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是亚洲最高片酬演员,拍过很多戏。
李连杰大多数的电影都是一个由始至终十分狠毒的角色,如《黑侠》《宇宙通缉令》。
但是这部电影违背了我们对李连杰的客观认知。
他饰演了一个十分具有人性位的角色,对于李连杰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在分析电影前,先看看导演。
路易斯·莱特里尔,在指导本片前有《玩命速递》执导这种动作大片的经验。
也延续了爽快,拳拳到肉的打斗的风格。
当然,由于李连杰参演,再打斗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中国功夫的原素。
而丹尼在打斗外他是一个任人摆布的“狗”,完全没有个人意志可言打开锁后才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愤怒,打斗,甚至是杀谋。
注意,电影里丹尼看见了广告上的钢琴是丹尼开始有自己意识的时候。
他一直希望拥有自己的钢琴,即便是自己老板反对。
这也让观看者产生了一个疑问:钢琴和丹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钢琴代表了丹尼的救赎,钢琴就是丹尼的第一道光。
和佛理曼想遇后,丹尼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庭,也找到了自己家庭的真相,也慢慢的找回来真正的自己,找到了世界的美好。
到了和老板的最后斗争中,丹尼人性的转化达到了高潮,丹尼的自我革新是否成功?
是否再一次丧失人性杀人?
从他那愤怒的表情中我们无法辨别。
最后,他抑制了他的怒火,事实证明,丹尼的自我革新是有效的。
在所有电影当中,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有用处。
但这里有一个细节没有用到。
直接导致电影被认为草草收场。
老板上楼了,那你这帮小弟到最后怎么了?
电影当中没有说明,这是电影中的一大问题,到最后事情这么发展呢,也完全没有交代,草草收场。
虽然说电影主要是说明丹尼心灵革新以及内心重从“狼犬”到富有人性的人,但也应该要交代吧?
为什么费里曼饰演的角色设置成盲人?
其实这样更加好的表达效果,虽然看不见但是对世界有清醒的认知,通过声音了解他人,就像他可以通过钢琴生了解丹尼。
看看运镜方面,其实也是很好莱坞式的,也没有什么创新。
举个例子:
以一个人物开场
然后后将镜头给另外一个人物
然后再给另一个人物
最后交代人物位置关系这部电影主要也是探讨人性为主,动作戏比较少。
这部电影也是对李连杰的一个大挑战,感情戏多了,人物内心表达有多了,李连杰的演技也过关,整体来说是一部很常规的好莱坞电影。
尽管吕克贝松同志近年来掺一脚的片泛滥成灾,且不少有盗世欺名之嫌,还是期待狼犬丹尼。
没有理由,只因他是吕克贝松。
有着伊一贯的风格,故事简单不沉闷,节奏剪辑紧凑,构图色彩漂亮,片长适中,加上李连杰的敏捷身手,片子蛮好。
情节一句话说得清楚。
一个从小被当作狗养大的打手如何过上正常生活。
故事发展很容易猜到,除了反角异于常人的旺盛生命力,什么都在意料之中。
不过呢,节奏掌握的好的话,简单故事一样可以吸引人,《taxi》是至佳例子。
当然,丹尼不同于taxi,那是搞笑片,丹尼是正剧。
演员的表演很出色,或者说吕克贝松选角选得聪明。
李连杰半大孩子的脸实在很适合这样一个角色,两只大眼那样清澈单纯,仿若小小孩童的灵魂被禁锢在大人身体。
天真样貌,幼稚行事。
没有更适合的了。
心灵导师的角色,摩根弗里曼演的驾轻就熟。
没有惊喜,亦没有失望,教科书般的一招一式,可以作为任何一个后辈的样本。
其它人,大反角叫不出名,却是熟面孔。
女主角小脸孔小身形,十分可爱。
大抵算是吕克贝松近期比较好的一部作品吧。
李连杰在好莱坞的名气可不小!
看了几部了拍的都不错,应该算是中国在好莱坞最出名的动作明星了!
电影里的情节戏和打戏设置的刚刚好。
那场李连杰单挑四个俱乐部里的人最精彩……想起来老罗讲的关于这个电影海报的段子了……嘻嘻
因为有李连杰,因为吕克贝松,因为有摩根弗里曼,膜拜的魔力。。。
李的打戏永远比文戏出彩,杀入了好莱坞又怎么样?
米国人的主流是我辈搞不懂的价值观。。。
李连杰到好莱坞拍的电影没有一部是成功的.都是些只会动拳头的木头人.动作越作越漂亮,角色却越来越失神.好怀念黄飞鸿,好怀念陈真,好怀念令狐冲.成龙在好莱坞越来越失败,周润发在好莱坞越来越失败.还是回到中国来吧.外国人的电影里怎么会塑造出具有中华民族气慨的英雄呢?
[0015] Unleashed 狼犬丹尼当年曾经很是下功夫去找种子但是始终没有得逞。
相对李连杰其他电影的雷声大雨点也不小,这部片似乎有些小众,宣传也不是很到位。
但是,能让Morgan Freeman和Bob Hoskins给自己当绿叶,李连杰这个算得上主角的主角不跌份。
绝对不是烂片。
可能投资不是很大,但是一幕幕古钢琴的场景,加上黑色的出租车和不时出现的雨,还是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英伦风味。
在李连杰去西方打拼的这些电影里,显得有些异类。
Luc Besson把整个故事写得还算是靠谱。
据说杰哥曾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号召粉丝们不要去看这个电影,其实大可不必。
血腥吗?
的确有一点,但是应该不是袁和平的本意,那是票房的需要。
打得好看吗?
非常好看,八爷的出品还是有质量保证的。
最后时刻能和李连杰过过招的光头佬,白衣飘飘,潇洒自如,不比任何华人打星差,难能可贵的是一点也不会硬梆梆的(剪接的活干得不错)。
在窄小的洗手间(实在是太窄,应该叫做马桶间)的那场打戏,拳拳到肉,看得血脉喷张。
辱华吗?
就因为妈妈那个角色为了生活出卖自己的身体?
为了孩子的生活,母亲做出何种牺牲都是可以理解的。
那个长得就很像华侨的女人,一眼就能看到知性的美,非常出彩。
杰哥的表现其实非常不错,从这部电影开始,可以看到他的内心戏了,虽然还是有些雏形。
后来的《霍元甲》就更加自如了一些,到了《投名状》,完成一介武夫到演员的蜕变,拿个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女主角,如果那个在读书的女孩能算得上女主角的话,一如既往的难看,自从李连杰结婚以后,他演的电影无一例外。
想想杰哥也是一个北京大老爷们儿,为了一个大胸的上海女人值得吗?
嗟叹ing.被钢琴挽救的生命,听起来有些装B。
但是我充分相信那是事实,无论是五线谱和钢琴,还是大学宿舍楼里传出的笛声,或者耳机里歌手的低吟浅唱,音乐的力量无比强大。
现在好想买个大大的房子,摆一个古旧一点的钢琴。
从小就很喜欢看李连杰的电影。
无论是以前的少林寺,方世玉,黄飞鸿,太极张三丰,还是现在的好莱坞大片。
我都没有漏看过一部。
甚至有些还看过N次。
最近看他的一部,不是他的《霍元甲》,而是《狼犬丹尼》。
我觉得《狼犬丹尼》是他出演这么多部好莱坞影片中最好看的作品。
不再是单纯的武打动作片,反而注入了更多人性的元素,更加考演技。
丹尼,一个想不起自己的母亲,对过往记忆模糊的,被杀母仇人以豢养狼犬的方式养大的孤儿。
只要一解开脖子上的颈圈他便发狂地打人的工具。
他很少说话。
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过着非人的生活。
他仿佛没有思想。
没有任何要求。
也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的过往。
默默地承受一切。
直至在古董店遇到盲人调琴师Sam。
丹尼才发现自己的心底原来还是有一个位置是如此细腻的。
不再是那个惟命是从,没有思想的打人工具。
不再是一只被训练而成的狼犬。
与Sam在一起,他觉得很安全,很温暖。
那份因为被训练而得的兽性开始慢慢消失。
在Sam的家里,他学会怎样喝汤,怎样在超级市场买水果。
刚开始,只要有人靠近他颈圈的位置,他就会惊恐地用手挡住。
他害怕颈圈一解开,那些可怕的画面又出现。
他更害怕自己又会发狂地乱打人。
是Sam和Victoria打开了他的心房。
颈圈被脱下,丹尼终于能摆脱那个颈圈的阴影。
当他答应和Sam一起搬家的时候,当他第一次拿到“工资”的时候,他开始知道什么叫快乐。
什么叫“家”。
以为生活可以就这么简单地过下去。
可是,好景不长。
街头的偶遇,让他还是被迫回到那个兽性的世界。
但是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丹尼。
即使现在解开他的颈圈,他也不再只因为老板的一句“kill him”而发狂地不问缘由地乱打人。
现在的他能勇敢地拒绝——I don’t want to hurt people any more.老板以为他耍脾气,千方百计地哄他。
可是,家这个概念已经在丹尼的心扎根了。
他渴望回到Sam和Victoria的身边。
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回到Sam的家。
带着那张从老板那里得到的照片——他的母亲。
还有那台钢琴。
他开始去追寻真相。
是那首他母亲经常弹奏的莫扎特第11号奏鸣曲唤起了他所有的记忆。
可怕而残酷的真相,让他觉醒。
他决定要报仇。
但是仇恨会蒙敝一个人的心。
他会变得不再像自己。
如果没有Sam和Victoria的极力阻止,丹尼可能还是会像以前那样,只是一只惟命是从的狼犬,永远活在苦痛中。
故事的结局,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丹尼获得了第二次的生命。
和Sam、Victoria一起。
像一家人。
快乐地。
幸福地。
《狼犬丹尼》,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当真相逐渐清晰,故事便渐入高潮。
一个人的过往并不全然代表痛苦。
只有看清自己的过往,你才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不再盲目。
真正享受自己的人生。
照例是要捧李连杰的场的,发哥也一样,不管在好莱坞拍了什么烂片,我都是见了就买,买了就看。
然而依旧是烂片,Luc Besson状态的持续低迷让人很担心,虽然这次是编剧,人文的影子依然袅袅不知所在,商业的精细也相差很远。
Louis Leterrier还是废柴一根,他拍得越多就越能证明这点。
只有袁和平大师的评价让我很费踌躇:说这次烂吧,他设计的疯狗拳其实是符合剧情的。
说他好吧,李氏舞蹈级的暴力美学荡然无存。
Morgan Freeman的表演,只要无过无失就已经算是失败。
李连杰的表演,也还停留在相声捧哏的层次上。
李连杰自己则说:“我一直想拍一些特别的、从未拍过的片子。
我曾向卢克·贝松表示,希望在电影上另辟蹊径,让动作在影片中为故事服务,同时传达一个信息: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很赞同我的想法,并在几天后就给我看了《狼犬丹尼》的剧本:一个男孩,被当作战斗鹰犬而抚养长大,然后被音乐所拯救。
我说‘OK,这的确是个挑战,我接了’。
” 晕死~~~~这算哪门子挑战?????
几天以后就给了剧本,这剧本可见可能就是用了几天写的:(看老外们打出的分数,似乎还很高。
但我的心已飞向半年后的“霍元甲”,那里的李连杰,应该是个盖世英雄,应该在侠气中永生~~~~
新世纪李连杰或许真的没有什么好的作品,着或许就是为追求好莱坞的代价吧。
整部影片情节简单,就是两个部分而已,还是一部纯粹的打斗影片,后半部分其实能够有所影片的气息,可是最后的结尾那种嘎然而止的感觉,令整部影片跌入低谷,一种本不该有的傻气,矫作的傻气
有时候觉得,豆瓣尽是些老变态在发声。
《狼犬丹尼》这么棒的电影竟然给了这么低的分,或许因为他是李连杰演的,演一个他们陌生甚至反感的角色(如果真反感,麻烦你就别看了,没人强迫你)。
可是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孤独,迷茫,悲惨的只有小孩心智的病人,他面临抉择,就像我们一样,很棒的角色。
暴力和艺术——音乐,绘画,书籍以及烹饪——结合得令人佩服!
各种小情节的设定不仅调和了暴力的最低限度,而且推进了人物和故事的丰满。
李的表演令人佩服,吕克贝松好眼力。
还有一点,摄影和调色都是本片不能忘却的。
我能说最后我落泪了,面对丹尼的会心一笑
吕克·贝松和JJ是我最头疼的俩编剧=_____=b
不一样的李连杰的动作片。。。动作打斗够狠。。剩下的和别的一般的警匪黑帮片没什么两样。。所以忘得也差不多了。
怪奇物语主竞赛。吕克·贝松编剧,疗愈杀手之病,但导演没能力让这疗愈变得精彩,只好搬出音乐这个文明符号来宣判已被开化,不辱华,辱了全体非西方。弗里曼真不该来,虽然姓「Freeman」,但一出场就是一股来奴役的气息,把开幕相当灵性的剪辑都给赶走了。李连杰也不大对,卖萌和卖僵并存,缺点完美暴露。动作作为唯一压舱石,开幕几场非常出彩的打戏更像东南亚不像袁和平,而后的泳池战和公寓大战的效果和摄影、剪辑搭配得不足够好,五分。——这片给我了一个深深的疑问:如何观看动作戏?
李连杰说,没接卧虎藏龙和骇客帝国,无片酬拍了这个电影。当然,我也不喜欢骇客帝国。
2006.10.14/2021.5.28 20:08
李连杰的一次全新尝试,摩根·弗里曼的声音确实有抚慰心灵的作用。
李连杰出的命题作文,只有暴力没有感情的武打高手是没出路的。吕克贝松交出了不及格的作业。
老外就是对亚洲人又看不起,又怕有功夫。
我真他妈大鲁,同是北京爷,换吴京得气疯
机械性的剧情、机械性的表演,即便有吕克贝松和摩根弗里曼助阵也救不了李的好莱坞之路
曾因海报的缘故在国内电影圈引起过争议,后来有了现在这一张,题外话。一脉相承的是弗里曼的传教士般的形象,在众多李连杰的作品中少有的温馨与人性注入。
有摩根弗里曼,还有李连杰的卖萌和打斗,必须给四星。
伪人性考。
美好与丑恶的强烈对比
不愧是他,这个影片的主旨就是他一直以来想要传达的信息。片尾才发现武术指导是八爷,因为丹尼没有武术大佬的设定就没有抱这个预期,你俩非得固定搭配是吧2333我怎么没早点发现这个呢,早年观众们吃太好了吧。关于评分,我只能说优秀的人就是容易被阴暗爬行一类嫉妒。而优秀的人只会越来越好,有些东西就嫉妒一辈子去吧w
可惜杰哥老了点,没啥cp感啊!看着跟哥儿俩似的。擂台那老板长得挺带感的
我认为李连杰虽然去了好莱坞,但似乎电影一部不如一部,让人看过就忘,什么也留不下
没想到是个比较温暖的故事从小训斥大的杀手被一对父女救赎男主妈妈好可怜 才女就这样被糟蹋了
#怪奇物语1st 可以理解这部电影的评分为何如此之低,老套的叙事模板和拙劣的影像技巧无法撑起这样一个很好的设定和打戏的动作设计,虽说李连杰来演这样的角色可能并不合适。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可惜的是最终走向了俗套,割裂感太强。
其实在吕克贝松的故事创作中,丹尼/尼基塔/莱昂/贞德……身上的共性都是,家庭/情感因素指引着主人公从「非人」回归人性,当然这种普世价值之下的温情主义依旧非常可疑,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培养)丹尼兽性的那种人性之丑恶才是主流,放在如今的环境下,没有任何华人(甚至亚裔)演员会接受丹尼这个角色。