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初恋红豆冰》好看么,我说,嗯,是东南亚风情。
她说那就是《夏日么么茶》了哦?
喔,我想了想,一个是自然东南亚,一个是人文东南亚。
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是墙上的霉点,却是这个城市古旧的、锈迹斑斑的历史,是马来西亚自己的城市涂鸦。
阿牛说,有时候我只是要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到那个画面,我小时候在稻田旁边长大,我得骑单车越过园林,园林树叶被风吹得晃啊晃,很美很悠闲,所以我的电影味道也是甜甜的。
是呀,热带植物很茂盛、房子高敞大面墙壁开一扇窗、装在塑料袋里的红豆冰是拿来吸的,连音乐都是这么轻快。
你是汹涌的海浪 ,我是疲惫的沙滩,音乐起,我想到《恋爱的犀牛》里: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
初恋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个敏感词,看到它我也想不出要哭要闹要煽情的理由,只是一个词罢了。
但从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到王力宏的《恋爱通告》再到阿牛《初恋红豆冰》,这些歌手唱而优则导拍的第一部电影都是跟初恋相关的,那么,初恋还是很多人最忘不了的陈年心事。
好像是第一次把纯爱片拿到大荧幕上去看,总觉得,小情小爱嘛,看不看都一样,电脑也就够了。
但我听到了海浪拍打在竹筏上的声音,看到了明媚无比又辽阔的蓝天。
整个片子的构造和剧情都特别且巧思画面让我好像回到整年都热得冒汗的大马,纯蓝的天,清浅的水,拗口的本地英文发音,杯口永远脏脏的咖啡杯记忆里面的初恋总是好像被大浪打过一般汹涌和疼痛,苦涩并且慌张然后我们便带着各自的初恋长大了牵另一个人的手,谈甜蜜,或轻佻,或苦涩的恋爱却再也没有汹涌和慌张我们认为我们不再需要,并且真的就再也不需要了因为那些均仅仅属于初恋看到下雨的时候阿牛宁愿被淋得全身都湿透了也要保护住装情书的信封的片断终于哭了年少的我们曾经下意识的为了喜欢的TA做了多少傻事,摔倒多少次又流了多少眼泪最后全部都不重要因为长大之后,我们再也不会如此小心翼翼且天真无欺的去对待另一个人我们终于会将这些过往都忘掉去和另一个人牵手走过长大的代价便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心不再柔软
因为最终没有在一起,所以我们便成了彼此的初恋。
看完《初恋红豆冰》,我突然给自己这么一句话。
短短的99分钟,盗版的DvD,尽管质量不是很好,也总算是满足了我隐隐作祟近两个月的好奇心,一切蛮好的,这部影片本身就如此,不该有大的事实道理,也不该涉及很成人化的商业噱头。
它要表达的和所展现的就是那么一份自然无暇的天真,一种隐藏在青涩年华里甜蜜的哀愁,是初长成前我们每个人都多少经历的那些微醺岁月。
这么一来,它就正好是炎炎夏日一口让我们倍感清爽的红豆冰。
影片的景象很好,是大马特有的风光,没有栉比如林高耸的高楼大厦,也不是繁华年代的小资爱情,加之要表达的初恋年代略微属于回忆,那些简单的小木楼,渗入平常百姓家的一景一物,平淡至极的人物装扮,似乎就在说明,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初恋,提起它的那刻,是发黄的字眼,是黯淡了又明亮起来的感触,是一种个人的私密感受,是一种喜怒哀愁再也回不去当时,却也无怨无悔的心境。
谁不曾有过心动,那样炙热的萌发的感情羞涩的掩藏在温柔的青春的心里,任凭一个人的回味,欢喜,嫉妒,左右为难,挣扎,偏执,这样的情绪只源于那些,美好的青春记忆。
憨厚的少年,不善言谈却每日作画,用自己稚嫩却真实的笔触临摹出的是倔强女孩的模样。
几次写信想要告白,似乎总是介于某些原因频频掩饰。
他说,我不喜欢你哭。
可是这话从未对那女孩说过。
他只是默默的在心里,承受,最终写在一封信里,算是告白么?
却也不料被别的男生悄悄拿去。
信到底哪里去了,女孩子看了还是没有,他不知道。
既是日常的生活背景,就少不了繁杂的俗世环绕,我倒是很喜欢影片里的几个取景。
虽然男孩家的传统咖啡店没那么华丽,每日聚集各色人物,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絮叨,这里也成了个小小的社会,影射出不同的人间百态。
虽然影片里有女孩因为不理解母亲与施暴父亲的分开而产生的种种矛盾,也有母亲被误解的辛酸,还有女儿去找父亲,目睹父亲开赌场并逃避的悲惨生活。
但是一系列的经过,正是理解母亲的开始。
一些母女之间的对戏很真实,李心洁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喜欢她那一脸素颜短发倔强的模样,把女孩内柔外刚的性格特征诠释得挺好。
除去几段温情的亲情戏份,电影基本是属于轻松的,让人完全沉浸在一种自由的节拍里,很搭青春如歌的调调。
每个人的表演也很自然,必须要说的是,之前真没发现曹格很有演戏的天赋。
和我们一样,小时候的玩伴慢慢长大,经历了青春期的蜕变,心思上或多或少开始萌发新的事物,心底升腾起的东西,并不是爱情,所以我们用文艺点的话说,那该是初恋吧。
而青春期的我们也一样慢慢的有了梦想,开始不习惯自己拘泥于狭小的空间,希望自己追求梦想,往更大更远的地方飞行,尽管我们并不确定那是哪里。
所以,那些在木阁楼,在水边,在蓝天白云新鲜空气下成长的少年们,整理起自己的行李,朝一个崭新的方向各自出发了。
可是既然有人走,就相对有人留下。
这是常理,接下来,我们看到那个憨厚的呆呆的男孩子继续留在父亲传承的老咖啡店。
暗恋他的大眼睛女孩和女孩子的哥哥,也是他的情敌,再也没有出现。
而梦想当歌手的男孩实现了梦想。
他的初恋呢?
这个倔强的女孩去了外地读书。
先前有了一封信寄来。
以后,也就彻底失去了联系。
该丢的都丢下,该舍弃的必须舍弃。
这样我们才能有力量和勇气继续接下里的路吧。
我想,正因为渴望天长地久而不能如此,生活才多了浪漫的幻想和甜蜜回忆,陪伴着成年的我们,也给生活在现实里的我们一份狭小而真实的感动。
这么来看,初恋并非是属于少男少女的第一次心动,也是他们集体青春期友谊的最完整记录。
其实这么简单的片子按说是不该怎样,可是在憨厚男孩端着咖啡杯在小角落因为思念而哽咽的时候,咖啡在瓷杯里颤动,一瞬间世界就静止在瓷杯颤动的声响中。
还有这男孩骑车冒雨去车站见倔强女孩最后一面,被车撞就为了送给他们一起吃过的,也是她最爱吃的红豆冰的时候,该说的话还是没说出来。
最后仅仅一个拥抱代替了一切。
青春散场,也许是一秒钟,而有些分别,阻隔了一生的相见,也仅仅是一秒钟。
许多许多年后,小城镇成了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高楼大厦里吹着冷风,看着偶像剧,有了更成熟的装扮,少男少女们已经有了太多的恋爱技巧,华丽丽的一场又一场的爱恨交织,翻天覆地的幸福或者落泪。
在生命最初的地方,永远有着一个纯朴的位置,给当时的自己,给当时的那个人,也给当时的那段情感。
走遍万水千山,众里寻他,也只能在梦中偶尔遇见的一个身影。
如果我们当时在一起了,那就不再是初恋,也没有想念。
原来现在才懂得,是分离,让我们各怀心事的一边生活,一边更美好。
清新,青涩,怀念,感慨,纠结。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初恋,都品尝过第一次为一个人心动的滋味,那就是爱一个人的真实感触。
可往往初恋都只是停留在依稀的记忆里,初恋的未来就是回忆,没有完美结局,没有团聚。
想必很少人能将初恋发展到爱恋,最后长相厮守,与子偕老。
初恋则更多深藏于心。
每每踌躇满志地决定说出口,却都吞吞吐吐地咽下。
就像片子里的阿牛,始终不能上演完美,初恋也因为残缺,而变得格外珍贵。
上周我抱着电脑窝在沙发上看这片子,在后段,哭得不可抑制。
我的两个室友都很奇怪,平时整天乐呵呵的一个姑娘,怎么看部爱情片哭成这样了。
我当时真没想清楚怎么会哭得那么伤心。
我在里面的哭点有两点。
1、李心洁演的那个叛逆的姑娘,跟她妈妈之间的“战争”,到最后她拿起话筒,在电话里哭着对她妈说,妈,对不起。
我也哭了,哭的很痛。
我的青春叛逆期对象也是我妈,李心洁把自己当成一条打架鱼,什么事情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我对你错。
那个时候的心完全是坚硬的,无法柔软。
就像李心洁用硫酸滴入饲养打架鱼的玻璃瓶中一样,这也许也是一种隐喻,内心那么坚硬的人,一定是在一种严酷或者非正常的环境存活的。
打架鱼的心也许没有伤,而喂养打架鱼的那个小女孩的心是有伤的。
所以,有些女人的心并不都是水做的,可是要化解这金刚石,也不是没有办法的。
男人的爱和真心,最终是可以剥开那层坚硬的外壳,女人的心是可以变得很柔软的。
女人终究是女人。
2、也就是所谓的初恋。
阿牛的这部电影看似画面很美,感情也很纯真,可是你听那片尾曲《纯文艺恋爱》,你看那歌词。
“你是汹涌的海浪,我是疲惫的沙滩,暖暖的斜阳,吊在我们的前方。。。。。。
”这样的意境,是非常沧桑、疲惫、无可奈何的。
就像大部分的初恋一样,美好却终究抓不住,沙滩抓得住海浪吗?
所以我男朋友说我是被那种纯粹和激情所感染,我很坚决的摇头。
我想,应该是体会到了那种无力感才那么难过的。
初恋有多美好,回忆就有多伤。
初恋,其实也不见得有多美好,因为它也算是爱情,而爱情是始终会互相伤害的。
最后电影的结局也是让人挺唏嘘慨叹的。
曾经那么亲密的人,也会这样冲入人世的潮流中,终成陌路,永不相交。
这也许是分过手的人应该能体会的落寞。
初恋就像那红豆冰,甜是甜,但是很快就化了,
因为我去过马来西亚,回来的这些年,我经常会想念马来西亚的一切,这部电影就像静静幽幽的风让我再次感受那个单纯的地方,里面都是大马艺人,说的都是马华讲的华语,我看的是无字幕版的,阿牛的电影很有文艺片的风范,讲了初恋的感觉,好多叙述也都是模糊的,因为初恋就是模糊不具象的。
不知道为什么,初恋红豆冰让我想起彭亨州的Rawb镇也会想起金马伦高原那静静的小河,随意的木栈桥,茶餐厅, Ice Kachang的印度阿三。。。
除了作品,电影的背景是我关注的地方,BOTAK跟周安琪去的河边那一幕,真的很漂亮,挺浪漫的。
来到槟城姓周桥,算是一个古迹及景点之一,透过阿牛的作品,姓周桥好像成为一处废桥,怎么都没有人的。。。
只有那几个逃亡的人。
平时的人来人往,都跑哪去了。
不够真实感。
虽然来去就只有那几个背景,写出九十年代的初恋情景,也把马来西亚的古迹及风俗写出来了。
小时候玩的弹玻璃球,打架鱼,家家酒。。。
还有泡咖啡方式,传统的马来西亚咖啡,真的有一番咖啡滋味。
下午看了,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马来西亚的中文语调,怎么都是歪歪的,到底马来西亚是说什么语言的。
认真的说,马来西亚人也太棒了,平均一个人会说上四种语言以上,说出来的,好像全部都是有“限”公司,吐舌~我还是觉得值得鼓舞啦,阿牛的第一作品,完整都是马来西亚的写照。
"初恋像一袋红豆冰,转眼便溶掉,能回味的,是藏在心里略带轻涩的甜。
"这是电影海报上的一句话,也是电影男主角最后的独白。
初恋纯爱的题材,其实拍得不少,但这一部阿牛的导演处女作很有代表性。
在每一个心中都有一个初恋情结,一直埋藏在心底,希望有朝一日拍成一部电影给所有的人看,特别是给当年那个你心仪她或者他。
从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到王力宏的《恋爱通告》再到阿牛《初恋红豆冰》,这些歌手唱而优则导拍的第一部电影都是跟初恋相关的,这说明,初恋是很多人最忘不了的陈年心事。
很小的时候看《超级星期天》,从一期阿牛寻人的超级任务我得知,在都未出道之前阿牛就暗恋过李心洁,最后李心洁还到了现场,解开那段暗恋的情结。
这一次电影中,年轻时暗恋的人和自己演绎那段心里沉放已久的初恋故事,对阿牛来说,无疑很成功的,这也是很多男人的梦想。
尽管他俩已各自有了家庭,但拍出来的感觉也是很棒的。
也许有种感觉就像阿牛在电影中说到的,“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我的初恋,但是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味道,就好像在最热的下午吃进口里的红豆冰,又甜又冰,冷到舌头都痛了,但是来不及再去感受那个滋味就融化掉了。
”就是这种稍纵即逝的东西,来不及去感受就结束了,时间是短暂的,你无法去强求继续什么,然而,每当想起这段往事的时候,这种感觉又是美好的,涩涩的,无奈的。
在一个燥热的下午看完了这部电影, 我也感受到了这份酸甜。
这部电影不是台湾制作的喔!
制片国是马来西亚!
请相关编辑单位查证修改!
谢谢!
感觉很像不错看的电影,没想到马来西亚也会有这么大的制作!
我以身为马来西亚华人为傲!
哈哈
这是一部由30岁以上演员班底出演的讲述teenager成长生活的电影,当中夹杂了八九十年代马来西亚小镇的风土人情与时代变迁;在看的过程当中你不会去介意和质疑以阿牛李心洁们的年纪去演绎朦胧青春是不是带有装嫩嫌疑,当他们穿上汗衫短裤行走在古旧的街道上,他们自然就成为了小光头和打架鱼。
我才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个人站在生养自己的家乡土地上时,是没有年轻与衰老之分的,沧桑这等形容词只适合送给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朋友们。
看着这群天生欢乐的大马人带着戏谑,无厘头的成分解构自己的青春往事时,作为观客的我也不由自主地笑出声了。
阿牛是咖啡店里那永远泡不好咖啡的二儿子,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躲在阁楼上偷偷画着李心洁;李心洁是咖啡店里炒果条阿姨的女儿,男仔头,爱打架,诨名打架鱼;曹格是卖万字长舌妇的儿子,吊儿郎当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少男心;梁静茹是扎着小辫子一天到晚咬着冰的玛丽冰;品冠是小时候黑黢黢,长大了比谁都奶油的吉他手白马王子。
品冠喜欢梁静茹,梁静茹喜欢阿牛;阿牛喜欢李心洁,曹格喜欢李心洁;李心洁喜欢谁,不知道。
他们从一起打弹子的小伙伴成长为一起上课的同学,期间曹格还是一如既往地欺负着李心洁,印证了如果有哪个男孩子欺负你那他一定是喜欢你的真理;梁静茹依旧是一句台词都没有,静静地在一边吸着冰,眉目淡淡地打量着阿牛。
阿牛则腼腆地不进不退,陪在李心洁身后当小跟班,一起去吃街边红豆冰一起去远方的槟城找爸爸。
人际关系简单的小村落里,爸爸妈妈那辈有千丝万缕的纠葛,到了小孩子这辈,自然也是如此,小孩子们被规划到一个小圈圈里,喜怒哀乐撒娇嗔怪的对象,掰掰手指也逃不过那几个。
青春是所游乐场,初恋是场群架;小孩子就是这样,今天跟你吵明天又和你好,在循环往复中彼此走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对方。
爱情不是选择题,不是说摆在我眼前有A,B,C,我不选A,就意味着一定要选B和C;然而在少年人狭隘的小天地里,他们是很容易把一切混沌又美好的事物归结为爱的,在排列组合中流连忘返。
遵循着青春电影的传统基调,主角们往往是最渴望又最不敢讲出真心话的人,只有搞笑咖品冠打扮得像花轮同学一般站在大树下说:告诉梁静茹,我只爱她,就算派周慧敏来试探我都没有用!
一听就听出了代表那个年代的审美观。
关于青春的故事是不需要一个结局的,因为总会有时间这个外力去剪断线索,帮助他们走出小世界;电影里有一辆出镜率极高的小货车,它出现在李心洁和曹格扭打成一团的小街上,也出现在阿牛追赶就要远走他乡的李心洁的路上;当几个恋爱关系乱作毛线球的少男少女面面相觑站在路口,谁也不愿开口谁也不愿离去时,也是这辆操着本地话的小货车开过来,一句“让开,让开”冲散了队形整齐的他们。
片子的结尾,大家纷纷离开了小镇离开了阿牛,一个个都拖着行李箱走了。
阿牛的哥哥去了吉隆坡开咖啡店,品冠背着吉他成为了歌手;曹格和梁静茹兄妹再无音讯,连永远坐在阿牛店里说着等我中了奖就能回中国接媳妇的老人也没有征兆地归了西。
再然后,阿牛自己也走了。
那个年代的玉女偶像如今还身穿二十岁的皮囊在活跃在银幕,而当年那些看着她的孩子们在若干年后离开了小村,来到了霓虹灯闪耀的都市,成为了行走在斑马线上干练的上班族。
霎时间,习惯了整部电影缓慢基调的我被最后车如流水马如龙的鲜艳都市吓得措手不及。
筷子兄弟是阿牛的粉丝么,怎么觉得风格好像啊~
干净 清新 最动人的一句台词是“后来我们都离开了小镇” 大马明星的集体乡恋 阿牛还是很可爱 李心洁还是很让人心疼 和某某歌手的电影比起来,阿牛的作品好得过分
叫你咯?你先上车啦!
此电影平均评分已被收买,我只给3星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我的初恋,但是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味道,就好像在最热的下午吃进口里的红豆冰,又甜又冰,冷到舌头都痛了,但是来不及再去感受那个滋味就融化掉了。”
有点闷
没劲,好好唱你的歌吧。
爱
故事什么就不说了,恶俗桥段大集合。演得最好的是巫启贤……
超闷 = =
这是神马恐怖片.......- -
真的不喜欢。。。。太老套的剧情了 拍摄方式也是 不过我觉得口音还蛮好玩
初恋情结。
我擦,里面有曹格!
话说还真是受不了台湾电影这种自言自语的冷旁白
马来西亚国语语调好有趣
一群老牛还装嫩
1、这根本就是长篇MV。2、果然是处女作。3、第一次就想拍二十个明星的群戏,心太野。4、生硬拖沓。5、画藏也没藏好,咖啡泡也没泡香,信送也没送到,妞追也没追上,人撞也没撞死,这么怂一傻牛,我很想知道梁静茹叼一包冰水咋就看对眼了?6、妈妈个鸡蛋糕,我要是再看这种青春期电影,我切掉!
我感觉这片子弱智极了不知道为何有朋友说是佳作。。。 唯一可以认可的就是里边朴素的情怀吧。其实谁都有个拍摄(或者叫还原)自己小时候的影像的梦想,我们一辈子,有时候就是为了回归童年。 你看,《我们天上见》多朴素。不需要这么花哨的,阿牛同学啊。
马来西亚文化的一部轻喜剧电影,马来西亚当红歌手全盘出境,且表现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