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想当部消遣剧来看的,但出乎意料的被故事击中了,而苍井优和美食也实在让人难以抵抗,真心的,豆瓣的评分低了,这个剧是很好看的。
但也许正如最后那个拿着沙司吃日料的娃儿一样,我们也越来越不知道什么才是好剧的标准了,越来越多的好像只是那些没逻辑只靠明星扎堆的剧了,一大堆的速食产品,没味道,只是有个模样罢了。
不敢说这个剧就是日剧留在这时代上仅有的遗珠,但起码这总算是个代表日剧品格的好剧了。
おせん也是漫改剧,对于原著控也许是可以挑出些问题的,但对于我这种只是来看剧的,这剧改的真是恰到好处。
关于时代的话题和美食恰好的融合在一起,每一集都是一个温情有苦涩的故事,和食物和料理亭联系起来的被时代击伤的人们,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种被时代攻击的方式。
おせん每次都会用着呆呆的表情问:“时代?
”即便是和传统融合的完好无缺的她也会在时代的面前表示质疑的。
马克思把发展说的很明白,前浪一定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即便再怎么努力,有些东西总是要消失的,被时代淘汰是残忍而进步的。
小孩子吃什么都要加沙司,纯手工艺不再被所有人需要,微波炉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被时代击打的人们啊,坚持什么的辛苦你们了啊。
站在时代里的人们无论怎么口口声声的保卫传统的东西,其实都已经不自觉的在消灭前人的东西,精华糟粕什么的标准在哪里?
但人是可以记住些东西的,说什么恒久保留是虚无的,但起码我们可以教给我们的下一代,萝卜本来的味道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建立的应该是沟通而不是革命,新人革了旧人的命又能怎样,到头来不过也只是个连萝卜都不知道的孩子罢了。
用便宜大众的东西替代昂贵精良的东西又能怎样,到底那种味道是再也想不起来了吧。
想要记住时代的味道是总需要人有所舍弃的,旧人选择舍弃了,新人们又何必如此激进呢?
无论用怎样的方法,保留那种味道才是最重要的吧。
おせん里的食物都很朴实,这么说主要是以前受那些镭射光线般食物剧的戕害太深,日本料理精致而又恬静的品格在这剧里真的是表现的很美好,同样拥有深渊饮食文化的我们,是不是也能有一部看上去没那么花哨的剧呢?
苍井优真的是很漂亮的姑娘啊,传统美的那么可爱,这样一部找到这样一个姑娘,真的是天作之合。
可能有不少人仅仅是因为苍井优的笑容而追看《料理仙姬》这部日剧,她所饰演的料亭“一升庵”的女主人半田仙天天从起床开始喝酒,每灌下一口啤酒或日本酒,必然露出无限心满意足的灿烂微笑。
而我每逢目睹这丫头眼角眉梢那份喜滋滋的愉悦,酒意必定从大脑的某个角落盎然升起,忍不住开始满屋子找酒喝。
日本人喜欢在电视剧里大打文化牌,《料理仙姬》里几乎不涉及男欢女爱,自然更要在饮食上大做文章。
“一升庵”的每道菜式都凝聚了料理人的心思,花五个小时细细熬煮的豆腐,一粒粒挑选黄豆制作的味噌,又或是用稻草作为燃料在灶头上煮出来的米饭……这家百年老店没有任何噱头和宣传手段,一粥一饭均是平常呈现,夜复一夜慰藉食客的胃与心灵。
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厨房神话,在工业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浪潮中,“一升庵”的存在远非星辰,只是烛火。
这一支坚守过去时代的细烛在风中摇曳,到了第九话《鲣节王子的吊坠》,观者便会意识到某些生活方式是如何不可避免地走近消失,工序繁琐的“本枯节”曾经是老饕们珍爱的食材,却逐渐被更加便捷的“荒节”所取代,再过若干年,也许不再有谁的舌头固执地记得“本枯节”的味道,一种记忆便由此被湮没。
说到底,食文化不是写在纸上刻录在光碟里的,只有一代代的人凭味觉来记住和传播,所以也是最容易变动和更迭的存在。
简单解说一下何谓“本枯节”。
日本人喜食鲣鱼,除了尝鲜,大多用来做“鲣节”,也就是把鱼剖片、煮熟、晾干、反复烟熏后制成的柴鱼。
样子好似一截木片的柴鱼虽然不中看,却是日本菜中必不可少的重头戏,柴鱼刨成柴鱼花,煮出的高汤是各种“煮物”的基础,也可以作为菜肴的调味汁,日式冷豆腐上要放柴鱼花,就连一碗最家常的茶泡饭,也少不了柴鱼来调味。
如此不可或缺的“鲣节”,一般都用基本的“荒节”,在此基础上多一道反复发霉和晾晒的程序,多花半年工夫,才能做出“本枯节”。
“荒节”有烟火气,鱼味儿较重,做出的汤汁味道也比较浓重,而经过阳光和霉菌反复浸润的“本枯节”则变得内敛沉厚,做出的高汤十分清淡。
事实上,精工细作并不就能处处胜过粗加工,有些菜肴需要更强烈的滋味,如果用上价格高昂的“本枯节”,反而不美,还是要因菜制宜才合适。
说到底,大为推崇“本枯节”的《料理仙姬》也是某一种煽情的体现。
菜肴这种东西,薪火相传的同时不断变化,未必就一代不如一代。
撇开两种“鲣节”的差异不说,“鲣节”自然是临用前刨成鱼花才最鲜美,不过,到了这个凡事讲求便捷的年代,就连餐馆也多用袋装的柴鱼花,家庭里则有可能用柴鱼粉来凑合。
老食家因此觉得“不是那个味儿”,大约很有一种惆怅在心头。
有时候,消失的不是原材料,而是做菜的人的态度。
在上海生活了十余年,若说起我的味觉记忆,有必要提一下小馄饨。
这是最轻简的饮食,适合早餐或宵夜,温肠润胃。
从前小摊贩盛行的时候,不少街角都有“柴板馄饨”的摊子,说是柴板,燃料倒不一定是柴,煮馄饨的容器则一律用小沙锅,热热的一碗小馄饨连着沙锅端上来,馄饨载沉载浮,皮薄而滑,一点点肉馅,为的只是带出汤的清鲜,汤里有榨菜末,虾皮,蛋皮,紫菜,也可加点香菜末——怎一个鲜字了得。
可惜,这些现在都已经成为回忆了。
如今要吃味道不差的小馄饨,路边小摊已经无处觅,奇怪的是很多老字号饮食店也渐渐失却了当年味道,想来因为小馄饨价廉,反正这个城市人很多,顾客总少不了,所以如今少有人认真去做。
只有一些老饭店里,小馄饨作为正餐之后的点心,混了个路边小店十倍开外的价码,倒也还像模像样。
我总觉得,如果为了那一碗馄饨的相思特意跑去吃正餐,仿佛失去了那种“想吃就吃”的随意性,也就不再是具有日常滋味的小馄饨了。
这样一想,我不由也很惆怅,觉得不如像半田仙那样把自己喝倒算了。
Utopia,自然是理想国的意思,原来以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理想国,地球是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大理想国的。
可是,苍井优和她的一升庵告诉我:不论什么国家,总有一个理想国,能够包容世界一切的文化。
这意味着,人有一些character是共有的。
这些character,自然有积极地,也有消极的。
而那个Utopia就是人们把积极的一面尽量的放大,而把消极的一面掩盖。
首先,优酱和她的朋友们让我对日本文化的根本得到了确认,一个字:侍。
日本人,也许是因为是一个单民族的国家吧,能始终以‘侍’要求自己,很了不起。
你可以说不能把这种可以说是苛求吧加于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欧洲好多单民族的国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一个社会,每个人都以‘侍’来要求自己,那么,真想象不到这个社会还有什么问题。
Samurai means to serve。
(PS:以后,也要尽量以‘侍’要求自己,嗯。
)其次,这部剧其实是讨论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即现代VS传统,而编剧吧,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日本人的智慧,对日本人也是肃然起敬,当然,这答案也源于他们‘侍’的智慧。
答案不是,传统>现代,亦或现代>传统,而是:只要是心里想着他人,用心、用良知去做事情,不论是现代的,或是传统的,都是好的。
当然,日本人还认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自己的精神,所以一升庵的料理不能开分店,而法国料理可以。
大智慧!
一直以为日本人善于学习别人的文化并且使之变得更好,但从未意识到日本人自己的文化有那么宝贵。
现在想想,正是怀揣着‘侍’的态度去学习其他的文化,把‘侍’注入了其他文化,才使得其他文化显得更好了。
这个社会永远不能完美,永远不能成为Utopia,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Human Being,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成为Human Being或都能意识到Human Being的重要性,他们让人性的消极面arrogance, selfish, greed, etc 占优势。
然而,这却并不妨碍想成为、愿意成为human being 的人们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去恪守人类的美德。
传统不等于美德。
好的态度才是美德。
所以,一升庵的人们那么热爱生活,大家互尊互敬,一起面对,一起分享,一起把一升庵传承下去。
感动。
最后,能够想出那么多新奇却又不做作的点子来化解各种矛盾,编剧们辛苦了。
由于韩剧、美剧使我对电视剧做出的一些绝对的判断,我收回。
电视剧,也可以作为一种和电影比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大智慧的。
其实这一点,早在Cowboy Bebop,钢炼等作品中反映了,但我以前一直固执地将动画片和电视剧分开。
但是,只要用心,认真的做,就是好的。
日本人,再一次做出了无可挑剔的作品,只不过这一次,我感受到了日本人的大智慧。
不胜感激!
PS:优酱的笑容的跑步姿势真是有无限的杀伤力啊!
离家许久,常常想念妈妈做的手工蒸饺的味道。
馅料的上品最好是驴肉,剁得细细碎碎,再辅以碎洋葱,少许油盐调味,无需其他便足够香浓了。
面皮自然是烫面为佳,小麦粉用热水和面,揉搓妥当,再醒上半小时。
待面皮松软适度,香气渐起,就可以擀面皮包饺子了。
小时候,最喜欢和爸爸一起比赛看谁饺子皮的褶捏得多捏得漂亮。
还喜欢抢着帮妈妈把一个个浑圆的饺子摆在大蒸屉里。
大火滚开热水后,只要蒸上8分钟,便都熟了。
掀开盖子,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常常等不及变凉就捡起一个扔进嘴里,弹性十足的面皮混合汁水香浓的肉馅在嘴里爆炸开来,真真是人间美味。
可是,这样的味道,在现下的城市里却再难觅到。
不用再费力和面擀皮,市场里便有机器压制的饺子皮,又圆又大,却少了手工的弹性与香气。
超市里各式各样的速冻水饺在叫卖着手工制作,吃进嘴里却只有寡淡的速食之味。
就算那些街巷里打着手工招牌的饺子馆,虽然确是手工包制,可馅料却偷工减料,添加了各类提鲜的调味品,吃在嘴里便少了用心烹调的真实之味。
这只是冰山一角。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机器速食迅速占领了人们的餐桌。
超市里有各种半加工食品,只要微波炉转一下,就解决了一餐。
我们怀念儿时的味道,却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新的速食之味,开始遗忘食物本初的滋味。
每每这样的时候,便觉得有《料理仙姬》中一升庵这样的餐馆存在,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古香古色的建筑,和式风情的庭院风景,像是遗世孤立的桃花源一般存在于城市一隅。
老板娘半田仙穿着典雅的和服,即便喜欢喝得酩酊大醉,个性又有点迷糊,但对料理却怀有无比的深情。
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人们依旧坚持古法手工食物,每道菜式都凝聚了料理人的心思。
他们会用一整天等鱼干浸泡出高汤,再花五个小时用高汤细细熬煮白萝卜;他们会一粒粒挑选黄豆,只为做出味道醇厚而地道的味噌;还有用稻草作燃料在灶头上煮出来的米饭、砂锅煮制酱汁浓醇的鸡素烧……这家百年老店,没有花俏的表演,手作的食物都朴实无华,却蕴含了食物最本真的滋味,以及对待客人的十二万分的心意。
除了料理,《料理仙姬》还呈现了许多传统手作工艺:坚持用石磨磨豆的手作豆腐店,老式米铺,手工造房的老匠人……一种快节奏里的慢生活,像现代中的古典,喧嚣之外的宁静,唱吟着旧光景的迷人之处。
但剧集并非只简单呈现这些传统事物的美好,更多的是在表达,时代潮流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剧集开篇便是传统与现代的料理对决。
一边是但求快速便捷的方便料理,超快手厨师樱井,依靠微波炉等现代工具,仅仅六分钟便做出了两道美味。
而在樱井风风火火的展现自己节约分秒的理念时,另一边的半田仙却在慢条斯理的切葱丝。
菜刀的声音渐渐盖过全场的喧哗,一种优雅的慢在这个简单的动作里蔓延。
在她专注的神情里,我们都感受到一种沉浸的快乐。
这种快乐与是否能用更短的时间做出一顿饭无关,就像那位评委说的:“我可以等,我不在乎用不用微波炉,我在乎的是做菜给我的那个人,心里是否装着要吃这个菜的人。
”最终,传统小胜一筹。
但怀揣这种古典心意懂得欣赏传统的人,却在速食时代的洪流中,越来越少。
不管愿与不愿,在工业化的推动下,现实中这些“一升庵”们却都在在避无可避的走向消失。
第九话里,工艺复杂的“本枯节”曾经是美食家的珍宝,却逐渐被更加便捷的“荒节”所取代。
面对不可逆转的潮流,老手艺人却只是无可奈何。
也许最后,“本枯节”的味道便就此消失了。
就像老式的布店、米铺,最终成了只存在于城市仿古街道里的一种标本。
在剧集最后,一升庵终于遇到了危机。
大地产商要购买这块土地改建其他。
半田仙试图用食物里蕴含的心意改变这一决定。
她邀请地产商和他的儿子前来一升庵用餐。
白萝卜、炸猪排,鸡素烧、山药饭……一道道带来许多感动的食物端到了他们面前。
中年有为的地产商在这些质朴美味的食物中尝到了感动,可他年幼的儿子却做出了整部剧里最触目惊心的举动:从书包里拿出一瓶番茄酱,挤在每一道精心烹制的菜肴上,只因为觉得那些菜没什么味道。
那或许是对食物最粗暴的亵渎。
可所有人又都知道,这举动并不是他不懂得珍惜美味。
只是作为快捷时代长大的孩子,在快餐、番茄酱、蛋黄酱……这些机械而浓郁的味道调教下,味蕾已经遗忘了食物天然的味道。
那个孩子,甚至从来不知道萝卜的味道是怎样的。
这比食物之上粗暴的番茄酱更让人心痛。
半田仙对孩子说: “这个世界除了番茄酱,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味道。
”“没关系,别的味道不知道也罢。
”“还是要知道的啊。
”“为什么?
”“因为那样比较快乐。
”有一种说法:“人会记得十岁以前所品尝过的味道,牢牢记住并且一辈子寻找它。
”可如果从未品尝过手工蒸饺,就会以为速食水饺便是所谓饺子的味道了吧?
一个人如果失却了值得记忆的味道,便像没有过去一样可怕。
在如此多的传统手艺被机械化、简单化之后,如何记得品尝各种自然美味的快乐, 让那些不能物化的真挚可以传承下去,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要去做的。
像一升庵的存在那样,留住一点本真的味道,让味觉的记忆不仅仅是关于番茄酱的。
(已发表,转载请联系)
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变得好像一周那么长我们迫不及待的出生 成长 成熟事物是速食感情也是速食这好像是时代不可避免的产物可是 难道时代是上帝造就的 不是我们人类自己吗记性深刻的是最后一集小亮把一升庵精心准备的料理都撒上番茄酱时的样子一个人没有味觉恐怕就像一个没有记忆的人一样可怕吧片子里常提到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以及“传承”二字真的可以就用“优胜劣汰”四个字简单的把那些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东西抹去吗 食物是一剂慰藉的好药我们营造了一个速食时代 却仍常常希望被温柔对待在我们期待一碗亲手熬的粥来安慰的时候恐怕面前只有一碗没开封等待微波加热的速食粥日本人是很懂得输出自己的文化的至少我看到苍井优穿的和服出场时会觉得 和服真好看看到一升庵的外观布局装饰时觉得日本的建筑 很吸引人最重要的是 这部剧让更多人了解到日本料理在批判的同时 呈现的这些流传下来美好的东西 就是最好的传承吧只可惜我们踏着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慢慢变成了没有味觉吃货就像每天没心没肺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时代一个很伟大的名词新世纪,新时代的来临很多东西的消逝变得理所当然我们对新时代的来临总是欣喜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因为新时代的来临旧的东西就必须要让步这也成了必然好像除了拍卖的古董外其他都不再重要了おせん大结局一升庵应该是没有被收购那条古老的商业街应该也没有被变成另一条表参道但新时代的小孩子已经不知道食物的味道,只知道什么都放番茄汁看得很心酸,甚至惊恐时代给予我们最便利的生活同时,也在夺去什么呢先代女将同おせん讲一升庵,即使消失了,也会在心里但是,消失了的话,就只能在心里了就没有人会知道,从前,有这样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们享受食物,享受古老的生活发展是必须的但我们又能如何保护生活曾经的美好呢
假期的时候为了方便从家里的超市买了真空包装的鱼糕本想在异乡品尝地道的家乡的食物思乡结果吃到了却是犹如塑料豆腐一样的东西和以前吃到的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想起父亲以前在家亲手做的鱼糕在吃着味同嚼蜡的真空包装“鱼糕”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如此多的传统手艺就这样被机械化 简单化 化学化仅仅是因为父亲有手艺我品尝过原味的鱼糕才得以分辨而那些没吃过的人 那些将来的人势必会认定 鱼糕就是那种像塑料豆腐的东西吧这就是发展的趋势 是无法改变的 真是悲哀祝愿大家死后都是一具不腐之尸吧
像剧中一升庵这样,用最好的食材、最棒的厨师、最传统的方法做最适合客人当前状态的美食并不能赚很多钱。
相反,在最后,它濒临破产。
有多少人在现实生活中能接受这样的未来?
前一阵看关于乐队的记录片What Drives Us里也看到了类似的案例。
乐队成员们开着van看似自由自在,实际在路上会发生各式各样的事。
如果他们没有像一升庵老板娘爱食物一样热爱音乐,就不会愿意花那么多功夫跑来跑去,却赚不到多少钱。
他们这样的执着真的让我很敬佩和感动。
从小好像就没有仔细想过未来要做什么,梦想换了一个又一个。
书念得是多了一些,学历也似乎高了一些,但三十多个年头还没有完全想清我热爱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我是很乖的小孩,也许会去读个博士,也许会考公。
之后我会再结婚生几个孩子、做一份不太累可以兼顾家庭的工作。
但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有了孩子后,经济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留给我思考这个问题答案的时间越来越少。
似乎我想干的都不太赚钱。
如果是这样,我和我爱的人们能承受得住一个不太稳定的未来吗?
我不想要世俗的成功,名和利都是身外之物。
我想要的是能像这个老板娘或乐手一样一直做自己热爱的事,且这件事可以让我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
希望能尽快找到它。
*这部剧真得好美,也会让人思考:速食主义真的会让认真、真诚做菜的一升庵们消失吗?
就算经营了200多年的店面没法保留,这份至真至诚的精神也许可以通过在这里待过的人们流传下去。
结尾升华得很好。
演员们演技都很不错,颜值很高。
食物看起来也都很好吃,边看剧边学起了做日式高汤和饭团。
认识的一个很有趣的学长C,当时聊到电影,《海街日记》我说我很喜欢日本电影那种慢慢的感觉,他后来就说到《花与爱丽丝》…他说如果有什么喜欢的演员的话,那就是苍井优了。
我当时只是百度了一下她的照片,并没有觉得很惊艳。
(😂后来我也不懂扯到别的什么话题了)后来发现他个人主页的照片就是这部电视剧的剧照。
之后也不懂什么原因,突然就不再聊天了。
我就开始想了解苍井优,开始想看这部剧。
慢慢的,也发现了阿仙的魅力,发现了苍井优的魅力。
半田仙作为一升庵的老板娘,敢于在速食洪流中追寻料理的意义,用震撼味蕾的料理感动着每一个人。
就像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美食总动员》我们都会遇见那道改变人生的菜。
阿仙真的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作为一个守护者,作为一个传承者。
后来每一集的小故事中,都是她用料理来打动人们,让厨师长原谅小智,让老屋子得到的保护,让一升庵所有人的灵魂都有了归宿。
苍井优的笑容非常治愈, 笑的时候眼睛眯起来低下头的样子真的可以融化冬天。
(她的减肥史真的好励志啊!!!
我要向她学习!!!
)
真的越来越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喜欢他们一尘不染的街道,喜欢他们路边复古的建筑,喜欢校服旁的和服,喜欢总也吃不腻的日本料理。
这部电视剧还让我回味,就是最后那个小男孩把番茄酱浇在了所有料理之上,刹那,只是心寒。
我害怕真的有一天,精心手作的美好无人欣赏,那才是最大的失望吧。
总要在这个时代里坚持一点什么吧,坚持一个自己认为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就足够美好了吧。
演员演技太浮夸了,长得再好看也弥补不了。
剧中中心思想是慢生活,其实慢生活快生活都是自己的选择罢了,没必要捧一踩一,这个剧表达得太刻意太浮夸了。
还有里面说到阿仙和一升庵的思想是没有金钱和欲望,纯洁无暇的思想?没有200万日元,哪来的这个破水缸?没有欲望?女主天天喝酒,不是对酒的欲望?女主随心所欲,花钱买自己喜欢都东西,这不是欲望?对慢生活的欲望就不是欲望了?看起来是追求慢生活,其实就是有钱任性。
本来以为真的是高分剧,其是颜值高分剧。
不接受反驳,不喜欢撕逼,我看完第一集就这个感觉,不针对演员个人,只对角色剧情和演技的感想。
还是比不了深夜食堂啊
这部的分绝对是被优饭顶上去的吧
日剧套路。
若不是苍井优,其余人演阿仙必定是自讨没趣的。天然呆需配上美颜才能达到无与伦比的萌。
苍井优很干净= =
两集弃,不好看
多美好啊。
优酱你假笑的脸看得我都累了...
小優太漂亮啦
回归的企图心再一次看到,视觉的艺术
每次看着看着就饿了..
总有些东西是时代所淹没不了的
哎呀,我给三星完全是为了57……嗯,片头曲也不错……
好多年前看过的,真的太一般了(当然看颜不错,挥大旗超级美),内核和表现形式都很虚浮
讓我們來看看認真 執著 堅持 隱忍的 小優
弃了,剧情太流于表面,表演也浮夸浅薄。优酱的和服确实美,连条纹和服都那么好看。
过火。做作。圣母心…
有借鉴价值
好精致~感觉味道好鲜~~ yummy~
太过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