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

主演:贾小军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剧照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2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3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4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5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6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3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4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5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6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7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8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9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20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剧情介绍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如果跨越时空在中国山川河流之间遨游一次, 我们能看到什么? 跟随《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脚步, 她逆流时间而上到达35亿年前的中国区域,看植物从海洋细胞开始爬上陆地,从匍匐在地到站立起来,进化出种子,绽放开花朵,打造一个郁郁葱葱的植物天堂; 她去到森林之中,看一棵茶苗经历百年长成参天茶树,看一棵竹子在地下攻城略地长出一片竹林,看林中野果被人摘下成为盘中之餐,看秘境野草被涂在伤口之上被人珍惜; 她去到广阔平原间,看一株大豆被人发掘出她的种子,看一种杂草演化扩张到处处稻田,看遍地花朵被人捧起装点成家; 她去到城市之中,看一片叶子被蚕咀嚼织出华丽篇章,看园林之中植物带人重返自然; 她去到高山之巅,荒漠深处,沉入水底…… 看到人类一直被植物环绕, 植物的身影无所不在。 中国以三万多种植物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三,《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选取其中21科28种植物,汇聚2...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若影若线阿黛尔的生活天使降临到了我身边!OVA生死密电致我们甜甜的小美满僵尸国度第四季许你浮生若梦似是而非的我们嘻哈四重奏第四季旅馆恋曲这都不是事儿之大“师”驾到福音合唱团小光匹夫卿何薄命之羔羊少女美国队长3夏日秘密第二季昼夜不停矿哥矿嫂的平凡生活临界天下山地自行车之旅假面骑士加布大侦探波洛第九季沙尘暴拳王阿里雀圣超时空猎杀爆笑虫子之冒险岛大电影江山风雨情从头再来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长篇影评

 1 ) 概览

1、总体概览历史沿革。

2.水稻。

最后的杂草稻是敢于牺牲自我的勇士。

3.水果。

中国的猕猴桃到新西兰。

柑橘家族的杂交。

新疆600年苹果王。

桃子的祖先雅鲁藏布江的光核桃。

4.茶树。

云南锦绣茶祖。

英国坦克里的茶炉。

全世界30亿人饮茶。

5.竹子。

一片竹林只是地表根茎的分支,竹简,竹煌羽化,竹子开花即死亡。

6.桑树。

7大豆。

唐代鉴真和尚东渡传播大豆。

美国田纳西州马丁市大豆节,大豆花粉少和蜜蜂的配合。

8.本草。

银杏果,喜马拉雅4000米雪线,塔黄开花到两米,石斛,马达加斯加疟疾靠黄花蒿的青蒿素。

9.园林。

千年莲子可开花,佛教传说西方极乐世界长满莲花,兰花,宋朝兰花画作,梅花,不屈的精神,空心煤树可开花,劈梅,菊花,北海公园皇家养育菊花,品种和手艺。

10.花卉。

高黎贡山的大树杜鹃,蓝色花朵的绿绒蒿,斗南花市的交易,蜀葵最早传播到西方,

 2 ) 茶树

中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东麓,印度洋吹来季风,带来雨水(躲过寒流袭击,成为许多植物发源地),茶树起源地

茶树(山茶科 山茶属)不到十厘米的小茶苗,长出发达的根系,带来困难:6月雨水多且雨季长,为防止根部腐烂,茶树常长在斜坡

小茶苗长成少年,保护树叶:茶小绿叶蝉(3-5㎜)它的针状口器刺入茶叶吸食里面的汁液,茶叶细胞组织就会遭到破坏,茶叶枯萎、卷曲从而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每月生产一代,茶树防御机制:1)当茶小绿叶蝉的口腔分泌物接触到茶叶时,茶树释放几种特殊气味的信息素,吸引捕食者—猎蛛捕食茶小绿叶蝉;2)受细菌 真菌感染,树叶凋落,茶树死亡,抵抗机制:咖啡碱 茶多酚等物质杀菌。

茶小绿叶蝉

茶多酚 咖啡碱等物质成年,胸围超过3米,高越25米(巨人)

能够抵御寒冷的矮化茶叶果实成熟时间一年半左右,成熟到一半又有花朵开放,成熟时褐色果皮裂开,种子落向大地

未成熟的果子

成熟的果子与开放的花朵年复一年循环,形成种群,云南西双版纳茶树起源地,茶叶是食材也是药材,需求增加,需要人工栽培,云南省凤庆县香竹箐生长着锦绣茶祖的大茶树(早期人工栽培代表),显示出人为矮化的痕迹

锦绣茶祖的大茶树茶树到了温带,热量水分减少,乔木茶树淘汰,小型乔木茶树增多,在四川,为适应温带环境,出土分支,丢弃主干,变成不足一米低矮灌木,叶片细长加厚蜡质层,抵抗寒冷,中华民族将其传播

能够抵御寒冷的矮化茶叶茶树进化史上发生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抵御自然灾害),还有许多基因发生串联复制,导致叶片中合成风味化合物的关键酶基因数量明显增加,但油茶中风味物质较少,风味物质:茶多酚(杀菌) 茶氨酸(类似味精的鲜味) 咖啡碱,从药品—到饮品。

通过制茶工艺来保存茶风味(离开茶树,体内的酶开始消耗风味化合物):杀青(使酶失活 失去水分,易储存)可运输至青藏高原 不丹 尼泊尔 印度 西亚

茶与文化

茶百戏(类似咖啡拉花)

宋代御茶龙凤团饼红茶(福建武夷山)被带向了欧洲,征服英国,19世纪工业革命,茶+牛奶+糖使工人保持精力,波士顿倾茶事件引发独立战争。

茶树全球化种植:罗伯特•福琼带着茶苗 茶种子到印度,茶树能够在大吉岭生长(三大重要红茶产地之一): 环境相似 茶树独特授粉机制:既有雄蕊也有雌蕊,阻止自花授粉,而通过异花授粉进行基因重组,产生更优势的植株。

茶树种植过程程序化(印度种植园),并碾压成碎茶,颗粒在风与热催化下成红褐色,为降低运输成本,英国在印度修建铁路,茶树亚洲出发,1880年代到欧洲,19世纪初到非洲,20世纪到美洲 大洋洲。

日本 僧人成为传播茶的先行者,孕育出日本茶道,建造草庵植物学家林奈命名为Thea sinesis(中国茶树)

 3 ) 第二集水稻

镜头一开始是一个层层剥开树林深处的镜头,一个身影在寻找,寻什么?

寻根,水稻从何而来?

野生稻,看着像一种普通野草的野生稻,它的后代却养活了几十亿的人类。

野生稻被驯化为水稻,又如何成人类的口粮,除了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相得益彰,西南山区的人们用智慧为水稻开辟了新家园,中国工程史上的又一大壮举诞生了——梯田。

山有高,水有多高,梯田有多高!

水稻被人类驯化后的一生被完整记录着,育苗,种子的发芽,移苗分栽(插秧),薅秧。

薅秧时与秧苗真假难辨的稗草,记录片里给出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叶耳(禾本科植物特有结构),但以本人小时候劳作时大人教的经验是看叶片,水稻叶片中间最大的叶脉是绿色的,而稗草是白色的。

不过水稻的叶耳也非常明显。

秧苗时期的稗草没有被尽力除干净,他的果实就会在收稻谷时掺进稻谷里,煮饭淘米时再捡就非常麻烦了。

小时候去邻居家吃饭看看谁家米饭里的稗子多不多就知道这家人懒不懒。

薅秧是时节性的活路,等秧苗长大些再薅秧或还没薅完,水稻叶片边缘锯齿变硬,会在手臂上拉好多道口子,又痛又痒。

接着就是水稻扬花授粉受精,这时候满田稻花香,满田蜜蜂飞舞。

完成受精,水稻就进入灌浆期,老家农人把这一时期叫“一柱香”。

这时候的水稻果实里是香甜的浓浆,也是鸟儿的最爱,农人会通过假人、放鞭炮等方式对鸟儿进行驱逐。

在水稻扬花授粉期,纪录片里提到了一个意外,杂交水稻的先驱——雄性不育系,意外的意外,水稻意外的雄性不育,被人意外的发现。

于是杂交水稻打开了水稻栽培的新篇章。

随着谷子成熟,稻谷坚实起来,稻穗慢慢低头,农人把这一时期叫“压平”。

水稻完全成熟,整个田坝都是金灿灿的。

接下来就是水稻的采收,割稻、打谷子、背谷子、堆稻草。

稻谷被运回家要及时的晒干,遇到连日阴雨稻谷被焐出芽就糟糕了。

晒干的稻谷去壳就可以煮一锅香喷碰的米饭,小时候每年吃的新米饭至今记忆犹新。

 4 ) 大豆(豆科 蝶形花亚科 大豆属)

野大豆(大豆的祖先)茎紧紧缠绕在一起,趴在地上或者缠绕在粗壮植物的茎杆上,秋天种子在豆荚中成熟,用豆荚的爆裂将种子弹射2-5米,从而拓展家族生存空间,种子会进行休眠可能1年,2年或者数10年,以这种方式防止一时间由于外界环境而全部覆灭

雄蕊花粉 雌蕊离得很近,且在开花前完成受精大豆

大豆的小花卤水豆腐(日本)将大豆浸水碾碎,然后加水进行过滤,滤出豆浆,趁豆浆还有香味时,用苦汁使其凝固(额,这个讲人文有点多)美国田纳西州的马丁1765年,英国殖民者引进美国制作酱油,用大豆喂养鸡 牛 猪 火鸡将大豆/棉花与玉米轮作,大豆与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大豆发芽后,根瘤菌进入根部,依靠大豆吸取碳水化合物 水分 等营养物质存活,大豆根部形成有固氮能力的根瘤,开花时根瘤输送氮肥给大豆植株,大豆成熟后它的根茎叶 根瘤归还给土壤,起到肥田的作用

大豆根上的根瘤受精在开花之前就已完成,自花授粉,雄蕊 雌蕊之间距离很近,轻微的振动就会使花粉粒落到雌蕊上完成受精,但是这样使得大豆失去杂交优势

雄蕊花粉 雌蕊离得很近,且在开花前完成受精接受别的植株的花粉唯一的办法:它自己不产生一粒花粉,可能找到这样的野生大豆植株,它胞质雄性不育,但是送来别的植株的花粉,花粉数量少,沉重,花开得小,不易被风吹走,人工授粉容易碰到柱头,柱头受损之后就会死亡,而且一天的工作量有限,白垩纪时蜜蜂祖先已出现在地球,距今已有一亿多年了,工蜂采集的花蜜给它们提供能量,在大棚中蜜蜂帮助异花授粉,空旷的田野中,花小花蜜少,花香少,对蜜蜂吸引力不够,人们利用引诱剂,把蜜蜂引到大豆地中,蜜蜂采集花蜜具有专一性,从而使杂交大豆走出大棚成为可能

大豆的小花新疆伊犁:高温干旱少雨骆驼草,很好的蜜源植被,它的开花时间比大豆开花时间早,先把昆虫培养起来,大豆开花的时候不太抢蜂源,而且是天然植株,不用人工栽培,苦豆子可以吸引多种蜜蜂,黄花草木樨是分布最广的蜜源植被,向日葵在大豆开花后才开花

骆驼草

苦豆子

黄花草木樨有红白蓝等多种颜色的大豆花朵

多种颜色的大豆花朵

国家种质资源库储藏人工栽培大豆31039种,野生大豆9685种

 5 ) 竹子(禾本科 竹亚科)

一共一千五百多种,最主要的是毛竹

攀爬在别的树上

毛竹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的山地地区(不会低温太久,斜坡防止雨水积存)竹林地下世界:根茎将竹子联系在一起,根茎相连,进行营养传输,使竹子繁殖扩张变得便利,地表上每根竹子是它的分支,储存光合作用的能量与大地的养分,秋天用根茎的储备培育竹笋,冬季休眠,春天竹笋萌动,在地底已有竹节,雨水来临,挣脱土地,每一节都向上生长,笋壳防寒保暖,但还是受降温影响

根茎

正在长高的竹笋只有一半左右的竹笋能长成竹子,长高期间,最快一天长高两米,50天后,就能长到20米高,长成竹子后,身高不再改变。

换叶

澜沧江畔除了身高,竹子还有维管束,富含纤维使竹子富有韧性,维管束周围的组织部分使竹子强壮,维管束由内到外逐渐变密,使外侧更具韧性,即将抽枝展叶的竹子富含纤维,柔韧适中。

随年龄增长,竹子不断优化维管束强度,中空力学结构、竹节、横梁赋予抗弯能力与强度。

维管束

维管束周围组织长出叶片,冬天的雪是竹子不能承受之重

度过寒冬,叶片在风雪侵蚀下逐渐老化,在第二年春季进行换叶,叶片中蝗科昆虫20多种,最常见是竹蝗(羽化-交配-雄竹蝗死去-雌竹蝗产卵)

竹蝗

竹蝗羽化

竹蝗交配死亡:竹子开花,开花时间复杂,等待多年后,开花前,同一根根茎相连所有竹子变黄,将叶芽转化成花芽,大约9小时内,柱头授粉(风 昆虫),若在这段时间内,花粉不能与柱头相遇,则无法繁衍后代,秋季种子脱落,共生菌(竹荪)将竹子分解,毛竹种子半个月内长成小苗,小苗有萌发成竹笋的能力,中国开花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竹子的花

竹子的种子

竹荪分解竹子秦岭 熊猫花16小时吃40公斤竹子,演化出第六根伪拇指更方便抓竹子,有发达的咀嚼肌与厚重的头骨,所以脸变圆。

乐器尺八—普化尺八

尺八秦汉开始成为审美对象,唐宋出现在诗歌中,被人种植在家门前,(终年常绿:清廉,竹竿有韧性:刚正不阿,空心:虚怀若谷,竹节:坚贞有节)苏州博物馆的竹子真好看竹子广泛分布

 6 ) 那个执导《大国崛起》的李成才导演,为何花了2年拍了首部植物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多数人认识李成才导演,应该更多是因为《大国崛起》、《华尔街》、《货币》这些揭示金融世界风云突变的纪录大片。

但这一次,他却带来了全新作品,用心2年,从神农架的山头到跨越远洋的彼岸,拍摄了首部植物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而为其开场除了近期刷屏的董卿,还有多年前就在朋友圈为李成才导演打call的前万科董事长王石。

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为何连王石都会打call?

在导演组的文字里,也许我们会瞥见一丝答案:从一个单细胞的游动开始一场生命的交响便在混沌中酝酿35亿年前,她第一次捕获阳光,产生能量4.2亿年前,她第一次出水登陆用绿色,广泛征服1.45 亿年前,她第一次开花绽放用种子,扎根生命的力量从喜马拉雅到太平洋之间的大地上她十分之一的族群都栖息于此从杜鹃花到珙桐从稻菽到桑茶从本草到果竹她穿越时空,绵延万里她遍及二十几个经纬度在不同的文化土壤里生根发芽但这不仅是一部传统意义植物纪录片,它属于中国,就跟多年前那部《诞生在中国》一样,它记录不仅是植物,而是中国特有的植物: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竹子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塔黄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羽裂雪兔子提及为什么从金融纪录片转型植物纪录片,李成才导演说“金融其实是科学,相信的科学,要寻找我们共同可以信赖的人。

相信科学的人就会相信金融;而认识自然、认识植物,唯一的工具就是科学,才能对细胞、演化等等进行理解”。

小野认为,正如播放的第一集中,让世界记住的,不应该只是中国的包子,还有桫椤的孢子。

— END —*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侵删本文编辑:小林老师(Jessica Lam),植物学学士,国际LNT(无痕山林)认证种子导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课程志愿者,广东绿道沙面领队,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自然讲解员;欢迎关注【小野研学社】与我交流!

 7 )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展露自然之美,蕴含人文之美

一直想看有关中国植物的纪录片,很偶然地搜到了这一部。

介绍了中国的气候与地形,根据不同的地形,生长出不同的植物,一个个植物娓娓道来,画面绚丽美好,适合对植物感兴趣的人看。

开篇就是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彰显壮丽的自然之美,令人惊叹。

山川风物,随着四季变换,地势不同,显露出不同的美丽来。

云雾缭绕的山野,白雪皑皑的高山,一望无垠的草原……眼花缭乱的美景,眼花缭乱的植物。

这些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演化,不得不让人赞叹其伟大的生命力。

第一集总体说明了中国的地形气候,对气候有所了解之后,再介绍各地植物。

第二集水稻,与中国人民息息相关的植物。

讲述了水稻与人类的故事。

与其说人类驯化了水稻,倒不如说,水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一场互利共赢的合作。

从不起眼的杂草,到香喷喷,热气四溢的白米饭,人类选择了水稻,水稻也依靠人类不断地繁衍生存。

从中国,走到了全世界,养活了数以亿计的人口。

第三集水果。

这集真的非常可爱。

圆滚滚,尤其是柑橘类切开之后,那一种透明、晶莹、多汁的感觉,特别的漂亮,看起来很有食欲,隔着屏幕都闻到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我还知道了猕猴桃的故事,是如何远渡重洋,不断优化培育,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以及雪山上的苹果树,从开花到结果,绚烂的花朵,云一样轻飘飘的,最后变成沉甸甸的果实。

生命是伟大的。

待续……第四集茶树。

第五集竹子。

第六集桑树。

 8 ) 如果植物会说话

如果把地球46亿年的生命换算成一天24小时的话,人类在最后3分钟才上场。

在此之前,青藏高原,年均气温零度以下,半年以上被冰雪覆盖,可仍有一种一生只开一次花的水母雪兔子积蓄能量迎风绽放。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海芋为了保护自己会沿着叶脉释放毒素,可小小的甲虫为了获取食物会用下颚戳出一个整齐的圆圈阻断毒素然后美美饱餐,你来我往。

长江以南,第四次冰河世纪遗留的古老珙桐有着由绿变白的神奇苞衣,美丽轻柔随风飘扬。

他们或身世坎坷,或故事悲怆,或遗世独立,或一路成长。

如果植物会说话,他们会说些什么?

一、水稻:如果你驯服我的话,我们就会彼此需要。

你对我来说,就会是这世上的唯一 我是水稻,我的家族有14万个成员,遍布地球113个国家,为人类生存提供能量。

我的一生,就是一个关于驯服的故事。

一万年前,我是杂草,自生自灭,自花授粉,自行脱落,默默无闻,毫无办法,我只好在叶片末端长出长长的芒刺和倒钩,一则警告想要猎食我的怪兽,更重要的是,想要试着钩住过往的人类,告诉他我们彼此需要。

人类最是聪明不过,我如愿开启了被驯化的道路。

四千年前,人类为我修建水田,一千三百年前,我被梯田带上高山。

我在土壤中生长三十多天就会迅速长高以争夺生长空间,于是人类进行插秧把我转移,历经六十天高温高湿,我的颖壳破裂,花药伸展,花粉坠落,和柱头结合,完成授粉,又四十五天后,我命令叶片停止生长储蓄能量,而把葡萄糖和营养送往稻穗,直至被收割。

我不怕一生就此结束,因为我知道我的子孙后代会绵延生长。

我是不育水稻,家族种的异类,没有花粉,不能受精,无法结种,但是我会惯性开放静静等待,因为我知道我有正常成员所没有的优势基因,这是我的秘密。

聪明的水稻专家发现了我,通过与正常水稻间隔排列并利用无人机刮风吹散花粉,孕育了基因优良高产高质的杂交稻。

自由是快乐,驯服同样是快乐,因为被驯服,我有了心之所向,有了彼此需要,有了这世上永永远远的唯一。

二、茶叶:越努力越幸运 我是茶叶,我获得青睐是一种硬实力,我拥有可以杀菌的茶多酚,可以提神的咖啡碱,还拥有类似味精可以增加鲜味的茶氨酸,如此优良的基因结合并不是所谓偶然,而是因为千百年来我雌雄同蕊却坚持异花授粉,舍近求远是辛苦的,谁不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可是我深知基因的传承需要每个个体的不懈努力,不断尝试。

自然界的竞争无比残酷,如果不能得到进化最终也必然被淘汰。

结果是幸运的,我没有甘甜的果实,至今为止却影响着60多个国家的经济和30亿人的生活。

我是红茶,我有一条异常精彩的迁徙之路,17世纪我从武夷山被带往英国后立马名声大噪并获得贵族们的追捧,后来更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不可小觑的精神安慰和能量补充,需求与日俱增。

于是19世纪有一个叫罗伯特.福琼的植物间谍被派往中国带走了我们千株茶苗万粒茶种并栽种到印度大吉岭地区,我们曾推动工业革命此时又被反推动,精明的英国人严格细化栽种方法,不断控制生产成本,甚至修建了连通山脉的铁路方便运输,直接带动印度铁路工业。

幸运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幸运的植物都知道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何等艰辛,也许很累一身狼狈,也许卑微一生无为,可谁不是拼了命走到生命的结尾?

谁的光荣又不是伴着眼泪?

三、花朵:心一热,天就蓝了,这才知道,花儿从不为任何人绽放 我是绿绒蒿,也有人叫我喜马拉雅蓝罂粟,我生长在青藏高原雪线附近,那里高寒低温,雨雾频繁,流石滩结构脆弱,紫外线光照强烈,并不适合我单薄脆弱的小小身躯,可是我没有选择。

从萌发到开花,我至少需要十年,十年如一日的寂寞和等待,太过残酷,可是我只能孤注一掷,否则一生开一次花的机会也会永远被错过。

我是大树杜鹃,刚开始我是一粒芝麻大小的种子,我长了上百年,等了上百年,终于长成几十米的参天大树,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人们只是惊叹硕大的花朵,甜美的花香,诱人的花蜜,可是花蜜是传粉者的奖赏,而不是炫耀;花香是家族绵延的准备,而不是争锋;花朵也从来不是为了人类绽放,而是人认识到了花为之开放付出的努力后而赋之于美。

我们被称作美,被创造,甚至被关联内心,成为祈祷或忏悔,憧憬或回忆,喜悦或遗憾,可是我们知道,无论岁月流转还是空间变迁,心一热,天就蓝,花儿从不为任何人绽放。

 9 ) 2019.10.29有感:

第一集我给满分,后边就差点意思。

如果第一集可以拿到九分,剩下的每一集最多拿六分。

纪录片的立意选的很好,视角也很庞大,在观看过程中无数次截屏,千言万语汇成“太美了”和“我骄傲”。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确实应该有这种讲述多样化的纪录片出现。

只是从纪录片内容和叙事角度来讲,每一集导演不一样造就风格也不同,但这不是缺点,很多纪录片都是这么拍的,比如《人生一串》。

问题在于虽然每集是一个主题但是讲的很散,部分升华有恶意煽情,有的还跑题了,部分镜头会多次重复运用(其实只要内容讲好这点可以接受),音乐单听还是不错的但是配在一起就……很乱!

甚至感觉不像专业人士拍出来的东西。

有些遗憾,这个主题很好,为了拍好分了这么多章节,结果就拍出来这么一个浮于表面,讲着讲着就跑题,有些失望,你本可以拍的更好。

但是通过这个纪录片,也了解了很多:尊重植物,不要乱摘花,乱撒种子等等,传粉对它们真的很重要。

也从植物的生命力获得激励联想到成长的挑战,人生的困难。

对于素食主义者:看看植物这旺盛的生命力吧,怎么能说食用植物不是在摧残生命。

也有危机感:也许是我们的好东西太多了以至于大家不够重视,也许是条件不充实还没有着手,但不宣传就会被“偷走”,到时候谁还会记得这曾是中国的东西呢?

 10 ) 桑树(桑科 桑属)

一亿多年前,桑树诞生于雅鲁藏布江,那里有最古老的桑树:桑树王。

桑树王

桑树王桑芽

桑芽

小桑树生长:根吸收土壤中的含氮物质,输送到叶片之中,在阳光与水分的参与下,快速合成蛋白质,老化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并输送回根部储存。

根吸收土壤中的含氮物质桑树为什么可以生产大量的蛋白质?

在桑叶中有2000多种蛋白质,过去一亿年之间,桑树的基因进化速度是同类植物的3倍,且桑树拥有长寿基因,所以它的生存能力强。

蚕视力微弱,嗅觉灵敏,由点到面,逐渐吞噬桑叶(蚕食),桑树通过防御性蛋白得到化学信号,分辨攻击者种类,第一道防御武器:乳汁中蛋白酶让蚕消化不良,甚至丧命,第二道:信息传输通道被打开,蛋白酶迅速合成信号,将信息传递给盟友,产生浓郁的气味,引来蚕的捕食者,马蜂(协同进化)

人饲养的蚕,从出生起,就在啃食桑叶,20-30天,体重可以增加一万倍,家蚕体色白色,蚕丝中97%是蛋白质,18种氨基酸与人类皮肤相似,高密度的蚕使蚕失去抗病能力,结茧化蛹

刚孵化的蚕

蚕结茧缫丝厂,将蚕丝变成丝绸,公元前115年,安息的密特里达提二世与汉武帝达成协议,丝绸开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商贸交易,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派两名僧人来中国西部地区,窃取蚕种

蚕地桑,树矮,能结出好的桑叶,寿命20年,西汉时期,桑树传到全中国 黑桑,树木高大,生长缓慢,家蚕吐出的丝很粗糙,中国白桑最早被引入韩国 日本 中东,公元12世纪,传到欧美 非洲,纺织技术一起传入意大利,1608年,詹姆斯一世要求种植一万株红桑,发展丝绸产业,但家蚕不喜欢红桑,白桑适应意大利环境,美第奇家族从丝绸产业中获利,他们对文学家、艺术家赞助,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黑桑桑树的繁殖:雄花满束绽放,上百万粒花粉,雌花柱头上的绒毛全部张开,增加风中捕捉花粉的机会,微风吹过,小碗状的花苞瞬间张开,将花粉弹射出去,花粉可以飘200米,甚至更远,桑树具有强大的弹射装置,弹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00m以上,(这场拍得真美)花粉落在雌花柱头上,雌花柱头的绒毛将花粉牢牢锁住,沿着花柱送入子房,两周的时间,不断膨胀的子房将雌花变成果实桑椹,在阳光作用下,花青素刺激果实从青白变成绛红,最后红的发紫,桑果中有丰富的氨基酸 蛋白质 维生素,可以增强免疫力,春天果实脱落,每一枚桑果由上百个小核果组成,每个小核果中都包括一粒种子

雄花

花粉弹射(强烈建议看原片)

雌花 10月,桑树中黄敏素发出信号,树木中营养 色素分解,树叶变黄,冬天掉落,关闭营养传输通道,自然寿命几千年,人类干预下寿命几十年

由于色素分解变黄的桑树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短评

除了画面好看,主题不突出,东拉西扯,不知道想说啥。

9分钟前
  • 沙漠中的狮子
  • 还行

景儿是真美,导演是个青藏迷吧?拍的真美,得空就介绍。里面运用了不少科技画面,挺好。

11分钟前
  • 东莱虾
  • 推荐

选题好、摄影美、文案赞!国内出品的植物科普类纪录片本就有限,这一部绝对是目前看到的国产最佳,原创更显难得!制作组真的很用心,整体水准之精良可以媲美BBC神作《绿色星球》,五星力荐👍

15分钟前
  • 星尘
  • 力荐

干货满满,很多知识点连我这种作物学博士也是头一次学到,觉得很值。最让我感叹的还是祖先对植物的驯化,植物与人类竟然存在一种妥协与合作关系,为此改变了野生种与生俱来的性状与习性,与人类达成一种奇妙的平衡,各取所需,各自繁衍,就这样延续千百年,真是一项壮举。

17分钟前
  • 夜风轨迹
  • 力荐

看一粒种子的生根发芽 自然界万生万物的和谐共生 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花开花落,风带来田野 花草 四季的味道从北到南 纵跨高低纬度的不同气候带 在亿万年的光阴中 植物包容了众多的生命,塑造了我们的家园,在多样的山川地貌之间

18分钟前
  • 椿
  • 推荐

很美!最喜欢甲虫和海芋战斗那里!生命好神奇啊我只看了第一集

22分钟前
  • one p
  • 还行

这系列纪录片透露的三观之灾和崇洋媚外极度让人不适

27分钟前
  • Ben
  • 很差

这个解说词,又难过又励志,为了生存和繁衍,植物可太难了。整体很有意思,文艺和科学结合,但是有的篇章不是很贴题,或者质量不高。

30分钟前
  • Thébaïde
  • 推荐

画面精美,选题也不错,就是结构有些凌乱,常常是一个内容刚提出来还没解答就讲下一个了,比如第二集用一个人守护野生植物开头,马上就到美国田纳西州有个母亲用米糊喂孩子,前者和主题的关系好久以后才提到,后者的也没把中国植物的影响力体现出来,后边又提到水稻在有几个国外地区种植,一两句话就带过了。不该结合考古讲清水稻是中国植物吗?

35分钟前
  • Alice兜兜
  • 还行

刚开始我觉得慢,听着困,后来开始发现格局的宏大,每一种植物都从祖先开始聊,梅兰竹菊,水稻桑树本草,还有各种奇怪的知识点。最后那个云南花卉市场很有意思,一群人像在阶梯教室一样拍卖花朵。而重要的节日和月季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无奈,是啊,情人节你们买到的花儿,有多少是那会有多少是月季呢?总之,很棒。

40分钟前
  • fish
  • 力荐

早就能料到画面美文案废,很多媒体人都在回避阅读,回避思考,追求画质,追求技术,追求所谓创新,一个劲的雕琢画框,但是他们好像从来没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说什么,自己到底在说什么,更不用说有新意的主题了

44分钟前
  • 白糖
  • 还行

镜头已经国际化了,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总体已经很棒了。

49分钟前
  • Prayer(严谨版
  • 推荐

画面很美,文案真是败笔

53分钟前
  • cacahala
  • 还行

下饭的水平。

54分钟前
  • 花枝寺
  • 还行

让我无数次睡去的纪录片…

58分钟前
  • 失业王子
  • 还行

想看网飞拍中国植物。

60分钟前
  • 莫若以明
  • 还行

补标

1小时前
  • 贫贱忙卒
  • 还行

不要被这个中二的名字吓到了,因为你会发现内容更加中二。水稻是不屈的战士,橙子是乱伦的家族......

1小时前
  • 椰树和弯母娘娘
  • 力荐

画面美归美,内容和切入点没什么新意。

1小时前
  • 1206小行星
  • 还行

看得出来用心,但是确实没有必要拍得这么长,详略不得当。一个话题20分钟够了。

1小时前
  • pigg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