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比日版合理紧凑,摄影也更讲究,整体更像一部电影,但是也因此没有了日版的留白美和想象空间,显得略微平庸。
日版和原作气质更接近,其实原作和日版电影都是有一些压抑的,并不是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的小清新。
我刚好很早以前,大概2000年吧,关注过这个作者,记得他当时很年轻就获得了一个什么新人奖,但是作品销量却非常的不好,最后只能带着一只捡的猫离开东京跑到乡下过了好几年隐居生活,一边种地、做饭,一边画一些比较随意的漫画,「小森林」应该就是那段时间画的。
虽然主角是一名女孩,但原作漫画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那段时间的日常生活记录,看过一个采访他说过非常喜欢乡村生活和做饭,以及非常真心的讨厌大都市生活,所以小森林漫画气质有一点像「瓦尔登湖」。
这种气质在日版电影里也有所体现,但是韩版这块就几乎没有,韩版的女主回乡的动机显得很任性,少了些日版女主那种内向敏感的苦闷,看起来稍微有点「作」,作为观众,也就不那么能够被打动。
一言蔽之:区别就是那眉宇间的一点点小敏感。
韩版
日版
原版
很好看嘛,只是跟日版有不同的味道,日版像猫,淡淡的、自矜的,吸引你,而不主动搭理你;韩版像狗,欢快地摇着尾巴。
河边抓螺蛳,和妈妈坐在地头吃西红柿的几场戏都不错。
耕种、劳作、流汗之后,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主旨也算拍出来了。
美中不足,韩餐让人毫无食欲,而且有道菜明明就是日料的御好烧,日版美在料理,韩版胜在人情。
这么一对比,日本人活得真冷淡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显而易见,唯有对食物与环境的喜爱不留余地。
如果是中国人来拍,恐怕就是一个屯里的乡亲们杀鸡宰牛,全村宴,麻将夜宵,唠嗑唠嗑,留给一个人的空间着实有限了。
今天看小红书上好多推荐《小森林》看了一下,感受原汁原味的生活、食物特别的治愈。
一度以为这个是美食节目,但是看完之后让我对食物更加感兴趣。
那些味增还有调味汁还有酱好神奇。
可以直接拌菜啊,下饭呀,而且很健康。
还有那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土豆呀,小胡萝卜,洋葱呀,红豆呀。
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
还有那些云淡风轻的旁白:-水稻会听着脚步声长大。
-红豆施肥过多的话,会叶子长得过大,种子反而不长。
-任何事情都讲究个时机,就像瓜果蔬菜也是一样重,或早或晚都会被小鸟或者虫子吃掉。
所以不能早不能晚,要等待最佳时机。
-一年四季往复轮回,看起来人是在原地转圈,其实是往上或往下,或者说是螺旋 。
不明白为什么他喜欢裕太,但是又没有跟与他在一起,也不明白他她母亲为什么明明也是一个好厨娘却要不辞而别。
柿子的那种倔强坚毅的眼神,对美食的执着,会让我想起杨柠。
注:电影是翻拍版,这里不做对比,本文从分析故事出发,再到分享影片中出现的韩系美食,流水账。
另,以下文字含有大量剧透。
慧媛的父母在城市相识、安家,但是自爸爸生病以来,一家三口就搬回了父亲的故乡。
随后爸爸永远的离开,她们母女没有产生回到城市的想法,直到慧媛高中毕业……尚庆北道靠近大山的田野四季画风迥异,伴随着不同的味道,周而复始。
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村子里的韩屋,从十四世纪的朝鲜时代延续至今,讲究的是背山临水。
考虑到地式供暖,房子的面积通常不会太大,因此,即便在寒冷的天气延续坐式文化传统也不会冷。
朝鲜战争之后,人们迫切渴望便宜,又能解决居住需求的房子,韩屋再次温暖了流离失所的心。
在城市被当做旅游打卡景点的韩屋,到了乡间不过是寻常百姓的安乐窝,像是用另一种方式提醒人们,你是谁,从哪里来。
一天放学,慧媛像往常推开家门喊妈妈,说肚子饿了。
环顾不大的屋子,却没有看到妈妈,她心里隐隐不安。
天色渐渐变暗,妈妈还是没有出现。
这时姑母来了,说起白天妈妈曾拜托她好好照顾慧媛。
女孩沉默不语。
为了安慰,也是缓和尴尬,姑妈说,也许过几天就回来了。
而慧媛却笃定说,她不会的,语气失落。
考试结果不如预期,许是心里赌气,又或者想找到妈妈要找的答案,慧媛也离开村庄去了首尔生活,一边打工一边复习。
击溃慧媛最后的心理防线是一盒过期的便当。
从车站出来,穿过树林,再走上一段路,眼前便是熟悉的白色屋子。
一切被封印在大雪之中,烟囱的温度逐渐升高,小房子渗出木头和饭菜的香气,似有似无。
汤常见于每张韩国家庭的餐桌上。
韩语中,可以代表“汤”的名词有4个,分别是:국、 찌개、탕,以及전골。
这足以说明它在人们心里的地位。
此外还有수프,这个词多用于指代西式汤羹,对应英文Soup, 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水的用量和烹煮方式将传统韩食的“四碗汤”区分开来。
慧媛家院子里的白菜和大葱躲在雪花下,正好挖出来做成야채국,也就是蔬菜汤。
这种汤的重点在调味,辣椒酱、蒜泥、酱油和芝麻油混合,汤水浸润蔬菜。
炉火上,陶土锅烧着米饭滋滋作响,只待成熟的一刻。
慧媛的晚餐像是把冬天吃进肚里,却暖和了全身,就这样浪费时光好像也不错,她心里想。
高丽时期,人们开始食用小麦粉,擀薄片做成条状或者手撕成片状,前者叫刀面(칼국수),后者从1392年改名为手工面片(수제비)。
如今,虽然在北朝,韩国京畿道、江原道,庆尚南道等地仍有不同的叫法,但手工面片这个名字是大家都知道的。
制作手工面片(片儿汤),需要在面粉里加些盐,醒面的时间要是能在2小时,出品的口感一定大大提升。
汤头来自海洋,鳀鱼、贝类,海带提供底味,面片7分熟时放上西葫芦、土豆,继续炖煮到全熟,不吃辣的可以在这里关火了。
载夏和恩淑是慧媛的发小,他们一个在更早之前回到了这里,而另一个从没有离开过。
农闲的季节除了扫雪劈柴,其它的时间无聊到劈叉。
慧媛悄悄回乡,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打算暂时就这样安静地度过一阵子,又或者,她还没准备好面对真实的自己。
然而与载夏的偶遇打破了慧媛的小心思。
恩淑得知慧媛回家的消息后迫不及待地来找她。
一番比牛肉汤还热乎的招呼后,恩淑直戳慧媛的痛处——为了受伤的自尊心才躲着。
女孩表面不置可否,却又极力说是因为想念故乡的饮食。
连着好几天,慧媛的睡眠都不太好,姑母来访,直说弟媳母女俩的性格太像,谁也不肯让步。
她嘱咐慧媛跟她回家拿些吃的,女孩执拗不过,跟上了。
家里的一蔬一饭胜过世间所有美食。
红豆入锅煮至绵软,大米磨粉。
干燥的栀子果泡开,只留汤水。
菠菜上锅焯熟,榨汁。
蒸屉里放纸垫,依次铺菠菜米粉、大米粉、栀子米粉和捣碎的红豆,开始蒸。
筷子没有粘粘,表明彩虹糕(무지개떡)可以开动了。
无论是谷物,还是染色剂,全部是天赐的。
庆尚北道不靠海的一侧是韩国的粮仓,每当丰收时,做彩虹糕来吃最好了,此外,人们的周岁宴和花甲宴上也能见到。
可甜可咸的彩虹糕满是大米的香气和对未来的祝福,亦是用来连接友情的小确幸。
不似城市的灯火通明,夜里的村庄伸手不见五指,时不时可能还有野兽在附近的树林活动。
载夏带来一只小狗跟慧媛作伴,女孩却说自己很快就会回首尔,然而小伙伴一语戳穿了她。
电影到这里,已经是慧媛第三次说不会在家待很久,虽然对回到城市后的生活没有明确的打算,但她也知道自己还不足够拥有面对未来的勇气。
影片中,慧媛和载夏的异口同声,以及穿同色系的外套,暗示两人感情线的可能,事实上编剧并没有在剧情中过多展开,而是在适当的时候通过男孩对女孩的细心照顾来渗透。
女孩明白对方的心意,只是她知道恩淑对载夏的喜欢,何况自己也有未完成的感情课题。
饮料的选择在冬天变得有限,然而把心思花在谷物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传统来说,用粮食(精、粗)发酵做成的饮料都叫米汁,不同的是时间和温度。
比如奶茶色的甜米露(식혜),45个小时轻微发酵后即得,乳白色的米酒(막걸리)需要花费几天的等待,金棕色的莲叶酒(연엽주)则要求更长的耐心,立等可取的是橘黄色的南瓜粥(단호박 죽)。
妈妈会做甜米露给慧媛,自己喝米酒。
用她的话说,米酒是大人的味道,酸酸的,苦苦的。
米酒的最佳拍档不是酷热的夏天,而是吹着冷风的冬夜。
肉食或者煎饼下酒,桌子的另一边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诉说心事,米酒变得好喝了。
三个人喝光了慧媛几天前做好的米酒。
载夏说着梦话,他觉得面朝黄土背朝蓝天的生活很棒,从事农业的工作很帅气,而自己庆幸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从回来的第一天到此刻的微醺,慧媛终于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接下来可以去找答案了,况且,没经历植物播种和生长的季节就走太可惜了,不是吗?
春天,田地一片清新,微风吹过掀起层层生机。
比起野菜,要收获土豆则需付出实际的劳动和汗水,剩下的要交给漫长的时间,不能心急。
不过,土豆发芽之前,是采摘蕨菜的日子。
新鲜的蕨菜被带回家,通常要晒干后使用。
辣牛肉粉丝汤(육개장)里一定会有蕨菜,但是因为成本的缘故,相当一部分店家并不会舍得多放。
老天爷狠心下过几场雨后,土豆的嫩芽破土而出,不能再浪费时间,要开始行动才能在秋天有所收获。
慧媛喊上小伙伴们一起帮她在门前的菜地耕种。
虽然没有可以浪费的时间,但并不意味着午餐可以随便对付。
意面煮软后放进油锅炒熟,起锅前加点野菜和芝士碎,开动时撒一把苹果花,谁说这样的料理没有仪式感。
邻居们的热情让向来独立的慧媛有点不知所措,虽然她知道他们没有恶意,所以到头来,也能陪着聊聊家常,然而这何尝不是一种打开内心的方式。
绿豆煎饼(빈대떡)在古代是两班贵族用来接济穷人的食品,每隔一段时间,他们会让家仆做好绿豆饼,再把百姓聚集在崇礼门并分发。
绿豆面、大米粉、蕨菜、泡菜、猪肉和鸡蛋,从材料上讲的确丰富,更别提过油后溢出的香味了。
现在,绿豆煎饼早已成为平民美食,首尔各大传统市场都见得到。
慧媛的妈妈想到用时令的洋白菜来替代本土绿豆煎饼之中的某些材料,再加上好吃的酱汁和木鱼花,盘子里的东西简直跳起舞来。
而慧媛的做法更容易凸显食材的鲜甜——洋白菜三明治。
影片在推进故事发展的过程中,用到投射的拍摄方式,将妈妈和慧媛放在了同一条时间线上,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突出女主内心的挣扎,此时她还未跟一些人事达成和解。
油炸食品是对抗郁闷的良方,特别是当有人收到一封不能退还,又无法回复的来信时。
槐花和茼蒿叶洗干净控水,挂上面糊,下油锅,炸到浮起捞出。
油香混合着春末的闷热,在厨房里肆意徘徊。
妈妈来信的内容是慧媛从小就想知道的土豆面包的做法,女孩有一些不解。
炸蔬菜脆脆的口感释放心里的隐痛,暂时无解的问题,就先放着好了。
虽然只是小小的拌嘴,慧媛还是担心恩淑真的动气。
并非不关心发小在公司的遭遇,只是童年的慧媛有过相似的经历,妈妈告诉她,如果真的在意,那些欺负她的人就会开心,反之表现的不在意,报复成功。
此时的慧媛,扮演和妈妈当年一样的角色,安抚者。
她知道恩淑对于职场的无奈,于是慧媛为发小烤了焦糖布丁,希望她不要因为工作上的人际关系而心烦。
砂糖被高温炙烤过变成一层薄脆的“玻璃片”罩在布丁上。
勺子敲碎,两人和好如初。
喘不过气的夏天毫无预警地来了,正确的解暑方式不是没命的吃雪糕,而是冰冰凉凉的豆浆面(콩국수)。
黄豆事先打成豆浆,放冰箱里,吃的时候再倒进过了凉水的面条里。
豆香醇厚绵密。
韩国人最初吃豆浆面的时间已不可考证,但自19世纪末期开始,这种夏季限定的美食每年都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如果面条被替换成口感更清爽的黄瓜丝,就像是在吃港式糖水。
小河边的夏日夜晚,载夏试探慧媛的感情状况,却被女孩反问放弃待在首尔的原因。
男孩坦言不想过着每天只为等待工资,而不敢说话的生活,虽然跟前任分开很痛苦,但害怕失去自由。
慧媛承认自己和男友之间不能忽略的差异,数月之后的一晚,她终于鼓足勇气跟对方提出分手。
不曾想,说出来反而两个人变得比从前有话聊。
即便没有到过首尔,人们也不会对炒年糕(떡볶이)三个字感到陌生。
虽然是街头美食,但它俨然成为韩国名片之一。
突出的甜辣味,让食客上瘾,年糕软糯,配合鸡蛋和其它蔬菜,吃起来像是“干拌”的部队锅,欲罢不能。
前有成功反击部长的重拳,后有载夏前任的高调来访,更何况,恩淑发现载夏对慧媛的喜欢。
她心里有点复杂,所以决定下厨做顿炒年糕和朋友一起吃,干脆辣到失去知觉最好,以此忘记烦心事。
植物的颜色转为青黄,预示着可以去山里采甘栗了。
去壳,浸泡在加了小苏打的清水里,第二天反复浸煮,剥皮抽筋,最后加糖,倒进罐子里冷藏保存。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满心期待浇了个透凉——姑母的庄稼地和载夏的苹果园都未能幸免。
人们感叹老天爷的不尽人意,却依旧坚持付出。
因为他们知道,不如愿只是暂时而已。
在院子里挂好削了皮的柿子,等待深冬眷顾后变成柔软香甜的柿饼。
影片在这里的剪辑接回了开头妈妈离家的那一天,只不过此刻慧媛是从家里出发去学校,整个故事形成闭环。
慧媛曾带着情绪表达留在村里没什么意思,大城市才有指望。
而妈妈的出走像是给即将入世的慧媛上的第一堂课——独立。
虽然是亲子关系,但更是个体的存在。
女孩心里起初不能理解妈妈的做法,而且感觉自己被抛弃了。
妈妈留给慧媛的信里写到,自己要去找回年轻时想做的事,对应到先前母女俩在树下乘凉时的对话——女儿问她为什么不跟娘家联系。
可能是她觉得是时候要去和解长久以来的问题,而并非真的开启某项世俗意义上的事业。
另外在影片结尾处,第二年的春天,慧媛回家后发现门是开着的,一定是妈妈回来了,也能说明上述推断。
所以如果慧媛没说过向往城市的话,妈妈也许不会突然离家。
出走后第一次跟女儿联系是告诉她土豆面包的制作方法,原因是,妈妈看到慧媛已经长大,很多事情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被世俗裹挟,顺从心意地活着。
从味觉层面上来说,乡野的吃食不经雕琢,不比城市的各路网红,甚至显得“生”,然而这才是食物原本的味道。
妈妈长久居住在这里,除了要让慧媛记住故乡,更是希望她能用自然教授人类的法则生活,比如学会等待,而女儿领悟到了她的用意。
慧媛一直想找到的答案,可能是指想要的生活。
她忽略了自己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考试发挥失常,工作上的挫折,亦或是感情上的委屈,这些问题都被她跳过了。
因为痛苦才不想面对,可以理解,但事实上,脚踩大地的踏实才是治愈的良方。
在家里生活了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农活上,让慧媛变得更务实和坚韧。
回忆之中的妈妈做了不少可口的给慧媛,很多是小孩子没见过的。
其实,妈妈并非是世界新奇美食的开创者,她只是愿意为了自己的“小森林”而花更多心思,而慧媛,就是她的“小森林”。
也有另一种解读,那就是,母亲所守护的,有慧媛生活以及过世丈夫回忆的家,是她的小森林。
因为她曾告诉女儿,任何时候累了,只要想到这片自己生活过的土地,就能抖抖身上的土重新站起来,也包括她自己。
重考合格的慧媛决定完成学业,她离开家前给妈妈写了回信,至此,她遇到的困难终究被拆解修复,而同时,也获得了面对未来的力量。
韩版相对于日版来讲,最大的新意是增加了“五狗”这个角色,增加了温暖灵性的小狗狗,让人感受到家的幸福。
但是!
韩版的食物真的是模仿日料啊,没有新意,也没有食欲,就美食荒漠的感觉。
种地也挺草率了,感觉剧情为了模仿跑完日版的剧情线,三个人的复杂感情也略显敷衍……看还是可以看一下,我还得再去刷日版的,日版更治愈更美味
小时候的五狗,萌萌哒,在房子里陪着女主,我也好想抱抱它呀
很有灵性的小狗狗
在门外睡觉发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小五狗太可爱了,如果是我的小狗狗,一天带它出去玩好几趟
特别喜欢这几秒对视
有人来,马上增加警惕
主人回来啦,亲亲
无比可爱,演技最棒的五狗
我一点也没被治愈。
也一点都不想吃电影里的食物。
在日版小森林以及原著漫画中,有一个潜在的推进节奏,在这个节奏里,何时吃喝何时劳作,都能恰到好处的让现实的皱褶,在一食一饭,劳作日常的弧光中,获得舒展。
让整个电影包裹在疏离但柔软的质感中。
女主是逃避到小森的,她对小森林的态度是疏离的,对生活的茫然让她感觉城市没有归属感,而母亲出走的小森也没有,回到小森是一个再次逃避后再直视的过程。
这样才能有之后的下决心离开和再度归来的坚定。
新版既破坏了节奏又破坏了质感,让人觉得所有人都轻飘飘的浮在半空中,根本没法相信他们是喜欢小森的。
另外 这个闺蜜人设真的看的我 分分钟想跟她撕逼。
试着用美食梳理剧情,内容有剧透,慎点。
久违了,小森林!
如果你受到过电影「小森林」的滋养,那么韩版「小森林」会让身处都市的你再一次找到这种原始情感。
按照电影里出现的美食料理,梳理了渐渐浮现的故事脉络,就以新的角度来感受一下韩版「小森林」的乡村生活吧。
日版女主市子
韩版女主惠媛1st dish 面片汤“身体被冻僵的时候,只要吃一口面片汤。
”在一个冬日,从城市中回到老家的惠媛,为自己做了一碗面片汤,搭配用面糊包裹煎制的白菜,醒面的功夫,扫好了门前的雪,就这样开启了「小森林」模式。
汤底的制作完全可以自由发挥,把面摊成薄片儿,揪成小块,下入汤底中,操作简单。
面糊的做法,用鸡蛋面粉和水混合,煎制的白菜更能锁住菜叶里的水分,蘸酱油或调味汁,补充面片汤里缺少的蔬菜,完美搭配。
2nd dish 五彩糕“阿姨做的不是甜的但有甜味,惠媛做的不是咸的但有咸味。
”被老友尝出了五彩糕的秘密,妈妈用晒好的南瓜干代替了栀子,所以吃起来甜甜的,而惠媛加了盐。
和好友一起分享五彩糕,好像一下回到从前。
把米碾成粉状,分别与菠菜里绿色的汁、栀子的黄色的汁混合,加上煮好的红豆泥,红豆煮到完全可以用手碾碎,再一层一层平铺在蒸笼上,蒸熟后可享用。
3rd dish 酿米酒“出完汗之后,需要酒。
”劈柴是全身运动啊,惠媛在劈叉以后,想到了米酒。
想到以前,在漫长的冬季,妈妈偶尔会做米酒来喝,给她喝甜米露,甜米露的重点是做出甜味,而米酒做出来的是大人的味道。
米酒加上下酒菜,和朋友一起享用,情感滋长的好时间。
蒸熟的米饭中加入酒曲,混合均匀,倒入水或者淘米水,放置一夜,会变成甜甜的米酒。
过滤之后,纯纯白白的米酒完成。
4th dish 时令蔬菜意面春天来临,花朵亦可作为配菜。
根据时令,就地取材,是自给自足的生活乐趣,惠媛享受着这种恩赐,在普通的意面中加入春花。
参考意大利面的做法,葱、蒜等调料煸香,放入面条翻炒,再加入时令蔬菜,最后撒上芝士、胡椒、盐调味。
5th dish 卷心菜绿豆煎饼&卷心菜三明治电影中无时不刻出现惠媛和妈妈的羁绊,也是韩版「小森林」和原版的最大区别,在于故事性的完整。
比如每次做菜时惠媛都会想到妈妈,每次都在和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做比较。
回忆着妈妈做的卷心菜绿豆煎饼,也完成属于自己的美食卷心菜三明治。
是很值得尝试的菜品。
卷心菜切丝,和绿豆面糊混合,加入胡萝卜末火腿末等,略调味,放入锅中煎成饼,另煎一枚鸡蛋,未熟时把煎饼放到鸡蛋上,翻面煎,直至成熟。
出锅后,加入酱汁,调料,重点是最后一层飞舞的柴鱼片。
春天的卷心菜,生吃是最好吃的。
卷心菜三明治用卷心菜切丝,加入芝士、蛋黄酱、胡椒、盐等,夹在面包片中间,是一道不错的早餐或下午茶。
6th dish 土豆面包不辞而别的妈妈第一次给惠媛寄来了信,内容居然是制作土豆面包的方法。
这是惠媛最好奇的料理。
写自己独创的料理方法作为回信,后来惠媛真的写了自己的料理心得留给妈妈。
这是妈妈的独特方式,鼓励独自生活的女儿吧。
土豆面包的做法只比普通面包多一个步骤,就是在和面时增加土豆泥。
却是很有想法的,属于妈妈的料理。
7th dish 天妇罗又是一道时令菜,春夏之交的时候,干农活回来的路上,顺手采摘几样时令蔬菜,就是一道美味大餐。
用鸡蛋面粉和水制成面糊,刺槐花和苦菊包裹面糊炸制而成,面糊不宜过厚,像这样能看出蔬菜本来面目的,才是好味道。
刺槐花很少见,但它的食用价值很高,味道甜美可口。
8th dish 辣炒年糕“顶级料理,当然是亲手做来吃了。
”好朋友失恋的时候,和惠媛一起做“顶级料理”,辣到流泪的炒年糕,不愧是最好的治愈利器。
蒜片煸香,加入干辣椒碎,炒出香味后加入圆白菜、胡萝卜、洋葱,加水,煮的过程中加韩式辣酱,搅拌直至辣酱化开,放入年糕,葱段,收汁,可以享用啦。
9th dish 糖水栗子“小时候听到的话,力量很大。
”秋天去山上采栗子,想到小时候山中有熊的传闻,小时候听到的话,小时候吃到的味道,都是力量很大。
给栗子加甜味保管,更长久,想吃的时候随时拿出来吃。
糖水栗子,是栗子的做法,也是栗子的保存方法。
栗子去皮,放入水中,加苏打浸泡一夜。
第二天用小火煮,反复煮到水呈酒红色。
挑去栗子的筋络,加入砂糖满满煮,煮好后,放密封罐里储存。
10th dish 柿饼“到了冬天才能吃到真正好吃的柿饼。
”做柿饼让惠媛想到了和妈妈的争论,小时候她更想在城市中生活,妈妈却说:“到了冬天才能吃到真正好吃的柿饼。
”现在的惠媛可以理解妈妈的话了,看了以前妈妈写给自己的信,现在正是时机,惠媛又一次离开了这里,开启寻找自己的小森林之路,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时间。
附上妈妈的信(摘录):爸爸去世之后,不想回城市的原因是,想把你种在这里,想让你扎根在这里,每当你累了的时候,如果能记起这里的泥土,风和阳光,总有一天能抖抖土,重新站起来。
新鲜的柿子去皮留蒂,在户外晾干,可直接作为茶点享用。
风干和腌制相同,都是储存食物的方式。
11th dish 烤洋葱“经过了冬天的洋葱,会比春天种的洋葱甜好几倍,也更结实。
”一个夏日,又回到了乡村的惠媛,从地里揪了洋葱,给自己做了烤洋葱。
这次的回归不再是逃避城市生活的结果,而是一次选择,在适应了城市的节奏之后,做出的生活方式的选择。
洋葱剥皮,挖空内心,填上调味后的土豆泥作为馅料,撒上芝士,放入烤箱,烤熟即可。
“只有回归了自然,才能更容易直面自己的内心,当我们面对最纯净的生活状态时,才能更好地接受自己”,不同于原版「小森林」的主旨,韩版「小森林」更倾向于表达归隐乡村是一种选择。
特别烦躁的时候打开这个电影随便哪一分钟进入,被浓浓的生活气息感染,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如果说是被电影不急不慢的节奏所感染,不如说是这种生活方式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自由和平静吧。
这是一部没有跌宕起伏剧情的电影,但是像春天种下的种子,经历四季,最后结出果实,顺理成章,平平淡淡的浇水,安安静静的弯腰插秧,把镜头洒在生命的各个角落,让它自然生长,自然记录着生活。
大城市的繁华一开始总是让没有经历过的、刚刚开始发芽的人充满想象和憧憬,当一头扎进去之后才知道,繁华虽好,却终究没有归属感。
女主在大城市受挫后,回到原来生根的地方,原本想稍作休憩,却越来越舍不得离开,生活,生活,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种活法,要怎么活,才能活得好;经过降雨暴晒后,我才觉得与其追踪活得好,活得心里舒服,合适自己的活法才是实实在在、恣意充实的。
剧中女主,一鸡一狗两好友,双手创造美味,四季各有精致,追随自然,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依旧在大城市周璇的人儿,看了如何能不心痒痒,活着,有滋有味的,有友有伴的,有吃有喝的,双手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美哉美哉啊!
诚然,日版是出尘气,韩版多了很多烟火气,但我仍然觉得值得一看。
相比于日版注重“风物”,韩版更注重“人情”,并且留白更少。
我倒觉得主要瑕疵在于有的地方不必像素级翻拍,还有就是菜品本身要结合韩国时令气候。
当然由于韩版时长有限,不可能表现出日版4小时的余韵的。
这也可以理解~
并且韩版对于人情的勾画有点可爱~女配男配都算亮点。
金泰梨在导演的镜头下清新脱俗简直不输桥本爱,根本无力抵挡啊!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相比于传统文人的田园梦想,小森林有着更深的意义,爱情、亲情、倔强都化为了四季口中食。
这也是两个版本共同的特点了,年轻人与乡土的关系,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建议顺便看看《哪儿哪儿神去村》和“乡村振兴战略”)
btw,虽然角色很好但还是建议忽略狗焕的违和镜头!
毕竟我一看到他就以为是正峰弟弟!
最后,如果本剧引入国内的话请千万别拍成李子柒那样的小清新意淫剧……那样真的很傻逼……(参考深夜食堂悲剧)——(图片全部来自本人截图拼接,拒绝转载)
🌳可能几年前还会去和父母较劲,直到经过一些人和事之后才发现他们的教育是这样深入人心。
我很庆幸我有很爱我的父母。
🌳以前一直在纠结的问题,到后面居然出乎意料地找到了答案。
以前一直想做但没有做的事情,在未来的某一刻你也一定会去做。
🌳我震惊于父母给我的担心和爱。
我和父母说,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去担心和忧虑,那是几年后的事情。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我一直在相信着相信我的你。
谁能解开心里的结,我想只有深处于心结内的人才可以。
去治愈,去怀旧,悲伤的时候用力哭,开心的时候用力笑。
7’
料理确实逊色不少,但在农耕方面比日版更现实一些。
比日版真实多了,和桥本爱比起来,拙朴的金泰梨才更像是土地里长出来的女孩子。柳俊烈的那只红苹果,太美了。
美食哲学·电影
完全没有日式温柔和细腻 剧情大于美食制作 颜值撑起来 三星
感情戏篇幅太多了会让人觉得做作,丧失了「认真生活」的细腻感跟高级,这么落后的农村为什么会有这么高档的厨具还有家具?看日本版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8.4/10 韩式还原本质又以绿色为主,自创菜多少难以理解的搭配再加少油,确实没食欲又减分。但是跟朋友玩闹,农村生活的惬意感和现实度还原的很加分。休息一下再走的立意激励又不会煲鸡汤;最后没造泪点毁氛围要点个赞。四季融化在两小时内,很成功的快中显慢,平常心看会很治愈。PS:狗很可爱
(穿衣服的)女主真好看,比日版男人婆好看多了,连带画风都变美了。只不过,煮泡菜、泡菜汤煮面疙瘩、烤白菜、面团煎白菜丝、发糕、意面拌花瓣,以及…油炸花瓣???对不起,看起来比日版还难吃…………
俗不可耐 流水线电影 所以电影和主旨是南辕北辙的 导演和主演一看就是连饭都做不明白的主 那何必这么虚伪的拍这部电影呢 金泰梨和文素利太美了 光是她俩的存在就非常非常治愈
故事是故事,生活是生活,食物是食物,三者完全没有融合在一起,缺少日版那种沉静美好的治愈感,也没有赋予食物制作过程中对自然馈赠感谢的仪式感,而且韩国真的有美食吗,不是白菜就是卷心菜,做出来的东西真的没有一点食欲。
太文艺了看不起兴趣。
风景还行。
原版是被都市生活抛弃也厌恶的小镇姑娘努力生活的一年四季;韩版是爱情顺遂、生活甜蜜的民宿生活,食物更像是甜蜜生活的某种点缀,大段感情的书写更像是“凭空捏造的爱情乌托邦”,矫揉造作,内里变了,壳子再精美也是败笔。
女主这演技有些用力,干活哼哼唧唧,确实观感不好,嗓音也粗,动作也急躁,长得土怪不得也小姐里演下人呢做的菜也原版照抄,没有特色,就男主挺自然
如果不是原版摆在那里这部也算是清新可爱了,我喜欢女主,但这里面我一个菜也不想吃……
美食,美人,美景,去哪里寻找自己的小森林
真美好啊。金泰梨太适合这个角色了,身上有种淳朴茁壮的生命力,比原版的桥本爱更好。
本来中规中矩的翻拍,硬是被几位主演的魅力让影片提升了一个层次,金泰梨应该是韩国演艺圈极少数自带一种纯真的烟火气的女演员,演出了自己的风格,狗焕和文素利的表演也很精彩,相较于日版,提升了故事性,小清新又接地气。缺点大概是最重要的美食展现实在太简陋了,这些韩国料理简直让人毫无食欲啊
很治愈,画面色调饱和度也很美好,一年四季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虽然是慢节奏的影片,但全程也没有想要倍速,沉浸感很好。金泰梨太好看了,从始至终忍不住盯着她的眉眼,长得真标致呐。资源看完特地收藏了,值得以后二刷。看完日版的补评:对比之下韩版也好太多了吧,节奏感刚刚好,也有人情味儿。日版俨然一部碎碎念的纪录片,女主的自白太密了,完全看不下去。
虽然拍摄手法还是很日系电影,但是食物和故事本身的改编我不讨厌的,感人和治愈的感觉都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