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波折,《机动战士高达 闪光的哈萨维 剧场版1》(以下简称《闪光的哈萨维》)终于在6月11日上映。
作为机动战士高达的正统续作,而且与33年前的《机动战士高达 逆袭的夏亚》有紧密的联系,就注定了其受众面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闪光的哈萨维》在爱好者群体中仍然有不错的号召力。
一来其原著小说早就流传已久,在坊间甚至称男主角哈萨维为「闪光的不孝子」,二来在一些机战游戏中也可以看到《闪光的哈萨维》中机体的身影。
再者,哈萨维与日本动画两大人气主角阿姆罗和夏亚更有纠缠不清的关系。
诸此种种,奠定了本片的粉丝向底色。
不过在此前提下,加入对商业上的考量,却并未令其成为草草了事的作品,而是反向到达了一种鲜见的高度。
自在的技术首先被我们关注到的是影片精良的制作,手绘与3d的配合异常出色。
近年,不少机体动画也都在向3d制作积极靠拢,可见其明显的成本节约优势。
就如刚在我国上映的扳机社(Trigger)动画《普罗米亚》(PROMARE),这是风格化极其明显的一作。
在这部作品中的某些段落已经难以分辨3d与手绘的差别,以高饱和度和高明度的色块强调体积,基本去除了线条的影响,因此与3d表现非常适配。
正由于缺乏线条的表现,高速的运动与夸张的表现成为重点(也是扳机社一贯作风),产生的运动的轨迹得以重新牵引出对线条的印象。
尽管削弱传统日本动画的线条变化是非常冒险的做法,但在风格上也相对回应了影片的内容:一种对纯粹的火焰与热情的回响。
在TV动画的处理则会相对折衷,刚完结的《SSSS.电光机王》(同样是扳机社的作品)的一话中,首先是由戴拿泽昂甩动古立特骑士(此时均为3D表现),然后古立特骑士被甩出并作飞踢状,镜头一切,变为手绘作画,古立特骑士踢中了怪兽。
古立特骑士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机体,还具有人体的特性,切换手绘的意义在于展现其飞踢时舒展开来的躯体。
相反,合体而来的机器人戴拿泽昂在打斗过程中依然大量采取3d的表现,以保留其本身的机械阻尼感。
让我们回到《闪光的哈萨维》中。
尤其是两台主角机体,佩涅罗佩(或称大白鹅)与柯西高达,皆属于大型机体,结构都较为复杂,亦兼备变形的状态,手绘难度必然不低。
而且机体主要靠大出力飞行器运作,本身肢体灵活度并没有那么高,采取3d制作有其必要。
机体的局部特写则回到手绘表现,还有什么比手绘更能表现细微的变化和线条的控制呢?
除此之外,地景的建模也非常突出,并且赋予了影片某种写实感,甚至可以断言,影片是以立体空间作为思考的出发点的。
那些为人称道的光影变化,产生自空间,就像机场,酒店以及餐厅,都悉数在落地玻璃附近取景,于是人物在走动时光影才得以随之游移(那场精彩的夜间追逐也是同样道理),大概这就是所谓「电影感」的部分由来(镜头运动则是另一部分)。
以上所有的设计似乎都指向故事一定程度上的写实性,配合人物角色的手绘表达,影片风格达到了一种在精确与写意徘徊的水准,成为了一部形式自在的高达动画。
似乎,日系机体动画正成为实践手绘与3D技术结合的最佳场所。
理解的方式诚然,「高达之父」富野由悠季的强大存在感对高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于是人们也热衷于分析作品背后的各种意识形态问题。
把这种对思想的分析推到最远,强调的无非还是重复的历史与相似的错误这种陈词滥调,毕竟这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体会太多了。
而我和一些朋友讨论《闪光的哈萨维》时,真的还是只关心影片是如何表述这个故事的。
一个系列的延续,除了商业上的目的,作品的内在与魅力也是其延续的保证。
自1979年高达诞生以来,因其题材相对写实,设定上也伴随了一定的严谨性。
于是到了今天,设定的考究仍然未被穷尽,本片更是透过无数的细节来与过去的作品相互补全。
影片一开场,在一片漆黑中,首先出现的是远处的殖民卫星群,然后才把镜头摇到月球,随即出现豪泽恩号。
在叙事上相对传统的电影中这是惯常手法,先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而在本片中表意的内容却更加丰富。
在很多高达的作品中,战争矛盾正是源于宇宙殖民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而接续出现的一半陷入阴影中的月球,其上正是阿纳海姆公司的总部,那一体两面的光与暗似乎正是源于此地。
就这样,联邦与马夫蒂的同质性被带出,双方使用的古斯塔夫与梅萨,佩涅罗佩与柯西高达皆同出一脉,对战争的看法被寓于其中。
当然也可从小到奥恩贝里马夫蒂使用的老旧机体加布兰,大到双方在对战时使用的战斗策略来继续感受此系列完整的细节设定。
而透过驾驶员的视点,我们亦能看到全周天驾驶舱屏幕观察到被修正的实景以及辅助操纵的各种标记,就像从佩涅罗佩驾驶舱中可以看到由火箭产生的高空羽流被着色了。
如果对物理学的敏感度没有很高,那么之后一段宇宙中的微操对接应该也会产生不少的困惑。
凡此种种,更是加深了其粉丝向属性。
普通观众观看,极有可能连爽快感都无法得到,毕竟战斗场面的篇幅不长且相对克制,几位主角的对话也充满电波感(与设定有关),唯有其精良的制作能留给人短暂的好感。
回过头再看对设定的交代,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多使用影像去传达信息,而这大概还是要归功于导演村濑修功和被拉来做分镜的渡边信一郎对于电影的理解。
闪光的意念最后回到片名「闪光的哈萨维」中。
闪光,除了有光的特性,同时兼具短暂与间歇的性质,而带着对原著小说的认知,可知日后哈萨维更为激进的举动将会带来何种悲剧性的收场,无论是生命还是他的理念,始终都如闪光一般,频闪后戛然而止。
然而我们的闪光,在影片中间的那场夜袭战中,始终在奔逃。
即使在公园这样相对开阔的地形,受制于机体的混战的骚乱,公园变成某种巨大的迷宫,使得空间的坐标不再明晰。
那四溅的火星终于让我们看到无处可逃的哈萨维眼中的闪光。
随着上校的到来,旋即回归黑暗,琪琪的举动让他想起了《逆袭的夏亚》中的葵司。
影片开场那段CG不也是回应此处吗?
从《闪光的哈萨维》倒叙至《逆袭的夏亚》,那也正是哈萨维陷入长年郁结的原因,也是一切的原点。
同时,也与哈萨维初登上柯西时的走马灯回溯形成了呼应。
而哈萨维终于在这个夜晚游弋于海面之上,击退了佩涅罗佩。
影片到此已将近结束,这也是本作三部曲的第一部,或许应该以更加沉重的心情面对之后的故事(如果仍按着小说脉络进行改编),因为我们早已明了这闪光早逝的必然。
于是在影片的最后,哈萨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走到船上狭窄的甲板边上,镜头慢慢上移,远处的阴云慢慢变化成高空的白云,在这个过程中,从未看到天空的辽阔。
感谢阿留申、阿宁、奥奥、非非和肖恩对本文的帮助。
从没看过高达动画,之前看过一个雷霆宙域的电影版,还蛮炫酷的。
但这次这个是个啥?
一个美女和二个帅哥的狗血剧啊??
剧情乱七八糟的,逻辑不通,各种牵强情节。。。
以为有炫酷打斗,啥都没有。。。
唯一几次也是黑不溜秋的黑夜啥都看不清。。。
这是啥啊??
骗小孩呢?
剧情太假又狗血,剧情不行!
炫酷打斗特效又没有!
各方面都不行。
浪费时间。。。
。。。。。。。。。。。。。。。。。。。。。。。。。。。。。。。。?。。。。。。
总体剧情参照原著,讲述到了柯西与佩涅罗佩的第一战结束,对于哈萨维,琪琪等人的人物刻画比较到位,相较于19年的不死鸟有了极大的进步,足以看出日升和万代对于这部承前启后的作品的重视。
片中也有着阿姆罗以及夏亚的小彩蛋存在,虽然机战部分占比偏少,但是人物对话也同样引人深思,背景配乐全都恰到好处。
总体来说,这部高达绝对是这两年间和再起一样的佳作。
作为胶佬很难客观评价这部作品,但纵向对比近十年的高达剧场版电影,绝对不是同一级别的存在。
电影的剧情应该对应小说第一部的情节,所以流程很短,主要聚焦哈萨维、淇淇和凯奈斯的相识和纠葛、科沃酒店刺杀和柯西高达的接收,文戏为主,非高达迷甚至非UC迷不一定会一头雾水,但绝对不会有很强的代入感,哈萨维的情感变化也必须建立在看过逆袭的夏亚(或者小说)并了解情节的基础上,所以这一定是一部粉丝向的作品。
但作为动画剧场版电影,无论是作画、运镜还是情节推进和节奏把控都很优秀。
作为机战类型,片中对机甲的描写偏克制,大规模的机甲战斗只有两场,而且都是偏写实风格和战争片风格,而非科幻和动画风格,效果可以说非常震撼。
第一场科沃酒店袭击,后半段战斗以逃跑避难的哈萨维视角展示,渺小脆弱的肉身近距离直面巨大的钢铁机器对撞拼杀,压迫感极强。
第二场柯西和佩涅罗佩第一次交锋,影片用类似空战电影的手法表现,战斗过程激烈而短促,随着佩涅罗佩被击落戛然而止,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意犹未尽,我倒觉得很真实。
尽管作为这部电影的高潮部分,会给人虎头蛇尾突然泄气的感觉,但这肯定不是柯西佩涅罗佩的唯一一次正面交锋,也许是把好戏留在后面吧。
没看过原著不知道小说里是怎么描写的。
文戏方面原著党和UC大佬都分析的差不多了,个人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细节是,哈萨维跟部下接头回到船上,以及后来成功接收柯西并击败大白鹅跟部队汇合,他的表情、情绪甚至语言动作都比之前轻松许多,不仅仅是因为不用再隐瞒身份,而是心绪上的放松,好像哈萨维诺亚才是伪装,而马夫蒂才是自己,但又不完全是。
不知道后续作品会不会更深入的描写。
从一个完全路人以及非粉丝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大概真的是颇有些浪费了。
并不明白所有的前世今生,不知道人物设定,不知道曾经的梗。
只能说是一部纯粉丝向的剧场版了,哈哈。
一开始就猜到了哈萨维的真实身份。
虽然不明白女主琪琪的意义和人物个性,但从我的观感上而言并不讨喜。
最后的“决战”冲突打斗也没有振奋到,剧情因为不知前因后果所以虽然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想到今年初的鬼灭之刃(是的我知道不同类型不能比较),只能说个人观感上要强很多。
整个故事行云流水,结尾大哥牺牲处还洒下了热泪。
扯远了,重点是我为什么要看这样一部粉丝向的电影呢?
因为是陪老公看的…
机动战士高达这部动画之前从未曾了解过,这此次无意中看到便决定尝试一下。
先说下画面,非常的细致精美,也由此可见日漫对于2D的执着,相较于儿时的朦胧粗糙的质感,提升无疑是巨大的,让人恍惚间以为这抹艳丽来自于3D。
当然,不排除是运用了某种技术把两者严丝合缝的搭配在一起。
总之,日漫继承、创新并发扬了2D这一特色,特别值得称赞。
剧情方面主要依靠角色的塑造以及三个高潮点进行推动,关键词分别是是劫机、逃亡、空战。
前两部分对于“胜利女神”的刻画相当到位:飘荡的金色秀发、能够读懂内心的清澈眼眸、清奇的言辞、多维的个性……着实令人着迷,建议重点关注。
场景上某些画面虽然只有短暂的几秒,却足够经典。
比如二人相拥的瞬间,背后机甲爆炸的星火犹如烟花,震撼人心。
战斗上除了第一部分的枪战比较不错,后面的机甲交火的场面都不够惊艳,没有打动我的内心,这点是比较遗憾的。
最后非资深粉表示值得一看。
30岁的人来看新的高达作品,带着成人的眼光和挑错的态度,肯定跟年幼时不一样。
不喜勿喷。
高达既要发展新的年轻观众,又要拉住上一辈的老粉,在内容里填思想,在尺度上扒衣服。
一、高达一向的通病,非要制造出一个场合让正反两方见面。
Z高达里无聊的小孩打大人。
现实里,好像也就美国黑人喝非洲童兵敢这样对执法人员这样不敬吧。
说“我爸是李刚”也不敢袭警吧。
闪哈里,我是没看懂哈撒维竟然能坐豪华的穿梭机与联邦高层同舱,你不搞点事情么?
另一方面,联邦肯尼斯也就一个上校军衔(看的英文版captain海军上校),能跟国会议员、秘书长在一起?
那个女主角琪琪,更别提了,19/20岁的孩子从那高谈阔论。
二、日漫的中二设定哈撒维我还是很喜欢,但女主角设定太无聊。
弗雷的骚气、基希莉娅的心机、妮娜的机智、拉客死的城府、莉莉娜的气场、卡迪真纳的疯狂、卡嘉莉的家境、王刘美的政治立场、罗莎妹的双面人生。
唯一合理的就是见光死,战场不是小孩子玩的。
看见火光四射后吓得屁滚尿流。
但又和之前的有冲突,遇到歹徒你还敢站起来??
几个细节就能猜出哈撒韦的身份,逗我呢?
高中名侦探吧。
肯尼斯也是够厉害的,从几个角度能分析出哈撒韦的身份。
三、画面没得说,武戏更加即视感,不再是星球大战那样拼光剑,一枪一个了。
还从难民的角度来看待地球上发生的高达VS高达四、剧情我是没看懂:哈撒维干嘛坐飞机想干嘛?
就是为了来地球?
接快递不是在宇宙么?
那两架梅萨放两枪干嘛呢?
对手就这样把人质交给哈撒韦了?
人质没有被绑,也不怕他骚扰驾驶员?
人质高空无装备无防具,自由落体至少10米高层,就这样安全着陆机舱口?
多蒙·卡修么?
为什么对方驾驶员放了他呢?
成人后确实不太适合看高达。
就这样吧,就跟儿时看《七宗罪》、《当幸福来敲门》一样。
没有那个心境,没有那个兴趣。
剧场版第二三部应该会去看。
不过自己有个心里准备加快进就好
主角组织的刺杀确实是恐袭呀,刺杀腐败高官让世界变好也太天真了?
不像NT,这次人物是元老人物诺亚的儿子,看过UC系的都会比较有代入感,但女主的塑造就一般了,至少这一部里除了颜值身材之外并没有让人感受到女主的魅力(葵司大佐复读机?
)因为是三部曲的第一部才刚展开,没办法对剧情做过多评价提前知道了是悲剧,但悲剧似乎是加分项,想看看能否讲出让人动容的故事...城市和海面背景的战斗做出了震撼的视觉体验,在机战视效方面高达就只能不断自我超越了,看的出来设计和制作人员是真心热爱高达,肝出了满满的细节...
首先夸一下日升对这部电影的精雕细琢,没能在电影院看到真是太可惜了,画面处处考究,照片转描技术虽然是为了节省成本,但是却有一种奇妙的代入感,就算你不是高达的粉丝,也可以乐此不疲的寻找镜头各处的小细节,这方面就不再赘述,作为高达沉寂的十年里又一部还算有点讨论度的作品,闪哈可说的也不只是华丽的这身外衣
作为UC纪元的正统续作,继承了阿姆罗和夏亚意志的哈萨维成了最大的恐怖分子,以恐怖袭击的方式妄图推翻地球利益集团的暴力统治。
他天真,冲动,但是又亲身经历了夏亚的反叛,手染鲜血,目睹了太多暴力与死亡,没法继续躲在名将之子的头衔下继续假装岁月静好,以殉道者的姿态投入这场无谋的起义。
结合本作40年遗腹子的身份,加上本身就是安保一代的富野老头,对暴力革命的探讨肯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坎,上世纪日本新左翼的愚行直接导致日本共运进入了低潮,革命确实不是请客吃饭,但是掌握暴力的人应该为谁行使暴力?
又应该如何行使暴力?
富野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高达也不是一部人民史观的动画,毕竟连数十年前日本自诩真左翼的人们都未曾找到正确的道路。
闪哈里的人们不需要马夫蒂,或者说马夫蒂也从未在意过人们,从创立开始它的存在意义就是成为一枚巨大而绚烂的烟火,一如坠落的阿克西斯。
将恢弘的愿景全部托付给一个组织,一个人,宏大的理想和昙花一现的英雄们就是高达物哀美学的最好载体。
富野知道他的宝贝英雄是无法推动历史的,夏亚想改变这个世界,他几乎成功了,但不过十数年,既得利益者们又回到了这个所谓的莫比乌斯环,哈萨维只是用自己的方式重复着前辈们的失败。
回归到闪哈本身,琪琪对哈萨维说“马夫蒂现在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要终结地球联邦的统治只能建立一个不会犯错的独裁政权”,哈萨维听了哈哈大笑,只能无奈的回答“如果真有这样绝对不会犯错的独裁者,那人类全体都已经成为神了”,夏亚是毁灭之神,但哈萨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绝对的正确与正义远非人力所能及,他也确实犯着错误,身为肩负重任的革命者却没能抛下一个刚刚在飞机上认识的亲密陌生人导致伙伴被俘,但他在犯错中学习着,反思着,对自己的立场抱持着怀疑,排除万难在这腐朽的世界中擦出一点点火星,即使最后逃不脱这轮回的宿命,我能这样就简单的说哈萨维的一切就是毫无意义的么?
哈萨维是闪光的,即使我对他有那么多负面评价,虽然并不是说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那么一个人的所有作为就都应该得到原谅,但是在这烂臭的世界中敢于起身反抗的人也不应该被批倒批臭,一切革命都是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坎坷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称这些黑暗中的探索者为“闪光”我认为完全没有问题,他们期盼着自己的行为能在这绝望的世界撕出一点点光明,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的哈萨维也为他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大体上我应该是喜欢哈萨维的吧,勇敢得透着一股傻气
哈撒韦的制作团队明显是自觉地要去和CCA做传承,但是因此也就变得更自由了,不用考虑怎么去“照顾”观众。
一个半小时篇幅塞进了很多情节,水分很少。
根本不给用给你解释葵司·帕拉亚是谁,夏亚是谁,他们和哈撒韦是什么关系,你必定是知道了这些才来看的。
制作组只负责表达需要表达的东西,剩下的就是和观众的默契。
包括这次战斗很多人说夜景,太糊了。
但在我看来很感动一点就是费力不讨好的细节做了很多,从驾驶舱往下看城市夜景,操作UI,还有作战的逻辑,如果放慢了去看会发现编排的细节很缜密,在画面上执行的也很好。
剧情上来说,我不是为了拉踩,但是观者要去和同样严肃真诚的00去比才能体会出两者成熟性上的差距。
00从TV到剧场版都是基本是在热忱地呐喊,以一种传道式的热情去宣扬信念,这个理想性和纯粹性在2010年代往后的作品里也不多见了,净是些纯度低的独角兽之类的玩意。
闪哈相比而言多出来的东西就是创作和表达上的“自我觉知”,这和“自我中心”或者说“自恋”是两码事,干脆就是完全相反的。
你得看到比自己的视角更大的东西,从外部去观照自己,才能获得更完整的认识。
哈撒韦不是那种会做出“正确”选择的正统男主角,但他也不是碇真嗣那种纠缠犹豫畏葸不前的青少年式男主角。
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哈撒韦是一个已经“投下骰子”的人,明知道自己的道路是无效甚至是错误的,但却因为觉得“别无选择”而硬着头皮走下去。
整个作品里的局促感和紧迫感相当明显,留给主人公去反思和内心独白的空间和时间都相当有限。
夏亚是个可以去为了理想随便利用身边的男性女性的人,自觉要继承夏亚的哈撒韦面对萍水相逢的琪琪则不断回想起葵司而一而再优柔寡断。
对这种“不器用”他也有相当的自我觉知——但也就只是一转而过,并没纠缠于此。
说到底,和CCA的标题里有夏亚,夏亚也确实是主角,但“人”的力量做不了推动大叙述的第一要因一样;闪哈的标题是主角哈撒韦,但是呈现在故事里的“最大”的东西远超哈撒韦、马夫提或者凯尼斯作为个体可以把握。
在这里我们又回到“自我觉知”这个主题上,无论是CCA还是闪哈 的底层都是富野的悲观主义。
这种悲观不只是说人类本性难改或变革走向死胡同,而是说历史虽然是关于人的故事,从本质上说却又是“非人”的。
故事确实有主角,然而故事作为整体又大于角色的总和。
因为故事的“作者”——或者说“神明”,是不和人站在同一个视角上、同时又拒绝直接出场的。
那么,了解到这一点的角色们,如何在故事中挣扎,在这条线索上闪哈是彻底和坚决地顺着CCA的疑问在进展。
剧情乱七八糟,琪琪这个角色是干啥的?哈萨维去香港到底是为啥?加上两场战斗全是夜战乌漆麻黑啥都看不清,很糟糕的一部高达
喜欢看一些精神稳定的成年人当主角的高达,感觉也是uc系里最讲行动逻辑最现实的一部....
纪念看过的第一本“轻小说”,4.5星情怀作,最后收尾还是仓促了一点,前面文戏很忠实原著的长,琪琪和凯尼斯的表现力不错,相当有张力,反倒是不孝子这边感觉都像哈萨维的工具人,下了24g的高清在家里大电视看可真爽啊。期待下部。
一脸懵
对于只看动画剧集和电影,不看小说的观众来说剧情有点不知所云,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不激烈,甚至女主角的作用和身份也没有交代清楚。据说电影是小说的剧情删减版才导致这样。虽然简单的敌对关系能够理解,也知道主角哈撒韦的政治抱负和动机。但高达UC宇宙的故事在一年战争之后显得力不从心和缺乏吸引力。简单设计一些新机体不能吸引我的兴趣。战斗场面也不是很激烈。人物一直在无谓地内心挣扎,各个段落处理得略显晦涩,有点像EVA的风格。
“我家的小孩就乖多了”
少年杀人犯成长为了恐怖分子头子
对路人十分不友好
最大亮点还是中间部分的城市夜袭戏,那种普通人在黑暗中面对突发灾祸的慌张与恐惧,在全篇仿实拍过分的镜头运用下反而很贴切,尤其是声光影运用使得巨大MS肆意破坏的体积震撼感极具压迫力。这一回平民视角的选取让人终于回忆起20米高的巨大机器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也给那些被富野节和村濑特色沉闷给折磨不行的观众,久违地上了道大菜。至于片里的高达战斗戏……算了我们还是继续辱古斯塔夫吧。突出空战和夜战本身都不是问题,但是作为观众,重要画面看都看不清楚,那这份罪谁该受着呢?
神级动画制作技术,但全程夜里战斗看得人眼瞎,稀烂的剧情和节奏
音乐满分!!!剧情嘛,有点看不懂,公园战斗放烟火那里好美(配合音乐)
四十年后,初代高达终于迎来了它应有的制作水准。
过于侧重于哈萨维与琪琪&凯奈斯三人之间的情感戏与间谍戏让这部精彩的剧场版看起来没有十足的“高达”味儿,但这种改编让哈萨维产生的个人魅力提高很多,也让这个角色的维度和层次都丰富起来,让我禁不住的想,他会不会是下一部高达的男主,能和阿姆罗甚至夏亚比肩的“人物”呢?
这么好的美术质量讲了一个这么烂的故事,真可惜。
有些失望,作为UC系列的全新篇章,始终没有给我带来浩瀚宇宙、太空歌剧、战争史诗的味道,前半段言情戏太多了,有些割裂。说好的新机体呢?
画作不错,故事麻麻,机甲战胡漆麻黑风?
对话有富野的味但不够电波,镜头像是在看大片电影,机战部分非常带劲(sunrise疯狂炫技),可惜不能在影院欣赏唉,剧情很硬核高达粉丝向,一般观众没有提示大概看不太懂,以粉丝角度很还原小说,人设也改的更时髦,总体4.7星吧~
拍的啥呀这是,高达长啥样我都没看清,这正常吗
无聊,把机战片搞成悬疑片;战斗场面黑乎乎的看不清楚
旧时代最后的闪光,亦是新时代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