母是否避免人性里丑陋的一部分,将孩子交予生活和自然,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才是父母应该获得的成长。
首先安利一下原著《希腊三部曲》,风景自然描写一流,毫无套路。
在第一集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母亲就像原著中一样,是一个谨慎小心,很包容甚至有点溺爱的孩子的角色,可是看到剧后面的时候,看到她为了大儿子的去留而去找nancy说一些挑拨离间的话。
之前冒昧地带家人去伯爵夫人家里打扰,还有索取别人的衣服。
就像所有写家庭的剧一样,成员缺点和优点都很真实,就像这一家里的其他人一样。
原著希腊三部曲视角是以儿童眼中的自然世界为出发点,电视剧编剧提取的内核,和小说的区别,简直就像是《红楼梦》改编成背景宏大的三角恋,更准确一点,就像是《孤城闭》改成《清平乐》。
反正不知道电视剧看了之后去看小说是什么感觉?
小说看完再看电视剧,就是天壤之别。
尤其是编剧对小说人物的戏剧夸张,冲突-和解,家庭影视套路模板,剔除科孚岛的美丽,糟糕透了。
但是,为了美丽的风景,忍。
完全看不够啊!
这家人是怎么做到又吵闹又治愈的…四个孩子一开始都无感甚至说讨厌玛戈和莱斯利,中后期觉得怎么都这么可爱!
白天刷modern family的时候隔几分钟哈哈大笑一次,晚上看德雷尔一家心上好像开了一朵花,然后舒舒服服温温柔柔地关机睡觉。
两种不同的类型但两者都爱,已经迫不及待刷第二季了,另,弟弟的原作《希腊三部曲》买起来呀~
i even can not think of any proper topic that is more beautiful than Durrells.the only lesson the Durrells tell me is that persuit what you long for, follow your heart, give up all of those said limitation.They droped all to move to Cofu, they are so brave, so honest with their heart.Pretending i were Margo, flooding by the warm and vivacious sunlight, i am taking a sunbathing in the city of Beijing.the Durrels all get what they want, their spritual need are unique,simple, but most of us just miss it, and gave it up, also, we have enough reason to give it up, the reason is that we should be more realistic, we need to live for not just the moment but also the future, we take so much into consideration, we build a solid prison for ourselves, even we ourselves did not perceive the existence of it.the sunlight of today is unique for me, is it possible for me to be a unique person, to persuit and enjoy my sun despite a Monk stoping me from doing such an unnormal thing, and have the courage to break these limitations.life is a box consisting of obstacles, waves, quietness, happiness, sorrows,surprises.it should be abundant, it is something more than a box of chocolate.
The Durrells Season 1 德雷尔一家第一季豆瓣9分 英剧独特的魅力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让人体会到不动声色的善良(kindness)和毫不刻意的体面(Decency),唐顿庄园如是,德雷尔一家亦如是。
德雷尔太太的丈夫意外去世,她独自一人拉扯这四个孩子靠微薄的抚恤金艰难度日,天下的好孩子都是一样的,天下的熊孩子都叫她赶上了,这四个从二十岁到几岁的孩子没有一个省油灯。
德雷尔太太感到一家在英国生活完全没有希望,于是举家搬到了希腊的小岛上,生活依旧艰难,起初还要靠野菜充饥,孩子们还是不省心,从早吵到晚,经常是落井下石式的关心爱护,很像中国式亲情,然而德雷尔太太虽然有崩溃有畏惧,一直努力着耐心 公平 对待这群孩子和其他人,一家英国人生活在希腊,女主人谈吐间毫不费力的让人感到英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骄傲。
国剧要想价值输出,还真是任重道远啊。
剧中一个有趣的场景就是全家人为了避暑把饭桌支在水里,好像川渝人家在水里支桌子打麻将,还有剧中精选闪过的小动画,看起来别致温馨,总之是一部好看的家庭剧,有泪有笑,有争吵有拥抱,一点一滴,孜孜不倦。
含剧透。
喜欢自然风光,温暖家庭剧的人一定要看看这不个电视剧。
目前看完了一二部。
没事还会看看。
这部电影简直是我喜欢的类型。
画面属于饱和度低的那种吧。
喜欢女主穿的衬衫。
那种马卡龙的淡蓝色,贤妻良母,知性干净又温暖。
她们做家务的长裙我也好喜欢。
女人能穿裙子就一定要穿裙子。
穿长裙也有长裙的女人味法。
当年看韩剧火鸟,女主穿类似管家服还是女仆服,寄个白围裙,做饭打扫房间的场景深深印在脑中。
裙子只到膝盖,把匀称的小腿露出来,脚上穿着一双像是酒店里的白色拖鞋。
真的非常优雅迷人。
所以将来在家做家务,也千万不要不修边幅,穿幼稚的睡衣,那个真不能忍。
扯多了。
很多剧或者电影或者一本书,一开始也许很不容易看进去。
但是这部英剧,也许因为剧情简单。
或者演员顺眼。
一下子就看进去也看明白了。
好多电影真的是头十分钟想进去,试了好几次都好费劲。
我认为母亲很有魅力。
不聒噪,不八卦,是很靠谱的母亲。
很优雅也很可爱。
看了第二部,我感觉她在第三部里应该跟司机有发展吧。
司机大叔简直对母亲太好了。
虽然我很喜欢第二部的休,超喜欢。
可是看剧情他第三部不会出现了。
我觉得二儿子很帅,有种马特达蒙的那种帅气。
虽然以前我get不到马特达蒙的帅气。
现在觉得马特达蒙是很帅。
我一直都 get不到布拉德皮特的帅,大概我不喜欢长那样的鼻子的男人。
其实唯一的女儿还是蛮可爱的。
智商真的可以啊。
就是太直接了。
我认为。
把所有话都说出来了。
试想: 如果你是这位丧偶独身的母亲,你要独自抚养4个性格迥异,又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你可以做到和这位母亲一样用极大的耐心和爱去保护和包容每一个孩子吗?
真的很难!
当大儿子整日沉迷于写作和寻找写作灵感时,她没有强迫大儿子放弃兴趣爱好和她一起承担起养家的任务;当性格内向敏感的二儿子因感情中受伤、在identity crisis 里迷失自我,离家出走,进而闯下大祸的时候,她首先给了孩子一个拥抱,一份发自内心的心疼和不忍;当三女儿因青春期犯花痴,陷入求而不得的暗恋之苦的时候,她让哥哥和弟弟们从男性的角度去安慰女儿受伤的心并让她知道她一直被爱,也值得拥有爱;当小儿子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一只接一只地把各种小动物领回家里饲养和研究的时候,她真诚欢迎和儿子志趣相投的朋友与儿子一起把兴趣做更加深入的延伸;当她遇到心动又合适的人生伴侣的时候,她真诚地和孩子们沟通交流以获得孩子们祝福。
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了孩子们最大的自由、理解、包容和尊重。
面对孩子们大大小小闯下的祸事和家里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以及经济窘迫的困境,她没有一味歇斯底里的抱怨、谩骂而是擦干眼泪,以最体面,最有尊严的方式请求支援,获得帮助,稳定住这个家庭。
她身体力行地让自己的孩子看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担当以及温柔的力量! 而这一切正是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大写的人最为需要的!
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只能由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所拥有和控制,其他人无权使用。
比如说,静静花了自己的钱买了一辆车,除了她,其他人如果没有得到静静的许可就不能使用这辆车。
而排他性的前提就是分清我/我们和他/他们。
我/我们可以有权支配这样物品,而他/他们则不行。
群际关系心理学这样分析了这种“我们”与“他们”心理的形成原因。
1)资源:世界上优质的资源总是很有限,所以我们才会和有相似价值观的家人/朋友/公司同事结成联盟去对抗和自己争抢资源的“他们”。
《人类简史》中提到人们之间的闲话让大家分清谁是自己可以信任的,由此可以与他结成联盟,让自己团体的势力更加强大。
美国现任总统川建国就是运用了这种比较极端的心理去鼓动传统且对外界世界知之甚少的美国人去相信移民会抢夺走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最终失业。
川建国还会力挺美国白人极端势力,让美国的各个种族之间关系紧张。
而这次“城市包围农村“的2021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则证明了现在美国的大多数对外来人口和不同种族还是持相对包容态度的。
2)归属感:心理学上还有种观点是:人们愿意被分成不同的团体是为了有归属感,和资源多少无关。
比如,我们会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
其他国家的人们也会有相似的国家自豪感。
如果归属于LGBTQ团体,这个人也会感觉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很多像他一样被传统价值观所不接受的人陪着他。
团体归属感让我们感觉到被接受和认可,让我们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好像没有那么重了。
看完四季《德雷尔一家》,感觉虽然他们一直尝试和当地人一起跳舞、办活动、参加当地部门,但却总是没有被科孚岛的本地人接纳,变成“我们“。
这是因为虽然穷困潦倒,德雷尔一家潜意识里还是以自己是英国人为荣的。
骨子里的那种傲气不留意的时候还是会散发出来,被当地人察觉到。
比如说,他们没有提前去了解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去农贸市场卖没有因地制宜改良过的英国点心让当地的希腊人腹泻不止。
当房东来找自己要房租而自己没钱付的时候,心里一点都没有愧疚之意。
在外人面前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自己一家再不付钱就要被房东赶走了。
没有钱交房租,那他们怎么有钱去请当地保姆的?
没有足够钱租这个房子,完全可以找个小一点的房子住啊。
这完全是没钱还穷讲究。。。。。。
《三十而已》里漫妮那种“精致穷“也是受到了同款消费主义的鼓动,导致拼命工作赚来的钱都拿去喂饱了各种品牌,自己并没有留下多少存款。
最近在看的油管频道”20岁了还没有去过星巴克“里的主角老马就带着我们去体验痛打消费主义的乐趣。
虽然他的节省有点极端,但这无疑也是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钱不多,也可以世界各地穷游。
无产阶级的日子也可以过得滋滋有味,没必要去借钱强撑着过”他们“那种有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世界上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分成“我们“和”他们“,这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力量。
我们不应该强求去成为”他们“那样看起来更风光的人,也不能因为”他们“的物质条件没有自己好就去恶意中伤别人。
人这一生短短几十载,最重要的就是珍惜当前的生活,以平和、积极的态度过好还拥有的每一天。
参考资料: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finding-new-home/201908/the-psychology-us-vs-them*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https://weibo.com/u/3179898575
以后还是要少看这类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不然我真的会哪天一时冲动就选择逃离现实生活了。
希腊的科孚岛也太美了。
水黄色的小房子、全力以赴的妈妈、热爱大自然的野人弟弟和院子里收养的各类动物们。
老大天天开着窗劈了啪啦使用着打字机在实现他的作家梦,老二天天拿着枪在狩猎,却是家里阿姨坚定偏爱最善良的孩子、老三每天都在思考怎么才能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虽然无厘头又有些笨笨的,但我可太爱她啦~可爱明媚,穿的田园风超级好看。
爱岛上的每一个人呀。
不知道为啥妈妈的官配不是司机呢?
既然瑞典大帅哥爱男的,也别是别人昂。
第二季才开始看,我实在不喜欢太自恋的英国男人!
司机大叔,妈妈需要你!
这个家需要你!
在你把妈妈的戒指买回来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一定很重要,是不是!
我太喜欢一家人在水里野餐那个part了!
留阑尾炎手术后的老大独自一人远观。
哈哈哈哈哈~妹妹还被野男人勾走了!
气!
还喜欢监狱岛给弟弟抓金鱼的那个犯人,和弟弟之间的感情有被治愈到。
家人就是这样啊,互相吵闹、琐碎无聊、但又很爱对方~是依靠、是后盾、是即使一无所有,也能乐观地去生活的动力!
最近真得粉上凯莉霍威了
7/10
ppt式的海岛生活演绎。剧情逻辑不连贯。
好厉害的剧集
三年前就存了资源,当时没看下去,但心里预感以后一定会看完并很喜欢(我的影视第六感),于是耐心放一边静待缘分,果然三年后缘分到了,在一连串的糟心事中忙里偷闲看完了,顺便得到了治愈。如果斯文不是gay,那这就是“单身母亲版伊丽莎白x手风琴牧羊人版达西”,这位“伊丽莎白”也骂跑了老姑妈呢。PS:每个笑点都出乎意料。
没有影版有趣,一家子快刻画成极品了。
所以原著小说是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吧?怪不得不管角色塑造还是情节设计都那么低幼....... 由内而外的一股廉价童话感。
乱
点进来听了一季文艺得很张嘉佳的台词真的会很痛苦。。。
看了那不勒斯四部曲也要看希腊三部曲,但是这部真的拍的好一般,一直着眼于家庭的鸡毛蒜皮事,除了在水里吃饭那一场戏,基本没有任何一帧拍出了希腊的美🤪
这一家人太令人窒息了
完了,看到第四集好讨厌Sven,可能我最烦的就是这种做作男…… 这样的男主角色设定充满不切实际又委屈求全的可怜传统女性性幻想,忽悠我妈还差不多吧。第五集看三分之一弃了,讨厌感情戏,就不能小朋友的故事线多些吗。
这一家可以,这很英剧。
评分这么高,但是我实在看不下去….
最近好爱这一型的英剧啊
之前一直预想会有点闷,拖着没看。现在看完感想是:这种日常再拍五百集也愿意看。特别喜欢拉里跟母亲的关系,也喜欢母亲这种松弛的教育。这剧展现了一种多子女单亲家庭的美好样貌(更难得的是这不是编造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岛上每个角落都美,大家每套衣服都美!
9阳光很好,海边很好,音乐很好好,色彩很好,邻居很好,妈妈很好,Gerry很好。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居然要在婚礼仪式上放生小动物们,很佩服,放生很好,不放生大家也都理解,这样的氛围,也很好。故事发生在30年代,当婚礼前夜发现男人是同性恋,大家也都表示接纳,这样的宽容也很好。
确实很治愈。然而这位妈妈的生活我一天也不想过,我宁愿嫁给开头那个老头,把四个孩子送进寄宿学校。
不着调字幕组
无聊的medioc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