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者之心

Young Woman and the Sea,追浪少女(港/台),年轻女子与海,女人与海,老娘与海(豆友译名)

主演:黛西·雷德利,蒂尔达·格哈姆-哈维,斯蒂芬·格拉汉姆,金·波德尼亚,詹妮特·海因,格伦·弗莱舍尔,茜安·克利福德,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伊桑·劳斯,奥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24

《泳者之心》剧照

泳者之心 剧照 NO.1泳者之心 剧照 NO.2泳者之心 剧照 NO.3泳者之心 剧照 NO.4泳者之心 剧照 NO.5泳者之心 剧照 NO.6泳者之心 剧照 NO.13泳者之心 剧照 NO.14泳者之心 剧照 NO.15泳者之心 剧照 NO.16泳者之心 剧照 NO.17泳者之心 剧照 NO.18泳者之心 剧照 NO.19泳者之心 剧照 NO.20

《泳者之心》剧情介绍

泳者之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历史上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女泳者的真实传奇经历。无惧时代禁锢和社会偏见,特鲁迪·埃德尔(黛西·雷德利 Daisy Ridley 饰)破纪录跨越34公里天堑,直面惊涛骇浪,克服水母刺蜇……任何质疑和危险都无法阻挡一颗勇敢的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问问你的心玩命快递3半糖关系2龙珠:巴达克之章女人的色彩残酷真相拳打脚踢我不是酒神嘿,小骨头霍林顿大道皎洁的月亮开罗时间隐秘而伟大昌迪加尔爱曲刘老庄八十二壮士替身蜻蜓少年异生探捆绑我爱着我血婚新娘281封信前往并离开过度保护的少爷的溺爱婚姻夏日的冲绳真·三国无双新奇小欢喜作家的洞穴海之谣每个人都有秘密

《泳者之心》长篇影评

 1 ) 伟大强健的女性,渺小卑劣的电影

女主坚毅勇敢,有反抗精神和拼搏力量;女主母亲刚强利落,有行动力有独立思想。

世界不属于男人,也不属于女人,属于一往无前、坚定信念的革新者但除开对女性主义的表现外,虽然剧本和冲突严谨,可电影本身并不能说出色。

除了许多类似人物扁平化的问题外,还有一个二流传记运动片常犯的错误:着重表现主人公取得成就的时间节点和历程,而对这期间她个人的努力吝啬笔墨。

并且其中能看到不少令人疑惑的情节,加上奇怪这个非常“好莱坞”式工整的电影结构却有一个较为突兀的收尾处理后,抱着疑惑去看了历史资料和阅读了传记,才发现许多造成剧情上不连贯、不合理,甚至非常糟糕的改编:1、女主家庭并不贫穷,而是“很富有”。

像女主儿时家里有海滨别墅,曾为了跟向偶遇的女泳者学习她掌握的一种新泳姿支付1000美元2、相较母亲,父亲在一开始更支持姐妹二人的游泳事业,也是父亲主张把她送到游泳协会,母亲是在女主取得成绩后才改变态度3、开头的船只爆炸事件,确实让某人产生了“要让女性也学会游泳”这个信念,但这个人是夏洛特(女教练)。

她在1917年创办了女子游泳协会,协会一成立便陆续收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广泛捐助4、实际训练女主游泳的是汉德利,当时游泳界著名的主张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者,也是他改良了自由泳,目的是让其更适合女性使用5、美国奥委会从来没有赞助过女主的横渡运动,赞助方一直是女子游泳协会6、教练沃尔夫因自大自负、性别偏见、性格不合、训练方式、计划安排上同女主有各种矛盾,二人关系及其恶劣,甚至沃尔夫曾不止一次有过性骚扰行为。

但没有证据表明沃尔夫有下药行为,会有这一情节是因女主训练期间饮食计划、包括中途能量补充上的安排都由沃尔夫制定,所以事后特鲁迪有过怀疑,但饮食的制作都是特鲁迪的助理执行,所以特鲁迪和女泳协并没有公开指控过7、沃尔夫没有试图在横渡过程中接触女主,在女主感到强烈恶心且有呕吐感后,沃尔夫坚持结束,并指挥他人救女主上船,这些是得到同在船上女泳协负责人肯定的8、特鲁迪两次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计划相隔一年9、第二次横渡海峡前,向女主承诺除非她自己放弃,否则绝不停止的是女主父亲,而并非教练10、女主在距离海岸5英里时遭遇浅滩,但她从来都没有“独自游过去”这个选择,特鲁迪要么跟船一起转弯穿过横流,要么放弃。

教练伯吉斯和船长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选择后者,父亲和姐姐则坚持前者,最后在父亲说明了情况以后,特鲁迪选择继续11、当时正值运动商业化的大浪潮,包括女子游泳在内的各种女性运动已经如火如荼,而横渡英吉利海峡只是其中一项。

在特鲁迪训练的同时,许多男女泳者都在进行这项训练,目的都跟女主一样成为运动明星12、特鲁迪开始横渡英吉利海峡前,父亲和姐姐就为她可能创造的商业价值做了一系列规划设计,包括代言和大量的商演活动,在特鲁迪成功后,他们拿到了总计超过100万美元的商务报价13、特鲁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后,出行计划上延迟了回美国的时间,跟家人一同在欧洲巡回商演了一圈,主要是去了德国老家14、在特鲁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20多天后,全家才回到纽约,特鲁迪收到了山呼海啸般的欢迎。

但在回到美国的第二天,加德·科森成为了第二位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泳者,之后另一位男泳者打破了特鲁迪的时间记录

15、在失去了“女性第一人”、“最快纪录保持者”这两个噱头后,特鲁迪的商业价值大幅缩水,最终收入只有不到5万美元,在商业价值上,不到两年后就被市场和大众“遗忘”16、1928年特鲁迪听力恶化,身体状态不佳到近乎无法参加任何游泳活动。

1930年代特鲁迪几乎完全失聪后曾接受采访,她坦率的表示“我并不会说后悔,但如果知道代价是我会因此失去听力,我根本就不会考虑:这根本不值得”(这是在1930年代的采访中,此时的特鲁迪还很年轻,但在特鲁迪老年时接受的采访中表示“人生如此,并无后悔”)17、1933年,特鲁迪背部摔伤,接近瘫痪。

在家庭医生的帮助和鼓励下,十八个月后终于恢复,她自己说:“这比横渡英吉利海峡更难”18、特鲁迪终生未婚嫁,但不完全是出于独身主义。

早年间特鲁迪有不少追求者,但即使其中有成功的,双方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长久的在一起。

在特鲁迪商业上“过气”和后来接近耳聋后,依旧有坚持的追求者。

其中有一位跟特鲁迪两情相悦,基本已经订婚,但在特鲁迪鼓起勇气问到:“为什么我已经接近残疾,你却依然如此喜欢我,你再考虑一下,真的不担心以后生活不便吗?

”之后,该男子沉思良久,竟然回答:“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便与特鲁迪分手……因此经历,特鲁迪就像留下了心理阴影一般,与年轻男性来往时郁郁寡欢不复往日,即使有位坚定的表示完全不介意特鲁迪身体状况的追求者,她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婚姻(此处本来有个主观性的描述,经多位友邻和女朋友建议,决定修改)19、特鲁迪恢复健康后,参加了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水上表演。

而此前重伤瘫痪时,多位医生曾认为她从此和任何运动无缘了20、特鲁迪在横渡英吉利海峡前,于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赢得了一枚金牌,两枚铜牌看到特鲁迪的传记后,便对迪士尼及电影的主创感到鄙夷。

往好听了说,是在成就电影的故事性、冲突性和可看性,但是她如此波折、充满磨难与抗争的一生,却对一些更重要更有价值更有力量的部分避而不谈,只因为过分明显的目的和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改造节选,甚至在最后加以隐藏,这才是对女性力量的最大亵渎和侮辱ZZZQ在迪士尼手中不过是商业棋子。

他们疯狂造神,只想着编造新时代吟游诗人口中的传奇史诗,让人狂热崇拜充盈情绪荷尔蒙上头,却对勇者打磨利剑刻苦修炼,这充满血与火的过程避而不谈。

如同红牛疯狂赞助极限运动,一边玩弄生命,一边压榨油脂

 2 ) 名场面

夏洛特·艾普斯坦:绝大多数男性都觉得女性参与体育运动会伤到自己,我们太弱了,没法参加跑步和游泳比赛之类的,觉得我们的心脏会爆炸。

然而,在自然界里,负责狩猎的是母狮,雄狮只会趴在那里无所事事;统治蜂巢的是蜂后,懂我意思吗?

我是夏洛特·艾普斯坦,这是我的游泳队,叫我艾比就行。

格特鲁特·埃德尔:这两位是梅格和特鲁迪,她们赢过免费热狗。

--格特鲁特:你万一出事,我也没法陪着你,我都不知道你从哪里来的这份勇气。

特鲁迪·埃德尔:是你给我的。

--本吉:如果我死了,特鲁迪,你带大家为我干一杯,为我举杯,好吗?

特鲁迪:本吉,去创造历史吧。

--特鲁迪:伯吉斯先生,我希望你答应我一件事,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许任何人拉我出水。

比尔·伯吉斯:你这个要求不合理。

特鲁迪:合不合理我说了算,按我的要求来,答应我。

伯吉斯:你父亲和家人怎么办?

特鲁迪:他们永远不会懂,但你懂。

你要向我保证你不会拉我出水。

伯吉斯:我对女人保证过的每一件事都食言了。

英格兰那边的人……给我买了一千瓶威士忌,还拉我去见女王,但我让他们失望了,我没法成为他们想要的人。

特鲁迪:他们想要什么?

伯吉斯:一个该死的英雄,所以说你找错人了。

特鲁迪:我要的是你的保证,伯吉斯先生。

要么游到英格兰,要么就死在路上。

(伯吉斯点了点头)

 3 ) Watched It on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First day of my period, ibuprofen taken, sitting in my room with a cup of ginger lemon tea, the soft glow of a yellow lamp illuminating my desk. Outside, it’s a typical cloudy, fresh Irish afternoon, quiet and serene. Remembering that it’s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I decided to open this movie, curl up in my room, and embrace this peaceful moment to myself.And then I cried through an entire roll of tissues during the first 30 minutes.It's a gift sent from my guardian angel. I needed to watch this.It reminded me how much support I’ve often taken for granted in my life. I grew up in a matriarchal family: my mom, my aunts, my grandma, my sister (and my late grandpa, before he passed), we’ve always rooted for one another. We believe that anything is possible, no matter the challenges. The things I love, the life I want, may not have always made sense to them, but they supported me even before fully understanding why I had to make certain choices—like quitting my seemingly promising job at a top tech company just to "figure out my life", or leaving a stable six-year relationship to go abroad at the age of 27, or squandering money and energy on a foreign girlfriend I just met.It also reminded me with a deafening clarity of a truth I’ve always known but recently started to lose sight of: Every bit of my energy should be devoted to my journey toward the lighthouse. I shouldn’t stop, slow down, or—God forbid—change direction for anyone. I shouldn’t subconsciously seek distractions, like beautiful coral or jellyfish, simply out of boredom or fear of focusing on my swim. People come and go, and they may swim alongside me for a while, sharing a brief stretch of the journey, until our paths diverge. But my path is mine alone, because I know where I’m headed unwaveringly.The journey is not without its challenges. Freedom can be ultimately terrifying. The ocean in the dark watches over us, breathing down our necks, holding us effortlessly like God’s hands. Yet, as humans, we’re drawn to the music in our hearts, the bonfire burning on the shore across the sea. We wanna dance with the waves, dance with the fires. We crave something more meaningful than the mundane, the mediocrity, the stuck life, or the tethered fate. We crave breaking through something to feel truly alive, whether it’s through fame, adventure, victory, pain, or failure. We need 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Trudy will be remembered for generations—not for being a flashy influencer or a lip-syncing sensation, but as someone grander and deeper—someone who lit a fire in the hearts of those who came after her. She lived, and she left meaningful marks on the world. I want to be like that. And there's no shame in voicing what I want to be on this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Words have magic—let them carry mine.

 4 ) 所有人都说女孩子要认命,而她选择乘风破浪

五月的最后一天去看了黛西·雷德利的新片《泳者之心》,比起片中游泳健将特鲁迪·埃德尔的传奇人生,我更想聊聊片中那些令人无限唏嘘的女性群像。

如果说特鲁迪·埃德尔是万里挑一的女性楷模,那姐姐梅格的天才陨落、母亲2美元的坚持、教练洛蒂只能沦为看护的不甘都是特鲁迪·埃德尔的镜像人生,在特鲁迪乘风破浪成为百年一见的传奇女性之前,有千千万万这样所谓“平庸”的前辈死在认命的沙滩上,同为女性,我甚至都无法苛责她们任何一句,因为我们的世界里从来不缺宠爱、不缺保护、不缺lady first,最多的声音就是,女人嘛,算了吧,干嘛那么拼?

那些看似对女人的宠爱与保护,看似极致优待女性的绅士风度,并不是源于平等的尊重,而是天然地视女性为弱者,认为有些领域是只有男人才可以搏命的地方,女人有什么资格来凑热闹?

哪怕有特鲁迪·埃德尔这样的意志坚韧的优秀女性闯入,迎接她的们往往也不会是掌声和香槟,而是傲慢与漠视,你就穿着裙子做个花瓶就好,这不是女人该做的事。

那什么才是女人该有的人生呢?

1/关于天才少女梅格当特鲁迪·埃德尔克服万难、游过凶险的英吉利海峡,终于站在英国的沙滩上,面对欢呼的人群和璀璨烟花灿烂一笑;当特鲁迪·埃德尔作为海浪女王坐着花车巡游,坐在她身边的姐姐梅格看着这万众瞩目的荣耀,不知道她是否会想起自己天才少女的曾经?

我无意拉踩,相反梅格的经历才是女性的大概率人生。

片中最令我悲伤的一刻是参加奥运会归来的特鲁迪回家后,惊闻姐姐梅格已经订婚,要嫁的甚至不是她当初心仪的对象,而是她曾经看不上的“屠夫”。

面对梅格“他们不希望我们有出息,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的认命,特鲁迪说,“你以前就是我的英雄”。

是啊,两姐妹从小都是为了赢一个热狗,会绕着码头拼命去游的不服输的少女,甚至进女子游泳队的时候,教练看好的是更有天赋的梅格,第一次参赛被寄予厚望的也是梅格,而妹妹是靠母亲央求、必须靠烧锅炉打工交换才有资格进队的不适合游泳的旁听生,什么时候开始身份互换呢?

是妹妹特鲁迪因为想摆脱最后一名烧锅炉命运的不认命,当她一次又一次地在码头训练,却看见姐姐梅格跟帅气的男友在不远处谈情说爱。

我为什么无法苛责梅格的恋爱脑呢?

因为这才是大家需要我们女孩子要做的“正事”。

想想看,当特鲁迪优秀到都可以参加奥运会,回家以后,迎接她的是什么呢?

是父亲安排的相亲,匹配给她的适婚对象是坚果店的小伙子,哪怕她都能作为最优秀的一员去参加国际赛事,在父亲眼中,她还是一个从小有病听力不好,一直学游泳没怎么上过学,必须有这样平庸的一个男人去照顾她后半生的弱女子。

在这样的语境下,一边是训练的艰苦,一边是甜蜜的恋爱,我们能够要求年少的梅格选择那遥不可及的成功,而放弃触手可及的甜蜜爱情吗?

当我看《泳者之心》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想起碧昂丝那首《if i were a boy》,假使换一个身份呢?

假使特鲁迪或者梅格是个儿子,父亲还会把特鲁迪第一名的奖牌随手塞进抽屉吗?

父亲还会允许潜力无限的天才儿子梅格耽于享乐,不会训斥他,醒醒吧,儿子,女人只会影响我们拔剑的速度。

还会在儿子特鲁迪想通过在码头游泳赢得热狗,而直接给钱让他去买吗?

作为女性,我们从小被教导的是被照顾、被给予而不是像个男人一样必须去争去抢,你不拼搏就不算个男人,不配作为一个人立足于世。

梅格的陨落并不是自己不上进,而反而正是她选择做一个被大众认可的女孩子,因为比特鲁迪更听话懂事,而选择家人所期望的一种生活方式,特鲁迪才是那个小概率的个例。

当你get到这一切,就会理解为什么梅格会说“他们不希望我们有出息”,也会理解特鲁迪·埃德尔这样的伟大女性故事多需要被更多人所知道。

2/母亲的2美元特鲁迪的成功,除了天才姐姐的陪伴,母亲的睿智和支持也是不可忽视的。

当幼年特鲁迪说想学游泳的时候,父亲是反对的,他的意见非常“易于理解”,儿子才需要学游泳,女儿学什么游泳呢,他宁肯去买不知道有什么用的电话,也不愿意把钱投资在女儿身上。

母亲的驱动力是什么呢?

是不久前的沉船事件里淹死的都是女性,是7岁溺水而亡的双胞胎姐妹,父亲不愿意为女儿学游泳出的2美元,母亲选择自己做头饰,来负担这份教育投资。

母亲的当下人生,或许就是作为屠夫妻子的梅格的未来,要说父亲或者梅格的丈夫是坏人吗?

那也不至于,要说父亲不爱自己的女儿也不至于,他们不过是从未把女性作为同为人类的另外一个性别平等看待。

当特鲁迪第二次挑战英吉利海峡的时候,她跟领航员伙伴说,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不要把我捞起来,我知道我的家人爱我,但他们不会理解的。

果然当遭遇蜇人的红色水母群,当发现她冷的打颤、速度变慢,当天已经黑下来而她必须一个游向浅滩的时候,父亲第一个破防,果然数次要求把她捞起来。

这个时候,我们也无法苛责这个父亲,他这么做正是出于对特鲁迪的爱。

这也是此片最令我深思的之处,我曾经以为女性的成功阻力是源于傲慢和无礼,比如那个将女性参与体育竞技视为污染的投资人,哪怕去参加最重要的奥运赛事,他们没有看见这些女运动员,只是选择看见她们的女性身份,他们不在乎她们在重大赛事之前几周不训练的后果,更担心她们作为女性,会被同船的几百名男性船员和运动员侵犯。

包括后来成为知己的本吉,初见的时候也是持怀疑态度,“这是男人用来搏命的地方,你一个女人来凑什么热闹”。

投资人不承认女教练洛蒂的专业性,硬塞给一个尝试21次都未能成功游过英吉利海峡的人给特鲁迪做教练,而此人只想着她上镜好看像个淑女,无视她高强度的训练体能需求,只允许她吃水果节食。

这些傲慢和不公平并不足以摧毁一个天才运动员的成功之路,反而最大阻力正是源于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爱和保护。

是童年父亲拿来买热狗的铜板,是姐姐艰苦训练之余甜蜜的恋爱诱惑,是面对蛰人的红色水母和冰冷的海水、致命的浅滩,女人允许说放弃的权力,是优待女性的所谓种种。

但那些数度挑战英吉利海峡的男人们,有人允许他们放弃吗?

允许他们怕水母蜇、怕海水太冷、怕浅滩丧命吗?

并没有,他们鼓励他们去搏命,会在他们遇难后灌完一大杯啤酒敬无畏的英雄。

他们要求女性做的,无非是打扮的美美的,像个淑女该有的样子,为英雄送上热吻和拥抱。

母亲最初靠卖头花攒出来的2美元学费,不是为了培养一个完美的妻子或者母亲,而是当遭遇海难的时候,她的女儿梅格和特鲁迪可以像男人一样,自己游到岸上,而不是因为男人自顾不暇,没人再来保护她们,而只能因此丧命。

父亲安排的相亲对象是爱,母亲的2美元也是爱,不过是他们看待女儿的角度不同,一个是作为弱女子去看待,一个是作为独立的人去看待。

3/教练洛蒂的不甘《泳者之心》中还有一个不得不聊一下的女性人物,就是教练洛蒂。

比起她的专业,她身上关于专业领域女性所遭遇的不公平更值得好好聊一下。

哪怕是训练出特鲁迪这样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当学生特鲁迪去参加奥运赛事的时候,陪同前去的她只能沦为看护,保护这些女性运动员在同船的几百名男性中免受侵害,没人尊重她的专业性,就跟后来在横渡英吉利海峡时,投资人傲慢的替换掉她是一个意思的,让女教练教女运动员挑战这项高难度运动,简直就像母鸡带小鸡。

特鲁迪因为奥运会失利,已经令女子游泳队的比赛和赞助少了很多,如果这次横渡英吉利海峡再失败,可能女子游泳协会都会解散,但教练还是选择支持特鲁迪参加这项挑战。

特鲁迪最终挑战成功用的正是女教练教给她的美式28拍爬泳,而不是傲慢男教练多次强调的蛙泳,最可笑的是,这个男教练自己横渡英吉利21次都失败了,但他还有自信在训练特鲁迪时疯狂输出,他们对教练洛蒂的傲慢,以及当看见特鲁迪有望挑战成功时故意在茶里下药的阴险,才是对他们笃定的女性涌入体育赛事是一种侮辱最大的打脸行为,如果女性力量真的不值一提,又何必打压成这样呢?

特鲁迪也经历过迷茫,是奥运会失利后只能在父亲的猪肉店帮工,这时候有两个女童专门来感谢她,是因为有她的成功她们才可以学游泳。

片中很克制的处理这一切,但像特鲁迪甚至教练洛蒂这样,愿意闯入曾经只有男性才可以涉足的领域搏杀的优秀女性,才会有我们现在一切看似理所当然的平等权益。

比如当我们可以穿着比基尼在沙滩上肆意地晒日光浴的时候,请不要忘记100年之前的游泳健将特鲁迪·埃德尔穿露肚皮的泳衣参加横渡英吉利海峡这种危险赛事,都要被人说三道四的时刻。

这或许才是女性表达影片的存在意义,一部优秀的影片会令我心潮澎涌,会告诉我们乘风破浪的正确姿态,绝对不是迎合白幼瘦审美的冻龄或者少女感,而是像个真正的人类去拼搏、去争抢,去与海共舞,去倾其所有,证明一个女性所能达到的体能极限,一个人类所能创造的奇迹瞬间。

             

 5 ) 老娘与海

先说最大感受:《泳者之心》真的很好看,值得去电影院看。

观影过程中哭了好几次,但是不是因为痛,不是因为影片对痛苦的渲染,而是因为感受到了女主角特鲁迪·埃德尔的强大。

事实上,这部影片虽然也涉及到了伤痛、阻碍、女性运动员筚路蓝缕的困境,但是并没有花极大笔墨去渲染这些痛苦,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刻画女主与泳池、与海洋搏斗的过程中。

感动我的不是她多么能够忍耐痛苦,这路途多么艰险,而是她多么想要达成自己的愿望,一直去做,并且做到了。

她的强大并不是被社会困境反衬出来的,而是她本身就有那么强。

这是《泳者之心》做得非常好的地方,也非常迪士尼。

一个20岁的女孩能做什么?

《泳者之心》说,她没有在恋爱,拒绝了父亲安排的婚事,她是游泳运动员,征战过奥林匹克,在整个国家的注视下,在官方教练团队的不看好之下,游过了英吉利海峡,而且是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比男子记录快了将近两个小时。

而这个记录直到35年后才被打破。

一个20岁的女孩能做任何事情。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故事,聚焦史上第一位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特鲁迪·埃德尔。

片尾的字幕说,她于2003年逝世,享年98岁,我立刻估算了一下她的年纪,完成这一壮举的时候,她竟然才二十一二岁。

迪士尼的故事精彩与完整程度在整个电影产业里当然不遑多让。

编剧杰夫·内桑森,写过《狮子王》很擅长这样的励志成长型题材。

可以说,这部电影从结构、叙事、人物、表演都完美得无可指摘。

影片从特鲁迪·埃德尔这个小女孩的童年说起,把一切都铺垫得好好的。

20世纪初,一艘轮船在曼哈顿河上起火,虽然船离河岸不远,但造成了超过1000名乘客死亡。

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游泳。

那个年代,不要说游泳,大部分运动对于女性而言都是禁忌。

有禁忌的地方,就有对禁忌的挑战。

我们如今能自如享受的事情,在百年前尚未禁忌。

但总有勇者以身试险,为后来者拓宽边界。

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也离不开无数男男女女的托举:特鲁迪·埃德尔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她不甘落后的主妇妈妈,她那大男子主义但嘴硬心软的德国父亲,她坚毅冷硬又慧眼如炬的女性教练。

在这里我们看到非常令人感动的女性情谊。

母女、姐妹、师徒,她们中间并不隔着一个男人,而是直接相互支撑,彼此信赖。

当姐姐玛格丽特为了陪伴特鲁迪游过英吉利海峡,跳入冰冷的海水中时,我们知道无论从前因为命运的安排走上了怎样的道路,她们总会在总重要的旅程上相携一程。

《泳者之心》描绘了嫉妒女性成功的男教练与官僚,也描写了欣赏勇敢后生的男教练与播音员,视角也比较公允。

在女性情谊和人际关系之外,最打动我的当然还是特鲁迪·埃德尔与大海搏斗的整个过程。

演员黛西雷德利也在开机前接受了长达三个月的专业游泳训练。

人际关系当然给了她必要的支撑,但是她就像一只小精灵,她除了姐妹与家人,没什么特别在乎的人类,不受人际关系所困,一心一意只想把自己的游泳事业做好。

从两年前开始我非常喜欢参与非身体冲撞型的对抗运动。

游泳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你不用和人比,只用和自己、和天斗、和时间比。

你知道每一秒自己都在比上一秒的自己强一些。

近几年来,银幕上也涌现出许多运动题材,尤其是女性运动题材的电影。

这类题材也为女性观众扩大了“对抗”的范围,增加了前行的勇气。

对抗性运动让你更具体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说白了,人无时无刻不在做对抗,只是有些对抗比较费力,有些让你手到擒来,因此感觉不到是在对抗。

当我们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地面上,我们已经克服了许多试图让我们倒下的作用力。

与其被水流冲走,不如奋勇向前。

《泳者之心》对于高潮细分的设计是相当具有递进性和隐喻色彩的。

起初,所有家人朋友、连同记者,一起陪着她启航。

后来,海域进得更深,记者开始掉队。

再后来,姐妹陪着她在海里游了一段路,体力不支,她又回到了一个人前行。

在横渡海峡最难最险的一段路,领航员告诉特鲁迪·埃德尔,要顺着洋流走,尽管这样会多走三分之二的路程,但是顺势而为,不易被冲散,而且即使漂在海面上什么也不做,也已经在以每小时2-3公里的速度前进了。

最后,进入暗礁丛生的海域,领航船必须绕行,但这样特鲁迪就彻底失去了方向引导,她只能凭借直觉和经验前行。

没有人再能陪着她,没有人再能告诉她怎么做。

在所有人都以为她要失败的时候,有被她勇气感染的英国民众,自发在河岸燃起了篝火,为她引路。

这何尝不算一种体育精神上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呢?

凭借着点点星火,特鲁迪·埃德尔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河岸,也为这次横渡花上了句号,为女性对体育事业的参与做出了伟大的引航。

她并不是在逆天改命,她逆的只是彼时欧洲与美洲不合理的人为制度,她只是展现自己的潜能,把事情恢复成它本来应有的样子。

代价呢?

当然也是有的。

她童年时就感染了中耳炎,在完成横渡壮举后不久,特鲁迪·埃德尔永久性失聪,把一生投入了游泳训练和教学的事业。

她的一生都和游泳相关,大海带走了她能听见的声音,也给了她回馈。

 6 ) “我决定”

如果你想知道100年前女性运动员参与奥运会时面临的困境,那绝对不可以错过今年最好看的女性体育传记片《泳者之心》:比起科学训练,(男)教练更在乎女队员的行为举止是否像个淑女;比起争金夺银,象征着男性凝视的媒体更关心女泳者穿了什么泳衣。

100年过去,有些事情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事在原地踏步。

《泳者之心》的英文片名是“Young Woman And The Sea(年轻女子与海)”,化用了大作家海明威的名著“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的名字,讲述了1926年第一位游泳横穿英吉利海峡的女性游泳运动员Gertrude Ederle(昵称Trudy)的传奇人生。

故事始于Trudy的母亲“决定”让女儿们学游泳(有感于当时女性普遍不会游泳而葬身海难),继而Trudy的母亲“决定”让颇具天赋的女儿们加入专业女子泳队,最后21岁的Trudy“决定”挑战横渡英吉利海峡。

“我决定”、“我决定”、“我决定”,这两个词反复在电影里出现。

每次女性角色说出这样的话时我都想爆哭。

因为同为女性,我太清楚,总有人想质疑我们的决定,打压式教育让我们没有信心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我们女的要在内心天人交战多少回,最后才能说出:“这是我的决定,我没有问你意见。

”《泳者之心》作为一部非常工整的体育传记类型电影,有些情节确实比较戏剧化,比如,男教练暗中下药让Trudy的第一次横渡腰折,训练消耗巨大却只让Trudy吃水果(因为淑女只能是“鸡仔胃”)。

但是,这些情节仍然非常触动我,因为显然它们全部来自于现实——男性无法承认女性的优秀,女性的身材永远是被攻击的对象。

看过电影的人大概都对配乐印象深刻。

新古典主义音乐气势磅礴,烘托出Trudy与大海和父权制社会搏斗时的不屈意志和顽强精神。

在片尾演职员名单中看到了作曲家的名字,Amelia Warner,一名女性。

着实惊喜!

想不多女性谱曲也能如此大气。

立马搜索她的资料,Amelia的社交账号简介十分简洁:“作曲家。

你会常在赤骨寒的海水中找到我。

”又是Young Woman And The Sea!

太妙了!

 7 ) 乘风破浪奋勇向前,她才是真正的浪姐

看电影时非常专注,感觉太棒了,电影的叙事节奏很快,有燃点有泪点,故事性很强,应该说这是我今年看过最棒的电影之一。

看完后被特鲁迪的体育精神所感动,便立刻找到英文同名原著,迫不及待重新回味一遍特鲁迪的破浪人生。

电影中,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是在大海汹涌的浪涛中,特鲁迪甩掉身上的红色水母,冲破水母群,虽然浑身都是被水母划破的伤口,但她依然奋力向前继续游去,特别无畏和勇敢。

另一个片段是在即将冲刺最后彼岸时,天色早已黑了下来,在黑暗中她分辨不出丹佛的海岸在哪里,直到转头看到岸上大家为她点燃的篝火,那一点点火光让她重新鼓起了勇气,继续向前划去,最终冲破无边的黑暗,战胜浑身的倦怠,直到游到了胜利的彼岸。

她那不屈的灵魂,永远不折不挠的奋勇向前的精神,非常动人。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游过英吉利海峡的女性,特鲁迪·埃德尔一百年前创造的体育奇迹,其意义和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体育本身。

Girls Help Girls,女性成长充满了艰辛特鲁迪的人生开局并不顺利。

1910年,五岁的她患上了麻疹,病重的她刚好目睹了纽约港斯洛克姆将军号的失火事件,这个事故中有1021名遇难者,其中大多数为不会游泳的妇孺儿童,她母亲格特鲁德也因此坚持要求孩子们必须学会游泳,以便危难时可以自救。

而学游泳对患过麻疹的特鲁迪却是个大问题,医生要求她不能够下水,否则会失聪。

麻疹常常会导致咽鼓管堵塞,细菌被困在中耳内,引起感染,即中耳炎,导致液体积聚,阻碍声音的有效传递,造成暂时性听力损失。

如今可以通过抗生素成功治疗,或做小手术为中耳通气解决,但在百年前,医生却对此束手无策。

特鲁迪因此右耳听力损失严重,幸运的是她已会说话,且保留了足够的听力,因此还不至于严重残疾。

医生警告她不要下水,以免情况更加严重。

但她太喜欢游泳了,无论水对她的听力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她在水中体验到的快乐都足以抵消这些伤害。

虽然后来她确认终生失聪,但她还是一直给残障儿童教游泳。

对于失聪,她有一种很特别乐观的精神。

例如她第一次横渡英吉利海峡时,让乐队在领航船上给她吹奏音乐,第二次横渡海峡时,姐姐用一个超大的留声机给她播放音乐,虽然后来海上风太大把它给吹到在甲板上给摔坏了。

但你想,她根本听不清,可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别人给她放音乐,多妙啊,这是一种多么特别难得的乐观精神。

母亲格特鲁德、姐姐梅格以及教练爱泼斯坦对她游泳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影开头,母亲帮扶姐妹俩去学习游泳时,我竟然看哭了。

当全世界都不理解她们所要做的事情,不能够想象她们能够达到的高度时,是母亲一直在身后push她们向前走,让她去追求她想要的东西。

小时候妈妈让她学游泳,爸爸不让,但妈妈坚持,加上她的努力和坚持最后才得以在游泳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妈妈看到男子游泳比赛,决定让姐妹俩加入女子游泳协会,即使每周学费2美元,价格不菲,爸爸不同意付这笔学费,母亲还是努力做女红帽花,通过辛苦赚来的钱,她和姐姐进入了游泳协会。

到了她想要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她母亲晚上守在家里等她回来,她告诉妈妈说自己刚刚从纽约游到了新泽西,游了十一公里,赢得了美国奥联会赞助她去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机会。

即使母亲不能接受她去做如此危险的事情,用自己双胞胎妹妹7岁淹死的故事来劝说她打消念头,当劝说无效后,妈妈虽然很担心,但依然不停地为她祈祷祝福。

母亲是多少女孩子坚强的后盾。

姐姐梅格对她的游泳道路也很重要。

她因为失聪从小很粘着宠爱自己的姐姐,社交场合姐姐总是聪明地在她耳旁用陈述别人的话语来问她的意见,让她多听一次,以掩饰她的失聪。

当她的护目镜漏水后,姐姐用蜡滴在周围,给她修补护目镜上面的漏洞。

在她穿过了红色水母群,浑身被划伤,她在水里已经游了十几个小时有些倦怠,停滞向前时,姐姐跳下海在她前面游泳,鼓励她继续加油,虽然姐姐远不及她的游泳天赋异禀,只游了一会就累坏了,因为海水真的太冷了,但多亏了姐姐的鼓励,激发了她的斗志,让她的倦怠一扫而空,在大风大浪中她继续挥臂向前,奋勇游去。

她的教练夏洛特·爱泼斯坦(Charlotte Epstein)也是一位很彪悍的体育人物。

她是第一批接受游泳训练的女性之一,创建了世界游泳协会(WSA),该组织具有革命性意义,它改变了女性看待自己的方式,从而也改变了男性看待女性的方式。

她改良了澳洲爬泳,教会她们用“美式爬泳”游泳。

在教练的帮助下,她摈弃了自习成才的狗刨,学会了美式爬泳,特鲁迪就是用这种泳姿游过了英吉利海峡。

在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为体育而疯狂,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第一次成为一种全民性的痴迷。

在教练爱泼斯坦带领下,特鲁迪参加了多项比赛,拿到了多个冠军奖杯。

从 1922 年秋到 1924 年夏,很少有运动员能像特鲁迪·埃德尔几乎包揽了所有能想到的女子游泳世界纪录,距离从 50 码到 1 英里不等。

1922年8月的全国游泳锦标赛上,她一天就破了六个记录,那时她才15岁。

在1924年奥运会上,她也获得了金牌。

特鲁迪的体育成绩鼓励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参加体育项目,即使当时大众普遍认为诸多体育项目超出了女性的体能范围,就像女性争夺并赢得重量级拳击冠军一样不可能。

就像女性曾经被认为过于虚弱而无法参加马拉松比赛一样。

即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学会了游泳,她们也被认为过于虚弱而无法挑战英吉利海峡强大的潮汐和水流。

即使在打破了多项游泳纪录之后,特鲁迪距离游过英吉利海峡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拼搏向前,奋斗不息的体育精神英吉利海峡全长约 350 英里,是大西洋与北海的交汇处,最窄处为英国城市多佛和法国城市加来之间的多佛海峡,只有 21 英里宽。

征服英吉利海峡一直都是人类的一大挑战,即使到了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依然不容易,例如在科技的帮助下迄今已有3000多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只有900多人游过英吉利海峡,可以想象一百年前这是何等的困难。

特鲁迪因为在纽约码头看见了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游泳,以及当时各种新闻报道,让她萌生了自己要去游泳横渡海峡的念头,毕竟她小时候最喜欢的书就是威廉姆斯那本讲述了第一个游过英吉利海峡的人的《世界游泳冠军马修·韦伯上尉的冒险生活》。

特鲁迪与教练一起与美国奥联会的管理人员打赌,打赌她是否能三个小时之内从纽约游到了新泽西,她赢了,于是拿到了赞助。

但奥联会给她配了一个超级烂的男教练,这个教练夹带私心,不希望女性成功,于是各种阻挠她,训练时不让她吃肉和营养品,只让她吃水果,用各种语言打击她。

更可恨的是她下海游泳非常顺利的情况下给她下药,给她喝了有安神药的茶,结果她喝完后就在海上迷糊了,她的第一次横渡海峡计划宣告失败。

幸运的是她也同样遇到了很多好人。

例如法国海岸时,那个横渡十二次都没有成功的黑人男运动员Ishak给她很多鼓励,后来还在她抵达美国时祝贺她。

她还遇到了一个超级棒的教练,托马斯·威廉·伯吉斯(Thomas William Burgess)。

伯吉斯是一个超牛的游泳健将,他是第二个游过英吉利海峡的人,前三人中另外两人也是得益于他对英吉利海峡的了解和经验。

他利用当时有关潮汐和水流的科学数据,利用英国政府的记录和报告绘制了复杂的海图和地图,试图成功跨越英吉利海峡。

伯吉斯不仅研究了海图,还花了数小时在格里斯内斯角眺望英吉利海峡水域,并进行了数十次试验性游泳,以测量潮汐流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时间。

他还尝试用各种油脂涂抹身体,既保护身体不被腐蚀性盐水皴裂,又有助于保持宝贵的体温,他甚至在耳朵里塞满了蜡,以防止水进入耳道。

伯吉斯似乎掌握了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秘诀。

在奥联会和男教练都搭轮船回美国后,在父亲和姐姐的帮助下,特鲁迪从轮船上跳船逃走。

伯吉斯自愿担任她的领航人。

在伯吉斯的帮助下,她再次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她快要下水时,被媒体发现,无良的媒体坐船一路跟随她,为了拍一张她在水中游泳的照片,而无限靠近她,干扰她,伯吉斯毫不犹豫地开枪,吓走了那些无良的记者。

横渡海峡并不容易,一旦游泳者克服了最初浸泡在英吉利海峡水域时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并适应了稳定的节奏,接下来的游泳过程往往都是一成不变的。

在距离陆地几英里之前,眼前的景色从未改变,只有游泳者和领航船、英吉利海峡的水域和天空、寒冷和潮湿、光明和黑暗,因为许多游泳者要么在夜幕降临时开始,要么在夜幕降临时结束,或两者兼而有之。

由于疲惫和寒冷的侵袭,许多游泳者会陷入体温过低的早期阶段,随之而来的是精神上的影响。

游泳者可能会迷失方向,产生视觉和听觉幻觉,看到和听到不存在的东西,越来越迷失自我。

在离丹佛海岸八里的时,没有领航船指引的特鲁迪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虽然她分辨不清方向,虽然她找不到彼岸,但她一直在海水中扑腾,直到她转头看到了海岸上的篝火。

这一点火光给了她希望,让她奋力向前,终于完成了横渡海峡的夙愿,成为了第一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

得益于导演罗恩尼在《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和《孤筏重洋》中积攒的水上拍摄的丰富经验,影片中大量海中游泳的镜头,成功展现出了大海的波澜壮阔和变幻莫测,红色水母群的场面也非常惊心动魄,特鲁迪在黑暗浅海湾海水中的迷茫绝望,再到最后一步步踏上沙滩的高燃热血,都让银幕前的观众感动不已。

对特鲁迪来说,游泳不是一份职业苦差,而是她的热爱所在。

她曾经对采访她的记者马歇尔说过,我想我游泳就像呼吸和走路一样容易。

游泳对她来说,是游戏的转化,是通向自我的一种方式。

她在游泳时从来没想过要赢,因为她在游泳的时候真的什么都没想过,她只是拼命地向前游去。

这才是最精彩的地方。

在大浪中努力向前游吧,就像从未失败过一样。

 8 ) 旧闻重读: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妇女辞世

来源:《信息时报》2003年12月7日1926年,美国运动员赛特鲁德·埃德尔从法国内兹海角出发,在14小时39分钟后到达英国多佛尔,成为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妇女。

成名后的埃德尔当过水上歌舞演员,拍过电影,甚至因为摔倒差点终身瘫痪。

11月30日,在经历了成名77年的风雨后,埃德尔在纽约与世长辞,终年98岁。

挑战自然力证女人也能横渡海峡2001年,在纪念她横渡英吉利海峡75周年期间,埃德尔曾对前来采访的美联社记者说,“人们说女人不能横渡海峡,但我证明了他们是错的,我们能行!

”埃德尔于1906年出生在纽约,1926年8月6日,年仅20岁的她从法国内兹海角出发,准备游向英国的多佛尔。

在她之前,只有5位男士成功地横渡了英吉利海峡。

当天的天气十分恶劣,埃德尔早上7点05分就出发了,两艘轮船远远地跟在她后面,一艘搭载的是她的家人和好友,另一艘船则载满了新闻记者和摄影师,船上的留声机不断播放着铿锵有力的乐声,大家一路高声歌唱着给她打气。

但是在埃德尔下水后不久,狂风暴雨开始袭击海峡。

海水如冰,雾也很浓,她几乎看不到她的救援船。

鲨鱼在她孤单的身旁游弋,它们只会因受到来福枪射击而离开。

狂风掀起的波涛还严重阻碍了她的前进,为了不让海浪吞噬,她挣扎着——好几个钟头过去了——这时有数百万人在看国家电视台的直播。

船上有人因为晕船呕吐起来,大家都显得忧心忡忡,担心埃德尔吃不消。

“一路上,我不得不和他们开玩笑,以便让他们的心情振奋起来。

”埃德尔曾在采访中回忆道:“刚开始,所有人都显得很振奋,还不断地唱《甜心,让我给你打电话》、《甜蜜的罗斯》以及《舞会结束之后》这样的情歌,当暴风雨越来越猛后,他们都泄了气,那副表情就像是出席葬礼一样。

一旦我停下来,他们就会惊跳着问道:“埃德尔,出什么事了?

你还好吗?

”有好几次,由于风浪太大,情况显得相当险恶,埃德尔的教练忍不住劝她放弃。

但是每次埃德尔都会抬起头反问他,“为什么要放弃”。

这一段小插曲很快就传了出去,以至于当埃德尔成功游上岸后,围观的人群都朝她大喊,“你好,‘为什么小姐’!

”打破纪录当选最伟大女运动员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埃德尔最终以惊人的意志成功横渡了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宽21英里,埃德尔总共游了35英里,耗时14小时39分钟。

她不仅成为第一位完成这一壮举的妇女,还比此前由男子保持的原记录足足快了2小时!

埃德尔创造的这一纪录保持了24年,1950年,游泳运动员佛罗伦萨·查德威克以13小时20分钟的成绩横渡海峡成功。

早在横渡英吉利海峡之前,埃德尔就已经是一名游泳冠军,曾经在多项游泳赛事中打破世界记录。

1924年,她在巴黎奥运会上获得了3枚奖牌,其中包括一枚4×100接力赛金牌。

1925年,她以7小时多一点的时间从曼哈顿的上游游到21英里外的Sandy Hook,打破了其他男子保持的这一纪录。

同年,她第一次尝试横渡英吉利海峡,却没有成功,原因是中途她忽然咳嗽起来,教练忍不住一下子抓住了她的胳膊。

按照规定,任何人在她横渡海峡过程中都不允许碰她,埃德尔最终被取消了资格。

1926年,当这位美国女英雄完成了壮举凯旋而归时,将近200万纽约市民和社交名流在百老汇夹道欢迎。

纽约市长甚至把她的壮举跟摩西分开红海和凯撒横越Rubicon相提并论。

埃德尔还受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卡尔文·库力德戈的接见。

她的壮举使她最终载入史册——名列20世纪“100位最伟大的女子运动员”第42位。

一夜成名拍戏跳舞装扮朴素回到纽约后,埃德尔和·莫里斯公司签署了两年的合约,参与该公司的水上歌舞表演。

她还与演员丹尼尔合作,在自传电影《游吧,姑娘,游吧》过了一把戏瘾,以她名字命名的一首歌曲和一种舞步迅速在全美流行开来。

不过,埃德尔的名气并没维持得很久,她对在公众眼皮底下生活必须承受的巨大压力也感到很不适应。

在她横渡英吉利海峡不到一个月后,一位名叫阿米莉娅的女子也成功横渡了海峡。

由于小时候出麻疹,埃德尔的听力一直都不太好,这次横渡也让埃德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的听觉遭到严重的伤害,上世纪40年代,她几乎完全失聪。

成名之后的埃德尔仍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名气并没有给她造成太大的困扰。

一名记者甚至这样描述她——“和其他游泳运动员比起来,她几乎算得上是一个打扮老土的女孩。

”她的队友爱琳则说,埃德尔依然是一个笑起来甜甜的女孩,有自己的想法,她甚至还会写诗。

战胜伤病为聋哑儿童贡献余生1933年,埃德尔不幸从飞机的悬梯上摔倒,摔断了脊椎骨。

她的伤势非常严重,当时共有19名神经科医生宣称她可能会瘫痪。

这无异于给她的游泳生涯判了死刑,正当大家都为此扼腕不已之时,她却凭着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

1939年,她奇迹般在纽约世贸会的一场水上歌舞表演中亮相。

和其他美国妇女一样,埃德尔在二战期间受雇于一家航空公司。

战后,她原本打算成为一名专职的游泳教练,却因为失聪而未能如愿,最终她选择了教聋哑儿童游泳的工作。

和小孩子们相处,她很坦然:“我听不到任何声音,他们能感觉到我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埃德尔后来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她在纽约的皇后区平静地生活了很多年,房间里挂满了当年游泳的照片和奖状——她还是对游泳念念不忘。

上世纪50年代,埃德尔曾经在一次访问中袒露心声,也许可以作为对她一生的总结:“我没有任何抱怨,我过得很舒适也很满足。

我不是那种摘了星星还望着月亮的人,上天对我已经够好了。

”'横渡海峡何其难英吉利海峡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英格兰与法国之间,西南最宽达240公里;东北最窄处直线距离33.8公里,即从英国的多佛尔到达法国的加来,多佛尔到加来这部分海峡是英国海峡协会认可的横渡区域。

多佛尔到加来的距离虽然不到渤海海峡的1/3,然而,其难度并不是单纯以距离衡量的。

英吉利海峡的平均水温13.6摄氏度。

横渡英吉利海峡面对的障碍有:距离长、水温低、天气变化不定,以及每隔6小时左右在大西洋与北海之间翻滚来回一次的海潮。

其中最大的障碍来自海水冰冷。

失败者当中,约有80%是因为体温降得过低而不得不中途退出。

横渡英吉利海峡有个规则,即横渡时,必须有正式裁判、领航员、引水员等监督,不允许借助任何辅助设备,虽可身着透水泳衣,也可中途进食,但不得接触任何漂浮物体。

本版编译 瑜虹原新闻链接:https://news.sina.cn/sa/2003-12-02/detail-ikknscsi1891601.d.html

 9 ) 我想说,女主特鲁迪在我心里,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迪士尼公主!

实话说,在没看这部电影前,我以为这是一部讲当下一位泳者的纪录片。

但当看后,才了解,这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迪士尼出品,以历史上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泳者的真实事件为原型,改编的传记电影。

泳者之心 (2024)9.02024 / 美国 / 剧情 传记 运动 / 约阿希姆·伦宁 / 黛西·雷德利 蒂尔达·格哈姆-哈维倘若你是童话或迪士尼迷,在看到“迪士尼出品”之后,不难猜到,影片的结尾,无疑是成功且完满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主角游过英吉利海峡的行为以及在此前经历的种种是轻松,亦或是可以被轻视的。

我看完整部影片之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影中所呈现的女主这个人物形象的历史原型,是值得被歌颂的。

因为她在当时那种对女性的偏见极大的社会环境中,能通过一己之力,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横跨英吉利海峡的女性游泳运动员,从而打破了美国在20世纪初的整个社会对所有女性的偏见,并向全世界展现了身为女性,也是同样有不输给任何人的力量和能力!

因为那个年代,社会和很多人尤其家长的观念都还停留在,游泳只能是男孩子才能学,而女孩子要想学习游泳对家长来说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影片中女主的爸爸前期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但思想守旧,而且还会介意周围人看他的眼光,他自己会觉得让外人看到自己的女儿学游泳会是一件让他很丢人的事。

而影片中还有一些片段,能从侧面体现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友好,比如,同样在沙滩上,女性穿着露大腿的短裙就很容易会被巡逻的警员们带走;比如,女主她都已经是赢得了四项世界纪录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女游泳运动员,有记者想要采访她时,满脑子想的不是对她所获得的成绩的肯定,以及了解她在训练过程中的不易,反而却只关心她会不会烘焙,是否是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妇!

等等这些都体现了那个年代,身为女性的不易。

而当我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心境则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生了几次变化的,我从刚开始看这部影片时的对这种不公而感到愤懑,到看到女主她选择横渡英吉利海峡证明自己时的不易,再到影片临近结尾时的一幕幕的感动(包括她自己的努力、家人尤其是父亲态度的转变和所有民众的期盼等等)。

不知不觉间,在看的过程中,整个人的情绪就都被带了进去,导演、编剧和演员们的呈现无可挑剔,我个人很喜欢这部传记类的电影!

所以,我说,女主特鲁迪这个历史人物原型,是值得被歌颂的!

最后,我想说,女主特鲁迪在我心里,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迪士尼公主!

(因为迪士尼公主所拥有的所有美好品质,我都在这部传记电影中,塑造的特鲁迪身上看得到!

)善良,勇敢,无畏世俗的偏见!

总之,电影我是真心觉得很好看!

推荐给对这类传记题材感兴趣的小伙伴~

 10 ) 如果你有女儿,你希望自己是怎样的母亲?

如果你有女儿,你希望自己是怎样的母亲?

最近,看了两部伟大女性的传记故事,让我很想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第一部,是这周末刚刚看完的电影《泳者之心》在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传记电影中,记录了世界首位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运动员特鲁迪·埃德尔的成长故事,而她的成功,为随后的女性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电影正在院线上映,你可以去影院观赏这部影片1926年,21岁的特鲁迪·埃德尔以破纪录的14小时31分钟时间,完成了横渡34公里英吉利海峡的挑战——在此之前,只有5位男性完成过这项挑战而特鲁迪不仅是首位完成横渡挑战的女性,还比男性的最好成绩快了2个多小时1905年,特鲁迪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在那个男尊女卑的保守年代,女性大多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在大多数人眼中,女性不应该抛头露面、更不适合体育竞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特鲁迪之所以能打破多项世界泳坛纪录,成长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运动员之一,离不开家庭、尤其是母亲对她的支持

特鲁迪的父亲是一名屠夫,靠开肉铺养活一家老小,父亲虽疼爱子女,但性格古板守旧,幸运的是,特鲁迪的母亲非常具有女性独立意识在影片中,特鲁迪家附近的海域曾发生过一起海难,一艘渡船在距离海岸线仅10米的位置起火,最终船毁人亡在这起事故中,遇难者众多,且全部为女性,原因仅仅是因为她们不会游泳、不敢跳船,只得在甲板等死……这起本可避免的灾难令特鲁迪的母亲大为震撼,随后,她不顾世俗偏见以及丈夫的反对,坚决让年幼的女儿学习游泳事实上,时隔100多年,电影中曾轰动一时的悲剧现在仍在重复发生古往今来,在斯里兰卡,游泳和爬树技能通常只会传授给男性2004年,印度洋曾发生9.3级特大地震,在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引发巨大海啸,导致超过29.2万人罹难——在这场灾难中,女性的死亡人数足足是男性的4倍

之所以遇难者性别差距如此悬殊,不仅由于社会上存在对女性学习游泳的偏见,致使大多数女性不会游泳、大大降低了她们遇到洪水时的生存机会,更因很多地区仍存在妇女在没有男性亲属陪同的情况下,不能独自出门的落后习俗,以至于当飓风来袭时,女性失去了宝贵的撤离时间,无辜丧命正如《看不见的女性》一书中所说:很多时候,杀死女性的并不是灾难,而是性别,以及一个没有考虑到性别如何限制了女性生活的社会。

而电影《泳者之心》的原型特鲁迪之所以能够打破记录、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我看来,不仅仅因为她具有常人不具备的强大毅力、聪慧天资,更因为她拥有一位眼光长远、愿为女儿打破束缚与局限的优秀母亲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起我想分享给大家的另一部女性传记影片《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

观影渠道:B站在这部关于著名生物学家珍·古道尔生平的纪录片中,记录了她如何深入非洲原始森林、长达半生对黑猩猩进行细致研究的过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珍·古道尔的母亲对她的引导和影响在珍·古道尔的自传中曾写道,在她10岁的时候读了一本有关非洲的书,于是便向家人朋友宣布,等她长大后一定要去非洲——当时,所有人都在嘲笑她,除了她的妈妈。

1960年,珍终于获得了去冈比研究黑猩猩的机会,但,当时的英国政府考虑到她的安全,要求她必须有一位亲人陪同。

于是,在最初的研究阶段,珍的母亲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和她一同生活在非洲的原始部落,并带了大量药物,免费为当地的居民提供医疗帮助

在珍·古道尔的第一段婚姻中,身为摄影师的丈夫无法接受二人常年两地分居的婚姻状态,强烈希望珍能放弃对黑猩猩的研究、来到他身边陪伴他工作一边是自己热爱的事业、一边是有多年感情的丈夫,犹豫不定的珍写信询问母亲的意见和大多数劝说女儿以婚姻家庭为重的母亲不同,珍·古道尔的妈妈在回信中对她说:“我亲爱的女儿,男人是可以甩掉的,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和前途放在第一位,而你也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打算……”正如珍·古道尔所说,她的成功、自信以及乐观,离不开母亲的影响与教导 ,直到现在,她依然为能拥有如此卓尔不群的母亲感到骄傲和幸运。

回到《泳者之心》这部电影,作为首位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特鲁迪接连打破了当时的多项世界纪录,对于女性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在她完成挑战、回到美国后,受到了英雄般的盛大欢迎,超过200万人在纽约街道两旁为她的胜利凯旋欢呼雀跃但,最令我对其深表佩服的,则是影片中没有展现的后续——待一切繁华归于平淡后,她真实的人生境遇

荣归故里后,特鲁迪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尝试,她在一部电影中扮演了自己,并参演了杂耍巡回演出,当时的美国总统柯立芝甚至称她为“美国最好的女孩”,并为她创作了专属的歌曲和舞步但,很可惜,特鲁迪随后的转型并不成功,她并不擅长歌舞表演,而后持续多年的美国大萧条又进一步降低了她的经济收入由于幼年患病的影响,特鲁迪从小听力就很差,之后的游泳生涯加重了她的耳疾,在她三十多岁的时候,她彻底失聪了但,即便如此,特鲁迪也并未陷入绝望,随后,她毅然开启了自己的新事业——教听力不佳的儿童游泳。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鲁迪说:“因为我也听不见声音,这些孩子会觉得我比较容易亲近。

“她还说:“我很满足,我就是这样的人,得到了星星,我就不再奢望月亮。

”1965年,特鲁迪以荣誉游泳运动员的身份入选国际游泳名人堂她终生未婚,于2003年11月30日在新泽西州威科夫去世,享年98岁。

回到文章最初的那个问题:如果你有女儿,你希望自己是怎样的母亲?

我想,若干年后,我一定会陪她再看一次这部电影,并告诉她:你不必和别人一样,你可以拒绝遵守任何你觉得不合理的繁文缛节越是真心的热爱,越要有所付出而所有黑暗的尽头,一定会有光亮去经历风浪吧!

纵使经历伤害,也别轻言放弃勇气与毅力会带你前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泳者之心》短评

如果未来我能有幸拥有一个女儿,若干年后,我一定会陪她再看一次这部电影

8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

女主坚毅勇敢,有反抗精神和拼搏力量;女主母亲刚强利落,有行动力有独立思想世界不属于男人,也不属于女人,属于一往无前、坚定信念的革新者除开对女性主义的表现外,虽然剧本工整三幕严谨冲突完整,但电影本身并不能说出色除了许多类似人物扁平化的问题外,还有一个二流传记运动片常犯的错误:着重表现主人公取得成就的时间节点和历程,而对这期间她个人的努力吝啬笔墨另外在看到不少令人疑惑的情节推进后,就去看了一下历史传记,才发现很多造成剧情上不连贯、不合理,甚至糟糕的改编———迪士尼,如今的你那么让人恶心

12分钟前
  • 玄猫
  • 还行

令人作呕的反智女拳电影,人设和细节都是灾难,全片一直在搞男女对立,大部分男性角色都是愚蠢、邪恶、对女性带有歧视的反面形象,而且他们对女性的的恶意毫无动机。片中的角色一直在强调男人如何、女人如何,好像全世界所有的女性和男性都有着天生的矛盾一样,实际上男女根本不是两个阵营,大家都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社会中而已,无关男女,尤其是体育领域,没见过男性运动员会因为女性运动员的成绩焦虑的,女子百米纪录多少跟博尔特有关系吗?作为一部有原型人物的体育片,故事胡编乱造、与事实严重不符倒也罢了,但导演的常识几乎等于白痴,所以编出了女主角能在比赛时瞬间打通任督二脉从菜鸟逆转成高手,在红水母群里游过去仅仅是身上多了几道红印子这种超现实情节,就算请不起顾问,最起码国外也有谷歌,搜一下很难吗

14分钟前
  • 二马究竟是啥马
  • 较差

剧本问题不小。为了制造戏剧冲突,编剧不惜牺牲常识。比如希望自己的选手失败的赞助商、给自己的运动员下药的教练、试图创造纪录来打破性别偏见却又故意不喊上媒体,这些极度反常的设置需要更好的解释才能取信于人。至于女主的老妈闯入电台直播间,一会儿嫌弃电台播放的音乐不合自己的胃口,一会儿又呵斥主播别高兴得太早,就非常惹人反感了。我理解编剧想要塑造强势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但他显然没有分清“强势”和“粗鲁”之间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

19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叙事结构手法和核心议题都不新颖,但确实这套内容还好用,这套故事的肉与灵做好了仍然能打动观众,一个传奇,一次女性在压迫之下的胜利,也是一个改变历史的时刻

23分钟前
  • 理易封
  • 还行

太差了 生气

27分钟前
  • fugue
  • 较差

对不起 看到口碑那么好 我都有点怀疑自己了。。。。感觉就是普通的主旋律 普通的商业片 普通的传记片。。。过程很流水账 形式很套路 情绪真带不进去。。但是确实算一部很好的女性主义电影吧,那个年代的父权男权什么的真是离谱到极致了。。

32分钟前
  • 重塑呆毛的权利
  • 较差

传记片虽无甚可比较性,但浮于表面的刻板印象实乃同类型之耻,奈德各方面完爆。

36分钟前
  • Chuck
  • 很差

跟另外一部《泳不放弃》(讲世界级运动员黛安娜·尼亚德)都给我带来同样的疑问:两位杰出的女性她们的真实人生,都被塞到几乎是同样的故事模型之中,讲述变得平滑浅薄,适合一波三折的戏剧节奏变化。可如果去了解她们的经历,会发现其复杂和曲折,远超电影所限定的“激励人生”的叙事模式。真实的力量被削弱了,她们的人生也并未很好地呈现出来。这是我觉得遗憾的地方。如果有她们的纪录片,我更愿意去看。

38分钟前
  • 邓安庆
  • 还行

好久好久没看过这么四平八稳的传记励志片了,放在这个时代,都怀疑是AI写的剧本。但恭喜它,能入选《人生最不能错过的100部励志电影》榜单!

40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好看是真好看,各种技法也都高超,但没完没了的刻意女权看得人恶心。女权不恶心,但这些人在女权真正被压迫的情境里什么也没做,只是借题发挥地拿过去事大作文章,为了营造仇恨居然设计出让男教练出于嫉妒给女主下药这种情节,是可忍孰不可忍!你特么自己不觉得下作么?!如此强行女权反而浅薄了事件和人物原本的丰富内涵,趋炎附势之宵小无处不在,利用文化毁掉文化。

42分钟前
  • 狗头金
  • 较差

结尾报幕,一个个女性电影人的名字与阳光下的大海交映相辉(泪

46分钟前
  • 现在就是后悔
  • 力荐

过于四平八稳的传记片,为了奔向这个传统的迪士尼式励志结尾,磨损了关于女性成长和磨练的更多细节,对于男性形象的塑造也显得过于卡通化。我们看到的特鲁迪几乎天生优秀、年少成名,她要战胜的不是自己,而是处处封锁、压迫她的男权社会,但从这个概念出发,电影的内驱力和对抗性显得有些不足,人物弧光也并不饱满,致使最终的情绪感染力有限。

49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研究潮汐,涂满油脂,补充鸡腿过程还是满冒险的,泳镜进水,极寒低温,无良媒体干扰,红色水母,浅滩灯火,心惊肉跳再加上连泳衣,女孩子们的婚姻自由都要被Challenge的年代好在有靠谱团队,光荣女教练,开明父母姐妹同行风笛,留声机,气氛到位

53分钟前
  • Pauline
  • 还行

《young woman and the sea》对标老男人经典《old man and the sea》,只是本片与迪士尼标片有一样的通病,流于zzzq表面,只是换了主角,完全是用拍男人的方法拍女人,创作方法别无二致,这很成问题

56分钟前
  • 弃子🔥
  • 还行

结合女主人公真实经历就能看出,影片中有多处刻意营造的政治正确,纯纯的迪士尼故事,一开场就知道结尾是什么,灰姑娘注定逆袭,把大爹们治得服服帖帖,毫无悬念也毫无期待。艺术作品固然要强调曾被历史遮盖的女性,但从《瞬息全宇宙》开始,没完没了的政治正确已经让人烦透了,全世界的电影都要被政治正确绑架了。拍女性电影的人能不能动动脑子,女性片等于爽片吗,等于大女主吗,拍点正常的女性视角怎么那么难啊。

57分钟前
  • 惠子
  • 较差

《老娘 老娘的姐妹们和老娘的老娘 与海》

1小时前
  • 智慧狗兔
  • 力荐

中规中矩鸡汤片,还是更推荐《奈德》

1小时前
  • 囍弗斯
  • 还行

看到女性题材就。。。不适合我,大概是因为近年来女性题材太多了,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跟风的投机行为,如果大众爱看什么,就给大众看什么,这还是电影吗?那我还不如去刷短视频。好电影应该是,你播出了大众爱看,得到观众的认同,而不是你先设计好大众爱看什么,就给大众看什么。

1小时前
  • 光炫神迷
  • 很差

鼓舞人心、震撼感动! Trudy Ederle的名字值得铭记,没想到看哭了两回:看她参加比赛第一次胜利,你会为她的天赋异禀而感到心潮澎湃;第二次是她决定横渡英格兰海峡,和母亲有一场动人的对话。面对时代的禁锢、难以撼动的偏见,她率先挑战传统,决定改变现状。影片风格很迪士尼,但Trudy绝不是什么温室里的公主。她在黑夜里迷失于茫茫大海、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让我屏住了呼吸,感受到同样的恐惧与无助;当海岸的火光亮起,你一定会像她一样感到如释重负、重拾勇气,不断向前。

1小时前
  • Ber_雪碧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