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尬………………………………………………………………………………………………………………………………………………………………………………………………………………………………………………………………………………………………………………………就也没有啥好说的……感谢桃花岛观影团的超前观影,给桃花岛比心~
看到很多人骂这个片子打擦边球,消费同性群体😂怎么说呢?
我当然也是一边吐槽,一边看完的😂好家伙!
开篇就是一个丑到抠脚趾的Ae模板片头的迎头暴击,紧接着就是一些想不通哪里来的即陈旧又幼稚的烂桥段们🙃但是,咱们说回擦边球的事情,消不消费的,得先提一个词“女性主义”,这词主张“性别平权”。
那么,我觉得如果在同性电影里玩异性梗没问题,同样的在异性电影里玩玩同性梗就确实没必要上纲上线。
另外,最让我有印象的其实是大白父母刚到英国的那个电视采访。
“语言不通”的中国父母,对上“沈阳汉语十级”的英国小哥,在小哥“重点全无”的灵魂翻译下,最终有了“开放”父母支持儿子同性婚姻的佳话。
不知是导演确有此意,还是我过分解读……总觉得这段刚好像是在说……目前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能在“并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在省去“同性”“出柜”这些的关键词的情况下,才能够如此自如且骄傲的表达出对于一份爱情、一段婚姻的支持。
去年上海电影节,有幸蹭了张友人的票,提前看了这部片子。
首先,白客好帅,真的,完全不输李治廷,剧中的英伦范让他在形象气质上完全颠覆了之前万万没想到的屌丝印象。
作为一个喜剧片,故事讲的很完整,虽然略有俗套,但是几乎每一个笑点都能得到观众积极的反馈。
在伦敦的实景拍摄也很美,探长的客串也很棒,是一部轻松愉快的电影。
当时看完也没有放在心上,就这么过去了。
可在大半年后我居然在B站刷到了这部片要在内地上映的预告片。
点进去一看,百分之八十的弹幕和我的反应都是一样的,惊讶中带了那么一丝质疑“啊啊啊太好了居然上了”,“啊啊啊这也能上映吗”,甚至还有美好主义者说出了什么”现在的一小步,将来的一大步“之类的说法。
一通惊讶和小小的欢喜过后,我内心只有难过和惭愧,我感觉我们,我自己,我身边热爱电影的朋友,或是素未谋面但有同样热爱的陌生人,面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喜剧片的上映竟然是如此剧烈,只是因为在这部片子里两位男主打了点相关的擦边球。
对,我还在称其为“擦边球”,因为在我们现在看来这还是没办法走上台面,能上映是意外,是惊喜,不能才是正常,才是理所应当。
和朋友之间的戏谑但真的是这样子吗?
我感觉,我们好像被阉割,被阉割到那个东西彷佛根本就不属于我们,从来就没有在我们身上出现过。
其实根本不是,它一直都在。
我们也上过球台,打出过一些好球,只是现在球杆又被没收。
我没有办法去评判一些大抉择,我只能看着自己的下意识反应,察觉到它与原本的样子的不同,然后想办法去改正,去接受不一样的全新的美好的东西。
而单论这部片子,作为喜剧片是合格的,让大家哈哈一笑就算是完成了它的本质工作。
内心还是很肯定它的,毕竟之前好久连球台都没能上,现在打打擦边球就不错了。
希望之后可以真真正正地打一场球,真正意义上的,不慌不忙不躲不藏的,像《Love,Simon》和《Call me by your name》这样子的好球。
《爱你,西蒙》
故事的起因,非常简单。
李治廷因为“梦想”,把自己最大的事情给忘记了。
为了能“合法”停留在英国,他只能和白客“临时搭档”。
事实上,这事儿经不起推敲,只能理解成故事嘛,只是为了营造“喜剧笑果”罢了,至于你笑不笑,那不是问题。
首先,如果李治廷觉得“梦想”非常重要,那“实现梦想”的前提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会忘?
这不是个临时决定,给他留了足够的时间,但是他偏不。
事到临头了,想起了千里之外的父母的“殷切希望”,这个解释,完美。
再看看白客,这家伙事业小有成就,“家庭”也在来的路上。
但狐朋狗友出了问题,一个劲儿的帮忙,把自己贴上去也在所不辞。
这样的“大义凛然”实在令人敬佩,这样的“狗友”能给本人一打,本人也是愿意“欣然接受”的。
但,这“大义凛然”进行到一半,这货忽然“良心发现”了,这事儿不对,应该叫停。
我去,这应该不是霍格沃兹学院派来恶搞的吧。
当然了,这位是“堂而皇之”从霍格沃兹跑出来的,半道出家,做了“功夫熊猫”。
这样貌美如花的“赫敏”,不和故事主角发展一段爱情实在说不过去。
可惜的是,李治廷从头到尾,都没搞明白究竟啥是重要的。
他的脑袋,是个单线程的CPU,一个时刻,只能做一件事情(原谅,这样说,实在有点侮辱CPU了)。
#合法伴侣# 2星/40分近年来,中外合拍片常常陷入“烂片”的泥沼。
一方面,跨文化题材本身就容易引发两边不适另一方面,中国脸说太多英语台词也不够接普通中国观众的地气
而这部由李治廷和白客领衔的《合法情侣》却踩到了一个题材深坑:假扮同性恋假结婚骗身份。
李治廷饰演的男主,因为见义勇为而耽误了签证续签的deadline,即将被驱逐出境。
在一位“腐国”工作人员的“善意提醒下”,已经是英国籍的好哥们白客决定与李治廷假扮基友,通过假结婚,来拿到身份,没想到遇到鲁伯特·格雷夫饰演的移民官百般怀疑。
除了这条有三重道德瑕疵(假扮同性恋+假结婚+骗身份)的主线之外,导演还加入了李治廷对付张榕容的渣男BF,巩汉林江珊饰演的父母来英国探亲莫名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支线情节。
不得不说,《合法情侣》所有的笑点均是基于对同性恋的刻板印象:粉色领结,印花衬衫,娘炮气十足的格子西装。
最恶俗的是,张榕容的渣男BF,为了羞辱李治廷,竟点了一份“超小香肠+两个荷包蛋”的套餐。
实打实的恶意嘲讽。
而巩汉林和江珊夫妇因为不懂英文,在接受英国电视台关于对儿子出柜看法时,竟回答了“全力支持”。
真是一点也不好笑。
和很多烂片类似,此片最喜欢用音乐来煽情,明明没什么情绪,非要用BGM硬煽两人的感情有多浓烈,最后要硬要来个【坦诚一切+真实异性恋战胜假扮同性恋】的结尾,实在是太尬了。
总体而言,《合法情侣》又是一部不清楚自己定位,胡搞一气的大烂片。
无论是英国人/中国人/同性恋/异性恋,都会有一种被冒犯的不适感。
这样的合拍片真的从一诞生起,就是一个怪胎。
说实话,这个片子争议很大。
异性恋群体们,疯狂谴责导演消费同性恋群体,疯狂吐槽,疯狂站立场表示友同发表谴责。
然而性少数群体们,尤其是同性恋群体们,反而觉得有这样一部片子能放开能放映,是一种进步,是值得庆祝的事。
很多看过片子的gay仔朋友们,认为片子拍的非常真实,因为社会其实就是这么看待同性恋的。
同性恋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躲藏起来,然后来扮演一个异性恋去生活的。
电影中无非是反过来了,让异性恋来扮演同性恋,甚至有gay说:说实话看到这里有点暗爽,因为异性恋们总算能体会到我们的痛苦。
然而这种令异性恋们不适的痛苦,也许在潜意识里恰恰成了他们大骂烂片的根源,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而骂,所以要打着友同的标签。
可是,真正的友同人士,会看到同志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会对电影所演绎的更加理解。
影片开始的时候,为了假扮同性恋所进行的表演,其实完美表达了异性恋群体们对同性恋群体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而后他们开始反思,真爱是不需要审查的,其实也暗指love is love,真爱与性别无关,不需要审查。
其实,看电影就是看电影,不要带着立场和批判去看,甚至带着反思去看,才能看到导演和表演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为了性少数群体能见度的提高和一小步胜利,我给他五分。
上海国际电影节豆瓣专场,剧本虽然已经努力做细腻的感情戏,而且为了使得节奏不拖沓,复合一个商业片的基本要求,除了张榕容饰演的中法混血插科打诨以外,还有很多故意制造的尴尬笑点,还在笑点并不像前些年以“郑恺”为典型代表的中国院线商业性喜剧那样低俗。
导演和编剧现场交流,说自己都是直男,难怪剧本里还是有很多对gay的固化印象,并且以此作为笑点,这个真的不能免俗,除非策划编剧真的有gay的参与,中国留学生之不得已版男男假结婚,也只能以承认同性伴侣的腐国作为故事背景。
合法伴侣》作为一部以留学为背景的喜剧爱情电影,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叙事风格,成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影片由黄磊执导,李治廷、张榕容、白客等主演,讲述了一对好友为应对签证危机而假扮情侣的搞笑故事。
首先,该片的题材新颖,以同性伴侣的形式呈现,为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观影体验。
影片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笑料制造,更通过夸张的情节展现了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的误解,并在欢笑中传达出对真爱的尊重与理解。
这种大胆且不失温情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
这部电影剧情真的让我如鲠在喉,本来看预告片我还是很期待的,毕竟剧情设定和主角颜值都可,昨天上映我吃过午饭就买了票去看了,从剧情刚开始10分钟我就懵了,不是,为了推进剧情主角人设这么无脑的嘛,在英国呆了很多年且不准备离开却拖延症晚期把签证续签手续定在了限定日期最后一天也就算了,当天明知道自己有事去办中间见到一个小哥被围堵立即不管不顾冲上去了,两人一起分开逃跑还非要把混混引到自己这边导致被打进警局错过续签。。。。
到这里我忍了毕竟不这样没法点题假结婚对吧,继续看下去我又懵了,大哥是你要被遣返不是你哥们,你哥们各种为你操心你还不愿意,就只会说我不能回去然后还各种误事,你哥们在努力帮你演戏应对移民局调查你还有闲心撩妹,各种帮隔壁美女装男友赶前男友,大哥!!!
上点心好吗???
如果移民局审查不成功不仅你不能留在英国你朋友也会接受惩罚啊!!!
我艰难了坚持了一个小时实在看不下去了,在他再次在妹子梦游时表白说妹子各种优秀我撤了,欺人太甚,自己的事一点不放在心上全让别人帮你操心,不顾及形势发现不合时宜的感情,就不能移民局调查通过续签完成之后再谈恋爱吗?
无语,有生之年竟然看到了无脑小废物的男主人设????????
还有另一男主也让我摸不着头脑,相对来说白客人设尚可演的也很棒,各种出力帮竹马兄弟没什么大问题,但问题就在于他过分热心,中间甚至有很多片段感觉他真的对兄弟有感情在吃醋,这就很无厘头了,毕竟开头他就准备跟女友结婚了甚至连父母都报备过了又来这一出?
所以他的感情归属到底如何?
没坚持到最后很抱歉没法继续排雷了,如果跟我有相同雷点且比较纠结剧情逻辑和人物设定的可以不用看了,如果纯粹看帅哥不讲逻辑的随意!
片名叫《合法伴侣》,顾名思义,讲述的是音乐系高材生“古大白”(李治廷饰)和小老板“金天”(白客饰)是在英国定居,同在屋檐下的好兄弟。
一次意外中古大白错过了延期签证的机会,为了避免被赶出英国,拥有绿卡的金天想了一个馊主意:两个直男装gay结婚。
而后,古大白与金天就在移民局检察官的监督下引起一连串鸡飞狗跳的意外,而与此同时,一位女邻居(张榕容饰)的到来拨动了古大白的心弦,令其陷入两难之地。
没错,这又是一个典型的谎言喜剧套路,直男为了暂留国外选择“形婚”。
这就引来第一槽点:本片与2017年的法国喜剧《嫁我吧,哥们》严重雷同,剧情主线几乎完全复刻,难逃抄袭之嫌。
此前,我还以为本片是和之前中韩很多合作一样,属于一本两拍。
结果翻到资料,黄雷在电影上映前就想撇清关系,称自己电影的立项要比法国版早,不知道是做贼心虚的恶人先告状还是确有其事。
而且,电影里女主叫“赫敏”,他的男友叫“哈利”,而曾在《神探夏洛克》饰演“莱斯特雷德探长”的鲁珀特·格雷夫斯叫“华生”,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演过《神探夏洛克》。
三个名字均为致敬,看似滑稽,其实尽显狗皮膏药般的恶趣味,low的不行。
第二个槽点:本片在立意呈现上相比《嫁我吧哥们》高下立判。
首先剧情形式是装成gay的形婚,借此躲过驱逐。
法国版的重点聚焦在两位直男伪装成gay后,于观念和生活习性上的种种碰撞,借此来解除对LGBT的误解和诋毁,天下之大,共为一家。
然而中国版却在“插科打诨”上不遗余力,两位主角进入身份后全然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反而在刻板印象上变本加厉。
穿上五彩斑斓的鲜艳着装,插上彩虹旗,翘着兰花指,葫芦依样的临摹那些所谓“勇敢的发言”。
编剧赋予剧情设定的作用,只是提供了一个背景,让角色在身份错位中能产生更多笑料,从作品的完整性就足以可见制作人的逼仄,对舞台的辜负。
也难怪,许多人看完电影后的第一个想法:别再消费LGBT群体了。
再者,第三点就是剧本的本质问题:人物矛盾难以自洽。
这是最令人愕然的致命缺点,观影的过程中我甚至一度黑人问号,两个男主均有背道而驰的举措,不知是编剧的失职还是水平有限。
比如,为了激化矛盾,白客饰演的金天明明有一个未婚妻,分分钟等待成婚,然而为了好兄弟古大白的困境,金天不得不与其假结婚。
这没错。
但有意思的是,每每未婚妻找到金天的时候,金天还总是装出一个“我就是gay”的表情,不告诉未婚妻实情,以至于未婚妻挥泪而去。
导演甚至饶有兴趣地让未婚妻“真空”勾引金天,而金天全然不动,借以明志。
作为最亲近的人,金天为什么不告诉她?
编剧没有说,金天也不知道,我只知道2021年了,竟然又在大银幕上看到了“离开你是因为我爱你的”狗血戏码,编剧为了刺激矛盾把观众当成白痴,这是同样是对自身能力的露怯。
金天“傻”,古大白“坏”。
明明已经和金天形婚,为了瞒天过海必须严以律己躲过移民局的侦查,假若败露也会牵连金天。
但古大白就是不听天命,就是私下里追求女主,借着“gay蜜”的幌子揩油,屡次被抓到破绽,仍不顾一切。
别问,问就是真爱。
同时,女主也不是啥好人。
在她的认知里,隔壁两个男生就是一对情侣,她很清楚这一点,但还是和古大白耳鬓厮磨,朝夕相处。
当我以为女主就是和古大白处普通朋友的时候,醉酒后的她竟吐出一句:“如果你是直男就好了。
”我顿时三观尽毁。
原来,这货就是馋他的身子。
三个人,一个蠢,一个坏,一个婊,动机明确,三观尽毁。
悬浮空洞的人物让电影成为了一个笑话,尽管电影并没有什么工业层面的失误,但作为一部喜剧片,不好笑就已经是原罪了,再加上三个主角莫名其妙的动机,导致此局面也不为过。
结语只是可惜了李治廷与白客。
在这浮华若空的名利场,两位在我认知中算是非常佛系的演员,前者是不营业就隐身的佛系务实派,后者是从喜剧段子一步步走向正规演员的励志派。
白客在前段时间的平遥电影节还凭借《不止不休》斩获业界一片好评,大有阳和启蛰之势。
可没曾想,《不止不休》还没看到,就遭受二者合体的一记恶心重拳。
片中或许是为了配合喜剧论调,白客又拿出了《万万没想到》的肌肉记忆,下榻的眼角慵懒的台词,妥妥一个王大锤附体。
而李治廷也不过尔尔,故意模仿英式口音,矫揉造作,甚至有些“男版郭采洁”的既视感。
哎。
烂戏,真的会毁人。
贼大个噱头,只是赤裸裸的消费罢了。ok不介意,抛开这个纯电影角度也是味同嚼蜡尴尬到极致。
且不说故事主线多么不尊重同性群体吧,光这个没头没脑的无聊剧情,就看得人抓耳挠腮难受至极。
首映礼上程青松老师说这部片子为LGBT群体打开了一扇窗,而那些打一星的喷子又把那扇窗关死了。一部不错的片子,就像片子的主题一样,爱要勇敢的去面对,无论性别和年龄。片子也让普通人更了解了lgbt群体一些,没有看出打一星那些人所说的歧视,反而了解到同性酒吧的欢乐和气氛。不过电影本来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我并不会也不想代表所有人,只是为国内充斥着狭隘和偏见的LGBT生态感到有点惋惜。对这部片子打一星的观众,往往也是对LGBT最有偏见的那群人吧。
一部奇奇怪怪很不走寻常路的爱情片,还是各能看到各的甜~「演员」看完好喜欢白客啊!明明颜值上被李治廷压了一头,气质上好像也不那么英伦,但演技好棒~人设上也很加分~难怪导演说邀请他是觉得他能制造不同的化学反应~就真的感觉他在基情和兄弟情之间把握的非常微妙,换个人再往任何一个方向过一分可能都会惹人嫌,但他就不油腻不夸张,偶尔还能有一丝当年王大锤的影子,但到中间真的是替他生气,唉要是也能有这么个好兄弟就好啦~李治廷是帅的,英式英语非常好听~张榕容不再高冷了还蛮可爱的,就是后期的绿茶也是有点没必要……话说审查官华生超可爱的,明明不相信还是审查通过了,也是被他们的真情打动了吧~「剧情」内地电影难得一见的剧情,还蛮夸张搞笑的。不过有些误会设置的刻意了点,以及男主的渣和女主的绿茶真的也挺没必要的……
这样的垃圾玩意到底是取悦谁的?同志反正是笑不出来!
大红包我都看了 我怕这个?
冲着颜值给3星
以下内容摘自「QAF中文站 」 “最讽刺的是,中国的《合法伴侣》和印度的《真雄起》都涉及到了形婚,但立意天差地远:《真雄起》打算用一场包办婚姻来获得家族的认可,但主角们最后不但意识到这是错误的,而且努力把异性恋婚礼改造成一场同性婚礼。在当时同性恋仍属非法的印度,这显然是需要勇气的!《合法伴侣》却是占尽了(其他国家)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便宜,最后还要强调步入异性恋婚姻殿堂的圆满性。请问在一个自己都不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由异性恋编剧写出这样的剧本,究竟是要恶心谁呢?”
当代留学生题材,是现下较难能接触到的一类影片。《合法伴侣》通过一对好友为争取居住权的诙谐故事,铺开了留学生生活的轨迹与图景。对于没有类似经验的观者而言,何尝不是一次有趣的生活场景代入。PS:习惯了白客以前独特的幽默式角色,再看他正经的表演,讶异之余也颇有早该如此的感觉,毕竟演员需要多变,戏路应当全面。
虽然…但仍然是应该被看见的一部电影,某些txl可不要太玻璃心
在给这个片子标注标签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标“同性”,“爱情”还是“喜剧”,感觉没有一点发挥正常的……
且不论是否消费了LGBT,这根本就是个剧情稀烂的大烂片啊。
实名拒绝这种三观不正的片子:签证过期了就走合法程序该咋咋地啊!假结婚,打擦边球,消费同性恋群体,就你小聪明多?国人所谓的智慧都用在这些歪门邪道上了,而且片名真是巨大的讽刺!
题材很新鲜,感谢豆瓣现场听编剧和导演讲述了他们的灵感来源,如他们所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会为兄弟为友情做那么“一件事”,这是个常规的主旨,但是找到了一个清奇的故事表达~还是不错的。李治廷和白客表演很自然,喜剧片还是挺难拍的,拿下新人奖也是不错了。
荧幕上异性恋男演员纷纷演男同性恋蹭热度,现实中男同性恋因为性取向丢失了工作、丢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丢失了生命。真是讽刺啊
强行卖腐,我笑了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导演和编剧到场。很有英伦范,选角很好,电影的开始笑声不断,虽然后三分之一差了点劲儿,故事略微有点俗套,但还是很不错的喜剧,看起来很轻松@静安嘉里中心百美汇影城
虽然槽点很多但看的欢乐就好
白客自带喜感…但是剧情尤其结尾让人黑人问号……
谁说虎父无犬子的?你看黄建新的儿子拍了个啥?这都不是尴尬到抠出一栋楼,这简直可以抠穿地球直达地核哇!不过要补一句,白客确实挺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