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和韩影的差别是,韩剧哪怕是死人都带完整的妆,太不生活化了个个妆容精致,每次受伤都是眼角额头嘴角,受伤还要又美又帅又我见犹怜?
韩影基本还原本身。
全度妍算是素颜了吧,她绝不是那种很漂亮的,或者整容脸,那是种沉淀后的美丽。
全度妍演技没的说,高修也不差。
完全颓废。
原来韩国人民纳税也能养出来这么不负责的公务员啊,哈哈。
既然是真实事件,那电影也就不会太差。
力度绝对够,艺术张力嘛。
男女主角以这样的方式回到梦想的加勒比海应该是导演在灰暗的两年中加的一点美好吧。
网吧的老板说,美国有核弹,我们国家就有网民!
我们国家的网民是最厉害的(虽然韩国网民是逼死了好多人),但是!
我们大天朝的网民惊为天人的神回复加起来可以绕地球好多圈好吗?
不过网络确实可以改变世界啊。
网络舆论讨伐救人也给力。。
果真韩国好网民!
一再讽刺大使馆!!
那两人完全是小丑!
结局还讽刺外交or大使馆的办事速度。
好电影,虽然也煽情。
我最喜欢还是监狱那部分,无力挽回没有希望,被亲情支撑的感觉。
再次感叹监狱是个好恐怖的地方,不要犯罪!
韩国电影真敢黑政府,从头到尾,从上到下,警察局,检察院,大使馆黑得一塌糊涂。
就连黑帮老板都是有人情味的,都能给男主一些钱。
而相比之下的冷漠的警察让男主在可视范围内的办公室当着女儿接尿,这种对人尊严的蔑视,真是令人发指,细节处理得比较好。
整部影片不是很饱满,情节有些碎,连贯得不是很好。
但女主的演技没得说,给三星。
判断力真是个好东西,辨人识物也是一种能力。
尤其是在交朋友这件事上。
男主和女主都缺乏这种能力。
在压力下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
遇到事情,一定不要用情绪宣泄来替代对事情的分析解决。
可怜哀求不一定有用。
片尾女主没有去看看同在监狱的唯一的朋友么?
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位主妇因走私被抓,却因语言不通和没有主犯审判记录而一直被拘留,等待两年后才能回家。
虽然电影算是比较沉闷的剧情片,特别是前面的部分,而故事的结局也许也如大多观众所料,可是里面涉及的内容,例如女主以为自己将会被判十年,不想成为丈夫和女儿的负担选择自行了断,以及对政府的声讨,令人动容。
其一当然是电影对政府部门的不作为的大力声讨,这里特指外交部大使馆,正是大使馆工作人员的不上心和疏忽,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才对女主缺乏基本的照顾,以及最重要的一点,遗漏了审判文件的移交,才令女主回家之路无限延长。
他们对待议员、对待平民、对待罪犯、对待媒体的不同嘴脸,令人厌恶。
最后导演也不忘再黑上一笔,在女主已经回家之后,男主才收到他们的电话说女主已经受审完毕,即将回家,这一刀,黑得漂亮。
其二是网络的力量,因为男主的平民身份,以及因故缺乏金钱,无法直飞法国帮助妻子(或质问大使馆),所以网络才凸显出它的力量。
首先是组织水军齐齐发帖在网络上发声,引起社会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在媒体播出节目之后,网络平台的主力变成了普通网民,他们齐声声讨政府、声援并身体力行地支持女主和男主,正是这样政府高管才出手相助以平民愤。
其三是媒体,电视台导演注意到这件事情并提出前往监狱和大使馆拍摄,正是节目的播出对事件的解决起了重要的作用。
导演的用心(对节目的关注度、对男主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心)值得大大点赞。
其四想说说电影之外的东西,韩国电影近几年的进步十分明显,特别是这种关注社会揭露政府丑恶一面的电影,在东亚显得十分难得。
诸如此片、辩护人、素媛等等,传播的意识对国民、对社会自然是有其进步力量。
敢于直面历史、敢于迎接挑刺,才是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网上有段子称: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而中国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呵呵,无力吐槽。
中国电影回归电影的路,还有多长?
最近恶补电影,各种类型、多国,甚至于略为厌恶的韩国电影。
好吧,公平的讲这个厌恶并不是来自于“韩国”这个标签,而是某类的表演特质。
总觉得韩国某些演员在喜怒哀类的表演上很小气,表达范畴不够宽域,表情上非常地一如既往,而且大多数演员均如此,颇有几分早年以马江涛为代表的“哭爹喊娘、大声吆喝剧”的范。
其实对于韩国电影本身,我个人还是有几分肯定的,这也是我偶尔还是会有选择性的观看之原因,而不是完全将韩国电影拒之千里。
比如近期刚看过的《恐怖直播》,名字虽听起来非常美式和俗套,但剧情和表演绝对是可以送上一个“赞”的。
这部亦是如此。
首先是全度妍的表演。
表演由浅入深,拿捏精准,即没有太过,也不会太板,看来作为韩国的高阶女演员之一,还是实至名归的。
然后就是本片的题材和改编的水平。
这个题材如果让国人导演来拍,我想要么就完全是表现大苦大悲,要么就是处处暗喻,想说却又不敢说,反而轻视掉主题。
前者就不说了,国内这种题材已不少,连咱“贺岁娱乐之王”的冯导都拍过;而后者类似又比较有嚼劲的我看应该就是《子弹飞》了吧。
嚼劲是好,但没味道的口香糖即便再经嚼那也就是根橡皮筋吧,在我看来真也没多大意思。
人金老《侠客行》里一首诗都内藏绝世武功呢,都是胡编乱造,金老的还更有娱乐气质吧。
之所以说本片题材好水平高,主要是因为选料来自真实事件,真实事件因为“真实”让剧情的感染大大的上升;其次,真实也导致结局固定,可揉捏的空间较少,改变的难度较大;最后,本片主要还是让关注聚焦这个普通家庭,有牵挂主角的发展来穿插抨击和控诉某些现象,甚至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
抨击过程即大胆也有礼有节。
即不“愤青”,也不“五毛”,果然是恰到好处。
所以说,我对该片高度认同。
反观我们自己,也许是因为机体制不同,我们的导演也许也想拍,可能水平也很高,但却有“地球人都知道”的“难言之隐”。
就好像前段时间的一部《天注定》,可能也有几分意思在里面,但不得不说最后也变成完全迎合商业行为的一个大杂烩,一部事不关己围观看热闹的娱乐片,从这个角度来说“天注定”这个名字还真是贴切,毕竟导演想要告诉大家,在神奇的国度悲剧往往都是自找的,no zuo no die嘛。
最后我想说,电影并不是新闻,不需要导演您站在第三方中立的立场去围观和调侃,如果只是关注事件的发生和结果,那我拜托国内的某些导演,请您还是秉持“娱乐至死,钞票至上”的精神吧,比起你们的电影,我还是看新闻好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电影与现实的的吊诡之处就在于,一切近乎混沌,将卑微的个体与家庭乃至更多拖入到残酷的剧情当中,身在其中我们挣扎,我们欢笑,于是这就是一本极好的剧本。
是贫穷让母亲走上了离家的路,正如层层的选拔让官员走上了他们的路,他们不必相识,却又注定相遇,更重要的是,当一方成为另一方的阻碍时,双方都会尽己所能为了自己的生存展开搏斗,只不过前者显得无力,后者显得傲慢。
其实我很理解外交部官员的心情,区区犯罪的公民,凭什么让我们浪费宝贵的时间为你做这做那,这样的刁民多了去了,真是没办法与尔等玩下去,最好还顺道来个公款旅游,糊弄糊弄就过去了。
他们似乎站在了所谓“正义”的对立面,可这就是电影所能赠与观众最好的答案,他们的确是这样,但难道你会不一样吗?
不断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即使向你求助者有再真挚不过的感情,在你看来也不过是“多余的话”,且看法国风流女狱警也这么说,囚犯们不都是嚷嚷着自己的无辜,要释放的么,所以,关键是为自己准备好每日的桃色大餐,比较实在。
所以,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东方人与西方人也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习惯于同情弱者,因为这个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是弱者,弱者与强者对抗之武器,大抵概括就是以卵击石,只有将千千万万的联合,正如影片中网民还有各种力量的联合,我们才能欣慰地说,她终于看到了希望。
回到电源,他之所以能唤起感动,是因为这些场景太多熟悉,而人类永远也不会停止“重蹈这样的覆辙”,所以这样的故事一再上演,只是剧情变了,国度变了,脸孔变了,我们并没有改变。
所以,人是某种应当被克服的东西。
但很显然,这是一句无用的废话,感动过后,我们应该感激那些在自己人生的角色中努力活着的人,是他们为改变带来了一丁点的可能。
看似荒诞但又让人不得不警醒的电影,后劲儿太大了,全度妍的哭戏感染力太强了,她一哭,观众就想跟着哭!
高修颜值是真高,为家人打拼的成熟男人还能帅气十足!
给电影增加了很大的看头!
看电影的愤怒不亚于看校暴题材,不作为的gj,视普通人为草芥,这何尝不是一种暴力,比肢体暴力更让人疼!
佩服人家影视作品的自黑,娃娃鱼说“我们gj的网络可是很厉害的”这是黑键盘侠吗。
话说觉得韩国电影比中国电影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熔炉》《素媛》又到《回家的路》,真是让人唏嘘,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电影出现,《天注定》甚至国内都无法上映。
一开始觉得挺恨高修演的丈夫的,总想说就凭他交朋友这眼光,总是落得个“不识人,半世苦”的下场,果然,给自杀的借贷者当了垫背的后,还会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丈夫不认错还在家耍横、孩子在旁边哇哇大哭的时候我真是有种想打人的冲动。
被法国警方逮捕后,语言不通、大使馆的冷漠、监狱的虐待,真是虐心的节奏啊,还好导演没有把它弄成苦情剧,而是始终将矛头对准“不作为”和失职的大使馆。
出门在外,最能依靠的不还是同胞么?
想《花儿与少年》中李菲儿弄丢护照后不也是在大使馆和国民“妹夫”的帮助下才能在24小时内搞定那么多糟心的事儿嘛。
而宋静妍却被抛弃,当领事冷冷甩出那句“真是丢了大韩民国的脸”时我真想打脸,就像高修后来在当权者面前浇汽油时说的话“犯错的人就不是公民了吗”。
的确,宋静妍从没说过自己是无辜的,毕竟她也知道这一定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想走捷径挣钱而已,是无知和贪心造就了悲剧,如果没有网友的帮助,流落在异国他乡的人必定成为最无助的人。
有几个镜头让人感触很深:1、高修在翻看衣箱时,才发现老婆这些年连一件好衣服都没穿上,内衣都是破的;2、宋静妍遭到监狱长强奸短暂逃跑时,站在加勒比海的岸边,没有想到是以这种方式来到了梦想中的度假胜地;3、宋静妍跪坐在床上看那张法文版的世界地图,总让我想起《登陆之日》中张东健站在欧洲的海水中对小田切让说“从这里跑回去要很久吧”。
一时心酸......
文/Xaviera@人人影视期待很久的一部戏,终于能够看到了,全度妍暌违两年,和《嫌疑犯X的献身》的方银珍导演,以及型男高修合作的作品。
整部作品以冷静隐忍的镜头讲述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一个普通家庭主妇,为了还债出国,却被丈夫的朋友欺骗变成了运载毒品在法国机场被捕并囚禁两年多,经过丈夫的不懈努力以及舆论和社会的帮助,最终踏上回家的路。
清澈的海水,柔软的细沙,温暖的阳光,加勒比海岸的风,不说还以为是度假避暑。
“你就宽心点,当做是来度假,很多人还花钱来度假呢?
”一副息事宁人的嘴脸,愤怒又熟悉。
看完除了愤怒和可怜女主角的遭遇以外,会再一次佩服韩国电影人的勇气和羡慕他们的电影制度,而且这部戏还是一位女导演的作品。
从《熔炉》到《杀人回忆》再到《听见那家伙的声音》,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似乎早已成为韩国电影的标志之一。
通过这些事件改编的电影,既能重现事件,又能从事件了解当下的社会环境,每每看完总会陷入沉思和惶恐之中,这一部也一样,看着特写的绿色大韩民国护照,回头看看手中那本红色的,会突然害怕,如果有一天遇到这样的事,会受到怎么样的对待?
全度妍饰演的宋静妍是一位普通不过的家庭主妇,有个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个老好人丈夫,一家人清贫但是也过得快乐,但丈夫朋友的自杀却让这个家负上四亿韩元的债务,贫穷加上急于还债和轻信于人导致这个故事的发生。
全度妍用炉火纯青的演技演活了这位饱受折磨的母亲,把从刚刚被抓时的无助慌乱到坚持不懈地寻求庇护,再到得到审判希望却又因希望破灭和身体状况变得绝望的转变,到最后终于回家的喜悦完全展现。
静妍说着冤枉却无人听懂,只能讲出几个不标准的英文单词,就算是声嘶力竭也无法被听到的呼喊,看着女儿的照片泪湿枕头,观众看着也替她心酸。
除了对于在狱中所受的折磨细腻呈现以外,其中两段监狱外的戏份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一段是静妍差点遭狱警强暴以后逃跑至海边,赤脚踏上细沙,踏上这个梦想的十周年的结婚纪念日的旅行之地,面向自由广阔的大海,却是孤身一人,还是带着手铐的囚犯,大自然里渺小的人们显得那样无助,静妍的绝望、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各种情绪融合在全度妍的表情里,加上配乐的烘托,还有海风、阳光、海浪声。
大海给她的不仅只是释放内心的苦难,而是给了她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勇气,就算是万念俱灰也从未想过自主地用死去结束所有事情,而是从一开始的挣扎到接受再到坚持,但镜头环绕一圈以后带到的却是另外一边跑来的警察,片刻的自由以后又回到了监狱,闭禁室里的番茄之歌,既是最后的精神支柱,也是黑暗中的释放。
最后在法庭上自白的戏份,静妍并没有声嘶力竭地说着所受的苦难或是谴责,而是压抑着激动承认自己有罪,因为贪念和无知而犯罪,不仅是求罪过的宽恕,更多的是想得到家人的宽恕,全姐颤抖着讲出这段台词,忍到了最后我要回家才滴下眼泪,讲法语我要回家以前呼气了以后又忍了回去,用法语讲完我要回家以后表情纠结过后再一次忍回去,或许法庭上释放情绪会造成不尊重吧,所以最后还是讲完以后低头坐下等结果,整段戏一气呵成,从情绪的铺垫到转折流畅细腻而精彩。
而男主角高修,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圣诞会下雪吗》的车康镇,这部戏里呈现了一个老好人的丈夫角色,贫穷但爱女儿,容易着急冲动但为了妻子努力奔走的坚持,他们之间互相扶持的爱还是蛮感动的,只是因为是以女主为主要叙述方向,他发挥的其实不多,而且跟全度妍比还是欠缺火候,不过还是有印象深刻的部分,像是最后对政府的呐喊:难道一无所有就不是国民了吗?
将以往的憋屈倾泻而出,非要逼到宗裴想要用自焚的方法引起关注,就是确定一下生死如此简单的事情也选择无视,宗裴对于静妍的牵挂担心和愤怒通通一次过爆发。
宗裴被制服压倒在地,与漠然的官员形成对比,寒心又绝望。
愤怒点大多都集中在大使馆和外交通商部,工作效率低下,拿公帑做门面功夫,喝着茶吃马卡龙,订米其林三星餐厅,扔下一百欧罗走掉给静妍就走掉,除了送牙膏牙刷没有其他,影片用讽刺的方式揭露了他们的嘴脸,批判了这两大部门的工作无能和资源的滥用,最后外交通商部在静妍回家后才打来的电话更是为这样的讽刺补了更深的一刀。
反观以往韩影中的同类型影片,大多批判国民在国内权利受到侵害和政府办事不力以及大环境下小人物的命运,但这部戏则关注国民在外的人权保障和国家对公民的庇护,既告诉观众这样一个故事之余,又为观众提供了反思的素材,权利的侵害不仅是国内,国外也一样存在,尤其当公民身处异乡,孤立无援的时候,唯一依靠的大使馆也不能提供帮助,最后借助的却是舆论的力量。
虽然影片中还是存在典型的韩式煽情风格,但胜在故事本身的吸引性和全度妍的演绎,依然能够赚取观众的眼泪又能发人深省,至于纯粹看电影拍摄和其他方面是否值得高分,有前者弥补,见仁见智。
此片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正因如此也才有这么大的关注度,再加上全度妍的加入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了。
看过好多全度妍的电影,但很多都是那种大尺度的影片,所以她在此片中诠释的一个家庭主妇角色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主妇迫于经济压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贩毒,而后被一直羁押的国外,想回家却因种种因素有家不能回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全度妍用她精湛的演技再次征服了我,我会因为她没有食物而拣地上的面包充饥时难过,也会因为她看着女儿的照片哭泣时而落泪,我想这就是一个优秀演员的成功,她足以让你感受到一个中年妇女的喜怒哀乐,痛苦与悲伤。
韩国的电影无论什么题材总是对人性有或多或少的反映,此片也不列外,对政府人员的抨击达到了顶端,因为公务人员的屡屡出错才导致了这个无辜的女人在国外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精神及身体上的伤害,直到媒体的介入事件才得以解决。
这是一部煽情的影片,一个原本事关政府失责的事情,被缩小在一个情绪化的故事上,但无疑它很成功,所以,我喜欢。
四星女演员演的太好了,那种可怕又无助的感觉🥲完全不像演的。
居然是现实中的事件,唉,国家机关不干实事的后果可想而知,希望我国能实践得像我国电影里那么伟大而美好吧关于这个男的咋说呢,要说这男的好吧,他还是这事儿的根源,交友不慎,要说这男的坏吧,他倒还交了个会用网络的兄弟改变了局面,他是个好人,但是个很笨且固执的好人嗯,因为最后力量是其实主要也是靠大家,靠那个朋友的编导朋友,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无用功啊(虽然很无情,但早点用网络寻求帮助就不会让女主待那么久了,你可是经常待在网吧诶!
一开头就想说就那么信朋友吗?
瞒着家庭给别人做高利贷担保本事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电影过半也想说,就那么信大使馆吗?
老是盲目相信别人,还莫名自信固执是可以的吗?
一开始说什么护照都没有的大嫂,emmm可以说这个电影确实把男主那种想包揽一切但能力不行的形象立住了,但最后也是他朋友擅自去网上寻求的帮助,人不坏但看起来很气人就和女主一样,不知情这种东西,小了没事,大了是罪啊(即使运毒不知情也判了一年我认为是合理的,因为逃海关成功之后带来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以及,呜呜呜,监狱同寝和最后同为韩国人的翻译留学生的女性友谊真的是在那里很安心的存在,虽然她们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再见了,萍水相逢的友情通过电影记录了,也不算无疾而终吧扣一星是最后法庭自白,感觉emm说的有点怪,有种失去个人身份的感觉
网民改变世界。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绝望、孤独、歧视。
“美国有核弹,我们有网民”
这种厌恶感怎么用语言表达呢?刻意煽情、用力过猛、极度虚假、恶心想吐…
让我看的极度不适,一星
虽然我哭了,但这是我泪点低。剧情真是漏洞百出,太特么扯淡了。这竟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全度妍一个人撑起了一部电影。
韩国片已经在随便什么片儿不骂政府不舒服斯基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了...
韩国电影对情感惯有的精准把控使《回家的路》这个本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呈现了太多令人婆娑的感动,而敢于揭露官僚的丑恶,敢于将政府阳光无以直射的阴暗见诸于光影,这又使电影如韩国近年佳作迭出的每一部作品般,并不曾欠缺发人深省的深度,一条艰辛的回家之路,是不屈的毅力更是爱的伟岸。
噫吁戏
很典型的“韩国电影”。从镜头到叙事到演员表演再到内核,取材都与韩国的同类型片有着如出一辙的工整——同样的过度煽情,同样的改编自真人真事……真的很难不怀疑他们那儿是不是有着一套拍摄这类型影片的标准流水线
韩国大使馆是干什么吃的啊!!!
韩国官员不作为导致被冤枉的母亲回家艰难
说的好像女主不知道自己在走私一样,还不是侥幸心理在作怪。在机场被搭讪比如说行李超重了,让你帮忙托运个包,这种事是不是太常见?这片子感人在哪看不出。也许生活清苦家庭幸福,犯了多愚蠢的罪也值得同情。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今年的青龙奖和大钟奖的影后就又被度妍姐包圆了。。。
我朝有这样的电影吗?
韩国电影从情色、亲情走到了现在的体制,最近的好电影的主题都是弱小的个体向体制叫板,体现的不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全度妍毫无疑问是韩国女演员中最适合这个悲惨女性角色的,她也的确演好了这个角色。
全度妍真的老了,但是演技还是顶呱呱的。但是想要超越《密阳》中的表现这辈子是不可能了。但是这部电影我是在电影院看的。但是我为什么要说这么多但是?
不是南韩北韩的对立就是揭露职能部门的腐败无能把戏,顺带黑了下法国的女子监狱,韩国键盘侠在大天朝面前算个屁,女主展现了绝佳的演技,说到底遇人不淑是最为要命。
好看!就是哭哭哭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