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颗星给演技,作为一名男生,这部电影拍的立场就偏向女生的那一侧,很多细节都解释的不到位。
一直渲染的女生那方很委屈,从第一次原谅,女生对爱自己的人就能做到埋冤,不满,耍脾气回家不看电影,在分手后面对朋友的迟到就口口声声回应不要紧啦,那我爱你你就可以这么残忍吗?
看球每次都没迟到,我看球在家看,迟什么到,迟不迟到你知道哦?
每次看球都有下雨吗?
下雨塞车我想的吗?
别因为一个人爱你疼你就不知道互相体谅。
2.最后亚当没采取安全措施是他的错误,但人家没有不负责,你怀孕了他就娶你,你还有意见了,嫌他幼稚?
他会负责你嫌弃他幼稚,你嫌弃他幼稚不想跟他结婚,你跟他在一起十年图个什么?
图开心+肉体开心?
想负责都要被女主叼,真是搞不懂了。
3.还有一次是亚当辞职没商量是他的错,你堕胎谁都不用商量?
岗位和人命你都衡量不出轻重你说个叼。
你别告诉我你在哭你也很难过,你自己养不起个小孩?
说白了就是不负责不尊重生命。
整部电影就是围绕着俩个都有犯错的年轻人在拍,却总显得只有男方是错的那样,还有很多细节就不说了,懒得码字,你这种电影只有渣男会对号入座,不过说白了,渣男看了你的电影还是照样渣,也只有足够自私的人才会全场拍手称快
原谅与被原谅——首先来说说这部电影本身......剧情普通,却写实。
平凡如你我。
演员眼缘不好,不喜欢周柏豪的剧,对他个人的片子,持差评。
整部剧,完全没有亮点。
那么,看什么呢?
看看电影中的你和我。
香港人还是比较喜欢拍这种小爱情的电影,通过描述爱人之间感情上细微的变化,思考两性相处之道。
如《志明与春娇》。
刚开始看香港爱情电影时,带着一种看日本爱情电影的好奇心,不过,生活节奏不同,爱人相处模式也必然不一样。
但,无论是香港人,还是日本人,都逃脱不了社会生活和工作带来的负面压力。
如Adam,越来越多的男性,对工作,对生活,对爱人,刻意地保持一种随意的心态。
这便是所谓的对自由的向往吧。
女人会说,男人就像个孩子。
他总是抓住机会出去玩:看球,喝酒,打牌,对战游戏;如果是运动的话,先赞一个。
难道是历史赋予男性社会责任之沉重的缘故,以致于男性拼了命地试图解放天性?
似乎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压抑感,他们迫不及待地想逃脱。
Adam与Eva代表了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男与女,或许你会与我一样,从电影中找到了你或者他(她)的影子,然后默默感伤......每一部影片都鼓励我们走出内心的困局,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在两性关系中迷失自我,臣服于时间留下的习惯。
世界越来越亲近,街头越来越热闹,而我们,越来越孤独。
于是,依偎取暖变成了爱情。
每当,卸下一身的疲惫,抱着温暖的咖啡,窝在沙发里,听着电影里柔软的音乐,我便真切地感受到我平日的浮躁。
说话语速永远不能放慢,提出问题必须立刻得到答案,生活步调不一致便一切乱套,小小的瑕疵也能引起情绪大幅度波动......我们想尝试得越来也多,好奇心、幸福感、责任感、原则性却越来越缺失。
看完整部剧,并没有感到暖心或放松;电影中 每一个人都生活得很失落,或者激进,或者空虚;对周遭的人,或者失望,或者苛求,或者厌烦。
此刻,我的心情非常不好。
原谅与被原谅,都是如此沉重。
或许等到我们熟悉了这世界的繁华,便可以回归平静,摆脱烦躁与不安,找到那个只属于自己的我。
看完《原谅他77次》,刚开始的感觉是,邱礼涛用叶念琛的手法拍了一部爱情版的死亡笔记。
故事的开头,周柏豪饰演的Adam和蔡卓妍饰演的Eva是一对拍拖逾十年的情侣,突如其来的“被分手”,让Adam惊慌失措。
在空窗期间,伤心的Adam,因为一次醉酒,被暗恋她的Mandy乘虚而入,然而,当回忆随着笔记本的文字汹涌袭来,Adam开始慢慢理解Eva分手的原因。
电影里面,有很多生活化的情节,那77次争吵的理由,很多情侣可能都体验过。
今天我想把电影题目“原谅”,“他”,“77次”分别拆开,尽量避开剧透,来谈谈这部电影。
1.关于“原谅”在电影里面,女主角Eva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很深刻,她说,“其实离开真的很难,尤其当原谅他已经成为了习惯。
”如果有看我公众号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我是《奇葩说》的忠实粉丝,在这个节目里面有很多关于爱情的辩题,有时候我会反复回播几遍,其中关于“原谅”的话题也不少:“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哪个更值得被原谅?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伴侣手刀逃跑,该不该原谅?
”当我们谈及“原谅”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的反应通常都是,必定有一方犯错,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想“原谅”。
细看电影里面的“原谅”,第一次是Eva和Adam相约一起看电影,是Eva期待很久的《东京物语》,虽然这个在电影里面没有直接提及,但细心的朋友可以在Eva写的文字里面找到,并且之后他们去日本,特地下榻小津安二郎曾经住过的旅馆,可以看出Eva其实很喜欢这部电影。
正因为对电影的期望很高,所以男友Adam的迟到,即使是有很合理的理由,在女生看来,都是一个“不可原谅”的过错。
一切都很普通,很生活化,对吗?
在现实中的约会,男生迟到,女生发脾气,男生解释,女生继续生气,男生再想尽一切办法哄女生欢喜…….同样的情节在我们的现实爱情世界里其实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但是让人最吊诡的是什么?
就是这部电影里面,我们只记得,一次又一次在消耗我们感情的所谓“原谅”,而没有收藏过每一分感动。
为什么在爱情里面,我们时刻想着怎样给对方扣分,而从来没有想过给对方加分?
试问一段只记得“原谅”过多少次的感情,可以走多远?
2.关于“他”在这部电影,被原谅的对象是“他”,不是“她”。
在一次访问里面,柏豪,阿Sa,还有李敏在讨论男女的爱情观差别,其中说到一个男女思维构造的差异。
举个例子,有时候男生在洗澡的时候把手机拿进浴室,女生就会开始想,他究竟有什么秘密藏在手机。
其实很有可能,他只是想在蹲马桶的时候听点有律动的音乐...他们还说到,男生的大脑就像一个云盘,里面的记忆删掉了,就没有了,不会再记得。
这里的比喻是说男生对生活很多小事,过去了就翻篇了,可以close file了。
但是女生更像一台电脑,里面还有一个专门收集感情垃圾的回收站,虽然在这个时刻,她选择原谅,选择自己消化那些因你而起的坏情绪,但是这些所有的记忆碎片,只是被暂时丢放在那个感情的回收站,说不定某一天她爆发的时候,就会把回收站里所有的记忆全部拿出来。
故事中的Ev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把和Adam生活中的所有负能量,不愉快,事无大小都通通记录在那个笔记本里面。
而最可怕的是,这些在男生眼里没有关联的过错,在女生眼里,全部都有关联。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条被转发得很火的帖子,正好印证了男女思维构造之差别:
让我想起了电影中,Adam因为给Eva递了一包“葡萄干”的饼干引发的争吵:Adam反驳,“你不是吃葡萄的吗,为什么不吃葡萄干?
”Eva,“我吃葡萄,不代表我喜欢吃葡萄干,我吃水果,但我不吃水果的加工品,你懂不懂啊?!!
”Adam再次反驳,“那你什么吃巧克力,你不如直接吃可可豆好了”……3.关于“77次”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真的很担心,因为过去已经出了一大堆类似的大玩数字梗的爱情题材,例如很久以前让白百合大火的《失恋33天》,还有前几年郑伊健和周秀娜的《分手100次》。
甚至在周柏豪早期的电影《爱情万岁》里面,由郑希怡饰演的角色也曾经设下这么一个规矩,让她的男友用不同方式求婚100次,她再接受。
其实究竟是33天,77次,亦或是100次也好,都不重要。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一开始,就给我们的感情设了限。
就好像我们在玩俄罗斯方块一样,无论你前期手速多快,眼神多正确,你心里知道,你总是会输的。
当你给你的爱情设了限,那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得到终点了。
77次的争拗,会慢慢耗尽我们的感情,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次超越我们底线的不忠,已经可以让感情彻底破裂。
看完电影,我在网上看了很多人写的影评,其中看到部分在为Adamb辩护的文章。
的确,如果只是日积月累的生活琐碎消磨掉我们恋爱的热情,有点显得我们的爱情太脆弱。
所以李敏在安排这77次过错的时候,特地把一个很“敏感”的过失放在了最后,这也成为了电影中男女主角第一次分手的导火线。
把那个“敏感”的过错安排在电影里面,很写实,很沉重,因为那在现实中就时有发生,在这里就不剧透了。
最后陈咏开曾经在辩论的时候提到这么一个观点,“人没有优点或缺点,人只有特点,当你把一个人的特点往好处看的时候,这是他的优点,而当你把一个人的特点往坏处看的时候,这又变成了他的缺点。
”电影的预告片里面有一句话,“爱情是一段迷失的旅程。
“很多时候,我们一开始看中的对方的优点,随着时间,可能慢慢都会变成缺点。
你以前觉得他性格很直,很单纯可爱,总是在你面前表露自己稚嫩的一面,但随着长大,你会慢慢地觉得他这样不成熟。
你以前觉得她温柔大方,安静贤良,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你觉得你的爱情世界总欠缺了一点什么,嗯,你突然渴望激情。
其实一段感情,总会进入平淡期,出现所谓的七年之痒,四年之痒。
有人提出一个假说,说人的细胞有记忆功能,可以纪录人的情绪,可以承载我们对身边这个伴侣的感觉。
所以,四年或者七年之后,当这些细胞开始逐一凋亡更替之后,我们便对这个人的感觉发生转变。
这个时候,内心有一只小魔鬼出来给自己开脱了,它揪着你的耳朵,跟你说,林子这么大,羽毛鲜亮的鸟这么多,应该及时行乐嘛!
何必难为自己,何必委屈自己!
《原谅他77次》很有诚意,特地为这部电影出了一首很好听的歌,《请你爱我》。
但我看完这部电影,想起戏中Eva曾经问过Adam一句话,“为什么你Day one 要追我?
”我脑海突然响起柏豪的一首歌,《还记得》。
“若你還記得當初 若你還記得那時候 怎樣認識 怎樣欣賞對方的美好 怎樣第一次約會 怎樣親吻他的額 就忘記恩怨 就跟他說吧 Keep going....”因为但正如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里面所说,“这个城市这么大,一旦走失了,就可能这辈子不会再见到了。
”所以,请珍惜眼前人。
通常我把电影分为“打死都要看”“有空看看也不错”“看咯,反正无聊”以及“看尼玛看”四个类别,来看这部之前,它在我心里的定位是“看咯,反正无聊”这一层,然而看完之后,我不禁感叹一声:“还好来看了。
”【关于Adam,“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永远在回避自己的问题”】 Eva无意间获得 一本“原谅他77次”的笔记本,Adam每伤她一次,她便记一账,跟商场积分换礼品一样,积够77次,兑换一个终极大奖——分手(嗯?
吵架不好好沟通记这些干嘛?
这设定真的没有圣母婊的嫌疑吗?
后面有讲)。
而被记了77次大过的Adam真的是罪大恶极的大反派吗?
并不见得,其实他已经比我身边很多男性朋友要做得好了,Adam是爱Eva的,起码他没有欺骗玩弄她的感情,他会在Eva抱怨他买错了饼干之后提出下楼再买(而不是只埋冤她矫情挑剔),他在气头上时会先考虑Eva的安危(而不是自顾自生气走掉),他也会哄她听她的话答应她的要求;在78项过错里,除了失恋酒后乱性、顶撞Eva爸爸及不戴套这三项较为严重之外,其他的都是情侣的日常吵架。
然而这才是最可怕的,原来结束一段感情并不需要什么大愁大恨,温水也能慢慢煮死一只青蛙。
Adam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而是源于他的幼稚——三十好几了还把父母离婚作为自己的伤口、还嚷嚷着“法律是我父母逼我读的”、还故意赌气激怒爸爸(翻一百次白眼);更是源于他的懦弱及自以为是——每次不愉快,Eva有向Adam表达自己的诉求,并没有表面圣母,背地里暗戳戳地记账,只是Adam永远都觉得自己没问题,永远都只是打马虎眼哄哄Eva,更不用说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对改变不良的现状有所作为了。
为什么他永远都觉得自己没问题?
你可以说这是本地区男人的大男子主义通病,也可以说这关乎于Adam的成长环境(中产阶级的独子,个性更为叛逆,更关注自我感受),然而最重要的,大概还是不够爱吧——即便到最后,他跪着求Eva原谅,也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他说自己没了Eva就不能活,而不是站在双方的立场上考虑这段感情、考虑Eva的感受。
他知道Eva是好女孩,他知道Eva爱自己,他也想和Eva结婚,但最可悲的是,他再爱也不过如此了——Eva爱他9分,他只爱Eva7分。
他们的感情从来就不是平等的,Eva处于弱势的那一方,Adam是有恃无恐被偏爱着的那一方。
Adam哪怕对Eva再多一分“肉紧”(粤语),他都会有所醒悟,然而Eva燃不起他心中的那团火,所以这一分的热度,不是下跪认错努力改正就能升上去的(说白了,Eva hold不住Adam,应了那句歌词,“足够令你怜悯,勾不起你的兴奋”),并非势均力敌的恋爱,注定两败俱伤。
因此,我不愿把Adam定义为渣男,只能说,他们花了十年时间,才认清彼此不适合。
【关于Eva,“离开真的很难,尤其当原谅已经成为习惯”】 Eva 的人设是“适合做老婆的好女孩”。
你说她作吧,哪个女孩不作,但整体来说,她是温柔的,懂事的,服从的,简称有点怂(也符合本地区大部分女孩的特性吧)。
明明已经气炸了,她还是会反思自己赌气跑掉不对(害Adam担心了);明明内心小剧场已经爆发,但只要Adam能平安回来,她选择一句话也不说;明明已经发现了很多不爽的小苗头,但也只敢不痛不痒地放放小技能,怒气值永远存不满吼不出一个大招。
这份懂事,真是让人心疼又生气,心疼她爱得那么小心翼翼永远优先考虑Adam的感受,又气她为什么要让自己受那么多委屈。
“离开真的很难,尤其当原谅他已经成为习惯”,Eva的这句台词,让人唏嘘不已。
所幸的是,即便再难,Eva还是做到了,当看到Eva不再半踢半吊着她的高跟鞋,而是索性整双脱掉的时候,她是真的解脱了(这个细节满分)。
这得感谢Mandy留在Adam家的隐形眼镜盒,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骆驼,也拯救了Eva。
其实这个笔记本,说矫情也挺矫情的,情侣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何必件件记录在案呢?
但说合理也蛮合理的,它不过是把我们心里抽象的伤痕具象化了,每一次争吵,每一次憋在心里的委屈,都足够在心里落下一条裂痕,然而裂痕无法抵消裂痕,裂痕只能叠加成为更大的裂痕,因此感情就这样从愈演愈深的沟壑里无声无息地流走了。
所以,趁一切还来得及,有效的沟通才是爱情的防腐剂,不要学Eva默默委屈又默默原谅(内心翻腾了一百遍对方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更不要学Adam,小问题觉得没问题,待小问题聚集成大问题却又无能为力。
写到结尾,想到李宗盛大叔的一句歌词: “若我们的爱情是错误,愿你我都没有白白受苦” 希望所有的Eva都能遇到10分爱自己的男孩,而所有的Adam也学会如何10分爱爱他的女孩。
今天是和男闺蜜去看了这部电影。
作为一个正在读大学,且很久没有爱情经历,但是体验过喜欢一个人时的那种小确幸,再看这部剧有些情节很能感同身受。
男主角的定位是大男孩,代表了我身边接触的大多数男生也就是男同学。
爱的真,和他们谈恋爱会刻骨铭心会很甜,可是某些随之而来的不踏实感,幼稚感……会让人一而再再而三对这段爱情产生质疑。
大多数女生只想要一个看得见的爱人和一个稳定的未来。
可是谁能知道,自己现在牵手的这个男人到底是不是可以依靠的那个人?
到底还需要多少时间陪他长大?
在他身上付出的青春和心思究竟值不值得?
有些时候长不大的男孩只想了自己的这边。
迟到,脾气冲,沾花惹草……对他们来说这些有何不可?
没触碰到底线,你忍了。
长不大的男孩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一个拥抱,不会看到你的付出,不知道珍惜你的好。
想想还真是可悲,用了大好时光培养了一个别人家的男朋友。
三生有幸的是他心里有你,在外面野花丛中流连忘返后回来找你。
不幸的是自始至终你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最后他甩一甩衣袖,把你留在原地。
一段爱情里信任真的很重要,当你们互相猜来猜去的时候,就分手吧。
找到了一个懂得体贴你呵护你的男朋友恭喜你。
如果找到了一个长不大的男朋友,个人看来,看看是否能确定自己在他心中的位置,如果你愿意等他长大,等他给你他许给你的未来,那么坚持下去。
可是若如电影里,原谅了77次,他说他错了,可是你能保证他真的不会再犯了吗?
结局本来没想通,后来觉得女主最后放弃了这段感情,没有第78次了。
伤害足够了,就请潇洒的离开吧。
所以,如果爱不在了,等不起了,一辈子不长,不要浪费时间了,因为我只想找一个彼此相爱且成熟的成年人一起携手走过此生啊。
愿你我能遇到一个成熟的爱人。
前几天看的,补个评论。
结果一不小心吐槽多了,就加个影评吧。
真的很一般,这么说,算是客气的了。
其中有个情节,女主带男主回家吃饭,回去之前跟男主说好,不要跟她爸爸吵架,不要跟老人家较劲,结果依然是吵的不可开交,完了回去女主还要给男主揉腿。
挺无聊的,一个男的连自己的父亲都不尊重,如此幼稚,非要在一个老人家面前来表现自我,的确是够自私的,够没品的。
也不知道女主是什么鬼,这都可以原谅。
女主父亲去世那天晚上,男主喝醉了酒,最需要他的时候,他竟然不在,后来竟然还能在一起滚床单,为他付出这么多,最后还打了一个孩子。
够奇葩。
然而最后人家说了几句好听的话就跟着人家回去了,若不是看见另外一个女孩留的隐形眼镜盒,怕是就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
真的是无聊至极啊,无聊至极。
完全是出于“好无聊啊去看电影吧”的动机去看的,其实故事是个没什么新意的炒冷饭的港味爱情片,我觉得Eva和Adam之间的争吵是每对情侣之间最正常不过的日常,Adam就像是生活中有点自傲又幼稚的男朋友,而Eva是温柔又敏感有点小矫情的女朋友,似乎所有的琐碎都会成为争吵的开始。
影片一开始就交代Eva分手Adam,再通过Eva的77次heartbeats笔记本插叙分手原因。
五年前一次下大雨,Eva在影院等待迟到的Adam,机缘巧合下发现的心跳快门这家店,机缘巧合遇到阿娇机缘巧合地买了这本本子,第一次记下他们之间的不愉快:Eva不喜欢迟到特别是看电影迟到,而Adam偏偏迟到了很久。
虽然不停解释因为大雨塞车没办法,但是Eva还是觉得他作为律师同行没有时间观念而且不重视自己,因为Adam看球赛就不迟到,根本就是没有把自己看得很重要。
Eva其实反映的就是在爱情里管着男朋友又无限宠爱他无限原谅他的女孩子,Adam辞工去当拳击教练不和Eva商量,美其名曰“你肯定不会同意”;背着Eva和学生聊天的时候偷笑,被追问反倒恼羞成怒认为女朋友不信任自己;情人节和其他女生去看电影,Eva看到票的时候心碎得无以复加;不带套记错安全期惹Eva不高兴,Adam却说要是怀孕那就结婚啊,遭到Eva冷笑的回答。
很多小事情其实都不能构成他们最后分手的理由,但是很多小事情的堆积却会成为分手的导火线。
在观影过程中,我不禁会想到之前大热的春娇救志明,影片最后志明当众一首live加浪漫告白终于追回春娇迎来happy ending。
而当77次里Adam也在Eva朋友的婚礼上当众告白,我其实有点失望,感觉又是这样的结局真的很尿性。
Adam说Eva教会他爱(Adam骄傲的性格让他很难大庭广众对Eva讲出“爱”这个字,这里的细节演得真的很细腻),但我觉得他只是离不开Eva温柔的包容和忍耐。
张志明和张智思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一个是浪子回头一个是死性不改。
影片最后,Eva在发现Mandy留下的隐形眼镜盒后毅然选择离开说实在我真的觉得她才真正为自己活了一次。
第77次分手的理由是她默默流掉了和Adam的孩子,这本来就够伤了,但她还是那么心软被十年感情动摇当时就原谅了Adam,看的这里真的很心疼,生活中肯定很多“吕慧心们”,也许男朋友就是“张智思们”,不免唏嘘。
每个女生都不应该给别人一次又一次伤害自己的机会。
影片中细节处理我觉得特别满意,比如Eva在律师楼里穿高跟鞋状态的变化,再比如故事最后耐人寻味的快门声,都像在有意无意透露很多信息。
还有Eva参加婚礼之前不回家的那晚都很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最后,想借用吴业坤一首歌的歌词结尾:相爱并非讲求付出有几多,希望每个Eva都能遇见你的注定,用力爱过才不枉此生。
这部电影一开始就让我想到《十二夜》也让我想到《春娇救志明》港片爱情剧的风格和感受还是蛮具有一致性的而那种触动让我想写点什么又不知道该如何合适的表情达意我有一种状态是看过的电影/书/话剧听过的音乐去旅行过的地方跟别人交谈过的内容只要这个时间过去之后就都不在记得当时的情节和细节不记得当时说过什么话不记得旋律和路名停留的只有感觉我当时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是可以被命名的还是茫然的想来我做过Adam也做过Eva我猎奇。
不懂事。
没有责任感。
任性。
脆弱。
逞强。
不懂爱。
也包容。
隐忍。
迁就。
敏感。
矫情。
决绝。
反复。
我真心实意的爱过别人也被别人真切的爱过而现在想来一切都变得很模糊这些年来一直困扰的事情/还要不要去等待或追寻所谓的“真爱” 还是不在追寻。
就在等待的路上吗。
还是根本。
就不存在绝对的“真爱”呢究竟该如何去定义呢/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喜欢的人都不是所谓“适合”我们的人的时候我选甜蜜又痛苦还是平淡又踏实Eva选了Shutter放弃了爱过十年的Adam还是在Eva没有原谅的那不是第78而是第77次里她已经不再爱了而即使有了那原谅的第77次会不会还是你来重蹈我覆辙的结局呢//其实爱与被爱一样可悲/昨晚看过的电影今天起来想要写影评的时候里面让我触动的情节和台词已经忘的7788了我不知道如何命名也没有琐碎支撑就聊聊在自己身上的投射吧这些事物存在的意义不就是让我们从它们上面看到自己吗
为什么是77次呢?
因为7次太少,70个7次太多。
男主的中文名叫张智思,粤语读音就很像张自私,其实说的没错,他这个人是挺自私的,又幼稚,又不上进,连他的朋友都说他有这个女朋友真的很赚到。
全程下来特别心疼Eva,尤其是第77次的时候。
其实女主伤心的事情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恋爱中的女生通过这些小事就会放大到对这个人和这段关系的重新认识,很多事情确实能反映出来两个人适不适合继续交往下去。
改变Eva的书店老板娘身上发生的事也有个亮点,反正让人很惊讶的。
电影的叙事手法也很好,最后的结局也是出人意料,非常值得看,不管是恋爱中的情侣还是万年单身汪还是分手后回归单身的朋友都能有不同的体会。
邱礼涛这次采用了叶念琛爱情片的结局,影片结束前的几分钟先带来一段众望所归的happy ending,然后最后几十秒的镜头把既定的人设像巴黎铁塔一样反转再反转。
这手法让人不禁想起《独家试爱》我们等Alex花了一部电影的时间沉淀下来,最后一刻才发现原来一直没有沉淀下来的是Stephy,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在感情上也如出一辙。
相信很多观众也感受到最后导演对Eva最后的出轨作出暗讽的铺垫;结局的开张铺垫在黄秋生从前期疯狂撩妹的形象变成最后吐出老婆一年期开始出轨的落泪铁汉,这种强烈的反差感给开放的结局埋下了开放的伏笔,或许荧幕里看似渣男的黄秋生已经原谅她老婆77次。
镜头回到Eva开车送快门赶飞机的时刻,当快门错过的航班飞走的时候快门一句意味深长的“错过左哩一班,仲有下一班”,镜头给到两双含情对视的眼神,没错,Eva感情的下一班就在眼前。
镜头再回到最后东窗事发第二天Eva穿着伴娘裙出走,回到了没有结业的心动快门,诡异地给了一个伤心欲绝的女性抱着一本原谅他77次的日志,这仿佛是一个诅咒,或许踏进心动快门的恋人,都会不断重演同一个结局。
快门没有结业,意味着快门并没有搭上航班飞走,然而当晚Eva并没有回家(剧情有提及Eva妈妈抱怨她一夜未归)Eva当天晚上和快门会否就是原谅“她”77次故事的开端呢?
就如《已是香港明日》或许一个晚上改变了一切,或许一切还只是回到原点。
心动快门店铺桌子上放着Eva送给Heartbeat的头盔与快门说“已经不能交给她”的话同样令人遐想连连。
或许Eva没有错,因为她印证了Heartbeat那句“原谅他77次是正常人可以忍耐的极限”;或许这个残酷的现实会比温情窝心的结局会来得更加彻底。
1000个观众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结局究竟怎样就交给大家自己思考了,邱礼涛这次采用阔别了10年的叶念琛式结局可谓情怀与惊喜同在。
﹋﹊﹋﹊﹋﹊﹋﹊﹋﹊﹋﹊﹋﹊﹋﹊﹋﹊﹋﹊﹋﹊﹋﹊﹋﹊﹋﹊﹋﹊﹋﹊﹋﹊﹋﹊﹋﹊﹋﹊﹋﹊﹋﹊(我是分割线)很感谢你们分享了自己理解。
只有自己能界定感情上的对与错,只有自己才能知道能不能原谅对方第78次。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对结局的猜想;对于这种开放式结局的分析,或许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感情观的写照。
爱情的伤疤展示出的残酷一面,往往是恋人们不肯面对却又是最纯粹的结局。
男主角的性格不值得被原谅任何一次,周柏豪的颜值和身材值得被原谅一辈子。
家里有些跟电影相关的摆设,墙上挂着《迷魂记》的海报,偶尔两人也会一起看电影,但他们一点都不像会喜欢小津安二郎的样子,而且还到他的创作之地打卡,不过看小津都能迟到的人,的确无法原谅!根据一本笔记本的内容构成了很多插叙,全程手持摄影延续了二人的紧张关系,毕竟感情生活从来都不是平稳的。Mandy算是可怜人,爱上了一个不可能的人,甚至爱到没有自我,所幸最后舍得放手,Eva也是,真正放不下的居然只有Adam,可是跑到别人的婚礼上求复合这件事实在是荒唐。有些镜头非常诡异,莫名其妙就会突然出现一个主观视点,有时还把摄影机放在笔记本和手机上来拍,更离谱的是放在门上往下拍Eva开门,摄影师都怎么想的……
很香港呀,评论区的第一篇比电影都精彩!
连着看两天港片,最大的感想是志明春娇系列红是有原因的。(三颗星全部给撅嘴的阿sa)
看到波米评分不低特意跑去看看,果然算对味。离开他真的好难,尤其当原谅他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男欢女爱日常琐碎,this is what it feels like,婚礼段落删去更好。
为童颜的阿sa加一星!!吐槽一下阿娇的造型令人无语。。。
一段关系中最让人不开心的记忆能写成一本书,那这段关系真的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男女主的互动没有特别感动的点,毕竟都是不愉快的记忆占大多数,中间第三者插足的那位反倒让我挺关注的。
香港年轻女演员只剩下蔡卓妍这种水准的撑场面了么,哭戏都做作的好像眼药水点了很久。有志明与春娇为什么还要有这部?蔡卓妍换郑秀文,诗雅换杨千嬅,大概是最合理的组合,当然可能是5-8年前的她们。
我说不懂为何要原谅77次,朋友说因为智障啊,可是爱情中不都是智障吗?阿sa演技一般,但保养真的很厉害,36岁了还能嘟嘴嘟得那么有少女感,服!!
十年的感情就像不合脚的高跟鞋,你弃之敝屣,我削足适履。每一次暧昧的笑意、迟到的约会、摆出的冷脸,都将它推得更远;每一次磕到的沙发、收下的薄礼、独吞的委屈,都是我的不死心。我用笔记下原谅你的痕迹,却迷失在与你分岔的街区。不是你终结了爱情,只是我的双脚血肉模糊,无法陪你走完剩下的路。
为什么要把客厅弄得像咖啡馆。
你唔知会有几爱一个人,先会原谅他77次,一次以后会有阴影。更何况系77次。
做吴妈粉真是可怜啊,为了两分钟出镜,代价略大。但吴妈真是好认真,两分钟出镜表演也好认真。
连惠英红的演技在里面都不怎么样
终于上映啦!三点五星啦,细节蛮戳心的
阿嬌有前度,阿sa也有原谅他77次了。喜欢这类型爱情细节度还原度非常好的港产电影。表白孖女。
两个神经病
sa这么多年经常在电影里嘟嘴,谁想到如今还是不违和。不知怎么回事,女孩在爱情中底线经常很模棱两可,原谅之后自己感动自己却又带着不甘心。这结局是好的。在别人婚礼上做这些事说明还是自私不成熟。
无论是从演员,编剧,导演都非常完美。现在的阿 Sa 越来越有女人味了,耐看!最后还是一个开放式结局,Very good!
男孩比女孩更晚成熟,生理与心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