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新翻拍的《天龙八部》,受到大量的吐槽,其实金庸经典武侠电视剧的翻拍,近几年已经陷入了怪圈,在《天龙八部》之前,已经有《笑傲江湖》作为前车之鉴,但也有新版《射雕英雄传》作为榜样参考,可是于荣光毕竟导演水平有限,烂剧在所难免。
《笑傲江湖》作为金庸先生的武侠代表作之一,也一直是电视剧导演热衷翻拍的对象。
一、吕颂贤版提起电视剧《笑傲江湖》,最经典的应该是1996年香港拍摄的吕颂贤版《笑傲江湖》,吕颂贤在剧中所饰演的令狐冲当真可谓形神兼具,气度不凡。
吕颂贤所饰演的令狐冲
相比于港版,至今为止大陆也拍摄了三部《笑傲江湖》电视剧。
可是这三个版本中我们再也看不到一个能如吕颂贤一样的令狐冲,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拍摄技术的进步,拍摄的质量真可谓越来越烂。
二、李亚鹏版2001年由张纪中监制是大陆的第一部《笑傲江湖》,这也是张纪中翻拍金庸系列武侠剧的第一部。
这个剧可以说拍得很用心,剧中无论角色的选择,服装道具,还是场景的选取都是值得称赞的。
许晴所饰演的任盈盈演技无可挑剔,把盈盈既魔性又娇羞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要知道当时的许晴也已经30岁了,但就算在现在看来,颜值也完爆当下众多女演员。
其他角色如巍子所饰演的岳不群,还有向问天和莫大等配角都将角色刻画的深入人心。
许晴所饰演的任盈盈
让人诟病最多的可能就是李亚鹏所饰演的令狐冲了,作为男主他和吕颂贤对比起来,大家会觉得他缺少了那种灵气。
但是如果你追溯原著,令狐冲确实是一个从头病到尾的角色,他也并不是真的快乐,只是在压抑中仍然保持着洒脱。
从这个角度讲,李亚鹏的令狐冲其实还没那么差。
李亚鹏版《笑傲江湖》三、霍建华版2013年于正工作室制作了新版《笑傲江湖》,此版笑傲江湖云集了霍建华,陈乔恩,袁姗姗,陈晓,韩栋一众明星。
本来观众们冲着这个演员阵容都很是期待,可拍出来这个东西真的是令人费解。
你说不按照原著拍也就算了,改编也都可以理解。
可是那么多男主放着你不用,你让陈乔恩当女主去演个东方不败,让霍建华这种高冷男子演我们豪放不羁的大师哥,还要他分饰两角再演一个杨莲亭。
难道就一定要把霍建华和陈乔恩强行凑到一起。
黑木崖上,东方不败和任盈盈看着彼此的爱人原来长得一模一样,她们会作何感想呢?
而且看过剧的朋友会发现这版《笑傲江湖》讲的根本不是令狐冲和任盈盈,而分明是东方不败个人的心酸奋斗史和凄惨爱情史。
我们知道于正想向徐克和程小东导演取经拍东方不败,可是人家拍的是电影,你纵然扩写人家电影,弄出来的东西却是不伦不类。
本来大家觉得于正拍的《笑傲江湖》已经刷新了金庸剧的底线。
可是总有最烂的等着你,我觉得可能是受到新版《射雕英雄传》取得成功的影响,这个剧也大量的使用新人。
但是我敢保证,当你看到令狐冲的时候,你立马就在质疑你看的是什么,这部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也达到了2.6的低分。
在金庸原著中,令狐冲的出场年龄起码也是个二十八九岁的大龄青年了。
可是《新笑傲江湖》中我们的大师哥亭亭玉立,宛若少年。
而且无论从角色的演技,特效的设置还是剧情的改编都堪称狗血。
当看到这个剧的时候,于妈可能都会笑出声,自己拍的终于不是最烂的了。
而观众也不得不把李亚鹏版的视为经典了。
大陆的三部《笑傲江湖》电视剧的拍摄质量就这样一部不如一部,距离李亚鹏版本和更早的港片毕竟也过去了近20年了,如果大家真的喜欢《笑傲江湖》,建议大家有时间还是多去看看原著,同时也希望国产电视剧早日拍出一部真正像样的《笑傲江湖》。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我,侵权必究。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齐勒专栏,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笑傲江湖可以说是我最热爱的金庸小说了。
刚听说出了个新拍的电视剧版,马上去看了一下。
实在是惨不忍睹,惨不忍闻。
于正版的笑傲江湖已经是让我觉得玷污了原著,此版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纪中版的笑傲江湖虽然一开始好多人骂,但是我从一开始就很喜欢张纪中版的,因为拍的确实有江湖气,好多场景也透出山水画般的意境,符合小说笑傲江湖的精神内涵。
一、选角 不知道新时代的审美是否出了问题,但是据说都是小鲜肉的演员,看上去就怎么看怎么不舒服,颜值也就那么回事。
但是气质就完全没有了。
令狐冲一出场怯头怯脑,畏畏缩缩的样子很是让人不解,书中的潇洒男儿气概去哪了。
二、音乐 张纪中版的音乐非常棒,片头片尾曲更是经典至极。
剧中插曲也是很精确的勾勒出了山水之间江湖之远的洒脱禅意。
而18版音乐制作粗糙,特意去听了片头曲,完全跟张版没得比。
三、武术指导 作为一个武侠片,武打场面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个方面张纪中版的打斗场面配合剪辑,处理得非常飘逸连贯。
而18版就是各种慢放,摔个跤也要慢放也是醉了,实在是不甚用心。
四、演技 选小鲜肉那毫无疑问就是放弃了演技上的考量了,看看剧中人物,一个个台词粗陋,表情生硬,完全是网剧的演技水准。
张纪中版的随手一拉就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岳不群左冷禅林平之任盈盈衡山莫大风清扬曲洋长老任我行向问天都是很经典的,还有田伯光桃谷六仙等等,经典角色数不胜数。
与其看这个新版笑傲,还不如去重温一下张纪中版的,以正视听。
每重拍一次笑傲江湖,都想看到坏人任盈盈,好人岳不群,先变心的不是小师妹,令狐冲好坏不分,少林武当明泽保身,林平之家破人亡除了华山无人收留,东方不败斗不过的是任盈盈。
这一版惊艳在于开场就表明,坏人是为己之私,诬陷岳不群伪君子,华山派开始就是真心帮忙,桃古六仙听命于任盈盈,这样的开头已经是这部小书改编史上的里程碑了。
但后面的剧情。。。
很烂。
第一点,最后34-37都是笑笑说说就过去了,浪费观众几个小时的时间。
第二点,令狐冲扮演者笑起来很猥琐,一点人性都没有,也不热情。
演技差,没人性。
第一点,最后34-37都是笑笑说说就过去了,浪费观众几个小时的时间。
第二点,令狐冲扮演者笑起来很猥琐,一点人性都没有,也不热情。
演技差,没人性。
第一点,最后34-37都是笑笑说说就过去了,浪费观众几个小时的时间。
第二点,令狐冲扮演者笑起来很猥琐,一点人性都没有,也不热情。
演技差,没人性。
刚看完新笑傲江湖,觉得这部剧虽然有种种缺点,但是改编的却很好。
它比原著更残酷,血淋淋的,不像是笑傲江湖,倒像是血狱江湖,笼罩在一层腥风血雨之中。
剧中所出现的人物到最后几乎全都死了,无论是快意恩仇,追求自由的魔道,还是以武林正道自居的正派,处处都在上演着背叛,提防,仇杀,阴谋,算计。
很多时候都是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你不杀人,人却要杀你,理由也让人意想不到,有时候你觉的不值一提的事却成了导火索,你觉的细想起来处处都是破绽的事,却让人深信不疑。
很多时候,你或许会想这个江湖到底是怎么了?
归咎其因,是因为江湖是一个法外之地,在这里规则的作用被弱化,个人武功高强,便可以无视规则,甚至制定规则,又由于自身强大,无可匹敌,天下之大,大可去得,便不在意后果怎样,武林之中也没有法院,警局等执法机构。
在这里,个人的力量得以释放的淋漓尽致,摸准了江湖的规则,便可以如鱼得水。
剧中岳不群可以说是隐藏最深的枭雄,他算计了天下人,将辟邪剑谱收入囊中,若不是错看了林平之,他将是这场腥风血雨中最大的受益者,正如他在剧中所说的他看透了武林的本质,他就是为武林而杀而生的。
人总是有欲望的,枭雄的欲望更大,且大都相同,总是欲求不满,且追求更大的成就,因为一旦停下,便不再是枭雄,先是一方霸主,进而统一号令,再一统天下,最后长生不死。
剧中的东方不败被大幅度魔改,开始时他致力于以暴制暴,平息纷争,后来突然黑化,也是为了遵循原著,剧中他有一个悲惨的身世,但这不足以说明原因,权利是个恶魔,它吞噬了多少英雄豪杰,从天下大同到利欲熏心,不过是登上宝座的一瞬间,张无忌就深知这一点,因此定下了教中兄弟不得沾染皇权的规矩,但到底低估了人心,朱元璋称帝后,便取缔了明教,是为日月神教的发端。
而当剧中东方不败登上教主宝座之时,众人山呼“……文成武德…千秋万代…一统江湖”时,我笑了,多么熟悉的桥段,一路走来,最后所为的无非“权势”二字。
金庸笔下的主人公大都不迷恋权势,可能也是基于此的反思吧。
试看,千古王权,还剩什么?
自以为天下金姓是一家,金家人拍金家人的戏,真是毫不客气啊!
金导演难道不知道金庸原姓查吗?
自以为天下金姓是一家,金家人拍金家人的戏,真是毫不客气啊!
金导演难道不知道金庸原姓查吗?
自以为天下金姓是一家,金家人拍金家人的戏,真是毫不客气啊!
金导演难道不知道金庸原姓查吗?
自以为天下金姓是一家,金家人拍金家人的戏,真是毫不客气啊!
金导演难道不知道金庸原姓查吗?
演员选得太差了,一点水平也没有,连十分钟也看不下去,浪费这么好的剧本了。
演员选得太差了,一点水平也没有,连十分钟也看不下去,浪费这么好的剧本了。
演员选得太差了,一点水平也没有,连十分钟也看不下去,浪费这么好的剧本了。
演员选得太差了,一点水平也没有,连十分钟也看不下去,浪费这么好的剧本了。
演员选得太差了,一点水平也没有,连十分钟也看不下去,浪费这么好的剧本了。
作者:金庸小说是写给人看的。
小说的内容是人。
小说写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或成千成万人的性格和感情。
他们的性格和感情从横面的环境中反映出来,从纵面的遭遇中反映出来,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中反映出来。
长篇小说中似乎只有《鲁滨逊飘流记》,才只写一个人,写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写到后来,终于也出现了一个仆人“星期五”。
只写一个人的短篇小说多些,尤其是近代与现代的新小说,写一个人在与环境的接触中表现他外在的世界、内心的世界,尤其是内心世界。
有些小说写动物、神仙、鬼怪、妖魔,但也把他们当作人来写。
西洋传统的小说理论分别从环境、人物、情节三个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
由于小说作者不同的个性与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
基本上,武侠小说与别的小说一样,也是写人,只不过环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节偏重于激烈的斗争。
任何小说都有它所特别侧重的一面。
爱情小说写男女之间与性有关的感情,写实小说描绘一个特定时代的环境与人物,《三国演义》与《水浒》一类小说叙述大群人物的斗争经历,现代小说的重点往往放在人物的心理过程上。
小说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的基本内容是人的感情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广义的、美学上的美。
在小说,那是语言文笔之美、安排结构之美。
关键在于怎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什么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观的剖析,或者是客观的叙述故事,从人物的行动和言语中客观的表达。
读者阅读一部小说,是将小说的内容与自己的心理状态结合起来。
同样一部小说,有的人感到强烈的震动,有的人却觉得无聊厌倦。
读者的个性与感情,与小说中所表现的个性与感情相接触,产生了“化学反应”。
武侠小说只是表现人情的一种特定形式。
作曲家或演奏家要表现一种情绪,用钢琴、小提琴、交响乐、或歌唱的形式都可以,画家可以选择油画、水彩、水墨、或版画的形式。
问题不在采取甚麼形式,而是表现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读者、听者、观赏者的心灵相沟通,能不能使他的心产生共鸣。
小说是艺术形式之一,有好的艺术,也有不好的艺术。
好或者不好,在艺术上是属于美的范畴,不属于真或善的范畴。
判断美的标准是美,是感情,不是科学上的真或不真(武功在生理上或科学上是否可能),道德上的善或不善,也不是经济上的值钱不值钱,政治上对统治者的有利或有害。
当然,任何艺术作品都会发生社会影响,自也可以用社会影响的价值去估量,不过那是另一种评价。
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势力及于一切,所以我们到欧美的博物院去参观,见到所有中世纪的绘画都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表现女性的人也必须通过圣母的形象。
直到文艺复兴之后,凡人的形象才在绘画和文学中表现出来,所谓文艺复兴,是在文艺上复兴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描写,而不再集中于描写神与圣人。
中国人的文艺观,长期以来是“文以载道”,那和中世纪欧洲黑暗时代的文艺思想是一致的,用“善或不善”的标准来衡量文艺。
《诗经》中的情歌,要牵强附会地解释为讽刺君主或歌颂后妃。
陶渊明的《闲情赋》,司马光、欧阳修、晏殊的相思爱恋之词,或者惋惜地评之为白璧之玷,或者好意地解释为另有所指。
他们不相信文艺所表现的是感情,认为文字的唯一功能只是为政治或社会价值服务。
我写武侠小说,只是塑造一些人物,描写他们在特定的武侠环境(中国古代的、没有法治的、以武力来解决争端的不合理社会)中的遭遇。
当时的社会和现代社会已大不相同,人的性格和感情却没有多大变化。
古代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仍能在现代读者的心灵中引起相应的情绪。
读者们当然可以觉得表现的手法拙劣,技巧不够成熟,描写殊不深刻,以美学观点来看是低级的艺术作品。
无论如何,我不想载甚麼道。
我在写武侠小说的同时,也写政治评论,也写与历史、哲学、宗教有关的文字,那与武侠小说完全不同。
涉及思想的文字,是诉诸读者理智的,对这些文字,才有是非、真假的判断,读者或许同意,或许只部份同意,或许完全反对。
对于小说,我希望读者们只说喜欢或不喜欢,只说受到感动或觉得厌烦。
我最高兴的是读者喜爱或憎恨我小说中的某些人物,如果有了那种感情,表示我小说中的人物已和读者的心灵发生联系了。
小说作者最大的企求,莫过于创造一些人物,使得他们在读者心中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艺术是创造,音乐创造美的声音,绘画创造美的视觉形象,小说是想创造人物、创造故事,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假使只求如实反映外在世界,那麼有了录音机、照相机,何必再要音乐、绘画?
有了报纸、历史书、记录电视片、社会调查统计、医生的病历纪录、党部与警察局的人事档案,何必再要小说?
武侠小说虽说是通俗作品,以大众化、娱乐性强为重点,但对广大读者终究是会发生影响的。
我希望传达的主旨,是:爱护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也尊重别人的国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帮助;重视正义和是非,反对损人利己;注重信义,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友谊;歌颂奋不顾身的为了正义而奋斗;轻视争权夺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为。
武侠小说并不单是让读者在阅读时做“白日梦”而沉缅在伟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读者们在幻想之时,想像自己是个好人,要努力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想像自己要爱国家、爱社会、帮助别人得到幸福,由于做了好事、作出积极贡献,得到所爱之人的欣赏和倾心。
武侠小说并不是现实主义的作品。
有不少批评家认定,文学上只可肯定现实主义一个流派,除此之外,全应否定。
这等于是说:少林派武功好得很,除此之外,甚麼武当派、崆峒派、太极拳、八卦掌、弹腿、白鹤派、空手道、骀拳道、柔道、西洋拳、泰拳等等全部应当废除取消。
我们主张多元主义,既尊重少林武功是武学中的泰山北斗,而觉得别的小门派也不妨并存,它们或许并不比少林派更好,但各有各的想法和创造。
爱好广东菜的人,不必主张禁止京菜、川菜、鲁菜、徽菜、湘菜、维扬菜、杭州菜、法国菜、意大利菜等等派别,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也。
不必把武侠小说提得高过其应有之份,也不必一笔抹杀。
甚麼东西都恰如其份,也就是了。
撰写这套总数三十六册的《作品集》,是从一九五五年到七二年,前后约十三、四年,包括十二部长篇小说,两篇中篇小说,一篇短篇小说,一篇历史人物评传,以及若干篇历史考据文字。
出版的过程很奇怪,不论在香港、台湾、海外地区,还是中国大陆,都是先出各种各样翻版盗印本,然后再出版经我校订、授权的正版本。
在中国大陆,在“三联版”出版之前,只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家,是经我授权而出版了《书剑恩仇录》。
他们校印认真,依足合同支付版税。
我依足法例缴付所得税,余数捐给了几家文化机构及支助围棋活动。
这是一个愉快的经验。
除此之外,完全是未经授权的,直到正式授权给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三联版”的版权合同到二○○一年年底期满,以后中国内地的版本由另一家出版社出版,主因是地区邻近,业务上便于沟通合作。
翻版本不付版税,还在其次。
许多版本粗制滥造,错讹百出。
还有人借用“金庸”之名,撰写及出版武侠小说。
写得好的,我不敢掠美;至于充满无聊打斗、色情描写之作,可不免令人不快了。
也有些出版社翻印香港、台湾其他作家的作品而用我笔名出版发行。
我收到过无数读者的来信揭露,大表愤慨。
也有人未经我授权而自行点评,除冯其庸、严家炎、陈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认真其事,我深为拜嘉之外,其余的点评大都与作者原意相去甚远。
好在现已停止出版,出版者正式道歉,纠纷已告结束。
有些翻版本中,还说我和古龙、倪匡合出了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古龙小说《陆小凤系列-剑神一笑中的插叙)”徵对,真正是大开玩笑了。
汉语的对联有一定规律,上联的末一字通常是仄声,以便下联以平声结尾,但“冰”字属蒸韵,是平声。
我们不会出这样的上联徵对。
大陆地区有许许多多读者寄了下联给我,大家浪费时间心力。
为了使得读者易于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长、中篇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凑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短篇《越女剑》不包括在内,偏偏我的围棋老师陈祖德先生说他最喜爱这篇《越女剑》。
)我写第一部小说时,根本不知道会不会再写第二部;写第二部时,也完全没有想到第三部小说会用甚麼题材,更加不知道会用甚麼书名。
所以这副对联当然说不上工整,“飞雪”不能对“笑书”,“连天”不能对“神侠”,“白”与“碧”都是仄声。
但如出一个上联徵对,用字完全自由,总会选几个比较有意思而合规律的字。
有不少读者来信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所写的小说之中,你认为哪一部最好?
最喜欢哪一部?
”这个问题答不了。
我在创作这些小说时有一个愿望:“不要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是细节。
”限于才能,这愿望不见得能达到,然而总是朝著这方向努力,大致来说,这十五部小说是各不相同的,分别注入了我当时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情。
我喜爱每部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为了他们的遭遇而快乐或惆怅、悲伤,有时会非常悲伤。
至于写作技巧,后期比较有些进步。
但技巧并非最重要,所重视的是个性和感情。
这些小说在香港、台湾、中国内地、新加坡曾拍摄为电影和电视连续集,有的还拍了三、四个不同版本,此外有话剧、京剧、粤剧、音乐剧等。
跟著来的是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哪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改编演出得最成功?
剧中的男女主角哪一个最符合原著中的人物?
”电影和电视的表现形式和小说根本不同,很难拿来比较。
电视的篇幅长,较易发挥;电影则受到更大限制。
再者,阅读小说有一个作者和读者共同使人物形象化的过程,许多人读同一部小说,脑中所出现的男女主角却未必相同,因为在书中的文字之外,又加入了读者自己的经历、个性、情感和喜憎。
你会在心中把书中的男女主角和自己或自己的情人融而为一,而每个不同读者、他的情人肯定和你的不同。
电影和电视却把人物的形象固定了,观众没有自由想像的余地。
我不能说那一部最好,但可以说:把原作改得面目全非的最坏、最自以为是,瞧不起原作者和广大读者。
武侠小说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长期传统。
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应该是唐人传奇的《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昆仑奴》等精彩的文学作品。
其后是《水浒传》、《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等。
现代比较认真的武侠小说,更加重视正义、气节、舍己为人、锄强扶弱、民族精神、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
读者不必过份推究其中某些夸张的武功描写,有些事实上不可能,只不过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传统。
聂隐娘缩小身体潜入别人的肚肠,然后从他口中跃出,谁也不会相信是真事,然而聂隐娘的故事,千余年来一直为人所喜爱。
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
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
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
韦小宝的父亲可能是汉、满、蒙、回、藏任何一族之人。
即使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主角陈家洛后来也对回教增加了认识和好感。
每一个种族、每一门宗教、某一项职业中都有好人坏人。
有坏的皇帝,也有好皇帝;有很坏的大官,也有真正爱护百姓的好官。
书中汉人、满人、契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坏人。
和尚、道士、喇嘛、书生、武士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和品格。
有些读者喜欢把人一分为二,好坏分明,同时由个体推论到整个群体,那决不是作者的本意。
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
宋辽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汉族和契丹、蒙古、满族等民族有激烈斗争;蒙古、满人利用宗教作为政治工具。
小说所想描述的,是当时人的观念和心态,不能用后世或现代人的观念去衡量。
我写小说,旨在刻画个性,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
小说并不影射甚麼,如果有所斥责,那是人性中卑污阴暗的品质。
政治观点、社会上的流行理念时时变迁,人性却变动极少。
在刘再复先生与他千金刘剑梅合写的“父女两地书”(共悟人间)中,剑梅小姐提到她曾和李陀先生的一次谈话,李先生说,写小说也跟弹钢琴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言,是一级一级往上提高的,要经过每日的苦练和积累,读书不够多就不行。
我很同意这个观点。
我每日读书至少四五小时,从不间断,在报社退休后连续在中外大学中努力进修。
这些年来,学问、知识、见解虽有长进,才气却长不了,因此,这些小说虽然改了三次,相信很多人看了还是要叹气。
正如一个钢琴家每天练琴二十小时,如果天份不够,永远做不了萧邦、李斯特、拉赫曼尼诺夫、巴德鲁斯基,连鲁宾斯坦、霍洛维兹、阿胥肯那吉、刘诗昆、傅聪也做不成。
这次第三次修改,改正了许多错字讹字、以及漏失之处,多数由于得到了读者们的指正。
有几段较长的补正改写,是吸收了评论者与研讨会中讨论的结果。
仍有许多明显的缺点无法补救,限于作者的才力,那是无可如何的了。
读者们对书中仍然存在的失误和不足之处,希望写信告诉我。
我把每一位读者都当成是朋友,朋友们的指教和关怀,自然永远是欢迎的。
二○○二年四月 于香港
很多人都说难看,但其实我觉得并不难看。
有人说令狐冲太年轻,他看起来确实不大,但我看了他的年纪也有24岁了,并不是弹幕里说的17岁未成年,而原著中令狐冲出场年纪确实25,26岁,也就稍微大点;还有人说这个令狐冲太难看了,难怪小师妹会喜欢林平之,我想说原著小说里林平之本来就比令狐冲帅,况且我也不觉得他难看啊,虽说有些镜头确实不好看,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难看的,再说了毕竟是小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令狐冲,说别人丑的时候有没有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呢?
再说演技,新人确实演技有待提高,我看了拍摄花絮,我觉得人家还是很努力了,至少大冬天的下水也没含糊。
还有就是尴尬的武术套路,这个确实看得有点尬,有些还好,但有些确实不行,这部分还是要努力做好。
我觉得好的几处我要说一下,首先很少见到特效,还是比较还原,不过也许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吐槽独孤九剑拍的太差;然后就是场景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几乎都是实景拍摄,我觉得很好,就是不知道在哪里拍的,有点像我们张家界;最后,没有花花绿绿的调色,演员服装造型也没有很浮夸,看起来舒服。
我最想吐槽的一点就是剧情,目前看不出来东方不败是好是坏,神秘的黑衣人我大概猜也许是杨莲亭,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笑傲江湖曲给了东方不败?
那盈盈和冲哥的琴箫合奏不就得换歌了?
这要怎么圆回来?
现在还有待观察,当然剧中确实还有些bug,就说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还是多多宽容,不要随便黑别人,希望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想的。
只看了第一集,忍不住发表了我在豆瓣的第一次评论,打字慢,之前无数次影视作品想评论都放弃了,可是把经典拍成这个样子由此可见本剧不凡哪。
配乐从头放到尾(这是音乐剧?
)还是抄袭国内外各种经典影视配乐不说了,作为武侠片的武打场面太次动作都不规范一点不精彩(看得出越是重要角色越没练过,倒是一些配角的打斗还算精彩功底扎实)东方不败这么高的高手出场不应该翩然落地尘泥不染然后轻柔的用内力推开上官云吗?
为毛那么扎实的对着泥水踩再粗暴地把上官云推在地上?
是不是雨夜打斗反正回家要淋个热水澡舒服下所以无所谓?
果然江湖中人豪迈远胜我辈啊。
这是小节,关键演员一点都不像角色没有角色气质灵魂,智力还低得令人着急,华山派上门支援时镖局已经死了那么多人,林平之自己带队还遭遇了截杀,明显敌人就游荡在镖局周围,生死存亡之际林带着岳林珊深夜出去打猎!!!
是的你没看错的确出去打猎了,这得是多脑残和多没心没肺啊!!
编剧想改编显示自己的才华可惜可怜的脑袋怎么都想不出如何合理解释令狐冲等都住到了林家可是镇远镖局灭门几个主要人物都没事,只能降低人物智商了,一想没事反正我这么聪明想出来的剧情网友们那么多网络小白文都看得入迷遇到我的神改编还不陶醉其中吗,总有人觉得剧情很好很合理的,果然如此不还有打五星的嘛。
话说两脑残出去打猎聪明的令狐觉得不好,丢下林震南不管了毕竟师妹要紧,好机智的编剧啊,这样令狐英雄也避免被对方堵在基地虐泉了,简直完美!
毫无意外脑残遇袭令狐及时赶到说我拦住他们然后拦住了两个....然后一点也不急了还有空互飙垃圾话,感情你夜观天象算了一卦只有这俩人能杀你师妹,剩下十几个照样去追也无所谓了是吧,果然解决掉两人后也不沿着大队人马痕迹去救师妹了,施施然回镖局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编剧大大要接上金庸老爷子原著的剧情急着让主角回去听遗言啊!!!
最后虚张声势加调虎离山引走余沧海成功完成了系统任务,可是林家夫妇被杀前你咋不调虎离山呢,还站在门外偷窥得津津有味?
(编剧:剧情需要他们死),主角一干人等没了智商,那怎么战胜敌人呢(编剧:别急,反派更蠢)余沧海不是来抢剑谱的吗,一句话没问到就要杀人,之后房子也不搜查一把火烧了,跟原著反复逼问搜房截然不同,我知道了,这个位面的沧海兄肯定是日月神教卧底潜伏我正派,毁尸灭迹摧毁正道的希望哼哼,但是之前一个镖师你亲手杀了显示武功,围住了令狐人还威胁要揭发你你硬是不动看着儿子连挨了几下打眼神焦急一瞪再瞪却纹丝不动,看儿子死在面前,是走火入魔动不了还是儿子不是亲生的借刀杀人回家和老婆也有了交代??
最后那句人彦我儿配合着眼神的悲愤倒是很传神,(好演员啊,比主角演技高多了,但我就是想笑)。
为什么呢?
(编剧:因为儿子死了才能失去理智才能被调虎离山给令狐创造机会接剧情啊,这么精妙的构思你看不出吗?
)我真看不出啊,因为我血压因为看你的戏已经飙得很高了,而且我鞋子也和东方兄一样踩在雨水里要去淋热水澡了,886
任盈盈和仪琳,林平之和方证几个角色演绎的很好 ,很满意。编剧文学素养差 台词在贵派敝派、青城派帮主、皆尽伏诛等很多不该错的地方都有各种纰漏
还是喜欢青霞姐的东方不败,经典
其实,把这部剧当作一部同人剧来看待,看起来,还是挺有趣的……
令狐冲选角不行。目前看了8集,东方不败支撑我看下去~
冲令狐冲不像于妈剧里是个渣男 多给两颗
剧情人物都超级棒,我喜欢
看了两集,小说中所有人物就基本都出场了,感觉已经演完了半部,这样的节奏不知道第三集后面要演什么了。也不打算知道了。
第一集除了岳灵珊颜值实在不适合拍戏以外,其他都很用心
最好看得还是tvb
我说这版令狐冲是最丑的一版,肯定没人反对。。。
从第一集开始槽点就比较多了。改编较多,原著剧情较少,所以看这版笑傲就感觉很奇怪。还有节奏也太快了吧。。。看在这么多人打低分的情况下,给个三星吧
这剧除了两个主演实在不行真还看得下去 只要当成另一个新故事来看 东方和蓝凤凰这一对相爱相杀的怨偶太让人唏嘘了 这对比主演好太多了 一部还可以的剧毁在主演选角失败啊 恶意太大 给四星吧 摄影音乐剧情都不错 演员表演很真诚
虽是拍的不如前面的,但青年演员们也是努力了。三星给演员们做为鼓励
两星全给剑指和谐江湖的美强惨东方教主。编剧给了东方不败完整的故事线,拿了主角复仇剧本,颠覆性的洗白,小丁的演技也支撑起了角色。其他新人演员的表现宛如梦游。
前有寻秦记,现有笑傲,这是在比赛,谁毁经典毁的更彻底嘛
给两星,看在是我第一部看过的完整金庸翻拍剧的面子上,加一星吧。评分那么低的关键是前三集实在是太过于雷人,‘智商惨剧’名副其实。然后主角颜值没压住,配角整容脸,音乐抄袭,再加上那个宣传‘建立一个和谐的江湖’,于是一开播就到了2.4分。之后总体的发展还能忍,但是给蓝凤凰的加戏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似乎是在拙劣的模仿者于正版东方不败。另外点名表扬这版岳不群的演绎,将这个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不说了,回去看96和01版了~
于妈拍的那版.....其实还挺好看的!😂
其实首幕雨中打斗的我能说质感还行么?第二集后雷点才暴露出来。选角上东方不败面瘫脸黑化时像神经病,主角颜值太不科学,早前看过人设寄托于其演技,如今看来演技也平平。何解?果然是另狐冲。其他都还行小师妹花痴脸不过少女感还可以,编剧上另辟蹊径也算是勇气。抛开原著还能看只是不能看演技。
金庸句底子在,剧情人物刻画都行,武指需加强,总体比起这段时间的其他剧好看多了
天哪,这什么玩意,剧情不说了,令狐冲哪来一点潇洒飘逸的劲,整个一娘娘腔啊。太毁我心目中令狐大侠了。看了十分钟,就恶心我一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