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湄公河行动》之前,我一直对于内地电影,是持有一种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而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突然想起了当年李毅大帝说的那句话:天亮了。
在这里可能会有那么一点剧透,但我认为这些还不足以能够改变读者的观影体验。
首先,整个电影在叙事上不拖泥带水,中间穿插的支线几乎找不到突兀的感觉,环环相扣。
张涵予老师的演技足以让人放心,彭于晏则是亮点,我个人认为他已经不属于所谓偶像派演员的范畴了。
其他演员也是兢兢业业,没有什么过多的槽点,而里面的缉毒犬无疑是加分项,尤其最后牺牲的镜头,惹的观众连连叹息。
其次,影片的剧本无疑突破了以往的主旋律电影的底线:内线为了获取情报可以严刑逼供,骂脏话的警察、玩俄罗斯转盘赌输而被自己爆头的娃娃兵,让人拍手称快的复仇等等,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我个人的感觉是,角色的配置以及剧本的编辑有那么一些好莱坞电影的味道,里面满满是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气息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你们杀害我们的渔民,我们就干掉你们全家。
以牙还牙,加倍奉还。
第三,就是电影的特效和打斗。
我个人感觉,这些做的还是蛮不错的,虽然有些看上去有点眩晕,但看了一会儿还是能够适应。
这可能和我平时更喜欢看一些所谓清新的、文艺的、娓娓道来的叙事电影有关。
在这里我实在不能过多评价,让我评价这些,实在能力有限,或者说观影经验有限。
对张涵予一向有好感,冲着他买了电影票。
意外的在电影里发现了包裹叔,算是意外之喜。
我足够信任两位演员的演技,他们也没让我失望。
出乎意料的是彭于晏,我最近两次看他的作品,一部是仙剑,一部是听说。
知道他近年来一直在往大屏幕发展,今日看他饰演的硬汉形象,着实出色,开枪杀人后一声怒吼,情绪的复杂都表现了出来。
以我的审美,他的颜值比不上内地的许多小鲜肉,但他在火车上换装的一幕,最后开着船冲向毒贩的一幕,都让我每一个毛孔嘶吼着,这个男人太帅了!
彭于晏在走红之后一步一个脚印,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很清楚,往大屏幕上靠,提高演技,现在来看,这条路是完全正确的。
毕竟一位演员,演技是颜值的加分也是颜值的减分,靠脸是没有用的,只有认认真真演戏,提高自己的演技,才能安安稳稳地走下去。
整部电影情节非常紧凑,故事叙述流畅,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个小高潮。
剧情没有什么可以诟病的,有笑点,但泪点更多,这种泪点不像爱情电影里的各种爱恨纠缠所带来的,而是一种更深的感情,是感动,是敬佩,是揪心,是心疼。
印象很深的是电影里的小孩,大师在抓捕犯人的时候,马上就要成功抓获了,结果前面出现了一个小孩。
小孩最让人没有戒心,能让人内心立刻变得柔软,所以大师迟疑了,然后这个小孩,冲着他连开好多枪。
还是小孩,这次是两名,一名负责引开门卫视线,一名负责带着枪跟炸弹溜进屋子,他们成功了、当然也死了。
不知道isis的童子军,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
作为一位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我有这样的想法,或者说是期待,就是这是电影,所以我方人员就算受伤也不会很重。
但是不幸,有人受重伤需要截肢,有人子弹打中脑袋,有人跟毒贩同归于尽。
电影情节我已经觉得在情感上很难接受了,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英雄,都能平平安安,但我知道现实远远比电影更加残酷。
我记得很久之前,柯某爆出吸毒,网络上一片抵制的声音,但是他的粉丝说,他吸毒又怎么了,妨碍你们了吗?
他花自己的钱,损害的也是自己的身体,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我希望这些人能够看看这部电影,他吸毒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你知道每年有多少缉毒警察牺牲吗?
你之所以能够说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是因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有人为了替你挡住腥风血雨付出了生命。
最后,请允许我脸大地来抨击我国的娱乐圈,请各位演员好好磨练演技,脸真的不重要。
请各位导演选择有演技的演员来拍你的电影,粉丝真的不能撑起票房。
请有严重劣迹的艺人、导演、编剧都不要出来蹦哒辣我的眼睛了,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做,但我保证我自己不会给你送一分钱的毒资。
1.人物塑造:缉毒警性格、格斗技能没有自身特点,都是中国市纪律下遵照指挥行动的没有五官的所谓精英。
主人公两个:高队和奇虎,都带着开挂光环。
剧情设计这两人一开始有争执,而后在行动中团结一心。
争执原因是高队没有按奇虎的告诫行动暴露了奇虎的线人,两人大吵,但没有和解的剧情,或者说奇虎在争执后无端地听从组织,选择忍受,而后在行动中,本该有争执的两人没有一点争执直接行动。
奇虎这个主人公,没有明显的特殊技能点,但却在后面的行动中力压高队的其他部下,成为高队的主力。
这里就先不吐槽彭于晏的造型和台湾口音,他身上更多的是一个热血男孩,而没有一个在金三角潜伏了五年的老成的刑警的感觉。
这样一个硬汉,本该有对于女友吸毒被毒贩害死的痛苦心结,也该有在毒枭聚集的泰国潜伏五年的沧桑和以及与各方人士斗智斗勇的智谋,可以相见是一个深沉老练、胸怀深情而不于言表的聪明人。
影片中,却没有表现出他比其他人更加了解当地人情更会协调各方厉害。
影片着重强调的是高队和奇虎单枪匹马深入敌营,不怕牺牲的个人英雄主义,而除了英雄之外的人物,都在为英雄打下手,做铺垫。
更可笑的事,有好几场戏,都是高队以一敌三十,在火车站5人围攻他,却没有群攻场景,是高队一一击杀其他人,在之后剿匪时,高队为获得boss在三十多名持枪武装人员面前暴露自己,并且在近距离被敌方击杀时,无一射中。
这些剧情都神话了高队,而人都是有输有赢有不能为之。
再看对里其他人,性格都过于平淡没有出彩之处。
一个有趣的故事,不是由一个英雄决定的,水浒301将,有武松也有林冲,而这部影片却没有办法把次要人物的故事讲好,从刚出场时一句概要化的自我介绍,到行动中南一,北一,每个人的位置仿佛都可以被其他人所替代,没有性格,记不住脸反派,反派勇,则正面人物更勇,反派智,则正面人物更智。
剧中的boss毫无来由,仿佛是为了搞个大新闻,故而杀了13名船员,从头至尾的口号就是不能让中国人得逞。
boss吸毒,鲁莽,万恶,没有一个正面的点儿,是一个愚蠢无一是处的反派,这让这场正邪斗争更多一分无趣。
boss本有三位得力干将,可剿匪时,三个得力干将各自逃命,boss身边只有一群乌合之众,仓皇逃窜是也。
而剧情所指的大boss始终不曾落面,让反派内部的斗争无从缘起。
2.剧情:刑侦剧,本篇除实战之外,在plan制定方面几乎没有笔墨,所有变故,没有事前做planb,都是英雄人物高队和奇虎一拍脑袋决定,战斗时,没有人指挥,也没有团队协作的刻画。
一开始劫持人质,进入市集发现人质不见,没有第二计划,也没有考虑任务时限,全程是高队一人寻找,其他人为他挡住追兵。
以至于最后失败。
在商场谈判,奇虎与敌方曾经接触过,很可能暴露,但并未回避,最后两大boss竟然同时接到电话,随后迟疑一秒击杀,最后维和警察到来,两方交接何如,都没有交代。
其中一条主线中,敌方把钱袋放下我方就立刻暴露,有些莫名奇妙。
而奇虎通过各方关系与毒贩接头,其中对于交接人物的刻画没有轻重,骗取信任的过程也过分简单,按理说,贩毒这种要杀头的活,没有合作过一次,直接由一个已经进去的大佬推荐,就能得到代理商的信任十分可疑。
1、剧情紧凑,刺激,合理,惊险,又不像美国大片那么夸张到不真实。
2、从跑酷巷战到飙车枪战到丛林野战到水面艇赛,导演也是用尽了心思。
3、演员选的好,有动作戏又有内心戏,小情人又来消息了,残酷中带了一抹亲情。
4、兄弟情,战友情,就是没有乱七八糟的爱情戏,好!
5、镜头干净,没有多余交代,看到哮天看笼子里宠物的镜头,不明就里,等看到哮天犬中枪战死,才理解导演的深意,明明可以做别人家的宠物,你选择了做英雄。
6、即便是核心团队,好人一样会战死,会重伤,连指挥的领导都可以被暗算成重伤。
虽然最后时刻两位男主角能躲过枪林弹雨有点不真实。
7、坏人不但残忍,而且冷酷狡诈,每个人出场镜头不多,但是都把自己身上的性格特质演得很到位。
8、在片中表达了对某国军方BOSS的不满,有性格。
9、第一次感觉到中国人拍动作片拍出了一股自然的爱国情怀。
10、为公安部,香港导演林超贤,还有主演张涵予/ 彭于晏/ 孙淳/ 陈宝国 点个赞。
11、也有各种不足,但毫无疑问是国庆档最值得走进影院的一部电影。
这大概是内地第一部描写当代中国武装人员在境外实战的电影。
以往无论是成龙的电影,还是描写香港飞虎队的《飞虎》系列以及《霸王花》系列,香港电影里动不动就在外国上演全武行的电影也不在少数,但是多数是单打独斗或者Black Ops,内地更是没有了。
2002年曾经有一部电影叫做《冲出亚马逊》,讲述的是两名中国特种兵参加了国际猎人学校的特种兵训练,也有过突击真实黑帮的桥段,算是内地最接近的一次。
就连去年的《战狼》,也是在国境边儿上把斯科特·阿金斯抓住的。
抛去一些描写越战的影视剧,所以说,《湄公河行动》算是第一部拉出去整个特战小组,去金三角突击毒枭的这样带有军事化味道的行动。
(或许以前真的有描写在外国这样的作战行动的作品,只是我不知道罢了,有的话,以上就当俺胡说八道,且欢迎各位老师科普。
)
说到特战小组,首先要明确一下缉毒警察在内地的构成。
---分割线-禁毒警察+公安特警缉毒警,国内官方称谓叫做“禁毒警察”,隶属于中国公安部禁毒局,属于警察的行列。
杜琪峰的《毒战》中描述的就是禁毒警察这部分在编人员的日常。
但在《湄公河行动》中,张涵予饰演的属于云南禁毒大队总队长,属于禁毒警察的行列,他与彭于晏外加特战小组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是特警的性质。
起初看预告片时,俺一直以为电影里的特战小组是武警,因为现实中在云南边陲,与毒贩发生直接冲突的多数是武警边防。
不过电影开场之后变一目了然,因为给他们下命令的是公安部,可见这帮人是公安特警而不是武警(武警隶属于中央军委)。
但这里要说明一下,武警边防,全称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边防部队,1973年全国边防改制为武警,归地方公安机关管理。
1987年,武警边防部队正式从武警总队下属机构里分离,归属到公安旗下。
武警边防部队是双重性质的部队,武警边防也是武警部队的一个分类,之前的文章把武警和武警边防部队弄混了,万分抱歉。
PS:武警部队和陆海空军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接受军委和国务院共管的,这也是武警帽徽是国徽而不是军徽的原因之一,在边境和毒贩打交道那是武警中的武警边防部队,他们受公安部的领导甚至多过武警总部的领导。
而至于调动方面的问题,武警与公安虽然经常在一起行动,但两部分并不是存在调动关系,而是协助关系。
好比城管们在遇到持刀抗拒小贩的时候,他们无法抓捕对方(没有这个权利),而是要打110报警,让真的警察来协助执法。
武警旗下一共3支部队隶属于公安部,边防,消防,警卫。
这三支部队之所以又隶属于公安部又属于武警是因为职能问题,因为三支部队的工作任务就是与地方接轨的。
而且公安局长根本无权干涉和调动。
只有公安部有权。
---分割线-公安特警,在内地公安系统中定义也不准确,其中包括了防暴警察、持自动枪械巡警以及传统意义上的SWAT(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我国的SWAT叫做“特警突击队”。
电影中看一下,除了结尾警服之外,几乎所有场景都是便装,装备和迷彩也非制式(肩膀上都没有肩章的),并没有详细说明,只能从作战方式上了解其定位。
但众所周知,特警一般都是以CQB战术(室内近距离战斗)为战术核心的,国内外很多特警电影也都是发生在城市内,电影中,首次“三不管”地区营救活动就是CQB,但诸如电影中结尾这样像特种兵一样的半军事化丛林作战,倒是在特警类电影中比较少见,倒是有点像三角洲。。。
之前内地有过一部描写特警的电影,叫做《狙击时刻》,故事好像也是发生在金三角,只不过是部烂片,不提也罢。
PS,顺便说下美国的缉毒警隶属于美国缉毒局(DEA),美国联邦警察是各司其职,除了DEA,还有ICE(移民警),BOA(烟酒枪械管理局)等等。
美国警察系统中的缉毒警俗称“narc”,而普通警察俗称“cop”,在电影《冒牌家庭》中,偷运毒品一“家子”,遇见了了一位在缉毒局工作的政府官员(并不是警察),有一段这样的对话:“Are you a cop?
”“No,I`m in the DEA!
”
美国各个警察部门基本上都有分工,也容易撞到一块,《少年龙虎队》中那对卧底警察在调查校园毒品时就遇到了同样是卧底的DEA,《辣手警花》中FBI就与DEA因目标问题发生了冲突。
PPS,关于特警电影推荐一下那部美国那部《反恐特警组》,片子一般,但特警们的训练、持枪、射击,执行任务中的相互协作、布控、人员调度、狙击点射、队员间彼此掩护、推进,强调短促有力的动作,再配以节奏强烈明快的音乐,摆明了就是为了刺激观众的肾上腺素而准备的。
下面这张构图,是不是很眼熟呢!!
PPS,如下来源于的曾经经历过湄公河大案的朋友@Neath 的回复,原来特战小组的真的是武警,万分抱歉传达了错误的信息,同时非常感谢科普:(真正的湄公河案件压根就跟公安禁毒队没关系,因为禁毒队没能力去办理这个案子,整个案件的办理都是边防武警部队在办理,从4国协商,情报共享,抓人,审讯到湄公河护航都是边防武警部队在做。
连押送糯康到昆明都是武警边防和武警内卫完成的!
还有当时才出事,立马就组建了水上支队!
人员也是从武警边防抽调的专门负责这个案件!
只是所有人的服装被要求穿上了警察制服而已!
电影也是这样表现的,因为武警属于军队,性质问题!
才换的警察服装。
)---分割线-“10·5湄公河大案”回顾简单说下当时这起案件的真实故事。
2011年10 月5 日,两艘中国船只“华平号”和“玉兴8号”,在湄公河水域被武装劫持,13名中国船员被残忍杀害。
泰国警方从船上搜出90万颗冰毒。
根据国际公约和我国刑法,湄公河案被劫船只在中国注册、悬挂中国国旗,案件受害人是中国公民,因此中国对案件具有管辖权。
正如电影所表示的,中国警察与老缅泰三国合力,且在外国办案,这是首次。
电影中,大反派糯康及其手下,以及成立三国合作中心等很多细节,都是基于真实事件。
当然炸总部那段是虚构的了。
但娃娃兵确实是有,本片的顾问,就是当年负责案件的组长就是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
现实案件中,糯康,缅甸人,被当地武装分子称为“教父”,掌控者“金三角”地区最大的非法武装贩毒集团。
糯康集团针对中国人痛下黑手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怀疑“华平号”和“玉兴8 号”贩毒,索要保护费遭到拒绝;★其二,为了报复中国船只被缅军征用用来清剿毒贩集团。
这两点电影都有展示,但都是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其实是: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航道的湄公河上,但船东和船员90%以上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在这条航道上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触动了毒贩的利益,甚至是一些当地高层中的利益。
电影中的坏军方,也是真实案件中的。
泰国有9 名不法军人参与了作案,为首的军官目的据称是为了缴毒立功,为以后晋升职务铺路。
而糯康与泰国不法军人勾结目的是为了获得当地一部分官方支持,反正贩毒的最后资金,最后也是流向本地。
泰国军人在泰国清盛港为他们提供一个码头,并为今后运输毒品提供便利和保护。
还允诺提供糯康一些武器和弹药。
PS,电影没有涉及的真实故事电影中还有一个没有展示的地方,糯康是缅甸人,案发地是在泰国,两国都想管理这个案子,甚至还有纠纷,但糯康是在老挝落网。
社会主义国家老挝,是中国人民的好基友,咱几封信就把人要过来了,随后把人枪毙完事。
实际上过程挺纠结,如果是在其他国家落网,结果就不一样。
如果是缅甸审理,估计结局跟坤沙一样(坤沙向缅甸投降后,说是软禁,但日子过得挺滋润,跟昂山素季还是邻居,美国人想尽一切办法也没法引渡人家,下图)。
所以真实抓捕过程中,就跟“赶羊群”一样,是把糯康撵到老挝境内才实施抓捕的。
---分割线-找一个会拍的导演嘛说道电影,《湄公河行动》给了那些买下“鲁荣渔2682号案”与“白银杀人案”的影视改编权的公司开了一个好头。
说穿了,要拍这种题材,首先要找个会拍这种题材的导演。
《湄公河行动》选了林超贤,是个正确的选择。
都知道,林超贤非常擅长拍摄枪战电影,成名作不是获得金像奖的《野兽刑警》,而是前一年的《G4特工》。
随后无论是《证人》《线人》还是《火龙对决》《逆战》,亲情+情义+动作枪战,是林超贤的长项。
不过个人最喜欢林超贤的是那部著名《江湖告急》,并不是枪战片。
说起林超贤的枪战片,我最喜欢的是一部叫做《重装警察》的电影。
也是一部描写特战小组的作品。
《重装警察》故事没什么好说的,情义+枪战,但当年正在流行CS,这部电影在当时几乎算是“CS真人版”,各种枪械道具,CQB战术的运用,相当带劲。
这部电影知名度不大,但个人非常偏爱。
再来看《湄公河行动》,故事也没什么可说的,这部电影几乎就是从头到尾,故事节奏很快。
观众来不及仔细琢磨细节,马上进入下一幕,开打。
而且电影里也有个反套路的特点,前两场动作大戏,“三不管”地区营救,商场火并,前者营救失败,后者谈判露馅,都引出了大段的火爆场面戏。
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挺有意思,没有沿着很多电影中既定的套路,折腾半天,周密部署严格计划,张涵予甚至又“演了”一次杨子荣。。。
结果特么的半路曝光了,怎么办,还是靠战斗才是硬道理!
所以说,这种片子找一个会拍的导演就行,并不是有多好,关键是“味道正”。
就像徐克对《智取威虎山》的样子。
也并不是香港导演都是灵丹妙药,因为同为香港导演,《我的战争》就不怎么样,抛去政治任务,里面连武器都是错的,说白了还是不会拍,你让一个拍鬼片的导演拍什么战争片啊?
当然,这类电影必定少不了意识形态,但无伤大雅,“掐头去尾”即可。
PS,片中出现了好多航拍丛林的场面,与去年《边境杀手》中航拍戈壁的场面如出一辙,后者也是缉毒电影,推荐一看。
---分割线-“万国牌”枪械道具很多人看这部电影有个疑问,张涵予、彭于晏在战斗中,为什么都没用制式装备?
是不是导演不专业道具业余?
其实不是这样的。
因为是境外作业,一票特战小组成员,绝对不会把制式装备带过去的。
因为抓捕行动是多国合作,也不是如很多好莱坞大片或者《使命召唤:黑色行动》那样,CIA在人家外国偷偷摸摸建立敌后根据地,有安全屋和大量制式装备。
《虎胆龙威5》《安全屋》《巴黎危机》《极限特工》等等都有描写美国特工在他国建立己方根据地,然后打得落花流水。
最嚣张的还是《太阳泪》,直接在非交战国领土上展开军事行动。
这场行动对于合作方来说也是公开的,因为对方肯定不会让你拉着军火到对方领土上。
特战小组绝对是俩肩膀扛一脑袋就去了,电影中选用的武器,大概多数都是当地采购,或者军方提供,这个没毛病。
插播历史,东南亚地区因为常年的战乱,当年美苏在当地多扶植很多势力,从装备序列上也尽量与自己贴近,越战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越南北方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而越南南方则有美国势力支持。
双方的武器装备也是泾渭分明,北越轻武器主要装备苏制AK系列,南越轻武器则主要装备美制AR系列。
越战结束后,这个特点也被传承下来,如今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多采用欧美系列,而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则多沿用苏俄系列。
我国警力我国警力在国内多配备95系列步枪和92系列手枪,电影中,特战小组从上到下都是“万国牌”。
从9mm的GLOCK到45口径的M1911手枪,从5.56mm的AR系卡宾枪到7.62mm的AK应有尽有。
张涵予使用的是一支改装过的捷克VZ 58突击步枪,彭于晏等人用过AR卡宾枪和MP5冲锋枪,结尾彭于晏则捡了一支AK。
且电影在枪械的音效上,做得相当棒,玩CS的都知道,一听就能分辨出AR系和AK系。
特战小组服装类似狩猎迷彩服+老式战术背心,枯黄色的配色,没有肩章。
没有选用军绿迷彩,在热带丛林作战中伪装性其实不是很好。
如果不是bug的话,就是说明这些衣服都是租的,当时条件不太好。
而且背后背着战术电台,却没有带耳麦,好像是bug。
空中力量就更次了,租用的民用的贝尔直升机。
所以直升机上并没有配备武器,这是当时的真实情况,亲历者这一点有叙述,空中力量都是民用型,所以有了结尾一幕,直升机只能承担救援,而算不上支援。
大反派与不法军人泰国不法军人的武器,清一色的美系,泰国本来就是美系装备,片子几位都是AR系M16或M4。
大反派装备则有点意思,武器美系俄系混着来,multicam迷彩战术背心,碳素纤维手套,军用靴。
比如糯康的黄金AK和黄金勃朗宁m1911,还有军火库中的RPG火箭筒。
三不管营救时,用了美制M72火箭筒,这种火箭筒是越战时期的美军装备,年头估计久了,所以威力不大,要是换了RPG估计张涵予早完了。
除此之外,片中一些道具展示,无人机、侦查布雷机器人、弹道测试激光仪,还有跳雷,这些道具的引入,而是是一部华语片,不知怎么的,就是感觉很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哮天排雷也有说法,各国都有训练扫雷犬,只不过大多数是靠鼻子闻,这种狂飙破雷障的方式,如果没记错的话,是当年战斗民族常用的方式。
另,电影中,冯文娟在隧道中使用的破墙暴力枪械,没看清是啥,小伙伴请科普,谢谢。
PS,开场的营救演习公安部观看大巴车营救人质演习,从破窗器到闪光弹,什么都用上了,赤裸裸的在讽刺菲律宾啊!
8·23菲律宾大巴人质事件,特警业余的表现,是世界反恐特警的污点啊!
PSS,有事没事的,也要养条狗啊。
是大制作,开头的案情介绍和公安部召开会议等也看得出是想拍出美国大片的感觉。
可惜从正片开始,与神剧一步之遥。
看完大失所望,文戏的苍白和感情戏的尴尬先不论,动作戏方面:真实案件本来是政府部队整体的配合,剧中硬是要凸显个人英雄主义,甚至为此不顾常理,以一敌百、无视爆炸翻车等神剧情节居然缕缕出现。
张涵予和彭于晏的演技低于平均水准,其它几个特警配角缕缕让人出戏。
国产电影说起枪战警匪就是一通秀动作,打得怎么刺激怎么来,主角不死和异能光环加身(翻车过程中居然还能一枪爆头,对面数十人追击射击就是射不中,十来个特警就敢端老窝还扬言抓活的),好好一个真实案件居然拍得像假的一样,也是厉害了我的导演。
再来说说文戏,角色塑造苍白无力,张涵予明显偷懒,真以为看看几张照片说说几句脏话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硬汉了?
每部电影都是这种形象拜托我已经审美疲劳了好吗?
彭于晏女友的那条线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煽情点但是处理的也不尽人意,无法感动到我。
再是几段特警间交流感情的戏份,僵硬出戏,和女儿聊天拍照那段、张学友那段看得我尴尬得不行,至于夜总会演戏钓鱼就凭那几位的拙劣演技真当贩毒的是傻子?
(特警还能当演员,为了体现我大天朝公仆无所不能吗?
)商场会面那段就凭那种跟踪技术还能去当特警?
还有高科技无人机和小机器人完全就是玩具的既视感好吗?
类似槽点太多就不细数了。
毕竟是一个警匪片导演,文戏差点能理解,但是这种真实案件改编的主旋律电影要凸显什么呢?
应该是正义永存和雷霆手断,结果你给我上一出接近手撕鬼子的神剧?
正义一定只能在个人英雄上体现吗?
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一定能打就是英雄吧,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才是英雄啊。
我一向支持国产,也是看了豆瓣评论才去的电影院,但是散场后确实有些失望。
可能我看的这种主旋律战争题材电影太多,这部电影的幼稚煽情和夸张动作戏无法打动我了,体现人性残酷的场景(小孩赌博杀人等)明显有借鉴国外大片的痕迹,既然是借鉴怎么不学习一下别人的完备的剧情和细腻的情感线呢?
10月7日更新:介于豆瓣评分居然上了8.2,有必要谈谈感想。
不知有多少水军,但是相信大部分还是自己的真实评分。
那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剧情有漏洞,动作戏有神剧情节,感情戏苍白)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愚以为有几下几点:1,豆瓣的所谓文青们喜爱看文艺片和剧情片的更多,接触国外主旋律战争题材电影的还是偏少,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头一次看到动乱地区的惨烈,和几处具有大片感的大场面,再加上刻意的正能量煽情,于是心灵受到一定的震撼。
这种情况下自然感性超越理性,高分就是自然的了。
2,一些文艺少女看到彭于晏和张涵予这种硬汉,再加上特警职业的安全感十足和炫酷的帅气加成,于是少女心爆棚,这种情况下剧情逻辑自然可以抛之脑后了。
3,一些爱国青年看到中国在电影里如此强大,感觉扬眉吐气了,民族自豪感爆棚,高分也就不足为奇。
4,跟风,看到普遍评分如此高,为了证明自己也爱国,也是文青。
于是在朋友圈在评论中更加追捧此片。
(我认为真正的爱国是保持理智,不要给这种急躁煽情的电影更多票房,而真正精细揣摩剧情有着真正情怀的好片却始终无法走入主流市场。
于是国内电影界普遍急功近利,粗造滥制完成一部豪华的电影来圈钱了事。
)此类电影推荐大家看看菲利普船长和美国狙击手。
最后一句话总结,针对这部影片,也针对国内市场上的大部分影片——金玉其表,败絮其中。
客观两颗星,一颗给大制作投入,一颗给真实存在的战士。
平衡评分一颗星。
湄公河惨案,离我们并不久远的惨绝人寰的杀戮事件,时至今日依旧让人闻风丧胆。
这场让人痛心疾首的案件的罪魁祸首,依旧是让全世界每个国家政府都头痛不以的产业——毒品——这个每年经济总量达成百上千亿美金的世界性产业,带给人类的痛苦从未停止过。
提到毒品,不论是喜欢看国内犯罪小说还是警匪剧的观众,在毒品交易一环,只要说到金三角,那绝对是上等A货。
这片地域似乎已经成了毒品品质的代名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毒品之于金三角就好比红酒之于勃艮第。
金三角这块位于泰国、老挝、缅甸三国交界处,湄公河与美赛河交汇的三角洲,土地肥沃,一年四季庄稼可多次成熟,每年三四月份庄稼地都一片金黄,故此得名“金三角”。
时至今日,众口中的“金三角”已经指的是缅东北,泰北,老西北的一片三角形区域,占地有20万平方公里左右。
这样一片毒品发源地,却供应着全世界海洛因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
其总人口达100多万,有超过3000个村寨坐落于此,农民们在穷困的生活之下想迅速致富,多数都选择了种植罂粟,这其中的原因不光是罂粟利润高,各大毒枭为了让农民配合种植罂粟,甚至通过诱骗他们负上高利贷进而控制作物品种。
美丽又致命的罂粟花就是这样混乱的地区使得毒枭层出不穷,即便在政府屡次打击下,还是有亡命之徒铤而走险去获得这高额的利润。
湄公河惨案便是在这样一个混乱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其中最直接的头号人物便是糯康贩毒集团的老大糯康(影片中该人物名为糯卡)。
糯康金三角毒枭层出不穷,糯康属于后起之秀,曾经的他是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叱诧世界的金三角头号大毒枭坤沙当小弟。
坤沙是何许人也?
这么说吧,拥有可以跟政府抗衡的军力,巅峰时控制着金三角八成的毒品产业,金盆洗手不是被绳之以法,而是主动投降,之后还干起了合法买卖,没人问罪与他!
正是在坤沙的毒品买卖模式下,糯康便效仿起他曾经的老大,成为了新千年前后金三角一代的新霸主。
坤沙起初的糯康只是收编了坤沙部分残余兵力,加上当地少数民族武装分子的支持,成立了一个近百人的武装。
持续发展壮大,人数最多时甚至达到400余人,并且装备精良,在湄公河一带活动。
他不但干毒品,还时不时的干些绑架勒索的买卖,什么买卖人口黄赌毒可谓无恶不作!
并且坤沙本人为人阴险狡诈,明目上正经做事,背地里阴招百出,曾经有村民反对坤沙的一些决策,明目上没什么,而几天后便有人发现那几个村民的尸体。
湄公河惨案的13名中国人遇害,便是这种背地里出阴招的模式。
起因是“玉兴八号”和“华平号”船长拒绝向糯康集团交每月数千元的保护费,糯康曾找人通知两位船长去面谈而船长不予理会,于是糯康便起了杀心。
先是武装劫持两艘货船,控制住船员,后将提前准备的大量毒品藏在船上,再假装通知警方,举报船上的毒品,最后让收买过的不法缉毒军人进行杀戮抛尸。
一切都是糯康策划好的阴谋。
此外,糯康对于中国船员的杀戮还有另一方面原因,便是对中国人的憎恨。
早在2006年缅甸政府军在中国和泰国的协助下进行“成功行动”,攻陷糯康老巢,成功缴获大量冰毒和武器弹药,使得糯康集团损失惨重。
即便糯康本人侥幸逃脱,但他的沉重损失使这个本身就十分小心眼的大毒枭开始对中国人怀恨在心。
不仅如此,中国政府对金三角地区的替代经济项目使得各大毒枭都大量减少了鸦片供应量,对于老挝金三角经历特区的开发,很大程度上使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贸易往来也变得更加自如。
于是曾经靠种植罂粟为生的农民都开始了种植其它经济作物,这对于糯康集团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金木棉饭店就这样,糯康与经济特区尤其以“金木棉饭店”为代表的中国商人结下了梁子。
在2011年4月,糯康绑架13名金木棉员工,并收取了830万美金的赎金后才放人,这进一步增加了糯康的嚣张气焰。
在2011年9月,糯康再次派人攻击了中国船只“文星号”,并且造成4名乘客受伤。
结果第二天,泰国警方就对糯康集团进行围剿,使得其4名手下被捕,10月份的湄公河惨案或许就是糯康对其手下被捕的一种报复。
“10.5”事件发生后,震惊全世界,中国政府对于抓捕糯康的计划显得迫在眉睫,起初,中国公安部门制定的计划是将糯康从缅甸大奇力地区的老巢赶到与中国警方有密切合作的老挝,再实行抓捕。
对于糯康这样一个心机boy,他藏匿的村子在缅甸大奇力地区的小寨子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且一般人根本无法靠近。
缅甸军方多次围剿活动也都无功而返。
随着中国军方对于缅甸方面的督促,围剿频率不断增强,糯康便有了警觉。
随后,糯康确实根据地开始向老挝转移。
在中国、缅甸、泰国、老挝四国警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张巨大的抓捕网很快成型。
然而由于各方面沟通不当以及灰色势力的横行,糯康一次又一次地在警方即将得手之际逃脱。
于是中国警方一边撒网,中国政府一边同缅甸方面沟通。
就这样的多重压力下,过去了半年的2012年4月25号,嚣张一时的大毒枭糯康在老挝波桥省正式被逮捕。
5月10日,犯人交接仪式也顺利完成,“10.5特大谋杀案”正式告破。
糯康被交接2013年3月1日,糯康被执行注射死刑,标志着金三角又一大毒枭的彻底陨落。
然而事件后的湄公河贸易量大大减少,即便在我国军方的护航下,许多商人仍不想去冒生命危险去走湄公河水路。
近年来虽有所好转,但这血的教训还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不论是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吸毒者还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贩毒者,这些都是那群嗜血入命的大毒枭离不开的客户。
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祈祷在天国的受害者能够安息,并以此为戒,用行动远离毒品,制止身边的人吸毒。
《湄公河行动》彭于晏海报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改编自真实案件,这类作品有很多,完成度高的也不在少数。
而国内的类似类型片却并不多,反倒是香港这片小地域参差不齐的出过很多真实案件改编的犯罪片,比如去年饱受好评的《踏雪寻梅》改编自王佳梅碎尸案;还有今年被影迷奉为银河真正继承者的《树大招风》,改编自三大贼王真实经历;同样有早期经典恐怖片《人肉叉烧包》改编自澳门八仙饭店奇案,更是帮助黄秋生封帝。
还有像《烹夫》、《三五成群》、《三狼奇案》、《雨夜屠夫》等等不是那么著名的案件改编影片,但案件本身绝对各个都是惊煞世人。
在此先不说那些香港奇案cult片,放眼世界,像大卫芬奇的《十二宫》、奉俊昊的《杀人回忆》这样的艺术价值颇高的改编作品更是足以留名影史的。
《十二宫》反观国内,我们有的奇案大案并不少,近就有前段时间刚破获的白银连环杀人案;远的有著名的南大碎尸案,至今未破;以及太平洋屠杀事件等等,还有许多冤案比如余祥林案,赵作海案,这些案件如果拍成电影,不但可以从中探讨出疑罪从无的法律反思,也可以深挖出时代特征下的民生百态,甚至可剖析出人性的美好与丑陋。
如果完成度高无疑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作品。
但碍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数量少的可怜,迄今离我们比较近的除了丁晟从警察英勇无畏的角度还原案件的《解救吾先生》,还有就是从案件罪源来探讨暴力的贾樟柯的《天注定》。
但丁晟改编的吴若甫绑架案所具有的偶然性突发性并不能针对深层面普通人阶级的社会矛盾进行更深层的阐述,观众的旁观者视角始终无法深入戏剧本身,况且丁晟对于该作的重心也不在于此,其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更多的在于对案件的“还原”。
《解救吾先生》剧照——吴若甫本人那么贾樟柯对于暴力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对更加尖锐的社会矛盾的刻画在国内案件改编电影里就更加显得特立独行。
或许《天注定》在国内被封杀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创作者改编真实案件的激情,但审查部门的严苟并非是主要原因,就好比许多影迷将国产电影的不景气归究于审查部门,这种说法其实是不理智不客观的,在我看来,早期好莱坞有《海斯法典》限制,不照样有希区柯克的惊悚片,也有讽刺意味浓厚的黑色电影问世,民国时期国内有更为严格的审查制度,也有《夜半歌声》这样的恐怖片被拍出来。
《天注定》剧照所以限制与审查并不影响优秀电影的制作,只是表现手法需要动些心思罢了。
所以《湄公河行动》对于我来说,改编自原汁原味的大陆事件,并且牵扯到国与国之间政治法律经济的深刻探讨。
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他的成功或许能够开启一个国内改编真实案件电影的小高潮。
但要是市场失败了,此类作品或许又得石沉大海。
因此我的心里有着一种激动与担忧两种情绪并存的感触,激动的是作为电影与法律的双重爱好者,十分期待着国内那些非常有创作基础的作品能在未来登上大银幕;而担忧的,自然是林超贤能否成功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林超贤林超贤的作品我并没有全部观摩过,但大致的了解还是有的。
早期的香港电影,保有手工业的传统,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就十分流行。
新人想当导演,就去成熟的导演身边从助手干起,一步步跟着学。
郑保瑞(《杀破狼2》导演)跟过林岭东,郭子健(《打擂台》导演)跟过叶伟信,周显扬(《大追捕》导演)跟过江志强和徐克。
林超贤在独立之前,跟随着陈嘉上导演一起拍戏。
江湖告急林独立以后的首部大获好评的作品是《江湖告急》,这部片子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林氏作品之一,其中对于黑帮片的反类型表现手法令人大跌眼镜的同时也是赞叹不已。
梁家辉用独舞表现胜利,大佬会谈用反转和拉镜头结束,各种MV式剪辑更是同影片荒诞的主题不谋而合,其高顶光的打光技巧甚至成了后人模仿的对象。
其后,林超贤做出了《激战》证明了即便华语影坛对于运动题材作品嗤之以鼻但还是可以有市场表现力的。
他之前像《证人》、《线人》这样的警匪片虽然对于港片套路没有太大突破,但也算是奠定了林超贤在香港影坛的地位。
14年的《破风》回归运动题材,并且票房口碑双丰收。
魔警而在此我要特别一提的是林超贤同年推出的犯罪片《魔警》,该片入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根据香港曾经轰动一时的徐步高枪击案改编,然而林超贤惯用的非套路化表现手法使得这部作品褒贬不一,他用快速的转场来表述事件的突发性,极度黑暗的布景与血腥暴力场面的特写来反衬心魔的可怕。
庞大的叙事线交叉剪辑出了许多零碎的生活细节。
这种非同寻常的表现手法,必然会导致批评或者反向好评,但另一方面,林超贤的重点或许要向社会层面转移。
而真实事件具有庞大的观众熟悉度的基础,对此进行发掘可以带给观众更强的影片代入感。
由此可看,林超贤选择了不错的切入点。
《湄公河行动》能否成功我无法准确预测,毕竟林的作品履历参差不齐,但它的成功是可以有历史意义的。
我也相信林超贤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这样一部作品。
面对大众不需要将视听语言进行过度用力,只需要将故事讲得深入人心即可,我想这方面他本人一定最清楚,我也不必在这杞人忧天。
只能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再次给人惊喜,并且起到鼓励后人的作用。
2011年10月5日,中国两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造成两艘商船13人全部遇难。
2011年10月31日,在中国政府倡导下,中、老、缅、泰四国在北京决定建立湄公河流域安全执法合作机制。
2011年11月3日,公安部、云南省公安厅、西双版纳州公安局以及中国国内相关执法部门组成了“10·5”案件联合专案组。
2012年4月25日,“10·5”案件联合专案组在老挝波桥省抓获案件主犯糯康。
2013年3月1日,案件主犯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扎西卡在云南昆明被执行死刑。
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没有黑暗。
而是因为已经有人竭尽全力地将黑暗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是方新武是高刚是大师是哪吒,他们不能露脸,不能公开,甚至不能保证家人的安全,他们住在简陋的住所吃着快餐替我们挡住危险。
作者:云上轻骑兵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24721/answer/125181011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利益相关者:前西南边境缉私警察,带过毒,抓过人,和毒贩彻夜谈过天,有过往死里打人的快感,而且我在写小说给大佬们当剧本,而且我现在在影视娱乐产业这个电影是我看过最好的国产警匪片了,没有之一。
有次法务和我聊天,说你们那边打死过这么多人,不经审判太不合法了吧。
我当时给她说,你在和平世界生活了太久,根本不知道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我们还是好的,我们不用和金三角打交道,但是我们也有很多线人,他们收入相当之高,但是也可能永远地联系不到,很多人基本上一辈子只当一次就够过得挺开心了。
具体细节不方便谈,我们被人侮辱过,被人拿枪指过,我们举着手说大家都是都是打工的,没必要拼上命对吧。
但是看这个片子就是他妈的这么爽!!!
我是方新武,我就是要打死你,什么狗屁心理活动,让本人上,我换个弹夹打烂他!!
深深觉得过瘾,就是要实弹,就是要杀了这帮狗日的。
这部片子已经是国内最真实的,终于有了战术队形,终于有了交叉掩护,终于可以流血,终于可以杀人,终于可以报仇了!!!
小搬运工会喊,警察打人啦!!
我说老子他妈的杀了你你信不信。
我最后悔的是有些人没杀,好在我走了之后有人杀了人也没怎么处理,小搬运工们就此不敢闹事,现在一片和谐。
说到公务员,说到海关,很多人说油水多,很多人说工作好啊,很多人说社会地位高啊。
你们可以去西南干一线海关体会下,一线两个月归来保证你们知道怎么把那些加塞的车撞翻。
李顺麟,百度陈C,百度不到郭XY,百度不到李MY,百度不到那些消失的线人,有时候只有个代号你们觉得世界充满正义和公理,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你们看不到的人用鲜血在保卫他们像一切战斗在反恐、反毒、反走私一线的同志们致敬我这辈子最大的理想让那些装逼做作城里人知道我们经历过怎样的故事,就像《湄公河行动》一样
忍着愤怒看完的,出来气得饭都快吃不下。
严重怀疑导演和警察有仇,这拍的还是天朝精锐,战术素养配合度差的还不如基层刑警。
有轻火力的直升机最后救援竟然不先清除敌人火力,然后一个禁毒总队队长竟然就主动把自己暴露出来吊在空中让人家当靶子打!
妈的导演编剧制片你不懂至少可以找个警察问问吧?!
全片看完战术素养最好的竟然是狗!!
这么拍出来放映是想说我稽毒警都是一群弱智敢死队员吗?!
清剿行动不设外岗被一群人没错是特么一群人黄雀在后!
设伏抓人外面机动支援的不封锁通道而是等嫌犯都打了半天跑了才冲进来!
丛林迷彩那个鬼样子,搞跟踪的跟个新手一样毫无智商敌人的车近在咫尺都不知道左右看看……真是越说越气,我们的英雄在一线出生入死,导演编剧制片如果你们对他们有一点点尊重,就不会在用他们的事迹去赚钱的时候还这么漫不经心地去侮辱他们!
这么好的一个题材,生生被拍成了行活儿水活儿!
不说了,导演编剧就此拉黑。
最后,向在光明与黑暗的前沿浴血奋战的公安干警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全名金三角手撕鬼子,节奏太混乱,书面语台词浓浓的公安部监制味儿,被香港导演彻底拍成了国庆献礼金盾专题片,白瞎了。
港真太过誉了,剧情不连贯剪辑完全是拼凑起来的,剧情推动全靠背景电话“XX, XXX把XX的位置供出来了”什么鬼,虽然作为主旋律很有进步,但我TM不能每次打分都双重标准吧
二星半。动作戏还行,堵车迟到半个小时,进场就是燃爆的动作戏,期待值刚杠杠上升。可惜文戏桥段一塌糊涂,人设剧情各种老套,主角没有张力,配角毒枭倒很精彩,嚣张任性狠毒变态。对了,我国大使馆又被炸了一次。总之作为一个主旋律大片,电影拍出来的感觉却是这个行动的每次任务都失败了……
镜头很炫,动作很帅,节奏很爽,但是似曾相识。
对身边低素质的人群表示叹服。全场几乎坐满,大家都那么热情的好像在玩语音弹幕。”不是金属探测吗,他们枪支吗带进去啊““唉呀呀,穿帮了!怎么办“”完了完了,还有坏人啊“还有不间断的笑声此起彼伏应和着片中其实也并不好笑的地方。观众的整体素质也会影响我对一部电影的印象。此为一例。
林超贤拍电影就是猪肉炖粉条炖豆角炖茄子炖土豆。以及彭于晏在片中的妆容实在是很多变感觉每次行动前都得倒饬一小时。
去你妈的8.2分,我都不想说话了,那么多水军我也斗不过啊。
文戏尴尬,武戏不错。
看完啥也说不出来,也不觉得好,也不觉得不好。噼里啪啦!哼哼哈嘿!有几个配角和龙套蛮好吃的样子,令我分心;彭于晏那个六边形脸的造型又特别喜感,导致看的时候不很投入。
没完没了的动作戏,各种刻意各种硬伤,林超贤这次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玩脱了。5.3/10
事实上于我本人而言,我更愿意把这片子归于“爽片”而不是特别的“好片”。当然我也相信,真实的故事在画面感和戏剧性方面,必然没有太多吸引力。整体来说,硬伤和不合理的地方还是很多,但在国内众多电影中已经算是比较严谨的了,对于商业大片而言也算是完成任务了。
当时看完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因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很多情景都能共情。因为有这些爱国卫国的军人,我们才能平安,向他们致敬。
为啥让哮天死?0分。
缉毒题材,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调度多国演员,还能拍的水准至上,比较难得。2016目前港片Top4(仅次于《幸运是我》《树大招风》《踏血寻梅》)。
毒战问题依然延续:港北派没有或不会以文戏塑造陆警。同样团队面貌呈现,湄公河严重缺乏文雀的茶楼、七武士的招募、赤胆屠龙的情调。曾有评论:简单呆板恰是对僵化的暗讽。但暗讽成立前提需明文成功。明文要求敌败我胜。而你既不塑敌(结构必然),又不塑我,只是一通乱战。那就没有暗讽,只能叫平庸。
所以老板到底是谁?
3.6星 1.张涵予爷们力爆表。2.本片透着一股浓浓的90年代纪实大案风,功过各半。3.片尾的强行升华太硬但应了国庆的景。4.在敌方还有火力的情况下上强行用直升机运送犯人这不是等着挨枪子么。情节推进大多靠扯。5.哮天啊哮天。。6.部分镜头很震撼,比如那个小孩。
很震撼,军犬死的时候真的有眼泪。缉毒工作不易,致敬!
实在好奇高分怎么打出来的,政治警示宣传意义远远大于电影本身,就一特技假剧情生硬改凑人物扁平的加长版电视剧
涉案片搞成纯枪战动作片还是差了意思,不过商业电影,又是港派导演,有这水平也就够了。为题材再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