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古镇郎中

古镇郎中

主演:国文学,碰碰胡,唐仲亭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古镇郎中》剧照

古镇郎中 剧照 NO.1古镇郎中 剧照 NO.2古镇郎中 剧照 NO.3古镇郎中 剧照 NO.4古镇郎中 剧照 NO.5古镇郎中 剧照 NO.6古镇郎中 剧照 NO.13古镇郎中 剧照 NO.14古镇郎中 剧照 NO.15古镇郎中 剧照 NO.16古镇郎中 剧照 NO.17古镇郎中 剧照 NO.18古镇郎中 剧照 NO.19古镇郎中 剧照 NO.20

《古镇郎中》长篇影评

 1 ) 一次告别

萍水相逢的两个女人,在异国,说英语。

因为天然的语言障碍,反而更加毫无防备地袒露真心。

拍照片的克莱尔有她的哲理——“You are now a different person, and I can feel it. ” 这我也相信。

拍过一次照片,看过你一次,一切都不一样了。

她都说 “If that’s how you see things, right or wrong, that’s how you see things, I respect that”。

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的心意,因为这没有用。

洪尚秀的电影,把打碎的时间线重新编排;克莱尔的相机,把过去的事情慢慢看一遍。

原来,rearrange & re-imagine,沉淀和思索,这才是改变别人或者改变自己唯一的办法。

在最低落的时候,有一刻与女性友人静静相处的时光,也会觉得松弛安慰。

就算生活中的灾难总是突然而至,我们也还是要找到办法自己为它道别。

真正有用的,不是拍一张勉强的合照,或者尴尬的相对。

而是,剪碎烦恼的布,封上记忆的箱子,轻轻地走开,那就这样吧。

 2 ) “克莱尔”相机的诡异

整部影片69分钟,我感觉其中有20%是镜头的起幅和落幅,还有50%的尬聊。

不知道有没有导演解读,但是就说说自己的理解吧。

故事还算明了,导演和漂亮女制片员工发生一夜情,导演的正牌女友又恰好是员工的制片老板,于是老板决定在戛纳参展的时候和员工摊牌让她滚蛋。

但没想到导演其实对制片已然没有激情,也相继和女制片摊牌。

整个故事似乎并没有克莱尔啥事情,这个主角究竟是干嘛的呢?

其实我觉得她就像一个用相机记录并收集各色人群经历和感情的精灵。

她的存在是向观众更好地展现故事的细节,或者说强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影片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想到貌似以前听说过一个故事,好像是一个收废品的,高价收购各种废品,一个孩子想把自己小时候的东西全卖了,但是不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收废品的说,这里面包含着人们的回忆啊,我最喜欢了。

(具体啥故事我记得了,好像是类似的,如果谁也听过这样大概的,请告诉我)克莱尔其实就让我联想到了这么一个角色,一个收集人们的故事的精灵。

为什么说是精灵呢,有几个情节让人觉得她很会让别人信服于她。

比如在餐厅的时候,导演问她为啥照相,她说这一秒的你和下一秒的你已然不同了,我想记录下来(这不是形而上学吗?

)刚开始导演并不信服,她让他和她对视,后来竟然也把导演说的神神叨叨的,后来和制片摊牌的时候也竟然说到以前的时候和现在的时候不一样。

还有一次是,克莱尔跟着万熙去吃韩国料理的时候,在楼下硬是也让万熙觉得壁画很奇怪。

(当然都也可能是出于礼貌的认同)不仅如此,整部片子最大最大令观众迷惑的地方其实就是,为什么克莱尔明明在之前见过万熙,后来在海边第三次(或者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却好像之前没见过似的;克莱尔明明见过了导演和制片,后来和万熙聊天的时候却假装啥都不知道呢?

这就是我认为可以解释为何她是精灵的原因,她需要别人释放的经历或者感情,自己才可以用相机记录。

其实还有几个小的细节,比如克莱尔和导演在咖啡厅说她是法国人,刚到没几天,可是有一个镜头是她进入了沙滩旁的桥洞里。

第二个是,万熙讲自己也会作曲,后来克莱尔说自己是个音乐老师;如果克莱尔真的是个音乐老师,那她听到万熙说她有时会作曲的时候,正常的回答应该会提及自己是音乐老师的身份吧;但是她只字不提。

其实整部片子就是克莱尔用各种谎言来引出导演、制片和员工之间的混乱故事。

甚至看到这种纪录片式的长镜头和推拉镜头,我还在想“克莱尔的相机”其实并不光是她手里的相机,还有这个正在拍摄的相机。

总之,处处透露着奇怪的诡异,这种奇幻的色彩不光是叙事时间线的混乱和尴尬的台词,还有前后处处解释不通的矛盾。

至于克莱尔这个角色也是很让人迷惑。

有点炫技的成分,没有表演,没有台词,感觉就是一集伦理电视剧的剧情,20分钟就能讲完的故事非要拖进69分钟里。

当然如果有导演解读那最好了。

ps.看到有的影评讲可能是梦,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这其实也能解释得通。

pps.金敏喜长得太像我的一个同学,看着看着就出戏。

 3 ) 你可能是克莱尔 也可能是boss 但金敏喜只有一个 她无人能敌

当我谈万熙的时候我是没法不谈金敏喜的 哪有什么万熙 那只有金敏喜其实很心疼女boss 她说自己曾经那样年轻美丽 当导演抓住她的手时 她卸下了全部防备 搔首弄姿的样子甚至让人不舒服 可是她也年轻过 也曾有过与她相配的爱情 但是她输了 我们也会输 整个世界都会输给金敏喜 所以整个世界都得到了斥责她的权利 但她还是那么美 就像海伦导演或许试图分出自己的一部分成为克莱尔 或者希望观众可以是克莱尔——忠于属于自己的 一段单方面逝去的感情 欣赏她 陪伴她 不用面对世论指责 最好连她的语言也不会 却能用另一种美丽的语言朗读诗歌 但他又一定不会甘于此 所以他宁愿一次又一次的出演自己 不清醒的 感性的 懦弱的 狼狈的 恼羞成怒的 恬不知耻的 中年出轨导演渣男般的怒吼其实是缴械投降的示爱和寻不到出路的绝望一边拍摄着美丽的情人 一边任凭世人评头论足 我曾觉得他们是厚脸皮 是所谓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现在我觉得他是在用这种方式赎罪【或者说他没法不这样拍下去】 向自己 向世界 也向他善良但不诚实的爱人也许金敏喜也会老吧 但她在克莱尔的相机里 仍是海伦【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成了金敏喜脑残粉了 真的抵挡不住 我现在就觉得我特懂洪导😔】

 4 ) 还是想听到:我被接纳了

〈Claire's Camera〉译为《克莱尔的相机》中学老师Claire带着相机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文化空间,机缘巧合她看见了导演Wansoo光环后畏缩的内心,制片人Yanghye眉宇间的狡黠,以及为他们工作又被迫离开的Manhee掖着的一些孤独。

Claire透过她的相机看见的一切既远又近,仿佛比这三个人本身见到的彼此都更加亲密。

在遇到Claire之前,制片人Yanghye出于私心希望Manhee离开这个团队,特别是远离导演。

不愿丢掉体面的Yanghye并不亮明自己与导演之间的关系,她围绕着Manhee和导演一种不存在又可能会产生的关系,顾左右而言他,反复与Manhee讲述了她如何在意人的率直,最终留下一个“难道我真的不率直么”的疑问给Manhee。

而导演Wansoo非常清楚身份带给自己的社会价值,他总是带着一种对Manhee多余的审视,也是一种期望,可能他更期望Manhee很多不经意的行为是看中他身后的价值所做出的。

但有点滑稽的是,导演又害怕面对如果真的如他期望那样,和着制片人,一切便成了非常难处理的一个又一个人的关系,导演心中的难堪被转换成了愤怒,而Manhee又成了唯一的承受者。

Manhee被迫成为了这段带有多重属性的人际关系的局外人,这一切的发展与结局离不开他们所处社会文化的影响。

而Claire怀揣着对韩国文化的一份好奇,看见了那个被暂时被排除在这份文化,游离的Manhee,也许也正是Claire这份有距离的视角里产生了接纳,看见了深刻。

 5 ) 9天随性的拍摄,都是尴尬

看洪尚秀永远都不用担心镜头语言和人物景色的掌控,他对于日常生活这种普通的美的理解和拿捏真的太好了,好的难以复制,像他与生具有的天赋一样。

但是这部随性的9天拍摄之作,固有的(极佳)映像表面之下,剧情构架实在是太为零乱,刻意的时间线穿插加剧了这种混乱,而就连女主与男导演之间的“one night over”这一剧情线索,都显得生硬,让人摸不着头脑,看不出情感的交互或畸形,只有尴尬。

于佩尔的角色也只能用突兀和尴尬来形容。

不过总的来说,洪导对于自我故事的写照也是最大(也十分可爱)的看点了。

 6 ) 《虚拟电影》专访——洪常秀:我有幸遇见了金敏喜

日前,洪常秀导演受邀参加了上海国际电影节。

作为“看完了导演所有电影”的铁杆粉丝,本记者以此成功引起了洪导的注意,从而获得了这次独家专访的机会,以下就是《虚拟电影》杂志采访洪导演的全部内容。

《虚拟电影》(以下简称《虚》):洪导您好!

我前天刚看完《克莱尔的相机》,今天的访谈就以这部影片为切入点来开始吧,我觉得本片的选角非常好玩,当郑镇荣饰演的角色在片中出镜时,我都直接笑出声了,您是出于什么考虑找他来演导演啊,之前你们并没有合作过。

洪常秀(以下简称洪):我的电影多次出现过电影导演这个角色,之前金太佑演过,李善均演过,文成根也演过,对于专业演员我整体比较信赖,他们的表演厚度足够,只要意图表达明确,基本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但我并没觉得非要把谁塑造成某个角色的专业户,不同的演员特质也能激发不同的创作灵感,我很享受围绕演员特质来设计人物的挑战和乐趣。

以前相对年轻些,选的导演演员自然也相对年轻些。

至于现在找郑镇荣,最早是听有人说过,我俩长得有点像。

(笑)那么我就想,或许可以合作一把呢,所以后面的事都是水到渠成。

我们其实已不止合作一部了,后面还一起拍了《草叶集》,是比较愉快的合作。

《虚》:那条狗虽然出镜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如果镜头再多一些,应该会是“金棕榈狗狗奖”的有力竞争者,给我们讲讲它吧。

洪:它叫Bob,当时和咖啡店老板交涉场地借用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了他家的这条狗,看起来很凶悍,实际上温顺听话,金敏喜也很喜欢,时不时蹲下来逗它玩,我看着那个画面,感觉可以拍进电影里,于是就这么决定了。

后来在拍摄时,于佩尔还差点踩到它的脚,但Bob的反应很宽容,始终就是静静地躺在那里,这可能还和它的年纪有关,它已经是条老狗了。

事实上,前不久我们接到噩耗说,Bob已经去世了。

很遗憾,它实在是太老了。

《虚》:片中有个细节看起来很有意思,“金敏喜”用剪衣服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不快,后来“于佩尔”收拾那堆碎布料,把一块布套在自己的手腕上,又把一块类似胸部形状的布料放到自己的胸部比了比,这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洪:谢谢看得这么认真。

不瞒你说,之前也有韩国观众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问他,你看到了什么?

他说感觉有点女权主义,类似身体意识的觉醒,隐约在呼应时下正闹得轰轰烈烈的“ME TOO"运动,还有就是这种从物到人,从她到她这样的对象转移能引发自我本我超我一类的哲学思考。

我告诉他说,你说得很好,想象力很丰富。

不同的观众在不同的状态下,产生不同的观感,这都很正常,相比于提供绝对答案,我更愿意自己给出的东西模糊一些,歧义多一些。

如果非要我给个解释,其实这个片断还有一句对话,就是“于佩尔”做动作之前,她也问了“金敏喜”,你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

“金敏喜”回答,没有,我就是想这么做。

所以从创作谈的角度,我更愿意用这句话来回答你。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深究一件事的道理和意义,把这当作终极目的来做,但凭心而论,我觉得电影的意义并不是这个,就单纯去看,去感受其实也是一种意义。

而且你的道理未必是别人的道理,也没有什么道理是绝对真理,那为什么要费劲去宣扬这个呢。

包括还有人问到,影片中照相机这个道具有什么深意,照相机之眼和摄像机之眼,二者存在递进或套层关系吗?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能这样联想,那我觉得挺好,因为它说明在简单纯粹的细节里,也自然包含复杂多义。

如果你没有类似的想法,那也很好,因为在我的理解里,电影的终极并不是拼这个。

《虚》:刚才您提到创作谈,既然它不是道理和意义,那您看重的是什么呢?

之前您在电影中,多次借片中导演之口谈过对创作的看法,但每次谈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尽相同,这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洪:如果你说我是要借片中人物之口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那我不会承认,因为我没那么自恋。

(笑)但那些台词确实都是我写出来的,有的来自于我的个人经历,有的来自于当时的想法,有时严肃一些,有时调侃多一些,有时是正面回答,有时会故意转移话题,这种不一样主要源于我自己对创作的要求,因为即使是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它,没必要把同一种酒装在同一个瓶子里。

我的电影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完整剧本的,基本上都是边写边拍,当天写的剧本当天拍完,这决定了我对时间、地点、人物等结构要素的敏感,我的创作灵感很多时候都是根源于此,我喜欢在重复的结构里观察,不同的要素组合可以拼贴出新的东西,各个要素的调整都可能改变影片的走向。

我希望有观众能在重复出现的场景和状况里有新的体会,在每一次重复里都会看到不一样的细节,也许这无法解释,但每次的感受必定不同。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电影确实就是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各种排列方式的翻新组合,如果电影是关于时空的艺术,那我的表达,或许就是这个。

对我而言,观众能发现它要比去阐述它更重要。

《虚》:顺着这个话题,我谈谈对您近作的一点个人理解。

《之后》里的书店老板分别和两个女员工在一天内做了些机同的事情,但两个女员工各自的一天,被您用互补的方式拼贴在了同一天,而《克莱尔的相机》,万熙和主管在咖啡店外的那段对话是影片的一个着力点,万熙的那句“你现在是觉得我有不直率的一面吗”甚至被说了两遍,但第二次,她是对着空位置说的,而两人之前的对话在这时则被处理成了画外音。

这几种对比结构的使用,都是您此前电影中没有尝试过的。

包括还有一些小伎俩,比如《你自己与你所有》里对蜡烛的叠化效果处理,《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神秘黑衣人的设置,感觉您仍在不断地突破自己。

但从电影技法上讲,这些技巧又都非常简单甚至只称得上入门级的蒙太奇运用。

先进的想法和简单的技术,您是如何看待二者关系的?

洪:在第一部作品《猪堕井的那天》里,我其实在技术上做了不少尝试,比如色调,布景,高对比度的打光,摄影除了固定镜头,也有移动镜头和手持,景别上远景、近景、中景、全景、特写都有兼顾,还有俯拍和仰拍,正反打等等。

那个时候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想法也很多,也追求层不不穷应接不暇的效果。

但从《江原道之力》开始,我慢慢对自己的表达有了更笃定更清醒的认识,哪些是我需要的,哪些并不适合我,所以后面开始做减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这是一个渐渐演变的过程,至于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停顿了一会)我很喜欢塞尚的画,如何以一种永恒的不变的形式去表现自然,对而来说也是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虚》:不知您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流行词语:尬聊?

它的意思和您片中很多时候的场景极为契合,之前也有人将这一现象概括为尴尬美学,感觉您的影片这种片断不可或缺,它是笑点担当,同时又包含着极深的人性洞见及诚恳姿态,让人倍感亲切。

洪:我确实热衷于描述那种尴尬的状态,有人说,这是在剥男人的皮,其实我不想剥任何人的皮,如果确实给人这种感觉,那也只能说明,男人身上确实有这么一层皮。

人性其实是相通的,它可能和我喜欢冷眼旁观有关,这种观察里包含着尖刻和讥讽,这就是我长久以来看世界的方式。

《虚》:最后问个“直率”的话题,金敏喜近期出演的几部影片,《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和《克莱尔的相机》,片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女主的纯真直率,特别是《克莱尔的相机》,“直率”甚至是整部影片的关键词,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这就是日常投射?

您用电影及时地捕捉日常,则是属于您的直率方式?

其实前面我们的访谈,几次都涉及到了电影与现实之间的真假虚实问题,但我还是想问,导演您能直率地回答吗?

洪:遇到金敏喜之前,我对世界确实是怀疑居多,过去我是个防御心很重,内心充满逆反念头的人,看待世事的眼光也多以调侃戏谑为主。

而遇到她之后,我觉得我开始愿意相信一些东西,估计敏感的观众也能从我最近的电影里看到这些变化,包括面对访谈的态度,以前我会下意识地回避,现在,我得承认,我是幸运的,没有权力抱怨。

我深深地感受着一个人的钟爱,这种钟爱使我心平气和,开朗自信。

我有幸遇见了金敏喜。

注:《虚拟电影》实际上并不存在。

 7 ) 性,画面的,故事的。

本片最有性引力就是这个画面了,看的时候就想起了《七武士》里面,女儿洗头的地方,真是如出一辙。

洪尚秀早期的电影都是有很大的裸露戏份,这片的这个镜头色情力也不遑多让,全片围绕的性展开的故事在画面上展现在这里,与克莱尔的相机的主题又隐相呼应真的妙。

当然剧情的发展与《七武士》里面也是一样,男权对性的渴求,呵斥,隐匿。

《克莱尔的相机》

《七武士》如果说洪尚秀的电影里面最好的开头在《玉熙的映画》里面话,那最好的结尾就是在本片了,最后金敏喜一个人默默心碎的整理东西离开,撕裂的封箱胶带声,配合着温暖音乐响起,被撕裂的伤口在慢慢的恢复,最后定格的画面,缓慢拉近放大的镜头,让观者对金敏喜这个人物越来越远去,留下模糊的印象,遗憾、淡淡的悲伤、惋惜尽留心中。

 8 ) 围绕概念的精巧叙事

故事发展像是解迷的过程,克莱尔的相机把人物都联系起来,所有人扁平化地排列在照片里,然后展开。

很多解构式的影评可以从电影的细节挖掘,相机、大狗狗、女主穿热裤、将衣服随意剪开都代表着什么,已有众多有深度的评价了。

相比《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侧重描写女主的心境变化,我觉得这出戏更聚焦概念表达。

比如如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物呢,只能再仔细地看一次;男性凝视是怎样无理的呢;老板的嫉妒是什么样的呢。

可能太注重冷眼旁观的叙事态度,感觉每一个演员在里面的个人魅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9 ) 定住水流般心境的瞬间

#ICA#13112024 #二刷,内核非常贴近《北村方向》,整体失去了结构的变化只展现了小幅度的空间变化和大幅度时间变化,也是对照了克莱尔对于拍照的理解,“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照片和电影承载了对时间流逝和人性变化的哲学思考,影片也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不可重现瞬间的记忆闪烁。

叙事上从被开除喝葡萄酒穿短裤的初次拍照到相约吃饭得知真相再拍照最后到随老板离去,相机所拍摄的照片似乎在试图定格他们彼时的情感和心理境遇的那无法控制的流动性,电影也是借此呈现角色情感如同河水流动般的变化。

叙事节奏还蛮好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再回溯到被开除的打包环节,很不太喜欢。

讽刺的力度不是很强,但女主的主体性凸显的不错。

视觉上,变焦很有特点,zoom in转场呈现的是时间的回溯,zoom out转场则是时间流逝。

镜头语言很大程度呈现出了水流般碎片的质感。

#天幕新彩云#BIFF #06042018#一刷

 10 ) 白开水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

《克莱尔的相机》邀请了两个重量级演员:一个韩国大美女金敏喜,一个法国国宝级演员于佩尔,作为陪衬,讲述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故事:导演怎么去寻找灵感?

是否需要为艺术献身?

献身后的羞耻感怎么破?

不过这个导演非常幸运,周围有个从生活和情感上都给予无微不至照顾的制片人。

导演为了艺术献身,她自然应该为导演扫平障碍,哪怕是一丁点的心理阴影。

缪斯重要么?

重要,但为了导演的未来,缪斯也可以成为随意牺牲的陪葬品。

于是,我们曾经腹黑、心计深沉大《小姐》金敏喜诱受,成功的变成了被随意牺牲的傻白甜缪斯。

而且本片导演打破电影常规,用了几乎超越纪录片的超现实主义模式,采用家庭DV的拍摄手法,以毫不了解情况的外人——客观第三者的视角来展示这个复杂而深沉的主题。

几位主角的演技自是无可挑剔,因为作为客观第三者视角,我们大部分时间其实根本也看不到演员的表情,自是无可挑剔也无法挑剔的。

只有大师级导演才会成就这么先锋试验性的电影:完全打破一切电影镜头语言的常规要求,长时间两人对话的固定镜头;所有情节都是靠对话推进;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乱而不杂;风景优美的电影胜地戛纳,完全拍出了陈旧腐败、藏污纳垢的衰败感……我们应该为导演的大胆突破和对艺术的讽刺而喝彩!

《古镇郎中》短评

看似偶然的遇见,以及漫不经心的捕捉,在不足3寸的相片里发现了什么。洪尚秀的自嘲依然存在,“你实在是太漂亮太漂亮了”。我有克莱尔同款instax mini 70。

9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还行

修行4 荒谬的时间已写影评

14分钟前
  • ♢Triticum†L.
  • 推荐

想吐槽的点太多,算了,算了

16分钟前
  • 小欧
  • 较差

在洪的镜头下, 敏喜是无敌的. 语言不通的flirting三大秘宝: 美貌, 食物, 和空闲时光.

19分钟前
  • DAWN
  • 还行

大概是最能給予我靈感的一部洪尚秀。0422KOFA二刷。

21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推荐

于佩尔登场时那句【这是我第一次来戛纳】我一听到就笑了。洪尚秀那时候是真的爱金敏喜啊,每个镜头都有爱意溢出。

25分钟前
  • 斯琴高丽的伤心
  • 推荐

相当粗糙

26分钟前
  • york
  • 较差

很明显看得出拍摄上的慵懒,但正如片中角色对艺术的理解一样,洪能如此气定神闲地拍个尴尬的小片未尝不是“艺术”给他的恩赐,即便英语可能是世界上最不适合用于尬聊的语言(还是两个非母语的人来尬聊),依旧产生了有趣的效果,对于相片的理解还蛮戳的。

29分钟前
  • TWY
  • 推荐

3.5。洪尚秀深諳尬聊的真諦。短是短了點,但其實我覺得比同樣去年出品的"獨自在夜晚的海邊"好,隨興輕巧的遊戲,比回擊大眾的檄文好看多了

30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感觉老洪对于学导演的学生可能有特别的吸引力吧,低廉的拍摄成本,不复杂的剧本结构,几乎没什么言外之意的台词,像是从日常生活中随意抽离出来的片段,再加上一个具有个人魅力的女演员...艺术作品与现实的互文蛮有意思/对artist的自嘲让人觉得可爱/尬聊其实是最自然的对话流

35分钟前
  • 远远的远 远远
  • 推荐

5.5/ 难看啊,虽然爱看金敏喜。结构精巧吗?只看出了牵强附会。有意为结构赋予价值的台词,更不能算对话了;而这种算计在其中的故事,更不能算生活了。

36分钟前
  • 1nL
  • 较差

讽刺的点完全能理解到 咖啡馆偶遇恍惚是于少女和摘了眼镜的痞子 2333 海边尬聊我的心情如同后面岩石上不断跳海的青年

41分钟前
  • wangzhy
  • 较差

洪导可以说非常天才了以及金敏喜在窗前抽烟那里太美了,于阿姨的客串很惊喜,拍的太真实,能润色一下就更好了。

45分钟前
  • Letithappen
  • 推荐

这拍了点啥?

46分钟前
  • 一一鱼
  • 较差

二外尬聊让本来就短的片子死亡得更突然

51分钟前
  • luc1en
  • 较差

“导演”来戛纳售卖自己的新片《你自己与你所有》,并将内心的不安与温柔外化成于佩尔来重新参与和审视自己与“她”的男女之情:一切都是在变化的,微妙、迅速、不经意间,就用相机将不同时空中的你我凝聚,就用电影的永恒来永驻你我这份难得的感情吧。洪近年来最可爱的一部小品。

55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这部就有点满头问号了厚,看完只记得于阿姨和金敏喜的英语强尬聊了,而且是内容完全不记得,只记得两人的表情。老洪去年戛纳期间喊来两位女神速速把片拍好,影展还没结束就已全部剪完,跪了。。昨天本想高兴地宣布老洪一年拍三部我就看三部,转头就听见他说第四部已经拍好了。。。饶命饶命啊

6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2018北影节第一场,尬演,尬刷。

1小时前
  • 休休芸
  • 较差

拍过照片,我们下一秒就会改变,哼起儿歌,每个人都可以被当成艺术家,洪常秀说哪怕你是于佩尔也要一遍一遍夸金敏喜漂亮;(其实有些小细节蛮可以品弄的);

1小时前
  • Foriverwx
  • 还行

走到这里,洪尚秀已显出江郎才尽之姿,日常对话和镜头间只透露着无聊和平庸。

1小时前
  • 后自愈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