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高分少女》是游戏情怀番,但是我觉得其实撇去这些游戏的表象这部动画应该是一部少年成长的番剧。
老游戏是这一代人回忆的最好载体,毕竟对现在只能偶尔在工作和生活中抽空玩手机游戏的大叔们来说,还有什么能比和基友一起玩游戏的日子更青春呢?
《高分少女》已经更新到第九集了,这一集看的我莫名感动。
当春雄开始为大野努力奋斗、远离游戏的时候,我竟然有些眼眶发热,当时在想,是为了这个少年的执着和勇气吧。
但是刚刚才想明白,并不是这样。
我自己是一个晚熟的人,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让我在游戏机还是妹子中做选择的话我肯定毫不犹豫的拿起手柄。
其实到现在,已经是被称为大叔的人了,我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长大,只不过是被时间和社会裹挟着毫无方向的前进罢了,于是每次规划未来的时候,都会感觉自己像一个迷途的旅人,惶惶然,但是很快又被周遭的环境冲的左摇右晃的走着。
我不是哲学家,但是我也会问我自己,我是谁?
我在哪?
而答案从来不曾出现过。
我喜欢看这部动漫,是因为我羡慕着小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能够完美的躲避来社会的磨砺,于是我几乎是带着满满的嫉妒心在看这部片子。
可是这部片子的主人公却要成长了,为了考上高中,为了和自己的心上人在一个高中而开始拒绝游戏。
主人公的转变是令人欣慰的,其实像大多数人一样,有这么一个契机,发现自己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于是就开始成长了。
但是仔细想,春雄和大野的缘起是因为游戏,而春雄为了能够和大野在一起却需要放弃游戏,去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春雄大开始走出了自己的伊甸园,背负上名为“爱情”的包袱,外面看上去很美,里面却是沉甸甸的“社会地位”。
于是我明白我为何会含着眼泪看完这一集了,我在春雄身上投射了自己的影子,看着影子无可避免的离开了没有烦恼的少年时代,我是在缅怀自己。
最后春雄还是没有能考上名高中,我想我也不会带着羡慕和嫉妒了等待着第十集了吧。
个人很少看动漫,所以本文可能显得很外行。
看本作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很多我关注的游戏 up 主都提到了有这么一个原汁原味的游戏番。
众所周知,因为日本的版权环境,想做到直接使用大量原作游戏画面并不容易,因此仅仅从怀念过去的情怀角度讲,本作对我而言已经值一个五星了——当然这只是我一开始预期的,情怀、游戏角度的五星。
看了之后,可以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不但是因为街机、红白机游戏而产生的时代感和代入感,也是因为本作刻画的人物性格,在我沉迷游戏,出入镚儿厅、电脑房、网吧的那个年代,完全是真实存在的。
可以说本作对我而言最出彩的地方,不是感情线,不是游戏线,而是作者对玩家心理的精细刻画。
看到很多评论都在嘲笑男主的情商、嘲笑剧情是狗血网文水准。
不过在我小的时候,对待游戏和身边的人,尤其是身边的女生,大概和男主相差不大。
大多数情况下,和男主一样,我也只会自顾自地沉浸在游戏中,尤其是那些有竞争和胜负的对战游戏中,对身边的人茫然无感,难以去体察他们的想法和愿望。
也正因此性格比较孤僻、人缘一般、小脑不发达、所有体育运动都是白痴,中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因为不大合群被十几个同学群殴。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是靠着不停地偷偷去网吧玩游戏、一点点练习技术、在假期和别人的对战中获得优胜,来找到一点自己的存在感。
可能唯一和绝大多数沉溺游戏之人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因为理科成绩相对优异,所以一直都没什么学业压力地靠着保送升学,也不断通过保送换取更多时间,来背着家长逃学打游戏。
所以在男主之外,个人又别有一番类似女主的经历。
女主曾经因为在街机厅看到别人都说老桑很弱【这一段是在后面交代的,但只要懂街霸的人,都会知道老桑偏弱。
而女主却坚持用这个角色迎战男主的古烈和日高的豪鬼】,就特意去选择老桑,并最终技压群雄。
即使在自己将命运托付的关键对战中,也放弃了使用更优势的角色,而坚持用老桑应战。
很多青春期的玩家,包括我,都有这种心理——坚信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叛逃出父母设计的人生轨迹,就像自己能把一个被游戏公司设计得十分疲弱的角色,用得鹤立鸡群一样。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在所有星际争霸玩家的记忆中,都是那个叫做 Slayers Boxer 的玩家,将当时公认最弱的人族,带到了星际争霸的顶峰,在后续的十多年中,人们总能听到无数 T imba 的哀嚎。
所以他的地位超过所有后来的继任者,成了电子竞技的代名词。
也正是如此种种对我和其他很多玩家而言,非常真实、亲切,并镌刻在男主和女主心灵深处的玩家心态,让本作对我而言极其迷人。
记得中学毕业的时候,和我关系最好的女生,因为以为那就是彻底的分别,所以留给了我一封长信。
信的最后,她满怀关心地告诉我:我的锐气、傲慢、自行其是,让大多数人觉得难以接受,有的人觉得那是显摆,有的人觉得那是羞辱,有的人觉得那是目中无人;尽管她不因此厌恶我,但总之,那些不是让人觉得舒服的东西;我并非一个天赋异禀的聪明人,只是性格天生很糟糕罢了。
读了这封信后,我也慢慢学着在人群中做一个好一些的人,虽然并不那么成功,但总算把少年时的种种无知暂时埋葬,就好像它们从小就没发生过。
我至今不知道,那时候种种古怪的性格,是否和长期沉浸在游戏中有关。
但突然被远在异国的作者,用几个不同的玩家,把我小时候的这些心理给描绘出来,这种感觉真是相当奇妙。
我有一个小学时的好朋友,毕业后一直没再联系过。
直到三年后,我们都中学毕业了,才再次约着见面。
他刚见面就告诉我「这三年都没怎么玩游戏了,书还是照旧看。
」好像不玩游戏了,就和我疏远了一般。
也因此我想着:大野去美国后,如果因为家教而无法玩游戏,那么她再见到矢口之时,会是怎样一种心境呢?
无疑作者在本作中随手刻画的这些玩家心理,都确实和我曾经的想法相当接近。
这些年,年近三十,还常常拿出星际和魔兽来练习一下,保持个 200 多的 apm,反复练习 EI、TR、 Luna、斗魂、长白山之巅,那些我们曾经最喜欢的地图,完全就像矢口看着大野离开时心里想的内容一样:希望和朋友再相见时,说出「我已经不会玩 RTS 了」的人不是我。
目前动画的剧情基本是严格按照漫画在走的。
本作的主线剧情主要刻画了三个玩家,而且是三个高端玩家。
这个设定很有意思,不该简单只把男主当成玩家,而忽视另外两个特征迥异的玩家,仅仅把她们看作男主的恋爱对象。
正是基于这样的设定,很多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情绪起落,完全是通过游戏中的对战来刻画的。
这种玩家间超脱于日常情感和口语对话之上的交流,或许那些真正为游戏倾注过热情的玩家,应该相当能感同身受吧。
这也是个人感觉本作动画要远好过原作漫画的原因,因为那些对战的场景在动画中被很精确地用游戏原作还原了。
比如,当日高首次当面问及大野对矢口的看法时,大野的回应是毫无失误地快速消灭了屏幕上的所有目标,没有一丝犹豫。
另外一点本作有趣的地方在于,三个主角,三个高玩,三个在游戏中决不退让、一心争胜的人,在互相的现实感情冲突中,主观上都想前进,而行动中却总夹杂着不自觉的后退。
甚至只是在互相许可、互相鼓励的不寻常氛围中,踟蹰地小步前进。
我不知道作者这样设计角色的用途,但很多我生活中接触的玩家,确实都颇有类似的情形——就好像是在游戏中用尽了好胜心一样——恰如日高拼命地用赖皮招式获得了街霸中的胜利后,却不会再用近乎赖皮的招式在现实中求胜。
三个玩家中,日高是最好胜的那一个。
她总是想着要赢下来,想赢的时候,还会想起矢口的话「日高啊,我最不想输给那些一心只知道求胜的家伙们了。
」这其中一进一退,就如古人以为『围棋使人入道』一样,存乎玩家之心间。
小结上述,本作并非仅仅是贩卖游戏情怀的青春校园爱情漫,它很好地复原了种种真实的玩家心态。
即使这种心态不被很多人知晓、也并不被很多人理解、甚至被一部分人嘲笑,但本作真的把它们还原得很好、很准确。
不知道类似于本作中描绘的那样的玩家到底有多少,但我曾是其中之一,也或许作者亦曾是其中之一。
很开心看到这样一部作品,它翻开了我的少年时代。
前言标题虽称为“全整理与科普”,但经个人梳理下来正片内容共涉及120余款游戏(不完全统计),有个别游戏画面因模糊或难以辨认(加上本人游戏知识欠缺)故暂不计入本文内容之中。
容量很大,所以会分多篇发布。
本文的完成参考了诸多百科、论坛以及书籍,本文少部分内容是经以上来源的原文内容改写而成或直接引用,会明确注明出处。
若有建议想法或反对意见希望在本文评论区或私信指出,笔者虚心采纳并不胜感谢!
No.1《街头霸王2》(Street Fighter II)《街头霸王2》是贯穿整部动画的线索,是由日本CAPCOM公司的格斗游戏。
在介绍街霸2之前,我先简单说明一下CAPCOM公司。
CAPCOM是一家著名的日本电视游戏软件公司,成立于1979年,中国大陆登记为“喀普康”,但更广为流传并约定俗成地称之为“卡普空”(台湾登记名,下文亦记作卡普空)。
卡普空公司制作有知名的《街头霸王》、《怪物猎人》、《鬼泣》、《生化危机》、《洛克人》、《逆转裁判》、《快打旋风》、《鬼武者》等系列作品,截止至2018年6月就已有87部白金作品(百万销量)。
因其动作游戏以优秀的动作系统和真实畅快的打击感等对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被玩家们誉为“动作天尊”。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不少塞尔达粉丝的入坑作《塞尔达传说:缩小帽》也是卡普空公司代任天堂制作的,在缩小帽发售后不久,与任天堂达成友好共识的卡普空在未得到三上真司的同意下,宣布《生化危机4》将移植Playstation4,因该事件中很“婊”的行为,卡普空又被被广大网友戏称为“卡婊”(为了钱在各个平台间跳跃,翻脸不认人)。
塞尔达传说:缩小帽虽然但是,卡普空还是深受玩家们的喜爱,2019年是卡普空更加辉煌的一年,凭借着疯狂大卖的《怪物猎人世界》、大型dlc《冰原》、好评如潮的《生化危机2:重制版》和情怀巨作《鬼泣5》,卡普空20192020财年第三季度公司财务利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不但为业界重新树立了重制版游戏的标杆,也堪称是游戏界的“冷饭之王”。
回到街头霸王系列,该系列是最经典的格斗游戏之一。
初代街头霸王首发于1987年8月30日,剧情围绕着来自世界各地、参与“世界格斗大会”的街头战士们展开。
它的横空出世是飞跃性的突破,它确立了后世大多数格斗游戏的基本概念和系统,如必杀技、轻重拳、防御、体力槽和时间限制等现在看来格斗游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街头霸王的热门也让隆的招牌技能“波动拳(Hadoken)”成为了超级经典的动作,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致敬。
电影《头号玩家》
动画《别对影像研出手!
》
成龙大叔cos的春丽(逃很幸运,大概也是出于致敬,初代街头霸王街机也在第2集15分21秒处亮相了,街头霸王电影也在剧中提到了,详见后文。
1992年6月10日,我们的主角《街头霸王II》上市了,这部作品日本本土销量累计288万份、全球总销量在盗版横行的情况下依旧突破了可怕的630万份,街霸2在初代的基础上系统更加完善和平衡,角色更加鲜明,画面更加精致,特效更加华丽,将格斗游戏带入了一个新的纪元,是格斗游戏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地图也被收录在了《任天堂明星大乱斗》里如果你关注过《高分少女》的配乐,你会发现《高分少女》的配乐师正是《街头霸王2》的配乐师下村洋子!
下村洋子在1993年到2002年期间曾就职于SQUARE公司(没错正是SQUARE ENIX的SQUARE),代表作品有《街头霸王2》、《第三次生日》(估计会炸出很多PSP玩家)、《王国之心》、《圣剑传说》、《异度之刃》、《最终幻想XV》、《任天堂明星大乱斗X》(套谱)……并且《高分少女》中提到的不少街机游戏配乐都有过她的参与:比如《快打旋风》、《魔界村外传》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动画能如此抓住许许多多玩家的游戏情怀,可以说街霸的精神是无处不在地渗透在这部动画的细节之中。
1992至1994年,街头霸王2从“街头霸王2:世界勇士”到“超级街头霸王2X”经历了许多个版本,动画中也出现了很多,也调侃过卡普空炒冷饭迟迟不出街霸3的问题,后文会在时间轴涉及到其他版本的街霸2时再做介绍。
No.2《腐尸之屋》(Splatterhouse)
截图出自第1集10分40秒《腐尸之屋》 是NAMCO (以下记作南宫梦)于1988年在街机平台发布的恐怖游戏,这是一款集血腥、暴力、重口味于一身的恐怖游戏,可以说是当时街机游戏时代最邪典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即使拿到现在来玩,那诡异的音乐和恐怖的气氛也会让你起一身鸡皮疙瘩,那些怪物杂兵被长得很像《十三号星期五》中杰森的主角或是一刀削掉脑袋,或是一棒子砸成烂泥,每个元素都充斥着美式恐怖。
可以想像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春雄玩这玩意还真是会被大野嫌弃。
不过,《腐尸之屋》的“邪典”可不止上述这些,它的剧情在当时也是够cult的。
主人公Rick和他的女朋友Jennifer误打误撞走进了Dr. West的宅邸,伴随着响彻整个鬼屋的尖叫声,Jennifer不见了,醒来后的Rick戴着一个恐怖的面具被困在地牢里。
当他一路斩杀怪物终于找到了女友时,可这时的Jennifer已经被改造成了怪物,Rick在悲愤之中杀掉了变成怪物的女友。
最后当我们的主角战胜最终BOSS,久久地站在屏幕中央注视着燃烧的鬼屋,游戏播放着阴森的8-bit音乐,那一幕真的是有够令人难忘的。
虽然在续作中女主又出现了,但笔者认为在出续作之前游戏本意就是女主已经死在第一部了。
可以说这个剧情在当时还是挺震撼的,要知道当时主流的街机游戏剧情都是很俗套的,街机时代很多人都为了省币也不太会去理会剧情。
和那些恐怖电影一样,《腐尸之屋》进入家庭娱乐市场后便经历了一场道德洗礼,其中不少极端元素都被审核掉了,据说这部游戏也在当时促进了游戏分级制度的建立。
即使被删减了一次,《腐尸之屋》依旧是玩家们最喜爱的恐怖游戏之一。
2010年南宫梦不惜200万美元重金带重启《腐尸之屋》系列,可惜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可能是太急功近利吧。
篝火营地曾有一篇文章详细讲述过新版《腐尸之屋》的失败,链接如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543977/answer/605313662笔者在查找资料的时候还看到了游戏中鬼屋West Mansion的网站https://splatterhouse.kontek.net,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注:该网站可能引起不适)No.3《快打旋风》(Final Fight)
截图出自第1集16分22秒《快打旋风》是由卡普空公司于1989年发售的一款格斗类游戏,在动画中也有着不低的出场率。
历史中总是充满各种无关痛痒,实则又影响深远的决定,当初《街头霸王》在美国的火爆使得卡普空迅速决定推出续作《街头霸王89》,而这部游戏正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快打旋风》。
由于游戏开发过程中受到《双截龙》的影响,便开发成了横版过关式的动作格斗游戏,但美国卡普空公司和街机营业方却认为这部游戏与《街头霸王》在固定小场景的一对一格斗风格背道而驰,于是便更名《快打旋风》,倘若没有这件事,可能也就不会有后面真正的《街头霸王2》了。
不过这两个游戏确实形同兄弟,动画中大野爱用的角色迈克市长和桑吉尔夫在很多招数上都是一样的。
在动画中还提到了《快打旋风》中的“炼金”:在击中箱子或者桶子0.033秒的时间内迅速将方向拉后,成功的话就能实现“炼金”,获得很高的分数。
之后,《快打旋风》还登陆了SFC平台,这又是一个“无关痛痒,实则又影响深远”的历史决定,SFC平台的《快打旋风》(在动画第7集中出现过)取消了双人模式,广为差评。
但正因为它的差劲表现,《快打旋风2》便是为SFC专门开发的续作(估计是出于卡婊的歉意),甚至此后的续作中SFC都成为了该系列的御用主机。
就《快打旋风》本身而言,卡普空在这部作品上同时做到了对80年代传统横版动作游戏的“简化”(操作控制)与“丰富”游戏内容),这两个词看似矛盾,但卡普空却运用得很巧妙,使得《快打旋风》从一票同类型游戏中鹤立鸡群,并成为了90年代游戏设计的典范。
No.4《魔界村》(Ghosts n Goblins)
截图出自第1集16分22秒魔界村是卡普空于1985年9月发行的一款横版动作游戏,巨他妈难!
魔界村以令人咂舌的超高难度著称,可比现在的黑魂难多了,动画中春雄也提到了因为太难而选择去玩《快打旋风》。
像比较出名的高难度街机《忍者武士》和《黑暗街》(动画第2集8分23秒出现)中,敌人都是从屏幕左或右边入场,背板也相对容易,而《魔界村》中的敌人却是无孔不入并且招式繁多,加上主角血量低,操作僵硬(FC版更僵硬),而且必须要二周目才能完成真正的通关,如果没有拿到二周目指定武器而会强制退回重来,简直是恶意满满地想方设法让你死。
想要打通全部的六个关卡,你必须要有充分的决心、耐心和一大把硬币。
笔者认为,在那个街机年代,玩家们对于游戏的热爱可能比今天更狂热且单纯。
No.5《最终幻想IV》(Final Fantasy IV)
截图出自第2集 01分44秒《最终幻想IV》(以下简称FF4)是由日本SQUARE公司于1991年推出的超级任天堂平台(简称超任,英文缩写SFC)的一款RPG游戏,游戏讲述了玩家扮演的光之战士,为了拯救世界展开冒险的故事。
虽然FF4在动画中只提及了一次(动画中首次真正亮相的FF是在第9集17分27秒的FF6),但笔者认为FF4作为真正被中国玩家广泛认知的首部《最终幻想》作品,还是很有必要说一说的。
不同于其他RPG游戏中老生常谈的话题——拯救世界,FF4是第一款指责你使世界陷入危机之中的游戏。
并且该作采用了复数大地图的设计,游戏故事发生在不同的空间中,地球与两个月亮,部分区域地图中包含多个城市、迷宫。
玩家进入游戏后可以通过步行前往,乘坐陆行鸟、飞空艇等。
不过,这些进度缓慢的地下城和重复的敌人致使FF4游戏流程显得冗长且枯燥。
但尽管如此,FF4引入的ATB战斗系统(ACTIVE TIME BATTLE)和那史诗般的剧情还是代表了当时RPG游戏的最高水平,抓住了无数玩家的内心,在当时是相当震撼的作品。
1997至2007年,FF4依次登陆了PS、WSC、GBA和NDS平台,而FF4最好的版本便是为纪念《最终幻想》系列20周年而进行复刻的2007年NDS版FF4,FF3的3D重制也给此次复刻带来了信心和经验,由2D平面进入3D空间使得画面华丽了不少,此外,本次复刻还加入了很多前作未曾出现脚本以及小游戏,更加丰富了游戏内容,FF4的剧情即使拿到今天依然值得玩家们去品味。
还有一点很有趣的是,《高分少女》漫画原作正是刊登在《最终幻想》的发行商SQUARE ENIX(后文简称SE)的月刊《BIG GANGAN》上。
字数原因,后面写到FF6那里会花点篇幅介绍一下SE。
No.6《功夫》
截图出自第2集05分04秒注:这部游戏准确的应该叫“PCE 功夫”,和动画后面出现的“功夫”并非同一游戏。
另一款《功夫》(Yie-Ar Kung-Fu)PCE功夫是东京厂商Hudson Soft于1987年推出的一款横版卷轴式动作游戏,这部游戏的主人公就是李小龙,可以说深受1984年热门街机《成龙踢馆》(Kung-Fu Master)的影响,游戏中也有很多香港传统动作片的元素,相较《成龙踢馆》,《功夫》的画面有了明显的进步,画面更加写实,动作也更加流畅。
No.7《妖怪道中记》(Shadow Land)
截图出自第2集08分08秒《妖怪道中记》是由Now Production开发、南宫梦于1988年6月4日发行的FC平台的横版动作射击游戏。
No.8《异形战机》(R-Type)
截图出自第2集 08分09秒《异形战机》是IREM于1987年推出的一款横向滚动条射击游戏,它为当时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难度极高的射击游戏,还有影响后世的优秀的角色塑造和新颖的游戏模式设计思路。
在游戏中,你需要控制两个单位:“R-9 Arrowhead”战机和“Force”子机(不知道这个名字是不是出自星球大战),这个“Force”子机是无敌的,并且既可以和主机合体,还可以随着主机上下移动,拿现在的游戏(不太恰当地)打比方就像《超级马里奥:奥德赛》中马里奥和帽子凯奇的关系。
《异形战机》中还有着此类游戏中数一数二的游戏原声,打击感十足的音效带有强烈的Chiptune电音风格。
但游戏真正的天才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了屏幕空间和资源,视差滚动的背景、旋转起舞的敌机、来回弹射的镭射激光让游戏中的每一个像素都有机会展现自己,倘若有一个游戏版的卢浮宫,那么《异形战机》应该是第一件被摆进里面的艺术品。
No.9《义警》(Vigilante)
截图出自第2集 08分23秒《黑暗街》(广用译名)是IREM于1988年发行的清版横向动作游戏,又名《成龙踢馆-功夫小子》(这游戏和成龙没什么关系,好像是《成龙踢馆》的续作?
有待笔者考证,只能说盗版商害人)
No.10《神奇女孩》(Wonder Momo)
截图出自第2集 08分23秒神奇女孩是南宫梦于1987年推出的一款横版格斗游戏,多年后Shiftylook上出现了一部改编自此游戏的同名网络漫画,2014年曾被改编成网络动画《神奇桃子》(不过并不太好看)
No.11《兽王记》(Altered Beast)
截图出自第2集08分36秒《兽王记》是SEGA(以下简称世嘉)于1988年发行的一款横版卷轴式动作游戏,兽王善使大力拳、朝天腿等绝招,皆打得对手血肉横飞。
吃了神牛送来的大力丸之后兽王肌肉膨胀,升级为大壮士。
吃满三颗药兽王随即野性爆发,变为各种野兽形态,共有5种。
力士兽化威力无穷,打法多变凶猛无比。
兽王记中最经典的艺术形象则属阴森森的巫妖王,每次打老怪之前的那句“Welcome to your doom!”已成经典。
游戏音乐风格缓慢凝重,突出了历史神秘感。
No.12《PC原人》(Prehistorik)
截图出自第2集08分36秒《PC原人》是Interplay公司于1991年发行的一款动作类游戏。
你必须挥舞着棍棒,在原始时代寻找你的食物,吃是你唯一的目标,当然一路上阻碍你的恐龙或生物都要用棍棒驱逐。
游戏的各种物品造型都非常有趣(如敌人、食物),画面的构色也非常活泼,最重要的是游戏操作流畅,使得耐玩程度大增,各关最后的大型魔王也是游戏一大特色。
No.13《大流士战机》(Darius)
截图出自第2集08分38秒大名鼎鼎的《大流士战机》是TAITO于1986年推出的水下横版射击游戏,该系列又译“太空战斗机”或“银鹰战机”,在当时可谓全机制霸,并且是唯一能够在两台次世代32位主机上两度亮相的作品,这是当时其他热门横版射击游戏如《异形战机》、《宇宙巡航机》、《雷霆力量》等都绝对做不到的。
大流士战机和当时其他街机游戏不同的是,它的游戏机框体里安装的不是一块显示屏,而是三块显示屏,通过重叠和反射到后方一块垂直镜面上,最终的效果则是带有大块黑边的宽屏全景画面,那种壮观的震撼力带来的感动是家用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大流士战机以其尖端的视觉效果配合激荡轰鸣的电子合成音乐(原声专辑也在动画里出现过),真的是爽上加爽了。
原声专辑No.14《奇奇怪界》(Kiki Kaikai Advance)
截图出自第2集08分38秒《奇奇怪界》是1986年由TAITO所制作发行的一款街机射击动作游戏,游戏内容为巫女小夜闯越重重关卡营救被妖怪们掳走的七福神。
此后在超级任天堂等游戏机平台亦有移植版,有多部续作。
玩家在游戏中操控一位小巫女,必须善用手中的驱魔棒及符咒来打击妖怪。
游戏世界风格和敌人造型都非常有特色, 是一款非常值得一玩的游戏。
No.15《源平讨魔传》(Genpei Touma Den)
截图出自第2集09分29秒《源平讨魔传》是南宫梦于1986年在街机平台发布的具有浓厚日本风格的动作游戏,这部游戏在动画中出场率也不低,在第四集春雄和小春回家的路上也提到过。
游戏讲述了平景清收集三神器,一路上斩妖除魔前去讨伐源赖朝的故事,这部游戏里还有义经弁庆这样的历史人物登场,百鬼夜行在当时是比较热门的题材。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于源赖朝的简介:源 赖朝(日语:みなもと の よりとも;1147年5月9日-1199年2月9日),出生于尾张国热田(现爱知县名古屋市),日本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的武将、政治家。
镰仓幕府首任征夷大将军,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
他是平安时代末期河内源氏的源义朝的第三子,名将源义经的异母兄。
[1] 其母为藤原季范之女由良御前。
幼名“鬼武者”。
1147年,源赖朝出生在河内源氏的家族。
1159年,其父源义朝在平治之乱中战败被杀,源赖朝被流放于伊豆国; [2] 1180年,后白河法皇的第三子高仓宫以仁王向日本各地的源氏族人发出讨伐平家的令旨,源赖朝与岳父北条时政举兵打败平氏军,占据关东地区,以镰仓为根据地,积聚力量。
后来攻灭堂弟木曾义仲的势力,1185年灭平氏。
[3] 随后放逐并诛杀了有战功的源义经,强化了对诸国守护和地头的支配。
1189年发动奥州合战,攻灭了割据陆奥国地区的奥州藤原氏势力,统一全国。
1192年,源赖朝正式出任征夷大将军。
此后在朝廷之下建立武家政权。
1198年十月,在参加相模川桥落成典礼的返回途中从马背上摔下,次年病逝。
源赖朝所建立的武家政权被历史学家称为镰仓幕府。
[4] 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长达680年的幕府时代的开始,直到明治天皇在1868年颁布王政复古之后才宣告终结。
No.16《街头霸王》(Street Fighter)
截图出自第2集15分21秒出于致敬,动画中出现了初代街头霸王的远祖机型,重击按键需要很用力,按键设计没有二代那么人性化,不过还是很经典啦。
街霸的介绍上文已经提到了,下一部街霸“街头霸王2DASH在第四集01分33秒处。
No.17《疯狂爬梯子者 》(Crazy Climber)
截图出自第2集15分58秒《疯狂的登山者》是由Nichibutsu于1980年推出的街机游戏。
是Nichibutsu公司最知名的游戏之一。
疯狂攀登者比《大金刚》要早一年,可以说是第一个围绕攀登(特别是攀登建筑物)展开的游戏。
No.18《猪小弟》(Pooyan)
截图出自第2集16分00秒《猪小弟》是KONAMI公司早期在雅达利2600发行,后期移植到,街机、SFC、MFX、PS2、NS等多个平台的一款经典动作冒险游戏。
游戏背景设定在大森林里,凶猛的狼抓住了小猪,于是猪妈妈为了救出小猪用弓箭在狼的巢穴与一只只乘坐气球的狼展开战斗。
谈起这部游戏,可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童话《三只小猪》,这部游戏当时也很受妇女和儿童的欢迎,但却很少人会注意到这部游戏的制作人是藤原得郎。
什么概念?
藤原德郎是上文中《魔界村》的制作人,是《生化危机》制作人三上真司的老师。
如果沿着这条思路再去回忆《猪小弟》中的一些细节便会细思恐极。
《猪小弟》中有一种强力道具,发射出去只要碰到大灰狼就可以秒杀,官方设定中这种道具其实是“肉”,肉能吸引馋涎狼松开抓住气球的手,然后摔死。
这个在猪这一边能定时刷新的“肉”的道具细想一下真是信息量超大。
这款游戏隐藏在背后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设定还有很多,这里便不再赘述了。
No.19《电梯大作战》(Elevator Action)
截图出自第2集16分02秒《电梯大战》是由TAITO制作,发行于1983年的一款街机游戏,可以说是潜入类游戏的开山鼻祖。
而这部作品的设计思路与上文的游戏大相径庭,游戏开始时玩家出现在楼顶,到达一楼就算过关,开车逃走。
在乘坐电梯下楼的途中,你可以根据形势选择潜伏去避开安保力量的追查,也可以和敌人正面交锋,随着敌人数量增多,游戏难度的增加,潜入方式会变得越来越关键。
就是这种融合了潜入要素和让玩家自己作出判断的设定让《电梯大战》这款游戏被玩家们所记住,得以进入漫长游戏长河的殿堂。
No.20《太空哈利》(Space Harrier)
截图出自第2集16分17秒《太空哈利》是世嘉于1985年在多平台发布的一款动作过关类游戏。
游戏以大胆且独树一帜的追尾视角配以高速移动和缩放技术,仅用伪3D画面就实现了其彪炳的超高速度感与爽快感。
动画此处译名“太空侵略者”不太准确(那款游戏是Space Invader),而在后面大野在车里玩GBA时也提到过这款游戏,译名是“太空哈利”。
下次更新第三集内容(No.21-32),To be continued…
终于有时间把《高分少女》第一季看完了。
B站上只找到了第二季的资源,无奈只能动用非常手段找到了首季的资源。
这种日常+怀旧+恋爱的主题真是让人不能不爱呀。
原作者是画恐怖漫画出身的,所以剧中少了很多恋爱番固有的油腻和做作。
朴素可爱且复古的画风和讨喜的色调让这部番少了许多爱情的腐臭味,多了些对已经逝去的,少年时代轻舞飞扬的青葱岁月的怀恋,不错不错。
故事情节很简单,屌丝直男男主与富家大小姐因为对游戏共同的热爱和羁绊而暗生情愫,中间还有个单恋男主的女二来插一杠子,来了段青涩但不虐心的三角恋。
其实自己对恋爱番感觉一般,而且这部剧中搞笑元素也的确不多。
但好在怀旧主题吸睛度满分,那个时代走过来的80后90后想必对整部剧贯穿始终的游戏元素相当熟悉与怀念吧。
所以要是当成一部存在恋爱成分的怀旧番来看,对同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实在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再进一步说,这可以说是一部对过去不完美岁月的补完和意yin之作。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若你真是个游戏宅男,能与两个S级美少女发生感情纠葛的概率能有多大呢?
何况一个是财团的大小姐,另一个能为了你投身从未接触过的游戏事业。
我觉得除非男主家世显赫,要么是颜王,否则这种状况发生的概率比中彩票还要低。
不幸的是剧中的男主两个条件无一符合,所以这也算是一部意yin爽番了。
我很怀疑会不会有写手大神因为看过这部番的原因写个什么《网吧少女》、《台球厅少年》之类的爽文。
有关剧里涉及到的游戏部分对于我这种玩物丧志的游戏少年来说想说的有点多,咱们先按下不表,大家如果想看的话我以后详细说。
这里就说说关于人物和感情线吧。
女主很好,是那种少年时候能让人想入非非,埋在心里的梦中情人的类型,只不过是个哑巴。
女二也不错,只不过喜欢染发,连睫毛都没放过。
这个男主有点钢铁直男的感觉,总让我时不时地想起智爷。
比如亲娘已经为男主开好双人间、两个人已经洗白白的状态下,还能兴奋地与女主玩红白机玩到睡着。
这让人感觉不只是钢直了吧,属实不是有点大病就是有点变态了。
女二更有意思,最后表白到:跟我挑一下,我赢了你就和我交往吧。
真怕男主说出那句“没问题,但我们是不会输的。
”
作为一个80后,小时候成绩一直都还算不错,但是最大的爱好也是打游戏。
说起来还要追溯到我两岁的时候,父母很新潮,红白机刚上市没多久,他们就存钱买了一台,然后没日没夜地打“踩蘑菇”(超级马力欧兄弟)。
而自我学会打游戏之后,父母给我写的成长日记里就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了,被“一睁眼什么都不要就要打游戏机”一笔带过了。
小学时期,家门口年龄相仿的友人就经常三两成群地去街机厅。
在当时街机厅是一种“不可说”的禁忌,每次都是偷偷摸摸地去,老板看上去人狠话不多,买游戏币也像是某些见不得人的地下交易。
而且传说中街机厅里都是小混混,乖孩子是不去的。
其实去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小混混,像春雄这样热爱游戏荒废了学业的家伙倒是不少。
当年我去街机厅的感觉就像做贼,且零花钱有限,记忆中并没有真正放开手脚地去爽玩过,爽玩街机那都是电脑模拟器的事了。
那时候的街机厅里就已经是KOF、快打旋风、名将、恐龙快打等等这些大浪淘沙的经典游戏,而且每个游戏都有一币通关的大神玩家,就像大野,甚至能让人放下手里的游戏去围观他打游戏。
小时候电视上还有用电话按键操控打街机的节目,然而和友人尝试过多次都没有打通过,今天看,那就是游戏直播的雏形吧。
如今当年一起玩的小伙伴们都已成家立业各奔东西,我也30好几,只有闲暇时间会玩玩游戏,挑挑看看完结的番。
此次随便看看的《高分少女》,勾起我很多的共鸣和回忆,那段偷摸着去街机厅的禁忌时光,加上时光滤镜,也成了特别美好的记忆。
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年的街机厅里并没有大野或者日高这样的萌妹子吧。
去和比我更强的少女相见真诚的喜欢和真正的擅长,是不是恋爱的先决条件?
在和金发少女小春的游戏对战中,开启上帝视角的女孩看到了小春对于胜利的执着和春雄对游戏的乐在其中。
在春雄和大野一起参加的游戏竞技比赛中,也提到了游戏里的执着和信念。
相比路人觉得赢了就能获得免费的洗浴套装,春雄是抱着一定要赢到最后和大野一决胜负的决心。
动漫里的日子是随着新的游戏出现而翻页,游戏世界的演变就和海湾战争和克林顿上任一样意义重大。
屏幕之外的我却是以遥望的姿态在回顾20世纪,那些遥远而模糊的1991年,1995年。
小春在对战的决胜关头咬紧牙关,只要赢了,赢了就可以和他一起打游戏,一起约会,做情侣做的事情。
而春雄和大野一起的时候,却是在打游戏的间隙,自然而然的做了所有情侣做的事情。
孤独的少男少女因为对游戏的共同热情走到一起,成为彼此的对手和伙伴。
看到这里实在感动。
成为情侣理应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啊。
需要一些机缘巧合,需要个体属于自己的真挚的独一无二,再碰到另一个心有灵犀。
像我这样在线上发布自我介绍,以恋爱为目的去寻找,又怎么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呢。
最后,春雄的妈妈真是可爱女人。
也很感谢她培养出了这样善良的好孩子。
片中春雄的那个男生朋友也说过,这小子本来就是讨女孩喜欢的那种人啊。
表面上是傻瓜,但其实很温柔。
在游研社的视频里了解到这部动画,一口气就看完了。
从第四集起加大了对感情生活的描写,一度都准备不看了,后来还是因为太无聊,就把它看完了。
想想也是呢,90年代初的孩子逛街机厅的故事,本来也就只有我这种大叔级的人才会产生共鸣,如果不加入一些女孩子,搞出来一些后宫效果,哪儿还会有人看呢?
逛街机厅的事情,我太有发言权了。
从小学一年级爸爸给买的王中王山寨fc和一盘16合一的卡带开始,我就走上了游戏的不归路。
和动画中的男主不同,我并不是一个学渣。
所以我也就更清楚,那些来自女孩们的青睐,和街机厅真是丝毫没有关联。
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给家长写一封信,告诫不要让孩子进入”三室两厅“,要让孩子好好写寒暑假作业,过一个健康的安全的假期。
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游戏厅的环境并不好,”混子“扎堆,烟味儿浓郁。
长时间,街机厅的市场价是一块钱五个币。
所以如果带了超过五毛钱,那可真要小心会被混子劫走。
这显然不是我所担心的事情,因为家庭条件一般,我70%的时间都是在”白嫖“,站在别人后面看。
即便如此,也是相当的津津有味。
后来有了点零花钱,乃至最疯狂的小学五年级,每天都要去街机厅三次,早上半个小时,下午上学半个小时,下学再玩一两个小时。
由于学习成绩一直还可以,所以父母亲对我打游戏的事情,除了通过零花钱来控制外,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和我爸一次搞笑的偶遇。
那天下午我刚打完游戏从街机厅出来,却正好在路对面碰到他下班。
那是一个安静的下午,路上并没有多少人,我和我爸在路的两边尴尬地等红绿灯。
我还在思索该如何把我出现在那个地方的事情搪塞过去,我爸却硬着头皮装作没有看见我,低下头一脚踩,骑着自行车就走了。
相比之下我的学渣兼小混混的表哥的童年就不那么美好了。
表哥熟悉镇上所有游戏厅的位置,不幸的是,他妈妈和他一样清楚。
我听到过不下几十次,他被他妈妈从游戏厅里拽出来,然后一顿毒打,或者混合双打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街机厅就是我的童年。
所以动画里的很多情节,共鸣不是一般的强烈。
比如按键完全不灵的机器、遥远的县城里有一块钱12个币的传说、以及各种搓招攻略在同学间流传。
大半夜走几里路就是为了去一个新开的游戏厅见见世面,或者凌晨五点起床去敲老板的门,让老板几乎抓狂。
和动画里相似的回忆太多太多了。
动画片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对曾经出现过的游戏的专业的还原,能把人带回一个详细的回忆的场景中去,这些游戏,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甚至偶尔还会找一些大神的视频打发时间。
曾经和动画主角有同一个愿望,就是长大了,自己在家里有一台街机,可以在家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现在这愿望已经轻易实现了,却没有了小时候的激情。
可能所有实现了的梦想,都会变得一文不值吧。
很怀念逛街机厅的童年,一个完全和女孩子没有关系的童年。
在学校里喜欢女孩子,上课盯着她的后脑勺看,眼睛都拿不开。
但是出了学校,进了街厅,那是另一个维度的世界,一个更纯粹更开心的世界。
也许有人质疑,像动画中大野晶这样的女玩家真的存在吗?
我想说的是,存在!
并且很多。
我周围游戏玩的超棒的女生,她们在生活中也是不折不扣的强者。
面对不公的命运会选择抵抗,不服输的精神,掌握自己命运的努力。
她们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气馁妥协,而是不服输,即使不被人看好,依然可以用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双手开拓属于自己的未来。
其实我小时候接触的街机很少,格斗类的游戏也一直不太感冒。
对快打旋风、三国志这些印象还挺深刻。
最开始玩的游戏就是家里的SF红白机。
那时候全院只有我家有一台,很多小朋友放学就会来我家玩。
我的第一位同志战友就是这个时候认识并且维持了整个童年的革命友情。
我在主控制器的位置从来不变,副手位置总是在轮换,但是如果她来了,我会把主控位置交给她,这是对她的最高信任。
我们不厌其烦的切磋,最有默契的当属沙罗曼蛇和赤影战士。
这两部游戏有着百听不厌的配乐,在那个时代绝对是64位机的性能巅峰之作。
虽然无法像男主春雄那样听游戏BGM的卡带,但是我把最爱的几部游戏配乐用磁带录了下来,现在都还有收藏。
在那个游戏就是玩物丧志的年代,我能一直玩游戏的唯一条件就是把钢琴弹好。
我与游戏的缘分有多深,与钢琴的羁绊就有多久。
其实在我看来,弹钢琴就像是另一个游戏,努力的磨炼技术,攻克一个又一关卡,找寻线索,将他们串连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钢琴从另一个维度补全了我的灵魂。
说起来我的游戏品收藏也确实不少了,基本上达到全机种制霸了,初始红白fc开始,sfc,gameboy,世嘉 MEGA DRIVE,PS,穿插电脑进入家庭,nds,psp,xbox,wii,switch,直到今年刚买的ps4。
直到现在,我依然喜爱游戏,他们带给我的乐趣无法评估,同时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世界,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珍惜,会为不同的人生哭笑,会和像高分少女这样的佳作产生灵魂的共振,会在每次游戏过程全力以赴,认真体会创作者的心境。
就像读书一样,这是与作者更深层次的交流。
感谢这部番剧,让我找回了喜爱游戏的初衷。
我没有过红白机,只在街机厅玩过几次,手速跟不上格斗游戏,街霸5仅有50个小时的游戏时间。
对于这部剧我没有额外的情怀加分不知道为什么日漫的3D动画好像起步还慢过国漫,明明游戏CG那么好看,番剧的3D却这么劝退,要么是色彩单调的《亚人》,要么是狗血转折《正确的卡多》,近来制作和剧情都很棒的只有《宝石之国》。
现在《高分少女》的动作仍然十分僵硬,不过稍微看多几集,就能够发现里面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设置都非常棒。
女主是真“无口”,一切情绪都表现在动作和微妙的表情变化上,只能够通过大野的一颦一笑去推测她的情绪;男主铁憨憨地喜欢游戏,几乎没有情感纠葛,尽管两位女角都影响着春雄的心思,他还是只知道自己喜欢游戏而已,内心活动都是古烈等游戏人物对他的话语。
其他角色都只展现着剧情所需的性格,从没有过角色性格的崩坏。
角色引出剧情,然后通过男女主的设定表现出情感的变化,传达情感更加准确以至于我看到第三集就泪目了。
再往后看,男女主遇到不少糟心事,同样是不能传达爱恋给直男的剧情,如若是其他的狗粮番肯定要准备不少胃药,男主直率的处理看起来就顺心许多。
剧情也没有故意走过分虐的方向,观众就有更多的注意力在男主对待问题上,为什么他这么喜欢游戏?
为什么不读书都这么开心?
等一大堆问题引起了不少思考:怎样的教育才正确,如何对待一段感情。
剧情没有明确的答案,告诉我们的不过是,游戏把人维系在一起,能燃起一个人努力的决心,让我们开心就足够了。
2009年,你升上中学,不再频繁出入街机厅,开始学会用目光追逐班上的女生。
一开始你并不在意那个坐在前座的瘦弱女孩,她成绩样貌都不出众,朋友不多也不太懂时尚,直到后来她因为和隔壁班男生的“早恋”而闹得众人皆知。
你看着她怎样挨过一轮又一轮的规劝和威胁,把眼泪哭干也不曾动摇,似乎这份恋情就是她仅有的一切——她将卯尽全力把自己整个抛出去,就为这初次体验的爱。
2010年,你转学离开,你们再不曾见过面。
2019年,因为怀旧的街机题材你跟风追起了《高分少女》,而当片尾曲开始,看着歌词你猛然想起了她,以至于有流泪的冲动。
是因为当初曾隐秘地喜欢过她吗?
并不完全是,你更多地感到怅然。
自己少年时从未有过像她那样不顾一切把整个人生全然献祭出去的爱情,你知道,以后也不会有。
星に願いをかけたりしない(我不会向星星许愿)もしも願いが叶うならなんて思わない(也不会妄想愿望实现能怎样)先生も教えてくれない(老师不曾教过)点数じゃ推し量れない(分数难以估测)羨望の眼差しはいらない(羡慕的眼神我不需要)はじめてのラブだった(那是我初次体验的爱)恋のおまじない知らない(恋爱的魔咒我不知道)ガールズトークしたことない(也从没参与过女生们的谈心)チュートリアル始まらない(等不到教程的开始)はじめての地図だった(这是我第一份地图)
啥时候中国出个网吧少女啊
看了四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最大的亮点就是题材,可是我对街机真的没这个情怀……恋爱线真的很迷,就是小孩处对象,过于单纯,不知所起,感觉莫名其妙。和女主的恋爱线还是挺甜挺可爱的,可是女主一句话都不说,搞得整个人物性格非常暧昧不明,看得我如鲠在喉。而且后来突然又多出来一个女孩喜欢男主,男主就是个废物直男,凭啥集美貌智慧家世于一身的大小姐还有可爱的好学生都来喜欢他???太杰克苏了吧。除了游戏中心的主场就是校园,可是一众师生的性格都设计得极其幼稚而且令人生厌,家长的形象也不伦不类。画面上,三渲二看的是真难受,虽然两个女生都很可爱,但是有的表情做得真的不到位。
满满的感动,对于游戏的感动,对于人的关系的感动。90年代游戏机文化史。
低分少女
作为死宅,我算是喜欢打电动,但不是电动发烧友。“乞丐安能有二妻”,太媚宅了!少年时看的第一部后宫番是赤松健的《Love hina》(《纯情房东俏房客》),里面的浦岛景太郎是考上了东大,吸引了喜欢的女孩子。“追往事,叹今吾”,现在媚宅,打电动都能打出修罗场来!
我如果养的孩子像男主角这样,我早踢死他了
节操社是不是该考虑转型做3D动画了?
为什么我玩过那么多游戏,没有一丝丝和主角一样的经历,笑哭啊。。。坐等第二季。。。
流行文化的再消费,能搞定这么多版权实在太难得,基本可以当成日本游戏简史的纪录片看,对游戏画面的使用和再创作也可圈可点。主线剧情实在太糙,就是个游戏宅的杰克苏,可以想象一下完全没拿到授权的情况……
看了八集。好好打游戏不行么,搞什么三角爱情,无口傲娇大小姐的人设爱不起来,还来个莫名其妙喜欢上自己都嫌弃男主的女二
游戏陪伴孤独的少年和少女,孤独的少年和少女彼此陪伴。片子里很经常描画千金大小姐一币通关的景象,在我看来街机明明是烧钱游戏,是金钱碾压,却通过这种方式把“身份”的问题悬置起来。一起玩游戏时,他们之间巨大的阶级与身份差异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技艺的切磋。这让他们即便在不身处游戏中的时刻,依然能够建立一条人与人间理解与交往的通道,并在这里展现了质地细密的情感和温柔。但是到了真正的现实里,又变回一种非常疼痛的触着,“我可以为她做些什么呢?”期待OVA里的答案。
剧本平平淡淡,穿插的各种梗密度低,女主全程哑巴?老孙主观加分严重了
寡言富家女主和话唠普通男主,共同点就是玩游戏,女二也很可爱,游戏挺怀旧的,故事挺套路的。
不会说话的女主,但很甜的细节,然而男主人设太宅男了
高分少女给高分(给我演下去啊喂!
看到差不多六,七集的样子吧,有点失望吧,大多数篇幅都花在了街机游戏上,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这东西对一部分人来说是令人感动的情怀,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是完全的天书。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作品。还有就是感情线也是莫名其妙……
是我看不来的类型。。
羡慕他处在这个时代,还有他有这么好的妈妈,羡慕他这么小就实现了游戏自由。
(9/10)极像2D的3D。满满的童年,《街霸2》、《拳皇94》、《快打旋风》、《吞食天地》、《热血高校》……这些早已成为回忆。有小晶在,男主注定“双倍台词”。小春主场的剧情都好虐……(话说……日本动漫为什么老是有一堆优秀妹子迷恋一个“平平无奇”男主的设定……)
如果有个美丽傲娇的富家大小姐和可爱贴心的邻家小妹,你会选哪个。醒醒吧少年,打游戏的臭屌丝怎么可能会有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