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破浪观影团提供的点映和导演交流机会。
提前欣赏了这部题材新颖的国产电影。
荒野生存主题在国内还是很少见的,保护电影题材的多样性是爱电影的观众义不容辞的责任。
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短90分钟聚焦一个人,讲话一段经历。
很符合一个豆瓣小组的标准,那就是“我们只爱90分钟以内的电影”。
在这个电影越来越长的时代,能看一部只有90分钟左右的电影真的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导演分享他舍弃了很多剧情和桥段。
就结果来看,这样一个慢节奏的故事,这个时长还是很不错的。
节奏渐入佳境,跟随主角每况愈下的艰难独行和层层递进的内心世界,观众也跟着进入一段生命探寻之旅。
几段比较喜欢的画面和情节:1.丛林看到哥哥的视频后拼命奔走气喘吁吁的情景与哥哥视频里沉重的喘息声相互交叠,既凸显了亲情的纠葛,又隐喻了命运的交叠。
2.丛林第二次治疗伤口后,镜头逐渐往上推,直到画面切换,无尽的沙漠并没有出现尽头,展示了一种苍茫无力感。
3.丛林“水分内循环”那段戏,一个长镜头下,人物慢慢消失了沙丘的后面,这个拍摄女性上厕所的镜头非常巧妙又毫无粗鄙感。
(个人比较反感影视作品里出现的很多男性小便的画面,毫不避讳,反而还想以此凸显一种男子气概,展现了男性叙事主体的自以为是,对比而言,这个女性小便的表现手法就含蓄很多,还能显出一丝唯美。
)电影的另一大特点是女主角的独角戏。
敢于让一个女性角色撑起一部电影,导演的魄力不容小觑。
任素汐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不得不说,穿户外服装、长手长脚的任素汐也太美了!
尤其大风吹得衣服贴紧身体,在一望无际的横向空间里,这样一个瘦高的竖向线条无疑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成为画面的重心。
最后那场夜晚火光戏,把任素汐的肢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rose吹口哨之后,女性求救的又一经典桥段。
我觉得女主其实早就死在了第一天或是第二天,后面的几天都是想象。
第一天女主走了四点几公里,怎么后面一天能走一百多公里呢?
要知道女主后面腿受伤,食物和水都非常的不充裕,体能和心理双重压力,怎么可能一天走一百多公里呢。
沙漠那种环境,一小时5公里就不错了,一百多公里要走二十多小时,是不可能的。
所以怀疑女主早在第一天就死了,后面都是她临死前的幻境。
没错,这部口号“看一个人的电影”我是一个人看完的,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切都按部就班,你知道李晨演的哥哥一定会出事,你知道水一定会喝完,一定会受伤,一定会自救,一定会获救。
那瓶从包里拿出来的酒精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物品,剧情就是传送带。
其次聊聊任素汐的演技,没有太多的惊喜,收到视频的时候我理解人物的悲伤,但是那段嚎哭的表演,我觉得在极端条件下,挑战身体极限的情况下,是没有力气那样去哭的,一开始哭不出声是不是会更好?
不知道是剧情还是因为什么,总感觉是在看任素汐玩一场无论如何一定会通关得极限游戏。
昨天看了“荒原”(严重剧透),怎么说呢,结构简单,如果不想的话也能看。
但是吧你风景也没拍的多好看,故事吧也感觉怪怪的不好仔细去推敲。
专业人士看了会不会很无语,我看了就是觉得吧又暗戳戳讲妈妈不怎么样很不必要(什么妹妹跟了妈妈,其实想跟的是爸爸,但是妈妈经常在外面潇洒又去马尔代夫了,妹妹镜头钱还要哥哥给,妈妈都不记得哥哥名字什么的),活着的人无人在意,死去的人拼命追忆,我不懂。
中间妹妹走到第三天,快走不动了,突然哥哥一个留在手机里的定时遗言视频,讲我的伤只能坚持24小时,你不要折返(这里强调我觉得很尬,三天了你叫她折返她得有那个力气回去找你一起死哦),然后食物和水全都给妹妹塞包里了,讲你只能一个人走出去,当时就觉得,本来还能坚持觉得四天能走到坚持坚持能救哥哥,麻蛋现在直接坚持不了了一起死了算了拉倒吧。
不是不能留遗书,但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放在第三天这个时间就是为了告诉女主你还有水吗?
任何一个在无人区讨生活的人不会检查自己行李的吗?
那么小的包,任何一丝活的可能,任何包里的东西有机会都会用上的吧。
全程女主的冲锋服和里面的亮白色防晒服抢镜,真的好白好干净,最后求救烧行李那里脱衣服,真的全身上下里外都特别干净一尘不染的,这是无人区滚了六天的人,咱就是说演员吧多少还是得牺牲一点。
剧组吧你这是拍电影就一个人你都整不像还能整啥也不知道。
电影《荒原》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女性户外冒险电影,选材和视角都非常小众,但这也凸显了它类型片的特色。
丛林和她的哥哥为了寻找十年前在无人区失踪的父亲,一次又一次出发探险。
只是这次他们没有那么幸运,在无人区突然出现的大沙暴中,哥哥丛来被一根锋利的树枝刺中了腹部,他再也无法活动和行走。
为了救哥哥,丛林只身前往遥远的补给点和驻扎地寻求帮助,自此,丛林在这布满干旱广袤沙漠的无人区中,开启了一段艰苦而奇幻的旅程。
在干旱的沙漠日行百里,对于丛林来说,是严酷的生存挑战。
她不仅要面临体能上的极限,而且要面临长期的暴晒、干渴的折磨,从最开始充满自信、健步如飞,到逐渐疲惫、沮丧和身心涣散,丛林刚开始喝自己随身携带的水袋里的水,喝光水后,不得不从稀少的植物身上析出一点点水分解渴,最后喝自己的尿液为生,生存的困境逐渐凸显,将她逼至死角。
在看似平静的无人区,丛林在垂死挣扎,这就好似在寂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要熬过的难关和要咬紧的牙关。
在体力透支、身心崩溃的状态下,丛林出现了一系列的幻觉,而就是这些幻觉,正在直面和解决她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她已经失去的家庭、她正在流逝的自我。
《荒原》配乐堪称一流,在看似枯燥、日复一日的徒步行走中,正是这些配乐解析了电影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像,既呈现出环境那不可战胜的强大和神圣,又赋予了旅途神秘而庄严的、接近朝拜式的气质。
丛林在极度干渴的状态下,幻想出现了一片水草丰茂的绿洲;然而绿洲并不存在,她重重倒在了焦土之上;她见到过奇异而庞大的兽骨,与幽灵对话,听见了已经死去的哥哥的呼唤……终其一生,一直陪伴着丛林的,只有她的回忆和她的自我,她独自在沙漠中挣扎求索。
丛林曾经困顿在自己的执念里——执着地想要找到父亲,想要家庭破镜重圆,直到这执念吞没了她的哥哥和她自己。
在这些幻觉和梦里,她才发现,生死有命、聚散有时,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没有了答案。
它们的重量突然变得很轻,轻得就像一段与逝者淡然简短的对话;在戈壁沙漠这片无情的宏大世界中,生与死、得到和失去都轻如鸿毛;沉重的只有丛林自己,她在自我意识的荒原上举步维艰,心中的执念拖累了她。
绝境中,丛林倒在了地上,濒死之际,远处亮起了车灯,有一排车队经过。
丛林挣扎着起来,开始点火求救,她把衣服一件件脱掉,把自己所有的东西付之一炬,好让火光明亮些。
人只有失去了所有,才能重生;残缺和崩溃时,最接近觉醒。
在熊熊的火光中,丛林匍匐着、摇摆着,像在完成一场祭祀仪舞蹈、一次重生的典礼。
故事在此刻达到了高潮。
生命那不屈的力量在这火光与救赎中燃起和绽现、令人炫目、令人震撼,这也是对丛林身心的洗礼、是一次涅槃、一次昭示和告知——有时你以为自己死了,其实你只是活过来了。
丛林在燃烧中活了过来,得到了救援。
活着的能量如此坚韧、蓬勃而令人敬畏,它来源于死亡,却并不奉献于死亡,它接近神性、爆发出了令人赞叹的意志力和智慧、为自己谋取生路,战胜宿命。
活的本身就是尊严、是如此神圣,就是最值得珍惜和敬重的事。
死而复生,丛林可能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她的父亲和哥哥,用死亡为她铺垫了走出去的路——“活得像蝼蚁,搬空了一生垫她行远方”。
死的意义都是为了活下去。
她之所以活着,不是为了日复一日,在沙漠中自我折磨和追逐死亡;也不是为了在反复咀嚼失去和痛苦中耗尽自我;更不是寻找依靠、寻找所谓的答案和归宿。
神灵点灯星指路,活着本身就是为了独立、它就是恩赐、是体验,是当下的圆满。
当丛林真正经历和明白这一切,她才走出了荒原,开始了生活。
(原创影评,署名党阿飞,转载必究)
1、记得有部外国片,沙尘暴追着汽车跑的,这部电影里,摩托车没跑得过沙尘暴。
2、哥哥能发出视频给妹妹,为什么不求救呢?
有人说是提前录制的,看视频内容是提前了,不过也是在出事之后,说自己活不过24小时,能活四天是骗妹妹的。
3、最后喝的一点点液体是什么?
带点淡黄色,是自己的尿吗?
4、车队四辆车,最后二个方向。
是一辆送妹妹就医,三辆去找哥哥吗?
没看懂,猜的。
5、一个半演员,撑起了一部电影。
类似于之前看过的一部外国片,一个人在大海里历尽艰辛,最终被救起。
6、小腿受伤,用酒精消毒。
拿出的酒精瓶子大的吓着我了。
玩户外的都知道,有限的背包容量,物资要小、轻,不可能带那么大一瓶的酒精。
这是一部风景写实,任素汐与自然对戏,探究人性、顽强的女性力量的冒险类电影。
冒险类电影国外大行其道,国内特别少,而且通常看到的都是以男性为主的冒险,但这部是以女性串起来的故事,从女性的角度来展现无人区的危险性和生存的艰难,感官冲击性更大。
任素汐饰演的丛林在荒原里从莽撞走向成熟,从身体折磨到心灵折磨,节奏层层递进,虽然剧情设定没有特别巨大的戏剧冲突,但任素汐的演技太自然情绪感染力太强了,我一整个沉浸式观影仿佛也进入了荒原,因为脚水肿塞不进鞋的撒气、掉下裂缝时心里一紧头皮发麻、用酒冲洗伤口时抓骨挠心的疼到吸气、致幻后摔进沙漠抬头的眼神让我顿时无法呼吸,最后被信号灯红光笼罩心里的酸楚全部都感同身受,好几处我都捂住眼睛不敢继续,局外的我害怕能捂住眼睛停止继续,但丛林不可以,即使觉得前面没路了也只能继续走下去,这个女性力量的坚韧顽强太令人动容。
此时觉得荒原意象化,即是现实的荒原也是女主内心的荒原,在艰难中前行,一边崩溃想放弃一边鼓起勇气前行。
导演的电影美学也很绝,无论是无人区的自然风景还是最后那幕像舞台剧的表达手法都美到让人惊叹。
这是一部需要安静坐下来观看的电影,但不用特别费力就能跟上,导演的叙事手法很自然加上演员准确的情绪传达,不经意间就进入了荒原与丛林一块儿穿越无人区。
父亲死荒漠了,一个沙尘暴车都埋半截,你能找到尸骨?
再说都来找过很多次了,连基本的野外生活都不会,地图烧了,水搞没了,包里还能生出2斤的水和手机完全不知道,背着不重呗,包里东西重来不检查?
真的就是找两个明星,机器一架拍了就能上电影院放了,票房不佳,再来一句,中国观众不懂艺术呗,....%#g……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魏大年(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018086/无剧透,可放心食用。
电影是国内鲜有的女性荒野求生题材,画面很壮美,整部电影几乎都是任素汐一个人出演,宣传主题是一个人的电影,一个人演,一个人看,一个人思考。
电影讲的是女主遭遇突如其来的荒野求生的经历自我救赎的故事,也是失去与得到的故事。
拯救自己从来只有自己,挣脱执念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程。
悼念失去、执着弥补往往会搭进去更多,然而又如何呢,一切重归残酷、平静的生活罢了。
看之前又期待又有些犹豫,男女主的形象气质似乎不搭,海报很有质感。
可能是基本没有什么预期,看的时候比较舒适。
男主时长不多,剧情没有逻辑性问题,不出戏。
而且电影整体质感很好,喜欢西部片、公路片、纪录片、荒野求生、女性主题题材、自我救赎,喜欢ost的,都能找到亮点。
片尾曲一定要听,声音一出来就觉得很有味道,歌词也耐读。
一直在后面找是谁唱的,结果作词作曲演唱都是任素汐,有惊喜到。
get到了任素汐的演技,虽然剧情起伏不跌宕,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枯燥,甚至察觉到了她的性感,哈哈。
在极端状态下对其他生命(包括人类)的共情和尊重,有惊无险后对命运甚至对自己的嘲笑,那种倔强的野性的生命力很打动我。
区别于很多野外求生主题的影视剧,生存是残酷、唯一且必须的选择,这种似乎是更加女性化的视角的讨论很珍贵。
国内对于女演员似乎更加苛刻,这是一部很好的彰显演技的电影,同样的男演员如果出演此类角色一定更有讨论度。
而这么小众的题材,这么小众的拍摄手法,出现爆款几乎很难,拍的人、看的都都知道,可那有怎么样,任素汐多了一部优秀的作品,我们多了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看。
看之前就可以预见是各类求生电影的拼盘,但还是想看任素汐的表演,没想到如此失望。
全片白天镜头不明所以的黄,天空是黄色的,白衣是黄色的,就连贯穿全片作为求救信号和信标的丝巾也被黄到难辨色彩。
画面黄到根本无法感受沙漠60度的炽热和干燥。
前三天,清晨不走,傍晚不走,愣是烈日炎炎跑着走。
在看到哥哥的视频前她仿佛不清楚自己的处境甚至看着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走出沙漠,宛若行尸走肉。
以至于她看到绿洲和发现是海市蜃楼,我都没有一丝替她欣喜或者绝望… 本来这电影妹妹就不可能死,哥哥照片一拍没对上焦就必死无疑(看完发现海报宣发就是一个人的电影,好嘛)那看点只有求生过程了。
结果全片除了一开始的沙暴,没有任何客观意外造成的戏剧冲突,非要让丛林自己犯蠢上造成主观灾难。
睡觉把房车给点了,地图没了(虽然那地图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一共就往南再往西一句话的事)。
自己没注意把水漏了,到悬崖前了手滑了对讲机掉了。
丛林那会还没到意志崩溃意识模糊的阶段,非要通过坑自己制造困难。
求生部份的真还不如他们这父母离异的家庭来得有戏剧性。
我真怕编剧跟我说她找到的那尸体就是她爹…看完我立马回去给《掘金》加了一颗星,好看多了
关键无意义。
属于道理我都懂,但很多创作方面有点没啥必要,极致没到极致,冲突又不够冲突,很别扭。
因为任素汐而关注的电影,任素汐确实符合我的期望值撑起了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一个人的电影,一个人的舞台。商业电影当下的市场环境,导演敢启用一个曾经的文艺片女主拍一部不刺激不玩心跳的电影,是勇敢。故事留有余白,女主的荒野求生技能可能来自于儿时父亲的传承,但电影剪辑和节奏把控有些碎,感官体验上比较零乱不清,电影最后半小时不足发力。导演和摄影是干柴,却没把任素汐这把烈火烧起来了,有些表演是真的好但有些也趋于模式化,自由发挥的空间被自我困缚了。最后的幻觉真真假假,任素汐在信号弹下的solo戳到我了,大结局点到为止。
荒野求生,还是女性的荒野求生片,难得啊!海报上打出“一个人的电影”的文案。全片99%的篇幅是任素汐一人在演,再次被任素汐的演技折服,太棒了!虽然知道最后一定会获救,但是看丛林一个人在荒原里挣扎求生,一路上一次次看见被救的希望一次次落空会心疼,看她有几次差点撑不住会焦心,看她再次启程会被鼓舞。除了荒野求生,展现人的顽强求生意志,更多的是对死亡的思考。放下对父亲死的执念,接受哥哥的死去,对逝者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这部片子可以作为死亡教育的素材给孩子们看。还有一点高兴的是,卫生巾镜头好多。☺幸亏丛林带了卫生巾,不然她走路脚底板疼就没办法处理了,小腿受伤也没东西包扎了。演员为了拍好荒野求生的场景一定吃了很多苦,一定是长期保持饥渴状态,极度的饥渴是生理反应,纯靠演技没这么真实,敬佩。
居然还挺好看的,是推荐去影院看的电影。没看过国产正经荒野求生题材的、感情线很少的,值得支持。景拍的挺好,本身不是特壮美的那种干巴巴的无人区,但构图好看暮光好看。李晨戏份合适,基本就任素汐独角戏,她这次也没演得很油滑精致,有代入感。就是可惜我们都懂审he,不能真提心吊胆地看主角能不能活下来,导演自己想拍的也是中途已经si了真的挺好的。自己买票看个比较冷的电影的话拨浪鼓和荒原我倒推荐这个,起码能看看奇观,还有共感疼痛惊悚的生理刺激。
一星给演员,一星给题材,这类国内稀缺的荒野求生的题材,好的演员+好的剧本如果不出意外拍,应该是可以的,可惜出了意外,还有这导演真是电影学院出来的吗。
适合代入感强的人看
任素汐的受苦独角戏,片尾曲好听,哦也是她唱的~
广影 真·素颜,题材和任素汐表现加分,但剧情缺失情感不足,手法也有些寡淡。
国内终于也有极限生存题材的电影了,人内心深处都会有冒险挑战的欲望,只是现实中很少有人真的敢去玩命,电影就是丰富生命体验的最好方式。这类片子都很考验导演和演员的功力,要展现出体能逐渐消耗、意志顽强挣扎的感觉,同时又要有戏剧张力。《荒原》基本也是独角戏,任素汐演的女主是一个有一定户外经验,但又不是专业的户外运动专家的普通女性,会让人有代入感,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办。剧组和演员应该都没少遭罪,那种暴晒脱水的状态不是光靠化妆就能画出来的,任素汐演得也不错。无人区的景还是美的,辽阔又绝望的感觉……
丛林与幻觉对话那段毛骨悚然,与父兄的回忆也意外地有惊悚氛围,包括红色信号弹照亮任素汐的脸,导演应该很擅长拍恐怖片才对…
空有一类型片的壳,里面装的还是那套已经被拍烂的国产片固化叙事。女性的生存都已经受到挑战,第一时间记起的还得是父亲、哥哥和家庭。最后只能是演员模拟荒野求生测验,观众承受忍耐力测验。
人生大事,不过活着。理解这句话,并打心底践行这句话的人,太应景渺若晨曦这个词了。生活里为了一点芝麻大的小事置气、争吵的人,比比皆是,如若不将身陷人生的荒原,总难堪破琐碎事物交织构成的迷障,可真等到了荒原来临,又有几人侥幸如主角,可以脱险逃生,怕是徒剩一身枯骨被流沙埋葬吧。所以,人要学得聪明些,在安和的现实土壤,就有在荒原上求生的觉悟,只为活着,不为其他。
喜欢任素汐
不管是冒险的生理疼痛(沙暴高温)还是心理疼痛(孤寂害怕),任素汐都演绎得入木三分,真实感太强了!
还行,可以看,全片95%的戏份由任素汐出演,表演情绪挺不错,如果剧情的情节设定、逻辑交代以及和父亲之间发生的故事再发散发散,不止这个分。
电影一般,但任素汐很好
莫名其妙
在极端情境下展现求生勇气的单情景小成本,不是惊悚血腥向,穿越沙海无人区的求生一周,走出自己的与父亲的记忆伤痕,几乎是任素汐的独角戏,极快进入叙事节奏,间插回忆与梦境,以天为单位也更好的具象化痛苦历程,虽然不是商业化强的所谓大片,但在小体量中做出了自己的类型努力,并且真正结局如何,大家可以再想想。
任素汐的演技有保证,这类具有哲思意义的作品,将人类投进无边的孤独险境,本可激发更深层次的表演潜能,却因外部环境过于单一和安全,而显得平铺直叙。全片没有一处特别抓人的情绪顶点,讨论的仍是小家庭的和解,也没有对大自然或者探险本身,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多希望后半段遇见毒蛇、猛兽或者盗猎者,浪费了大漠实景拍摄的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