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是亚洲最高片酬演员,拍过很多戏。
李连杰大多数的电影都是一个由始至终十分狠毒的角色,如《黑侠》《宇宙通缉令》。
但是这部电影违背了我们对李连杰的客观认知。
他饰演了一个十分具有人性位的角色,对于李连杰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在分析电影前,先看看导演。
路易斯·莱特里尔,在指导本片前有《玩命速递》执导这种动作大片的经验。
也延续了爽快,拳拳到肉的打斗的风格。
当然,由于李连杰参演,再打斗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中国功夫的原素。
而丹尼在打斗外他是一个任人摆布的“狗”,完全没有个人意志可言打开锁后才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愤怒,打斗,甚至是杀谋。
注意,电影里丹尼看见了广告上的钢琴是丹尼开始有自己意识的时候。
他一直希望拥有自己的钢琴,即便是自己老板反对。
这也让观看者产生了一个疑问:钢琴和丹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钢琴代表了丹尼的救赎,钢琴就是丹尼的第一道光。
和佛理曼想遇后,丹尼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庭,也找到了自己家庭的真相,也慢慢的找回来真正的自己,找到了世界的美好。
到了和老板的最后斗争中,丹尼人性的转化达到了高潮,丹尼的自我革新是否成功?
是否再一次丧失人性杀人?
从他那愤怒的表情中我们无法辨别。
最后,他抑制了他的怒火,事实证明,丹尼的自我革新是有效的。
在所有电影当中,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有用处。
但这里有一个细节没有用到。
直接导致电影被认为草草收场。
老板上楼了,那你这帮小弟到最后怎么了?
电影当中没有说明,这是电影中的一大问题,到最后事情这么发展呢,也完全没有交代,草草收场。
虽然说电影主要是说明丹尼心灵革新以及内心重从“狼犬”到富有人性的人,但也应该要交代吧?
为什么费里曼饰演的角色设置成盲人?
其实这样更加好的表达效果,虽然看不见但是对世界有清醒的认知,通过声音了解他人,就像他可以通过钢琴生了解丹尼。
看看运镜方面,其实也是很好莱坞式的,也没有什么创新。
举个例子:
以一个人物开场
然后后将镜头给另外一个人物
然后再给另一个人物
最后交代人物位置关系这部电影主要也是探讨人性为主,动作戏比较少。
这部电影也是对李连杰的一个大挑战,感情戏多了,人物内心表达有多了,李连杰的演技也过关,整体来说是一部很常规的好莱坞电影。
在评论之前,我很烦恼评分的问题。
在评分之前,我很烦恼标题的问题。
首先我来说说对于难以评分的原因。
这是我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无意看到的一部电影。
之前听说过这部电影,有许多关于李连杰的传闻,什么卖身外国当狗啊,李连杰侮辱国人啊,等等这些负面的消息。
但我也要多少袒护一些,也有听说过,是因为李连杰夫人的从商失败,导致了李连杰签下了一大笔的电影。
这些无论如何也不怎么容易考证了,何况我们看的只是这一部电影而已。
开始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如果按星级来说,我是抱着2星的心态看的。
仅仅开头来说,的确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动作片。
几乎之后"get'em" “哼哼哈嘿”一类的声音。
然后打斗的镜头也非常符合片名"Danny The Dog"。
也许此时的2星是没错的。
当然电影的前四分之一都几乎如此。
直到后来剧情发生了转折,Danny的老板死了。
嗯... 当时应该是死了。
Danny融入了钢琴调琴师一家,剧情才发生了巨大转变。
就不单是狗与人之间的打斗来说,加一分。
那之后,Danny就与钢琴调琴师Sam一家两口开始了既萌又幸福而且朦胧略带基情的复杂生活。
后来Sam教Danny正确的世界观,如何生活,如上这些镜头也是挺温馨的。
对我个人来说,Danny在超市试帽子的那段镜头足以给这部电影加上整整一分!
因为这是我看过李连杰所有电影里最萌的一幕!
其实要求中国武打巨星如此,也是多不容易的事情呢。
对于这部电影的真实性,多多少少有些漏洞。
Danny从小跟着他的那个变态叔叔长大,根本没有跟许多外人接触过。
即使接触了,也都是他叔叔的部下,并不会给他好脸色更不会教他点儿什么。
那么Danny就靠着那一本ABCDEFG的幼儿教科书说出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想每个国人都应该反省自愧了吧。
还有那个盲人钢琴调琴师Sam,我要强调的是盲人。
您在这部电影里可是盲人,不是先知啊。
你怎么知道Danny脖子上挂着个皮链子?
你怎么砸他叔叔的头砸的那么准还能淡定的说一句shut the fxxk up?
但这些事真正发生在Sam身上,还是比较可信的。
至少比起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可信多了。
还有一些比较小的漏洞,比如为何不直击要害等等.. 这样的镜头在很多电影里都有,特别是动作片。
都是为了电影的延续性,对于这个来说,我相信应该不足为奇并且已经习惯了。
但是拥有众多如上的镜头的电影,绝对称之不上一部用心做出来的电影。
最后略带感人的结尾,也不过是剧本发展演员正常发挥罢了。
对于以上的缺点,实在是无法给到4星。
至于整个电影中Danny的感情变化,是很值得讨论并且有趣的。
其实大多数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应该觉得Danny的感情变化很直白并且明了,但是有些镜头还是很有意思的。
有意思到我不能给这部电影打2星。
比如Danny和Victoria的爱情。
我觉得在最后Danny和他叔叔决斗的时候,在他叔叔扔掉手枪之前,直到他扔掉之前我都还一直觉得Victoria会一跃而出替Danny挡住一枪,然后Danny了解了他。
不过这样也许太俗了,剧本并没有如此做。
回到Danny和Victoria的感情的讨论。
电影中有许多跟主剧情无关的镜头,关于他们俩的。
比如Victoria第一次吻Danny,Danny对Sam说“很甜,很舒服。
”这Danny是个不善于表达并且智商不发达的人,如果是个正常人,那么喜欢就是喜欢嘛。
这是Danny方面的默认。
Victoria方面,除了那第一次吻,更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如果说第一次吻脸颊代表友好、亲切的话,那么第二次跟第三次我相信会有质的升华。
还有更多,Victoria对Danny的担忧,Danny濒死的慌忙,帮助Danny的热心...许多美剧证明,这是两人爱情的开始。
至于为什么Danny最后没有给Sam当一个他中意的女婿呢,我们可以从结尾得知。
结尾是Danny和Sam去看Victoria的万人钢琴演奏会。
这件事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多次做伏笔,最后果然当做压轴镜头来使用。
当Victoria说完她短暂的对白,Danny明白之后,就陷入了两人的深情。
最后Danny哭了。
我感觉影片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Danny由一个温馨的家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庭,并且思念自己的母亲,感动的、复杂的眼泪。
但是这眼泪流出的前提是什么?
当然是Sam并没有告诉Danny爱情是什么,没有告诉他为什么Victoria如此重视他,更没有告诉Danny的是,如何表达真正发自内心的爱。
这也反映了主题“Danny The Dog”为何不是“Danny The Man”。
如果影片主题是后者的话,那么这也许是个2星的动作爱情片,并且Sam在剧终是报上了孙子。
如此看来,那一个由2星升级到3星的原因,原来是影片本身的一个不经意的成就:狗之爱。
电影的主题非常清晰明了,讲述的是人性和爱的回归!
我就无法理解某些人所谓的爱国imdb 上都对李连杰的表演给予不错的评价,丝毫没有你们所谓的歧视感!!
人自卑惯了就是受害者心理,觉得什么事都在针对自己,想必你们也特别喜欢看国外的论坛对中国的各种事件和习俗的评价吧!!
归根溯源就是你们始终是弱国心态
老外应该还算爱看这部电影,因为打戏比较满足他们的胃口。
不过中国人看着就没什么兴奋点了,一贯的李式风格。
我想李连杰的功夫电影是看一部少一部,一部不如一部了。
剧本实在粗套的要命,好不容易可以和Morgan Freeman合作,可惜啊。
此片李连杰的形象让东方人看着不太舒服,这样形象的角色最好还是拒绝吧。
曾见看过一期《鲁豫有约》,约的是李连杰。
沧桑,疙瘩,皱纹,这张脸和那个少林寺小和尚还有幽默捣蛋的黄飞鸿实在差别很大。
然而人终归会老的,李连杰老了还是很帅,只是他的老,多了一份好莱坞的世态炎凉,多了一份好莱坞的你死我活。
采访中,前一秒还在绘声绘色的讲述某个老外A如何如何指高气昂,后一秒又突然板下脸孔,讲述A如何如何向他低三下四,摇尾乞怜。
变化原因只有一个,东方小子JEKE LEE的票房收入。
好莱坞就是这么现实,人人脸都变的很快了,快的让人难以接受,快的让人恶心。
但是,再艰难,LEE也活下来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个人的经历会影响他的表演。
就像DANNY这个角色,他是一个从小被圈养的“DOG”,他没有思想,或者说思想很单纯,单纯的人,眼睛是清澈的,是发自内心的。
然而,帅气的LEE的眼睛里,似乎看不到一丝纯真,因为他经历了太多了,回不去了,对一个其实演技并不是很好的演员来说,个人经历往往决定了角色成功与否。
很多年轻时候就很成功的演员,到了中年,其实会很难突破,偶像派不想做了,风流小子也耍不起来了,那就来点深沉的吧,来点思想的吧,来点突破的吧,可惜,这很难,这样的演员,除了LEE,还有周星驰。
实在可惜。
MONGEN FREEMAN 的表演稳笃笃的,虽然说好演员靠眼睛来演,但黑老大戴着墨镜还是感觉不错,只不过,他也老了呢。
和1994年《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个什么都能办到的瑞德相比,脸上的黑点点多了好多,想想,14年了,谁会不老呢?
这张海报在国内被禁掉,说是过于暴力且有妨害人权之说,取而代之的是下面这个毫无新意,甚至会与某些普通黑帮片混淆的这张,其色彩跟人物下面的黑影都像极了六七十年代西方漫画的封面风格,不过总算一次看到了影片三位主角,其中我们最睿智的Morgan Freeman这次化身作盲人调音师,西方和东方这点倒是想像,失掉某一种感观的人总会在其他方面有着远胜常人的敏锐,而这个方面恰恰容易多在精神引导上...本片最大的噱头是把人当狗养起来,让他除了替主效命,就无其他功用,而这些命令多半是残忍的直指人命,就像海报下端的一滩血,打斗场面是我看过电影中最惨烈的一部分,即使是现实生活中肯定存在的,我也曾在Brad Pitt主演的《Snatch》目睹过英国疯狂的地下黑拳俱乐部也比不上这丝毫的血腥,不把人至于死地誓不罢休完全套用一千多年前古罗马角斗士的架势。
Morgan Freeman总是摆不脱一副循循善诱而又心思缜密的智者形象,他无疑是Danny成功回忆往昔并逃脱血腥命运的关键,这个黑大汉足足比我们的Jet Lee高了一个头还多,却是那么情感丰富,影片结尾他拼命制止住Danny因杀母之恨而想一拳击毙他主人的行为,终于没让我们再次看到《七宗罪》中的遗憾场景,Brad Pitt因失妻之痛冲混头脑,虽然还是这位大叔急切地从旁提醒,如果他扣动扳机,意味着什么,但子弹最终还是飞出击中变态杀人狂的脑袋,从而也完美的犯下七宗罪。
那么《狼犬丹尼》还是给我们留下脉脉温情的感动,虽然温馨的场面实在是不够看...字幕打出来才发现是Luc Besson的片子,后知后觉,仔细回想那样的场面也却符合他的风格。
骂这是烂片和暴力的人都是自己看不懂瞎嚷嚷的。
这部电影动作只是基础,暴力只是衬托,温情才是根本,看不见温情改变了一个野兽重新做人的观众,都是用眼睛看电影。
但是电影,应该是用心去看的。
如果不是被后来的人关心帮助,被琴美妙的声音感动,他不会知道外面世界原来如此美好,除了打杀还有温暖,于是回归了正路。
眼睛只是窗户,心灵才是看懂电影的关键。
差评。
真是受不了,李连杰怎么会演一条狗。
大侠怎么会出演这样的角色?
这是别人的一条狗啊,演外国人的一条狗更让人受不了。
李连杰是不是黔驴技穷了?
真是生气。
你能想象施瓦辛格、史泰龙、蝙蝠侠、钢铁侠去演一条狗吗?
来到中国电影里演一条狗?
还套着项圈?
像狗一样吃饭,像狗一样残暴,像狗一样被主人骂。
住在阴暗的地下室,铁笼子里,打架的时候放出来。
这么敏感的角色,竟然李连杰去演了。
他可是千万人心中的动作明星啊。
你就算演个跑龙套的,演个送快递的,演个路人甲也好,起码不丢身份啊。
或者演个大反派,大boss,抢劫银行,岁月神偷啊,反正演个有本事的人也好。
真心接受不了这样的角色定位。
Martial artist Jet Li is famous for his elegant and artistic fight style. But in this martial arts film, Li becomes much more gritty, ruthless and brutal. He has to resort to everything he can get in order to survive. Therefore, this film is the most intense, ferocious and cringing film ever played by Li.
这是李连杰最不一样的电影。
也是最喜欢的。
不光有打斗,更重要的是表现出的人性。
我想,作为一个演员,能和摩根弗里曼配戏,是一辈子的荣耀吧。
当然,作为老板的恶心,未免命也太大了点。
每一次都死不了。
而且,丹尼逃走后,依着他以前收租的人脉,会找不到丹尼在哪,我不信。
当然,这并不能否认,这还是一个另辟蹊径的电影。
首先,李连杰的文戏多了,不光是打斗。
更增加了内心的感觉。
他的表情,他作为一个从小就受尽虐待的人,那种恐惧,惧怕和陌生人交流的感觉,都拿捏的挺到位的。
英语也比刚开始说的好多了。
李说,欧洲要是让我相信一个人,那就是吕克贝松。
他的存在就像斯皮尔伯格在好莱坞一样的感觉。
嗯..有寓意...
记得这部电影的海报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想想真是觉得可笑 又是一帮所谓的爱国人士。。。具体的情节记不清了 但是喜欢李连杰和摩根弗里曼在里面的演技
曾因海报的缘故在国内电影圈引起过争议,后来有了现在这一张,题外话。一脉相承的是弗里曼的传教士般的形象,在众多李连杰的作品中少有的温馨与人性注入。
一个关于项圈与钢琴的故事
老外就是对亚洲人又看不起,又怕有功夫。
以前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总以为李连杰的造型是一种侮辱,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个演员的突破。这电影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人性。
狗人星的反叛,Massive Attack的原声很赞
李连杰零片酬演的一部电影,很有寓意,这么棒的一部电影评分这么低是我没有想到的
可惜杰哥老了点,没啥cp感啊!看着跟哥儿俩似的。擂台那老板长得挺带感的
李连杰算是有点进步
直接看到无语。。。凝噎==
转型的Jet,超越单纯的打杀,融入了人性的思考. PS 不知为啥KC总给人一种很亲近的感觉
说是李连杰打戏很精彩的那一段看了,还行。其他,略过了。
李连杰打的最凶狠的一部电影,也是被批判最多的电影,不过我觉得李连杰演的很好,也没有什么侮辱。
这个片子实在是有点让人失望。
仿佛就是武打明星的人生,因为一身武艺,所以看客们希望他是黄飞鸿、方世玉、狼犬丹尼,甚至接受不了他打星之外的角色。可是他自己想要的,或许是一部钢琴。
Jet Li's best film
其实在吕克贝松的故事创作中,丹尼/尼基塔/莱昂/贞德……身上的共性都是,家庭/情感因素指引着主人公从「非人」回归人性,当然这种普世价值之下的温情主义依旧非常可疑,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培养)丹尼兽性的那种人性之丑恶才是主流,放在如今的环境下,没有任何华人(甚至亚裔)演员会接受丹尼这个角色。
李连杰居然演绎一只低贱的狗。里面的香草味冰淇淋很像【男根】,而且还示范舔着吃……
虽然有贬低中国人的嫌疑,但还是有很大的可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