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镇(公众号、B站号:围炉影话)这部暌违六年的续作,气质上与前三部有了较为明显的分野。
一如片名“英年早婚”,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孟云和余飞这对兄弟,在体验过声色犬马、干柴烈火后,于而立之年不得不面对婚姻、家庭等社会性现实问题。
孟云一出场,就被医生拿着体检报告“羞辱”了一通:“数量少了点,游得慢了点,存活率低了点。
”不服输的孟云,以“工作压力大”为理由,却招致了见多识广的医生一针见血地拆台:“你们男人,什么事情都拿工作压力当借口。
”
调侃归调侃,这场戏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点明了导演田羽生在这部剧中的创作态度:服老了,不玩了,当令人智昏的荷尔蒙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却,也该坐下来好好聊聊了。
所以,尽管我们已经迎来了短视频大行其道的时代,《前任4》却一反往常地摒弃了吵闹和狗血,将镜头对准了慢悠悠又一地鸡毛的生活,探入了当代年轻人丰盈又虚空的心灵世界,也因此成为了一部“不让人讨厌”的电影。
《前任4》的情节咬合并不紧密,只有两条笼统的故事线:余飞试婚和孟云相亲,分别精准打击了当代社会中的两类人群:想结婚的和不想结婚的,并在其中散落了导演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乃至摘抄。
不少小情节独立出来,都能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巨大讨论,由此,这部电影也具有了“热搜”体质,深不深刻暂且不谈,话题度和情绪价值先给到了,高票房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比如孟云,在母亲催促和好兄弟余飞的怂恿下,走上了相亲之路。
曾经叱咤风云的情场浪子,突然被投放到“以结婚为终极目标”的相亲市场中,在各路女孩的审视下,自己的年龄、学历、工作、性格都不再有优势,甚至就像余飞说的,“都是奔着离婚去的”。
而他信奉的“浪漫至上”“爱情为重”等信条,也与追求效率,轻过程重结果的相亲模式格格不入。
剧中有这样一个相亲对象,一见到孟云便着急扯证,甚至已经定好了“三胎计划”,而且也不强求孟云婚后插手子女的教育问题。
当孟云惊诧地问“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培养一下感情”时,对方却不屑地笑说:“结婚嘛,就是合作。
”俨然一副把孟云当“借种工具”的架势。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奇葩的小人物,却点燃了许多观众的内心共鸣,不仅弹幕里“神仙姐姐”一片,还有人说,相比每天把“男女权利”挂嘴边的“田园女拳”,这才是真正的女性主义。
影片后段,孟云终于找到了能够与他灵魂同频的另一半,刘雅瑟饰演的律师柳柳,他却因为长久适应了单身生活所带来的“舒适的孤独感”,不愿也不敢让另一个人走进自己的世界。
因为审美相同,孟云与柳柳的缘分始于宫崎骏音乐会的前后排,但也因为孟云的拧巴,让二人关系最终止步在了前后排。
对于一部爱情电影来说,这样的结局不免让观众喟叹,但相比强行“拉郎配”“大团圆”,却有了一种不落俗套的真实。
也许孟云会活在这种“渴望爱情,又害怕爱情”的纠结状态里很久,直到一个像林佳一样能够开启他心门的女孩出现;
也许他会在这座流光溢彩的都市里,永远舒适而灿烂地孤独下去,但谁又能说,享受孤独不是一种自洽的人生姿态呢?
另一边,余飞和女友丁点的“试婚”线,看起来要轻松甜蜜得多,却也提出了更血淋淋的命题:多少海誓山盟,终敌不过柴米油盐。
同样三十多岁的余飞突然提出要跟丁点结婚,丁点却不想脑子一热,在人生大事上做出草率的决定,所以决定效仿“离婚冷静期”,跟余飞搞一个“结婚冷静期”。
这背后所暗涌的,是丁点内心的不安全感,她无法在吊儿郎当的余飞身上看到清晰的未来。
而二人同居后,也闹出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又大呼真实的笑话。
比如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二人不约而同地戴上面具,开始了家务活的“军备竞赛”,尽管其中掺杂了诸如“点外卖冒充自己厨艺”“请家政假装自己勤快”等弄虚作假的成分。
而当他们终于卷不动向对方摊牌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家庭秩序瞬间崩塌,井井有条一夜之间沦为脏乱差。
朋友面前,余飞依然保持阔绰人设,月薪两万却是个没存款的“月光族”,但丁点觉得,既然二人在一起生活,财务上就必须有所管束……
二人之间虽没有原则性的问题,却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波澜、小摩擦相形渐远。
余飞越来越不爱回那个满是规矩的家,丁点也越来越在余飞身上,看不到一个男人的责任和担当,“结婚冷静期”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有孟云BE在前,导演田羽生只好赋予了余飞和丁点一个圆满的结局,不过是以余飞忆往昔回心转意,吹口哨哄女友开心的俗套方式来达成的。
但瑕不掩瑜,余飞丁点这对情侣的相处模式总体来说是让人舒服,且具有借鉴意义的,那就是二人懂得及时沟通交流,一壶浊酒喜相逢,生活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满打满算,“前任”这个IP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
在这个节骨眼上再看《前任4》,会有趣地发现,十年光阴沧海桑田,剧中,角色们从玩世不恭走向谈婚论嫁;
剧外,岁月的痕迹也悄然爬上当年小鲜肉们的眼角;而中国电影市场,更是从野蛮生长阔步迈进了工业时代。
但无论城头大王旗如何变幻,观众迎来送往几拨儿人,这一IP却能十年如一日地稳定着观众口碑和吸金魔力,这对中国电影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种另类的奇迹吧。
从2014年到2023年,9年时间,前任系列走到了第四季。
孟云(韩庚饰)与余飞(郑恺饰)从年轻小伙子追求爱情,谈几段轰轰烈烈的恋爱,到中年时期寻求安稳,在结婚与否,是否维持婚姻上彷徨迷茫。
孟云依旧落后,他是那个开始考虑是否进入婚姻的人,余飞和丁点(曾梦雪饰)却走在了前面,进入了“婚姻冷静期”。
一段关系的开始与结束,总有不同的阶段,而恋爱和婚姻自古以来被划分为男女关系的分水岭。
以前的人相对单纯,总觉得结婚了就是一辈子,就是一段关系结束马拉松长跑的标志,然而如今的高离婚率又再次证明了,结婚恰恰是一个开始,能不能跑到最后,相伴到老,才是重点。
《前任4:英年早婚》上映4天,豆瓣开分6.8,超高的热度,匹配了前任系列的最高分,也带来两极分化的评论。
有人说,太平淡了,故事讲的不好。
有人说,要是早看,也许就可以不分手,甚至不离婚。
《前任4》过于平淡的背后,隐藏了恋爱与婚姻的3大真相。
也许掉落婚姻漩涡的你,处于离婚冷静期的你,想要步入婚姻的你,该认真品味一番。
一、当代年轻人的爱情现状,相亲还是寻找灵魂伴侣,两难四部前任系列下来,孟云始终是那个在原地踏步的人。
他每一段恋爱的分开,都引发深思,尤其是是《前任3》最让人共鸣。
有多少情侣的分开,止于互相的试探和不让步?
最后冷静变成了永久的分开。
孟云和林佳分开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后悔的情绪中,他曾经暗戳戳幻想:如果两个人不分手,生活在一起的情景。
于是前任们提醒孟云向前看, 选择了“体面告别”,不要被自由所束缚,迎接各自崭新的明天。
但孟云早已经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病,享受孤独。
孟云的状态和当代年轻人很像,他们不想进入婚姻,害怕失去单身的自由,进入一个以爱为名的牢笼。
前任4取景于成都,其拍摄风格符合21世纪以来的爱情电影风格。
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的积累。
当远景镜头一打开,耸入云间的写字楼、奢华的高级餐厅,弥漫着清香的咖啡馆,以及华丽的旅馆,这些都市标的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工业化爱情的必要元素。
都市青年的爱情,很难。
面对生存的压力,他们要奋斗,然而孤寂的灵魂又需要陪伴,可是在陪伴和灵魂伴侣之间,又存在着矛盾。
当相亲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开始变得有点固定化和模式化。
大龄青年是否该屈于世俗,早早相亲结婚,还是注重爱情体验,寻求“灵魂伴侣”再考虑婚姻。
这很两难。
孟云的这一段恋爱,就很神似。
柳柳认为自己是孟云的读者,并且通过八字生辰算出他们有一世姻缘,她以为孟云是自己的灵魂伴侣,是命中注定的那一个人,于是她闯进孟云的生活,开始一段关系。
结果她却在发现孟云说谎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柳柳的出现和消失都有点突兀,她对孟云的爱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够坚定与执著,遇到一定挫折后也没有及时挽回,而是为了自尊选择放弃。
这一段很符合快餐式爱情的标准,电影反复用时尚和华丽的图景,反映现代青年关于爱情的心理变化。
物质丰富了,精神世界却贫瘠了,爱情成为奢侈品,一段长长久久的恋爱关系更是难上加难。
二、婚姻本质上是反人性的,自由与永恒的关系存在天然的矛盾
前任系列里有个奇怪的现象,一直爱自由的余飞先结婚了,而一直想要一段稳定关系的孟云却单着。
许多男人都说,要不是生理需求,其实他们更爱和同性相处,因为更自由,兴趣相投,可以畅所欲言,做喜欢的事情。
人的本性是向往自由,然而婚姻本身就是一个反人性的设置,因为它要求一夫一妻,要求一辈子只爱一个人, 要求爱情永恒持久。
这本来就很难。
因为想要自由,所以有人迟迟不愿意结婚,有人通过撒谎获得独处空间,而这些行为,往往导致一段关系的疏远和终结。
正如剧中丁点和余飞在婚姻冷静期里的争论。
余飞想要自由,所以慌称加班,实际上他只是不想被丁点束缚,管东管西的。
已婚男人自由的时间,短暂得就像是到家了,独自待在车子里,听完一首喜欢的歌,又或者是,抽完那根香烟。
因为回到家,他就必须扮演好丈夫的角色,做个称职的好爸爸,藏起工作上残留的情绪,戴上另一副面具生活。
余飞想要婚姻里一点喘息的空间,所以他撒谎了。
而在另一条线中,当柳柳试探孟云对婚姻有什么意见时,孟云的沉默不语,其实也是对进入关系另一阶段的否定。
婚姻的起点是爱,是幸福,之所以能够长长久久,是两个人相互扶持、相互尊重的结果,需要懂得包容对方,牺牲一部分自由,换取一段长久稳定的关系。
只不过,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
当一段关系里,有人开始开小差,想要追寻自我的时候,婚姻就要走到尽头了。
就像最近讨论度极高的《再见吧,爱人》里,傅首尔和老刘这对女强男弱的幸福家庭里,老刘义无反顾闹离婚,理由是,他想要追求自我了。
因为他在过去的日子里,为了这个家庭,牺牲了自我,放弃了事业,一心带娃,当家庭主夫,临到中年却发现,自己丢了,没了自由。
傅首尔和嘉宾都问他,那你在婚姻里寻找自我,不行吗?
没人拦着你继续为家庭付出啊,你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不一定要离婚啊。
可是老刘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是坚持要离婚。
自由和婚姻,就是天然的悖论。
(3)拒不认错是两性关系的第一大忌尽管婚姻之路有坎坷,但只要两个人能共同经营和管理,学会正确的沟通和交流,就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如果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不挽留,最后也会走向分离。
丁点和余飞有个特别好的点,每次双方犯错时都会开家庭会议,用笔记下来这个错误,实际上也是为了反思错误,进而改正,然后翻篇。
婚姻的建立需要改变自我,一方为另一方妥协。
正如片尾里出现的兔子,需要二个人共同上色、绘画,才能完成。
互相做出改变能让婚姻之路走得更加坚实和稳定,两个人互相包容,及时认错和纠错,才能走的更远。
遇到问题时,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反思,承认自身存在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但也是双方重新建立信任基础的一步。
毕竟坦诚面对过去犯下的错误,对谁都不容易。
婚姻的残酷之处在于,我们必须为了对方做出妥协和改变,如果拒绝,那么对不起,你将有可能失去婚姻,失去爱人。
恋爱很美好,婚姻却很现实,想要改变婚姻的状态,需要长时间和持续的努力。
丁点和余飞让我们看到一段婚姻,从激情澎湃,到平淡如水,到冲突不断,最后走向和谐的过程。
他们从一开始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相敬如宾,到最后变成了互相推诿,放飞自我,再到后来,两个人心平气和地沟通。
他们根据彼此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共同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和习惯,如家庭礼仪、教育孩子的方式等,以此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爱容易,相守难。
只有经历过婚姻的人,才会懂得,经营的困难和重要。
走出舒适的牢笼,改变自我,牺牲一部分小我,才可以达到平衡。
但很多人,止步于此。
前任,不再是前女友,还有可能是前妻。
在婚姻中谈恋爱,打破这个魔咒,你就会发现,婚姻不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两个完整的人的磨合,才会体验到它的好。
结语《前任4》之所以平淡,是因为它开始谈及婚姻这个话题。
它没有之前的轰轰烈烈和荡气回肠,没有了暧昧和拉扯,只有纠结,冲突和磨合。
婚姻不同于恋爱,想要孟云走到一定阶段后,就需要稳重地面对感情,慎重地考虑婚姻;当余飞进入了婚姻后,需要在安静无聊的日子里,在爱情变味为亲情和友情之后,唤起内心的责任感。
责任心能够给彼此带来安全感,让婚姻之路走的更加长远,但过程也是无比痛苦和煎熬的。
熬得过,婚姻留,熬不过,一拍两散。
23世纪了,郑恺和韩庚的脸上结满了十年未清洁的大排档油烟机的油脂。
现实中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你们?
是的,我们是技校生,我们是文化程度不高,你们就给我量身定制这个猪食?。。。。。。。。。。。。。。。。。。。。。。。。。。。。。。。。。
23世纪了,郑恺和韩庚的脸上结满了十年未清洁的大排档油烟机的油脂。
现实中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你们?
是的,我们是技校生,我们是文化程度不高,你们就给我量身定制这个猪食?。。。。。。。。。。。。。。。。。。。。。。。。。。。。。。。。。
对《前任》系列的热衷,貌似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然而这个IP有意思的地方,并不局限于影片本身,它与时代气息的贴合非常紧密,甚至可以看作研究近十年性别思潮变迁的参考样本。
举个很鲜明的例子,21年王思聪被全网群嘲的土味情话“想你的液”,其实就是14年系列第一部《前任攻略》里的一个梗,说不定王公子正是在看完片子后,心血来潮才嘴了这么一句。
然而当初电影公映时,这个现在看上去无比油腻的梗,却并未达到如今的笑果,相反在片中的呈现居然是正向且严肃的。
《前任攻略》在当年并未完全被打上烂片的标签,舆论反响一度还挺不错。
同样的表达,放在九年前和现在,观感截然相反,片子不会变,变的是人。
类似问题也出现在15年的《前任2:备胎反击战》上,就连“备胎”这个名词的释义,与当下语境就有诸多不同——郑恺饰演的男明星骗炮女粉郭采洁,后者心灰意冷得到恋爱大师点拨,习得技巧反撩对方。
如果现在回看,这不就是一出女性反杀渣男的觉醒叙事吗?
用的还是PUA,只是15年那会儿尚没有这个名词。
而郑恺演的分明就是吴亦凡呀,同一题材,放现在拍出来,至少也能拍成个《鹦鹉杀》。
可片中对郭采洁角色的定位不是受害者,而是两性关系中的备胎。
女主反杀目的并非找回自我,诉求仍是获得男主芳心,终成眷属,纯纯偶像剧拍法。
其后《前任3:再见前任》现象级大爆,但没看过前作的观众不会知道,其实第二部结尾是有下集预告的。
当初前任系列想走平行宇宙模式,1和2的故事独立成章,都是恋爱大师王传君手上的教学案例。
他问台下坐着的痴男怨女们还想找什么攻略,说罢自己起了个头:你们在座外貌焦虑的有多少?
那么好,下集我们就讲《前任3:颜值大作战》。
为什么第三部要改道呢?
不用想也能知道,是2风评的急速下滑,让片方意识到此路不通。
因为剧情肯定围绕着丑小鸭逆袭展开,但那种克服外貌焦虑的励志叙事,本身也是在贩卖外貌焦虑,不符合当下强调自信、自我的独立意识,必须求变。
所以就有了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前任3》,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本,讲一对谈了五年的情侣分手后,磨掉种种复合可能,直至形同陌路的全过程。
这部卖了快20亿,网上吵作一团,但不得不承认主创团队这回号准了时代脉搏。
而前三部虽然都以“前任”打头,含义却各不相同。
第一部的前任是奇观,是直男对于后宫的臆想,本身是在为性喜剧的咸湿特性服务。
第二部的前任是噱头,为的是谋求系列的对仗工整,真正要讲的是备胎,而才子佳人式的偶像剧拍法,也让性喜剧元素锐减。
而第三部的前任,则是更为落地的生活流,让这个名词回到了现实层面的分量上,剖析两性关系里的羸弱之处,现任究竟如何变成前任,以此谋求观众共鸣。
走到这一步,系列原生的性喜剧烙印就已经很少了,但哪怕只是零星活在台词里,也会招致批评者的口诛笔伐,因为这是17年,时代截然不同了。
诚然第三部也有很显著的毛病,相较于前两部,它反而更不像电影——缺乏整体性,议题先行,越拍越放飞,煽情直给且浓烈,叫它“视频论文”可能更合适些。
但在商业逻辑里,票房足以证明转型的成功,哪怕这并非导演田羽生本意。
说到底,这个系列并非稳步前行,能活到现在一直被迫求变。
第一部公映的2014年,正是内地电影工业建成的关键期,诸多类型片种都属于空白状态,《前任攻略》填补的正是性喜剧这一脉。
它的产生可谓是历史必然,没有它,也会有其他影片补上这一空缺。
只是相较于其他类型片种,性喜剧在当年已然面临着全球性的衰败。
原因在于女性意识正逐渐觉醒,能惯着这份直男意淫的观众越来越少,复合类型大片中,如果有这种倾向的,都会被迅速甄别,更遑论从头到脚都将男性凝视写在脸上的性喜剧。
所以纵观全球范围的性喜剧创作者,要么死要么变。
曾经性喜剧界最王牌的IP《美国派》,20年出品的第九部《女生规则》就曾尝试改为女性视角,结果却扑的很惨,因为它完全剔掉了原有受众,却无法让新的目标受众买账。
而以赛斯·罗根、詹姆斯·弗兰科为核心的阿帕图党(也可称作第二代烂仔帮),也已经逐渐退出了制作一线,标志性事件是弗兰科遭受多名女性的性侵指控,致使当年《灾难艺术家》在金球奖大放异彩后,未能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是好莱坞me too运动中,韦恩斯坦倒台后,针对白男的第二记重锤。
但这对于有才华的创作者来说却不一定是坏事,比如曾经一手打造性喜剧落日余晖《宿醉》三部曲的托德·菲利普斯,被迫转型后反倒拍出了《小丑》这样的奇作;而最近国内风头正盛的孔大山,早年的那些短片似乎也在表示他有可能会走性喜剧路子,但日后竟拍出了《宇宙探索编辑部》这样的升华之作,不可谓不是另一种层面的幸运。
而前任系列的田羽生呢?
他走了一条最难的路,想在原有基础上看看能不能玩出花来,于是便有了《前任4:英年早婚》。
这个副标题就有明显的自嘲意味,两个男主中年发福,叫这个名字既像自嘲,又有种强打精神的倔强。
《前任4》是一出关于“性喜剧之死”的寓言,片头韩庚去体检,查出了弱精,隐喻的是一种心有余力不足的男子气概,故事也由此展开。
在“相亲”这一高概念中,性喜剧一切赖以成名的招牌都被否定。
郑恺说韩庚的一切优点,玩骰子会喝酒什么的,在相亲市场反倒成了劣势,海王老了,曾经的招式不灵了,性喜剧也不再吸引人了。
用刘雅瑟这种中性风格的女性做新女主,正是在强调时代审美的不同。
郑恺哼起那首预示和解的《友情岁月》,用的是口哨而不是唱,因为口哨是老一辈泡妞的必备技,如今却只能用来挽回家婆,这个夜店遗老吹响的每一声,都昭示着过往烟云的散去,油腻是真,幼稚是真,但也的确残忍。
田羽生在拍的,是这一片种的挽歌,他对性喜剧无疑是有感情的,情感往往不与对错关联,而是与站位结合,用新时代的眼光回望,自然可以批判这种不舍,但发自内心的悼念也同样纯粹。
而正是因为这种文本的复杂性,也让第四部足以超脱出前三部,有种高一级维度的好。
结尾韩庚拿纸巾叠兔头,这个图案本身就是花花公子的logo,他是在向曾经叱咤夜店的时光道别。
而刘雅瑟后脚坐下,给兔头补上了腮红和面容,定义了他的新性别。
自此整个系列达成闭环,说散就散,何必强撑体面。
优点:剧情设计里面好多好多点都很真实、拍出了很多现象、飞飞的角色后续反转算是前任3的“如果”。
缺点:有些情节设计的很拙劣、确实是用的男性视角(也是导致豆瓣分低的原因,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加个5让女导演拍那就更完整了!
)、成都宣传片感稍微重了一点点、和柳柳的擦肩而过不至于吧拍的太虐了。
前任4:英年早婚 (2023)5.52023 / 中国大陆 / 喜剧 爱情 / 田羽生 / 韩庚 郑恺
………………………………………………………………………………………………………………………………………………………………………………………………………………………………………………………………………………………………………………………………………………………………………………………………………………………………………………幸亏没去买票电影院,不然又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咱就是说不如做个喜剧搞笑片儿,让人笑两把,这种又无聊又没内涵又过时的片子拍出来纯圈钱是吧。
很喜欢之前看到的一句影评,前任四教会我们学会了释怀,还有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思考。
有多少人其实想看到孟云和林佳的破镜重圆,明明再次遇见,明明彼此还有感觉,但是终究重聚后彼此释怀放下,重新开始。
也期待孟云和律师的灵魂伴侣能够修成正果,明明彼此如此契合,但又最终错过。
在孟云的身上其实可以看到很多很多80后一代的影子,因为习惯了独立和孤独,觉得享受这种自由和孤独,明明渴望爱情但又恐惧离开已经习惯的舒适区,最终不断错过。
余飞的故事则更像是每一个身边的普通人,走着每个人应该认为正确的轨迹,因为爱情学会包容和体谅,学着成长,收获自己的幸福!
故事的最后,每个人依然走在自己的故事里,很难说谁的更好,只能说在故事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都能触动内心的感触,在欢乐的同时,也能引起思考。
还要大赞这部电影的配乐,总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轻轻的戳在你心上。
笑点自然不尬,如果在国庆期间想放松的去欣赏一部电影,前任4是部很不错的选择!
一:相信这么多人选择来看《前任》,并非因为对前任的放不下,而是想在前任的故事投影里找到那些说散就散,没来得及好好告别的情感闭合,继而在现任的关系里做好一个更加成熟懂得珍惜的自己。
之所以给《前任4》打了个高分,是觉得这部电影的情感映射与醒思空间的价值远大于其本身的故事性与技法。
无需更多期待,一段能让你感同身受共情飙泪的电影语言就够了!
《前任4》少了些感情戏的细腻,多了些对婚恋的无奈调侃。
少了些纸醉金迷玩票的浮夸,多了些婚恋生活的形式和束缚感——想结婚,还想要自由。
想恋爱,还不舍单身生活。
二:把对对方的好都珍藏起来记住,至于那些不好就选择暂时性失忆吧。
用那些琐碎的不好去慢慢瓦解根基上的好,怎么着都不够划算……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牵挂,为了有安全感的未来而筹谋,包容接纳确定关系里的“应该”。
三:一个人久了便习惯了自己的独来独往,不想让别人不舒服,也不想让自己不自在。
边界才带来安全感,自由才能保证舒适度。
生活中只能接受偶尔,而不能接受长久~恐惧对现有生活方式的改变,被自己所谓的“自由”而禁锢;习惯了相处,就越害怕分开;习惯了独处,就越害怕亲密。
四:一定都过这样感同身受的自顾自的动作吧:在不那么笃定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查看有没有对方的未读消息,反复探看对方的朋友圈的变化之微末~即使我们不是情侣关系,我也害怕你喜欢上别人,没有身份的占有欲最可笑,没有资格吃的醋最酸,我有一万个想见你的理由,却唯独少了一个见你的身份。
现实生活规律上来看,短暂和匆别已然是常态。
那又为何一定要用永恒和长情来定义爱情呢?!
至尊宝的撕心,吃芒果的裂肺——是怎样爱过你,就怎样错过你。
最后,那条仅你可见的告别朋友圈即是彼此最后的体面!
生活不是电影,结局没有彩蛋,再见就是再也见不到了。
两个人缘分尽了就算在同一座城市也不会再见面了,别说一座城市就算你们相距百米,也不会碰面了!
任何关系走到最后,不过相识一场,情出自愿,事过无悔,不负遇见,不谈亏欠。
希望你不要把我的故事,讲给你的下一任听;不要把对我的亏欠,弥补到任何人身上,因为没有人对的起这份亏欠。
系列总结:《前任1》:“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因为有时候一次错过就再没有重来的机会。
《前任2》:“不被珍惜的爱一文不值,爱情是双向奔赴,不是单向守候的备胎”。
《前任 3》:“两个相爱的人走散了,是因为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
《前任 4》:“不要为了你那不值钱的面子而错过一个你想真心好一辈子的人”。
原来好好爱过的人是需要一个体面的告别的,那就祝走散的人再也不重逢,重逢的人再也走不散。
Best Baron"20231006
《前任4》总体来说是一部合格的爱情喜剧,讲述爱情的同时饱含喜剧元素,影院里大家的欢笑和受到情绪感染的哭泣都是很好的证明。
人们总是在不断的失去中发现自己,只有经历才会带来成长和发现,错过就是错过。
整部片子讲述着年轻人的恋爱和婚姻观念,和相对传统的婚姻观念做着对比,虽然剧情和一些设计上依然存在着缺点,但作为爱情喜剧商业片的定位来说还是值得一看。
很少写影评,但这次想写一下。
前半段还不错,我以为丁点和余飞是现实,孟云和柳柳是理想,结果结局来个都不是!
鱼丁夫妇结局还在一起,这就不礼貌了吧……一个成熟的女人和长不大的奔四老男人结婚?
从我个人出发,我觉得爱情难以伟大到打败这样的现实,毕竟余飞不会一夜之间长大,而婚姻并不是只有爱情(这不是就是前半段的主旨吗?
结局又否了,几个意思啊?
)柳柳前半段人设很讨喜,这可能是现在大多数都市独立女性的写照。
但是因为孟云的一个谎话就全线崩溃大哭,以及想要试图改变孟云,这两点多少有点人设崩塌了。
柳柳可以伤心,但不会那么伤心,否则她就不够独立女性的title。
而孟云呢?
他不是难以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而是他根本不爱柳柳!
在他心里,他俩只是爱好相似的两个人罢了,可以聊得来,适合一起生活的两个人!
并未达爱情!
他追求爱情,而不是婚姻。
所以柳柳问他为什么要结婚的时候,他说不出来。
插一句,柳柳说结婚了爱情就有了法律保障,不赞同。
法律保护的是婚姻,不是爱情。
爱情是走向婚姻的前提,现实条件是婚姻的保障。
不是所有爱情都能走向婚姻,婚姻里爱情也总会消失,但爱情可以升华为亲情,辅以友情长久维持。
所以鱼丁夫妇的义气之说也有道理。
拙见。
并非粗制滥造的IP续集,而是真的沉淀了很多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思考,强烈推荐
“前任系列”现在都已经拍到了4,没想到孟云还是单着
就算三观一致,兴趣相投,也需要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否则就像是平行时空的两个人,永远不会相交
三分之一好片,余飞丁点试婚生活很真实,孟云全片都很扭捏,后半段直接垮掉
前任4:英年早逝
像是一群没上过学的弱智在自以为是地大聊爱情哲学,但是没办法,他们就是不工作也有钱在成都住大别野,经济基础就已经决定了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每句台词都能这么弱智,水词还一大堆,吵了五分钟来来去去都是废话。每个人的演技都可以那么弱智,尤其是郑恺吹口哨那段,太令人发指了,而且一群不会粤语的人成功贡献了史上最难听的《友情岁月》。每一次行为也完全都是弱智才能干出来的,谁他妈会捡别人折的纸巾玩,还在上面涂口红。这个滤镜直接无语住,没想到2023年了还能看到这种东西。
现实中,余飞不可能下楼挽留,丁点也不会回头
喜欢看孟云和妈妈对话的桥段,妈妈会说就多说点。
不知道评分为什么这么低,实话说,前任4是有点超出我预期的,没想到这次这么精准的描绘都市男女的真实生活,或许有些东西到了一定年纪才会懂!
韩庚、郑恺、刘雅瑟聚在一起,梦回“致青春”,只是大家都变得油腻了。虽然有我喜欢的情节,但实在是一部破碎又冗长的电影,想塞进去的东西太多了。
孟云相亲见一个喜欢一个结果后面整这桥段,有够恶心人的。但是郑恺哭着吹口哨还挺可爱的。
这种片子都能及格?这压根就不是电影啊!!素材全部来源于微博情感博主的段子,有些拍成了片段,有些直接是读台词,是欺负我们没谈过恋爱,还是没刷过微博呢?那些情感金句,单独看还可以点个赞,放在一起凑出120分钟,就是诈骗啊!!
噫~太男凝下面的角色了,我是刘雅瑟会看上韩庚,我可能会看上那个女医生
套路吗,的确是。但是道理吗,也都是些实实在的的道理。深度吗,也是没有什么,不过这就是生活,是每个人的情情爱爱。
看完电影之后,发现自己也确诊了分手后遗症。
上次看《前任》还是和前任,作为国庆档唯一的爱情喜剧,看了其他的换换口味也不错,影片输出的是很正向的爱情观,先爱自己,才能在爱情里更好地爱对方。可以不要结婚,但千万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也并不是单身久了就不知道怎么去恋爱了,信仰单身的人之于爱情,就像一台手动挡的车,更知道把当下放在哪个档位,而亲密关系未必是必需品而更像一种生活的调味剂。
美女云集,反映了不少非常现实的问题,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有意思,好笑又不无聊。这个系列一直能看出主创的真诚,不糊弄,是真的在认真探讨一些无解的事情。希望继续拍下去
刘雅瑟迷之角度很像高圆圆,可能同档期里最好的电影了,但是真的不明白这个题材和片名的目标用户到底是哪个群体,独立影迷不会看这类片,情侣也不会找不痛快,很明显是闺蜜们一起去看,还是女人钱好赚啊,但却是比前几部好看多了。你的那些优点都是奔着离婚去的哈哈哈
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出现在我身边。
没想到系列的第四部反而是完成度最高的一部,甚至在主题立意上挺“反前任系列”的。前三部都在讲爱情中的错过与遗憾,骨子里是爱情小品;第四部转入现实,探讨爱情和婚姻的本质,由爱情喜剧切入,内核却是对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敏锐洞察。片中女性形象清醒独立自由洒脱,反倒是两位男主角一直在爱情抉择中跌跌撞撞。电影如一档婚恋观察节目,借两位主角的经历,串联相亲、恐婚、空巢、城市孤独病等话题,难得之处在于电影自始至终都在反套路,前半段节奏明快基调轻松,台词幽默包袱不断,编导主动规避前作中的俗套爱情部分,结婚冷静期和被自由禁锢的两种状态的确很贴合年轻人的心态,后半段没有迷恋大团圆式HE结局,看完后大约能理解这个系列为何吸引年轻观众,因为电影中的情节几乎是当代青年人在爱情中遇到的普遍困惑与迷茫,继而从故事中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