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2 2005-7-8《甜蜜的十一月》有点像东京爱情故事。
最后,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对白:“最后这件礼物绝对能够证明,我有多爱你。
以后每个月都是十一月,莎拉。
我每天都爱你。
这是属于我俩的月份。
永远不必结束。
我不再 努力地想掌握生命,无论你的或是我的,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爱你。
让你快乐,踏实而喜悦地活在这个时刻。
我只知道十一月,也只想记得十一月。
”附:近来一直在忙着自己的事。
图书馆已经很少去了。
空下来就是充实我的空间,喂毛毛,以及看片。
大概PS和CDR的快捷键我都快忘得差不多了。
心情就像马上要出远门一样,忙于整理空间,忙于看片,似乎马上就不能再做这些事了一样。
QQ基本上不上了,发现以前在聊得太热的时候,错过了许多的事。
下午看片的时候竟然换了三部片,才选中《国家宝藏》。
记得在一篇影评里说,一个人对于一件事达到痴迷状态,其实也就是等于在做吸毒和赌博的事,只不过没有后者那么老财伤命罢了。
《甜蜜的十一月》是部不错的片子,相比较韩片对待患绝症的人的爱情故事的悲惨,美片更多地告诉我们,生活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凄惨,很多时候,总会有一些方式去面对,没有必要去哭得死去活来的,过得让自己一辈子不开心,这也许就是两个社会之间的差异吧。
整理完收藏夹,发现还有好多没有放进来的东东,嘻嘻,看来还是不够勤奋阿。
开始的很突然结束的也很仓促豆油们吐槽无可厚非虽然和诸多韩剧走向类似但毕竟是好莱坞出品有些细节和感悟不是韩流可比棒子只关注悲催程度和结局如何共情而这部电影更多表达的是爱无谓真假爱可以以什么方式存在平平淡淡也可以刻骨铭心女神不愧是女神用老恭的台词最贴切病了还能这么美真的太过分了!
爱的人应该会很爱这片子,生死无常和不期而降姗姗来迟的真爱叠加起来真是让人好不了了,安妮海瑟薇和杰克吉伦哈尔的爱情灵药如是,这部查理兹塞隆和基努里维斯的甜蜜十一月也如是,不提那些美好的人体和温馨的相处细节,两部片女主都是非常有个性有想法有魅力的女生,男生都是浑浑噩噩以挣大钱做精英为终极人生目的的奋斗者,都在女主的真爱救赎下有了热爱生活活在当下的体悟,有了为爱付出与爱同行不顾一切的勇气。
一样的催人泪下,动人心魄,但是两部片子都存在一些不如意,爱情灵药已经触及到了最深刻的那部分话题但却无法继续深入探讨只好戛然而止。
这部甜蜜十一月结尾回味悠长,但是爱情的降临那部分让人多少有点尴尬,每个月换个男人来同居是什么路数,假以时日,是要拯救这X*24个男人吗?
还是要借这些男人来温暖时日无多的自己?
也许是我走神了没看懂?
人类试图以爱情来治愈的其实无他,一直是孤独,但却总是以失望收场,总是……
Nelson爱上Sara,因为Sara影响了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将满是Sara给他留下的痕迹,大到他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小到一家特定的cafe或者某一个牌子的某一款食品我一直相信这是爱上一个人的原因之一,充分非必要条件我看电影比较容易偏离主题,仅提取我有感触或者印象深刻的部分比如Sara这个女孩,很欣赏她,她的疯狂或者说有点无所顾忌我相信我们会欣赏一个人,是因为那人身上拥有你想要却总也得不到某些东西,这和喜欢之类的都不一样比如Sweet November,多好,Sweetness被给定了一个时间的限制,一个月,尽管在这一个月里去疯去挥霍去尽兴,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就是The End,绝不拖泥带水现代人的生活,空虚寂寞,也许这一阵,你需要的就是一个Sweet April或者Sweet May,来调整一下暂时的难过与孤独比如Nelson,他的被Sara改变之后的生活真的适合他么?
他是靠他自负的性格、因父亲给他的影响而形成的某种信仰、他惯有的生活方式还有他广告设计的天赋、他聪明的大脑来赚取生活的,我们只能说,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也许他原来的生活才是Nelson式的生活,Sweet November只是一个插曲,调剂一下而已不过既然电影的主题如此,赞颂的是被改变之后的一切,那么好吧,情节的设计只能顺应这一切,他的失业、他女朋友的离开……总之在他决心改变自己、到后面Sara生病的事被揭开之后,情节开始落入俗套,不再有耐心看下去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一部不太烂的电影,总有你可以汲取的地方
i love u,nelsonremember me如此不舍与绵长的一吻化在风间 尘埃不忘你种在我心底的 时光
会不会我离开你后的某一天 你也这样像圣诞老人般出现在我眼前,拿出12个礼物 从一月数到十二月 每个月都是十一月 每个月都代表在一起的11月会不会我离开你的某一天 我告诉你我离开的时候 也会摘下自己的围巾 蒙住你的眼睛 在11月最后一天的冷风扬起的时候 带着那个没送出去的亲吻 离开的悄无声息 会不会我离开你后的某一天 你记起我像记得感冒时吃药口渴时喝水那样频繁 看到夕阳下离开的公车 想起你握着我的手在这个城市 度过的分分秒秒 听到熟悉的歌 想起我的时候 你会微笑还是沉默 我喜欢电影最后的那段独白:最后这件礼物绝对能够证明,我有多爱你。
以后每个月都是十一月,莎拉。
我每天都爱你。
这是属于我俩的月份。
永远不必结束。
我不再 努力地想掌握生命,无论你的或是我的,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爱你,让你快乐,踏实而喜悦地活在这个时刻。
我只知道十一月,也只想记得十一月电影里他是她的 Mr .November.U r my Mr. April.
爱情,绝症,听起来似乎很寻常的桥段,电影也确实演的就是这些寻常的桥段,不过可能是因为男女主都太美了,他俩的化学反应太吸引我了,所以我看完觉得很遗憾但又很释然。
遗憾的或许是人生本就是不完美的,得到爱情的时候也许就是失去爱人的时候,找到如何去生活的时候也许就是生活最难过的时候,得到一个东西也许正是失去一个东西的时候,遗憾是必然也是必须面对的。
释然的是我很感动女主的生活方式,她确实给了我一种特别的思考,绝症晚期确实像她一样如此乐观享受生活最后的美好也不错,我觉得如果真正有那么一天,我也许也会像她一样去享受最后的旅程,只是享受生活而非其他吧!
最后我真的好喜欢里面的一首歌:《only time》 by Enya 确实是唯有时光,时光是多么美好,我所留存的那些美好的故事,我经历的一切爱啊!
日子向何方流逝,唯有时光谁能明了?
很久前,在碟片市场看见过这部片子,老板说是电影版的,没有兴趣。
可气的是,一直没有出大碟版的VCD,终于,买了DVD,晚上,在家看的DVD第一部就是它了。
这是个爱情故事,会让每个女孩子都喜欢它的,浪漫,柔情,伤感。
对偶来讲,重要的是这个男主角,基努李维斯偶小蓝非常的喜欢他,当然这部片子里的女主角也很好看。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基努李维斯是个大好青年,大大的广告界人才,每天的时间都给工作占满了,顾不上女朋友,顾不上每天身边的阳光灿烂。
广告创意无限,生活一点创意没有。
有这样一天,基努李维斯在行车规则考试中结识了漂亮的女主角,塞拉。
原本没什么关系,可塞拉缠上了他,要他做他十一月的情人。
当然,大好青年不愿意啦!
可又有这样一天,男主角尼奥森就是基努李维斯的大好工作丢了,女朋友在他的一直不重视之下,走了,车子,也被公司收了回去。
看来,丢了很多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在坏坏的情绪下,他去塞拉哪儿过夜,他告诉自己就呆一天。
塞拉的生命中,充满了阳光,充满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爱。
她让他重温了很多生命中早已经丢失,或者认为不重要的东西。
就这样,尼奥森爱上了塞拉,向她求婚,塞拉却没有答应他。
几天后,尼奥森找到了答案,塞拉身患癌症,已是晚期了,塞拉不愿意做无用的治疗。
塞拉为了让世界上有人能够记住她,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一个月换一个情人。
但不要爱上他,碰见尼奥森的时候。
他们却相爱了。
影片的结局是含蓄的。
淡淡的哀伤洋溢。
这部片子,算是那种可以跟《一见钟情》《西雅图未眠夜》之类的并驾齐驱的片子,缺点在哪儿呢,就是很多地方有些假假的感觉。
优点呢,很时尚,而且,片子是在旧金山拍摄的,有温暖的阳光照耀在每个角落。
起初,我以为是女主在玩一个感情游戏,每个男友的保质期是一个月呢,看完才知是因其身患癌症,所以想在最后的时光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只是没想到会爱上男主。
因为相爱,所以想把最美好的记忆留给你。
虽然时光短暂,但是因为彼此相爱,相处时有那么多欢乐的瞬间,真的都是恩典。
这部影片也引发了我自己的爱情观的思考。
曾经年少时,想到爱情,就是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没有其他。
再后来,知道徐志摩那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寻我灵魂之唯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奉为我爱情的圭臬。
也因此,初恋虽然短暂,我却极认真,极投入,因为异地,虽然有过想要放弃,但是也从不曾说出口。
就在我心里以为那人就是我要嫁的人时,没有别的原因,就分手了,只是说跟我在一起很累。
那之后,我对感情敬而远之,有好久好久都没碰感情,甚至一度以为自己失去了爱的能力。
那时的我,内心对感情满是困惑。
所以秉持着,既然我爱不起,那我就躲远点儿。
但是,像我这样的人,因为成长时,亲密关系中缺少了亲密的陪伴,其实内心里对亲密关系满是渴望。
只是因为没有办法去hold 住它,于是索性选择远离,但是对爱情的渴望一直都在。
那时,我对单翼天使的传说深信不疑。
"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更好遇见了,那也没有别的话说,唯有轻轻地说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张爱玲的话,是那段时间我对感情的表达。
所以,遇见让我心动的男生,便以为是今生缘分注定,会以为可能错过就不会再有心动,所以那时的感情,开始的仓促,结束的也有些潦草。
甚至都好像不曾恋过一样,伤害过别人,也被伤过,但是无一例外,结束时,心痛不已,因为一直对感情都是极认真,极投入的。
就像单翼天使的传说一样,虽然对那些能够在年少时就得遇良人的缘分有些羡慕,但还是受伤后复原再继续寻找。
有人说我固执,有人说我的爱情过于理想,只有我自己知道,爱情是我的坚守,我终归是不会将就的。
而我在感情里的纯粹,也是没法勉强自己改变的。
就在我以为上帝总算听到了我的心声,让我遇见了那个我此生都不愿再想起的人,可那时我却以为是自己的良人。
感情里的伤,其实也是一种成长。
在伤痛之后,复原疗愈的过程中,我似乎顿悟了,那些我渴求的陪伴,只是我自己把它放进心里的,其实,灵魂并不一定需要另外的陪伴,它本身就是完整的。
有了这样的觉悟,在面对情感时,真的就淡然很多。
我能淡然接受任何一种关系的结束,以任何形式,我能接受任何人的离开。
面对感情,我只是委派其中的一个NPC 去参与,而我自己,还是完全的属于我自己。
对待感情,我依然纯粹,依然真诚,依然专一,依然是因为心动而不是别的任何因素才会开始一段感情。
我不苛求永远,也不许诺永远。
只要相处时彼此是真诚的,只要彼此在一起时是快乐的,是有成长的,这段感情对我就是恩典,对那陪伴我走过的人,满是感恩,全是祝福。
在爱里,真诚而纯粹,有快乐,有成长,能相伴一程,于我而言,就是感恩。
她站在他面前叽里呱啦了一大堆,毫不在意路人诧异的眼神,更不在乎他早已不耐烦,然后她说Well, I just want a ride. Please? 他被迫开车送她去一个据说很近的地方,却经历了一场刺激的偷盗,而猎物只是一只即将被拿来做实验的小狗。
他恨透了这样个陌生又奇怪的女人,巴不得早点甩开她,可是她说,为什么不搬过来和我住一个月,我可以帮助你过正常的生活。
他觉得她简直疯了,他们根本不认识对方,更何况他从来不承认自己生活有问题。
她一边解开她鲜艳的大衣和宽松的围巾,说你的生活平淡沉闷,你每天上班被工作压迫根本没有自己的生活,回家开电视看新闻发觉无趣,上网又觉无趣,然后你就会想起我。
他甩门而去,留下她一个人喝着刚冲好的可可,眼神迷离。
那个晚上他回家开电视看新闻发觉无趣,上网又觉无趣,然后,他想起了她。
再次出现在她家的时候,他只打算试验一下。
只留一晚,他对自己说。
这一天,刚好是十一月一日。
一个月,她说,一个月住在我这里,没有工作没有手机没有新闻,过正常的生活。
她的霸气征服了他。
为什么是一个月,他问。
她笑着说,一个月刚好,不至于爱上一个人,离别也不会太悲伤。
她是个率性的女子,在自己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大的时候退出,不为金钱不为名利地生活。
她有一头倔强的短发,喜欢裸睡,穿高筒的运动鞋,穿长裙披着长长的围巾,出门只坐公车,在街上大声欢笑,在海边和狗狗纵情欢乐。
她不愿为烦缛的工作束缚,生活多彩奔放,生而率性而生。
而他是社会进步的牺牲品,每天沉醉在工作里,试图不在资讯社会里掉队,每天西装革履,像机器一样的生活,他只是不想被人看不起,他不愿面对贫困的童年。
于是两个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人开始了一个月的生活,开始一个月的恋爱。
和所有好莱坞电影的情节如出一辙,他最终爱上了这样一个女子,而她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他当面拒绝了广告业的巨子,在马路上向她求婚。
她本该高兴,可是她哭做一团说,我不能嫁给你。
她的病早已到了晚期,甚至放弃了治疗,她不要躺在医院里过着药物支撑的沉闷生活,而宁愿早一点死去也不希望生活从此空白。
于是她选择认真多彩地过好每一天。
她只愿别人看到她生如夏花般绚烂,而不愿别人看到她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凋落, 所以她选择离去。
在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她从床上爬起来,穿上衣服往外走,她说,我只是想给你时间收拾东西离去。
他追了出去,在清晨无人的路上,他抱着她说永远都不要分开,她却轻轻推开了他,让他闭上眼睛,用围巾蒙着他的眼睛,然后一个人离开。
他以为他们还在玩蒙上眼睛找人的游戏,可是当他前行,拉下眼睛上面的围巾,却只看到秋天落叶满地,微凉的空气中那个像自然之子一样生活在天地间的女子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爱过的痕迹像河水割叱过的土地一样有疤痕一道又一道。
电影也就这样结束了。
Sweet November。
这部电影就这样冲击了我的灵魂,在十一月即将结束的时候。
这部电影的情节很是甜蜜,结局却是悲伤,可是我不得不说导演这样安排最是完美。
人就这么一辈子,与其带着面具空白生存,不如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我需要在角落偷偷看你,当我本可以很直接地问你是否愿意到我那里喝一杯热可可。
为什么我需要偷偷跟在你后面看你住在哪里,当我本可以很直接打开车门坐在你的旁边问你是否可以载我一程。
为什么我游玩的时候还要一脸严肃,当我本可以笑得像空气里颤抖的叶子一样快乐。
为什么我要为了愚蠢的钱牺牲我生活的空间,当我知道再多的钱也无法也无法买来生命的延续。
为什么爱一个人就一定要永远,可不可以让我只爱你一个月,然后就将彼此遗忘?
如果我是男人,我也会爱上那个叫Sarah的女子。
如果我是像Sarah一样的女子,又有谁会爱上我?
我遇见了你,在我最美的时候,如果明天我即将如残花凋落,那么我将在今夜离去。
我要你那眼,只看见我甜美的笑容;我要你那耳,只听见我爽朗的笑声;我要你那唇,只记得我柔软的亲吻;我要你那手,只留下我指尖的温度。
我不是风华绝代的女子,我不是昙花只在夜里寂寞绽放,我也不是空谷幽兰孤芳自赏,我是一朵即便生长在冰冷的寒极也要努力开放的向日葵,永远向着阳光普照的地方,把我的笑容和力量传达。
我要遇到这样一个男子,然后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爱他,哪一天我不爱了,我就离去,再不要谁看到我腮边的泪水。
爱你十年也好,一天也好,每个人都会记得我笑起来的样子,像花一样绚烂,没有泪水,没有悲伤。
不承诺什么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只希望携手的每一天,都认真握你的手,如正极粘着负极,如树根紧扎着大地。
哪天无法继续爱下去了,我就转身离去,给你一个晚上,收拾回忆离开我的心灵。
我要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寂静。
而你,只需要在我夏天的时候到来,在秋天的时候离去。
这样的生活态度多么完美,如果我可以修炼成这样一个率性的女子,这一辈子也算没有白过了。
导演直觉真的很好,而且贵在特别诚恳,比起大陆这几年出的几个潜力新人厉害导演来讲,更稳且不装b,早期到后期的脉络都一直很清晰,后劲儿很大。非常期待他以后的作品。
虽然还比较稚嫩 但却带着某种新鲜感。手持镜头在降低影像要求的同时也给这部半纪实的电影带来了参与性的运动感 尤其体现在边境田野的两段偷渡戏 一个穿梭在田间随着人物追赶逃跑的妹妹;导游一场的旅游大巴与景区树下闲聊都颇有直接电影的味道。片子的主干就是偷渡客的日常 最核心的一是互相之间的八卦 以及 吃:我们所见所闻就有至少榴莲干和鲜榴莲、米粉、燕窝、洽洽香瓜子、冰可乐、甜瓜味牛奶、三道看不清的家常菜配米饭、啤酒、偷渡前给妹妹吃的东西、以及最后一幕作为省略号的海南鸡饭,吃大概最能概括整部电影的意义了。那个够假的冒着烟的美军坠机让人想起三峡好人里飞天的移民纪念碑。黑帮老大演得太差了
很写实的风格,摄影机摇晃的质感很像一部记录缅甸泰国底层隐蔽交易的纪录片,很多生活化的一边吃食物一边长聊的场景,看到田间坠落的飞机特效想到了科长……
3.5⭐还挺喜欢这种粗砺朴素的影像作品的,而且导演很擅长用非常日常的和近似纪录的形式,去讲述对我而言是非常有力也非常惊心动魄的故事……这部影片中,导演很巧妙的将三个空间叠加在了一起: 一个是人物活动的非原乡的泰国(或是说泰国边境);另一个是由人物身份带出的隐性空间——缅甸; 还有一个是符号化的空间——三妹一直等不到的台湾身份证。结构上,导演把时间线打乱,分成了四段,又用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非法活动的符号和人物关系将它们之间顺畅的关联。其实影片的背景信息(包括电影的标题)就已经很有话题性了,但是导演始终聚焦的是人,人一直被紧跟着,被放大,那些非法事项也只是聚集在泰国为生存而艰辛着的缅甸华人的无奈之选……
此前只知anti trafficking 现在才对human trafficking有概念 是一团乱麻的困在灰色地带的人们所构成的庞大系统 节奏有点拖了不过蒙太奇叙事弥补了 再挑剔一下就是制作略粗糙 大部分粗砺的很恰当 小部分属于瑕疵 一贯的写实 非法身份的人对敲门声的恐惧 泰国导游与华裔黑社会的身份转换 卖女卖儿的父母 传销式的性产业里受害者成为加害者
画质太差以至于看不清脸以至于倒叙有点难看出来
3.5有灵气的作品前半段很强后半段则逐渐刻意了一些不过依旧出彩环形叙事值得玩味
拿不到台湾身份证哭那里我狠狠共情了,我也想哭……
看到三妹哭了,我也哭了。那種焦灼和委屈,那種無助和脆弱。我懂。
哎呀 有点喜欢赵德胤 调调超对/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像纪录片 文本和镜头都像 /阿富和几个妓女演的太好了 就像隐形摄影机拍下的人 吴可熙云南话有点吃力 怎么都像个演员 最差的还是黑道大哥 / 这叙事顺序只是从中间剪掉然后调换前后而已吧…
我真的接受不来这种形式作为电影了
∞型的故事结构,在榴莲摊步入命运的回转。妙在对旅缅云南人的纪录片式刻画,扯着家常的夜话,仿佛能重温民国江湖的人情和险诈,差在做作和生涩,饭桌上非要扯点普希金,吴可熙的台湾腔云南话又太烂。当地方言听起来无事不可“干”:“干他一根烟”,“可以呢嘛车也干得一张!”“干给他一枪”,嗑药反而叫作“闷”。
看这种电影才叫奢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清早不要讲脏话三星
贾樟柯。
看到一半发现都是中远景镜头,一颗特写镜头都没有。好像不看简介都没法懂人物关系
非常写实,切入了一个人群的生活状态,非常好。
没有冰毒的完成度和艺术性,但这个故事的概念和结构真应该以后有机会重拍,完全有商业类型片的潜质。拍着玩的心态和简陋的制作模式使得素材不太成型只能分成如片名的四段式,粗糙之中的真实与幽默和超现实,让华人在东南亚的遭遇有了独特的宿命悲情感。朗园赵德胤作品展见面会。
2024.12.5
作为侯孝贤的几位80后门徒,赵德胤早年的电影,不但有侯味,也有明显的评奖电影计算,KTV、民俗展示、民间智慧老三样不一而足。本片的最大优点,是那种滇缅泰苗边境地带刀尖舔血的迫近感扑面而来,这种粗糙感,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也有自然派电影的明确追求。但,作为他的早期作品,本片的完成还是有诸多不足,男女主角线分线叙事的生硬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必须把一名专业演员丢进一群素人演员中所造成的整体表演违和感,最大的问题还是本片力求的纪录风格与叙事剧情片之间还是有割裂,导演处理纪录片素材的方式,是在里面安插剧情片的钩子,但反过来这些钩子都钩花了原来纪录片的质感。有一股生猛,确立导演叙述的边缘人及地理环境母题,确立赵德胤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毒品、犯罪与角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这部电影的主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