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夸 矫揉造作 聒噪,每个镜头基本上都得挤眉弄眼,表情浮夸,装可爱!
一看到她的镜头胃里就不舒服,这女的真是极力想表现自己,总想显她,之前看她综艺节目就这个德行 冯导演真是岁数大了 演员除了王珞丹 其他人都不适合,没有飒蜜的感觉!
其他人不评价 勉强及格或者勉强不及格,蓝盈莹负分!
搬运自自己的知乎答案。
(知乎小莱就是小莱也是我。
)看完本剧编剧陈枰的专访,只能感叹一句“怪不得”,怪不得冯小刚指导、众多演技精湛的大碗参演的电视剧能拉胯成这样。
剧本写得不行,任你是什么导演和演员也出不来好作品。
评价一部电影电视剧,首先就是剧本、故事,然后才是导演镜头语言、演员表演、摄影剪辑等,故事、人物立不住,相当于数字前面那个1没有,后面再多0,也都只是0。
这次我们就来聊聊本剧的人物和剧情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能让后续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都打了水漂。
就先不提人物本身价值观这些了,大家写得都很棒了,我就只提编剧技术上的缺失。
(不一定多专业,如有专业编剧小伙伴可以来聊)本剧编剧陈枰老师是专业编剧,曾经写出《激情燃烧的岁月》,所以基本的人物台词、剧情结构都没大问题,甚至对白有的还挺讽刺幽默的,但怎么就这么难看呢?
问题出在这个人物和故事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可信度、细节度和特异性。
(出自《如何聊电影》,是的,好剧本的标准一个没齐。
)我们来分几部分来看看剧本出了啥毛病。
故事开头能否让观众入戏,代入角色,是否有可信度开头的目的就是渲染情绪、基调、讲明时代背景、把主角人物建立起来,让观众相信、愿意跟着主角进入故事。
这部剧做到了吗?
看完开头三集,没有,完全没有,观众根本不想看这样的主角,因为主角的行为完全是被动的,没有自己解决困难,一点不可信,甚至人物的建立靠的是角色坐下来说剧情。
首先,这部剧双主角:金晨饰演的戴小雨和蓝盈莹饰演的鲍雪,一雨一雪(南方下雨、北方下雪),加上后面刘晓庆饰演的奶奶这个角色说俩人“南辕北辙”,可见编剧在主角身上该是用心了,可惜用心用偏了。
)开头戴小雨得知自己“被小三”气疯了,毅然回国,按理说这独立女性形象立起来了,结果没两分钟了,人设就给崩了。
人家转身投靠了北京有大别墅的奶奶,自己说“开了咖啡厅,经营不下去就关了。
“因为“好吃懒做”和“护觉”,观众第一想法就想看后期这个人物会不会变得勤奋和坚韧不拔,看到现在,人物变了吗?
没有······也就是按理说,这部剧讲开餐厅,那后面应该是戴小雨怎么从原来开咖啡厅失败到后面开餐厅成功的转变过程,着重描绘期间人物和成长(就像宣传里写的)。
如果故事真这么写,大家也就不骂了,看到后面的各位都知道餐厅怎么开的——尤珊珊张罗的,戴小雨几乎就走了个过场,那这跟戴小雨本人可以说毫无关系了,观众老爷的心里只会想:呵呵,我也不认识啥尤珊珊,毫无代入感和可信度,再见不看了——人物弧线设置失败,故事主要矛盾主角都没参与,观众出戏,后面看都不想看了。
)再说戴小雨找工作,是她自己找的吗?
不是,甚至不是她自己要找的,毫无行为动机,人物被动地参加了个酒局,被塞了个工作。
观众内心:这人物被拉入一个充满老总的酒局,就被硬安排了工作,和戴小雨本人的特质有什么关系?
没有。
(啊不,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因为戴小雨漂亮、能喝酒。
)公关公司找员工主要是要能喝酒的美女,这让观众怎么代入、怎么认同,只能:对不起,打扰了。
公关公司:别cue我,我不敢吱声。
全程人物的设立都是靠人物坐下来吃饭、喝咖啡、早起床边聊天、站窗台聊天、躺沙发上聊、坐车里聊、骑马上聊、打电话聊、喝着茶聊完成的,就这?
就这?
靠说剧情、静止的对话立人物是大忌啊,这老编剧竟然不懂?
就无语!
)
写得菜就是原罪。
不过有一说一,戴小雨那一场劝宋丹丹演的花姐的角色的戏,还是主动行为的,也算是冯导和宋丹丹的私货吧——资本想用有人气的新人,让有水平的演员给配戏,有水平的演员不同意,最后戴小雨以提携新人,行业才有未来为由成功说服花姐。
这段剧情导演到底想表达啥?
咱们再分析分析,背后可就有点不是滋味了。
(此处和剧情稍微无关,不想看的可跳过。
)按照编剧的采访来看,这部剧冯导塞入了大量私货,关于目前影视行业的乱象,那么这一段看来就是其一。
(所以说唯一主动的角色行为还是导演加的,编剧出来挨打!
)按理说这个用有人气的新人拍电影,割粉丝韭菜,确实是当今电影行业的乱象,大家看过很多票房口碑扑街的烂片,比如XXX,确实有这个原因,冯导讽刺得好!
但是这个剧情的结局就非常耐人寻味了,结局是妥协,以提携新人为理由的妥协。
(私以为,打动花姐的不是什么提携新人,而是赞助商表示不是春雷不行。
)所以导演想表达什么呢?
是身处江湖的无奈?
还是只有资本能打败资本?
导演在这段剧情中又站在哪一边呢?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里导演肯定没站在“支棱起来”的那一边,没有给这段剧情的解决以换掉人气新人的结局。
(啧啧。
别的话就不多说了,导演在影视剧里都......)题外话说完,说回另一个主角,鲍雪,前三集,压根就没有任何主动行动,全是靠被动地被拉入各种对话聊天,完成人物塑造。
作为观众看完可能对她就一个“活泼开朗、挺孝顺、挺会安慰人“一孩子。
剩下的,没了。
到第五集开餐馆鲍雪还是被拉入股,看到十几集都没有真实参与,你们这个餐厅开了个寂寞?
这剧名字在这挂羊头卖狗肉?
这个人物连人物弧线的起点都没给安排,完全不知道这部剧这个角色要如何成长。
观众怎么代入,都不知道往哪代!
总结一下第一点,观众通过前三集没有成功代入角色,更没看到一个主动的角色,所有人物的建立都是靠说剧情,让人无法入戏,缺乏可信度。
根本看不下去!
影视试听语言再好,台词再有意思,不好意思,还是不看。
2. 富有情感、内涵、隐喻和诗意的细节区分好作品和平庸之作别说这部剧有啥妙不可言的细节,就连最基本的:主角怀抱梦想,但面临各种困难,历经挫折,最终获得成功都没做到。
(出自《如何聊电影》)我对冯小刚的作品有一定情感和内涵以及新意和惊喜,这要求不过分吧。
剧本有新意和惊喜吗?
人物设定还没《欢乐颂》有新意,人家至少还有个有心理疾病的女霸总,您这有啥,这年头独立女性主角可太多了(虽然真独立的不多)。
戴小雨新在哪?
新在和前男友分手还要人家车么?
鲍雪新在哪?
新在一边看不上念数字的“老戏骨”,一边人“老戏骨”说让她撩刘海就照做、还一顿搔首弄姿吗?
编剧你睁睁眼,这是新时代独立女性吗?!
(顺便吐槽一句,这段可能是我没看出来黄渤和蓝盈莹俩角色演的谁高谁低,一个念了台词,一个没念,但是表情上有特别大的区别吗?
都挺浮夸的感觉,但可能是这一小段的剧本就听浮夸的。
是黄渤本人演技好把这段给演砸了么,还是蓝盈莹没演好,我不懂演技,我不懂!
哈哈哈)这可太“新”了,新得我以为自己在看清朝戏,新得我都想吐了。
再说片中其他角色的塑造,尤珊珊太有存在感了,也因为形象太单一而太不真实了,强大、无所不能、仗义疏财,就没有一个动人的细节告诉我她是个立体的人。
老爸骨折住院也是一副完全hold住的总裁范,“您也别跟我客气了。
”这是女儿和父亲该说的话?
我不求台词有啥隐喻了,能合理就行,展现立体人物就行,可是编剧表示:不,我就要一个六亲不认的大总裁,对父亲、对儿子都一样,你管我!
演员演技好有啥用,台词这么写了,演技也跟着俗了。
观众对于这种亲情戏都没法共情,还谈什么动人呢?
其他角色也是如此,尤其是男性配角,几乎是脸谱化的,我理解,女性题材的剧,男性角色可能会有脸谱化的问题,但是不能所有男性角色都这么刻板印象?
我一女观众我都看不下去了,因为假。
北京博士后,有几个这么说女朋友的,活在上个世纪么,心里真这么想,难道就会一定这么说吗?
这角色可谓是毫无新意和趣味,还非常古早。
总结一下,如果编剧给出的人物形象就是脸谱化的、失真的、缺乏立体细节的、毫无新意的,那么演员演技再好,也只能贡献庸俗的演技。
3. 剧本的主题立意,创新与特异性这部剧官方给的主题是:该剧讲述五个女性在携手创立“北辙南辕”餐厅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与爱情的故事。
加上剧名《北辙南辕》按理说,应该是开餐厅过程中俩姐妹和其他配角怎么展现自己的不同,做出不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实现人物成长吧。
结果呢,观众们看到的是餐厅缺设计师:戴小雨介绍设计师,鲍雪和设计师搞对象。
餐厅缺厨师:平台找一个,冯希工作之余和他搞对象。
鲍雪没给餐厅做啥实际贡献(没有帮助餐厅克服任何阻碍)倒是把朋友介绍给戴小雨。
合着俩姐妹在开餐厅过程中主要搞对象呗,俩人哪里南辕北辙,我看一丘之貉。
司梦婚姻危机,尤珊珊拉着开餐厅的各位斗小三,人物成长在哪,成长在斗小三业务能力提高?
编剧你给我看的主题深意就是互相介绍男人搞对象呗,和相亲节目一样呗。
主题深意就是原配拉着主角团斗小三,和八点档狗血调解节目一样呗。
主题的深意、创新和特异性在哪里,我看不见,“女性成长”本来就不新了,还挂羊头卖狗肉,大量笔墨写主角爱来爱去的言情戏和斗小三,和“北辙南辕”有什么关系,感情这个主题就是一个餐厅名呗,我真是气笑了。
总结一下,本剧文不对题,别说引发我后续思考了,甚至都没有好好探讨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和人性,更别提主题立意的创新和特异性。
因此,好剧本中所必需的可信度、细节度和特异性一个没有,都是脸谱化的被动人物以及八点档的狗血剧情,你让我看啥呢,看冯小刚导演在里边夹的私货,和冯导一起痛快骂人吗?
不好意思,还真没那个时间,我上某站看烂片吐槽更快一点。
最后,各位有兴趣可以看看编剧的专访,真完美演绎什么是叫“屁股决定脑袋”。
真·奇文共赏:悬浮,还是真实?
丨专访《北辙南辕》编剧陈枰_腾讯新闻 (qq.com)其中陈枰编剧说:“弹幕上好像没什么批评的,但豆瓣上集体黑,也不是正儿八经批评你,就属于谩骂,满腔仇恨不知在恨什么。
好像是大家生活不如意,看着剧中靓丽的北京,就觉得可悬浮了?
”我现在还真就正儿八经批评你了,从剧本角度来说,您几乎违背了编剧理论中所有关于好故事、好剧本的标准:人物被动、说剧情、角色塑造刻板不立体、主题不新还挂羊头卖狗肉、对白缺乏隐喻和美感。
观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您当然可以写靓丽北京、写大别墅、写大平层、写合伙人、写投资人,写好了,观众也爱看。
但是剧本垃圾就是垃圾,不谈价值观也是垃圾,菜就是原罪。
骂你的观众生活如意不如意我不知道,我就知道观众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审美水平也提高了,也麻烦各位编剧们别把观众当傻子糊弄。
生活中少了这种剧的观众,生活水平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就像黄渤的JQK,冯小刚貌似深情地在扯JB蛋1:冯小刚的套路还是用流行段子进行戏剧拼贴作为创作手段,所有角色都是主创表述一种价值的工具人。
究竟用这些琳琅满目的美丽女人来表达什么?
这是此剧含混不清的地方。
2:我可以感受导演所花的巧思,摄影、打光、个别台词、一些表演确实也引人注目。
只是这些巧思,与剧本拼贴的戏剧结构一样无比潦草,要表达的点非常多,想呈现的招数也多,但是没有一个清晰的,独特的表达主线。
3:嘴炮价值观和浅薄的物欲崇拜。
都市女性永远是好命题,无论是欲望都市、三十二十还是欢乐五美。
女性的尊严和生命力应该是根植于她们真实的生活境况和内心情感。
冯小刚还是像当年在陈道明钢琴前推销苗苗那个瘪三一样物化女性,他镜头下的女人都要被“推荐”,被“依靠”,这不过是他青春期欲望不满足的常年治愈,是对观众独断专行的中心思想碾压。
4:张绍刚花了十年脱油,这次彻底油回去了。
电视剧就是用来娱乐的,台词有意思,剧情有意思,演员的颜值在线,看着开心就够了,你非要拿它当史书来看,你是不是有病?
难道电视剧就一定要拍那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生活才叫真实吗?
按照这个逻辑,科幻片就不要拍了,偶像剧又是个什么东西?
你们的几个女主在北京的生活状态不很正常吗?
人家写的是已经毕业几年,或者是很久的生活,不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再者,他们几个的家庭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
也不是什么豪门?
也就是北京普通人的一份子,什么叫脱离生活?
每个月拿3000块钱的工资就叫生活现实吗?
上周看了《北辙南辕》的很多短评,骂声一片,以至于我都没开始看就弃剧了。
后来老公发现了此剧,说还是试一试,毕竟是大导演拍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于是我就陪着老公看,结果,真香。
演员演技没得说,全员演技在线,剧本也比市面上大部分剧要合情合理的多,而且剧情嘎嘣脆,不拖拖沓沓,看的很爽快。
感谢老公没有让我错过这么好看的剧。
可是这么好看的剧,为什么会骂声一片,以至于在豆瓣上夺得4.7的“高分”呢?
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有8类差评:1. 主人公莫名其妙成功;2. 剧本悬浮不落地;3. 剧中危机化解的太容易;4. 追赶女性话题却无女性主义;5. 讨厌京腔;6. 广告植入太多;7. 带着仇富的心理给了差评;8. 最后一点就是对冯小刚纯粹的人身攻击了。
说实话,这八类差评都挺立不住的。
先说说第1类差评,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成功。
很多人说人物们的成功是凭空出现的,没有奋斗就成功了。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剧本的误解,因为它的设定就不是一部种田剧,是成年人的情感剧。
所有的主人公都是在社会上混过的30+的成年人,他们已经完成了高等教育和原始资本积累。
再说第2类差评,剧太过悬浮。
《南辕北辙》被冠上了电视剧版的《小时代》的“贵冠”。
有这种评价的人一定对顶层社会有什么误解,这五个主角除了尤珊珊能和上流沾边外,其他的顶多算个中产,顶层社会远远达不到。
五个女主的社会身份很有层次:靠人脉和能力拼搏起来的北漂尤珊珊;有海归硕士小雨;有龙套演员小雪;有等渣男博士毕业的北漂冯希;还有会计师的全职太太司梦。
五个角色确实没有迎合最底层劳动人民,但我们应该允许影视作品针对不同的受众。
如果家长里短和胡搅蛮缠的乡村剧才叫落地,那受过教育的人看什么呢?
如果全是扶贫和上山下乡剧,那都市男女看什么呢?
如果全是谍战剧,那喜欢现代剧的人看什么呢?
如果全是无脑恋爱偶像剧,那有脑子的成年人看什么呢?
接下来谈谈第3类差评,危机的化解太过轻松的问题。
其实剧本对危机的设定还是很有分寸的,都不是什么大事儿,都是些多联系几个人都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司梦老公惨遭假小三陷害那段,其实很容易就解决,在这个人情社会中,找个医生帮鉴别下诊断书真假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再说消防通道那段,就是加了个斜坡,跑趟建材市场,谁都能解决的事儿,很莫名其妙吗?
其实所有的危机就讲了一个道理,人情事故。
遇到困难找找朋友,不需要朋友的就说人话好好沟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第4类差评没有女性主义,这类差评我有些不理解了,纵观这五大女主,哪一个没有自我呢?
尤姗姗不用说了,一个人活出生活中的大女主范儿;小雪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在男友不接受拍裸戏的前提下也坚持了自己的决定去了;小雨虽然是小三,挺不光彩,但也是按着自己想要的方式在活,追求自己的安稳富裕的生活;冯希没有接受博士男友的反对,坚持投资饭店,最后也毅然决然的拒绝了渣男,选择了赵赫男;司梦最后圆了作家梦。
还有配角刘晓庆的角色,她活出了辛苦一辈子的奶奶该有的样子。
虽然剧中没有让女人各种惨,但却给我们展现了女人该怎样有自我的活着。
下面第5点就是大家对京腔的厌恶。
说实话,本人对京腔也没什么好感,但是我不会通过演员的口音去评价一部剧的好坏,这样的影评不客观。
第6类差评就是广告植入。
我确实也挺反感广告植入的,冯小刚植的也不够艺术,但现在哪部电视剧没有广告植入呢?
植的更恶心的也大有人在,单拿《北辙南辕》批斗,有些不公平了。
关于第7类“仇富”心理,可以理解,但需要疏导。
有这样心理的人可能在遭到现实的爆锤后,再看到这一群演员在电视里大秀小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从而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观看电视剧的情绪中。
有落差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我们因为不平衡而失去了评价电视剧的公允,那就和爆锤自己的不公平的现实没有什么区别了,我们最后也成了我们最讨厌的不公平的样子。
最后一类差评就是对冯小刚的人身攻击了。
说他是油腻老男人等等的纯粹人身攻击我们就不谈了。
只说说他的“大飒蜜”情结。
他有没有“大飒蜜”情节我不知道,反正我喜欢做事爽快、落落大方、聪明明理的女孩。
《北辙南辕》的“大飒蜜”尤珊珊是个典型了,不过她可不光是个“大飒蜜”,她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大飒蜜”。
一个只身在外奋斗的女人,靠的不止是能力,还有人脉,朋友是她成功的法宝之一。
她对朋友好,一方面是她为人善良,但另一方面,也是做人脉投资。
比如她选择小雪,虽然小雪现在还是个跑龙套的,但小雪机灵还爱交朋友,这种人未来可期,外一压中了,那就是成百上千个30万的回报。
有好些网友说,尤珊珊这样的闺蜜来一打,呵呵,想交尤珊珊这样的朋友,我们还是先审视一下自己的价值吧。
不过,剧中确实有我不能接受的瑕疵,那就是关于挪威那部分。
首先那个挪威医生说的是瑞典语,标标准准的瑞典语。
其次,挪威都不是欧盟国家,根本就不花欧元,人家花挪威克朗,但剧中有关挪威部分反反复复强调欧元,有些碍眼了。
恕我太过苛刻,我之所以不接受这些瑕疵,是因为冯导是见过大世面的大导演了,这种基本常识错误不应该犯的。
所以总的来说,《北辙南辕》瑕不掩瑜,剧中的人情世故值得观看,设定也并不悬浮,还是值7+的。
很少写剧评,看到北辙南辕评分这么低实在按耐不住,想替它说两句。
班底、制作水准、电影级别的场景,这些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不必细说。
一部剧的评分应该有一部分是给这些的吧,不能因为剧情“不接地气”(一会儿再来说这个问题),就全盘否定是不是?
我猜想可能是大家对冯导的期待和要求更高,所以心理落差比较大才给出这样的评价吧。
在我看来是有点不公平的。
很多人说剧情浮夸,不接地气。
是的这个剧描写的是生活在北京的财富较为宽裕的一群人的生活,可能不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写照,但这也绝对不是《小时代》那种富二代闺蜜睡我男友的剧情可以比的。
作为一个北京大妞,虽然和剧里的人不能比,但我也深知北京本地人里确实有很多很多条件不那么紧张的,他们确实看起来比北漂一族过的舒心,但他们也在努力为了理想拼搏着。
他们的生活里可能没有破旧的出租屋,没有日复一日的加班;但是他们也会烦恼每一个项目,烦恼理想和现实的平衡……前一阵看公众号抨击现在内娱已经没有穷人了,拍穷人也要在脱离实际的豪华公寓里拍,这一点我是认同的,我讨厌不符合常理的矫揉造作。
但是《北辙南辕》,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也觉得怎么人人都这么有钱,但是放在这个设定下的五个女孩确实都不穷啊,所以在合理性上我觉得还是说得过去的。
不能为了拍好“穷”这个题材而否定所有“不穷”的剧不是吗?
况且对我来说,还是有一些兴趣窥探一下上层人民的生活方式的,能有共鸣的话就找共鸣,没有共鸣的话就必定有启发,这样也能引发人思考不是吗?
何必要所有的剧都描写底层人民呢,毕竟我们自己的生活已经这么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了,换个口味看看人间富贵花多下饭呀~恰恰因为自己和剧中人有财富差距,我才更有兴趣从中得到一些努力的动力。
有钱从来不应该是贬义词,更不应该变成避之犹恐不及的话题。
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这样的故事,而不是敏感的认为这是冯导在讽刺我们自己。
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偏爱的题材,但是也请公正的对待每一部剧吧,讲述的对象人群从来不应该成为一部剧的评分标准。
北辙南辕,还是瑕不掩瑜的。
最后,再来夸一夸啜妮,五位演员里演技最自然,让人眼前一亮。
手动比心。
全网差评没骂到点子上!
冯小刚拍有钱人不可以吗?
《北辙南辕》4000字超详解剖析烂剧核心问题!
_腾讯视频大家的差评我仔细看了一下,最主要的意思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就说这剧情太飘,主人公们个个都是有钱人,缺乏生活真实,过着资产阶级悬浮生活,住别墅喝下午茶买商铺,严重脱离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不接地气。
没想到啊,“不接地气”四个字居然有一天,会被用在冯小刚导演的作品中。
冯小刚啊!
他曾经是中国最接地气的导演了。
我觉得网友说得对,但是,不准确。
如果你说,“冯小刚只能拍咱们无产阶级底层平民的苦日子,不能拍中产阶级的富裕生活啊”,那是不对的。
人家怎么不能拍中产了?
有点儿钱的人也是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当然可以拍成文艺作品啊。
平心而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日子确确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北上广超一线城市,大家的日子是肉眼可见地富裕了不少,写中产生活,没毛病,这戏的问题不是选错了人群,激化了荧屏前的阶级矛盾。
而且我的评论也不谈阶级问题,只谈艺术问题。
这戏,首先,角色定位与塑造缺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王珞丹,投资人,至少看到现在,除了开饭店,没看见投资公司正经生意都怎么做来着,这个人物似乎在剧中没啥主线矛盾,她似乎就是一个人间清醒人设,专替姐姐妹妹们排忧解难。
蓝盈莹,18线演员,有点戏是讲她飞来飞去跑龙套的,她租的是貌似四合院的一间厢房,这到底要多少房租我一个上海人心里也没底,但估计总也不便宜是吧。
这样的北京姑娘到底有没有实际生活压力呢?
寥寥两场关于她职业的戏,除了借黄渤讽刺了一把“数字演员”,也没见出对这个18线小演员生存状况更立体的说明啊,反而笔墨一转,急着去写她的爱情戏了。
金晨,一回国,凭着美貌立马做了一女公关,五险一金齐全,具体工作是陪老板在酒桌上交际(这不就是标准交际花吗),促成签约能拿丰厚的提成。
她的烦恼呢,又是爱情。
我想问问,就这么活着的三个女人啊,有哪一个是我们熟悉的吗?
所以,这三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有,但是不典型。
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总结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理论: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人物不典型,正是观众纷纷大呼“不接地气”的首要原因。
因为咱们身边大部分人都没这么活着,咱们大部分一线城市老百姓,算得上幸福富裕的中产,即便手上握着一两套、两三套房产,出入开着大奔宝马,多少也都得受着经济能力的制约,为每个月的房贷算账,为职业发展的瓶颈焦虑,为孩子教育的内卷忧心,这才是城市中产真实的生存现状吧?
虽然剧里那些个玩乐吃喝咱们也没差体验,但那肯定不是生活的主线啊,如果你写的人物主线生活是这些,那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我们也有房有车有假期有存款有孩子,还不是要规矩上班看领导脸色?
你中产?
我社畜!
中产人群的生活可以写,但不能脱离地心引力,需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的规则。
每个阶级的人群终究都要见到生活对他的制约性。
你们以为冯小刚真不缺钱吗?
我跟你讲,我们缺的是小钱,到他们内份儿上,缺的都是大钱,这就是制约性。
尤珊珊的制约性如果不是经济,那也总要有吧,是什么呢?
你看到了吗?
金晨凭借美貌似乎一上来就得到了福利,从一个金丝雀奔向独立女性之路了,但是美貌也需要在一些情节中对这个人物产生反作用,出现了制约,那才是好的设计。
蓝盈莹在综艺中,我觉得戏还行啊,怎么到了这部里面完全不会演了呢?
演个飞扬跳脱的假小子,做作死了。
问题是否出在这个人物也太扁平太苍白了呢?
典型人物除了要具有独特性外,还应该具有复杂性。
你再看看剧中这些女人,戴小雨究竟是个什么性格特点,你说得上来吗?
她聪明细腻?
5年都不知道同居男友还没离婚?
她果敢坚毅?
投资饭店本来极不情愿,但被表妹拖着也就从了。
她温柔善良善解人意?
这一场,女朋友因为失恋犯了个错误,糟蹋了一条鱼,她破口大骂啊!
她又刚又倔很有骨气?
奶奶说她两句,她就搬走了,男友从挪威回来求她,她就跟他复合了一刚。
这不是人物的复杂性,这是编剧的混乱性。
我超级怀疑挂名的主编剧大概只开开会,这些很具体的烂戏根本都是实习生或者枪手写的吧!
真的真的太差了啊。
讲讲环境不典型,文艺理论告诉我们,典型环境,必须包含新事物、新现象和新的社会关系。
新事物新现象,倒是有!
在剧中,冯小刚拍了很多城市中产的新风尚,比如什么开野车、徒手攀岩、骑马,山路滑板……吃饭喝咖啡选的景也够漂亮,但新的社会关系呢?
编剧似乎完全不懂。
剧中来来回回只有一众富人们单一化的、不受正常生活逻辑制约的日子,她们生活的主体矛盾来来回回只有情感。
家庭主妇假遭“丈夫出轨”,“陪读女友”惨遇渣男抛弃。
我觉得主体内容不是不能写爱情,而是要写典型的爱情,置爱情关系(社会关系)于新的时代矛盾中。
我至今还记得《东爱》里写东京90年代初的爱情,赤名莉香对于永尾完治来说就是一个霓虹璀璨的滚滚红尘,他对她既爱又怕,既向往之又惧之。
莉香就是东京你懂吗?
里美却是乡愁。
当一个小镇青年还未完成自己的城市化转型,莉香这团烈火(代表大都市)却已一股脑儿砸下她珍贵而沉重的爱和责任。
完治选择里美,当然是合理的,我至今印象中,里美都是内敛、谨慎,虽有小心机,却带着小镇前现代的生命气息。
人物一以贯之的性格特点最终决定了爱情的走向,情感的波折也与发达都市的两面性相关联。
剧中人物的活动常常设于颇具都市代表性的空间中,比如写字楼、十字街头、街心花园、租的小公寓、商场…他们的爱情伤悲不仅仅是两个小小自我间的性情冲突,更多的是城市逻辑与城镇逻辑之间的不及相容。
这就是典型时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创作路子首先是对的,再加上戏剧铺陈也相当有功底,造就了一代经典,这小小的爱情在大大的城市中自然是好看且深邃的。
今日的北京已经远超当年的东京了,剧中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时髦劲儿是有了,但是这座城市中女人们的爱情困境呢?
为啥还是老一套。
这个有过婆媳问题,那个正在犯着主妇病。
剧中见到了新事物与新现象,但未见新的社会关系,新的情感矛盾。
本剧第二大问题,是国产剧的通病:叙事薄弱。
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大背景下,同时受俄国形式主义影响才得以正式确立。
理论指出,“故事”和“情节”是两个概念。
“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而“情节”是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表现。
故事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应该是“具有功能性的事件”,在影视专业中,这个术语就叫作“叙事目的”。
编剧在写一场戏时,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叙事目的”,然后再为人物设计具体的台词、编织具体的情节,让人物作演绎,为的是体现这个“叙事目的”。
我估计国产剧的“分场”(通常是定叙事目的)是署名编剧把的关,所以“叙事目的”这一块还挺明确的。
但为之设计的“情节”常常胡编乱造。
比如在这场金晨酒桌大战宋丹丹的戏中,宋丹丹演一个老牌女经纪人,为了演员的利益跟金晨的老板有争执。
这场戏的“叙事目的”是让金晨的工作能力受到老板(张绍刚)的肯定,同时又打消老板对她的邪念。
叙事目的明确,但是编剧编织的情节缺乏说服力。
面对宋丹丹演的娱乐圈“老江湖”,一个头天上班、从国外回来、压根儿还还不了解这个行业规则的女公关凭自己性情说上几句话,一个圈内腕儿级的大姐大居然就被说服了,合约就这么签下了。
观众只能凭感觉说一句“尬”。
观众说不清楚道理,但是观众的感觉从来出不了错。
再讲一个“乱编的情节”。
司梦的老公拒绝了一个女实习生留职,女实习生怀恨在心要整他,专门闯进老板与客户的宴席并在老板衬衫上留一个口红印。
叙事目的也是明确的,要做主妇这组家庭的矛盾。
但你看看执笔编剧想出来的烂招,冯小刚叔叔,你们公司实习生这么做得出来?
我待的公司实习生可都是见了老板紧张得话也说不出来。
这位实习生还长这样!
我靠这都谁嫩的造型啊?
烫渣女大波浪?
这形象绝比不是实习生啊,是实习生小姐。
如果编剧硬说,难道就没有厉害的实习生么,请倒回去看我吐槽的第一点,说明你这个人物没有典型性。
一次假的栽赃,就差点瓦解了一个家庭?
谁写的啊!
做个人吧!
金晨这个角色的情感复合也写得很糟糕,这场,就是一个结论,两人复合,又是戏剧目的没毛病。
但情节呢?
好的叙事就是要用情节的铺陈与堆积去呈现角色的性格与动机。
她到底喜欢这男人什么?
你要设计的呀!
原因不能就是流于表面的男人离婚了呀!
人的选择都要有内在逻辑的啊。
像现在这样处理,只能让观众觉得喔~她是为了钱,女人能有个房子住就是有依靠呗。
这执笔的编剧到底几岁啊?
毕业了么?!
这传递出来的三观正吗?
影视作品本质上应该是记叙文,要用描写来叙事,要观众通过角色的演绎自行得出结论。
现在满屏的国产电视剧,没有记叙文,篇篇都是说明文,每场戏都只有干巴巴的结论,全他妈用台词讲出来。
这能不让我这种中年女观众觉得是小屁孩写的戏吗?
只有概念,没有细节,没有细节正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
这部戏,说重了,就是中国的“白色电话片”。
说轻一点儿,连当年琼瑶被评论家批评的“三厅”电影都比不上。
中国即将进入21世纪的30年代,我不知道未来我们的儿孙辈儿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会不会说一句,中国21世纪2、30年代,现实主义作品已亡。
冯小刚曾经拍出过无比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他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电影界涌现出来的真正的现实主义大师。
到了今天,究竟是为何沦为令人不齿的“小时代”同款导演呢?
期待现实主义好作品终结这个可怕的“白色电话片”时代!
每次看到标榜女性主义的国产剧我都脑瓜子疼!
《北辙南辕》这阵容我觉得不看确实有点说不过去,虽然打开5分钟我就想骂娘了,但是本着不仔细看看没有立场骂人的态度,还是忍着看下去了,看到12集真的脑瓜子疼!
我们女的已经活得很不容易了,求求各位文艺创作者能不能饶了我们,不要再污名化女性友谊或者让我们996之余还要看着这种悬浮剧情生气了!
先来说说女性友谊这事儿。
我觉得大家是不是对于闺蜜情谊有什么误解,要不就非得算计着抢男人,要不就往你身上花钱不计成本。
成年人的世界哪儿有这么多慷慨?
因为是老乡就把你带在身边不离不弃?
因为看你有眼缘就愿意借你钱给你投资做生意?
因为旅游的时候一面之缘就往你家里送高级洗衣机?
开什么惊天宇宙国际霹雳大玩笑。
年轻貌美上亿身家的女投资人为什么要跟我做朋友?
且不说不同阶级的人是很难在一起产生友谊的,即使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拉开生活差距之后也是很难再维持友谊的,尤其是在同龄人之间。
不平等的友谊跟不平等的爱情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甚至比不平等的爱情来的还难。
更别说大家还要实打实面对面的一起做生意。
我就想说王珞丹那个角色是一天闲的吗?
公司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那么多的生意、应酬、朋友,还能围着这几个新认识的小姐妹瞎转?
图什么?
做慈善?
即使世间存在这种对朋友不计成本的慷慨,那真叫友谊吗?
火锅店那场戏,大善人尤珊珊一刻不闲的劝冯希分手,对面的小姐俩都看不下去了,冯希面儿上挂不住要跟尤珊珊绝交,我们的大善人干了什么?
说绝交可以,你先把这桌火锅账单结了吧!
然后冯希就哑火了!
尤大善人更得意了!
气的我想原地翻一个360度的跟头飞踹她俩!
这叫什么女性友谊?
仗着有俩钱臭得瑟什么啊?
即使你是为对方好,也得讲究点儿方式方法吧,成年人的世界里朋友间最大的尊重是保!
持!
距!
离!
好吗!
你一天吵吵吧火的叨叨别人的爱情劝人分手也就算了,这时候还拿一桌饭钱来威胁你的朋友,这就是你们眼中伟大的友谊是吗?
4个人投资开的店,只有冯希一个人忙前忙后,她可也是给了钱的股东呀!
尤珊珊倒也不算啥也没干,也没少出钱出力,但是看她使唤人那个劲儿真的太浑然天成了!
先是威胁冯希再找不着厨子就把她送新东方,开业当天完全在把冯希当使唤丫头。
自己风风火火的绝对女主,手上的花随时往冯希身上一扔……戴小雨的前男友从挪威追来北京,尤大善人又出面了,“只要我在这儿,你就不可能再伤害她!
”我就想问问你谁啊?
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吗?
怎么全世界都是你的呢?
什么你都说了算呢?
人家的事儿让人家自己处理成吗?
求着你出面干预了吗?
再看看我们人见人爱的鲍雪(没错,就是生活里也像打了鸡血的蓝盈莹女士演的那个角色),表姐已经明确说自己不想参与投资了,她背着表姐就入股了,还说是为了姐姐好。
这要是我妹我真的……不,我要有这样的妹妹我早被气死了。
尊重人,朋友们,划重点,先学会尊重人好吗!
即使是一个好到不行的决定,你也先学会尊重对方,让TA发挥点儿主观能动性好吗,求求了!
这不叫闺蜜情深,这叫没有分寸。
生活中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无论男女,都请你离TA远点儿。
成年人的感情不比上学的时候,你觉得是仗义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困扰。
包括送礼物,你有钱送别人贵重的,你也想想对方是否有能力还礼,即使你有钱你觉得无所谓,别人不一定有这个实力,如果朋友不能你来我往,只能单方面的赠与,那叫什么朋友?
我们女的再闺蜜情深又不是傻子!
再来看看里面的女性角色。
咱们用尤珊珊的视角来看这几个女孩儿。
司梦——一个在家里做不了主,非常爱唠叨的中产阶级家庭怨妇;冯希——一个给男朋友当了10年老妈子,打不醒的恋爱脑傻白甜;戴小雨——分手了不知道怎么想的还收了男朋友5万欧元分手费、面对不是自己菜的男的也能怡然自得利用对方当备胎挡箭牌的……美女;鲍雪好点儿,一个未来极有可能大红大紫的活泼开朗18线小活宝;而咱们的珊珊,有能力(除了饭局上总有她目前没展现别的能力),有故事(大二辍学结婚生子,离婚以后净身出户白手起家一夜暴富),极有钱(说是眼光毒辣稳准狠,不知道怎么个毒辣法儿),对前夫仗义,对朋友慷慨,在老情人面前又秒变小白兔的完美女孩儿。
关于一些女配角,目前只出现了一个没啥业务能力却非常不要脸的实习生,为了留在实习的公司,不惜使出一切手段,勾引上司,冲入公司饭局,还要假造跟上司滚床单的证据……无力吐槽。
前两天有个热搜叫#北辙南辕#的热搜有多真实,细数了一下剧里的男性角色有多真实可气,比如老公不让老婆干事业,在家专心当保姆;比如男博士耗了女朋友10年青春,还想坑女朋友的钱给自己买房子;比如男的没离婚还想追女朋友;比如吸血鬼儿子天天惦记着老妈的钱和房子……这些细节虽然刻板,但还是挺真实的。
只能说现实中的男人比这更过分的大有所在。
女性主义抬头的当下很多女孩儿意识到了自己也是可以有事业,有梦想,有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的,她们不用窝在家里当保姆,不用被最亲的人不当人,不用再忍气吞声默默付出;但是这个剧里所描写的,不是那些真正觉醒、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强的女孩儿。
剧里的女孩儿们住着昂贵的房子,开着豪车,身边有富裕的朋友天天带着自己吃喝玩乐分文不花,她们想投资朋友可以给她们借钱,她们想恋爱身边就会立刻出现优质新对象,她们靠着自己的美貌肆意妄为,还要四处哭诉自己在感情生活中遇到的波折,这些都是奢侈的烦恼。
如果你要用这些“奢侈的烦恼”来刻画女性如何自我觉醒,独立自强,来强调女性在社会,在家庭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磨难和痛苦,那既靠不住脚又难以引起共鸣,反而让某些男士觉得我们女的已经在社会、在网络、在舆论声中得到了福利和优待,却仍不知足。
李响去德国的前夜,在饭桌上高谈阔论自己美好的前景,在这个前景里有父母,有导师,有兄弟,有朋友,唯独没有冯希,冯希强颜欢笑的问“那我呢?
你的未来里有我吗?
”,李响当时的表情仿佛自己听到了一个来自远古一样遥不可及的问题。
只有那一刻,我跟冯希产生了共鸣。
所以你看,共鸣也是会发生的,如果你做的足够真实质朴。
大家一直在诟病《北辙南辕》很像《小时代》,但我真的想说,《小时代》好歹可以看成是一个幼稚的少女情怀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北辙南辕》还不如它,表面浮华,却还故作姿态,想抖机灵,又想告诉你一些人生的道理。
跟酒桌上的中年男性非要觉得自己有本事教育小姑娘一样无聊。
如果说这部剧真的告诉了我什么,那我想,只是告诉了我资本的力量。
名导下凡,明星堆砌,热门话题,大肆宣发,就可以成为平台S+级项目,连平台老板都亲自下凡客串,反过来想想真挺讽刺的,观众喜欢与否重要吗?
钱挣上就行了,抱团自嗨罢了。
我真的觉得,什么人干什么事儿,如果您打心眼儿里瞧不起年轻人,那就不要非挣年轻人的钱;如果您打心眼儿里瞧不起女人,那就不要非挣女人的钱。
您要真能挣上,那也确实是个人物,别怕被人戳脊梁骨就行。
先说戴小雨姥姥吧,她跟儿子的关系。
现实中就是真有这么清醒的老太太,她对儿子的感情也必然是复杂的,必然是爱恨交织的,自己亲生的孩子培养的如此自私,她内心的心酸和痛苦肯定是大于对对方的仇恨的。
然而在剧里,姥姥对她儿子完全就是一副对待仇人的冷漠,而不是理性和清醒。
以至于她跟儿子断绝关系时的那一段哭戏,我都有被尴尬到,因为实在是看不出她对儿子有任何感情,突然哭起来真是太突兀了。
再说说五个女主:尤珊珊:无所不能女菩萨。
很多人吐槽过了,就不细说了。
冯希:任劳任怨老妈子。
上一个情节还是她男友出国前憧憬着未来,却完全没有她,她问了句“那我呢”,她男朋友直接愣住 。
结果下一个情节就是她周到地给男友准备行李?
而这之间她的内心活动、情绪,完全没有。
简直莫名其妙的。
整个剧情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突兀,一点都不连贯。
戴小雨:第一次做公关,在饭桌上以她惊人的谈判能力帮公司赚了2000万。
在这场饭局中她表现出的高情商、会来事,跟她在别处的人设完全自相矛盾啊。
除了这场饭局,她还有哪里体现了情商高会来事吗?
并没有。
在姥姥家就更别说了,完全是一个相反的性格。
戴雪,一个一天到晚咋咋唬唬的小演员,想不出还有什么特点了。
综上所述,这部剧的人物形象根本立不起来,扁平化严重,毫无立体度。
里面的人物就像机器人一样,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角色表现,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这剧里的人都是平地冒出来的?
拍之前有人物小传有生平来源吗?
宝马大house大老板,国外国内随意飞,整天无所事事银行存款满额度,北欧风格的建筑,这都搁这搁这呢!
冯导您在上流社会呆久了以为那就是全世界?
拍就拍吧别打着奋斗砥砺前行这些皮,不割裂吗?
后面影视分级吧,有些不适合公放就专供资本圈内yy,自己跟自己玩,自己欣赏自己不香吗?
这是给我们平民百姓看的?
还是变相侮辱我们的?
还是拍出来激化社会矛盾的?
剧本我不懂,但要共鸣,唯有真实!
“这地段,这么大房子,看来你老公挺能赚啊。”这就是所谓的女性电视剧?哪个当代都市女性的生活是这样的啊,谁要去感受有钱人的痛苦啊。
这剧吧,是能划分观众阶级的。打星和真实社会阶级基本成正比。
导演是怎么选了一个这么没观众缘的主演阵容。
在水平线以上的剧
讲真,我以前挺讨厌冯裤子,无论是他春晚小品段子拼盘的贺岁剧,还是他无能狂怒的各式大炮谩骂,真挺招我烦的。可是,就是论事,这剧这个打分,我是真的不懂了。不是只有苦大仇深、筚路蓝缕才叫贴地气才叫不浮夸。北辙南辕的五朵金花或有钱或有闲或有钱有闲,比起大众有着好得多的生活品质。但是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七情六欲是能让我共情的。对我而言,这就是真实。
浮夸,不接地气,一群人疯狂贫了吧唧的,这是啥啊!
酒桌文化得到很好展现
郭敬明或成最大受益人,他终于能拍出跟国内一线导演相近水平的作品了。加一星给还可以的制作。
是预期太高了才会这么失望吧
熬过第一集无聊狗血的分手后,接下来集集有爆点,小钢炮这是把撕番位、数字演员都给讽刺了一遍,还有大小明星轮番出现,不足就是人物实在太多,不知道核心在讲什么
冯导,先吐为敬。
多看了几集后来打分,这个剧看似悬浮,其实都是现实。冯小刚就是要用“有钱人”来告诉你,有钱才进可攻退可守,没钱,啥也白搭。所以,家庭主妇想要获得另一半认可,经济独立。单亲妈妈想要受人尊敬,经济独立。被渣男辜负怎么绝地求生?经济独立。即使恋爱脑,最后的退守仍要经济独立。就冲这一点,我给这剧及格分。
四星吧,首先画面拍的真的美,电影的质感👍👍👍结局有点仓促,最后几集哭死我啦,老戏骨的演技真的是到位
看来打低分的都是爱看狗血爱情剧的人,但凡文艺色彩重点儿,剧情套路少点儿,人情味儿多点儿的剧,他们都看不懂
一颗星都多了。冯导的女性观真的可怕。
台词很冯导
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俗话说得确实挺好的。(好多耍小聪明的段落,宋丹丹演的花姐,黄渤演的演员,用途也太明显了,好无聊啊…
看了两集 感觉也没有那么差。。。男性角色现实的可怕。ps·黄渤真的演的毫无痕迹哈哈哈哈
编剧是不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知道什么是真实的职场和社会吗。
这么蠢的电视剧是冯小刚拍出来的,全员演技浮夸,用力过猛,广告植入让人恶心,编剧是活在天界么,这么不食人间烟火,还是说,人民群众只配看这些假大空。如果你想看都市魔幻悬浮大片,并且扛得住演员的十级尴尬演技,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