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不多说了,不难理解。
大家都8烂了。
不过 亮点是谢安琪。
33岁的人扮演起怀春少女,还真是有模有样的。
身材神马的也恢复的挺好。
见多了分手伤心离别。
看出轨小三都没嘛感觉了......也许是老了。
这个世上的感情。
无外乎男人与女人的事。
在一个对爱情极度不信任的时代,我们只能抓住激情的小尾巴。
四段爱情故事,被若有似无牵连的人际关系串连而成。
与《通天塔》一般苦涩却无能为力,爱情就这么发生与消亡着。
我们能做的只有体会,挣扎总是徒劳。
陈奕迅与林嘉欣,背着各自的男女朋友旧情复燃。
陈伟霆与范晓萱为报复爱人出轨,生生搞出一夜情。
曾志伟瞒着老婆包养二奶,陈伟霆暗恋自己同学的亲妈,捣鬼破坏其家庭。
所谓爱情,不过都是一场乱搞。
而乖乖女谢安琪的爱情也不过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意淫,她的男主角永远只是个木偶任她摆布。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错乱?
导演不是在讲故事,只是在演绎生活。
支离破碎的片断支撑起整部电影,却做到可以让人窥一斑而见全豹。
导演由小处着手,陈奕迅与林嘉欣支言片语的聊天打造出暖昧的气氛,陈伟霆极不自然的帮忙收拾碗筷及偷穿女主人拖鞋营造出不伦的情愫,谢安琪幻想里的男主角永远是个木偶告诉我们这只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游戏,范晓萱略带神经质的表演让人感受那份患得患失。
导演不是在告诉你怎样恋爱,只是营造出爱情的氛围让人感受恋爱。
别用神马道德去评价“爱”,爱情和道德完全就是两码事。
这不是乱搞,电影中没有人是出于堕落的目的。
他们都是爱的俘虏,被荷尔蒙牵着鼻子走而已。
影片的色调偏暗,一切都像是一张泛黄的照片,留待记忆考证。
同时对于片中每个角色来讲,这也是一场折磨和煎熬。
都说爱情苦,没有几场爱情是甜美的,相反九成都是苦涩。
爱不是加减乘除,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
《山楂树之恋》上映时,有评论说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
而《恋人絮语》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展示了这个世界“乱”的一个小侧面。
乱搞有理,出轨无罪,谁让我们都是红尘中人?
不不不,这一切都只是跟着感觉走。
你能说《诺丁山》和《麻雀变凤凰》是乱搞吗?
导演有效地运用了镜头语言,没有依附故事却更侧重用演员表达出来的感觉拼凑而成一个圆满的故事。
这比有起承转合的故事要高明得多,观众可以完全从演员营造出来的氛围感受到导演和编剧的意图。
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比认认真真的摆出已知条件,并推理证明出结论来要巧妙得多,这也是此片最大的成功之处。
和《非诚勿扰2》一样,片子结束留给我们一连串的疑问。
谁敢举手说自己活明白了?
陈洁仪如若见老公偷食出走就是明智,范晓萱与陈奕迅不再同床异梦就是决断,陈伟霆睁一眼闭一眼难得糊涂就是圆满,陈奕迅信守诺言苦等别人女友就是情贞了吗?
爱情这一道无解题,谁又能参透这玄机?
情节好邋遢,几段恋情都有点让人无语。
是我第一部看到睡着了的电影
在罗兰•巴尔特的时代,坠入爱情中人希望获得——理解,把爱情故事突然感受为无理由可解释和无办法可寻求的一种症结,于是当事人喊到“我想理解!
”——当下的机械复制时代,原子化生存的都市男女,却远离理解的可能,整个过程全然反过来,说出来的不过是碎片化的只言片语,误解连连,又当成彼此信任。
由彭浩翔监制,曾国祥和尹志文联合导演,陈奕迅、林嘉欣、谢安琪、范晓萱、向佐等人主演的电影《恋人絮语》。
每个人都是他人感情生活的背景板,那些春光乍泄与否,都不曾改变孤独与疏离。
《恋人絮语》的出品人是江志强与施南生,他们发现后晋电影人的创意不错,是难得的新鲜血液。
时尚、青春、靓丽的都市层林,真实与虚拟那很难分清。
那些多种方式的恋爱,甚至对方都不确定相知、相识,或者只是恋物癖的幻想。
在斑斓光柱、喧嚣扬声器之外,没有人可以张扬自己的幸福,颤抖的手摇曳着游走于斑驳依旧的夜幕。
香港注定是北京和上海的明天,虽然还没有导游能够接上王家卫的班,然而都市客却更迷惘。
罗兰•巴尔特教我们“让人理解”,萨特却谈“他人就是地狱”,很难复述本片的段落。
那些明星之间错综复杂、缤纷多姿的爱情,又是沉默,以致于真相缺席,银幕下的我们无无刻不在重复,重复也就是和自我相遇。
旁观他人与自我的孤独,最近几年开始的过去时这样,现在还这样,未来也宿命般如此这样。
谢安琪对彭于宴的幻想,在华语电影中可谓是石破天惊,女生对男版充气娃娃的迷恋诉说,那是自由的,又是无望的。
每个人都在寻找,但真爱或许消失在没有黎明的地平线上。
我们没有个性,你和我不过是漫漫序列号中的某一个些许差别的1和0排列组合罢了!是哪一个,男或女,黄或白,美或丑,高或矮,有趣或无聊,聪慧或愚昧,富有或贫穷,坦诚或虚伪,则纯粹是造物主的偶然。
存在,已不能证伪,更无从说起是误会。
作为观众,无陶醉在纯逻辑演绎的快感中无法自拔。
某种现实的发生,对于一个并非全知全晓的叙事者来说,还算不上已然既成事实,更似乎是虚构的臆想。
在日益趋向个体想象化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极其不同的引力场的流动触接性期待式考验,你只有在被动的限定区间里体验生存。
我酷似那只闻名遐迩的猛追自己尾巴的狗,迷惘但很快乐,心底也明白这是别一种演出。
往昔的我,竭力倾听观者的评语,以便把自家的感发和快慰痛彻淋漓地挥洒。
忘记。
分明,这是另一种躲避,恋人絮语那般无助,这种奄奄一息与各种电子媒体的兴起及娱乐多样化有关。
本雅明当年预测的“机器复制时代”已然来临,大众媒介的受众,也就是你你我我,都是是一群“乌合之众”,银幕内外都如此。
本雅明的孤独是喧哗和运动背景下的孤独,即便猜到了也不去做,就永远徘徊在绝望和希望之间,在此就获得了某种暖味的伦理态度。
在痛楚中达观,分明是现代人困于情网中的寻常表现。
看完新年音乐会的第二个晚上看了恋人絮曲。
第二日会去看天鹅湖。
夹杂在艺术中的艺术。
是一种另类的描述,不要用苦涩装扮了这新年第一份爱的礼物。
日子好像波澜不惊的过去。
我们送走了2B的2010,恋人絮曲居然连情人档都不凑就直接在1月初上了映。
于是我有理由相信,牛逼的2011年就是不让情人们过好日子的年份。
所以,庆祝一下各位单身的朋友。
然后告诉那些准备去观影的情侣朋友,这部片子不合适热恋期的男女朋友一同观影。
没准你扔掉了爆米花就开始怀疑。
不信任是爱情中的死结。
如果你不相信 那你就斗着胆子试一试好了。
反正试试看不要钱。
分了手那也不拖垮GDP增长。
Mavis流着眼泪说的那段话。
说的就是恋情的尴尬局面。
我不想再花时间去习惯另外一个人,去接受他的好与不好,然后又在互相伤害,重复又重复,到最后,你会发现,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你明知道被劈腿了可是就是没有勇气离开他,他是你的毒药你的毒品。
你明知道后面的日子不会快乐可是就是舍不得,舍不得离开了他让他高兴让他得逞让他跟着小三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
我靠,这又不是童话故事。
劈腿的人有恶报,如果你相信报应轮回的话。
用身体来惨痛的结束对未来的幻想,可能有所偏激。
现代社会的冷漠速食,通讯的发达。
我们通过微博facebook人人博客饭否来窥看隐私,在窥看的过程中满足自己隐匿的欲望。
少年陈伟霆也如此,莽撞的以为自己是正确的,给予真相和勇气的那个人,能够换得恋情的浮之水面。
却未想到女子隐忍度年愿做爱的鸵鸟或者只是社会责任的牺牲者。
长成成年,却不料自己也陷入这般僵局。
冷冷看到事实真相,而后看到眼前女子的落泪,和当年的不相所差。
时间仿佛被轮回,自己成为游戏中的棋子。
不知如何,要不要用自己的悲情换得他人的快乐。
以身体的游戏来告慰灵魂的孤独。
城市中的男女,惯于如此沦陷,以为可以得到新生。
苦涩不过如此。
可能有人能从中获得感悟选择宽容和理解。
有人从中认识自己选择重生自由。
虐恋不过只是恋情的一个故事,罢了。
恋情千百种,都是故事,罢了。
冲着片名和喜欢范晓萱看这部电影的,本身其实也没有太高期望,全当打发时间。
片子整体结构来说情节过于拖沓,给人感觉就是大量的镜头没有用在该用的地方,反是一些本该一笔带过的地方花了很长时间。
各种地方的音乐也都很无厘头,配上各种镜头颇具喜感,多次引起影院后排某豪放女放声大笑,我是真没看明白导演究竟要制造何种气氛。
这种几段恋爱故事拼装的电影其实并不容易拍,每段戏的分配,重点的突出,各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连接都很重要。
片中最重要的两段该是陈奕迅和林嘉欣,旧情复燃的故事,以及引出的现男友现女友通过网络搭伴捉奸。
主要内容一提炼出来就感觉这故事本身并没多大意思,全看具体表演,说实话这四位的表演真没有什么亮点可言。
林嘉欣时刻保持醉酒状态疯疯癫癫,陈奕迅面对老相好默默思春,范晓萱变身乖乖女最终选择无声离开,向佐更是一块呆木头的形象。
而且我也没明白这俩抓奸的跟踪了一天一无所获,就是最后范晓萱念了几句有点矫情的台词,最终俩人怎么就躺一起去了呢?
导演是觉得观众想看他们俩躺一起么,观众想看什么你拍什么可以理解,可是多少也交代得更合理一点不行么?
苹果里边老板娘还跟佟大为说了一句“他给你戴绿帽子你也给他戴呗。
”总之这段主要剧情看起来拖拖拉拉也没挖掘出什么问题甚至该交代的都没交代清楚。
另外就是我总觉得林嘉欣很多镜头跟徐静蕾有点神似。。
范晓萱演技无亮点但是形象设计的是我喜欢的类型。
另一段是小伙子暗恋同学母亲,算是个忘年恋,这段很扯淡的单向追求最终是一个很现实的结果。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得不够认真,我是真没看明白小伙子看上阿姨哪点了,阿姨无亮点,也没交代小伙子有什么坎坷经历精神问题之类的,那是为什么呢?
拍这段故事究竟是想说明什么?
既没有原因表述,也没有超现实的结果,无缘无故的追求最终无疾而终,亮点究竟何在啊?
另外这段中时时出现诡异音乐不知道导演是想制造什么气氛,如此无厘头的剧情难不成还想拍出惊悚悬疑的感觉么。
能给这片子加分的一段必须就是洗衣女暗恋牙医了。
人前故作冷漠,人后天马行空地意淫想象,暗恋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几段想象编得也不错,假人的设计可谓亮点。
谢安琪演的其实不错,纯真啊羞涩啊爱幻想啊什么的感觉都还算到位。
几段故事整到一部片子里,过渡方面很一般,作为各段关联的人物关系也显得过于牵强。
总的来说结构上基本等于零。
没看的就甭报着期待看了,全当打发时间来说其实看看也还好,记得找个朋友一起边吐槽边看比较不会闷。
片子给两星,出于对范晓萱的个人喜好多给一颗。
看罷本片良久,方才醒起,曾國祥好像在台灣待過很長的日子,難怪他能夠將這類型小品處理得這麼好。
電影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有看點,就好像一張出色的音樂專輯。
很多同類型的小品電影都有一個問題,就是總有一些故事是為了堆砌成形、濫芋充數而存在的,但《戀人絮語》則沒有,它的每一個故事都很獨特,很有看頭:陳奕迅與林嘉欣的一段是細膩;彭于晏與謝安琪的一段是幽默;陳偉霆與陳潔儀的一段是刺激;而范曉萱與向佐的一段則為整部電影提供了一個結構。
如果你喜歡像《花吃了那女孩》般的小品,也應該會喜歡《戀人絮語》。
——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另一个《志明与春娇》式的都市小恋曲,却不料导演要的绝不是那么简单。
“恋人絮语”,罗兰巴特曾经用这个名字写了一本书,如今,有一个特立独行的香港人带着同一顶思想的光环诞下了这部电影。
我不会为这部电影打上五星,但在如今国产电影难有佳作的现状下,我想在这部电影的名字下面重重地写上一笔:推荐!
————————我是发完感慨后的分界线———————————哪怕是多么美好的爱情,背后总是掩藏着难以一笑而过的背叛。
对现在爱人的背叛,对信任你的人的背叛,对朋友的背叛,对亲人的背叛,甚至是对自己的背叛——每个人都活在背叛的泡沫里。
也许言重了?
但对于人的生命来说,每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一年只有365天,曾经你用这些时间来陪伴亲人,陪伴朋友,如今,一个自私的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于是,你把时间从亲人和朋友那里夺回来,一股脑地全部放到了这个人身上——这难道不算是一种背叛么?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轻或重的负罪感吧。
当我们沉醉在荷尔蒙的海洋里,谁还会考虑远远守候着自己的受伤了的人。
当心脏就要跳出胸腔,想念如同滚热的岩浆,温柔好像酝酿多年即将出窖的美酒,荷尔蒙汹涌奔向大脑淹没一切——美好的恋爱对你展开一场突袭——你是否还有能力去思考这些美好的背后?
这部电影的导演对这一过程有所思考,并且试图最极端的方式告诉观众。
于是三个故事如三条蛇一般互相咬合,组成一个美丽并且邪恶的圆环,故事的主人公行走了滑不留手的圆环之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始终逃不脱背叛的命运,而是时刻有可能滑向道德的深渊。
你看到过罂粟花的娇艳吗?
爱情就如同花朵,在旷野中肆意绽放,我们惊叹于它们的美丽,同时忽视着美好背后的东西。
电影开始后,我沉浸在两个人的独角戏,问候、笑容、尴尬、打闹、对视、游戏、触碰、亲密……没有一个有关爱的字眼出现,但爱情的热烈气氛洋溢在画面上,久别重逢,爱火重燃——这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多么幸福的时刻!
然而电话响起,两人醒来。
当陈奕迅躺到了范晓萱的身旁,林嘉欣跨进男朋友的车子,我不确定,这是一段美好的结束,还是一段悲剧的开始。
如果是前者,那该多美好!
然而残酷的现实从美好破灭的那一刻正式开始。
生活的齿轮在慢慢咬合,每个人都得作出选择。
背叛与恋爱总是紧紧缠绕、不能分割,而“报复”就不远不近地站在它们身后,随时都可能加入任何一方的战斗,造成更大的伤害。
也许,微微一笑,拥抱之后平淡的分开,是最好的结局吧。
———————————我是悲观地分界线———————————我悲观地认为,世界上悲伤的总量总是大于幸福,因为任何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悲伤才能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在航行的过程中,又有多少风浪,倾覆掉多少航船?
然而,我们每个人总是在乐观地看待一切,期待着一切向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导演也是这样,于是他在电影中插入了一个美妙的暗恋故事。
如同那个罪恶却美丽的圆环某一个方向,长出一条小小的尾巴,摇啊摇,摇啊摇,于是电影变成了随风飘在空中的种子。
是所有美好的种子都会开花的吗?
是所有美好的花朵都会结果的吗?
导演并不给我们答案,所以当我们在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之后,突然静默下来,有种热乎乎的东西涌上心头。
——是啊,直到最后我们才明白,往往,爱情在未开始之时,才最美好。
爱情,是一个永恒热议的话题。
每个人不同阶段对爱情的理解是不同的,在不同条件下爱情又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过程从来不会一致。
每段热议的内容就算再相似,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始终不会存在完全相同的两段爱情。
电影《恋人絮语》为我们讲述了几段颇具代表性的爱情故事,而且是没有结果的爱情故事,仅仅把过程摆在了观众的面前。
这些故事,或许有自己的影子,或许有身边人的影子,不管它的存在是甜蜜还是痛苦,是真诚还是欺骗,是美丽还是丑陋,也不管你认为它是对还是错,无论如何,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恋》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暗恋戏。
谢安琪饰演的洗衣店小妹阿芝,是个可爱的花痴小女生,暗恋上彭于晏饰演的牙医黎广生。
相信大多数人能从这段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面对自己喜欢的人,表面上装作不在乎,私底下又很认真地帮他做事,偷偷地送上小礼物,在乎对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幻想与之在各个场景中上演悲喜大剧……若干年后,回想起这段“我爱上你却与你无关”“自己和自己恋爱”的疯狂,除了觉得好笑外,那份最初的甜蜜仍然会涌上心头,终生难忘。
那一种虽然转瞬即逝,如梦存在,但再怎么虚幻,也不由得想给梦中人美好的祝福。
阿芝最后 “被暗恋”桥段设置得十分童话,也十分巧妙,总算完结了观众心中的美好心愿。
谢安琪把这个小女生的角色演得活灵活现,可塑性极强,第一角色以及与木偶人幻想戏中的古装、纯情等戏中戏角色都演得十分精彩,惟妙惟肖,惹人喜爱。
出轨与不忠之下的爱情是《恋》的重头戏。
陈奕迅与林嘉欣两个角色的相恋,是建立在双双的劈腿基础之上。
心中有着各自恋人的包袱,从一开始就难完全展颜。
不否认此境中两个人的感情是真实存在的,但基于尴尬前因,即便是两个人在一起十分亲密,无奈的情绪也会时常溢于言表,这一点陈、林二人表演得都很到位。
范晓瑄与向佐分别饰演陈奕迅和林嘉欣角色的另一半,为了证实另一半的不忠,联手作战,换位跟踪,证实双方爱人已出轨的真相后,在复杂的情感趋动下也做出了不忠的行为。
回家看着枕边深爱的却彼此已不忠的爱人,此时此景的无奈已经不仅仅属于角色了,相信当时观众的心情也一样无奈,一样揪心。
还有一段故事是暗恋与出轨情感的交集,曾志伟扮演的黎广生之父,人到中年有了外遇,偏偏儿子的好友向佐暗恋起陈洁仪扮演的黎母。
现实中也经有这种情况出现,男孩子年轻时喜欢成熟的女人,而当他成熟后却又对年轻女孩产生兴趣。
那曾经的爱呀,那曾经家庭的温馨呀,断然抛失,若干年后余留苦笑。
纠结不纠结,荒唐不荒唐,可笑不可笑,这部分现实它就是如此真实地存在着,让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感慨万分。
影片的整体节奏处理很慢,再遇到悲重戏份时,难免看得有些压抑。
影片罗列了几种特殊爱情的存在,而生活中千奇百怪的爱情故事又何拘于此,或许台下某位观众经历的可能会比这些奇怪一百倍不止。
《恋》并没有给出每段感情的结果,因为既然以段来化分爱情,到底相遇和分手哪个算开始?
哪个算结局?
谁也说不清。
当一个人身陷爱情漩涡中时,更多的是只能勉强经历过程,根本无力左右结果。
就算经历过伤痛,就算再怎么发誓不相信爱情,当多巴胺大量分泌的时候,仍然是挡不住自己潜意识的。
曾经的伤曾经的痛,曾经的誓言早又被抛诸脑后了。
现实中的每段爱情就这样混混沌沌地存在着:让我爱上你,让我们在一起!
让我爱上你,为何不能在一起?
让我爱上你,又何必在一起……
剧情简介 · · · · · · 【恋人絮语】是一部综合了不同类型的都市爱情电影。
当中的六段爱情故事,包含了双恋、暗恋、单恋、失恋、热恋和苦恋,这些都是我们在爱情路上总会遇上过,又总是难忘的阶段。
故事里的每个角色,都沉醉于各自的爱情世界,却没察觉身边有着另一段爱情,正像初春的露水般,在不知不觉间渗进他们的生命…主演: 陈奕迅 / 范晓萱 / 林嘉欣 / 谢安琪 / 彭于晏 / 陈伟霆 / 陈洁仪 / 向佐 / 陈家乐 / 曾志伟因为剧情和主演走进电影院,也因为剧情、主演以及剧名而期望过高,恰恰忽视了这是一部新导演作品,囧新导演习惯性地应力过猛。
过分借助于形式的力量塑造更强烈的效果,对故事本身和人物的刻画却相对苍白。
也不全怪导演,编剧也应该多动动脑子。
镜头和音乐。
整部片几乎有1/3的时间似乎在放映摄影作品的幻灯片,构图精致、色彩唯美。
范晓萱段:16:9的切割令画面不完整,却恰如其分,总是不完整的人影置于画面的极左或极右,人物内心的郁结被赋予极大的张力。
其实此时不那么需要强烈的陡然放大音量的钢琴重音,反而显得突兀。
结构。
不得不说这个模仿有些拙劣,这是一个纯粹的形式上的回形结构。
双恋、暗恋、不伦恋、报复,以不同的人物个体为纽带,使若干故事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悬念。
但不同故事之间在剧情上缺乏充分的植入,单纯依靠角色个体的带入显得微弱和单薄,所谓悬念成为一场矫揉造作的作秀,我不得不想到了《低俗小说》,于是更感到这是被生硬拼接在一起的3个故事,其中一个被强行拆分为2个,以形成最终的回路。
开篇陈奕迅林嘉欣段,两人各处玩耍,很欢乐,随即故事转入暗恋段;谢安琪暗恋彭于晏的故事,彭于晏的位置变化将故事带入不伦恋段;不伦恋段首先回到12年前,讲述彭于晏的朋友陈伟霆因暗恋其母,而追踪其父婚外情,最终彭于晏的妈妈当然没有接受这段不伦恋;12年后陈伟霆受到陌生人的msn消息,由此展开报复段,与开篇陈奕迅林嘉欣段呼应,并照应了不伦恋开始处彭于晏的电话。
除此之外,几个故事之间并无其他联系。
其实完全可以用3个独立的小故事来完成这部电影,让每部分都更浓缩,至少不会令场面这么难看。
全片看下来感觉制作者过分工于技法,而对故事及人物的塑造相对单薄。
1、3、4故事看到表演,却没有看到内容,大概占据1.5小时。
几段故事,匆匆开始,匆匆结束。
没有感到任何一个人物形象是丰满的,或者一面性,如谢安琪和陈伟霆,范晓萱;或者路人甲,我想说这个电影有太多路人甲。
比较喜欢暗恋的故事。
由彭于晏和谢安琪在洗衣房的若干次交流与谢安琪的若干次yy穿插构成。
yy的几个桥段,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妙龄少女暗恋与自己有着不可逾越差距的出色青年,喜爱而不能言的闷骚心情描摹得异常生动,活泼而丰满。
这是本片比较好看的一个故事了,只是看到后来发现洗衣小妹并不是暗恋彭于晏,而仅仅是需要暗恋一个人;以及彭于晏饰演的医生似乎是gay?
让这个故事令人很不舒服。
最后说对故事的感受——这是一个乱搞的时代是吗?
各自有同居男女朋友的人劈腿在一起,被劈腿的二人已发生关系来报复;妙龄少女的暗恋更似是难以抑制的青春期冲动疯狂地寻找寄生宿体;风流老爸的私生子即将出生,而风韵犹存的老妈被儿子的朋友暗恋。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真的如此可悲,以至于《恋人絮语》这样清纯的题目要靠不忠、性调侃来完成?
是否在这个年代,没有性,人们已经不会谈恋爱?
没有爱欲纠缠,爱情故事便无从讲起?
对于按小时过日子的人,着实觉得浪费时间。
也罢。
我口味轻,这个题材不适合小清新。
如果你也恋爱过 不只一次
有所触动
不明分为何那么低。。
又烂又闷,坑爹啊
爱情长着各种模样
喜欢开头eason和林嘉欣那段,有很多让我戚戚焉的台词和场景,结尾处范晓萱出轨后躺回eason身边与电影开头相呼应也还说得过去,但我就不理解中间那一大段到底在讲啥?给两颗星全为eason这可能是他最后一部扮相“比较帅气”的电影了吧- -
爱情大杂烩火锅,虽然爱情并不总是美好的,可是,看完电影之后,却是感到深深的苦涩,丝毫感受不到爱情给恋人带来的快乐。影片难道只是为了要表达现实生活中不可信的爱情?
爱就是喜欢绕圈圈,有一天,我在圆圈里,有一天,我不在那里。
怎么说呢 对于这种没有情节只有细节的电影来说就像在钢丝上跳舞难免有玩砸的
四个故事,暗中有些小穿插。还是惯常,但结局圆满得有些莫名其妙。谢安琪挺可爱的,配乐不错。
啧啧啧..不给力啊..
摄影太差了
陈奕迅搭范晓萱 林嘉欣搭向佐 这都什么配搭?! 向佐长得可真不是一般的吓人啊啊啊啊啊。。。。。。。。。
第一部分应该拍下去啊靠
囧编剧。。
预告片比电影好看
这电影 告诉我们看电影要认真 要注意细节。。
我喜欢耐人寻味的生活
悲伤爱情悬疑片 不管怎么地还是得过日子
假人那段和互换跟踪那段想法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