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英雄,你可能会觉得离我们很远,会想到漫威宇宙中的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等,然而英雄其实又离我们很近,甚至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被评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追授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廖俊波书记,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是一位从人民中走出来,又回到人民中去的英雄。
如今,以廖俊波书记事迹为原型改编的电影《樵夫·廖俊波》即将上映。
在新中国华诞70周年到来之际,这样一部电影,一个人物,俨然是非常地应景,值得我们每个人所铭记。
《樵夫·廖俊波》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它的故事源于现实,表现于真实,所以整体观感上会让人很有代入感。
叙事手法上,影片从开篇便运用了倒叙的方式,从廖俊波成为书记后的人生讲起。
然而,好景不长的是在一场大雨中,男主人公廖俊波不幸因公殉职。
这样先交代结果再倒叙过程的手法新颖且大胆,这非常考验剧本的扎实及导演、演员的表现,毕竟悬念失去了再讲前面的故事,能够成功吸引观众是很难的。
从结果来看,这部影片做到了,它不仅将人带入到了廖俊波的故事中,更让人被他的精神所感染,所震撼。
廖俊波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学校时他为了爱情放弃了当学生会干部的机会;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为了工作,为了服务好人民,他又放弃了很多陪伴爱人,陪伴家人的机会。
从开始的镇长,到后来的书记,再到最后的副市长,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心里装的是百姓,是民生,是城市的发展与经济。
这样一个人物会让人想到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多位优秀的人民干部,他们用生命贡献于人民,用行动坚定于信仰。
正如他的微信名称——樵夫,他就像是用自己的生命化为了柴,照亮于一方水土,恩泽于一方人民。
难得的是,这部影片并没有仅仅讲述廖俊波,而是通过这个人物折射出了整座镇,整座城。
印象最深刻的是廖俊波对于政和县的功绩,他一心谋发展,先是将本地商人通过招商引资给政策的方式,实现人才与资金回流。
之后,又大力发展本地的文化及特色产品,从弘扬本地生人的朱熹文化,朱熹精神,到将本地的白茶发展起来,销售出来,甚至还打造了电商产业基地,这一切的一切,俨然就是一本如何发展本地经济的教科书,非常值得其他地方官来学习与借鉴。
如果这个故事能够帮助到其他地域的发展,那真是善莫大焉了。
如果用一个字来评论该片的话,那我的答案就是:真。
这个真字不仅是出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同时在影片中还出现了很多真实的人。
包括当年面试廖俊波的人,廖俊波帮助过的人,廖俊波的女儿等,句句真情,字字肺腑,让人感动不已。
加上影片不同时空与平行时间线的交叉讲述,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魅力,那就是让人能够时而感受到廖俊波的亲切,时而又会沉浸在他离开我们的失落情绪中,大有“庄周梦蝶”之感。
对于这样一部类型片来说,能够做到这样既有人性深度,又有精神高度,同时还不缺乏亲情温度的电影,实属难得。
宋代诗人萧德藻就曾作过一首名叫《樵夫》的诗: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有的樵夫涧底磨刀斧,是为了全家明日谋,而“樵夫”廖俊波的涧底磨刀斧则是为百姓谋,为民生谋。
这样的好官应该被更多的人所认识,这样的精神应该被更多的人学习,所以9月6日上映的这部《樵夫·廖俊波》,真的不应错过。
首先,《樵夫·廖俊波》是一部人物传记电影。
廖俊波生前是福建南平市委书记、常务副市长,曾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在2017年3月18日工作途中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8岁。
廖俊波是一位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体现了忠诚、实干、务实、担当、廉洁的优秀品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用实际行动彰显出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为这样一位真实的干部人物制作传记电影,很容易成为罗列功绩、辉光耀眼的模式化作品,会把真实的人物捧得高高在上,就像相框里塑封后面难以触及到的神一般的存在。
而电影《樵夫·廖俊波》并没有这样,早已离开工作岗位的那个人依然真实,一样可信,从而可亲,电影好看。
即便是电影,在角色身上要有平凡人的影子,让观众产生同理心,才会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从情感上接受。
即便是人物传记电影,更不能完全脱离真实的事实素材基础,成为宣传工作的工具,让观众觉得脱离实际而失去对人物和事迹的怀疑。
不可信的样本太多,于用影视作品宣传先进人物的初衷南辕北辙。
不管多么优秀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
优秀,也是普通人在真实的点滴中散发传播出的闪光。
他也会有七情六欲,也会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真正让人觉得优秀,甚至高山仰止的,恰恰是在平凡环境中的点滴,在面对大是大非时的决策,是不是能够做到常人所不能。
优秀人物给我们带来感动,就是在平凡中和我们相亲相近,但做到了常人所不能。
电影《樵夫·廖俊波》就是用这样的手法,忠实的记录了一份平凡,但也带来了真实的感动。
优秀人物起点于平凡,在电影《樵夫·廖俊波》里,面临大学分配阶段的廖俊波还是非常普通的年轻人。
在90年代初期,上完大学、学校安排工作,就是很多亿万学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
但为了能够和女朋友的工作单位近一点,青年廖俊波婉拒了组织上的安排,成为大山里一所学校的老师。
每天要骑上三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山路,在山村里辗转,只是为了和恋人更为亲近。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对最挚爱的恋人没有真实的情感,怎么会对更多的普通百姓有真实的情感?
电影《樵夫·廖俊波》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情感开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心有爱的人物。
为优秀的人物树碑立传,总不能让他成为高高在上的摆脱世俗的神人般的存在。
他依然首先是个人。
为爱情而冲动,哪一个年轻人没做过?
他和我们一样,这样的设置才会让我们有亲近感。
不仅如此,廖俊波为官多年后,还在为买房发愁。
当老父亲拿着积攒的退休金雪中送炭时,廖俊波难掩愧疚落泪,不忍但还是收下了老父亲的辛劳血汗。
这种为难,只有真实的我们才能感受到。
通过这样贴近青年人心理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手法,让电影《樵夫·廖俊波》从电影一开始就使人产生共鸣,没有建立起疏离感,也让这部电影炯别于大多数国产人物传记电影。
门风、祖训、家教,是影响一个人个人品质的家庭因素。
拥有良好家风的小家,才会为国之大家培养出有优秀品质的栋梁。
在电影《樵夫·廖俊波》里,一直在廖俊波耳边谆谆教诲的就是他的父亲。
正是这样一个老派的甚或古旧的老先生角色,在潜移默化中,让廖俊波成为一个正直、实干、担当、清廉的人。
在电影《樵夫·廖俊波》里的老父亲这个人物也相当真实,从而丰满。
骨子里有儿子当官光耀门庭的朴素虚荣,这是老旧人物所不能避免的。
看到儿子当官了,那种抑制不住的自豪,又板着作为一家之长的面孔很淡定的表情,真的让人忍俊不禁。
而接下来扮作路人调查乡亲们对这个当官的民意,在收到乡亲们对这个当官的褒奖时,开心的样子真是让人捧腹。
随着儿子的升迁,这样一个老父亲深入民间对儿子执政的背调从未间断过。
这样的热心,直到被媒体记者怀疑是不是来抢饭碗的同行,或是哪家高层微服私访,老爷子慌乱走开,连称“我也是自媒体码字的”,让人笑中有泪。
有这样的老父亲,在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考察着儿子在民间的官风和口碑,有着怎么样的深意?
儿子是我们家的儿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于老父才是真正的光耀门庭。
家风正直,才会培养出为官清正的子孙。
老爷子每次为廖俊波送过来的君子兰,正是这种在正直家庭门风中代代相传的价值精髓。
优秀的人物,自有其成长的优秀的土壤。
电影《樵夫·廖俊波》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优秀的干部光辉的一生,但却是用一条非常朴实的方法来旁注,来为这部传记做了另一种角度的记录。
优秀的家庭价值观,培养出来了优秀的青年,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的道路上,廖俊波又有着自己的忠诚和实干,他又是怎样从一名优秀的有情有义的青年,成为优秀的领导干部的呢?
以及,廖俊波为什么自比樵夫呢?
大家还是在电影《樵夫·廖俊波》里去寻求真相吧。
古时候,人们习惯称呼镇守一方的地方官员为“父母官”,意为像父母一样关爱自己属下的人民。
老百姓和干部,谁才是“父母”?
值得一问。
近日,一部讲述福建省南平市原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原党工委书记、政和县原县委书记,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廖俊波生平事迹的电影作品《樵夫·廖俊波》9月6日正式上映了。
看过这部电影,我理解了“好干部”的价值所在,他们不是以父母家长自居,而是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电影由著名编剧芦苇担任编剧顾问,让电影在纪实的基础上充满故事张力和精准情感表达。
此外,资深导演韦廉作为本片的艺术监制,宁敬武导演并编剧,国家一级演员郭广平和华表奖、金鸡奖最佳女演员陶红领衔主演。
有实力的主创团队为电影高品质的艺术呈现提供了保障。
“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
”可以说,《樵夫·廖俊波》是对英模人物传记电影创作的一次可喜突破。
以温暖人心的现实主义,回应新时代人们激扬向上的理想和对生活的美好希冀。
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及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身上承载着众多荣誉。
他带领无数老百姓脱贫致富,最后不幸因公殉职,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郭广平以形神兼备的才情,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可亲可敬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
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廖俊波是共产党人的楷模,是忠于人民的英雄。
怎样才是好干部?
《樵夫·廖俊波》想表现的不仅仅是廖俊波始终带领百姓的致富之路、忘我的工作精神,还有他时时闪光的人格魅力。
《樵夫·廖俊波》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
在他为数不多和妻女出游的景区合影,背景墙上是四个大字“逝者如斯”。
女儿常常和母亲撒娇说,自己像留守儿童一样,每年见到父亲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
秉承着“赚钱的事情群众干,不赚钱的事政府干”的信念,从农村淘宝到乡村旅游再到产业园区,廖俊波如他自己的微信昵称“樵夫”一样,不管是镇长还是副市长,始终只把自己当一个默默奉献的人民公仆。
影片中的台词也还原了生活中廖俊波的服务意识。
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开设电商产业园,“当好保姆”这样的话经常从他的嘴里听到。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真诚的合作态度、靠谱的办事作风为他赢得了众多商机。
廖俊波生前约好的一位谈合作的商人,如约来到产业园却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喝到嘴里的白茶也变得杂陈五味。
他说,“廖市长去世了也要履行承诺,在这里投资。
”这就是对廖俊波人格魅力的有力诠释。
正是这些细节的丝丝入扣,《樵夫·廖俊波》以“樵夫”为主题切入,演员们情绪把握到位,对廖俊波的形象塑造真实、生动、感人,平易中见崇高。
《樵夫·廖俊波》就是这样一部平实中见崇高的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的艺术品。
它结合了纪实采访,又学习借鉴各国人物传记电影中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益的艺术经验,转化创新,实现“美美与共”。
《樵夫·廖俊波》所反映的生活牵动寻常百姓,“风里有他、雨里有他,为了党和人民工作的第一线总是少不了他。
”我们为这一代好干部骄傲,也要把他们的好品质、好精神作为一种文化传下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孤独,百年坚守,百年耕耘,百年收获。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
回想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为了和平无私奉献,前赴后继的英雄烈士。
放眼当下有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恪尽职守,奋战一线的基层干部。
今天能站在这里做一个关于“北固红枫”烈士事迹的宣讲,我无比的感激与感动。
我要演讲的主题是:人民的樵夫——廖俊波。
廖俊波前辈常年忙于工作,2017年在奔赴下一场工作会议的途中不幸因车祸去世,在此之前,他的生活只有两个字:责任。
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为人师表的责任,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廖俊波前辈勤勉敬业、忘我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熟悉政策业务,练就过硬本领,深入招商选资、项目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一线,尽心对待每一项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回顾他的工作履历,无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
这正是他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始终牢记职责和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抓落实的优良品质见证。
他做到了亲民、为民。
他常说: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
在政和县时,廖俊波创造了经济区从无到有、从破土动工到首家企业投产仅用半年的“政和速度”。
在武夷新区,他创造了南平航天体验馆项目从签订到建成仅用80天的“新区速度”。
他笑谈自己“什么都快”——恋爱快、结婚快、生孩子快,生活如此,工作更是。
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我总感觉到,俊波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政和县委书记、曾任政和县长黄爱华说“所以他老得快,1968年出生的人看起来好像是1958年的”。
青山为证,那个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走路都带着风的廖俊波走了,但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永远留下了。
不忘初心,廖俊波以自己的一生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用事业和执着铸就一座共产党人的丰碑。
不管廖爷爷现在飘向何方,他和善的样子,亲切的话语永远被世人铭记。
从最初读到廖爷爷的事迹,我记了廖爷爷三个年头,在这不平凡的5月里,我们痛失了很多位国之栋梁,正如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感念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一样,在泱泱中华那么多平凡而伟大的人中,廖爷爷在我心里也永垂不朽。
就如感动中国给予的颁奖词:“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
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
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文/桃妖不是妖从没想过,主旋律电影,也会有如诗一样的美感。
作为献礼建国70周年的电影,《樵夫·廖俊波》以“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廖俊波生平为主线索,记录了这位人民公仆的感人事迹。
不同于以往的传记电影,《樵夫·廖俊波》用浪漫的蒙太奇手法,双线并行,回忆穿插着人物的成长脉络,一路探寻“樵夫精神”的由来,把廖俊波这个“时代楷模”演绎得淳朴、生动、亲切,犹如诗歌浪漫温情、隽永流淌。
整部影片,没有轰轰烈烈的情绪渲染,更没有长篇大论、歌功颂德,而是把镜头对准了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的嘱托、妻子的陪伴、女儿的成长,让人物在多重身份中穿梭,他的笑容里始终挂着血肉的温度,让人不自觉的泪目了。
现实中的廖俊波,匆匆走过49个年轮,生命定格在那个雨夜,永远离去了。
意外来得太突然,只留下亲人们无尽的思念和老乡们不舍的送别……电影中,一个年轻记者追随着廖俊波生前的足迹,用点点滴滴的事迹,串联起了他勤政为民、兢兢业业的一生……从邵武到南平,再到武夷新区、政和县,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他总能将区域的发展接轨时代的脉搏,也将长远发展、百年大计放在心头。
镜头里,他总是奔波在基层,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差,可他的眼中却始终闪烁着光辉,仿佛永远有用不完的精气神儿。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廖俊波下基层工作,老父亲坐车路过来看他。
父子两人匆匆一叙,聊几句家常话,父亲从布包里拿出7万块钱退休金,交给儿子,说自己的退休金也用不上,让他拿去买房子。
人到中年的廖俊波接过钱,脸上却挂着窘迫的笑意,说都这么大了,还要让父母操心。
可是,他想尽快买个房子安顿下来,免得那些开发商打他的主意。
在父亲面前,别人眼中的“官儿”,还是那个傻儿子。
可这几句话,却说得很真实,也很有分量。
人在官场,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而廖俊波,却甘于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人。
对于一部传记电影而言,最难得的就是让人入戏。
可《樵夫·廖俊波》有如此鲜活的人物原型,想不入戏都难。
青年廖俊波很有武侠世界里的浪漫情怀,为了和心爱的林莉在一起,甘愿放弃学校提供的大好机会,也要追随爱人的脚步。
那些骑着自行车飞奔的岁月,宁静而美好。
从学校转入镇上工作,廖俊波第一个跑来问林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上一句是什么?
林莉看出了他眼中的兴奋,用笑容表达对他坚定地支持。
最美好的爱情,大概就是这样彼此成全,相濡以沫吧!
这道爱情的光,成了他人生的底色,无论职位如何调动,林莉总是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他,从未抱怨。
也正因此,廖俊波生命定格的那一刻,才如此令人心痛,痛到无法割舍。
他答应过林莉的,等他退休了家务活全包,还要买个好点的相机,陪着她和女儿,旅游、摄影……泛舟湖上的一家三口,当初的约定还在耳边,可那个许诺的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多希望,《樵夫·廖俊波》不是真人真事,只是编剧笔下的一个故事。
这样,他的生命就不会定格,他还可以去完成武夷新区的规划,招商引资,看它一路走向繁荣;去实现自己的诺言,陪着他的妻子和女儿,看遍祖国的秀美山峦……生命虽短,可他走过的岁月,却如锦繁华,如歌绚烂!
总有人感动中国,《樵夫·廖俊波》值得9月6日的大荧幕!
平淡岁月里的真英雄,丝毫不比科幻里的超级英雄差,因为真正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是他们!
只要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主旋律人物传记片也可以拍得有滋有味。
《樵夫·廖俊波》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影片没有将“时代楷模”廖俊波的光荣事迹当成高高在上的模范旗帜来瞻仰,反倒是让其人其事、所作所为以接地气的方式呈现。
故事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实力演技派郭广平在表演中抓住人物一心为公的精髓,表现出人物丰富的语言动作、百转千回的内心情感,还原真实、平凡而又震撼人心的廖俊波。
电影序幕很别致。
情节选取廖俊波生命的最后时刻。
12小时倒计时,时间分分秒秒流逝,对应他为工作而奔忙的争分夺秒。
雨夜里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其因公殉职,带出一种寓悲剧于崇高的味道。
正式开场后,记者罗闽昊想要告别纸媒,接受最后一个写稿任务,报道有关廖俊波的人与事。
而廖俊波为何要微信名字取为“樵夫”,不但成为记者要揭开的谜团,也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
影片存在两条线索。
主线是廖俊波工作经历的往昔回溯,副线是记者持续探寻廖俊波微信名“樵夫”的由来。
两条线索交织推动剧情发展。
分段式结构的运用,不但间隔着记者对“樵夫”含义的不断理解,也把廖俊波在每一个地方的工作与成就梳理得清清楚楚。
故事看似是碎片化情节组合而成,但内容却如散文一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同事、与基层干部、群众等对廖俊波追忆的采访画面不时插入剧情中,彰显着影片带有纪实风格。
影片通过从廖俊波日常生活工作和细节切人,写出了人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以及内心自我建设、自我升华的高尚情操。
在拿口镇,亲力亲为抗洪抢险;在荣华山,奋不顾身扑灭林火;在政和县,诚心诚意助学兴教,在武夷新区,竭尽努力招商引资。
一桩桩、一件件普通又不平凡的真实事件,形成串联之感,显露着廖俊波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任一职,振兴一地。
而一个个鲜活的情节与片段,展现了他用智慧在速度与效率间平衡,用信念在困境与质疑中坚持,用热情让干部和百姓凝心聚力。
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社会纪实作品《光荣与梦想》,是廖俊波阅读的两本书籍。
前一本书体现他形象的外化,恰似郭靖一样,后者体现的则是他追求的目标。
为了让廖俊波在形象上更为血肉丰满,影片特意设置了亲情化的叙事视角。
敦厚老爸用良好家风熏陶儿子,谆谆教导他注重环境保护;贤淑妻子通情达理,无怨无悔地支持丈夫工作;俏皮女儿欣赏老爸,总是在有限的父女见面中送上快乐。
家人的理解,用以反衬廖俊波的舍小家为大家,使其心系群众、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民公仆形象更为鲜明。
樵夫,砍柴人也,劳作不止,为人们带来光明。
最后记者终于懂得廖俊波给自己微信取名“樵夫”的含义。
影片在具有真实性的同时,还有较强的故事性。
故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剧情上大处不虚、小处不拘,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新时代砥砺奋进的一个扑下身子、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树立起一个重情重义、有血有肉、充满人性魅力的大写的人。
《樵夫·廖俊波》向观众带来的是一位“县委书记”的故事,印象中上一次以县委书记为原型的影片,还是小时候看过的那部《焦裕禄》,那是在90年代初期掀起热潮的影片,影片中焦裕禄一按腿肚子留下一个深坑的镜头,至今记忆犹新,那个时期的干部,是真不容易。
30年的时间跨度,焦裕禄与廖俊波互相映照出了改革进程中领导干部对于战天斗地的脱贫攻坚以及服务人民的坚持与坚守,同时,也通过廖俊波展现时代发展潮流中,国人生活经济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30年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党员干部接受考验的时期,有人误入歧途,有人则始终坚守沧桑正道,将自己微信名叫作“樵夫”的廖俊波就是后者之一,在科技时代的潮流中,“樵夫”这样一个网名,带着一种固守传统薪火相传的意味,将一个新时代“打柴拾薪者”的形象,留在了历史的书页之中,是为初心不改也。
影片的叙事及其直接,在开场的倒计时中,迅速将时间线拉至2017年3月18日晚,时任福建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因公殉职,一场纪念与感怀的故事,在记者镜头的追寻探究中,一点点还原了这个人物的历史与事迹的原貌。
影片的剪辑风格极其快速,像是在配合人物的行事风格,总是脚步匆匆奔走途中,一场攻坚紧接一场攻坚,一场胜利紧接一场胜利,因为无法停驻一跃而过,于是,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满满打赢攻坚的喜悦……屡屡因为开头那场车祸,泛起悲壮色彩。
影片在关注执政过程中的经济崛起,同时也将镜头对准了市井百姓,一双雨鞋的纪念,一句话的嘱托的记忆,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却体现出一个领导干部在平凡工作中细致入微、关爱民情的特质,有纪念者在镜头前悲切,“现在遇到这样的干部实在太不容易了”,更是道出了廖俊波披肝沥胆,一心创业谋实,兑现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的品格,更说明当下好干部的一将难求。
这些,恰恰是一个新时代“打柴拾薪者”的光荣与梦想。
而妻子女儿的欢欣与落寞,更是写照了廖俊波工作进程中一个家庭的失落与寂寥,老父老母对即将发给他一条短信多一句少一句的争辩,让人看到家人在背后默默无私的支持,与之相对是一个地方的经济腾飞,这种对比,激烈的令人动情。
影片以工作中诸多琐碎,慢慢还原了一个“樵夫”的生活细节,也明白那些发展是如此的得来不易,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定格在大雨淋漓的季节中,但他的精神却不会消散,人民自有感应与记忆,这些都将是这种精神的传播者与传承者。
1这部电影可以说拍得很成功了,它深挖廖俊波的精神内涵,还原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坚守,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希望他的精神与实际永远被世人铭记,廖俊波,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电影再现了一位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值得点赞,廖俊波,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电影再现了一位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值得点赞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今年新中国将迎来七十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应感激那些为国家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劳动者,也应缅怀那些在岗位上因公殉职的英雄楷模。
他们如同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在他们的身上,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
生前担任福建省南平市常务副市长的廖俊波,曾长期在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任职期间,他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带领全县人民,将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老区贫困县,带到了全省中游水平,创造了一桩桩奇迹,书写了一段段佳话。
优秀传记电影《樵夫•廖俊波》,正是以以廖俊波事迹为蓝本的。
影片聘请了《霸王别姬》编剧卢苇担任剧本顾问,著名导演宁敬武执导,两位资深戏骨郭广平和陶红领衔主演,王双琥、魏小军、刘浩闻、洪浚嘉和戴卓凝联袂出演。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樵夫•廖俊波》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属于主旋律影片却毫不说教,并适当借鉴商业大片的表现手法,注重悬念的构建与伏笔的埋设。
开篇不断变化的倒计时数字,提醒着我们生活的无常与生命的富贵。
随后,影片采取了倒叙形式,以年轻记者罗闽昊(洪浚嘉饰)为廖俊波创作特稿为线索,将与廖书记有关的见证者串联起来,并巧妙运用交叉剪辑手法,将主人公的生前与身后事情对比呈现,产生出足够的戏剧张力,吸引着观众一路前行。
《樵夫•廖俊波》还营造了一个重要悬念,为什么廖俊波要将自己的微信取名为“樵夫”?
随着罗闽昊见到一个个当事人,了解一桩桩事迹,这个答案也一点点清晰起来,最终水落石出。
影片在最催泪的戏份中戛然而止,留给观的感动与震撼却是长久的。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廖俊波(郭广平饰)读大学的年代,公务员考试并未普及,他起初并不想从政,但却有着一种认准方向就不回头的执着。
为了毕业后能和女友林莉(陶红饰)在一起,他放弃了学校看似更理想的安排;为了帮助拿口镇百姓度过洪灾后的难关,他毅然挑起镇长重任;为了证明政和县不会永远落后,他带领全县人民大奋力直追;为了让南平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市民造福,他更是妙招频出……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把奉献挂在嘴上,有人却把奉献当成一种本能。
“我廖俊波,能不能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干出一番事业,为这个世界多做点事”,这是他多年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能到现场就不到会场”,是他的一贯处事原则;而“一个疯子带领一群疯狂玩命”,是他工作方式的真实写照。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影片以大量真实细腻的镜头,将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廖俊波形象展现在大银幕上,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洪水来袭,他带领干部群众抢险抗灾;山火肆虐,他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扑救;为了建设开发区,他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儿,以单位为家;为了引进网商人才,他不惜开罪自己的故交好友。
廖俊波并非名校出身,又长期在欠发达地区工作,但理念却一点也不落后。
他紧密关注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动向,探索将新经济特别是物联网引进南平;工作之余大量阅读各类科技著作,让自己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心态。
苦干加巧干,显然比只会吃苦要走得更远一些,也会赢得更多人的真心欣赏与尊重。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廖俊波并非官迷,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更不是那种没有情调,不尊重女性,不理解妻子的直男癌。
年轻时,他可以骑车几十里去看女友;人到中年,他也会在深夜迎候旅游归来的妻女,会为她们准备礼物,并向爱人承诺“欠你的你都记在账上,等我退休后还总账”。
他对女儿廖子琪(戴卓凝饰)的学业,也是寄予了满腔希望。
这样的丈夫,怎能不令妻子理解和珍惜,让女儿景仰和自豪呢?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但是,如果说廖俊波在这个世界还上有亏欠的人,那一定是他的妻子林莉。
即使丈夫成为了常务副市长,她依然只是普通的中学教师,还住在普通的居民楼里,自己买菜做饭,还要用单薄的肩膀支撑起家庭,照顾老小。
如果林莉不是廖副市长的妻子,很可能会发展得更好,但她愿意为这份爱牺牲,愿意支持丈夫的事业。
这位英雄背后的伟大女性,同样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而他们两人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相知相守,更让无数人深深羡慕。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高分剧《大明王朝1566》中,郭广平饰演裕王朱载垕,即嘉靖的三子,老成沉稳中略带暴躁,与一帮戏骨互飚演技,给人留下了很深印象。
而以《生活秀》《风云》成名的陶红,也是无数人心目中完美女性的代名词。
不得不说,主创团队选择这两位表演功力扎实,角色拿捏准确的实力明星,确实是眼光精准。
郭广平演活了廖俊波的坚韧执著、锐意进取,陶红把林莉秀外慧中、知性优雅的气质塑造得相当传神。
两位年轻演员洪浚嘉和戴卓凝也有不俗表现,特别是那场母女相拥的戏份,足以把无数人当场看哭。
炎热的夏季已然过去,但电影院的火爆却一如往昔。
在一众商业大片之外,《樵夫•廖俊波》恰如一杯清新的政和白茶,沁人心脾,催人思考,让人落泪。
能带给观众长久感动的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人物传记题材的影片,不同于一般的电影,在表现手法上更趋于理性,注重对人物的一生或某一时间段或重要的历史时刻进行充分还原,从而挖掘主人公身上隐含的审慎魅力,《模仿游戏》、《万物理论》、《玫瑰人生》等都如出一辙。
影片《樵夫·廖俊波》,将镜头对准了有“时代楷模”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之称的廖俊波,透过丰满的笔触和细腻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了廖俊波同志的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
廖俊波同志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曾任政和县县委书记,他甘为“樵夫”,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荣誉称号。
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同志在赶赴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影片采用报社记者的视角,融入亲人、同事、朋友的回忆,以及他工作中各种事例,充分且真实的还原了他光辉的一生。
影片采用倒叙的表现手法,先交代出故事的结局,随后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主人公在不同地点、不同阶段经历和发生的故事。
从大学校园里的青涩时刻到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意气风发,从普通科员的尽心尽力到临危受命完成抢险救灾任务,从坚持原则招商引资到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从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到面对朋友的劝说不为所动……从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再现了廖俊波同志在不同时期的所作所为和所感所想,从而令人物更加鲜活具体、清晰可见。
《樵夫·廖俊波》摆脱了传统人物题材的说教意味,注重用事实说话,以真情实感为纽带,引入了不少人的采访,而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与廖俊波有着的密切的关系。
一起工作的领导、感情深厚的老同事、一面之缘的普通村民、深受感召的回乡创业者、深受启发的非遗传承人、以及廖俊波的家人等,透过他们的言谈话语,追忆和怀念,再现了廖俊波同志的生活经历和工作历程。
影片采用三条不同的主线,一条是廖俊波同志的生平,以他的事迹展开故事;另一条是以报社记者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报社记者就像是“记录者”一样,用他的镜头、采访和报道,记录下廖俊波同志工作、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最后一条是被采访的同事、创业者、朋友、亲人等,透过他们的回忆来串联起廖俊波同志的生活点滴。
三条主线既相互关联有互为补充,从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性的再现廖俊波同志的一生。
影片在创作上进行了有效的取舍,选取的故事,都是廖俊波同志身上典型的和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从带领干部职工抗击水灾到灾难过后挨家挨户的做工作,从身先士卒勇斗山火到走访村民解释征地补偿,从不遗余力改善校园环境到呕心沥血招商引资,从大力发展梯田旅游到面对好友的高薪邀请不为所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带领观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走入主人公廖俊波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片中,作为主人公的廖俊波,并没有主角光环,而是像我们身边普通人一样,事业有成的同时,忽略了家人,孩子都戏称自己为“留守儿童”,甚至父母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正是这些点滴的小事,与廖俊波本人有着高度的契合,让观众领略到主人公人格的魅力和源于内心深处的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现场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这也正是影片的亮点之所在。
蛮感人的,反正意义就达到了(*^▽^)/★*☆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干部
意外地好看,生活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就要奋勇向前。自己成为太阳
樵夫-rosebud。虽然人物还是很悬浮,但在对其行为细节的描绘上已经尽量丰富了。
太好哭了
之前也看过许多献礼大片,还是廖俊波书记更让人为之触动啊。
世风日下,这不电影正式行走的三观矫正机,满满都是正能量,可惜廖俊波这位人民的樵夫却提前离开了被他的正气所深深感染的人,让人心生悲凉。
廖俊波也说,要自己发光,不依靠谁。一心牵挂人民是什么感觉。
剪辑明快~迅速的说完廖书记的一生,好干部啊!!!夫人女儿的戏份演的不错!除了还是那句好人不长命之外,我还有个灵魂提问:是不是早婚早育就容易走得早😂
这部老少皆宜的影片,可以带上家人一起去影院感受一下里面的温情,促进亲情升温,也可以带着孩子多接触一些正气凛然的氛围,有助于成长。
影片对廖俊波书记的事迹进行加工改编,其对人性的探索大大超过以往主旋律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讲述性的主旋律电影。身为一部电影真的不咋滴,就看个梗概吧
主旋律片子很难有惊喜,但深入了解廖俊波,确实会被廖公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电影拍的像一篇初中作文
廖俊波是优秀共产党人的代表,该电影用较高的艺术水平还原和呈现了真实的感人事迹!懂你,是最长期的告白,希望能有更多的好干部一心为民,造福一方!缅怀廖俊波书记。
叙事方式有点乱,按照新闻稿章节顺序来的。单位组织的观影,还是有小感动
值得一看,也可以去看《一诺无悔》。
还是挺感人的,是个好干部,希望像廖书记这样的干部多一点
今天看了电影《樵夫廖俊波》,说实话看之前并不知道这个人,看后很感动,落泪多次,影片中有几位真人采访,看的出廖书记真的是个好官,老百姓们深深怀念着他。感谢剧组真实的还原,让我有机会了解这样一个好官。
世风日下,这不电影正式行走的三观矫正机,满满都是正能量,可惜廖俊波这位人民的樵夫却提前离开了被他的正气所深深感染的人,让人心生悲凉。
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