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国家强奸犯无罪,打了强奸犯一拳却被拘捕。
”在法律无法保护自己女儿时,母亲选择以暴制暴。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值得的,甚至是愚蠢的,但没有别的选择。
都说女孩子要保护好自己,是社会在倒退吗?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需要通过限制女性自由来保护自己?
我为印度这个国家感到悲哀,为那名母亲感到惋惜,她只有通过牺牲自己的人生才可以换回应该由国家主持的正义。
看完这部影片,法律的作用及含义引人深思,国家的存在意义引人深思,母爱的伟大发人深省。
看完这部电影,本来想来打个分留个言,结果看到一些冷漠的评论,跟观影全程看到的一些责怪并诅咒受害者的弹幕一样震惊。
那些被电影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震撼和感动到的情绪也被压了下去。
我不知道说什么了,只希望所有男的,还有生了儿子的家庭,都来看看这个母亲的复仇。
女孩子穿什么,晚上出去玩,去派对,跟朋友蹦迪跳舞,原本就没有错,是男人们要谨记举头三尺有神明,是这个社会没有创造安全的环境和健全清明的法律,才是错,才需要反省!
妈妈的演技有感染力,刚开始母亲好美,后来憔悴到妆也没画,细节。
女儿的行为多少有些不知好歹了。
虽然不应该,但全程唯一笑点是:女儿喊了声妈,妈妈直接嘣了五枪。
(这是我没想到的,以为妈妈会转移注意力,然后被抢走枪)剧情比较单薄,复仇过程有更多的掩盖伎俩会更有戏剧性。
在印度,强奸案真是司空见惯。
改编自:德里黑公交案,案件比电影恐怖的多:被强奸女生身受重伤,体内的肠子只剩下了不到5%,推测是因为被生锈的铁棍粗暴抽出所致...而她最终没有逃出死神的追赶,13天后不幸离世了。
把现实的残酷拍出来会更有震撼力。
“在这个国家,可以侥幸逃脱强奸罪,却不能打一个强奸犯耳光。
”“这个国家什么都没变。
”“我们应该改革,政府应该对这种犯罪行为采取措施,民众应该进行抗议。
”“你要相信神会安排好一切。
” “神也不是无处不在的。
”“我知道,所以他才创造了母亲。
”敢直面一个国家的体制问题,也算是一种进步。
剧情里库夫里附近好美。
据是一个山站(Hill Station)在印度喜马偕尔邦,距离其首府西姆拉20公里。
其实最让我意外的是那个侦探,他起初的形象让我误以为他也是别有用心的坏人(对不起以貌取人了(⋟﹏⋞)。
可是他主动给戴维基提供帮助,为了伸张正义不顾个人安危,最终却惨死于凶手枪下。
死前他还满是嘲讽,像是毫不在意挥了挥手。
他是在蔑视,蔑视凝视着凶手的残忍,蔑视司法系统的腐败,蔑视整个社会的病态。
这样的生活,过够了。
只是放不下妻子和女儿。
我觉得很好看,现在的人习惯性的当喷子,反正除了自己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他都持否定的态度,呵呵!
最好别看电影,真担心这些扛精成天看那些他们眼中十有八九是辣鸡的电影早晚得抑郁症、心脏病啊!
不值当的,好好静下心来看看电影想反应的思想和主题了不要总肤浅的停留其表层的东西上,其实还是很好看的电影至少大快人心,电影本来就是娱乐没必要较真
《一个母亲的复仇》「✔︎好看」“神不可能无所不在,DK先生”“我知道。
所以他才创造了母亲。
”“只要一次轮回就能变成女人,但是只有经过数次重生,才有权利生为男人。
你懂了吗?
”“我相信正义始终会到来。
”“看得懂的是艺术,看不懂的就是现代艺术。
”“好多年没碰到过证据这么确凿的案子了。
”一些台词挺精彩。
结局是大快人心,痛快淋漓的。
有些“正义”可能只有以暴制暴才能达成。
虽然貌似合情合理,但我始终不觉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法值得被称道歌颂。
这本质是未开化,不文明,不先进的。
正如《名柯》里的经典语录:“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杀人都是愚蠢的,没有任何借口……有如对待失败者的红牌……你被罚下场了。
”“无论你有多么充分的理由去杀一个人,都不会被理解的,就算可以理解,也不会被人们所接受。
”《名柯》是把“宽恕”视为正义精神,寄希望于法律去寻求公道,并且旗帜鲜明地反对复仇和私刑正义。
我是比较崇尚这种平和的法律精神的。
若私刑、复仇泛滥,社会必然更加无序和疯狂,“冤冤相报何时了。
”当然,这多少就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嫌疑了,灾难没降临到人自己头上,谁都可以慈悲为怀大爱无疆。
于是“宽恕”就更显弥足可贵,宽恕是要怀揣相当的觉悟的。
若法律不能回应人们对复仇的期待,不能给予人们应得的公道,那法律就不再值得被尊重,不再是道德的底线,而是一个纯粹的维护权贵既得利益的工具,甚至会成为罪犯徇私枉法的保护伞。
那必然会致使人类社会实现自净,即私刑正义,所谓“复仇”。
所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要放在首位的,如此才能“全民守法”,这实则是环环相扣!
一个社会发展得越是先进文明,那些野蛮的刑罚手段越是会被摒弃。
若死刑废除,一定是政经文卫等各方面成熟后的必然结果。
从“复仇”到“宽恕”,是法治的完善,是社会的发展,更是境界的提升。
故事其实更多的思考,情节和细节做的不是很到位,但是电影其实敢拍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揭露社会的黑暗和法律的无能,明哲保身的警察长也希望平安落地,成全了一个母亲将正义主持到底。
女孩心灵得以解放和解脱就是恶人的命运结束,这就是法的作用!
恶人必须得到法律的审判和道德的谴责。
印度电影其实进步很大这些年
电影时长将近两个半小时,没有快进任何一个片段,憋着尿看完的。
被里面的一句话感动到,“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这句话说的很在理。
女主艾莉亚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出来,继母戴维琪的出现让她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情人节那天参加了同学组织的农场party,没想到成为女主一生的噩梦———遭到强暴。
打了一个多月的官司,凶手竟然被法庭判为无罪,很是无语。
孤立无援的继母戴维琪只能求助私家侦探,靠一己之力惩罚罪犯。
对第一个罪犯的惩罚是“没收作案工具” ,罪犯尿尿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那个东西没啦,被惊吓到后摔死在厕所。
(ps:戴维琪是教生物的,自然对切除,麻醉十分在行,给她点赞);对第二个罪犯的惩罚是让他中毒身亡(ps:用大量苹果核制造出氰化物),并嫁祸给他的表弟(第三个罪犯),让他入狱。
继母戴维琪在和第四个罪犯搏斗时,一旁的女儿艾莉亚才得知这些罪犯都是继母惩罚的,于是心中所有的节都打开了,原来继母真的很爱她,终于喊出了一句“妈妈”,然后继母义无反顾的枪杀罪犯有时候警察和法庭什么都做不了,让罪犯逍遥法外,如果不做出一些行动,历史可能还会重演。
不提倡也不反对用暴力,因为当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亲人身边时,我们无法坐视不管,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即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印度宝莱坞女皇,希里黛玉的遗作《一个母亲的复仇》,在母亲节上映,口碑却一落千丈。
豆瓣评分6.7。
这部电影以2012年震惊印度和国际的德里黑公交案为素材。
讲述了少女阿丽娅在一场派对上被几个青壮男子绑走,最后,被发现在臭水沟里,浑身是血。
母亲(希里黛玉 饰)找了她一晚上,最终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找到了自己的女儿。
母亲的心,是颤抖的。
“你的女儿遭到了强奸。
”
崩溃影片的宣传是“正义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母亲”“为爱开挂”。
可以想见,法律并未给阿丽娅以公正。
到哪儿都有权钱欺压。
韩国的《熔炉》,西班牙的《看不见的陌生人》,如今,又多了一部《一个母亲的复仇》。
“在这个国家可以侥幸逃脱强奸罪,却不能打一个强奸犯耳光。
”
“却不能打一个强奸犯耳光”母亲雇了私家侦探,开始暗地里复仇。
这位母亲,的确开挂了。
印度电影擅长营造氛围,点燃情绪。
却常常在犯罪手法和破案过程上,企图蒙混过关。
《一个母亲的复仇》有着吸引人眼球的话题,犀利的角度,和顶级的女演员。
希里黛玉燃爆中国市场原本很容易。
却最终败在了最关键的,母亲的复仇手法,和警察的破案过程上。
把罪犯一阉割后,就那么扔在了家门口,不怕罪犯报警?
幸好他自己摔死了。
死得正当时啊用苹果籽毒死罪犯二,嫁祸给罪犯三。
这原本是一波复杂的操作。
影片却仅仅用一个伪造的犯罪现场了事——在罪犯三的家里,撒上切好的苹果,在电脑上留下查询制毒的浏览记录。
母亲潜入罪犯三的家,用他家的水果刀切好苹果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警察丝毫不怀疑,反而满意地道:“这是最证据确凿的一桩案子了。
”全程忽略监控和指纹。
更粗糙的是,阿丽娅作为受害者,上电视居然不打马赛克。
阿丽娅让全国人民都认识受害者,真的好吗?
如果我是母亲,非拆了电视台不可。
阿丽娅一辈子的阴影当然,这部印度片明显不在乎这些细节。
它的重点,不是怎样复仇,而是“复仇”本身。
母亲与私家侦探接头一个弱女子,一个正派的人民教师,是如何被逼上绝路,生生成为女儿最后的屏障的?
这,才是影片的重点。
我承人,印度电影在人物转变的细节处理上,水平的确很高。
与粗制滥造的犯罪手法和破案过程,形成了截然反差。
为母则刚比如,看到躺在重症监护室的女儿,母亲浑身颤抖,极度惊恐。
前脚还在法庭上毫无还击之力。
后脚就站起来,独当一面。
母亲对罪犯:“你每天都会为此感到后悔。
”但这转变仍有过程。
母亲去找私家侦探时,仍是犹豫的。
拿着对方的名片,却谎称走错了地方,要退出去。
母亲和片中的父亲一样,是一个非常正派的人。
所不同的是,父亲一直在寻求法律帮助。
而母亲,早早认清了现实,选择了“私了”。
坚毅的侧颜她成为了女儿最后的屏障,而不是父亲。
有人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我认为,一定程度上,女人比男人更加通透、坚毅。
男人比女人更具有社会性,这源于传统家庭分工。
男人更需要,也更看重融入社会,而女人更注重家庭。
因此,在家庭成员遇到伤害时,女人反应比男人更强烈。
母亲:“我失去了她”当母亲坚定了复仇的决心,她的形象也彻底转变了。
那一幕,母亲穿过鲜红的布匹,如同从风里走来。
浑身洒满金光。
她的形象一下子变得伟岸。
在地铁站,她与侦探对话时,镜头是仰视的。
尤其是侦探说话时。
那段对话是这样的:母亲:“上帝是不可能无处不在的。
”侦探:“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所以,拍侦探的仰视镜头,实际上是在衬托母爱的伟大。
结局,母亲干掉最后一个罪犯。
之前利索干掉三人的她,面对最后一个罪犯,居然下不去手。
这里的处理值得一提。
一方面,之前干掉三人,均非面对面。
此时一下子面对侵犯过女儿的暴徒,多种情绪齐齐上涌。
愤怒、憎恨、悲伤、痛苦。
“你怎么敢碰我的女儿”另一方面,在母亲的内心深处,她仍然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
她曾经说过:“做是错误的,不做也是不对的,在不对和错误之间,该如何选择呢?
”她选择了错误。
不直面罪犯的脸,她尚能压制住内心的负罪感。
如今罪犯的脸近在眼前,她难以下手。
这也再次证明,母爱之伟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希里黛玉的演技成就了这段高潮。
她的手是颤抖的,声音变了调,脸是扭曲的。
完全演出了一个母亲,快要决堤的情绪,和骨子里的憎恨。
而母亲开枪的原因,亦意味深远。
躲在树林里的女儿轻轻唤了一声:“妈妈。
”
阿丽娅母亲一下子清醒,镇定地扣下了扳机。
因为,这一声“妈妈”提醒了母亲,身为母亲的职责。
那就是,保护女儿。
为了保护女儿,母亲可以抛弃自身安危、恐惧,甚至是信仰。
再一次感叹母爱之伟大。
为母则刚。
这样分析下来,我觉得应该给这部《一个母亲的复仇》加一颗星,评分达到7.0。
毕竟,人物细节真的很好。
希里黛玉一个人撑起了一部电影。
而这,是她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电影。
最后,放一张希里黛玉年轻时的照片,她永远活在电影里。
(首发于 今日头条号:天涯小鸟movie)
剧情结构:(开篇)身为化学老师的幸福家庭;母亲深爱丈夫和两个孩子,但是前妻所生大女儿兵不领情;(铺垫)暗恋大女儿的小平头偷拍女儿,被母亲老师把手机丢出窗外;小平头和大表哥舞会邀约吃瘪,下药又失败;(转折)大女儿外出叫出租车,被四人拖上车,强暴后抛尸荒野水沟;(争论)母亲当晚警局报案,却未过24小时被拒绝;(带入第二幕)大女儿被发现,抢救回来;被折磨不能人样的大女儿不愿见到母亲;(B故事)B故事是大女儿和母亲的情感故事,从开始的决绝喊妈妈,到不愿见到母亲,直到最后的认可喊出妈妈;/另一个B故事是警察的对于此案件的追踪;(游戏时间)小平头大表哥等四人被警察一一逮捕,却在庭审中因为证据不足被当庭释放;愤怒的父亲打了小平头一拳,却被刑拘;(中点)看到庭审失败的大女儿,更加陷入对母亲的憎恨和恐惧;悲伤的母亲想开车撞死小平头,却差点装上大货车;(坏人逼近)母亲决定自己报仇;联系私家侦探DK,获得情报,联系变形女学生合谋,阉割了保安,三天后,保安在街道醒来,回家放水,却惊恐发现丢失小鸡鸡,惊慌失措下撞击水管而死;载侦探的情报指引下,通过化学知识,毒杀了大表哥,并顺利家伙给小平头;结果小平头以谋杀入狱,大表哥全身瘫痪;(一无所有)最后一个匪徒莫名消失,回来改头换面变成大光头;走访监狱和医院,终于从大表哥临死前的一个妈字,猜测到是大女儿母亲所为;(黑暗时刻)大光头找上门,被告知外出旅游了;(进入第三幕)侦探侦查跟踪到大光头下落,却被反侦察,并枪杀了侦探;警探在侦探偷拍眼睛里发现视频线索,立即赶往雪山;(大决战)大光头强杀丈夫,用塑料袋闷死母亲,追杀大女儿;缓过劲带的母亲,为大女儿再次被打倒在地,在被枪杀之际,被赶到的警探击中手臂;而此刻母亲也捡起光头的枪,指向大光头;当大女儿得知这一切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母亲所为后,第一次喊出了“妈妈”;为女儿不被报复,母亲依然鼓足勇气,射杀了大光头;(结局)母亲和大女儿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样改编不是侮辱事实,侮辱受害者,美化印度么?原本受害人23岁刚毕业医学生,和男友看完电影在晚上9点多,上了一辆不当班的公交车,所有罪犯完全是陌生人,他们只是晚上出来寻乐子。这改编什么意思?这下整个意思都改了,这不是中二叛逆少女被熟人富家子弟,而是女性在极度落后的文化里随时会遇到的一件事。整个社会意义完全变了。
一个母亲的复仇,法律做不到的,只能自己来讨回公道,女性本柔,为母则刚。
比日版告白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复仇部分都拍的冗长无聊
也就还行吧,主旨不明晰
太长太杂,动不动来段音乐,结果啥也没有,最好高潮也平淡,张力不够。湛江金沙湾SFC上影影城,和文杰开电动从遂溪回来看的。
私家侦探死的太草率了,警察还挺让人刮目相看,居然递枪给妈妈!以前看过一次,再看少了点爽的感觉,苹果核可以杀人也是蛮厉害的
复仇爽片。上帝不是无所不能的,所以他创造了母亲,即使这个母亲是后妈,为了被伤害的女儿也会怒发冲冠。
待补前1h
为母则刚,但是剧情实在不行啊,为了“母亲”多加一颗星。
挺失望的,母女情感没有过度,为推进剧情而推进,很突兀,没有共鸣。女主演技不错,相比之下其他几个演员就不太给力。由于题材,很容易与素媛做对比,结果不言而喻。
电影当然表现了司法系统和社会环境对女性的不公,但整体上还是被导演处理成了一部平庸的类型片。这里的母亲也太像一个圣母,特别是面对一个那么不识好歹的继女。
影片略冗长,但是主题我是很喜欢的,复仇本就是看着大快人心。至于那些看强奸而笑的男性观众,恶心到也很适合像电影里那样阉割。嫁祸罪名挺有意思的。这部电影用比较娱乐化的方式去讲述一个沉重的话题,男人们若是站在狭隘的观点去漠视强奸所受的巨大伤害,就试想自己的家族女性受侵犯时是否也可喜笑颜开即可。真的,不懂尊重女性的网络傻缺太多,那既然文明还没有达到到更高级的程度,就让更多的母亲来替上帝净化世界吧。电影结局很打动我。❤
嗯 为了被割掉的小jj和被爆菊!给五星!导演的镜头感有点老派,还是调琴师的赞
说好根据黑公交案改变的呢?完全不是一件事啊… 这电影的配乐也都太气势磅礴了,造成有一股浓浓的“印度复刻风”… 还有那个侦探也太丑了,爸爸基本没用… 跟着母亲节上映能吸一波流量吧,但基本是没啥可看性
探长你为什么总是一脸忧郁~
狗尾续貂
和拳击那部一样我真是get不到他传达的价值观或者想法。母亲就一定要全心全意付出吗?在没有得到任何感情反馈还那么深爱着继女,一直宣传所谓的母亲的伟大,但是我从来没感受到女儿对这个母亲的任何尊重或是爱或是任何感情。女儿自我,只关注自己的感受,没有考虑过其他人的想法,让我完全没有对她的怜悯
看完以后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心里阴影。
老套拖沓
编导极具耐心,故事开端交代背景非常迅捷,随后花费40分钟从警察轻视、法庭误判、女孩情绪失控讲到罪犯逍遥法外,论述母亲复仇的动机合理性,才开始讲述复仇故事。冲突设置,四恶人段位结局各不同,显得非常类型化。按照宝莱坞惯例插入的歌曲,更像是好莱坞类型片控制叙事节奏的手段。第一位恶人离开酒吧,身后霓虹灯写的是IS KARMA。演女儿的巴基斯坦演员Sajal Ali有点像Penélope Cr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